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东生

[汇编] 历史小故事

[复制链接]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官吏摆谱排场有多大

清朝官吏有许多坏习气,其中之一就是摆官谱、讲官派。所谓官谱、官派,就是做官的排场、派头。民国时有位深知清代官吏此习的人评说道:“前清旧官僚习气最为可恨,当其未得志时,徒步而行,不以为苦;一登仕版,出入非肩舆不可,一若天生两足为无用者。不宁维是,一切起居动作,均须依赖他人,甚至吃饭穿衣亦须奴婢相助。官愈大,则此种习气愈甚。”实际上,清朝官吏摆官谱、讲官派的表现还有很多,包括衣食住行、说话办事等各方面。官场中人的普遍看法是:做官就应当有官谱、官派,不然算什么官?所以,一旦为官,便要摆谱、讲派。即使条件不允许,也要想办法硬摆穷讲。下分六个方面来看清代官吏摆官谱、讲官派的情况。
10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官员出门时鸣锣开道、仪仗威武的排场,尤能体现官谱官派。《官场现形记》里的钱典史说到州县官要靠鸣锣开道显示官的身份:“我们做典史的,既不比做州县的,每逢出门,定要开锣喝道,叫人家认得他是官。”清制,各省文武官员自督抚到知县,外出时皆有仪仗,仪仗依官品分等级。督抚的仪仗是所谓“八座之仪”,即:以小红亭(头亭)为前导,次为红伞(避雨之用)、绿扇(障日之用)及鸣锣者四人,其后为肃静、回避木牌各二及官衔牌,再次为红黑帽皂役各四人,呼喝不绝,再后面是骑而导者一人(俗呼顶马)及提香炉者四人,然后是本官所乘绿围红障泥大轿,四人抬之,四人左右扶之(即八抬大轿),轿后为戈什哈(巡捕)二人和跟马二骑。《歧路灯》里写学台出行时其仪仗走过的情景:“只见刺绣绘画的各色旗帜,木雕铁打金装银饰的各样仪仗,回避、肃静、官衔牌、铁链、木棍、乌鞘鞭,一对又一对,过了半天。……金瓜开其先,尾枪拥其后,一柄题衔大乌扇,一张三檐大黄伞儿,罩着一顶八抬大轿,轿中坐了个弯背白髯、脸上挂着镜看书的一位理学名臣。”如果官员出行走水路,则必择高大楼船,舱门贴红纸字条,旗、牌、伞、扇插列舱面,也鸣锣开道,锣声一响,行舟让路,两岸肃然。出行鸣锣的次数,依官职而不同,其含义也不同。州县官出行鸣锣,打三响或七响,称为三棒锣、七棒锣,意为“让让开”、“军民人等齐闪开”(一说“君子不重则不威”)。道府出行鸣锣,打九棒锣,意为“官吏军民人等齐闪开”。节制武官的大官出行,要打十一棒锣,意为“文武官员军民人等齐闪开”。总督以上官员出行,因是极品,打十三棒锣,意为“大小文武官员军民人等齐闪开”。官员出行时鸣锣开道,被认为是必行的官仪;无之,则被认为不成体统。如郑板桥夜间出巡不鸣锣开道,不用“回避”、“肃静”牌子,只用一小吏打着写有“板桥”二字的灯笼为前导。时人对此都看不惯,他的朋友郑方坤说他“奇历落,于州县一席,实不相宜”。

 
10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京官到衙署时,皂隶要在门口迎接侍候。如是堂官,则有四名皂隶在前面扬声喝导而进;如是司郎官,则有一名皂隶导引,只作遏声。清前因居士咏此官派云:“京官体统亦尊荣,舆从临衙皂隶迎。分引诸司惟有遏,堂官对导共扬声。”

  
10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住宅要讲官派,表现之一是讲求宅第宏敞气派。如李慈铭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仍愿出高价租赁宏敞的大宅。同治十三年(1874年)起,他租居位于北京保安寺街的故闽浙总督季文昌的旧邸,其邸有屋二十余楹,有轩有圃,花木葱郁,气派阔绰。当时他的年收入是一百二十三两银子,而房租就达四十八两。表现之二是在宅门上贴上可以显示官派官威的“封条”。北京宣南一带官宅多贴有标有官衔和禁人“喧哗”字样的“封条”,以壮观瞻,以示荣耀,以警行人。有两首竹枝词是咏封条上标有官衔的:“陆海官居各表之,衔条比户贴参差。长班领客无须问,但到门前便得知。”(《日下新讴》)注云:“京城内外有职者,于所居临街大门之上,各贴官衔封条。”“居官流寓仕京朝,门示头衔壁上标。待得春秋亲校士,红笺添并两封条。”(《燕京杂咏》)注云:“官宅禁示闲人。”红条书主考官姓名、职务,“贴大门以示荣”。又有两首竹枝词咏贴封条禁人喧哗。其一:“封条处处禁喧哗,小小门楼也宦家。为问何人曾入仕?舍亲始祖作官衙。”(《草珠一串》)其二:“每做京员势必添,两条四块甚威严。喧哗禁止偏难止,多半门前壮仰瞻。”(《增补都门杂咏》)关于禁喧哗的字样和所谓“两条四块”,《官场现形记》描写道:京官吴赞善家的“大门之外,一双裹脚条,四块包脚布,高高贴起,上面写着甚么‘詹事府示:不准喧哗,如违送究’等话头”。
10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吃饭讲排场,讲派头。一些官员食必方丈,根本吃不了。待客时,客已停箸,菜肴却仍在上桌。知县大老爷吃饭的仪节是:一个神气活现的家丁快步跑到签押房门口,把门帘高高打起,大喊一声:“请大老爷吃饭啦!”喊完再撑着门帘恭敬地肃立在那里侍候。

 
10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摆官谱、讲官派对于官瘾十足的人来说,成为不可缺少的东西。有的求官者官位还没到手,就摆起了官谱;有的官却在已经失掉官职后,仍在摆官谱。《官场现形记》里有个黄某,祖上办盐,“到他手里,官兴发作,一心一意的只想做官。没有事在家里,朝着几个家人还要‘来啊来’的闹官派”。某都统被革职回到家乡,但官习不改。每天起床后吸鼻烟时,便有仆人持官衔手本数十份,立在旁边,依次呼手本上的姓名:“某大人拜会——”,“某老爷禀见——”,然后躬身待命。都统吸完烟,便挥手令仆人出去。仆人走至中门,再大声呼曰:“道乏——”(拒见客人的客气话,意谓你辛苦了一趟)。如此程式,就像演戏一样。每日行之,都统便觉得心神舒泰,否则便寝食不安,如患心病一样。

  
10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许多官僚自己摆谱还不够,家人婚丧做寿也要大讲排场。晚清上海知县叶廷眷上任三年,其母做寿的排场一年比一年大。以寿筵为例,同治十一年(1872年)为烧烤二席、鱼翅十三席、次等鱼翅十二席;十二年变为烧烤二席、燕菜二席、鱼翅十四席、次等鱼翅十席;十三年又变为烧烤三席、燕菜十席、鱼翅二十一席,另送同乡三十席(中等鱼翅五席、次等鱼翅十三席、海参十二席)。对本衙和外衙随官前来贺寿的差役仆人也请吃寿面、给赏钱,连县狱里的犯人也赏面赏肉。有一年请吃寿面的数目竟达二千零五十碗。
10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傻和尚

清朝康熙时期,在一座小城热闹的街市上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个和尚,没有人知道这个和尚从哪里来,也没人清楚他的法名是什么,只知道这个和尚整天疯疯傻傻,满身污垢,远看和乞丐无异。无论寒暑如何变化,他总是只穿一件破旧的衲衣。街市上的人都称呼他为“傻和尚”。他与人说话从不正经,当时听着总觉的是些痴言疯语,可过后一些事情真的发生了,人们才话中真正的含意。

城中富家王少宰的母亲蒋老夫人,常日里吃斋念佛行善积德,经常接济有困难的人,在城中颇受人尊敬。老夫人平时听说过这位傻和尚,对这位傻和尚非常敬重。老夫人亲自寻访他,还有意把他请到家中。傻和尚一见老夫人,便十分高兴的跟着她来到家中。老夫人天天把他奉为上宾,一日三餐盛情款待他。傻和尚在王少宰府上也仿佛到了自己的家,非常随便,整日都很高兴,常与老夫人对答。旁人十分不解,可老夫人却显的精神饱满。

一日晚饭后,傻和尚突然嬉皮笑脸,像个孩童一般傻呵呵的到老夫人面前说:“太夫人,我今天……”太夫人见他这样,便问道:“请问高僧今天想怎样啊?” 傻和尚犹豫了一下,大声说道:“我今天晚上想睡你的床。”说完便哈哈大笑,一旁的仆人们大怒:“傻和尚,平日老夫人对你盛情款待,奉为上宾,今天你却如此放肆,是何道理?当心我们像打狗一样把你赶出去!” 傻和尚不理不睬,依旧嘻嘻哈哈。老夫人沉思了一下,对仆人说:“不要多言,今天高僧如此放狂卖傻,我想必定有不可言表的禅机,今天我睡到别的卧室去,你们把我的卧室收拾好,给高僧安歇!”仆人看到老夫人这样,也不敢多讲什么,只得依从,可心里却嘀咕着老夫人是不是傻了。

这夜,和往日一样,上下都安歇了,闲的格外安静,更声不时从远处传来。突然, “轰隆”一声巨响,惊醒了所有的人。仆人急忙起来查看,发现老夫人卧室房顶塌了,卧房变成了一堆瓦砾。屋内家具被砸的乱七八糟。这时老夫人闻声赶来,面对着残垣断壁,不禁黯然泪下,叹声到:“哎,我本应遭房塌压身之劫,高僧也早已知道,他却感念我与他的情谊,竟以身相替,这让我该……”话未说完,却听的瓦砾废墟哗啦啦直响,只见傻和尚满身尘土的从中间爬了出来,他拍打着身子,笑呵呵的向夫人走来。老夫人惊呆了,连忙走上前,关切的看着他,疑惑的问:“高僧,你没事吧?”和尚拍拍衣服说:“没事。”老夫人细细端详,果真未伤一点皮肉,只是有些灰尘。他接着说:“您瞧,也不知道是谁这样小器,看我睡您的卧室就气成这样,还把房子拆了,哎,多可惜,这么好的房子!”说完便哈哈大笑。王府上下顿时明白了和尚想要睡老夫人卧室的缘故。几年后,老夫人寿尽归西,傻和尚便搬走了,谁也挽留不住。

看了这个故事,我想这个疯疯傻傻的和尚并不是真的傻,那可能是其修炼状态所造成的一种现象。这位傻和尚预见到老夫人的卧房要垮塌,但又不能明说,所以提出要睡老夫人的房。幸亏老夫人悟性好,按傻和尚说的做了,否则真的是危险了。

生活中你也许会遇到象傻和尚的人,那或许是上天对你的眷顾,别悟性太低了,学学老夫人吧!
10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个菜》

“叮铃铃”,一阵电话铃响。
  “哪里?县卫生局政秘股的金秘书迅速地拿起了电话。“什么,您是专区卫生局,……”老金毕恭毕敬地立着。接完电话,老金可犯了愁:明天上午专区卫生局的丁副局长要来检查一下两个中心卫生院的改革承包落实情况。殊不知,这位丁副局长是远近闻名的美食家,除了对美味佳肴有着浓厚的兴趣之外,尤擅长于各种杜康美醇的品尝和鉴别。不巧的是,上星期县政府下达了一份红头文件,提倡“为政清廉”,反对“宴请吃喝”,按规定,接待这位仁兄,按照规定只有“六菜一汤”且无酒。“这样行吗?”老金心里直打怵。想归想,电话还是要打的,于是一个电话打到了百里外的山河乡中心卫生院,让院长按县政府规定给予接待。
  第二天上午,老金在县政府大院门口迎到了丁副局长,这位仁兄年近5旬,身材魁悟,红光满面,丰腴的身躯艰难地挤出了“皇冠”车的后门,笑容可掬地伸出双肥胖的大手,紧紧地握了握老金的纤细的小手。
  在进行了一番例行公事的寒暄之后,驾车迳去山河乡中心卫生院。到了卫生院后,丁副局长一行四人走马观花似地巡视了一下医院,对卫生院近年来的改革表示“成绩斐然”。临吃中午饭前,他又作了一番“排除一切阻力,深入进行改革”的指示,然后满面春风地跨入了卫生院的食堂。不消一袋烟功夫,丁副局长离开了食堂,出门时,人们看到丁副局长脸上常挂的笑容敛迹了,二道蚕眉紧锁着,一脸的不高兴。据说,有几样菜,丁副局长根本就没动箸。临上车前, 丢下了一句话:“改革,光作表面文章不行,花里胡哨的!”前后语言、表情大相径庭,判若两人,众人愕然。“嘿!这下砸锅了。”老金惶恐道,心中翻腾着:“这饭没吃好,检查怎通得过?!可要想吃好,又违背了红头文件,让我去兜这个责任吗?”灵机一动,一个电话又摇到了红柳乡中心卫生院:“喂,您是王院长吗?唔,这里已经检查完了,下一个是你们,你们千万不要像他们那样弄六个菜!……丁副局长不满意咧。”“哐当”一声,这头是扔了电话。可苦了那一头的王院长,王院长苦思冥想仍不得要领:“这是嫌多怕浪费,让少弄些,不要超过六个菜呢?还是嫌少,要多弄些,超过六个菜呢?”对金秘书这模棱两可的话,也确实够王院长揣摸一大阵子的。
10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小故事

一、用人之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10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6-6 06: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