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梅朵儿

[推荐] 《东方人生智慧珍品》---《小窗幽记》

[复制链接]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110 山林与名利
?
  谭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谭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述论]
?人类的专利就是文化,对自己所做过的任何事情都可以给以合理的解释。而且文化越进步,

人类的虚伪性就越增强。物质文明的发达,从更大程度上将人异化为机械,使其成了物质欲

望的奴隶。但人总是人,总想从平凡的世界里找到超越的自我,于是,身在江湖上却会心怀

魏阙,身处魏阙却又心系江湖。人的生活就是在这个矛盾当中,没有的想有,有的却想放弃。
?
  还有许多事情的处理,表面和事实上却往往相差甚远,嘴里说的和行动上做的也根本不一

样。就比如那些爱好谈山林乐趣的人,往往是那些长久地身处尘嚣中的人占多数。城市中经

济发达,生活繁华,节奏飞快,人与人的关系淡薄,所以很多人往往不适应。正因为如此,

他们常常会说,要是生活在山林之中该是多么好啊!那里没有喧嚣热闹,没有尔虞我诈,有

的只是鸟语花香,山青水秀,令他们非常向往。但是,让他们去山林之中游玩一下是可以的,

真要他们长久地生活在其中就不那么容易了。
?
  因为,他们只是在想适应却不适应城市生活的时候,才会想起山林的乐趣,并不是真正地

爱好山林。而真正了解山林之趣的人,早已经置身其境而不思其返了。有许多的乐趣,是言

语所不能表达的,正如陶渊明所说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世人把山林的乐趣常常

挂在口头上,以此来作为风雅的韵事,只不过是道听途说,想当然的情形而已。至于那些耳

目之外的生活真实以及山林中的自然乐趣,他们就无从说起了。这就是说者无心,有心无说。
?
  名利之心,人皆有之。正是名和利这两个杠杆的作用,才撬动了人类的历史,所以人不能

没有名利。但是,名利又不是生活中的全部,生活中还有更加美好的事情可做的。况且,人

人都为名利而活着,名利自然也会有大有小。为了争取那个大名利,人们就一定会进行争夺、

战斗,反过来又给人类带来了不安和毁灭。
?
  为了生活得安宁和幸福,那些圣人便出来教导人们不要执着于名利,而作为社会表率的君

子自然要淡泊名利。人们都不愿意做小人而乐意为君子,所以不少的人都会做出一种厌恶名

利的姿态来。姿态归姿态,行为是关键。嘴上说不为名利,行为上却沉溺于名利的猎取中,

便是个伪君子。他们的内心不会放下清高的名望,清名又往往会带来利益。这种人虽然比起

那些在名利场中追逐的人来似乎高明一些,但却未必能够全部忘却名利,只能口是而心非。
?
  名和利都是流动而不能永恒的东西,人们一旦执着了它们,就好象染上了毒瘾一样,用自

己全付的身心为筹码,去换取那空洞不实的东西,实在是不值得,因为人类的生活中还有着

更为重要的内容和意义。但是名利本身并没有过错,错在于人们为了名利而引起的纷争,错

在人们为了名利而忘却了生命的本质,错在人们为了名利而伤害了情义。君子也不能离开名

利,关键在于怎么去取得,所以完全不在乎厌恶不厌恶名利的问题。如果本身已经完全对名

利不动心了,自然也能够不受名利的影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111 伏久与开先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述论]
?世上的事物都是相对的,都有着因果的对应关系,而且都有一定的规律和准则。比如说,

一只大鸟在长久的潜伏下养精蓄锐,一旦发现目标,便可奋力一飞,迅速一击,自然能够飞

得高而击得准。对一个人来说,如果他在平凡的地方体验得时间久了,积累的经验多了,了

解的民情深了,那么一旦他得到了机会就可以大显身手,必定痛快淋漓,而能达到“不飞则

已,一飞冲天”的境界。

?如果没有这长久的潜伏,又怎么能够“飞必高”呢?就拿今天的火箭来说, 它的推进器力

量大就能飞得高而且远,如果力量小自然就飞不高而不远。历史上的那个晋公子重耳之所以

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就因为他潜伏的日子长久,在外流亡几十年,受尽了酸甜苦辣。所

以,一旦回国之后,他便能够体察民隐,使国力迅速提高,从而做了天下诸侯的盟主。那个

只知花天酒地、声色犬马的楚庄王,就是那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大鸟,有了充足的

准备,才一发而不可收拾,以至于能够问鼎中原。

?从花开花落的现象中,我们可以得知,草木有芽花实枯四个阶段,也像自然界中的春夏秋

冬一样,相配起来就是春芽夏花,秋实冬枯。这是自然的现象,而花开早的便一定早落,花

晚开的也一定晚落。因为花季总是有一定的时限的,正是“惜花常怕花开早”。不管感情怎

样,梅花开得早也凋谢得早,这是很合理的。因为太早地开发,把美丽带给了人间,时限一

到便要凋谢了。

?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开发成熟得早,而各方面的生理和心理条件都还没有完全具备,就

很容易夭折。他自己所积蓄的力量不大,一旦要全力开发,自然很快就会竭尽力量而凋谢。

历史和现实中的神童不少,但结果都不是很理想,就因为他们小时甚了了,长大未必佳。在

还没有充分准备好的情况下太早地开发了,等不到中年便都成了平庸的人,甚至还不如一个

凡人哩。反倒是那些年轻的时候默默无闻的人,却在岁月的流逝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汲取教

训,储备实力,而终于成了晚成的大器。生活经验和智慧宝藏的开发也是这个样子的,就像

是一罐酒一样,越陈年就越香甜。必须要它在岁月中酝酿、发酵直到成熟,才会是一罐上等

的好酒。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112 祸福与受救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要看他会救。

??[述论]
?古人的观点是天人合一,天是人的主宰,人是天的儿子。人与天是父子的关系,所以充满

了微妙的因素。因为天帝是没有形象的,他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会根据儿子的行为给予适

当的奖惩,奖就是福,惩就是灾。但是,人类尽管敬重天帝,却又不完全顺从天帝,所以在

这祸福之中又充满了人为的因素。

?老子说过:灾祸啊是幸福的倚靠,幸福啊是灾祸的潜伏。明确指出来,灾祸之中有幸福,

幸福之中有灾祸,二者相反相成。他又说过:要想收敛的,必然会先把它扩张起来;将要削

弱的,必然会先使它强大起来;将要废弃的,必然会先把它兴举起来;将要夺取的,必然会

先给予它;这就是微妙的预兆。天的规律都是这个样子,何况人事呢!从这个角度来说,老

天所给予我们的东西往往是要我们走向它的反面。比如想让一个人毁灭,就会让他先兴盛起

来;想让一个人成功,就先给他带来艰苦和磨难。就看人们怎么去理解和对待了。

?然而,世间人往往得到一点微薄的福禄就会骄傲自满起来,而骄慢便是最大的祸根。福禄

本来就不厚,况且又用骄慢的态度来削弱它。让老天一看,知道他不能够永远地享受福禄,

便会给他带来反面的东西,那就只有降祸了。说白了,天道即是人道。骄傲自慢的人,不但

老天不会给他降福,就是人也不会帮助他享受福报的,因为人人都厌恶那些骄慢自大的人。

运气既已失去,人和又跟不上,微薄的福分必然会无法维持长久。福分一尽,灾祸便自然会

从天而降,而自己却一点应付灾祸的本领都没有,小灾祸也会变成大灾难的。

?当然,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关键看你的态度如何。若是得到了微薄的福禄而不骄傲,

反而加倍地努力行善积德,即使是灾祸到来,心理也不会惊恐,处理事务也能够沉着机智,

自然也就会把灾祸变成利益,或者至少可以化解灾祸。如果我们能够受福而不骄,遭祸却不

以为苦,便是深明那福祸之道了。这只有那些不为外物动心的人才能做到。

?要想降赐福禄而先降赐以灾祸的,也是老天的善意。有了灾祸,自然心理不会放松,也骄

纵不起来,而且总是乾乾不息、夕惕若厉的样子,那么大的灾祸也就不会再来了。而且,小

的灾祸经历多了,就有了化解灾祸的方法和智慧,一旦没有了灾祸便是大福了。古人就说过

“福莫大于无祸”,没有灾祸就是最大的幸福了。当然,如果一个人始终不明白灾祸怎么能

够带来福报的道理,一旦福去祸来,自然会受不了,也不会得到福报的。老天先以微小的灾

祸给他以儆告,如果他能够自我救助,即使是他日的大祸临头,他也能够应付自如并且得以

救助,那么就是一个最成功的人了。

?真正的达观之人,处在灾祸之中而不忧不惧,居住福禄之内却不骄不躁,知道那幸福与灾

祸都在于自已一人的所做所为和人生观如何。风云尽管变幻,天意虽然不测,总之在于能够

自我救助,心理上则常常保有泰然自若的状态,生活得自然会幸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113 破绽与艰难
?
  世人破绽处多从周旋处见,指摘处多从爱护处见,艰难处多从贪恋处见。


??[述论]
?人常说“出力不讨好”、“好人多遭难”,但却又往往不愿意接受这种说法。他们总认为

会世上的事情“出力会讨好”、“好人得平安”,可是事实却与人们的意愿恰恰相反。当然,

那些“好人”的定义往往是对人好,很仗义,爱护人,爱操心等等。比如说,好在人情场面

上作周旋应酬的人,大家肯定都会说他好。但他毕竟只是一个人,要应付全部的人并且让他

们都得到好处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必定在人情的场面上出现过过失。交际应酬的事,本来就

难以面面俱到。这里应付得了,那里却未必应付得了。即使是八面玲珑的人,也难免落得个

虚假油滑的名声,甚至会得到抱怨。他不是一个好人吗?对别人好为什么对我不好呢?更何

况交友多了必定得掺假,穷于八面应付,难免要虚与委蛇。全天下都是好友了,就是圣人也

难以做到的。

?孔子尽管说“四海之内皆兄弟”,可他真正得到的弟子也不过三千人,真正的得意弟子也

才七十二个啊!周旋到了烦人的地方,自己心里一定难受;恩情多了反而会显得浇薄了,势

必会招致怨恨,各种麻烦和嫌弃也就产生了。因为在大家的眼里,这个人的职业就为他人服

务做事,只要有一点点帮助照顾不到的地方,就会得到抱怨。常见现在的好人模范遭罪,原

因就是天下的人都要求你去做好人。对谁都得认真应付,这就难办了。所以,最好的办法是

少一点应酬,多一点实际,自己有了安身立命的事业,所交到的朋友也会一个是一个了。

?因为爱护的缘故,就会对那些朋友或者亲人负责,看到他做错了自然会给予责备的。而且

爱得越深,责备得也就越厉害,目的是要他好。如果不爱护他的话,任由他去死去活,与自

己毫不相关的,又何必去指责他呢!但是,责备也是要有方法的,要使他能够接受得了才行。

要注意场合、方法、轻重、尺度等,要看他的自尊心能否接受得了,要用充满爱心的语言加

以诱导。

?但由于爱护的人已经完全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一部分,所以对他的缺陷是一点都不能容忍

的,一旦发现了便会痛加指责。结果使得对方不堪接受,反而心怀怨恨,不仅于事无补,倒

更加增添了隔阂。所以,这爱护之中却生出了怨恨,指责他不但没有见效,反倒是自寻烦恼,

又何必呢!

?人生的艰难困苦,往往在于自己的心中有留恋和贪执。贪婪生命的人畏惧死亡,留恋情义

的人害怕失去,追求财物的人担心穷困。这畏惧、害怕、担心等,本身就是烦恼,就是艰难。

当然,这艰难是自我的一种感受。那些被畏惧、害怕和担心的东西并没有任何感觉和负担,

所以烦恼和折磨的还是自己,便是那“多情反被无情恼”。

?总之,大凡是执着于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便有艰难;难以舍弃什么地方,什么地方便有

艰难;心中留恋什么东西,什么东西便是烦恼的根源。所以只有能够舍弃一切难舍的东西,

不去留恋一切可以留恋的人,才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人世间,而不为一切艰难所束缚,也

才是一个真正的好人。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114 快乐与痛苦

?山栖是胜事,稍一萦恋,则亦市朝。书画赏鉴是雅事,稍一贪痴,则亦商贾。

  诗酒是乐事,稍一曲人,则亦地狱。好客是豁达事,稍一为俗子所挠,则亦苦海。

??[述论]
?人类生活中充满了矛盾,一切都又是相对的,没有任何绝对的事情。稍一过分,人们就会

从一个方面走到了另一个方面了。比如说,城市生活与山野生活看来是一对矛盾,山野的人

往往羡慕城市的生活,而城市的人却又憧憬着山野的乐趣。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自己都想

尝试一下不属于自己的生活,这是一种否定自我而追求完美的精神。

?其实,到山乡去居住的本意是要远离尘杂喧嚣的生活,而得到宁静的体验,并且从自然的

风景中领略到超越和升华,与宇宙的神秘融为了一体。但是,如果对山野林麓生起了执着的

热情,整天魂萦梦绕,片刻也不能离开,岂不是有违本来的意愿吗?山野本来很宁静自然,

但如果我们由于喜爱而在其中大兴土木, 岂不是又把它变成了市朝吗?原来的野味天韵尽

都失去了,再加上游人的熙熙攘攘,照样喧嚣不宁,得不到本来所期望的那种体验了,那么

这山林又何异于市场呢。

?写字绘画,原来本是陶冶情操、风流儒雅的事,尤其是进行鉴别古迹,欣赏艺术,更是一

种美的巡礼和雅的领略。若是一定要以巨资重金购置名家的作品而后才心甘的话,岂不就沦

为买卖交易!风流儒雅的意味尽皆失去,反而成为炫耀财富、傲视天下的浊事了。如果说,

手头资金不够,朋友处暂时凑借不来,而面对一幅绝代名作时,心里真有天大的遗憾和烦恼

了。不仅雅不起来,反而更添烦恼,与风流儒雅的事就无关了。每天便浸泡在金钱生意的交

易之中,留恋贪痴,不能自拔,这种行为与商人估客已经没有区别了。这就是名称颇雅的文

化商人。

?在什么都已经沦为商品的时代,文化或者高雅的思想产品也都不例外地成为商品,而那些

经营文化的人却往往是没有文化的商人。他们觉得这种生意不仅好做,而且能够大赚其钱。

现如今的书画商们就是如此,他们自己本身没有什么文化修养,但却能够抓住一般读者的心

理,出上一些什么淫秽、迷信、奇闻、怪事的书籍,真的能赚上大钱。这自然与风流儒雅是

两码事了。

?吟诗作赋,饮酒行枚,都是出于性情的雅事。如果能够起之于兴,发之于情,那么风流潇

洒,自然于人心性皆有好处,也就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境界。倘若是

既没有兴致,又没有情趣,徒然为了应酬阿附而已,那也就十分痛苦了。

?诗人能够永远始终地直抒自己胸臆,不惧权贵,为民请命,或者发抒性灵,寄情自然,情

景交融,那才是真正的诗人;而且写的也是自己的心灵,所以是一件乐事。如果为了应酬,

歌功颂德,全是官样文章,没有一毫性灵可言,对于作者来说也无疑是一种痛苦,甚至还要

出卖自己良心。我们今天的情形依然如此,那些御用文人,或者为了钱,或者为了名,往往

会背弃自己的人格,扭曲自己的良心和文心,难道不是地狱一般!

?如今又有了一个时兴的职业,就是奉陪上司或关系户吃酒。真正的知心话儿没有多少,全

部是生意买卖,所以很痛苦,硬要拿自己的肠胃去做筹码。后来,自己不行了,便雇上一名

职业陪酒去应付,不仅没有了雅兴,甚至还喝死了人,岂不就成了名符其实的人间地狱!

?说到好客亦是如此。本来自己热情,再如果客人也优雅体面,剖露肝胆,吟诗作赋,浅斟

低唱,那自然是一种难得的快乐。如果借机能够交上一些至交朋友,那当然是一件豁达的事

情了,可以舒展胸怀,一现豪风了。若是来者不拒,见客就留,喧闹折腾了一堂,或者是俚

曲艳调,吆五喝六,不仅会令人头痛,而且避之犹恐不及哩。

?本来的意思是要招揽天下英豪,或者以尽地主之谊,但一遇到那些不知趣的客人,挑肥拣

瘦,把本来的好事也变成了痛苦。而且不少的主人还是有苦也难言的,岂不就成了苦海!所

以说,对任何事情都不能够贪执,不能够沦入俗俚。一旦流于贪婪俗气,则与世俗的行为没

有什么区别,又何来的胜事、雅事、乐事和豁达事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115 轻财律己与量宽身先

?轻财足以聚人,律已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述论]
?有个说法,叫做“钱不是万能的,但离了钱却万万不能”。在商品社会里谁能离开得了钱

呢?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所以天下人都看重钱财。不过,任何事情却都有其相反

相成的一面。当有人不爱钱的时候,那些爱钱的人便会向他靠拢,因为在他这里可以得到更

大的钱。当然,这不爱钱的人必须要有一个有钱的前提。如果一个穷光蛋不爱钱,是没有任

何一个人对他好的,也许还要把他当成一个怪物哩。

?这里所讲的,无非是一种人生的态度。财是众人所希求的,如果是一个领袖,太重视钱财

而将利益一把抓,他人得不到利益,自然会离开你。相反地,将利益与他人共享,甚至舍弃

个人的利益,大家一定会从心里感激,自然就会对你忠心耿耿而终生敬重。况且,钱财本是

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本来就不该执着。如果一个人能够用这些本来就不属于自

己的钱财,去换得更多人的忠心和爱戴,应该说是拥有了更大的财富,是最富有的人了。

?人类的社会是靠大家来维持的,但总不能大家都说了算,所以就会有一个基本能够代表大

家意愿的领袖出来主持局面。也许在他没有当权的时候,他的行为能够代表大众的利益,因

而会被大家所推举到领袖的地位。然而人们往往有一种惰性和放纵心理,一旦大权在握,就

可能走向反面,只顾自己的享受而剥削大众的利益。人们也许会从容忍到忍无可忍,以至于

最终将他推翻。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永久地保持自己的权位或者说代表大众的利益,最好的办法

就是检点自己的行为,以使众人心悦诚服地拥护并且服从自己。因为人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平

等的观念,你能做的事他便能做。如果不能够约束自己,又怎能要他人去接受约束呢。如果

能够严以律已,便会使他人心中生起敬意,自然就肯听从你了。

?作为人们的领袖,就得有将大家团结起来的德行,使大家齐心合力而形成一个整体。俗话

说得好:宰相肚里能撑船。肚里能不能撑船,正是衡量一个领袖具有不具有资格的标准。人

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圣贤也不见得完全没有过错。只要能像颜子那样“无二过”,也

就可以了。既然犯下过错是人类的共同特点,那么就必须要学会理解并且原谅他人的过错。

?只要这些过错不是原则上的,那么能够原谅并且给予适当的理解,肯定能够得到人们的拥

护,就算是有肚量。肚量狭窄的人,必然不能够容人,自然也得不到他人的宽容和理解,也

无法得到他人的爱戴,大家势必会纷纷地离去。大厦失去了支柱,岂会有不倒塌之理。大海

无所不纳,所以才会有宽广的容量来接纳百川。因此,要想得到人才为自己所用而成就一番

伟大的事业,首先就必须要有容人的雅量。

?领袖人物好当也不好当,凡事都能够带头去做,就是身先士卒,才足以领导他人。因为,

事情到来的时候,多数人都会犹疑不定,或者是失去信心,或者是畏惧不前。如果领导们也

是如此的话,那与群众还有什么区别呢?也就失去了领袖的意义了。反之,如果他能够洞明

地烛照事物发展的先机,给大家解除了犹疑困惑,并且不畏艰难地带头去做,那么他人的疑

惑也就一扫而光了,也必然会欣然跟从他了。

?也就是说,一个领袖必须事先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和坚定的信念,而且

事事都能够带头率先,以身作则,那么自然能够率领部下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就是

老子说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116 识迷与放怀

?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

??[述论]
?人的生存在世间与其他的动物有所不同,原因是人们总有一种愿望要弄清楚自己到底是怎

么一回事,比如说自己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等等,弄明白了就是觉悟,弄不明白就是

痴迷。迷的本意就是失去了自己的道路,不知该怎么走。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会让我们

感到迷惑而不知所从,那些具有智慧的人往往在没有迷失自己之前就已经识破了机关,所以

会选择一条正确的路;愚蠢的人却根本就看不出歧路和大道的区别,所以无法做出正确的选

择来,甚至是沿着歧路一直往而不返。倘若是能够识破这种虚假,自然就不会再沉溺在其中

而不能自拔。

?可惜的是,人们往往经过了一番蒙蔽,费尽了千辛万苦会走出了这一个迷惑,但却因为缺

乏辩认大道与邪路的经验,所以就又陷进了另一个迷惑之中。要想不陷入到这些迷惑之中,

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进行比较总结,借用前车之鉴,然后就会得到一个清醒的认识。遇到这类

情况时,就不会再迷惑上当了。就个人而言,如果对那些最令人沉醉的事物都能一一看破的

话,那么就很少有能让他迷惑的事了,自然就能够处处清醒。

?人们有心,好在心灵很空虚,所以其中能够装得下很多东西。而让人们觉得最难以放下的,

无非是名利、得失和憎爱等念头。难以割舍名利的人,如果没有名利的滋润,他们便会觉呼

吸困难,生命也不可爱了。一旦得到了名利,应该说该心满意足了,可又害怕把它失去,仍

然觉得呼吸困难而生活维艰。至于那些心怀憎恨的人,眼中看到的人都是可恨的,心中想到

的事也觉得可恨,就连他生活在其中的一切都会令他感到不快,感到生存的艰难。

?人常说,世间只有情难了,所以难以忘怀的就是个情字,再加上那些难舍的事。至于那些

钟情难舍的人们,则是恩恩爱爱,耳鬓厮磨,正是爱得死去活来。好不容易这对相爱的人成

了眷属,却不是今天吵架,就是明天冷淡,后天却又不得不分离。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心中

有物,老用着一个理想的标准去判断和要求。没有结婚前,大家都拿出来的是假面孔。一到

结婚后,各自的缺点都暴露了出来,而双方又都要求彼此具有理想的条件,所以就难以有一

个美满的生活。其实,一旦大家都把那难以忘怀的东西放一放,心灵也就自在宽广多了。心

境一宽,则天下万境都宽广了,生存的自由度也自然加大,无论什么地方也无处而不是幸福

的乐土了。

?人心是到处牵牵缠缠,天地却始终辽阔无限。脚下的道路都是自己心中的路,心中如果没

有道路可走的话,那自然是自己迷了路,怨不得任何人。一旦把那挡路的石块拿走,遮眼的

树叶取开,自然万境都是宽广的,一切也都顺遂了。说到底,还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117 担当襟度与涵养识见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述论]
?人的行为对象便是事。事在人为,有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事,有什么样的事也就会

造就什么样的人。事情有大小难易的分别,人也自然会有巧拙、贤愚等的分别。一般的人遇

到了自己所不能解决或是无力承担的事情时,往往容易采取逃避的办法,或是自我保护的措

施。他们总想着,天塌下来有高汉顶着,所以从来不会承担什么责任。

?但是,若人人都来采取这样的态度,岂不是无人来担当重任了吗?所以, 逢着那些大事或

者难事的时候,便可看出一个人的担当来。如果他能够在艰难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或者是

在紧要关头承担大任,那么就肯定会成为更多的人的精神支柱,也往往会被大家所信服和拥

戴。

?看一个人的胸襟和气魄,还是要把他放在一种关系里去考察。人事关系无非是顺和逆,人

们往往适宜于在顺境中生存,因为这样只需要一种技术就可以了;但在逆境中却完全不同了,

不仅仅需要技术就行了,它还需要一个人的胆识、意志、毅力、胸襟等等,是一种综合能力

的磨练和考验。

?一个有胸襟气度的人,在身处逆境的时候是不会怨天尤人的,他能够接受顺境,也自然能

够接受逆境。因为在他的眼里,世间的事情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也不可能十全十美,

所以他会把逆境和顺境都当成是生活必须走过的路,从而会付出同样的努力。要度过逆境的

办法只有一条,靠自己不懈的努力,当然它的前提是有一种大无畏的胸襟和气度。

?人类的感情中最可怕的就是喜和怒,这两种感情最容易使人的心理动摇而失去正确的判断

力。一旦有佞臣谄媚,皇帝龙颜大喜,便会赐以重赏,甚至是半壁江山;或者忠臣犯颜直谏,

真言逆于龙耳,龙颜大怒,便要杀头砍脑,干下许多蠢事。刘备一怒而伐吴,竟然坑害了许

多的蜀中将士;吴三桂一怒为红颜,却招来千秋骂名。大人物不敢轻易喜怒,小人物又岂敢

轻易喜怒呢!

?喜要能不得意忘形,心中要有数,不至于昏了头脑,做了过头的事情;怒要能够明白后果,

怒得有威有严,不至于招来是非恶果。所以,有涵养的人对于事理十分通达,往往不容易为

喜怒所转动,一方面因为是真正可以使其喜怒的事情并不多,一方面也是因为喜怒之时情绪

不稳会造成判断错误。那么,为了不至于造成悔恨,所以就必须增强自己的涵养,以便在喜

怒之际而能够无动于衷。

?一般人的都是随大流,容易随着别人的路子走,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

如果与大家一样去做事,不管他们的事对不对,也没有去加以分析和判断。这样的人,也与

大家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凡人一个,不会有什么出息的。

?至于禅宗的境界,叫人不起分别念,那是有了分别并且拥有了极强的是非判断力以后的事。

而真正有识见的人,心中自然有其独到的准则,决不会盲目地追随他人的。真正的人要有真

正的见识,不是有意地要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而是一切行为皆出于天性自然,便没有什么值

得后悔不后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118 良心与真情

?良心在夜气清明之候,真情在箪食豆羹之间。故以我索人,不如使人自反;以我攻人,不
如使人自露。

??[述论]
?人们生存在世间,最可宝贵的是良心,最该珍惜的是真情。但由于虚伪越来越多,良心和

真情也就日益被掩盖起来,很难见到了。但是再恶劣的人也会有真情与良心萌发的时候,杀

人犯对待自己的情人也一定会有真情,丧尽天良的人见到自己的亲人也一定会有良心。关键

是他们的良心被自己的种种欲望所遮掩,但总有良心发现、真情流露的时候。

?白日里喧扰噪杂,没有心思坐下来静想,所以往往都是依照赤裸裸的利益原则来交易和办

事。等到万籁俱寂,夜深人静,一盏孤灯,独坐细想的时候,一日的言语行为都会历历在目。

重新检点一下,才觉得有许多不是的地方,便会生出来惭愧的心理。因此,在那夜气清明的

时候,最容易使人良心发现,自我反省。

?真正的感情不在于山珍海味、满汉全席里,而在于一箪食、一豆羹之间。因为锦衣玉食的

味道浓厚,人们的心理容易生起贪恋却反而忘却了真情;一箪食、一豆羹的味道淡薄,但人

们的心理生不起执着反而使真情容易流露。现在的人情浇薄,无论办什么事情都要烟酒烟酒,

还要到饭馆里去搓上一顿。搓还要搓那生猛海鲜,有的甚至一餐便挥霍二三十万元,名符其

实地挥金如土。

?但是,那些吃金屑菜的人最多还是个酒肉朋友而已,一到关键时候便会树倒猢狲散,真情

没有一点。以酒肉结交的朋友,往往都是些利令智昏的人,多了之后必然会陷入悔恨。以茶

水所结交的朋友反而感情长久,原因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只有白水是喝不够的。

?说到这里,良心和真情对谁来说都是有的,就看你怎么去发现它们了。为了改变一个人的

不良行为而不断去苛求他,找他的不是去批评他,不但批评者自己很疲累,就是挨批的人也

会生厌,真倒不如让他自己反省。觉悟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对处,才是根治的良方。同样的,

与其让我去攻击他人的恶行,检举他人的罪行,使他恼羞成怒,还不如使他自我感到惭愧从

而向人坦白,那才是最好的办法。

?良心和真情是社会的凝聚力,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核心,也只有在良心和真情这一点上

才能把所有的民众团结起来。所以,无论在什么时代或者什么社会里,都重视国民的良心教

育和情感培养。通过良心和真情的教育和启发,既不会使自己感到疲累生厌,也不会令他人

恼羞成怒,自然是皆大欢喜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119 庸愚与豪杰

?宁为随世之庸愚,勿为欺世之豪杰。

??[述论]

?世间的人尽管多种多样,但大体上无非是两类。一类是那些平平庸庸的凡人,一类是那些

大好大恶的豪杰。凡人因为见识短浅,所以不会干什么大好事或者大恶事,就是平常说的良

民而已。英雄豪杰往往在智慧聪明上高人一等,所以便有能力去行功德或者做恶事。人类的

许多事情都是那些聪明人折腾出来的,所以《老子》说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

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没有了聪明、仁义、巧利,尽管天下人都成了凡人,但生活却会安定很多,百姓也会富强、

孝慈而没有盗贼了。而那些圣哲们一出,就会利用百姓的平庸,去争夺自己的利益。常见世

人死于那些欺世盗名的豪杰之手,却没有见到世人们曾经死于那些平庸愚蠢人的口上。

?愚蠢的人才智虽然不足,但他不会给社会带来灾难;英雄的人才智尽管出众,但如果心术

不正,专门贪图自己一人的私利,那么他的才智无非是吃人的工具而已。才智越高,他的毁

灭性就越大,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也就更大。比如说那个希特勒,在管理国家上是有才智的,

但却把他的才智转化为消灭人类的武器。说得好听点,这些人就是豪杰,不好听了就是枭雄。

如王莽、曹操包括刘备等,都是这样。豪杰之所以为豪杰,就在于能运用才智给众人造福,

否则就只能称之为枭雄和贼寇,所谓欺世盗名的豪杰便是指这一类。但不管怎样,没有豪杰

的社会一定是个很安定和幸福的社会。

?遗憾的是,一般的人谁都不甘心做庸人和愚氓,而宁可粉身碎骨也愿意去做一个豪杰。他

们无非是为了表现自己,成就自己的名利而已,却很少有人发下心来为众人谋求福利的。当

然,出于这样的目的,即使是才智再高,也难保将来不欺世盗名。反倒不如安分守己,平平

庸庸地过上一生。既然给社会添不了色,但也绝不给社会带来麻烦,免得贻人一些口实。

?真正的豪杰要吃尽苦头,才能为人类的幸福做上一点贡献,不能担当其苦的也就不足以为

豪杰了。明知豪杰难为,却能够去甘守平庸,做那最平凡的事业,而不去欺世盗名,却才是

真正伟大的英雄。因为很少有人甘心去做凡人,而能够做人们做不到的事情,难道不是大丈

夫吗!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6-5 14:1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