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梅朵儿

[推荐] 《东方人生智慧珍品》---《小窗幽记》

[复制链接]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150    穷交与利交

    彼无望德,此无示恩,穷交所以能长;望不胜奢,欲不胜餍,利交所以必伤。

    「述论」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是孔子的一种美好的理想,希望世界上的人都成为弟
兄姐妹,正说明这兄弟朋友是很难得到的。真正的好朋友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
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
故人”。都说明了朋友的可贵与难得。可是,离开了朋友也就没有了社会。没有了
友情,这个世界将会很苍白。但怎么样交朋友呢?因为社会地位的不同,人们交往
的方式也不相同。

    贫穷的朋友并没有什么物质上的先决条件,只是凭着一颗心意来交往。对方既
然不会奢望从我这里得到点什么好处,而我自己也没有什么能力去向他故意显示自
己的恩惠。因此上,没有了利益上的企图,心理上也就没有了什么负担,便成了心
灵上的神交。没有了物质上的瓜葛,即使到了他日,也决不会因你贫了我富了,或
者是我贫了你富了而改变初衷。所以说,这种没有利益索求的朋友才能够长久,也
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因。

    然而,人们由于社会地位的不同,各自的立场不同,对于人生的选取也自然不
同。就拿交友来看,也正如孔子所说的“无友不如己者”,不要跟那些不如自己的
人交朋友。因为对自己的人生学问来说,他们不会有什么帮助的。但那些投机钻营
的人,却完全可以借这个教导去交结富豪权贵,投其所好,得其势力,行其私欲。

    不过,这些人的交往都是以利益为前提的,最初的着眼点便在交这个朋友会带
来什么好处上。酒肉朋友的意思,就是有酒有肉就是朋友,无酒无肉就不是朋友了;
有了利益就是朋友,没有利益就不是朋友。他们的奢望越来越大,大到对方满足不
了的时候;他们的欲求越来越高,高到一方满足不了另一方的时候,裂痕就会出现
了。

    然而,人的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但是孝敬的好处却不能源源不绝地送到。
一旦这交往的利益没有了,友情也就完了,甚至还会反目成仇,势不两立。可见,
交朋友最重要的是人心和人心的交往,而不是物质和物质的交易,所以应该是以情
交而不是以利交。物质本是无情的,人心才是有诚的。

?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集 情 篇
201    情爱与缘分

    语云:“当为情死,不当为情怨。关乎情者,原可死而不可怨者也。”虽然,
既云情矣,此身已为情有,又何忍死耶?然不死终不透彻耳。君平之柳,崔护之花,
汉宫之流叶,蜀女之飘梧,令后世有情之人咨嗟想慕,托之语言,寄之歌咏。而奴
无昆仑,客无黄衫,知己无押衙,同志无虞侯,则虽盟在海棠,终是陌路萧郎耳。

    「述论」
    人类社会是由情构成的,无情不成社会,无情便无交往,无情未必真豪杰。情
之为物,知情者难以言表,不知情者也只有默然。有情才有佛性,有情才有痛苦,
也才有幸福;有情才会有悲欢离合,惊天动地。古今中外谈情说爱的故事,或者见
于诗歌传奇,或者见于小说戏曲,或者在于影视录相等等,一切文学艺术作品都是
在表现一个情字。可以说,没有情字就没有文学艺术。没有了文学艺术,那我们人
类的生活将是多么地苍白和寂寞!

    既然情字如此重要,那么为了它完全可以牺牲一切,甚至是最珍贵的生命。关
系到感情问题上,藕断丝连,缠绵缱绻,放不下,割不断,就像李清照说的:“剪
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风味在心头!”《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为情而死,
为情而生,感天动地。所以人常说,关系到情义上,真是死而无怨的。

    但是,既然自己是为了情而生,那么怎么能够为情去死呢?因为只有自己的存
在,才能保有这份感情,才能真正表现出感情的力量,体验到感情的酸甜苦辣。一
旦死去了,对于感情的体验和拥有就不能实现了,这份情义也就不存在了。所以,
为了这份情义,也就不能去死;为了自己感情上的寄托,也不忍去死!然而,这份
情义绵绵永无尽头,正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也只有一死才能
了之,也只有一死才能显出相思和恩爱的深刻,只有死才能圆满那个梦!

    唐诗人韩君平有艳姬柳氏,被番将沙吒利所抢,同府的虞侯许俊又替他截夺了
回来。崔护前入人家求水,见到一个姑娘对他很好。等到第二年又去寻访,却见门
已经锁了,姑娘不知何去,所以便题诗一首说: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来终于得成眷属。唐宣宗时一宫女在红叶上题诗一绝,诉说寂寞相思的况味,从
御沟中流出,被舍人卢渥捡到藏起。后来,宫女遣嫁,卢渥所娶的正是那个宫女。
西蜀人任继图与妻李云英分离,后来云英题诗在梧桐叶上,相诉思念,最终却被任
拾到,二人复合。这些故事都是情真意切,悲欢离合的典型。他们或者把自己的相
思寄托在语言中,或者是赋予歌诗吟咏,都得到了老天的成全,真让后世多少痴情
的男男女女咨嗟感叹,万分想慕。如果自己能遇到这么一位痴情的爱侣,那该是多
么得幸福啊!

    可惜的是,现在自己再有什么真情实义,只是没有了像《昆仑奴》中为主人从
王侯家中劫出所爱姑娘的昆仑奴磨勒那样的奴仆,没有了像《霍小玉传》中把负心
郎劫往去见霍小玉的黄衫客那样的侠客,没有了像《无双传》中用茅山仙术使王仙
客和刘无双离而复合的古押衙那样的知己。所以,即使是有什么海誓山盟,有什么
海棠月下相约会,也难以实现啊!即使是有什么心上的人儿,但也会因为社会地位
的变迁,侯门深似海,难以与自己心上的人儿重新聚合团圆,正如唐诗人崔郊在赠
给自己心爱的侍婢的诗中说的:“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情与欲相连,情思也是一种欲望,一种使人永远难以摆脱的障碍,造成了人间
许许多多的烦恼和忧愁、离别和生死,也是人间痛苦的根源。如果要想活得潇洒一
些,就得跳出相思苦海,摆脱情欲的枷锁。然而,人人都愿意登恩爱梯,升离恨天,
即使是烦恼也乐意去死去活来。不过,这种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只是情因常有而情
缘难遇。

    我们常说“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只是一种理想,正说明了天下的有
情人难成眷属。这就是佛家讲的人生八苦中的“爱别离苦”,恩爱的人总要别离,
所以人生会痛苦。如何能摆脱这种痛苦,便成了人生的一大命题,不得不正确地加
以对待。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执着。有情便去珍惜,无情也不沮丧。有缘
便来相会,无缘便自分别。合的痛快,离的潇洒,人间减少了多少痛苦,生活变得
十分美好,反而都有了欢乐,岂不就是极乐世界吗!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202    相思与离恨

?费长房缩不尽相思地,
?女娲氏补不完离恨天。

?     「述论」
    人世上的生活,全靠一个情字维持着。上帝或者女娲造人,自己偷了懒,便让
人类自己去制造。人只好从自己的肋骨上变化成异性,或者从自己的肚子里去生产,
这样以来就形成了两个半人。而这分别代表半个人的男人和女人却总是要合在一起,
成为一体。上帝却不答应了,硬是要把他们分开。于是,这两个半个人所做的一切,
就是要违背上帝的意志,走到一起,合为一体。

    而上帝却凭借着自己的绝对权威,就是要千方百计地阻挠他们的合和,让他们
相思痛苦,永远去品尝自己所酿造的苦酒。所以,世界上最难以了却的就是“相思”
二字。苏轼说过:“不思量,自难忘。”胡适先生说过:“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
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相思虽苦,这是都知道,可就是欲罢不能,“不
想相思亦相思,若想相思思更苦”。

    天下的有情人难以终成眷属,有的相隔天涯海角,有的在水一方。有的就在身
边,却仿佛隔世一样,才有李商隐所说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何处相思明月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都是对远方人儿的思
念和想慕。所以,要想不相思,最好是让那相思的人儿在一起,见了面自然就不相
思了。怎么能让他们见面呢?有人幻想着乘风化鹤,有人希望身长双翼,都是要缩
短相隔的距离,以便当下相会。

    汉代的神仙费长房,曾经向壶公学习法术。壶公问他要学什么,他说要遍观天
下。壶公便赠给他一只缩地鞭,要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便出现在目前。就是用他
那缩地鞭,也缩不尽天下相思人儿所相隔的距离。因为自然的规律就是同性相斥,
异性相吸,没见面时说不尽的相思,见了面后却是闹不尽的矛盾。合在一起就要分
别,分别久了就要结合。

    现代人有句话,远别胜似新婚,说的就是必须造成一种相思的处境,才会品尝
爱情的甜蜜。所以,从家庭和婚姻的稳定角度来说,还是要给那些有情人留下一些
隔阂和距离的好。费长房再有本事,他也只能给那些真正需要结合的人缩短距离,
但却没有办法给那些人为自找烦恼的人消除痛苦。

    过去,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事物永远是不能达到圆满的,所以便有天塌地陷的
说法。那位人类的始祖女娲便出来收拾残局,炼出五色石头去补苍天。这也足以说
明一个道理,在那男女情爱的交往中出了问题,男人总是没有事情的,而承担责任
并且得到痛苦的就是女性。

    不过,情天难补总有缺,正是有了缺憾才有心意去填补,才有那可歌可泣的动
人故事。没有了缺憾,也就没有了填补它的冲动和激情;没有了缺憾,什么都那么
完美,也就没有创造和改变的必要了。所以,为了爱情的波浪起伏和扣人心弦,人
们有时会故意制造出来矛盾和波折,好让双方都能够经得起考验。

    在这种情况下,女娲补天的本事再大,也难以填补这人为的情天恨海。精卫鸟
整天衔木石去填那东海,以发泄她被淹死的冤屈。海填不满,她的冤仇也报不完。
一旦大海填满了,她的生命也许就失掉了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女娲是最
好不要去补那情天恨海。给世间留下来一点遗憾,才会有那无穷的希望,也才有人
们希望破灭后的痛悔和冲过牢笼后的醒悟。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203    梦中与醒时

?    枕边梦去心亦去,醒后梦还心不还。

?    「述论」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黄莺儿惊醒了这位
少妇的好梦,使她在梦中难以到达辽西他所相思的人儿身边,所以她才会把见不到
自己心上的人儿的痛苦发泄到黄莺儿身上。其实,她的相思与否跟黄莺儿什么关系
也没有,只是她太想念心上的人儿了,现实中见不到,便只有形诸梦寐,去梦里相
会了。相思的人儿经常会茶饭不思,魂牵梦萦。有时是失魂落魄,憔悴枯槁。既然
身子不能相随去,只有魂梦相随伴天涯。

    梦中虽能相随,醒来毕竟是只是一场梦。“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即使是梦中见到的人,是不是还在人间,也就不好说了,只是能够给那因为相思而
造成的压抑心理稍稍释放一下而已。怕就怕的相思到了极点,却连个梦也没有,只
有那无穷无尽的思念,“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即使是做了个好梦,在梦里见到了朝思夜想的人,一晌贪欢,可等一梦醒来,
却仍然是孤寂一人,便会更加凄凉。心儿还是留在那里了,“梦和新月未圆时,起
看檐蛛结网,又寻思。”虽然从梦中醒来,但魂儿却丢在了那边,所以是“梦还心
不还”,更增加了相思的力度。这是写相思之深的一种极好的表现方法。

    唐人陈玄佑的《离魂记》,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了极点。有一位美丽端庄的倩娘,
从小就与表兄王宙两小无猜,情深意浓。但其父却要把倩娘许给别人,王宙便悲恸
而别。临别上船,却见倩娘光着脚奔来,王宙真是大喜若狂,便把她领到了西蜀,
相处五年,生了二子。后来因为倩娘思念家乡,大家才回到衡州,一进门却看见家
中还有一个倩娘久病躺在闺中。正在惊骇奇怪的时候,这两个倩娘便合而为一,才
知道跟他共处五年的竟然是倩娘的魂魄。这真是爱情的力量,竟然使魂魄离体而相
随生活,生儿育女。

    不管怎么样,相思的况味并不好受,不仅仅是少男少女相思爱恋,即使是那些
已婚的人也会去思恋第三者或者其他人儿。未婚者的思念尽管痛苦,但至少还可以
公开,或者是去找个朋友聊聊以便消愁解闷。已婚的就难多了,即使是能够做个好
梦,还怕那梦中的声音被人听到,泄露了马脚。

    与其如此,何不放下相思心,去享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妙呢!人生的意义并不仅
仅在于情爱上,有自己的事业,有自然中的春花秋月,有比情爱更重要的事情。所
以,不要爱得死去活来,就会活得潇洒自在。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204    美色与痴慧

    阮籍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常诣饮,醉便卧其侧。隔帘闻坠钗声而不
动念者,此人不痴则慧。我幸在不痴不慧中。

    「述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孔子也说过“未有好德如好色者”。可见,只要是美好
的东西,人人都会爱惜的。大自然给了我们无穷的美丽和享受,花儿在春风中开放,
鸟儿在阳光里歌唱,山青水秀,使我们感到无限的快乐和美好。人类也是大自然的
产物,人本身的美貌也是大自然赏赐给我们人类的丰厚礼物。我们应该珍惜它,不
要以此成为竞争或者掠夺的对象,并且是灾难和烦恼的根源。

    然而,人类文明的发展,使得人们变得越来越自私。从对偶婚姻时期开始,人
们意识到了美貌的重要性和审美体验,于是便有了占有这份人类共有财产的行动。
一旦美与丑形成了对比,贪婪美色而厌恶丑恶便成了人本身的一种机制,所以人类
的肉体也就变得越来越美了。私有制因此而生,战争因此而起,著名的例子便是那
位挑起了特洛伊战争的海伦。完全可以说,没有她的美貌,也就不会有这场战争的
发生。

    当然,从现在的角度来说,正是由于女人美貌的出现,才使人们的审美意识得
到了提高,并且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动力。所以说,好色也好,好德也好,都是人
类生活中的一个方面。好色是要保证人类本身的发展,好德是要保证人类社会的进
步,都是不可缺少的,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度。太注重德了,就会养成矫揉造作的习
惯;太好色了,就会损害其他人的利益。

    六朝时的阮籍生当魏晋之世,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无法完成好德的使命,所
以每日里拿青白眼待人,傲世不群,但却口不臧否人物。好德不成,并不能够妨碍
他的好色。他的性情至真,虽然言行怪诞放肆,途穷而哭,但却终日沉醉,不问世
事。他的邻居有位美妇人,当着柜台卖酒。阮籍很喜欢她,便整日里去她的酒店里
喝酒。喝醉了,他就会躺在美妇人的身旁,真是一醉美人旁,做梦也风流。但阮籍
又很清楚,这美妇人是他人的,自己只能去看去欣赏,去花钱买醉。如果一旦起了
抢夺和占有之心,那么她的老公也就不高兴了,自己也就雅不起来了。所以,他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也不在色,但图得一醉一赏,也就足矣!

    至于帘外有玉钗坠落地上的声音,正说明有美人从旁经过。这个女人怎么样呢?
是丑还是好呢?帘内的人如果听了还不动情关心的话,只有两种人才能够做得到。
一类是痴汉,根本不懂得欣赏美好的事物,也无情无义;一类是那些智慧的人,也
即觉悟了的人。后者已经看透了人生,了脱了烦恼,对一切都不挂怀。任你外界乱
破天,他自己却潇洒无羁不动心。佛家说,要用慧剑去斩断情丝。而没有慧剑的人,
只有任由他情丝缠绕,永无解脱之日了。所以说,没有阮籍那样看破红尘拥有慧剑
的人,必然不敢醉卧在美妇人的身旁。否则,换了个不痴不慧的人,不要说是玉钗
落地,仅是目睹她的背影,怕就要惹出万种风情和百般思念了。

    作者能够说出他自己幸亏是属于那也不痴也不慧中的人,可见他也是那亦痴亦
慧中的人啊!酒可以喝,色可以好,就是不要给自己找烦恼。当然,不给自己找烦
恼,首先就得不要给别人找麻烦!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205    慈悲筏与恩爱梯

?     慈悲筏济人出相思海,恩爱梯接人下离恨天。

?     「述论」
    相思是因为男女不能两相会合所产生的一种精神上的思念和关怀,只有到了这
两个一半会合成了一体的时候,它才能了结。但是,从人类的本心来说,会合总是
暂时的和相对的,离别却是长久的和绝对的。因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所以会合
之后就会有矛盾,有矛盾就会有分别;分别之后便有痛苦和相思,相思之后又要求
会合。

    人类男女之间的生活其实就是这个样子,没有什么理智不理智的,完全是一种
感情的支配。可见,痛苦又是必然的,因为人们希望有痛苦的体验。等克服了痛苦,
也就有了幸福的感受。这就跟高山与平地一样,没有高山显不出平地,没有平地衬
托不出高山的道理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没有痛苦,人们就会不舒服,这就是人们
常说的万物只有人最贱,不愿享福只愿苦!

    照美学的角度而言,任何事物只有产生了一定的距离之后,我们才会站在某个
角度去观察或者欣赏,才会发现它的美来。否则,一旦我们自己与那个东西成为一
体的时候,我们就没有了角度和观点去观察和烛照,也就无法欣赏事物的美好来。
就比如说,前些年,人们的思想禁锢刚一解放,西方的人体艺术美感体验便首当其
冲地被引进过来。一开始,人们初次见到维纳斯那美丽的肌体时,是恨不得一眼把
她全占有过来,这完全是一种合的角度;等到一段时间之后,随着人们自身素质的
提高,以及见惯不怪的实践,合久了之后,便有了分。人们便与那美丽的维纳斯拉
开了距离,完全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观看和审美,这时才真正体验到了一种美来。这
就是所谓的距离美和观照美。

    同样,在我们对待爱情与婚姻的问题上,也应该采取同样的方法和角度。佛家
讲慈悲普度,那么要让人跳出相思苦海,或者接引人走下那离恨天,最好的办法是
有那“慈悲筏”和“恩爱梯”。也就说,不能让天下的有情人皆成眷属,就做不到
这一点。即使是能够施展大法力让天下的有情人皆成了眷属,他们那种由于世世代
代所造成的业力还会再制造出别离的状况,相思与痛苦又会接踵而生。也正是人类
的这种特性,才使得佛菩萨世世代代驾着慈航和爱梯来人间普度众生。

    佛菩萨看见众生相思恩爱所造成的痛苦永远没有个尽头,使得他们普度众生的
责任永远也没有个尽头。大家都苦不堪言,于是便有那真佛下世来教导人们去自觉
和自省。自觉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如果人人都能够保持一种清醒的头脑,把自己
的爱献给整个大自然,也就可以从那鸟语花香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丽和活泼来。因
为人间的爱往往是盲目的,有时出于一种感情的需要,或者被一种假象所迷惑,便
会投入自己真诚的爱。

    这个时候,心里越想,那个被美化了的对象便越来越高大美丽,会让你神魂颠
倒,不能自持,急于要与她相会。结果,等到一相会,便会发现对方有很多不足的
地方,有时甚至是卑鄙和可恶,由矛盾便至于破裂。原因是由分别所产生的那种美
感消失了,随之而来的却是那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杂气,分离的局面又形成了。这样
思来想去,结果是自己苦自己,完全是自寻烦恼而已,没有任何意义。想到了这一
点,也许就会跳出那相思苦海和离恨情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206    淑女居与襄王梦

    花柳深藏淑女居,何殊三千弱水;雨云不入襄王梦,空忆十二巫山。

?「述论」
    古时女子只是男人的财产,在家里是父亲的财产,嫁夫后又是丈夫的财产,所
以她们在社会上是没有什么权利的。她们的婚姻不能自主,只能听从父母之命、媒
妁之言。就如那“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样,这是在父亲家的处境;
但到了夫家,便是“庭院深深深几许”。也正是她们的深居难出,才增加了无穷的
魅力,使那些情种们牵肠挂肚。君子尽管要追求淑女,淑女却深藏花柳之中,深闺
之内,只能望而兴叹了。

    弱水三千里,是因为水无浮力,什么东西都飘流不起,经常被陷进去。就像
《西游记》中的流沙河一样,一旦陷进去,再无出头之日。爱情之事也是如此,爱
得越深,也就陷得越深。古代女子幽居在深闺之中,对于那些有情人来说,又何异
于三千里的弱水呢?花柳重重,围墙高锁,也只有那梦中的精魂可以通达了。三千
里的弱水只有飞仙才能通过,所以李商陷曾经感叹道:“身如彩凤双飞翼,心有灵
犀一点通!”

    尽管通过不了重重弱水,但心中的一点灵妙感应却能够穿越各种障碍,直达那
花柳深处。情爱之事既然是心灵中所产生,那么就不存在什么客观的限制,正如王
勃所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曹植也说过:“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
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只要心心相印,即使在天涯海角,都不会存在什
么隔阂的;就怕心中没有沟通,一片欲心要去勾引淑女,恐怕即使是对面相逢,也
还是咫尺天涯,真正是“三千弱水横眼前”了。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也许就是下意识对于痛苦的意识的一种安慰和平衡。
相思甚深而至于入骨,会使自己的意识痛苦到极点,要么就因为相思而发疯,要么
就因此而麻木。这就是“爱到深时反薄情”的道理。而人类的头脑中就有一种使自
己麻木的机制,痛苦到极点时就会分泌出大量的内啡呔,而内啡呔则使那些非常敏
感和脆弱的神经得以麻醉,也就不感觉到痛苦了。

    所以,我们常见那些陷入深沉思念的人,往往会木木楞楞地,痴痴呆呆地,似
乎对一切都麻木了。而做梦正是在下意识里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愿望,以便神经中绷
紧的弦能够得到松弛,从而进入正常的生活规律。若是相思得不到,却能够在梦中
成其好事,倒也罢了,偏偏那“云雨不入襄王梦,神女不下巫峰来”,相思一场却
成空。

    楚襄王当年游十二巫山,神魂飞扬,梦到那美丽的巫山神女前来侍寝,自荐枕
席。临别时,那神女便告诉襄王说,她自己早朝是行云,晚暮为行雨。宋玉把此事
记入了他的《高唐赋》,千古流芳,令多少文人才士无限向往,津津乐道。所以,
当思念到了极点时,人们总会寄希望于梦中相会,这也就是所谓的春梦。但连梦也
没有时,或者梦里出现的不是自己所企盼的人,而是自己最憎恨的人儿时,那种感
情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蓬莱弱水,云雨巫山,都是人们对理想的一种外化,说到底还是一个情字在作
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君子要得淑女,可淑女往往
不领情。最终结果,往往是淑女嫁了一个小人,君子娶了一个泼妇。自然的规律就
是这么不公平,不公平也许正是公平。大家都不满足,才会不停地追求,人生也才
展开了意义。
   ?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207    愁云与情天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惆怅旧欢如
梦,觉来无处追寻。

    「述论」
    宇宙是无限的,所以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也没有什么生老病死,一切都是那
么自自然然。但我们人类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只能从有限的角度去认识事物,因为
我们永远无法认识到宇宙的无限。从我们认识的角度,就把它用有限的方法来分析,
结果便有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人类认识宇宙,首先是从认识自己开始的,当然认
识自己其实也只是表面的。

    我们看到人的生命有限,而且无限地痛苦,所以我们想象到大自然也同我们一
样充满了痛苦和烦恼。比如说,秋天一到,万叶枯黄,即使无风也会掉落,说明天
也会衰老。乌云密布,长阴不开,也不下雨,就好象也有说不尽的忧愁一样。可见
天也像人一样,也会有生老病死,也会有忧愁烦恼,所以它也是个有情人了。

    天本来是无情的,无论怎么斗转星移,春秋更替,天总是那个样子,而我们人
类却已不知道更迭过多少个世代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江
月年年只相似,人生代代无穷已。”人类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宇宙的生命是无限的,
我们唯一可以与自然进行比较的,就是人类无穷的生命传递加在一起,也许可以和
那月亮对话。当然,月亮的出现据考证也只有一万五千年的历史,但地球已经五十
亿年了,而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二百亿光年的宇宙。等到科学再发展,也许我们还会
看到更加久远的宇宙。从李贺唱出了“天若有情天亦老”的重大命题之后,那唐温
如也吟唱出了“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的哀惋。

    其实,苍天本不老,哪里更有情!只是因为人自身感到了难以排解的烦恼和忧
愁,肯定要找人去诉说,然后在得到别人同情的时候将自己的情绪释放出去。所以
司马迁在《屈原贾谊列传》中说道:“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
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因为人相
思痛苦到了极点,所以才会呼天抢地,才会喊出来“天若有情天亦老”。这是对天
地自然的控诉,为什么要让人类相思痛苦呢?为什么要让人类生老病死呢?而大自
然却是那么样地无动于衷、无情无义呢?所以只有摇摇难奈的怅恨幽幽难释,承担
烦恼和痛苦的也只有自己而已。

    老天既然无动于衷,无情无义,呼之不应,喊之无响,幸好还有美梦可以消愁。
梦里已经没有了意识,不知道什么是痛苦和欢乐,只是顺着自己的路子去编织那荒
诞离奇的故事。那个词中皇帝李煜被宋太祖所囚禁,整日以泪洗面,却好在有梦可
以安慰:“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等到醒来以后,也只有“失向来之烟霞,
唯觉时之枕席”,心里自然是一片茫然了。无限的欢情,翻作了无穷的困苦。

    正因为无法去追寻,所以偏要去追逐,这就是人的个性矛盾。往日的欢乐,恰
似梦中一样,留恋不得,而今才知那欢乐是苦根。既然觉来都是一梦黄粱,那又何
必去执着呢?人生又何尝不是一梦呢?一切事物,从将来的观点来看,都只是过眼
的烟云,执着不得而且也无法去执着。所以一梦醒来,能够觉悟人生,不再执着,
也就不会感叹“天若有情天亦老”了。天也不老,我也不老,与自然同在,无分无
别,才是真正的人生欢乐!
  ?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208    吴妖与越艳
?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

    「述论」
    吴王夫差的小女名为紫玉,私下恋爱着一个童子名韩重的,并且想嫁给他。但
客观条件不允许,她便为情气结而死。韩重后来去凭吊她,紫玉现出形来,韩重想
去抱她,她却化作了一阵飞烟。不管怎么样,这韩重算是得到了紫玉的心意了,但
却终究不能得到她的人。

    越国的西施美艳绝伦,倾国倾城,为了挽救越国的命运而消灭吴王夫差,被范
蠡寻来献给了吴王夫差。夫差对她是言听计从,宠爱有加,结果误国荒政,反被越
国给消灭了。但是,夫差虽然得到了西施的人身,却得不到她的心,所以吴王夫差
被灭之后,她又随着范蠡一起去泛槎西湖了。西施死后葬在了西湖边,令多少文人
墨客凭吊赞叹。但她终究还是化为了尘土,只能留在诗人的遐想中。

    不论是得到了人,还是得了心,对于今天的人来看,无非都是那飞烟与尘土。
那最美的吴女与越艳都化作了飞烟与尘土,那么其他的女人还能够永远青春美貌吗?
既然青春与美貌不可能永远常住,那我们又怎么能够去执着呢?从理论上讲,青春
年华最多也只有一二十年的光景,而花开最盛的也会最早凋谢。而花开花落,周而
复始,花落为的是花开。但是,人类如果从群体的角度来说,一个人死了也是为了
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这也是很伟大的事情。只是人类的个体往往都贪婪于自我生命
的延长,执着于青春与美貌,便违背了自然的客观规律。违背规律的结果,便是自
寻烦恼,无限痛苦。

    情爱的真相原本是飞烟与尘土,一时风吹起,烟尘便乱飞;忽然风儿静,烟散
尘落地。但在烟尘弥漫的时候,人们却总要去追寻不已,“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
消得人憔悴。”等到所追求的东西已经变成枯骨髑髅的时候,或者等到我们自己也
将成为飞烟与尘土的时候,我们才会真正明白这人生的真理。

    真理是残酷的,但却是最真实的。我们如果早一点认识到它,也就不会再执着
这飞烟与尘土了,自然也就不再会感到痛苦了。佛家教那些色心重的人去作白骨观,
把自己所追求和思念的美人都看成一具髑髅,一副恐惧的样子,谁也不会想着去拥
抱她了。飞烟与尘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愿天下的有情人能够早日醒悟!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209    杨柳与阳关

    几条杨柳,沾来多少啼痕;三叠阳关,唱彻古今离恨。

    「述论」
    自从人类给世界带来了文明的火种,便给所有的事物都打上了人类文化的烙印。
杨柳本来是无情物,但因为种在了别离的道路旁,而且声音上柳谐留,所以这柳便
与离别的人儿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天亦惜离别,不遣柳条青。”“此夜曲中闻
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咸阳古道边就那几条垂柳,袅袅娜娜,却不知送走了多少人儿,也不知被多少
的人儿所折赠。折柳赠别是一种风俗,就是要挽留住行人的心意,不让他在外边拈
花惹草。但这杨柳却年年新绿,任凭人间悲欢离合,似乎只是在告诉人:随风飘摆
吧!世事离合,又何必执着!“年年柳凶,霸陵伤别。”

    杨柳无情人有情,杨柳无泪人有泪。别情依依春意深,泪洒柳枝寄情郎!古往
今来,这杨柳枝上不知沾染了多少泪雨啼痕,又记录了多少恩恩怨怨!《诗经》中
的《采薇》篇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无论我是出去
还是回来,这道路旁边的杨柳正是见证。当年我离开时,那杨柳是那么地温柔动人,
春风依依,柳条袅袅,不胜惜别。今天归来,柳条不再袅袅,春风已经变成了冬天
的雨雪,漫天霏霏,正不知家中的人儿会是什么样子。心里忐忑不安,还是一个情
字。乐景哀心,乐心哀景,正表现了心理与现实的反差。

    唐人诗中,送别的作品在在不少,而最感人的就要数王维那首《渭城曲》了:
        渭城朝雨挹清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是啊,老朋友分别,而且是客中送客,能够说什么呢?一切深情语,尽在不言中,
只有这三杯清酒也许能够代表故人的心意。因为出了玉门关,何处有亲人呢?再喝
他一杯吧!所以,那些歌唱这首诗的艺术家又把它低吟慢唱,便衍出来一曲阳关三
叠来。它的确唱出了千古离人的忧愁怅恨,是那么委婉苍凉,悲歌慷慨,催人泪下!

    天下事,离多合少,正是那苏东坡所说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谁也改变不了现实,空想也是没有用的。
所以,要想活得好一些而不受相思的折磨,那就豁达一些。你看那高天之上,一轮
明月,既在照着你,又在照着我。我们同在一轮明月下,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6-5 12:0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