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散步的雨

【九月剧场】九月情景剧故事接龙之——城里的月光

[复制链接]

能识八方语

发表于 2010-9-9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开记忆之门,重温民国范儿。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更何况这是一段与新中国交接的历史时空。我们回望上个世纪上半叶,考察作为一种趣味、一种风尚、一种美学的民国范儿。

口述民国

张鸣口述:五光十色说民国

人人都特立独行,有时特立得崇高,有时特立得猥琐。牛人被埋没不了,没人因为你牛而压制你,压也压不住。但凡有非常异议可怪之论的人物,或多或少都能得到一份尊重。

民国史北洋时期,给人的印象,就是乱,眼花缭乱。十几场仗同时开打,几十个人物上上下下,说东道西。北洋统治不足16年,光元首就换了好几位,袁世凯、黎元洪、徐世昌、曹锟、段祺瑞、张作霖。至于内阁,就像走马灯一样,平均一年换好几届。当过总理的人,能编一个加强排。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其实,大家还都没唱完,观众连角儿都没看清楚,就换人了,跑龙套的,就更无所谓了。

那个时代,有自律甚严的军阀,比如吴佩孚;也有浑身流气的军阀,比如张宗昌;有人办大学,办得有模有样,比如张学良、唐继尧;有人搞实业,比如张作霖、刘湘、刘文辉;有人搞农村建设,比如阎锡山;很正面,很值得说。但也有人滥发军用票,胡乱征税,田赋预征到了21世纪,强迫人民种鸦片,种得本土鸦片到处都是,进口的印度烟土没人要了,彻底实现鸦片的国产化。连军阀里面,信仰都五光十色,有信仰社会主义的陈炯明,也有信基督的冯玉祥,还有信佛的唐生智和信道的刘湘。

知识界也是如此,有学问大的泰斗,也有混饭吃的南郭先生。好大学办得可以跟西方比肩,烂的野鸡大学也比比皆是。同样是海归,有名副其实的名牌学子,也有克莱登大学的高足。自由主义流行,保守主义也流行,连马克思主义,一度都是学界的时髦,历史界不搞唯物史观,大家都看不起。

至于风光无限的媒体,更是这样,有引领潮流的大公报、申报,也有专门登载明星绯闻的晶报。媒体人有志向高远,参与政治谋划的高人,也有专门泡胡同,寻找花边新闻的里手。张季鸾的社评,每每耸动天下,但晶报的流言蜚语,也照样能害死阮玲玉。一般的上海老百姓,还就是喜欢后面的花边,不乐闻大公报的高论。

色彩斑斓的时代

那个时代,演戏的喜欢谈政治,演半截戏,停下来发表演说,看客居然喝彩。政客喜欢唱戏,不会唱两口西皮二黄的,就不算那个时代的官人。兴致高的,还花了大钱下海做票友。军人喜欢做文人,不穿军服,偏爱长袍马褂,跟文人诗酒唱和。文人喜欢谈兵,有机会就穿回戎装,挂上指挥刀,马上照相留念。

大人物都迷信武力统一,无论是袁世凯、段祺瑞还是吴佩孚,甚至包括孙中山。在北边的要统一,在南边的也想统一。但小一点的人物却想分治,搞联邦,联省自治,比如陈炯明和赵恒惕。想统一的,统一不了,想分治的,也分治不成。所以,那年月最大的问题是,国家实际上是分裂的,大军阀控制数省,大声吆喝,小军阀控制一个县,也自己当家。中央政府,政令不出都门,市场不统一,货币不统一,国家弱,政府穷,最穷的时候,连中央政府各部都发不出工资来,各个驻外使节,下旗回国——因为没有了经费。好不容易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却名列末等,只能派两个代表。自家的山东,被列强当成战利品争来争去,自己却说什么都不好使。更让人难堪的是战乱,上千个大小军阀,你打来,我打去,老百姓没有一个稳定的统治者。通商口岸还好,但是内地,则饱受战乱之苦。这样的国家,离仁人志士富国强兵的理想,实在太远。

要说好的,也有得说。资本家感觉,做生意挺容易,除了战乱,没有什么人干涉他们。教授和学生感觉也好,但凡提得起来的大学,无论国立、私立还是教会大学,个个像样,大学自治,教授治校,学术自由。他们感觉校长不像话,立马就可以起哄驱逐。一做了教授,就是总统来了也可以不理不睬,在课堂上爱怎么讲,就怎么讲,从不担心因为学术以外的原因被开了。报界的人士更是牛气,民国时期的牛记者,尽管在北洋末期被杀了两个,但那是真正牛气的时代,不管政要还是军阀,记者想骂,也就骂了。骂了之后人家给钱,收了钱还是骂。连国粹京剧,都是民国时期得到的光大,什么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四大须生,都是民国人弄出来的好事。

总的来说,民国,尤其是北洋时期的民国,是个色彩斑斓的时代。人人都特立独行,有时特立得崇高,有时特立的猥琐。牛人被埋没不了,没人因为你牛而压制你,压也压不住。但凡有非常异议可怪之论的人物,或多或少都能得到一分尊重,除非,你只有程咬金的三板斧,后劲没了。各种各样的人,都有自己施展的舞台,但施展的前提,是你有这个本钱。这是个连小偷、流氓都有个性的年代,大家各有各的道,没有绝活,就别想混好。那个时代,中国有国际知名的学者,王国维、陈寅恪和陈垣。有丁文江和李四光。也有世界上叫得响的企业家范旭东、吴蕴初和卢作孚。教育家有蔡元培、蒋梦麟、张伯苓、陶行知。连名声不好的军人,也有上过时代周刊封面的吴佩孚。这个吴佩孚,晚年没落潦倒,但却从来不坠青云之志,一直牛哄哄。

民主受尊重的时代

议会自打成立之后,好像没做过什么事情。京里坊间传说,两院议员对于逛八大胡同比参政议政更有积极性,没事就泡在胡同里吃花酒,莺莺燕燕。但是,既没有人把他们的高额补贴取消,也没人敢于蔑视议会。实在不行,就换一个议会,但换了之后,议员还是在胡同里泡着。曹锟贿选,原本心里也没有贿选这回事,无非是公开付给议员的辛苦费,付费,是为了尊重议会,尊重议员。

记者在报上骂了当政者,骂也就骂了,当政者硬着头皮,装不知道。学生上街游行,抗议政府行为。不管做得多么过火,都欺负到警察头上了,就是不敢镇压。不是做不到,而是自己感觉不能做——因为现在是民国,民主政体。

但是,当时的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大众,既包括底层的民众,也包括内地的乡绅,他们对民主没有感觉,没有认识。对于战乱,有切肤之痛,却没有多少发言权。另一部分上层人士,知识界人士,对战乱的感知相当弱,但发言权大,声音大。对民主的偏好,主要局限于他们。只是,他们对于民主的喜好,往往带有强烈的功利意味。这个时期,上层人士和知识界,真正的政治信仰,是进化论。无论推崇军国民主义(即后来的军国主义),还是联邦主义,社会主义,甚至无政府主义的,骨子里都是进化论。进化论顽固地相信历史的进步主义,笃信西方的民主制度是历史进步的产物,迷信西方历史的新事物。在那时,他们相信,只要坚持这个制度,坚持这个制度的信条,中国就能走到富国强兵的路上去。即使后来一部分知识界人士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也没有抛弃进化论,只是觉得发现了西方某些比现行的民主制度更好的东西,更为科学,更为民主的东西。

这样功利的民主追崇者,对于跟民主相伴的自由,多半都不怎么在意。五四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一场文学运动,道德运动。投身运动的青年,开始最在意的是个性解放,个人自由。为了从传统家族中挣脱出来,他们为之奋不顾身地奋斗。但是,挣脱出家族绳索的青年,一旦赶上五四爱国运动,轮到自己为国家、为民族争利益的时候,就纷纷放弃了自己的自由,而且去强迫别人也放弃自由。在抵制日货的时候,自己可以不惜代价无条件放弃自己所有的日货,也逼着商贩这样做,不做,就抓人戴高帽子游街。像孙中山这样的大人物,则公开鼓吹人们为了国家民族的自由,放弃自己的自由,把自己的自由,融入到民族国家的自由中去。当然,这样也就没了自由。

没了自由,也就没有了民主。

民国从北洋到国民党统治时期,民主沿着下降线行进。越是后来者,走得越远,降得越低。但是,没有人会把共和的招牌放弃,没有人公然蔑视民主,谁都打民主牌。但大家却都在抽离自由,在民主中抽离自由。

毛泽东有文章曰“反对自由主义”,蒋介石也有类似的文章。两个对头,在自由问题上,其实观点十分相近。在反对自由的过程中,原先在民主旗帜下的个性就纷纷逃掉死掉,五光十色的人和事,变得整齐,也变得单一。最终,变成了一个色调。文革中,外国人来到中国,他们发现,这是一个蓝色和灰色的王国,连女孩子身上的衣服也不例外。

(采访整理/张凌凌)

陶涵口述:蒋经国成长记

一位算命先生铁口直断,说蒋介石第一个太太生下的儿子,日后必是贵人,官位极高。这直接导致了蒋经国的出生。

蒋介石14岁那年,母亲决定给儿子成亲,她挑选了邻近岩头村一位19岁的姑娘毛福梅。毛福梅还有一名大约同龄的陪嫁女婢阿王跟进门。福梅体格强壮,个性和蔼,略为缠脚,较能方便做事,蒋母特别看中这一点。

婚礼在冬天举行。毛福梅说,她和夫婿婚后头两个月非常快乐,可是婆婆责备她教坏儿子偷懒,小两口一起出门散步,躲在房里说笑谈天。于是她便听话而对夫婿保持距离,以致夫妻感情不睦。

蒋介石于1907年进入北京附近的武备学堂。不久,就被选拔进入日本振武学校,在东京期间,蒋介石与中国流亡人士交往,并进而加入孙中山成立的革命同盟会。蒋介石利用暑假回到上海,参加同盟会设在法租界秘密总部的工作,并不回溪口老家。

毛福梅秉持中国礼教,依然忠诚可亲,可是此时的蒋介石已经嫌弃这个老式的配偶。毛福梅曾向友人诉苦,说蒋介石时常殴打她。因此,1909年夏天,毛福梅似乎不会有生子的机会。但是,一位算命先生铁口直断,说蒋介石第一个太太生下的儿子,日后必是贵人,官位极高,蒋母深信不疑。

这是好消息,可是预言若要实现,总得安排夫妻俩有鱼水之欢呀!蒋母(王太夫人)带着媳妇到上海。蒋介石起先不肯听从母亲的安排,王太夫人以自杀威胁,他才不得不从。毛福梅在这年夏天与丈夫共处了一段时间,总算怀了身孕,才回到溪口。

1910年4月27日,毛福梅临盆。她口述一封信给蒋介石,通知他已为人父,母子均安。这个儿子就是蒋经国。

(本文来源:网易探索 )


摄影不是一个答案、一个结果,
而是一个过程、一个片段、一种感觉,
是一种瞬间的、模棱两可的感觉,
甚至是一种记忆中的气味。
回复 使用道具


畅意三江水

发表于 2010-9-9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婉儿很少单独与柳地一起散步,自从小桥把她的师兄介绍认识的那一刻,她就开始认真的观察他了。她总是觉得柳地常常神态恍惚,有些麻木呆板的样子。今天又见他无精打采的样子,气就不打一处来,此时,她只想找一个酒吧独自喝酒去。

她把车从一个灯火辉煌的地方,开到另一个灯火辉煌的地方。
尽管夜晚的都市,每一处的生活都热闹非凡,她仍然觉得孤独的很,越走越冷,越冷越走。仿佛走在一种情感的边缘,任何飞蛾扑火的中心都与她无关。


很快,她又来到了另一处酒吧。婉儿从来都是不记这些地方名字的,因为很多个夜晚都是这样雷同,这一处和另一处并没有什么不同。婉儿坐在来,想起这是上次与柳地的奇遇那个酒吧,眼前映出那天的影像。

“小姐,一起喝一杯,如何?”
一个很绅士的男人拉开漆黑的椅子,坐在婉儿的旁边。
“还算高大魁梧,不过外表的魁梧就是内心的结实吗?”
“小姐,您说什么?”
这个很绅士的男人显然没有听清婉儿的喃喃自语。
“唔,没什么”
婉儿矜了一下下颌微笑。
“我是说,您算是很绅士的男人还是很男人的绅士呢?”
男人有些恐慌,这有些吓着了他。接下来,当狂放的夜曲一首接一首,桌面上摆满酒杯后,男人便有了想逃走的念头。
“喂,这点酒够么?”
当婉儿的这句话出口后,他飞也似的逃开了。


婉儿独自喝醉了,很沉默的醉,只是偶尔从火红的嘴唇中吐出几个字:“弄清他是谁”

当婉儿醉醺醺的敲开小桥的家门时,惊呆了,他怎么在这里?小桥看到婉儿吃惊的样子,正式的介绍他们认识:“我的闺中密友婉儿,”“我的心理学辅导员梦里柳地”
“你们两个都是我的好朋友,这就是我们的缘分。”
柳地见到婉儿醉酒的样子,有些不知所措,很是内疚……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发表于 2010-9-9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桥是很少喝醉的,这次却是例外。婉儿赶忙扶住她:“你要到哪里去?”
小桥听到这柔美的声音,喃喃地说: ...
独立小桥风满袖 发表于 2010-9-9 10:34



    “关于柳地小桥是欣赏还是喜欢?
她在红唇上摆一只香烟,
任迷雾呛人的远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摄影不是一个答案、一个结果,
而是一个过程、一个片段、一种感觉,
是一种瞬间的、模棱两可的感觉,
甚至是一种记忆中的气味。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发表于 2010-9-9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婉儿很少单独与柳地一起散步,自从小桥把她的师兄介绍认识的那一刻,她就开始认真的观察他了。她总是觉得柳 ...
唐婉 发表于 2010-9-9 10:50



    当婉儿醉醺醺的敲开小桥的家门时,惊呆了,他怎么在这里?小桥看到婉儿吃惊的样子,正式的介绍他们认识:“我的闺中密友婉儿,”“我的心理学辅导员梦里柳地”
“你们两个都是我的好朋友,这就是我们的缘分。”
柳地见到婉儿醉酒的样子,有些不知所措,很是内疚……


(3个了。精彩在后头。哈哈)


摄影不是一个答案、一个结果,
而是一个过程、一个片段、一种感觉,
是一种瞬间的、模棱两可的感觉,
甚至是一种记忆中的气味。
回复 使用道具


畅意三江水

发表于 2010-9-9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进来的人越多越会精彩呢 ,欢迎大家一起来续写 。。。

下一段我想按柳地的风格续写会更有看头 ...期待柳地的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发表于 2010-9-9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婉儿。{:lol:}
丫头牌
回复 使用道具


可吟七步诗

发表于 2010-9-9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桥不急着回家。因为家是“万籁无声,孤灯独照”。
三十七八的小桥依然单身。

家,那是没说的了。在千 ...
梦里柳地 发表于 2010-9-8 19:34



    这是柳地的家?装饰得好奢侈!
回复 使用道具


可吟七步诗

发表于 2010-9-9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感觉三角恋马上就要上演了呢{:035:}
回复 使用道具


可吟七步诗

发表于 2010-9-9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月剧场】阿紫看图续情节

昨晚婉儿又一次喝醉了。小桥现在真的不知道当初将柳地介绍给婉儿是不是一个错误的开始。

从学校走出来,小桥一个人斜挎着背包,慢悠悠地走向廊桥书斋

每到周末,离开学校后,她一个人总喜欢去书吧消磨时间,可能与那里轻松惬意的气氛有关。

学校太沉闷,到处充满古板和压抑,而廊桥书斋却是个很温馨的书吧,

在日趋物质化的城市这儿可是一个可以暂时告别喧哗的地方。

老板姓冷,单名一个瀿字,四十出头,为人热情细心,能以敏锐的洞悉力观察来书吧的每一个人,小桥总亲切地叫她瀿姐。
        

  推开明净的落地玻璃门,只听见史特文斯基的钢琴曲《火鸟》琳琳琅琅地萦绕在这个宁静的书吧,幽幽地,浅浅地游弋于每一个角落。

小桥不由自主地嘴角向上扬了扬,她喜欢这个音乐。

向冷瀿点了点头,直接走向书吧最里面靠窗的位子,她知道瀿姐会把这个位子留给她,

从第一次到现在,每次她来都会坐在这里看书听音乐……

  这里可以看见外面的街道,以及过往的行人。

小桥很喜欢静静地观察窗外那些行色匆匆的行人,从他们不同的神情中去解读他们的内心世界。

这个习惯可能与她的职业有关。

     冷瀿拿了一杯摩卡走向小桥,来这里的人大多数喜欢泡一杯清茶,可眼前的这个女孩却很独特,她喜欢咖啡。

曾试着问过她,为什么会喜欢咖啡?

可她总是淡淡地笑笑,并不作任何回答。

冷瀿只知道她在这个城市的一所大学工作,好像平时工作又累又忙压力挺大的,因为每次她来这个书吧,总喜欢趴在桌上。

她喜欢沉思,喜欢沉浸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境界里。

一如现在的她,就拿着一本卡琳.麦卡洛的《荆棘鸟》,眼睛却渺渺茫茫地瞅着窗外,

长长的睫毛半垂着,眼神有些迷惘,这张脸上还有些什么?使冷瀿不得不去注意,一种情绪,一种廖落肃穆的情绪……
“鸟

唉!小桥无意识地搅动着摩卡,深深地叹了口气,眼前的这本《荆棘鸟》已经看过三遍,

真的不明白为什么会如此钟爱这本书。她很喜欢梅吉这个人物,拉尔夫呢?不能说喜欢,应该说是可以理解吧!

对!是理解!一如她理解柳地一样。
        

窗外不知何时飞起了丝丝细雨,灰灰的天空,灰灰的暮色,她的心情很快沉落下去,心情像窗外的雨雾,朦胧而迷茫……

柳地,当这个名字滑过脑海的一瞬间,小桥感觉自己的心脏在收缩,在绞紧。不!不能去想这个名字!
      “唉!小桥再次深深地叹了叹气。这样的雨天,这样的暮色,这样的音乐,这样一本书,又如何叫她不去想他?

那个让她魂牵梦萦的男人!但因为有婉儿,她一再控制自己不单独去见他,却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想他。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wma]http://down.hjzlg.com/sxsc/火鸟-我的泪水中.wma[/wma]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可吟七步诗

发表于 2010-9-9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将以前写的一个故事修改了一下支持活动{:035:}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6-4 14:4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