查看: 10118|回复: 169

[汇编] 一些感悟 (送给步入中年的朋友们)

[复制链接]

胸怀六国志

发表于 2011-8-1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江清月近人 于 2011-9-10 05:53 编辑

   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多少年的季节变换,少了不谙世事的憧憬浪漫,少了无忧无虑的灿烂笑脸,蓦然回首,不知不觉已人到中年。
    
  人到中年,就多了几分为子为夫为父的责任;人到中年,就多了几分苦涩的无奈和顺天应命的超然。困惑也好,感慨也罢,脚下的路一直在向前伸延,似乎一切早已注定、该不该出现的都已出现。
    
  人到中年,对现实的一切都已习惯,该有的都有,梦里却还期望这样那样的改变;人到中年,对现实的一切常抱以漠然,缺少的依然缺少,梦里却还渴望会有某个奇迹降临面前。
    
  人到中年,更理解了什么是孤单,厌倦了儿女情长,梦中却不乏情爱缠绵;人到中年,更清楚了所谓命运的内涵,夜里不乏痛苦的失眠,心灵的小舟依旧经常颠簸在情感的浪尖。
    
  人到中年,多了一些矜持下的沉重,看孩子欢蹦乱跳在膝前,有时常追忆自己远去的童年;人到中年,多了一些成熟后的自律,看父母一天天的老去,有时常感叹不能多留点被爱的时段。
    
  人到中年,有时却不愿接受生活的平淡,最宝贵的东西本来就在身旁,往往在失去后才有所发现;人到中年,有时常有孩子气的幼稚和执拗,清醒中有糊涂,糊涂中有清醒,大错小错依然会犯,常在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后追悔无边。
    
  人到中年,知道人生如梦,万事如烟,许多事情本该放下却常压在心间;人到中年,知道顺其自然,一切随缘,许多事情本该遗忘却常陷于幽怨。
    
  人到中年,更多地沉湎于物质享受,年少时的壮志豪情,已尽付酒桌上的吹牛扯淡和四方城中的赌来博去之间;人到中年,不缺少向命运的继续挑战,少了天伦之乐,白发与皱纹也在随日月增添。
    
  人到中年,有时该明白的并不明白,依然常有彷徨、茫然;人到中年,有时还在等待过多出现,经常骗了别人也把自己欺骗。
    
  人到中年,多了对人生命运的感悟,思想因此使人更加沉重不堪;人到中年,少了不切实际的追求,常有解嘲式的调侃。
    
  人到中年,知道了如何去与人为善,许多恩恩怨怨皆付笑谈;人到中年,荒唐的不再荒唐,许多荒诞事情就由了它去荒诞。
    
  人到中年,在奉献中索取也在索取中奉献,身后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一串;人到中年,懂得了什么是缘,在上一辈子的宿命中,更多了几分这一生的珍惜和留恋。
    
  人到中年,人生过半,踩着一路艰辛走来,也将踏着一路辛苦走远;人到中年,苦乐参半,空留许多心疚心痛的遗憾。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清月近人 于 2011-8-1 23:43 编辑

做个智慧的人
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知识积存得再多,若没有智慧加以应用,知识就失掉了价值。知识是静态的,人有了知识,还应该明白如何正确地将所掌握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没有智慧,充其量不过是一本记载着知识的书。智慧是头脑的智能,是一种洞察力和判断力。有勇气能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能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而有智慧却能分辨出何时能改变,何时不能改变,知道什么时候“为”,什么时候“不为”。知道你在做什么事,知道热爱做什么样的事,知道能把什么事做成什么样,这就是智慧。只有方向,而没有智慧,方向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智慧有时就是一种权衡和折中,用中庸拒绝极端,用理智分析情景,用务实发挥影响,用冷静掌控抉择,用自觉端正态度,用学习积累经验,用勇气放弃包袱,这就是智慧显现。对弱者,光关心不够,要帮助;对下属,光公正不够,要善良;对别人的失误,光原谅不够,要忘记;对自己的未来,光梦想不够,要行动。空才能生慧,学才能生智,心宁智生,智生事才成。每一个人都有值得尊重及学习的地方,慈悲的人教授慈悲之道,横蛮的人教授忍辱之道。如果一个人缺少智慧,又不愿意流汗水,那么谈何成功,所以,做人要看你有没有智慧。
  

 

做一个正直的人
  
  做人要正直、做事要正派,堂堂正正,公公正正,才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基。人正不怕影斜,脚正不怕鞋歪, 身正心安魂梦稳。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心底无私天地宽,表里如一襟怀广。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就会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敬。己不正,何以正人?正直的人不谋私,不贪利,不文过饰非,不偷奸耍滑,不阿谀奉承,不溜须拍马,不阳奉阴违,平等待人,公正处事。说话有根有据,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说该说的就说,该做的就做,说的都是真话,做的都是正事。心术不正、故弄玄虚、口是心非,用心计,耍手腕,当面一套,被后一套,台上说君子言,台下行小人事,谈何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所以,做人一定要走得直,行得正,做得端,一定要问问自己是否正直、公道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清月近人 于 2011-8-1 23:43 编辑

年轻的故事

记忆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向一位老者倾诉自己的不顺,他把自己说成一个一无所有的人。老者听后微微一笑,问:“假如现在给你1000万,让你明天就死掉,你是否愿意?”年轻人几乎是不加思索地摇了摇头:“刚成为富翁,一天也未享受就死,太不划算了。”老者又问:“那么给你500万,让你变成老态龙钟呢?”年轻人又摇了摇头。老者就这样一直追问下去,而青年却一再否定。最后老者笑了:“那么一分钱也不给你,你还是像现在这个样子吧!”青年闻言恍然大悟:“我还年轻呀!我还有许许多多的机会和时间呀!”老者颔首:“你总算是明白了,年轻就是资本,资本可以转化为财富。”
  
  如今,我明白为什么妈妈曾不只一次地望着街上来来往往、一脸青春的中学生,脸上流露出无限羡慕的神情了。我也忽然明白爸爸常常翻出自己十几年前英气勃勃的照片长久凝视的原因了。原来,他们都在羡慕和留恋着同一种东西——年轻。
  
  而我们呢?我们今年还不到十五岁,正值青春年少,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可以对天长啸:“我辈岂是蓬蒿人!”我想,我要珍惜这段生命中最美好的日子,像《Titanic》中的Jack所说的那样,“感受每一天”,用自己点点滴滴的努力,使自己青春岁月中每一天,变得闪亮而美好。
  
  朋友们,年轻——真好,我们正拥有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啊,让我们用我们的朝气、我们的执着、我们的热情共同唱响一曲青春舞曲吧。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清月近人 于 2011-8-1 23:43 编辑

发脾气能解决问题吗?
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心理学的研究指出,随便发怒,就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会伤了和气和感情,会失去人们之间的信任和亲近。制怒,则是一个人的理智战胜感情冲动的过程。而理智,恰好是一个彬彬有礼的人的特有的标志。
  
  你愤怒、你愤恨,只是因为你已习惯于用它们来表达你的的不满,来表明你的要求,来达到你的目的的。其实,这是与人相处的一种心理危机的体现。
  
  根据一般人的说法,愤怒是一种必须让它自然宣泄的情绪。然而,发泄愤怒本身并不合乎自然法则,愤怒不能使人过得更好,暴怒、发脾气对任何人的生活都没有正面的意义。
  
  愤怒及发脾气,并非是博得他人合作的有效工具。不要让自己养成失去控制,以赢得别人对你认同的习惯,这样只能赢得一时,但终究会挫败。愤怒有巨大的威力,他促使你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别人。
  
  你如何处理你的愤怒心态?如果那是长年不断,随时会爆发的常态行为,那么你应该用理性的态度来面对它,让它发泄出来,或与对方讨论,找出原因,不要用偏激的方法来处理它。如果你的愤怒心态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就如同大多数人的情况一样,那么你处理的态度就不一样了,你可以让这些心态堆积起来,然后一次让它发泄掉,就像让气球胀满后飞掉一样。怒火就像老鼠一样可恶。从前有个单身汉,住在用茅草搭起的房子里。他勤劳耕种,自食其力。渐渐地,油盐酱醋之类的生活必需品,越来越齐备了。但是令他恼火的是,草房里老鼠成灾,白天乱窜,晚上乱叫,还磨牙,终日闹个不停。这个汉子满腹怒气,又无计可施。
  
  一天,这个汉子酒喝多了,躺在床上睡觉,这时老鼠们闹得更凶了。似乎是故意惹他生气。汉子怒火万丈,一把火把房子烧个精光。老鼠是全没了,可他的家业也没了。和别人发怒就如同单身汉,为了小小的老鼠,却毁掉了自己的房子,得不偿失。
  
  所以,年轻人,你必须学习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自己的心态。最终的目的是你必须以有效的方法,控制愤怒,控制仇视心态,而不至于挫败。当你愤怒时,不妨问自己:“愤怒能解决问题吗?”尽量试着找出建设性的方法,而不是意气用事。
  
  下面的方法可以帮助你驱除怒气,不妨一试。摆脱怒气有几个步骤:
  
  第一,大声说:“我开始觉得生气了,我要先暂停一下。”
  
  第二,离开现场,留给自己一点儿冷静的时间。
  
  第三,试着采取行动来处理你的愤怒,如你可以到外头去走动一下,或者坐在椅子上,伸一伸懒腰,运动一下双腿。如果你是在家中,考虑出去逛一逛。打扫屋子或者洗洗车,发泄一下。如此,可以帮助你消除一些体内的紧张情绪,使你的心思暂时离开燃气怒火的人或情境。
  
  第四,当休息时间结束,你也冷静下来之后,你便可以回到发怒的现场中,以冷静与智慧来解决问题。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清月近人 于 2011-8-1 23:44 编辑 给人面子,你也会有面子
中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爱面子,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会考虑到自己的面子。“面子”到底是什么东西呢?面子,说明了就是尊严。谁都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有尊严,被人重视,被人尊重。
  
  在生活中,如果你是个对“面子”无所谓的人,那么你肯定是个不受欢迎的人;如果你是个只顾自己面子,却不顾别人面子的人,那么你肯定是个有天会吃暗亏的人。只有给足别人面子,你才能获得好人缘。
  
  事实上,给人面子并不难,只要你多表扬少批评他人,就能做到这一点。如果你乐意给人面子,别人也就不会给你难堪,还会在内心里感激你。
  
  时下仍有不少人视“心直口快”为美德,即使因言语不当而产生矛盾,他们也每每以“我说话只会直来直去,不会拐弯抹角”为理由替自己开脱。殊不知这“心直”固然可嘉,但“口快”却未必值得称道。
  
  如果我们能够区别不同情况,该直说的时候则直说,该婉言的时候则婉言,那就不但可以消除许多不必要的烦恼,而且还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增进友谊和团结。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清月近人 于 2011-8-1 23:44 编辑

亮出自己的缺点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绝对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不论你愿不愿意,这些优缺点都将会伴随你一段时间,甚至是一辈子,对你产生重要影响,并且决定别人对你的态度,成为你在社会上求生存的助力或阻力。
  
  对于你,身上也难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这并不可怕,你知道,大家从不会因为你身上的缺点而妄加指责,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
  
  可是,有了缺点而百般掩饰却是可悲的。百般掩饰自己的缺点,自欺欺人,无疑是让蛀虫在自己身上蛀洞,最终只能毁了自己。
  
  亮出缺点需要清醒的自知与过人的勇气。亮出缺点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能真正做到应具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和极高的人文休养。
  
  亮出自己的缺点,不是伪善的谦虚与奉迎,而是真实的面对与认知;
  
  亮出自己的缺点,不是随便的作秀,而是勇气与魄力的体现;
  
  亮出自己的缺点,不是软弱与无能的表现,而是重塑真实自我的第一步;
  
  亮出自己的缺点,不是没有原则的妄自菲薄,而是真正的自知与自信。
  
  朋友,别再犹豫,别再畏惧,拿出勇气,亮出缺点,正视它战胜它,成功在向你招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清月近人 于 2011-8-1 23:44 编辑
做弱者也是智慧
海滩上蓝甲蟹分为两种,一种是较凶猛的,不知躲避危险,跟谁都敢开战;一种是温和的,不善抵抗,遇有敌人,便翻过身子,四脚朝天,任你怎么叼它、踩它,它都不动,一味装死。
  
  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强悍凶猛的蓝甲蟹越来越少,成了濒危动物。而较弱的蓝甲蟹,反而繁衍昌盛,遍布世界许多海滩。
  
  动物学家研究发现,强悍的蓝甲蟹一是因为好斗,相互残杀中首先灭绝了一半;其次是因为强悍而不知躲避,被天敌吃掉一半。而软弱的会装死的蓝甲蟹,则因为善于保护自己,反而扩大了自身。
  
  在澳洲,强悍的烈马命运反而短暂,一般是被杀掉吃肉;而温弱的母马,往往却能被利用,驯服后在赛场上很有可能成为一匹夺冠的快马。快马得势,反而是建立在最初的懦弱上。
  
  美国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调查,一名彪形大汉在拥堵的马路上横穿而过,愿意给他让路的车辆不到50%,车祸率很高。而一个老弱病残者横穿马路,却是万人相让,大家还觉得自己是做了善事,车祸率几乎为零。弱与强,在某种时候,收到的效果截然相反。弱,反而得了强势;强,反而处于弱势。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清月近人 于 2011-8-1 23:45 编辑

小成靠智,大成靠德
世界上有很种多人,有男人有女人、有长者有孩子、有大人物也有小人物。但是,无论是谁,都不能摆脱小聪明与大智慧。有人说,男人是大智慧,女人是小聪明,男人多是大人物,女人多于小人物。占不讲这些争议。只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方式,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活法,小人物有小人物的人生。只是,这个题目和话题对我来讲,似呼太大太深,做为我,还是换个形容词来讲比较合适,就称他为聪明和傻子来浅谈薄见吧。
  
  我喜欢两种人,一种是聪明人、一种是傻子。在聪明人的身上,我可以领悟学习到许多,他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他们清淅的头脑、他们的生活经历……痛恨看书学习的我,就特别认可古人所说:“听君一句话,胜读十年书。”每每和他们谈话,我都会学习到点什么。与其说是交谈,不如说是受教是倾听。我喜欢倾听,平时少言少语的我,没有可和他们并美的资本,所以总是怀着崇敬的心情仰望着他们。
  
  我喜欢傻子。和他们在一起,能让人感受许多美好的事务,感受到人与人的真诚、善良、纯朴……感受到人世间还有许多最最纯洁的爱和温暖。他们不会算计你,不会欺骗你,不会为世俗的虚荣和利益所诱惑,不会有阴险和太多的虚伪。所以,我喜欢傻子,喜欢做傻子,也喜欢和傻子在一起。只是,我的脑子还没有被雷彻底击坏,或许也是因为修练未成,傻着傻着就很难再继续了。
  
  以我看来,聪明和善良共存是智慧。聪明独立而行是小聪明,换句话就是不精不傻的那一伙,这类人最让人恶心。我常常会痛骂这些人“要么就聪明,要么就是傻子,弄个不精不傻的真让人头疼。”常常就是些资质平平,但总觉得自己挺聪明的人,才会固执己见直到一无事处。其不实,聪明不是凭自己感觉,而是由事实所定。只是,至今一无所成的我,也常常会反醒自己“搬块豆饼照照自己,说不定我就是这类人呢。”
  
  曾听前辈讲过,有大智慧才有大境界,有大境界才会有大人生。人生应该有大智慧,这样才会有真诚和美丽的人生。所以,不能光有聪明,还要有份善良和道德,缺什么可别缺德;但小聪明却因为人个性的局限,只能得到眼前的利益和短暂的拥有,支离破碎的人生,也常常会造成聪明反被聪明误。
  
  小聪明常常把明月看做残阳,亲手为自己磊起悲惨的围城;而智慧却以善字当前,德字为本,仰望苍天、府看人生,山高水远、海阔天空…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清月近人 于 2011-8-1 23:45 编辑

请不要乱碰他人的人生

我的朋友离了婚,又不幸得了很难缠的病。有一次在医院,我帮他在盆里打好热水,就有要事先离开了,他自己洗脸洗脚。
  
  回来的时候,朋友向我诉苦,说被一个女人折磨得要发疯了。原来,在我离开的时候,病房里来了几位探视病人的人,一个大约五十岁的中年妇女看见他手脚不利索的动作,立刻好奇地站到朋友面前大发感叹,仔细询问:什么病?多少年了?为啥不早治?你家怎么没人陪你?出于礼貌,开始朋友一一回答了她的问题,但她还没有停止说话也没有走的意思,朋友便闭口不再说话。她目不转睛地看着朋友笨拙的一举一动又开始叹道,你这么年轻怎么得这种病,好可怜啊!朋友说,那一刻觉得她很厌烦,真想把盆里的水掀翻。他说,许多时候对于那些夸张的表情很响的叹息和没完没了的问询,他都尽量礼貌地对待,他们真的并无恶意只是无法体会他人的心情,但有时面对这种场面不得不一次次落荒而逃,因为他实在不想像祥林嫂一样把自身的痛苦一遍一遍地重复。
  
  相反,另一件事情却令朋友大为感动。每天早晨,朋友都会拄着双拐在医院的花园里散步,他总会碰到一个来这里晨练的老人,每次看见他的时候并不说什么,只把一只手握成拳头对他晃一晃,做一个坚持的表情,然后就走过去了。每次都这样。朋友能领会老人的意思,让他学会坚强,因此心里感到非常温暖。每次,他也只是对老人笑一笑,并回报一个握拳的姿势。接受这种同情朋友一点也不感到难堪,心里反倒充满了感激的温情。
  
  同情和怜悯本来是一种善良的心愿,如果表达不当是让人难以接受的。给人一个握拳的姿势,总比剥开别人的伤口要好,善良更需要体谅和理解,如果不顾别人的自尊只顾自我的感情抒发,给别人的只会是相反的伤害。因为别人要的,首先是自尊,然后才是温暖。
  
  日本有位张爱玲的崇拜者——吉田丰子女士,有过比较丰富的情感经历,希望把这些经历无偿提供给张爱玲。张爱玲拒绝了,因为她“不喜欢乱碰他人的人生”。吉田丰子没有生气,她说:“我觉得我如果能成为她小说的模特儿是件光荣的事,但得知张爱玲女士不喜欢乱碰他人的人生这种谦虚的精神,令我更加感动。”
  
  不乱碰别人的人生,尤其是不随便提及别人的苦恼,这只有那些很能理解别人痛苦的人才能做到,张爱玲就是这种人,她不随便同情和安慰别人,却能理解和分担别人的这种痛苦。张爱玲的文字之所以能扣住人心,广为大众所喜读,大概就是由于有这种精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个中滋味别人无法领会。那么,在没有走进另一个心灵世界的时候,请不要乱碰他人的人生。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清月近人 于 2011-8-1 23:45 编辑

失败者寻找捷径

除掉你园中的杂草有两种方法:容易的方法和稍复杂的方法。
  
  容易的方法可能是操作一台割草机,不一会儿院子看起来就很不错了,但那只是临时的解决方案;而稍微复杂的方法意味着要弯腰屈膝,将杂草连根拔除,这是费时而痛苦的,但这样杂草在长时间内不会长出来。第一种解决方法看起来容易,但并没有解决问题;第二种方法不那么容易,但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关键在于它触及了问题的本质。
  
  这个道理在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中一样存在。一些人把他们对待痛苦和愤恨的态度推及到其他事情上,这种态度总是在生活的不同方面不断涌现。问题在于今天的人们总是想得到获取捷径的答案,正如喝速溶咖啡一样,人们喜欢追求瞬时的快乐。然而这里没有快速的解决法,这样的态度只会令人失望。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6-16 17: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