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40|回复: 1

[注意] 联类例举——自挽联

[复制链接]

胸怀六国志

小子
发表于 2008-5-28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作者:哈哈儿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录校:哈哈儿 ]
 
  在哀挽联中,自清代起又出现了自挽联。自挽联多属文人游戏之作,或叹身世之悲凉,或叹世态之苦寒,或情痴今世,或神往来生,不一而足,多突出一个“戏”字。从此可见作者旷达、风趣、从容不迫,表现了其人视死如归的乐观心态。

  把死看作是一次远游,这样的人是不多的。晚清文人杨绍基在临终前写过这样一副自挽联:

  枉读十年书,叹今朝黄土埋文,当日悔抽人似茧;
  休灰千里志,待再世青云得路,那时豪吐气如虹。

  上联叹人生短促,读书枉费。下联笔锋一转,寄予再世,其中饱含酸甜苦辣之情。个中之味,读者从字里行间定会咀嚼一二。

  请看下联:

  我愧无能,册载功夫,可谓谣焉,终难活贫者病根,富家钱癖;
  人死何知,五尺棺木,亦云足矣,更毋须经忏损产,苫块伤身。

  联语带一腔正气,为不能治好世间贫富之病而成为憾事。下联嘱其家人丧世从简,莫劳命伤财,颇有进步思想,仁者之心,跃然纸上。

  张元济的自挽联则诙谐幽默中显出豁达/洒脱:

  好副臭皮囊,为你忙着过九十年,如今可要交却了;
  这般新世界,纵我活不到一百岁,及身已见太平来。

  再看下联:

  倘此日骑鲸西去,七尺躯萎残荒草,满腔血洒向空林,为谁来歌骚歌曲,鼓琵琶井畔,挂宝剑枝头,凭吊枯木秋魂魄,情激千秋,纵令黄土埋予,应呼雄鬼;
  喜今朝化鹤东还,一瓣香祝完本性,三身月显出金身,愿以此为樵为渔,访鹿友山中,订鸥盟水上,销磨锦绣热心肠,逍遥半世,只怕苍天厄我,又作劳人。

  这副楹联的作者左宗棠,是清代名臣、名将,一生战功赫赫。在其27岁之时,因重病不起,乃作此联自挽,从联语可以看出,左宗棠自年轻之时就满怀壮志、一身豁达。

  一代联家俞樾的自挽联,在对自己一生简要的总结中,流露出无愧天地、放怀一笑的心态:

  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余卷书,流播四方,是亦足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浩浩荡荡,数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乎。


--------------------------------------------------------------------------------
 (编录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路过。。。。

韶华一笑间

发表于 2009-5-16 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16

============================================= 020feiping.cn 金属回收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6-7 11:0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