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梅朵儿

[推荐] 《婉约词》——惠淇源

[复制链接]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魏承班                                    生查子
    烟雨晚晴天,零落花无语。难话此时心,梁燕双来去。 琴韵对薰风,有恨和情抚。肠断断弦频,泪滴黄金缕①。
【作者简介】
    魏承班,其父魏宏夫为前蜀王建养子,赐姓名王宗弼,封齐王。承班为驸马都尉,官至太尉。元遗山曰:魏承班词,俱为言情之作。大旨明净,不更苦心刻意以竞胜者。
【注释】
    ①黄金缕:谓衣上所饰也。一为古曲名。
【评解】
    落花无语,梁燕双飞。临风抚琴,泪滴罗裳。这首词通过暮春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惜春、怀人之情。清新隽雅,语婉情深。乃《花间集》中之佳作。
【集评】
    《柳塘词话》:承班词,较南唐诸公更淡而近,更宽而尽,人人喜效为之。如“难话此时心,梁燕双来去。”亦为弄姿无限。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上阕花落燕飞,有《珠玉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意。下阕怀旧而兼悼逝,殆有凤尾留香之感耶!
    黄昇《花间集注》:“难话此时心,梁燕双来去”二句,隽语也,隽不在言,而有不尽之意。
    栩庄《栩庄漫记》:魏词浅易,此却蕴藉可诵。
                                    玉楼春
   寂寂画堂梁上燕,高卷翠帘①横数扇。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 愁倚锦屏低雪面②,泪滴绣罗金缕线。好天凉月③尽伤心,为是玉郎长不见。
【注释】
    ①翠帘:窗帘。 横数扇:窗开。
    ②雪面:粉面。
    ③凉月:疑为“良夜”之讹。 尽:犹竞。
【评解】
    暮春时节,梁燕双飞,落红满地。愁倚锦屏,春色恼人。
    好天良夜而玉郎不见,不禁泪滴绣衫。小词通过春景的描绘,抒写春宵怀人之情。意境优美,婉丽多姿。
【集评】
    元遗山《遗山集》:魏承班词,俱为言情之作。如《玉楼春》词,明净自然,不着意雕琢而意境全出。
    陈廷焯《别调集》卷一:“凄警”。“语意爽朗”。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尹 鹗                                     满宫花
    月沉沉,人悄悄,一炷后庭香袅。风流帝子①不归来,满地禁花慵扫。 离恨多,相见少,何处醉迷三岛②?漏清宫树子规啼,愁锁碧窗春晓。
【作者简介】
    尹鹗,成都人。事前蜀王衍,为翰林校书,累官至参卿。与李珣友善。鹗性狡黠,工诗擅词。其词明浅动人,简净柔丽。亦《花间集》中之珍品。
【注释】
    ①帝子:当指妃子言。风流帝子四字,《历代诗余》作“草深辇路”。
    ②三岛:泛指仙境。
【评解】
     沉沉月夜,悄无声息。落花遍地而“帝子”不归。使人愁锁碧窗,离恨满怀。又听得杜鹃声声,隔窗传来,更增人愁思。这首词,抒写了寂寞冷清的宫廷生活。诗人写景抒怀,寄寓良深。
【集评】
    《全唐诗话》:尹鹗工小词,有《满宫花》云“月沉沉,人悄悄”云云。盖伤蜀之亡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写宫怨。诗人身值乱离,怀人恋阙,每缘情托讽。宛转、清丽。
    张叔夏《词源》:参卿词,以明浅动人,以简净成句者也。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绮丽风华,仿佛仲初宫词。
                                    临江仙
    深秋寒夜银河静,月明深院中庭。西窗幽梦等闲成。逡巡①觉后,特地恨难平。 红烛半条②残焰短,依稀暗背锦屏。枕前何事最伤情?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
【注释】
    ①逡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②半条:一作“半消”。
【评解】
    深秋寒夜,西窗梦醒,红烛半残,明月照人。院中露滴梧桐的声音,断断续续地传来,使人更加伤凄。这首闺怨小词,通过景物的描写,委婉含蓄地透露了人物内心的幽怨悲凉之情。
【集评】
    《柳塘词话》:尹鹗《杏园芳》第二句“教人见了关情”,末句“何时休遣梦相萦”,遂开柳屯田俳调。至其《临江仙》“西窗幽梦等闲成,逡巡觉后,特地恨难平”,流递于后,令读者不能为怀。岂必曰《花间》、《尊前》,句皆婉丽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满宫花》、《临江仙》二词一写宫怨,一写闺怨。其时身值乱离,怀人恋阙,每缘情托讽。二词皆清丽为邻。《临江仙》之结句,尤有婉约之思。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顾 夐                                     诉衷情
    永夜①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②不相寻③?怨孤衾④。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作者简介】
    顾夐(生卒、籍贯不详),前蜀王建时给事内庭,后擢茂州刺史。
    入后蜀,累迁至太尉。工诗词,其词真挚热烈,婉丽动人。
【注释】
    ①永夜:长夜。
    ②争忍:怎忍。
    ③寻:寻思。
    ④衾:被子。
【评解】
    这首小词,情辞真挚热烈,感人肺腑。
【集评】
    王士禛《花草蒙拾》:顾太尉“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自是透骨情语。徐山民“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全袭此。然已为柳七一派滥觞。
    《知本堂读杜》:杜陵《月夜诗》,明是公忆鄜州之闺中及小儿女,却代闺中忆己。明是公忆闺中,久立月下而泪不干,却云何时偕闺中倚幌,双照泪痕。身在长安,神游鄜州,恍若身亦在鄜州,神驰长安矣。曩读顾夐《诉衷情》词云:“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是此一派神理。(《五代诗话》卷四引)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元人小曲,往往脱胎于此。
                                     醉公子
    漠漠秋云澹①,红藕香侵槛②。枕倚小山屏,金铺③向晚扃④。 睡起横波慢,独望情何限!衰柳数声蝉,魂销似去年。
【注释】
    ①澹:“淡”的异体字。浅、薄之意。
    ②槛:窗户下或长廓旁的栏杆。
    ③金铺:门上之铺首。作龙蛇诸兽之形,用以衔环。
    ④扃:门窗箱柜上的插关。这里是关门之意。
【评解】
    又象去年那样,窗外云淡风清,藕香侵槛。闭门倚枕,无限情思。院中衰柳上寒蝉数声,令人魂销。这首词,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离人相思之情。诗人掌握初秋景物的特征,着意描绘。写得婉转含蓄,情思绵绵。
【集评】
    《十国春秋》吴任臣云:夐善小词,有《醉公子》曲,为一时艳称。
    《五代诗话》:《花间集》顾夐《醉公子》词云:“衰柳数声蝉,魂销似去年。”陈声伯爱之,拟作一绝句云:“拥被忽听门外雨,山中又作去年秋。”甚脱化。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意境与《杨柳枝》相似。《醉公子》之“小山屏”一句,言室内孤寂之况;“衰柳蝉声”言室外萧瑟之音。乃言玉郎一去,相逢之难,其本意也。以词句论,“红藕”、“秋云”之写景,“倚枕”、“横波”之含情,胜于《杨柳枝》调。其“衰柳”、“魂销”二句,尤神似《金荃》。
    栩庄《栩庄漫记》:“衰柳”二句,语淡而味永,韵远而神伤。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文锡                                    醉花间
    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春水满塘生,鸂鶒①还相趁。 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偏忆戍楼②人,久绝边庭信。
【作者简介】
    毛文锡,字平珪,南阳(今河南沁阳)人。年十四,登进士第。后事王蜀(前蜀)为翰林学士承旨,礼部尚书,随王衍降唐。后复事孟蜀(后蜀)。工小词,作品收入《花间集》。
【注释】
    ①鸂鶒:水鸟。 趁:乘便,乘机。
    ②戍楼:古时边防驻军筑以望远者。
【评解】
    征人远戍,虽曰“休相问”,心中却自难忘。而昨夜风雨,黎明轻寒,不觉更加思念远方征人。他久无音信,实在让人牵念。这首小词,辞语浅易,而情思缠绵,写得极有韵致。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言己拼得不相闻问。人苦独居,不及相趁鸂鶒,而晓来过雨,忽念征人远戍,寒到君边,虽言“休相问”,安能不问?越抛开,越是缠绵耳。
    《餐樱庑词话》况周颐云:语淡而真,亦轻清,亦沉着。
                                    更漏子
   春夜阑①,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②。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
【注释】
    ①阑:残,尽,晚。
    ②丁香结:此处谓固结不开,犹人之愁固结不解。
【评解】
    子规声声,夜月沉沉,已经是夜阑人静的时候了。而人既不见,梦又难凭。独对孤灯,彻夜无眠。转眼“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令人益增愁思。这首春宵怀人的小词,情景兼融,婉丽多姿,为“花间”名篇之一。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上阕言春夜之怀人。质言之,人既不见,虚索之梦又无凭,则当前相伴,惟此一点纱灯,照我迷离梦境耳。下阕言春日之怀人,霞明雾散,见燕双而人独也。
    栩庄《栩庄漫记》:如此首之婉而多怨,应为其压卷之作。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阎 选                                     定风波
    江水沉沉①帆影过,游鱼到晚透寒波。渡江双双飞白鸟,烟袅②,芦花深处隐渔歌。扁舟短棹归兰浦,人去,萧萧竹径透青莎。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
【作者简介】
    阎选,孟蜀时布衣。以小词供奉南唐后主,人称为阎处士。其词与毛文锡相伯仲。
《花间集》收阎词八首。
【注释】
    ①沉沉:深沉。
    ②烟袅:云烟缭绕。袅,形容烟之状态。
【评解】
    江水沉沉,白鸟双飞,枫叶芦花,征帆渐远。“人去”之后,惟见园荷滴露,冷月照人,莎满荒径,凄凉冷落。这首词着意描绘了萧索的秋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含蓄地流露了诗人的无限感怀。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纯是写景,惟“人去”二字见本意。在陆则莎满径荒,在水则露寒月冷,一片萧寥之状,殆有感于王根,樊重之家,一朝零落,人去堂空,作者如燕子归来凭吊耶?
    欧阳炯                                     南乡子
    画舸①停桡。槿花②篱外竹横桥。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
【作者简介】
    五代后蜀词人欧阳炯,益州华阳(今四川双流县)人。善吹长笛,工词,曾任前蜀中书舍人。前蜀亡,又任后蜀翰林学士等。后蜀亡,仕宋,任散骑常侍。曾为赵崇祚所编《花间集》作序,说明编选的宗旨。
【注释】
    ①画舸:彩饰游船。 桡:船桨。
    ②槿花:一种落叶灌木,紫色浅花,南方民间多用以代替篱笆。
【评解】
    《花间集》收欧阳炯《南乡子》八首,此其二。词写舸中游人与沙岸上女子的搭话,笑语可闻,情态宛然。全词风格清新婉丽,情感健康纯朴,气氛欢悦、和谐。起句优美多姿,结句饶有余思。为词家所称赏。
【集评】
    汤显祖《花间集评》中,曾对欧阳炯《南乡子》词八首作过这样评价:“诸起句无
一重复,而结语皆有余思。”
    《全唐诗话》:欧阳炯《南乡子》词最工。
    《栩庄漫记》云:写景纪俗之词,与李珣可谓笙磬同音。俨然一幅画图。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欧阳炯《南乡子》词写蛮乡新异景物,以妍雅之笔出之,较李珣《南乡子》词尤佳。
                                     南乡子
    路入南中①,桄榔②叶暗蓼花③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④,树底纤纤抬素手⑤。
【注释】
   ①南中:古地区名。可以泛指我国南方,也可以专指云、贵、川一带。但这里是指南粤。
    ②桄榔:常绿高大乔木,多产在南国。
    ③蓼花:这里指水蓼,花淡红色或白色。
    ④红豆:朱红色,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⑤纤纤素手:古代指女子柔细的手。
【评解】
     欧阳炯《南乡子》具有南粤浓烈的乡土气息。把南国风光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引人入胜。南国的秋天,景色佳丽。一阵细雨,桄榔树浓荫遮暗,淡红的蓼花掩映其间。就在这风光如画的环境里,一双纤纤素手正在树下采撷红豆。全词色彩艳丽,语言清新,不故作愁苦之态。这些都是欧词艺术上的特点。
【集评】
    况周颐《历代词人考略》:欧阳炯词,艳而质,质而愈艳,行间句里,却有清气往来。大概词家如炯,求在晚唐五代,亦不多见。
    《唐宋词鉴赏集》:欧词《南乡子》主要写南粤景色。这是诗词园地的新天地。这里有“海南”红光艳发的石榴,有越王台前的刺桐花,有“认得行人惊不起”的孔雀,有“芭蕉林里”的人家。词中的妇女虽然还是花间美人,但已经洗去脂粉。她们或者“竟携藤笼采莲来”,或者“竞折团荷遮晚照”,或者就象这首词写的那样,女子正在桄榔树下采撷红豆。总之欧阳炯笔下的南国风光,不仅在唐五代词里别开生面,就是在宋以前的诗歌中也是不可多得的。
    《古今词统》卷一徐士俊云:致极清丽,入宋不可复得。
                                     江城子
    晚日金陵①岸草平,落霞②明,水无情。六代③繁华,暗逐逝波声④。空有姑苏台⑤上月,如西子⑥镜,照江城⑦。
【注释】
    ①金陵:今江苏南京。
    ②落霞:晚霞。
    ③六代: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均建都于金陵。
    ④暗逐逝波声:默默地随江水东流的声音消逝了。
    ⑤姑苏台: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春秋时吴王阖庐所筑。夫差于台上立春宵宫,为长夜之饮。
    ⑥西子:即西施。春秋时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
    ⑦江城:指金陵,古属吴地。
【评解】
    此词是五代词中写怀古题材较早的一首。把金陵的景象与词人眼见古都兴衰而慨然兴叹的悲凉情感,形象地描绘并抒写出来。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全词感情色彩极浓,写景抒情,真切动人,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集评】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欧阳炯)为《花间》里堪继温、韦之后的一个大作家。”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本词写景与抒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全词情景交融,可谓天衣无缝。
    《大雅集》卷一陈廷焯云:于伊郁中饶蕴藉。
    《栩庄漫记》:此词妙处在“如西子镜”一句,横空牵入,遂尔推陈出新。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毛熙震                                     清平乐
    春光欲暮,寂寞闲庭户。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 含愁独倚闺帏,玉炉烟断香微①。正是销魂时节,东风满树花飞。
【作者简介】
    毛熙震,蜀人,后蜀孟昶时,官至秘书监。通音律,工诗词。“词中多新警,而不为儇薄。”(《齐东野语》)《栩庄漫记》谓其词:“浓丽处,似学飞卿,然亦有清淡者,要当在毛文锡上,欧阳炯、牛松卿间耳。”《花间集》收其词29首。
【注释】
    ①烟断香微:言无心在香炉内添香,故“烟断香微”,正是愁人情态。
【评解】
    暮春时节,庭户寂寞,粉蝶穿槛,疏雨黄昏。东风送暖,落红成阵。此情此景,令人魂销。闺中人独自含愁,哪里还有心肠料理玉炉香烟!这首词通过春景的描写,含蓄地透露了人物内心的离别相思之情。诗人以风华之笔,运幽丽之思。
    全词写得清新柔美,婉转多姿。
【集评】
    《全唐诗话》:熙震有《清平乐》词云:“含愁独倚闺帏,玉炉烟断香微,东风满树花飞。”为人们传诵。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仅为清稳之作,结意含蓄,自是正轨。
    陈廷焯《别调集》卷一:情味宛然。又《白雨斋词话》:“东风”六字精湛,凄艳。
                                     定西番
    苍翠①浓阴满院,莺对语,蝶交飞,戏蔷薇。 斜日倚阑风好,余香出绣衣。未得玉郎消息,几时归?
【注释】
     ①苍翠:青绿色。指枝叶繁茂。
【评解】
    春风和煦,绿阴满院。蔷薇盛开,莺啼蝶飞。风光绮丽而玉郎未归。黄昏倚阑,不觉勾起了绵绵相思。这首春日怀人的小词,写得情殷语婉,纡回不尽。
【集评】
    《花间集注》:“戏”是嘲弄之意。而“蔷薇”则是作者的“自喻”。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多新警,而不为儇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上、下阕之结句,皆善用迂回之笔。
    孙光宪                                     风流子
    茅舍槿篱溪曲①,鸡犬自南自北。菰叶②长,水葓③开,门外春波涨绿。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
【作者简介】
    五代词人孙光宪,字孟文。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县东北)人。后唐时为陵州判官。后又在南平国任御史大夫等职。降宋后,任黄州刺史。《花间集》共收他的词61首。是五代词人中存词最多的一位。著有《北梦琐言》等集。
【注释】
    ①槿篱:密植槿树作为篱笆。 溪曲:小溪弯曲处。
    ②菰叶: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我国南方浅水中。春天生新芽,嫩茎名茭白,可作蔬菜。秋天结实如米叶菰米,可煮食。
    ③水葓:即荭草。
【评解】
    这是一首较早地描写水乡农舍风光的词。作者以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典型的具有水乡特色的农舍图。春水绿波,曲溪澄碧在槿篱茅舍中传出了织布的声音。这首小词内容丰富,凡水乡农家具有代表性的东西,皆写入词中,有景有声,虽无一字描写人物,但从井然有序的庭院景物及织机声,可以想见男耕女织的勤劳情况及水乡农事繁忙的景象。全词朴实无华,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爱慕水乡的思想感情。
【集评】
    《栩庄漫记》:《花间集》中忽有此淡朴咏田家耕织之词,诚为异采,盖词境至此,已扩放多矣。
    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四:词人藻,美人容,都在尺幅中矣。
                                     酒泉子
    空碛①无边,万里阳关道路②。马萧萧③,人去去,陇④云愁。 香貂旧制戎衣窄⑤,胡霜⑥千里白。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
【注释】
    ①空碛(q):空旷的大沙漠。
    ②阳关道路:原指阳关通往西北地区的大道,这里泛指通往边塞的道路。
    ③萧萧:马鸣声。
    ④陇:陇山,古代防御吐蕃侵扰的军事要地。
    ⑤香貂戎衣:用貂皮缝制的战袍。
    ⑥胡霜:胡地的寒霜。
【评解】
    这首《酒泉子》抒写了征人怀乡思亲之情。上片写出征途中的愁苦。下片写征人对妻子的怀念。以征戍生活为题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离苦。这种题材,在《花间集》中是罕见的。从艺术上看,全词境界开阔,于苍凉之中又见缠绵之思。而两地相思之情,同时见于笔端。 深得言情之妙。
【集评】
    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三:“三叠文之《出塞曲》,而长短句之《吊古战场文》也。再谈,不禁酸鼻。”按:汤评虽不免推崇过高,但从“再读,不禁酸鼻”的话来看,确实指出了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
    《花间集注》:“绮罗”三句,承上香貂戎衣,言畴昔之盛,魂梦空隔也。
                                     菩萨蛮
    木棉①花映丛祠小,越禽声里春光晓。铜鼓与蛮歌,②南人祈赛③多。 客帆风正急,茜④袖偎樯立。极浦几回头,烟波无限愁。
【注释】
    ①木棉:落叶乔木,产于两广。
    ②铜鼓蛮歌:皆以娱神之歌乐。
    ③祈赛:皆祀神也。 祈:求 赛:报。
    ④茜:绛色。
【评解】
    木棉花开,春光大好。铜鼓蛮歌声中,忽见一帆,飘然而来,船上红袖偎樯,顷刻间消失在烟波江上。几番回头,令人不胜怅惘。这首词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南国风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集评】
    《花间集注》:彭羡门《广州竹枝词》云:“木棉花上鹧鸪啼,木棉花下牵郎衣。欲行未行不忍别,落红没尽郎马蹄。”深得此词之意。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铜鼓声中,木棉花下,正蛮江春好之时。忽翠袖并船,惊鸿一瞥,方待回头,顷刻隔几重烟浦,其惆怅何如。“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倚江楼”。文人之遐想,有此相似者。
    《栩庄漫记》:南国风光,跃然纸上。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昌图                                     临江仙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①。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作者简介】
    徐昌图,莆阳(今属福建)人,与兄昌嗣,并有才名。仕闽,节度使陈洪进归宋,令昌图奉表入汴。太祖授为国子博士。工诗词。选入《尊前集》。
【注释】
   ①浮生:一生。古人谓“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 飘蓬:飘浮无定之意。
【评解】
    黄昏送别,孤帆远征。回头重重烟柳,淡云暮烟。待到酒醒人静,只见狐枕残灯,淮月朦胧。晨风轻浪,离愁更浓。
    这首词抒写了离别之痛,相思之苦。风格柔丽,抒情宛转。语言美,意境尤美。
【集评】
    沈雄《古今词话》:《尊前集》有徐昌图《临江仙》、《河传》二首,俱唐音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写江行夜泊之景。“暮天”二句晚霞如绮,远雁一绳。“轻浪”二句风起深宵,微波拍舵,淰淰有声,状水窗风景宛然,千载后犹相见客中情味也。昌图爵里无考,选词家有列入唐词末者。
    《柳塘词话》卷二沈雄云:有以徐昌图之《临江仙》为仙侣,而牛希济之《临江仙》为南吕者,其宫调自别,亦可也。
    无名氏                              菩萨蛮(敦煌曲子词)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①现,北斗②回南面,休③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注释】
    ①参辰:即参星与商星。二星相背而出,永不相遇,更不会在白日同时出现。
    ②北斗:由七颗星组成,位置永远在天空的西北方。
    ③休:休弃,这里指爱情决裂。
【评解】
    这首词以丰富而大胆的想象,运用委曲婉转的表现手法,在誓言中并不直接、明显地抒写对爱情的专一,而是以精炼的语言,几经转折地描写了自然界不可能出现的多种现象,委婉地抒发爱情永恒不变的心愿。含蓄、新奇而真切,有独创一格之妙。
【集评】
    《中国历代诗歌名篇赏析》:整首词声调十分和谐,适于歌唱;语言朴素自然,感情真挚坦率,完全是民歌的情调。
    《唐宋词鉴赏集》:此词委婉地发愿,真挚的爱情,确实是一首表现爱情永固的好民歌。
    王禹?                                     点绛唇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①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②。平生事,此时凝睇③,谁会④凭栏意?
【作者简介】
    王禹?字元之,山东巨野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长州知县、翰林学士等职,是宋初著名文学家。提倡“韩柳文章李杜诗”。他的诗风格清丽平易,在北宋诗坛颇有影响。存词只有一首。
【注释】
    ①孤烟:炊烟。
    ②行如缀: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缀在一起。
    ③凝睇:凝视。 睇:斜视的样子。
    ④会:理解。
【评解】
    这首词是王禹?任长州知州时的作品。词中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风物景色,抒发了他壮年时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感慨。
    全词借景抒情言志,写得委婉含蓄。风格清丽,感情质朴。
【集评】
    《词苑》:此词“清丽可爱,岂止以诗擅名”。
    《唐宋词赏析》:此词把握住水乡景物的特征,用清淡自然的笔触,描绘出一幅色彩暗淡的风景图,隐约流露出作者客居异乡,抑郁愁闷的心情。
    《唐宋词选注》:王禹?的作品以诗文为主,在仅存的这首小词中,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抒写出游子的客愁,写得委婉细致。词末透露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感,不同于一般的艳词。
    钱惟演                                     玉楼春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樽①,今日芳樽唯恐浅。
【作者简介】
    钱惟演字希圣。吴越王钱俶之子。归宋后,历任翰林学士等职。擅诗词,是“西昆”派的主要诗人。风格清新、香艳、宛转、细腻。其诗词在当时曾有一定影响。
【注释】
    ①芳樽:对酒杯的美称。这里指饮酒。
【评解】
     绿杨芳草,烟波拍岸,花间蝶舞,枝上莺啼。又是春光烂熳的时候了。流光似水,物换星移。随着岁月的流逝,不觉朱颜暗换,情怀已非当年。眼前恼人春色,益令人断肠。这首词通过春光春色的描写,婉转含蓄地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无限感伤之情。
【集评】
    黄昇《花庵词选》:此公暮年之作,极凄惋。
    张宗橚《词林纪事》:公谪汉东日,撰玉楼春词,酒阑歌之,必为泣下。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寇 凖                                     踏莎行
    春色将阑①,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濛濛,屏山半掩余香袅②。密约沉沉③,离情杳杳④。菱花⑤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作者简介】
    寇凖字平仲,华州下邽(陕西渭南)人。宋太宗时进士,真宗时官至宰相。著有《巴东集》。他的词留存到今天的有四首,都是伤时惜别之作,而且写得情致缠绵。
【注释】
    ①阑:晚,尽。这里是说春光即将逝去。
    ②屏山:屏风。袅:指炉烟缭绕上升。
    ③沉沉:这里意为长久。谓二人约会遥遥无期。
    ④杳杳:幽远。指别后缠绵不断的相思情意。
    ⑤菱花:指镜子。
【评解】
    这首词即景写闺情,上片描绘暮春季节,微雨濛濛,寂寥无人的景象。下片写两地音书隔绝,闺中人倚楼远望,只见芳草连天,阴云蔽空,心中更觉忧郁愁苦。词风婉丽凄恻,清新典雅。
【集评】
     靳极苍《唐宋词百首详解》:这首词也是依托之作。倚楼少妇比自己,所望密约者为朝廷。依本传所载,更以为罢知青州时所作。但无佐证,谨附此意供参考。
    《唐宋词选注》:《四库提要》称寇凖的诗作“含思凄惋,绰有晚唐之致”。“含思凄惋”,亦可用来评他的词。
    范仲淹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①,追旅思②。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江苏吴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及第。
    宋仁宗时,任参知政事。为人正直有气节。他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张,已成为国人自励的名言。他存留的词不多,却能以边塞风光入词,抒发爱国情怀。对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注释】
    ①黯乡魂:思念家乡,心情颓丧。黯:形容心情的忧郁。
    ②追旅思:往事的追忆引起了羁旅的愁怀。
【评解】
    这首词通过秋景的描绘,抒写词人的离乡之愁、去国之忧。碧云、黄叶、翠烟,是用色泽渲染夕阳下的秋景,借以加深印象。乡魂、旅思、愁肠、相思泪,用来映衬出触景生情、夜不能寐的客子离恨。秋景的动人,适足以反衬出客愁的深长。有人认为这首词主要是“丽语”、“柔情”,也有人提出其中有寄托,如张惠言说:“此去国之情”。
【集评】
    《词苑》引《历代诗余》:范文正公《苏幕遮》“碧云天”云云,公之正气塞天地,而情语入妙至此。
    邹祇谟《远志斋词衷》:范希文《苏幕遮》一阕,前段多入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
    许昂霄《词综偶评》:铁石心肠人亦作此消魂语。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写天连水,水连山,山连芳草;天带碧云,水带寒烟,山带斜阳。自上及下,自近及远,纯是一片空灵境界,即画亦难到。下片触景生情。“黯乡魂”四句,写在外淹滞之久与乡思之深。“明月”一句陡提,“酒入”两句拍合,“楼高”点明上片之景为楼上所见。酒入肠化泪亦新。足见公之真情流露也。
    继昌《左庵词话》:希文宋一代名臣,词笔婉丽乃尔,比之宋广平赋梅花,才人何所不可,不似世之头巾气重,无与风雅也。
                                    御街行
    纷纷坠叶飘香砌①。夜寂静,寒声碎②。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③,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④,谙⑤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
    ①香砌:砌是台阶,因上有落花,所以称为香砌。
    ②寒声碎:寒风吹动落叶,发出细碎的声音。
    ③练:素色的绸。
    ④敧:倾斜的样子。
    ⑤谙:熟悉。
    ⑥都来:即算来。
【评解】
    这是一首写秋夜离人相思的词。历来评词者都认为本词情景兼融。上片主要写景,而寓情其中。下片全部抒情。末三句一往情深。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即从这里脱胎。
【集评】
    杨慎《词品》:范文正公、韩魏公勋德望重,而范有《御街行》词,韩有《点绛唇》词,皆极情致。予友朱良规尝云:“天之风月,地之花柳,人之歌舞,无此不成三才。”虽戏语,亦有理也。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月光如画,泪深于酒,情景两到。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从夜静叶落写起,因夜之愈静,故愈觉寒声之碎。“真珠”五句,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年年今夜”与“夜夜除非”之语,并可见久羁之苦。“长是人千里”一句,说出因景怀人之情。下片即从此生发,步步深婉。酒未到已先成泪,情更凄切。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林 逋                                     长相思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①?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②未成,江边潮已平③。
【作者简介】
     林逋,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长期隐居西湖的孤山。死后谥“和靖先生”。工诗词,风格淡远、婉丽。他的诗多反映其隐居生活及恬淡的心境。
【注释】
    ①谁知离别情:一作“争忍有离情”。
    ②同心结:将罗带系成连环回文样式的结子,象征定情。
    ③潮已平:指江水已涨到与岸相齐。
【评解】
    这首小词寄离情别意于山容水态之中,颇有民歌风味。上片写景,景中衬情;下片抒情,以情托景。上下片和谐对称,不仅词中有画,而且画中有意,真实地表达出离愁别恨。是一首明白如画而又含蓄不尽的佳作。
【集评】
    彭孙遹《金粟词话》:林处士妻梅子鹤可称千古高风。乃其《长相思》惜别词云云,何等风致。闲情一赋,讵必玉瑕珠颣耶。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这首短词,寓情于景,将送行妇女的离愁别恨融于对山水无情的怨意之中,别具一格。
                                     点绛唇
    金谷①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③去,萋萋③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释】
    ①金谷:地名,在河南洛阳县西。谷中有水。古代风景名胜地。
    ②王孙:贵人之子孙。也是草名。
    ③萋萋:草盛貌。
【评解】
    林逋的《点绛唇》是一首咏草的杰作。以拟人手法,写得情思绵绵,凄楚哀婉。语言美,意境更美。为历代读者称诵。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林逋的《点绛唇》为词中咏草的杰作,词境极冷绝凄楚,与欧阳修的《少年游》,梅尧臣的《苏幕遮》,都为咏春草的绝唱。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晏 殊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①独徘徊。
【作者简介】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进士出身。宋仁宗朝,官至宰相。《宋史》本传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他是北宋初期的重要词人。词风和婉明丽,风流蕴藉。著有《珠玉词》。
【注释】
    ①香径:散发着落花香味的小路。
【评解】
    此词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上片天气、亭台、夕阳,依稀去年光景;下片花落燕归,更是触目伤情,抑郁难解,只有徘徊香径而已。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属对工巧;思致缠绵,成为后世传诵的名句。诗人善于以工丽的词语描写景物,情文并茂,音律谐婉,创造了情致缠绵,凄婉隽丽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集评】
    杨慎《词品》:“无可奈何”二语工丽,天然奇遇。
    卓人月《词统》: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无可奈何花落去”,律诗俊语也,然自是天成一段词,著诗不得。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谐不邻俗,婉不嫌弱。明为怀人,而通体不着一怀人之语,但以景衬情。上片三句,因今思昔。现时景象,记得与昔时无殊。天气也,亭台也,夕阳也,皆依稀去年光景。但去年人在,今年人杳,故骤触此景,即引起离索之感。“无可”两句,属对工整,最为昔人所称。盖既伤花落,又喜燕归,燕归而人不归,终令人抑郁不欢。小园香径,惟有独自徘徊而已。余味殊隽永。
                                    浣溪沙
    一向年光①有限身,等闲②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③。
【注释】
    ①一向:即一晌,一会儿。
    ②等闲:平常。
    ③怜取眼前人:元稹《会真记》崔莺莺诗:“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评解】
    这是宴会上即兴之作。下片首两句虽然仍是念远伤春,但气度较大,从放眼河山到风雨惜别,引出眼前人,并与上片别宴离歌前后呼应。
【集评】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为伤别之作。起句,叹浮生有限;次句,伤离别可哀;第三句,说出借酒自遣,及时行乐之意。换头,承别离说,嘹亮入云。意亦从李峤“山川满目泪沾衣”句化出。“落花”句就眼前景物,说明怀念之深。末句,用唐诗意,忽作转语,亦极沉痛。
                                     蝶恋花
    槛①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②。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③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④,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⑤,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
    ①槛:栏杆。
    ②飞去:一作“来去”。
    ③斜光:残月的清光。
    ④凋碧树:使得树木绿叶枯落。
    ⑤尺素:书信。
【评解】
     这是首写离愁别恨的名作。上片写庭院及室内景物。下片写词人登楼望远时的所见所感。写秋意但不凄苦,抒离情愁而不哀,写富贵之家但又不言“金玉锦绣”,临秋而望远,极目天涯,境界极为辽阔,较南唐的离愁别恨之作都有新意。
    词中还隐约含蓄地表示有难言之意,给读者留出想象的余地。
【集评】
     徐育民《历代名家词赏析》:作者工于词语,炼字精巧,善于将主观感情熔于景物描写之中。菊愁、兰泣、幕寒、燕飞、树凋、西风、路远、山长、水阔,这一切景物都充满了凄楚、冷漠、荒远的气氛,从而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从词的章法结构来讲,以时间变化为经线,以空间转移为纬线,层次井然,步步深入。
    《宋词名篇赏析》:这首《蝶恋花》写出了闺中人秋日怀人的气氛,而没有堆金垛玉,铺排锦绣。是他深婉含蓄、“风流蕴藉”(王灼《碧鸡漫志》)词风的一首代表作。
    王国维《人间词话》: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一境”。(按:这是用来作比喻,说对于大事业大学问,须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
                                     采桑子
    时光只能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①,滴泪春山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笼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注释】
    ①离亭:古代送别之所。
【评解】
     韶华易逝,流光催人,转眼春去秋来。西风落叶,高楼雁声,益增人离愁别恨。这首词意境优美,柔丽而富诗意,且蕴含着一种凄婉的情绪。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此词虽在凄伤中,却无丝毫怨毒的意思,此即其抒情的温厚处。这种作风,欧阳修、秦观及晏几道,都很受他的影响。
                                     清平乐
    金风①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②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③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注释】
    ①金风:秋风。
    ②绿酒:美酒。
    ③紫薇朱槿:两种花卉。花色艳丽。
【评解】
    金风梧桐,小窗人醉,斜阳残花,双燕欲归。这首小词通过对秋景的着意描绘,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清寂之思。
    犹如微风之拂轻尘,晓荷之扇幽香。全词于平易之境,抒闲适之情。清新雅洁,饶有韵致。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纯写秋末景色,惟结句略含清寂之思,情味于言外求之,宋初之高格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以景纬情,妙在不着意为之,而自然温婉。“金风”两句,写节候景物。“绿酒”两句,写醉卧情事。“紫薇”两句,紧承上片,写醒来景象。庭院萧条,秋花都残,痴望斜阳映阑,亦无聊之极。“双燕”两句,既惜燕归,又伤人独,语不说尽,而韵特胜。
                                     踏莎行
    小径红稀①,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②。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珠帘隔燕。垆香静逐游丝轻。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注释】
    ①红稀:花儿稀少。红,指花。
    ②阴阴见:暗暗显露。
    ③翠叶藏莺,珠帘隔燕:意谓莺燕都深藏不见。这里的莺燕暗喻“伊人”。
【评解】
    暮春傍晚,酒醒梦回,只见斜阳深院而不见伊人。怅惘之情,通过景物描写隐约地表露出来。全词除“一场愁梦酒醒时”句外,都是写景。委婉细致,景中寓情,达到不露痕迹的程度。这首词温柔细腻,缠绵含蓄,很少用直写的方法。
    这种“闲雅有情思”的词风,表现男女相思往往若隐若现,曲折往复,清隽婉约,不一语道破。既不追求镂金错采的雕饰,也少秾艳的脂粉气。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或有白氏讽谏之意。杨花乱扑,喻谗人之高张;燕隔莺藏,喻堂帘之远隔,宜结句之日暮兴嗟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通体写景,但于景中见情。上片写出游时郊外之景,下片写归来后院落之景。心绪不宁,故出入都无兴致。
    起句写郊景红稀绿遍,已是春事阑珊光景。“春风”句,似怨似嘲,将物做人看,最空灵有味。“翠叶”三句,写院落之寂寞。“炉香”句,写物态细极静极。“一场”两句,写到酒醒以后景象,浑如梦寐,妙不着实字,而闲愁可思。
                                     诉衷情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①,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注释】
    ①目断:望至视界所尽处,犹言凝神眺望。
【评解】
     这首小令,抒写登楼怀远,极有情致。上片描绘红树金菊,秋色如画。下片写水远
天长,情思无限。“路茫茫”句以下,“鸿雁”隐露渴盼信息,“无限思量”申叙眷念
之殷切,均含而不露。开头写景,着意点染色彩。全词和婉雅丽,极有情味。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6-7 11: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