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江清月近人

[推荐] 孟子的智慧

[复制链接]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8节:五、以亲情为重(2)
我们再引申一下,前面说到过"父子不相责善",所以古人易子而教,也是为了保持亲情的融洽。父母教子女教到最后,往往打也不是,骂也不是,毫无办法。我自己教书教了几十年了,有人跟我说,你那么会教书,教女儿一定很有办法吧?我说你错了,我碰到女儿只有四个字,叫束手无策。让别人来教,反而比我要教得好。这就是易子而教的道理。我们这样讲,不是说不要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当然重要,但它有一个分寸。

  儒家强调人性向善,内心真诚才有力量,这个力量由内而发,做到之后快乐也由内而发。在孝顺方面,孟子有句话说得非常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梁惠王上》)先孝敬自己的长辈,有能力有机会的时候,再推及孝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子女,有能力有机会的时候,再推及爱护别人的子女。这是儒家的思想,你要有原则,有差等,先照顾自己的家人,但是一有办法就推及出去。孔子也说过,仁是什么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这就是儒家思想,能够普遍地把每个人都当成自己的责任。所以儒家思想的出发点非常精准,就是落在家庭里面。孟子说:"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告子下》)尧舜之道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孝"和"弟"(悌)而已。你能够孝顺,到外面自然可以有仁爱之德;你能够"弟",友爱兄弟,到外面去自然可以有义,做正当的事。有"孝"、"弟",就推出仁义,有仁义天下就没有问题了,因为每一个人都从自己开始,做他该做的事。

  作为仅次于孔子的儒家代表人物,孟子非常强调孝顺,他甚至说,不能得到父母的欢心,没有办法做人;不能顺从父母的心意,没有办法做儿子。儒家认为家庭是一个生命的出发点,每一个人都从家庭出发,上了年纪的时候也希望在家里面养老,家庭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儒家讲孝顺的话,是非常活泼的,只要有一颗真诚的心,能够选择适当的方法,调节彼此之间的差异,经过理性的沟通,就可以找出一条路来。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3修养见功夫
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离娄下》),人跟其他动物的差别只有一点点,我们应该设法去存养扩充,如果没有把这一点点发展开来,实践出来,那跟动物差别就不大了,所以修养是人之成人的必经之途。修养的范围很广,受教育,各种自我成长的要求,等等,都可以包括在内。我们不妨从孟子自己的经验说起。孟子刚到齐国的时候,齐宣王对他非常重视。有一个学生问孟子,现在齐王让先生来当卿相这样的大官的话,您会不会动心呢?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9节:一、孟子的经验(1)
  第四讲

  修养见功夫

  听到修养这个词,很多人可能会有压力,为什么非修养不可呢?修养到什么程度才算够呢?修养是很辛苦的事,可能带来快乐吗?孟子会告诉我们这一切的答案。

  一、孟子的?验

  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离娄下》),人跟其他动物的差别只有一点点,我们应该设法去存养扩充,如果没有把这一点点发展开来,实践出来,那跟动物差别就不大了,所以修养是人之成人的必?之途。修养的范围很广,受教育,各种自我成长的要求,等等,都可以包括在内。我们不妨从孟子自己的?验说起。

  孟子刚到齐国的时候,齐宣王对他非常重视。有一个学生问孟子,现在齐王让先生来当卿相这样的大官的话,您会不会动心呢?

  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滕文公下》)的话,反过来也就是说,如果富贵一来就沉溺于享受,贫贱一来就放弃志向,威武一来就屈服了,就是做不到不动心的要求。

  现在,孟子怎么说呢?不会的,我40岁就不动心了。这里面就有意思了。孔子说过,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到40岁的时候没有任何迷惑,所有人间的问题孔子都可以讲出道理。孟子40岁不动心,也是对所有事情都了解了,所以不会心猿意马。

  学生接着问,不动心是怎么做到的呢?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选择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个比较容易;然后选择怎么跟别人来往,选择做什么事业,以什么方式来做,这个就比较难了,因为会和其他人构成某种关系。选择需要勇气,勇气培养好了,才能够在关键时刻作一个抉择,所以孟子就从培养勇气开始说。他说有三种不同的方法:

  第一种,以勇士北宫黝为例。北宫黝怎样培养勇气呢?肌肤被刺不退缩,眼睛被戳不逃避。这两点就很可怕了,你要刺我,要戳我眼睛,我毫不在乎,一点都不逃避。不但如此,他觉得受到一点小挫折,就像在公共场所被人家鞭打一样。这个人自尊心特别强,他既不受平凡小民的羞辱,也不受大国君主的羞辱;他把刺杀大国君主看成刺杀平凡小民一样,对诸侯毫不畏惧,听到斥骂一定反击。北宫黝就像司马迁笔下《刺客列传》里的那些游侠,个个武功高强,一人可以敌几十人,他才有这样的魄力,才可以表现出这种勇气。这种勇气,一般人即使想做也不见得做得到。它是外发的,具有某种体格上或者武功上的卓越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0节:一、孟子的经验(2)
第二种,以孟施舍为例。孟施舍对待不能战胜的,就像对待足以战胜的一样,就是说虽然我的兵力比你少很多,但是我的士气很高,心态很好,很坚定,我一定可以把你打败。孟施舍说,如果衡量敌得过才前进,考虑可以胜才交战,就说明我是害怕众多军队的人。怎么能做到必胜呢?不过是无所畏惧罢了。这是第二种办法,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比如参加考试,要对自己说,我一定行,我一定成功;推销员去推销东西的时候,要相信我一定如何如何。这种办法,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自信,是内敛的。

  第三种,孟子是引述曾参的话来说明的。曾参对弟子说,你爱好勇敢吗?我曾?听孔子谈过大勇的作风。接下去的一段话,《论语》里并没有出现,我们平常都以为是孟子说的,其实是孟子转述孔子的话:"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是说,反省自己觉得理屈,即使面对平凡小民,我难道不害怕吗?不能说人家是个老百姓,没有身份,没有地位,我就欺负他。但是,如果反省自己觉得理直,即使面对千人万人,我照样向前走去。我们平常总喜欢用后面这一半,常常觉得自己都是理直的;其实前面那一半更重要,很多时候我们是理亏的,或者我们开始以为自己对,后来发现自己错了,这个时候就要勇敢地认错。别人是小孩子也好,一个没有什么能力的人也好,我们都要觉得惭愧,觉得害怕。这是真正的勇敢。

  所以勇敢分三种,第一种是外发,第二种是内敛,第三种是上诉,上诉于人间的正义、人间的公理。

  现在我们知道孟子的基本立场了,作为儒家,不能靠外在的武力,也不能仅靠精神上的某种想法或信念,而要看是否合理,是否正当。

  学生接着问,除了先生之外,还有别人也不动心,先生有什么特色呢?孟子说,第一,我能知言;第二,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什么叫知言?大家想想,《论语》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再想想,《论语》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孟子所说,接的就是《论语》最后一句话。一个人说话的时候,你要听得懂里面有什么问题、盲点、执着,他的困境何在,再比如他为什么闪烁其辞呢,都要能听得懂,这样才能了解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不是平常的话,孔子这样说,到孟子的时候真的做到了,作为儒家的亚圣,孟子是有他的资格的。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1节:二、浩然之气(1)
更难的是第二点,浩然之气。这个词,以前没有人用过。什么叫浩然呢?浩然就是下雨很多,河水暴涨,流入下游的时候水势很大。

  那什么叫浩然之气呢?我们呼吸一口气,怎么变浩然呢?

  二、浩然之气

  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难言也。"为什么?因为它牵涉到个人的生命体验,仅靠笔述口说,实在是讲不清楚。

  很多人生问题,要有体验才能很好地理解。比如有人上台演讲,他说,今天的主题是恋爱,恋爱是怎么一回事呢?有?验的人不讲也懂得,没有?验的人讲了也不懂,所以谢谢各位。

  浩然之气也是如此。我修炼了一辈子,你这么年轻的学生问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但孟子还是说了:

  "那种气,最盛大也最刚强,用直来培养而不加妨°,就会充满在天地之间。那种气,要用义跟道来配合,没有这些,它就会萎缩。它是不断累积义行而产生的,不是偶然的义行就能装扮成的。如果行为让内心不满意,它就萎缩了。"

  义就是做事有正当性,道就是人生找到正确的路来配合。平常做任何事,都要想到做正当的事,要慢慢地培养,累积久了自然就会产生这种气。但是不能预期,我们已?做了一百件好事了,怎么还没有这种气呢?不能说非要做几件好事它就出现。内心里面要常常想着它,但是千万不要主动助长。后面接着就是揠苗助长的故事。

  孟子提到三个比较核心的字。第一个是直,我们讲儒家,常常要碰到这个字。直代表真诚,真诚而正直,内心无愧,不自欺,也不找借口。

  第二个是义,义者,宜也,适宜的宜。今天这么做对,明天这么做不一定对;张三这么做对,李四这么做不一定对,所以需要高度的智慧去判断。

  我们可以补充说明一点。孟子曾提到"大人"这个词,大人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政治领袖,二是指德行圆满的人。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离娄下》)意思是说,德行圆满的人,说话不必守信,做事不必有结果,只要看义在哪里。儒家讲信用,为什么说言不必信呢?这样一来,很多人会说,你看,我现在说话不守信是孟子的启发。那还得了!我们要思考一下,为什么说话不必守信而要看该不该呢?这是因为守信到实践之间有时间的落差。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2节:二、浩然之气(2)
比如说,我最近买了把猎枪,你说下个月要借去打猎,好朋友没问题,我答应你。但是就在这一个月你患了抑郁症,有自杀的倾向,那么我还借枪给你吗?或许我可以说,守信就好,你怎么做是你的事。但如果你真的自杀了,至少我有道义责任啊。这个"惟义所在"的义,就是适当性和正当性。

  儒家讲"义"这个字,真是千言万语不容易说清楚。所以孔子要强调,仁者之外还要做智者,智者就需要像水一样,遇到山就转弯,遇到坑就把它填满,要随着各种情势的变化作调整。仁者呢?相对还比较单纯,仁者喜欢的是山嘛,有矿物,有植物,有动物,无所不包容,这是仁者。孔子强调仁、智并重,再加上勇敢可以去实践,成为三达德,也就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孟子》里面提到仁,跟义并举,仁是人心,义是根据不同情况来判断路怎么走。

  第三个是道。义跟道怎么分别呢?道是人类共同的正路,比如说我现在是一个人,我立志走上人类的光明大道,这是道。所以通常这个道会具体表现为社会的礼仪、礼节、礼貌。跟别人交往的时候,要走什么路呢?不要想太多,照着一般社会的共识、共同的规范礼仪去走就对了。怎么变通呢?那是义的事情,义就是适宜不适宜。

  第一,我很真诚,一定要求自己做正确的事。第二,真正做事的时候判断是否适当,是否正当。第三个,永远要记得,要走在人类的光明大道上。直、义、道就是孟子修养的秘诀。

  孟子说自己这一生最大的心得,就是浩然之气。有了浩然之气,内心就会充实圆满,无比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3节:三、修养从心开始(1)
三、修养从心开始

  我们再回到开头,人跟其他动物的一点点差别在哪里?孟子认为就是心。他说:"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告子上》)赵孟就是赵盾,是晋国三卿里面很有权力的人,他可以让你得到富贵,也可以让你变成贫贱。但是孟子说,"人人有贵于己者",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尊贵的东西,是什么?心。这个字有时候显得很抽象,落实来说就是一种自觉的能力。比如,现在要做一件事,我要问,是别人要我做的还是我自己愿意做的?如果自觉的话,就说好,我自己愿意做,由内而发,这就是我的心在运作了。如果是别人叫我做才做,我不过是别人意志的工具而已,哪里有什么主体性,哪里有什么内在价值呢?儒家观念就在这里。孟子说,这个心是一个人最可贵的部分。为什么?因为心是天给我的。

  我们学习儒家?典,千万不要忘记"天"这个概念。在孔子那里,四十而不惑后面是什么?五十而知天命。孔子后来所做的事就是奉行天命,周游列国,虽然非常艰苦,但是他从来不抱怨,而是尽力而为。两次差点被杀,都把天抬出来,作为他诉求的对象。孟子也不例外,他讲到天的时候充满崇敬的心情。他甚至怎么表达自己一生的抱负呢?他说:"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也?"(《公孙丑下》)天还不想让天下太平吧,如果想让天下太平,在今天这个时代,除了我还有?呢?天要治好天下,我才有这样的机会,这是儒家的基本立场。心是天给的,每一个人都有心,就看我们觉不觉。如果从来不自觉,不能觉察这个心有什么内在的要求,就恐怕一辈子都糊里糊涂过日子了。

  修养要从心开始,这个心有什么特色?

  第一,不太确定。孟子引用孔子的话说,抓住它就存在,放开它就失去;出去回来没有一定的时间,没有人知道它的方向。大概说的就是心吧?我们要了解,心代表你的心思,是一种自觉的能力,有时候会跑来跑去,充满不确定性。

  第二,可能会被茅草堵塞。孟子跟人辩论的时候说:"山坡上的小径一点点宽,?常有人去走才会变成路;只要一段时间没有人走,茅草就会堵塞它。现在茅草堵塞住你的心了。"我们的心如果不去阅读、不去思考、不去学习,隔一段时间就又被堵塞住了,被什么堵塞住了?名利、权位。

  第三,很容易陷溺。什么叫陷溺呢?孟子说:"丰年时,年轻人大多懒惰;荒年时,年轻人大多凶暴,这不是天生资质有什么不同,而是后天的环境使他们的心陷溺在某一种情况下造成的。"

  最后一点,心会丢失不见。一个人价值观颠倒错乱,叫做"失其本心"(《告子上》),把本来的心丧失掉了。所以孟子强调,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把失去的心找回来。现在养宠物的很多,?常看到街上有人贴寻猫、寻狗的启事,说找到的话必有重谢之类。但是孟子说,鸡和狗走失了,知道去寻找,心不见了,为什么不去找呢?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4节:三、修养从心开始(2)
怎么修养内心呢?孟子的境界很高,他指给我们一条比较好走的路。他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尽心下》)要修养内心,没有比减少欲望更好的方法。我们知道,一方面人不能没有欲望,没有欲望的话,为什么要继续活着呢?没有欲望的话,怎么去发展各种潜能,追求各种正面的成就呢?另一方面,欲望太多的话就成了负担,整天处心积虑,不可能快乐。所以孟子说,要修养内心,减少欲望是第一步。故宫里有个养心殿,皇帝也要养心,可是要从寡欲开始,他怎么能做到呢?所以只是门面而已。

  接着要知耻。孟子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尽心上》)我读书的时候,老师的·译都很直接:一个人不能无耻,无耻这种羞耻是真正无耻的。这好像不是孟子的本意,因为完全没有正面的启发。孟子这句话,应该这么理解:人不可以没有羞耻,把没有羞耻当作羞耻,就不会有羞耻了,你就不会做可耻的事情了。这就比较正面,比较积极。

  孟子还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有这么一个人,无名指弯曲着伸不直,既不疼痛,也不妨°做事,但是如果有人能使它伸直,那么即使要他去很远的秦国或楚国治疗,他也不嫌远。手指不如别人,知道羞耻;心不如别人,却不觉得羞耻,这不是本末倒置吗?我们的生活中的确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比如,很多人跑到国外整形美容,到后来父母都不认识了,何必如此呢?

  再就是慎言,说话要谨慎。有关说话的问题,一向是四个字,叫祸从口出。可以再加上四个字,病从口入。一张口可以管好的话,人生的问题就去掉一大半了。孟子希望我们谨慎说话,如果在背后批评别人,招来后患怎么办呢?

  好,下面我们谈修养的正面方法。

  首先,自我反省,从自己开始。孟子一直强调"反求诸己",他说,做人处事就像比赛射箭一样,端正好姿势,再把箭射出去;如果没有射中,不要抱怨胜过自己的人,而要"反求诸己",反过来在自己身上找?因。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5节:三、修养从心开始(3)
与其抱怨别人,不如回过头在自己身上找?因,然后加以改善,下次就有更好的机会了。

  孟子的自我反省绝不是完全被动的,他举过一个例子。假定有个人对我非常粗暴蛮横,我绝不跟他吵架,一定先自我反省:第一,我是不是不仁,做了不好的事呢?不是。我是不是没有礼貌,对别人不够客气呢?也不是。最后一个,事不过三啊,我是不是没有尽心竭力,做事情不够尽责呢?反省后肯定自己尽心竭力了,而那人的粗暴蛮横还是一样,这就说明他是个妄人,狂妄之人跟禽兽有什么区别呢?对禽兽又何必计较呢?这是孟子的方式。他先自我反省,反省透彻了,真的是不能怪我,代表你有问题,反击回去就很厉害。孟子很奇怪,动不动就说别人像禽兽一样。说实在的,说一个人像禽兽一样,有时候对禽兽反而是一种侮辱,因为禽兽不会做禽兽不如的事嘛。孟子的自我反省是有?则的,不完全是礼让。很多人说儒家是温良恭俭让,那只是一方面;"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这也是儒家,儒家是有正义精神的。

  接着,孟子提到"尚志",读书人要提升自己的志向。什么志向?仁和义。这是孟子思想的核心。仁和义来自人性的要求,并不是别人叫我做我才做,而是我真诚地希望以适当的方式跟所有人来往,见到父母要孝顺,见到朋友要讲信用,上班要认真工作,这是内心自然的愿望。做到了就是有仁有义,但还是要沿着目标向上走。

  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滕文公上》)舜是什么样的人?我是什么样的人?有所作为的人都应该像舜一样。舜本来很平凡,家里也很穷困,遭遇更是比我们都凄惨,他到最后都可以做得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

  所以人跟人不要比较表面的荣华富贵,也不要比较出身背景,而是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看到别人有正面的成就要见贤思齐。

  颜渊为什么伟大?在《论语》中看不太清楚,因为颜渊上课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孔子说,我跟颜渊谈了半天,他从来不会违逆我的意思,好像很笨一样,"不违如愚"。但是下课之后看颜渊的作为,他真的是去自己研究,并且加以发挥,所以孔子最后说"回也不愚",颜渊并不笨啊。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6节:四、修养的成效(1)
古代的一些伟人,如大禹治水,后稷教百姓稼穑(就是种田),让大家有粮食吃,都很了不起。这两个人的成就可谓光耀千古。但是颜渊呢?才活到40岁,也没机会做官,孔子都觉得很遗憾。颜渊过世,孔子哭得非常伤心,为什么?他惋惜这个人才没有来得及服务社会。但是孟子说:"禹、稷、颜子,异地则皆然。"(《离娄下》)大禹、后稷、颜渊,如果换一个处境做的都是一样的。诸位想想看,颜渊地下有知,一定会感激涕零。孟子真是了不起,居然可以让颜渊这个来不及发挥抱负的人跟大禹、后稷并列。孟子的眼光和历史观是超人一等的,一般人只以成败论英雄,但是孟子可以看透一个人内在的修炼跟外在的可能成就。一个人不能选择时代,也不能说一定非要活到多么高寿,我们要学习的是颜渊那样的志向。

  最后,当然是"人皆可以为尧舜"(《告子下》),这又是了不起的话。

  四、修养的成效

  开头我们曾提出一个问题,修养会带来快乐吗?如果坚持了很久,苦得不得了,看看别人没修养的,一天到晚吃喝玩乐都很开心,心里难免想,早知道这样就不要修养了。

  我教书有时候也蛮灰心的。有学生抱怨说,听老师讲儒家之后才知道应该孝顺父母,不听你的课就不用孝顺了。我应该让学生知道,孝顺不是老师教你孝顺才孝顺,而是你自己懂了孟子思想,懂得人性的道理,孝顺的时候快乐就会由内而发。当然,年轻的学生有时候是故意开玩笑讲那些话的。

  2008年5月26日,汶川大地震之后两个星期,我到四川绵阳给北川中学的学生做演讲,那场演讲是我这一生最难的挑战。这么大的灾难刚刚发生,面对高中生能说什么呢?我认真地把我所能说的说了,结束的时候看到对面墙上有一行标语,天降大任于中国,我就跟同学们说:"大家知道这句话前面一半是出于《孟子》吗?"他们说知道。我就给他们念这段话,才念了第一句,一千多位学生一起念起来,那场面真令人感动。"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告子下》)前面苦得不得了,到最后震撼你的心思,坚定你的志节,让你可以得到以前所没有的才干。没有?过锤炼怎么可能成为真金呢?在那种情况之下,大家一起念那样一段文字,都觉得确实古代、现代融合为一了。在这么大的患难里面不但不要气馁,反而更要振作起来。所以你说,修养好不好?修养到最后,感觉到我这一生可以承担更大的使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5-24 01: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