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梅朵儿

[推荐] 【中华国粹 文化专题】---《各种文物藏品定级标准与鉴赏秘要》

[复制链接]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中国当代四大木雕
1、东阳木雕

浙江东阳是木雕的传统产地,被称为“雕花之乡”。产区主要在东阳,故名。据东阳县南寺塔(建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遗留的佛像等实物考查,已有1000多年历史。东阳著名的明代建筑肃雍堂,建筑上的木雕极为壮丽。清代乾隆年间,约有400多名匠师进京修缮宫殿、雕制宫灯。现北京故宫、杭州灵隐寺等处,尚保存有当年的东阳木雕作品。1910年后,在上海和杭州,集中不少东阳木雕艺人,雕刻中西结合的家具和用具出口。建过后,技艺上有很大发展和提高,出现了壁挂、条屏等艺术性较高的欣赏品。内容多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图案采用“满花”手法。画面布满纹饰,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现生产的品种花色达2700多种,其中箱、橱、凳、椅、台、几等实用产品,占总产值90%,外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业人员有数千名。东阳木雕以浮雕技法为主。在设计上,借鉴传统的散点透视、鸟瞰式透视等构图,讲究布局丰满,散不松,多不乱,层次分明,突出主题,表现情节,具有以小观大的艺术效果,特别适合表现故事性强的内容。1957年,为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雕制的“释迦牟尼”大佛,高19米;制作的玻璃灯,重2吨多,获好评。1981年,为新加坡 “董宫大厦”雕刻14条大型条屏等,辉煌华贵。1982年全国艺术美术品百花奖评审,东阳木雕荣获银杯奖。
2、黄杨木雕

中国民间木雕工艺品之一。因用黄杨木作雕刻用材而得名。黄杨木生长缓慢,俗有“千年矮”之称。质地坚韧光洁,纹理细密,色黄温润,具有象牙效果,年久色愈深,古朴美观。适宜刻雕小型陈设品。浙江是黄杨木雕传统重点产区,主要分布于乐清和温州。浙江黄杨木雕发源于乐清县,距今约150年。起源于龙灯骨架上装饰的木雕小佛像,清末发展成为艺术欣赏品。本世纪初,朱子常创作的“捉迷藏”等优秀作品,在南洋劝业会和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奖。建国后,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涌现不少优秀作品。技法上,除圆雕、镂雕、深浅浮雕外,还创作了镶嵌等过种方法。著名艺人王凤祚创作的“苏武放羊”,曾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1959年,他为北京历史博物馆创作的大型木雕“毕升”,作为长期陈列展品。名艺人叶润周擅长镂雕技艺,他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有的作为国家礼品,有的出国展览,曾荣获浙江省创作设计一等奖。现在浙江黄杨木雕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的黄杨木雕产地,除浙江的乐清、温州外,还有广东的潮州和上海等地。
3、龙眼木雕

福建著名工艺品。龙眼,南国异果,干果即桂元。龙眼树,姿态万状,材质坚实,木纹细密,色泽柔和。老的龙眼树干,特别是根部,虬根疤节,姿态万端,是木雕良材。龙眼木雕在清代已有发展。龙眼木雕,是相形度势,进行雕刻,以天然逼真取胜。传统产品以人物为主,鸟兽花果次之。这种树根雕和利用树身天然疤节,雕刻成的作品,又称为“天然疤”。产品不论是利用木材本色,或染成棕褐色,经磨光打蜡,光亮异常,近似红木,显得古朴、稳重、大方、精美。主要产地有福州、泉州和惠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房用具鉴赏秘要
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很早就有“文房”之称,笔、墨、纸、砚被誉为“文房四宝”。其实用于书法,绘画的文化艺术的工具来说仅是四样之宝,就已受文人的喜爱、珍藏重视。这四宝是最基本的工具,明清尤为大量发展了一切文房所需之物,对这些文具辅助工具也是精心设计、购置、摆设。至使其成为书房里书案上的装饰、陈设之工艺美术品。这时期出现了许多佳品。文房用具品类繁多、制作精良,有笔筒、笔架、笔洗、笔舐、臂搁、水丞、镇尺、墨床、印盒、印泥、印章等。
笔筒:

除使用外,有许多精良作品,已经成为世人喜好收藏的工艺美术品了。

笔筒制作有许多材料,有陶瓷、木质、竹类,还有用玉石、普通石、树根、象牙制成插笔的器具。在圆筒形多以书画作为装饰,为文房必备器具之一,并广泛在书房的书案上做为陈设品。

如紫松檀嵌螺甸梅花笔筒,清中期作品,通体以紫檀木制成,筒体四周嵌染、玛瑙、玉石、松石加以光彩五色的螺甸,表现花鸟互语,意长寿,动、植物均表现体态自然,构图优雅,配色生动与紫檀木的褐色浑然一体。是清中期的紫檀木雕作品中的优秀作品。
笔架:

架置毛笔的一种器具,质地多以玉石、陶瓷、象牙等作成,有圆形、方形、长方形、山峰形、龙形。为文房常用器具之一。

如白玉雕松柏人物笔架,清中期作品,通体青白玉质。为新疆和阗玉琢成。镂雕,拱形。桥面横向阴刻木纹,其下竖向阴刻木纹,似以两层木头叠成。桥身下作两排木桩支撑,旁为小舟,乘二人,桥侧为浓密的松树、花木,桥上行人有骑驴、挑担、负载者;一人独坐歇息,观赏风景。设计精巧,雕琢精细。表现了南方水乡生活。树空间可架笔,为清代中期文房用具。在北京博物院收藏中,仅此一件桥形笔架,弥足珍贵。
笔洗:

洗刷毛笔的一种器具。古用贝壳、玉石制作;宋代已有典雅的瓷笔洗问世;明代还用铜制作的小盂作笔洗,历代多以玉、陶等制作,较为丰富多彩。型多为扁圆形、青花瓷为多,上饰各种花纺图案,极富朴素、文雅和庄重感。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仿官釉桃式洗,清雍正乾隆两朝仿宋代官釉器极为成功,釉质多样,莹润凝重厚。这件洗呈现桃形,外壁塑贴带枝叶桃实,洗内有大开片,外底中心有3个芝麻大小的支钉痕,周围环以14个支钉痕。通体施粉青釉,釉面滋润,造型别致,工艺精细,是瓷洗中精美之作。虽无款识,但明显具有雍正仿官窑器的特征。

如仿哥釉叶式洗,清乾隆,清代雍正、乾隆时,景德镇仿宋代汝、官、哥、定、钧等名窑作品非常成功。哥窑器中的朱色、粉青、灰青釉等,无不仿制。造型多为葵口碗、琮式瓶以及笔筒、笔洗、笔架等工具。这件呈树叶形,釉色粉青、釉质莹润,通体釉面被粗且深、细而浅的两种纹线交织切割,俗称“金丝铁线”。外底有芝麻大小的支钉6 个,外底中心青料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双行6字方款。此器造型典雅,釉面纹片富韵律感。
臂搁:
即以竹、象牙材料刻制成的监书枕臂的器具。上雕塑有丰富的图案,成为一件具有实用价值的文具。又是一件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

如象牙雕搁,清中期,以写生小品为题,仿自然微弯的根部竹节形式精刻而成。臂搁正面下部微缩、根节窄密,根须及根楂伸张形整自然,根上保留二节竹杆,有一根侧枝,杈叶分生,顺着主杆向上伸延,叶片或直或折或被虫蚀,均刻画的维妙维肖,恰到好处。臂搁背面二节空心竹体内,以镂刻方法,刻有蜻蜓、天牛须蝴蝶各一只,栩栩如生。

这件象牙刻竹节式臂搁,受竹刻影响较深,正面的浮雕,芽枝攀附而立,意趣横生。背面镂刻的昆虫身上的占领纹,圆纹、如叶脉线纹的羽翅,均刻画的细致入微、形态逼真,是清代象牙雕刻工艺品中的杰作。
水丞:
贮砚水的小盂。无嘴,多属扁圆形,制作古朴雅致,为文房一重要器具。

如婴戏水丞,清中朝,青白玉质,器形由五童婴环抱水丞组成,五童婴形态各异,其中一童婴趴在丞中戏玩,四童婴环抱于圆丞外围或逐飞禽或贪戏玩,表情活泼天真,这类题材的器皿在明清时期较多见,是当时盛行的吉祥图案之一。

红雕漆文房用具一套:清中期,通体雕红漆,在桌式小几上,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一套文房用具;两支红雕漆管紫毫笔,左侧有“佩文诗韵”的册匣及红委角雕漆勾连方形盒。盒内有黑色“三希堂”墨、朱色海水云龙纹墨名一块。几中间部分有两个狮纽的雕漆方盒,分别装有白玉印章和掏丝珐琅印泥小盒。几右为红雕漆圆柱形盒,内装掏丝珐琅笔圈及镇纸4个,右下为红雕漆砚盒,内装松花江石砚。以上各件雕珑。提携方便,专供皇帝出行时使用,它既有实用价值,又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以上列举的文房用具,均为我国文人墨客收藏的艺术品。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 纸 鉴 赏 秘 要

文房用具
明清以来,生产了大量高档艺术加工纸。这些纸张原料讲究,制作工艺精良,花色品种繁多,大部分是御用专用纸。这些形式装饰美,有极高的艺术的纸随着明清赏玩珍藏之风的高涨也被文人墨客们所鉴赏收藏而不用之。

鉴别古代各种纸笺的水平,首先要熟悉掌握各个时代纸质和各种纸的制法特点、形式、装饰图案等情况,再利用现代专们的分析仪器,进行测定。我们要从实践中掌握鉴别真、伪古纸,传达室世的真品古纸,其特点是颜色显得淡旧,而且比较光滑匀净,无杂渍。表面看纸显旧色,但内里必然是新的;凡是厚型的古纸,一般情况很脆,容易破裂。破裂后呈小块,多有斜纹。

而伪造古纸则相反,颜色无自然退化的旧色,如有旧色也是利用染色染成,颜色呈显鼠灰或麦黄色,气色鲜活不沉重,表里染成一体。伪古纸薄的性脆,易碎裂;而厚型的不易碎裂,如破裂状是块较大,是直纹性。

对古纸的鉴别方法掌握后,利用这些知识对鉴别古代书画作品和古代版本书籍的时代、真伪都是非常有好处的。我国许多珍藏千年的书画墨迹,均为用宣纸制作的而能保存至今,所以在鉴别古纸的同时,我们要对书法绘画的时代、风格特点、名家名画的区别的知识进行学习、鉴赏、鉴别,这是不可缺少的一方面。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毛 笔 鉴 赏 秘 要

毛笔虽然是实用工具,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需求,毛笔的制作及品种不断提高、增多,工艺改进,使毛笔日益完善和精美,逐渐也成为收藏、鉴赏珍玩的古物。毛笔不易保存,笔毫重实用易坏,所以毛笔的鉴赏可以从笔毫的形制,重要的还是着眼于装饰意味浓厚的、色彩艳丽、内容丰富的笔管上。
笔毫的形制是为书写、绘画的需要而改进提高的。古人以竹笋式制成笔毫,是我国传统品名,属于短锋羊毫、兼毫笔类。锋短而身短粗,形如笋状。锋腹粗状,落纸易于凝重厚实。除实用外,给人以鉴赏趣味。又如兰花式制成的笔毫,也是我国传统毛笔品类之一。笔头圆润,洁白纯净娇柔,似含苞欲放之玉兰,给人以秀美观赏之感、赏心悦目之快。古代还有一种品名,把笔毫做成葫芦式,兼毫圆润坚劲。
自笔管成为鉴赏和珍藏的对象后,人们便常以珍宝珠玉制毛笔管,以获装饰之美或夸耀其财势和地位。如: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唐秉钧在《文房肆考图说》卷三《笔说》中说:“汉制笔,雕以黄金,饰以和壁,缀以隋珠,文以裴翠。管非文犀,必以象牙,极为华丽矣。”此时的毛笔,不仅是书画工具,有的还是供人鉴赏观玩的艺术品。文中叙述笔管的装饰已达完美精工,已完善了鉴赏的条件。如:古代工匠能利用笔管不及寸的圆周上,描绘、镌刻巧妙的山水人物,描出山石海水的气势,足以表现了独特的装饰趣味。达到了鉴赏的条件。故宫收藏的明代黑漆、彩漆描金云龙、龙凤、双龙管笔就是一例。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毛笔管、笔套均髹黑漆为地,用彩漆描绘山、海、云龙戏珠纹。大海波涛汹涌,山石耸立,其间,浪击山石,惊涛四起,寥寥数笔,勾画出一派海阔天高的意境,衬托苍龙凌空飞舞,在云中腾越戏珠,气势磅礴。加之彩漆描绘精细,色彩明丽和谐,画面构图主次分明,布局严谨。笔管和笔套镶金扣,增添了富丽华贵之感。笔头毛色光润,浑圆壮实,葫芦式锋尖锥状,美观挺拔,精工巧制,尖、齐、圆、健四德完备,是明代制笔水平的实证,是传世文房四宝中的珍品,是毛笔鉴赏的稀物。所以鉴赏毛笔的着眼点就是看笔管的用料和笔管的装璜与绘画、雕刻、镶嵌的艺术水平。用料及装饰为上,其价值就高。
鉴别古笔,首先对保存的遗物和各个时代古笔的历史要做系统地了解、认识,把握丰富的文化内涵。分清笔的历史上限下限、区分制笔地区、把握各时代制笔名家的特点,分清是民间制作,还是宫廷的御用品,或是宫廷的御制品,是宫内定型民间作为贡品的,还是宫廷造办处自制的。其次,再看笔毫损坏情况。而后再着眼于笔管的装饰,是否有制笔名家的镌刻,是否有名人的赠语及题跋。对名人的时代划分,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有丰富的文学水平,才能识别出名人的诗词赋文,才好鉴别一个文物的时代,从而体现文物的价值。每一种文物在各历史时期,均有作伪假品出现,只要我们丰富自己的知识,多见多识,虚心向别人请教就会提高自己的认识鉴别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墨的鉴赏及鉴别

随时代的需求,出现了观赏墨(即珍玩品)及礼品墨。墨历来倍受文人、书法绘画家们的喜爱,并加以收藏。自宋以后,名墨逐渐成为文人书案上的陈设、欣赏品,要求墨质精良,而且追求形式与装饰美观,这就促使墨形成了一种工艺美术门类,成为人们珍藏的艺术品。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墨成不敢用,进入蓬莱宫”的诗句,正是这种风气的写照。这种玩墨鉴赏之风,至嘉靖、万历时期更加盛行,并开始出现了成组成套的丛墨,墨的装饰图案,更是千变万化,已达至纷然不可胜识的地步。这种丛墨注重形式变化多样,图案装饰新颖纷呈,也讲究外部装璜。多用黑漆描金匣储存,也有用金丝楠木或乌木做匣的,造型精巧,保存和携带安全方便。更有以木制成手卷式盒,表面用锦缎装裱。一边连接小幅书画,类同书画卷轴一般,非常别致。

鉴赏墨:如故宫收藏的“乾隆御咏西湖十景十色墨”,色彩各异,墨的形式富于变化。一面为阴文楷书填金乾隆御咏西湖十景十色七言律诗,一面浮起诗中所咏西湖十景图画。依次为“曲院风荷”、“花港观鱼”、“苏堤春晓”、“断桥残雪”、“三潭印月”、“双峰插云”、“柳浪闻莺”、“南屏晚钟”等。画面的构图,以极简练的手法刻画出方题的基本特征,艺术地再现了杭州西湖的美丽景色,形象地反映出200多年前,西湖十景的历史面貌,是较好的鉴赏墨。

此套墨为色墨,是绘画用的颜料,有红、黄、青、绿、蓝、棕、白色等色,多为天然色料配制,色彩纯净艳丽,不易褪色。虽早期色墨不多见,但从唐、宋的绘画中,可以看到颜料的精美与华丽。唐人《金碧山水图》,画面以青、绿色彩为主,间施以金描绘出秀丽苍翠的山川,巍峨宏伟的殿阁,展现出辉煌壮丽的自然图景,突出了色彩的美丽。五代著名画家顾闳中创作的《韩熙载夜宴图》,画面前后分作5段,用浓笔生彩的艺术手法,把南唐宰相韩熙载的夜生活,刻画得惟妙惟肖。宋徽宗赵佶的《听琴图》,色彩柔和艳丽,人物传神,更显出色彩的美妙。这些在纸、绢上的色彩,已历经了八九百年,乃至上千年历史沧桑,仍然保持着夺目的光彩,充分显示了这些彩色墨制造精良,是古代鉴赏的佳品。

鉴别文物真伪是文物科研及陈列研究的前提,无鉴别真伪就谈不到鉴定。所以鉴别、鉴定是文物工作者首要解决的。我们鉴别鉴定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研究真实可靠实物的参考凭证。我们鉴别墨也一样,要求多看实物、多记实物,通过实物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看后加以思考,善于比较分析,善于发现问题,多看实物是可以对某一名家名作的墨质、题识、图案、墨品、风度认识就越深刻熟悉。加上不断充实自己的学识,多学文献资料,并学会区分歙县与休宁各派的墨品及风度的特点,通过对墨品的了解,即使在没有年款的情况也可以鉴定出是哪些名家墨品。如:康熙三十五年所制“耕织图”墨品,乾隆三十年所制“棉花图”无论仿造、改制,我们都可以断定康熙三十五年以前没有“耕织图”墨品,乾三十年以前没“棉花图”墨品,以后仿造可能就是旧模新作比较容易鉴别真伪。还有清代名家墨品分等级、价格也可以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避讳对墨影响,封建社会有国讳与家讳之说。国讳是避皇帝与孔子的名;家讳是避自己祖先的名字。避讳的方法是,在书写时候凡遇到应避的名讳,或缺笔或易字,说念之时改原音。“避讳”对于文物鉴别有一定影响。如“避讳”对于明清两代墨的鉴别尤为重要。明代还可以,在明清两代制墨中品名,斋名常用“玄”字,“玄元灵气”、“九玄三极”等。到了清代康熙皇帝名玄烨,因而“玄”字避讳,或改写元,或缺写一笔,明清两代凡有“玄”字的墨如不是仿造假品,当是康熙以前的作品。如“玄”改写“元”或缺一笔当是康熙以后的作。而由于“玄”字墨品给明代墨带来多少厄运。明代的“玄”字墨到了康熙以后,均挖去“玄”字或将墨毁坏。总之“玄”给明代传品招致厄运,其损失不可估计,但同时也在鉴别方面起到了划分时代的作用。

由于明清两代书画受各流派的影响,其风格有所不同;因书画风格不同,其墨模雕刻技巧、手法,显然有时代的区分。明代的书法多遒劲,雕刻手法为了表达遒劲,刀法则需要深厚,才能显示字体雄健,阳文字锋芒峻厉,圭角崭然。清代书法多秀润,雕刻手法必须掌握精秀润细的刀法,才能表达柔丽清雅。绘画与书法完全一致,因之明清两代雕刻墨模的技巧,以明清两代书画不同风格,而形成两大流派:明代墨模,其刀法多深厚有力;清代墨模,其刀法多柔妍精细。其所以不同,实因书法绘画风格不同所致。这样对鉴别明清两代名墨,就可掌握内涵。
明清两代大部分为了更换墨模,不在模上刻用年款,即刻上也在侧面,更换时也不影响墨面。

在墨上考证年代,只能以自制墨来解决,文人官吏嘱墨家制墨不惜墨模成本,带有纪念性的墨品,多署干支年款,这就为我们考证年代提供了方便。

另外从墨模上鉴别墨品,墨模使用年久影响墨面的清晰,凡是初版初刻,花纹、书画、印章均特别清楚悦目;相反,墨模使用久了,墨面就显得模糊不清,可能是复制,年代则稍晚一些,所以说墨模可以反映墨家业务大小,经营盛衰。

墨品的漆衣,是在墨布加刮摩。通过漆衣也可鉴别墨,漆衣墨凡年代较远,漆皮显得浑厚,并呈蛇皮断纹,与古琴相似。断纹不是裂纹,有纹不裂,隐蕴在漆皮之间,又与古瓷开片相同。漆皮墨盛于万历年间,清康熙墨少见,乾隆晚期以后漆衣墨,其光泽漂亮有余,而苍厚浑朴不足。
墨上的漆边也可作为不同时代的风尚,有助于我们对年代的鉴别。明代大从漆上下左右侧通漆边,正面背面为本色。清代多漆两面的边,两侧上下都不漆。

如何鉴别伪品:凡质料粗糙,几乎不是烟料,形同土块,用手敲之,声音喑哑,体轻呈灰白色,墨模粗糙,墨料不好,这些是伪品的特征。还有一种伪品,是使用一种炭晶石,一种石质材料磨成的假墨。

对仿品又如何鉴别呢?清代墨家仿明代墨,一种是只标明年款,不署墨家名款。另一种只标时某墨家仿明代某墨家,这类有仿家自己的名款,也有被仿家的名款,是为宣扬自己而不是骗人,因此有人把清代初年制的精品墨原名款挖去,再用墨蜡填平,并在墨蜡处镌刻名章、年款、略施金色加以打磨。这种仿品不易识别。

墨的品种繁多,实用本色墨不仅数量多,形状大体相同。我们可以识别墨正反两面是否刻上文字及图案(即墨名)。左右两侧是否有监制单位名称。也有在侧面镌刻年代的,墨的顶端刻有“超漆烟”、“漆烟”、“顶烟”、“桐油烟”字样,表示该墨锭属油烟墨范畴;刻有“黄山松烟”、“大卷松烟”、“松烟”等字样的表示该墨锭属松烟范畴;刻有“全烟”、“精烟”、“净烟”等字样,该墨属炭黑墨范畴。

总之,要求鉴藏者有相当的知识和经验。首先要求大体熟悉古墨源流的发展演变史,知道古代名墨的主要产地和著名的制墨宾的姓氏名款,对名家墨的著名的墨模式样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另外从质地来说,新墨和旧墨也有较明显的差别。新墨带灰色,虽浓厚不朗润,旧墨纯黑朗润,色泽纯黑,色感厚实。新墨由于和胶往往不匀,其墨色也就显得浓淡、厚薄不匀,旧墨由于制法严谨、加上存放时间久远,其胶自然匀实,其黑色平整,而且不粘笔毫。新墨气味有燥性,旧墨有一股自身的古朴淡远的馨香之气,且显出一种古朴的色调。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砚台的鉴赏秘要

文房用具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多赏石、玩石、藏石,砚石就是一种收藏的宝石。这宝石就是石质精卓,耐人品味,并经济价值较高。因既是宝物,经济价值又高,世上就会有人为了做伪而骗人上当。

为了更好地鉴别真伪砚台,要对作伪方法以及砚台如何作伪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我国砚台砚材丰富、品种类别繁多,又不是集中在一地、石质特点丰富、多种多样。如何通过这些特性去鉴别砚台的真伪,对一方砚台应该先看它是什么砚石?砚材产生什么地方?砚材产在什么地方?砚材的石质性能如何?砚材石纹理有何特点?这些特点是否具备此砚台品种的特点、风格。而看实质的石品、纹理、雕刻手法、镌砚装饰是否与时代特点相同。一般砚台做伪易在砚材上,歙砚因传世及流入民间的较少(指砚材开采时间短而言),歙砚(龙尾砚)宋代开采就少了,只乾隆时期又采用,所以大部分流传的是歙州产的砚材,而不时婺源的龙尾砚。

端砚一直大量地开采,石料又名贵,经济价值也高,所以市面传世的端砚伪品也多。伪造者多用别处类似、近似的石材雕琢,但观察后发现石质瘦硬,不温润也无光,完全没有幼嫩密实的特点,端砚作工精雕细刻,作伪的砚台虽也经过精细雕琢,由于石质劣次,所以在市面上入不上档次,经济价值也上不去。另外做伪者经常在端砚的石纹上做文章,以常做伪眼为手段,使爱好者很难辨别认出。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要先确定此砚石出自何坑?大约上线下线的判断才能进一步认清,如端石的鱼脑冻只出于下岩的大西洞、胭脂晕也是出自大西洞,而别的坑洞不会出现这样的纹理,只有大西洞的特殊条件才能培出高贵的纹理。如果石质不具备大西洞的特点,有眼就可考虑是伪作,这就需鉴赏收藏家们在石纹理认识辨别下功夫。要求了解各名坑的纹斑特点,以及不断提高见多识广的经验才能准确地鉴别。

名贵的砚材,自古就价高,苏易简《文房四谱--砚谱》中载:“圆石青紫色者,琢而为砚,可值可千金。”圆石为子石,是端石中的的佳品,产于下岩西坑,各杭的价值也不一样。端石好,更是雕琢好,是出自名手雕刻。名手的雕塑刻方法规律也应熟悉,故可辨别各人之风格。解放前的名砚则材料好、纹理规整,已成为了名贵的文物。为了使我们提高鉴别的能力,要学习《砚史》、《砚谱》、《端溪砚谱》、《歙州砚谱》、《西清砚谱》等各代名人的专著,这些作品中对砚史的发展,砚材的品种,砚台的作用及用途,砚石各材料的纹理、装饰的特性,砚台的鉴赏、收藏均做了详尽的介绍,使我们能提高鉴别能力、增进鉴赏的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古代著名瓷窑窑址及特征

窑名 年代 器物特点
地点
备注

邢窑 唐代 胎质细洁、釉色白润。 今河北省临城县(当时属邢州)

邛窑 隋代至宋代,唐尤为著名 以烧制青釉、褐釉、绿釉、彩绘等器物为主,除烧制盘、碗之外,还有各种瓷塑玩具。 今四川省邛崃县代方堂(古属邛州)

越窑 唐、五代至宋 釉色原以青中微黄,后改进为清水般的湖绿色,刻划有花鸟、人物或几何图案。 今浙江省余姚县上林湖一带(古属越州)

柴窑 传为周世宗(柴荣)时所烧造 据文献记载,器物具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点。 相传在现在郑州一带
尚未发现窑址和器物
定窑 唐代烧白瓷至宋而著名 宋代定窑瓷器除乳白色外,兼有黑、酱、绿釉瓷器。器物装饰以刻花、划花、印花为主。北宋后期曾一度烧制宫廷用瓷器 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燕山村(古属定州)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6-7 11: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