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338|回复: 155

[推荐] 《东方人生智慧珍品》---《小窗幽记》

[复制链接]

有为九子能

发表于 2011-1-26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人生智慧珍品》



    人跟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精神,精神却是高雅的,所以人的目标是达到高雅。风流儒雅是人类幸福生活的标志,有了风雅,就能与世界上的任何人平起平坐而不自惭形秽,落落大方而游刃有余。

   东方的人生智慧天人合一,在大自然的花鸟虫鱼和风云雪月的声色香韵与风姿神态中净化着自己的心灵;是中庸之道,在社会中人与人相互平等与和睦相处里寻找到自我的存在价值与生活意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凡事从我做起,我们帮助了别人,结果还是真正帮了自己。我们爱护自然的同时,就是在爱护我们自己;生态平衡了,我们自己也就温饱了。

   东方的智慧,是寄托精神的支柱,是升华感情的梯航,是培养思想的武器。作者工书善画,与董其昌齐名,其文今日读来,颇有风致,清赏美文外,于处世修身,砥砺操守或有启发。《小窗幽记》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此系列书籍从问世以来一直备受推崇,对于读者感悟中国文化、修养心性都有不小助益。                                       

                                          


《小窗幽记》


    淡泊名利,乐处山林的陶然超脱之情,文字清雅,格调超拔,论事析理,独中肯綮。茫茫人海,纷利浮华;芸芸众生,渺渺个体。当田园般宁静的生活消逝之后,即使你到空寂的大山里大喊一声,也没有了昨日的回应。只有在宁静幽深的人生之窗中,你才能找回到那种感觉,听到这“心”的回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集 醒 篇
101 醉酒与解醒
?
   醒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之人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

豪者醉于声色车马。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醒?
??
[述论]
?晋朝时有一位名叫狄希的人,家住中山,能酿造上等的好酒,酒名叫做“千日酒”。因为

要用一千日的工夫来造酒,即使是清醒的人饮了他的中山酒,也要醉上他千日。不过到了千

日之后,他还有个醒来的时候。可惜的是,有一种酒不仅能使人一醉千日,更能使人一醉而

终生不醒,那就是名利声色之酒。
?
酒徒嗜好的是粮米为曲所酿造出来的酒,而世人昏昏沉沉所追逐的却是以名利作酵曲,以

声色为兑水,所酿造出来的欲望之酒。这种酒刚一下肚,便能醉人心魂,飘飘然使人不知身

在何处。再饮之后,仿佛鸦片上瘾。酒瘾一犯,越求而愈渴,越渴而愈求,甚至把一生的性

命都搭上了,还是不愿意醒来。
?
那些追求名声的人,整天沉醉在朝廷的官爵权势里不能自拔,升了一官还想着另一官,永

远也没有一个满足的时候;趋逐利益金钱的人,逐日里在那市场物海中奔波劳碌而难以休歇,

赚了一笔还是谋算着另一笔,毕竟没有一个到头的日子;挥金如土而一掷千万的人,饱暖思

淫逸,所以时刻迷昏在歌舞声乐和美丽女色、高车名马上,享受了一种还计划着另一种,终

生也没有一个安宁的工夫。
?
  人心和人身都是个肉长的,毕竟不是机械,其承受的能力和时间也毕竟是有限的。当名利、

声色、车马等身外之物装满了心胸的时候,心灵的空间没有了,作为灵长类的生机没有了,

只剩下了一具满是垃圾的臭躯壳而已。这样的人也不知道能够领略多少人生的乐趣,得到几

何生命的升华和精神上的超越!与那些动物中的畜生又有什么样的区别!
?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精神上的追求和意识上的超越,追求和超越的目的则是为了

对自身欲望的否定,从而摆脱动物界的限制。但人类仍然否定不了自己作为动物的一分子,

所以我们并不完全否定人的欲望,而是要有个限度、有个标准,否则我们就无法把自己跟禽

兽区别开来。而那些沉醉不醒的人,他们的心在何处呢?早已失落在名利声色之中了;身在

何处呢?早已追逐着虚幻的泡影而不知回转。
?
  中山的好酒只能醉人千日,而这千日之中他的灵魂已经不知所之,自己不能自主;欲望之

酒却可以醉人一生,而这一生之中他的灵魂也早已不知去向,自己不能自主。如此以来,人

的意义和价值又在于何处呢?人的意义和价值找不到,那这一世来到人间岂不是徒劳!
?
  《西游记》中,唐僧说过:人身难得,中土难生,佛法难闻。这是宇宙生命最难得的三大

事。能够具有人身,生在中原,听闻佛法,那该是多么的幸福啊!知道了幸福,就应该加倍

地珍惜才对。幸福是什么呢?决不是金钱名利、声色车马、权势富贵,而是一种微妙的心理

感受。没有那些身外之物时,也许还会很幸福;一旦拥有了一切追求的东西时,反而没有任

何幸福可言了。人的感受在清醒的时候才是最灵敏的,所以只有清醒的人才能领略和享受到

最大的幸福,而获得人生幸福的根本条件就是保持自己的身心清醒状态。
?
  然而,当屈原高声吟唱出“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的时候,他的心情是最最

痛苦的。他替天下那些沉醉不醒的人感到遗憾和痛心,他想让大家都清醒过来,以便领略人

生最大的幸福和美感。可惜世上多得是至死而不醒的人!
?
  喝酒醉了的人,只要给他灌下“醒酒汤”就能使他清醒。那么,有没有一种能让天下那些

昏昏噩噩的醉汉清醒过来的“醒酒汤”呢?如果有的话,那么多历代圣人贤哲自然会发现并

且给予传播,以便更多的醉汉能够猛醒。遗憾的是,历代大师层出不穷,费尽心机来度化众

生,然而清醒而觉悟的有几人呢!人不觉悟,我空有一济清凉散!
?
  要想唤醒那些沉醉不醒的人,真正的清凉散便是真理,因为真理是最残酷的,不依任何人

的意志为转移。但世俗之人谁又乐意听你讲说真理呢?除非他醒过来了以后。因此,清醒是

第一要务,惟有醒了,才会听你讲真理,才会感觉到生命的可贵,天地宇宙对他来说也才会

是真实的。
?
  作者有让天下人都清醒的大愿,所以就要讲真理,当头棒喝,但愿读者都清醒!我们比他

陈继儒还要饶舌,目的更是想让天下的人都觉悟而得大自在,所以还是要讲说出宇宙和人生

的真谛来,当然更希望读者能够认真地读下去,随同我们一道去领略人生旅途上的美景,以

便永远保持那种清醒的状态!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102 澹泊与镇定
?
  澹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
??
[述论]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相对的,没有高山显不出平地,没有艰险看不出本领,正如《老子》中

说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莲花被人们视为最纯洁的象征,是

因为它出于淤泥却毫不染尘,所以被那些仙佛神圣们所喜爱。凡是佛祖菩萨、三清四帝等超

凡脱俗的形象都是以莲花为座,象征着纯洁与高雅、清净和超然。
?
  一个人的心境要达到澹泊无为,也不是容易的,也要经过无数次的考验和磨炼。真正的恬

淡自守,潇洒无为,决不是没有经历过世事的一片空白,而是能够经历任何乐声美色、豪侠

富贵的境遇,却都能够不执迷于心。不少的人再穷再苦都能忍受得了,就是过不了美人关,

过不了富贵关。多少豪杰英雄面对着艰难险阻和强大敌人,都会无动于衷,但一旦受到糖衣

炮弹和声色犬马的攻击和诱惑,便会毁了自己的操守和精神,从而一败涂地。
?
  我们常说世事纷纭,变幻无常,人如果整天陷进在这无常的世事中,当然就会没有了自己,

失去了人生的价值和本性。人的意义就在于争取到最大的自主权,谁也不愿意昏昏噩噩地混

上一辈子,那么就要在这纷纭的世事中拥有自己的主意和思想。一个人能够在大事中不糊涂,

乱事中不慌张,也就是所谓的镇定自若。一旦镇定下来,许多事情的看法和处理也就不至于

有所遗憾了。
?
  常见人说,真后悔当初没有怎么怎么,就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镇定下来,以致留下了

遗憾。所以,一个人的镇定自若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操行,对于正常健康地生存关系很大。定

就是不动摇,人世间的五彩缤纷,莺声燕语,足以诱惑人心意志向的事物实在太多,而身处

尘世却能不动不摇的又有几个呢? 大多数的人都会在名利中动摇,在身心的利害中变色。
?
  泰山不动不摇屹立亿万年,所以被称为“泰”,便有了泰然自若、处之泰然、身体安泰等

成语。不少人都讲自己如何镇定,如何泰然对待名利地位和艰难处境,但是一到现实中,利

害相关处,却难以泰然了。所以,一个人的泰然,也不是生来就如此的,也一定要经过多少

次繁华纷纭的考验,而能够无所挂心,方才是真正的泰然。那些动摇的人是受环境的牵转,

环境要他向东,他便不能向西,就成了外物的奴隶。镇定不动摇就是不为外在环境所转动,

能够在纷纭中保持坚定不移的自我,也就是《孟子》中说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来。能镇定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方向。
?
  苏轼在《留侯论》中说道:“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

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真正的镇定自若,是要有过人的节操,不跟

一般的人一般见识,莫名其妙地招来耻辱心里却不愤怒,突如其来的险境加身却不惊慌。之

所以能够如此,一个根本的原因是他有着更大的理想和志向,远大的目标使他忘记了眼前的

荣辱利害,所以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使他放弃自己的目标的。
?
  人要想达到一个淡泊清净的境界,就不要怕那五颜六色的世界,也只有世界这只大染缸能

够染出最纯洁的布来。和尚出家,但并不见得能够心出家;居士在家,却未必就不能够心出

家。真正的清净不在于身,而在于心;心能清净,无牵无挂,则何处不是恬淡!真正的镇定

也不在于身,而在于心;心能镇定,不动不摇,则何时不能安宁!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103 市恩与要誉
?
  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
??
[述论]
?市恩就是故意卖给他人恩惠来取悦对方,说白了就是在做买卖,因此上,“市恩”的情况

大部分是怀有目的的,或者是要安抚对方,或者是指望对方给以回应报答的。当然,这和生

意买卖并没有实质上的不同,恩中既然没有情义,完全是赤裸裸的交易,按理说也不必要去

感恩戴德的。但是,人却是有感情的,人待我一尺,我报人一丈,多少年来都是人们行为处

世的准则。所以无论是市恩,或者是出于诚意而施加的恩惠,总应该以回应报答为上,正是

所谓的“人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的意思。
?
  以孙武之权位,曾经亲自为他的部下兵卒吸吮腿脚上的血脓,使士兵们感激不已。而那位

士兵的母亲却哭着对自己的儿子说:“傻孩子啊!他是在叫你给他卖命啊!”但不管怎么样

士兵们还是会为他去卖命。 现在不少人上台掌权以前, 总是许下了许多的大愿,要为人民

办好事,故意地施给百姓一些小恩小惠,自然也因而得到了不少的选票。可等到一旦大权在

握,他们却不知道去报答当时百姓推选他当官的恩德,而是一味地盘剥,变本加厉地坑害百

姓。
?
  于是,要想做一个厚道人,大青天,最好是不要故意施加一些小恩小惠,而是实实在在为

人民做一些好事来报答他们的大恩才是。所以说,市恩的不如报德的厚道。当然,最好的报

德,实际上是以美好的德行去报答,叫做以德报德,而不在于施加些什么小小的实惠而已。
?
人们都清楚知名度的重要性,有了名也就等于有了钱,因为名利总相关。虽然说盛名累人,
可人人却都想获得好名声,并且以此为荣,原因就是名能够带来好处。现在的社会鼓励人们

去争取名声,过去的说法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原因是酒的好本质自然会吸引来顾客。如

今变了说法,叫做“酒香也怕巷子深”,是因为你的酒再好,没有人给你宣传,还是不会有

顾客光临的。更深层的原因是虚假的广告太多了,假的盖住了真的,三个人都说有虎,这虎

就成了真的了。虚假的广告就是在花钱买名,买下了名,利便随之而来,谁不愿意一试呢?
?
  但是,名利却不是永恒不变的东西,名扬时是利益倍增,名裂时是鸡飞蛋打。记得前些时

不少的万元户名气不小,结果却被各路人马所蚕食,反而为了保名竟欠下了一屁股的债。如

果说到个人,那名声只不过是一种空洞的声音而已,虽然能够满足某些虚荣感,带来暂时的

利益,却在无形中会成为一种束缚人的东西。许多知名的人士,言行举止也是战战兢兢,唯

恐有损自己的光辉形象。
?
  戴高乐自己就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个戴高乐,一个是人民的,一个是自己的。这两个戴

高乐经常处在一种矛盾之中,便会形成一种人格的分裂。所以从人生所追求的绝对自由来说,

追求名誉反而不如逃避名声来得逍遥自在些。既免除了心理上的负担,又能在社会上按照自

己的意愿去扎扎实实地做一些事情,当然是最大的快乐了。
?
  人们常说,实话说着不挣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一个直字。只有正直,才能达到真诚,是

什么就是什么,不需要矫揉造作,所以不累。市恩或者是邀名,都是在违背自己的本性而做

出的行为,以便达到某一不可告人的目的。假的只是假的,是需要掩饰的。就像女人的装饰

一样,天生丽质,不加雕饰,自然是一种无限的风韵。可那些自知自己不美丽的人,比如那

个效颦的东施,她要去模仿别人的美丽,因为不是自己的先天所有,所以只能变成很丑,惹

人厌恶。
?
  其实,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美丽动人的地方,就看你自己如何去发现和利用。即使是那

些并不美丽或者还有些瑕疵的人,只要心地善良,实诚待人,还是很有魅力的。做人只是要

一个真实,保有自己一已的完善人格就够了,何必要去做上一些假像!不但把自己弄得很不

自在,时间长了,别人也就不会再信任了。常见有些人为了某些利益而重新包装自己,简直

与自己判若两人。如果会永远如此,那也不错,可惜终有露出马脚的那一天,必然会身败名

裂。早知如此,那又何必当初呢!
?
  我们所谓的“真”,就是出于自己的本性“诚”,儒教《大学》所讲的就是一个“诚”字。

做人要出于诚意,才能与人进行自然的沟通,从而得到正常真实的生活和幸福。凡是不出于

诚意的表现,就是所谓的“矫揉造作”,就不是“直节”,纵然能给自己带来暂时的利益,

最终却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恶果。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104 毁誉与欢厌
?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
[述论]
?人做的事情就是伪,伪字拆开来就是人为两个字。从广泛的角度说,只要是人干的事情就

是人为,是伪。因此,再从广义的方面来看,伪也就是人类的文明所在。人与动物的区别,

在于人类具有有意志的行为,即可以有意识地违背动物本身的某些限制,从而实现自己的目

的。比如说食与色是所有动物的本能,人也毫不例外。但是人类可以在这食色二字上加上许

多的名堂。当然,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名堂也就越来越多,虚伪自然也越来越多,以致涉

及到人生的各个方面。所以说,一般人们的相处多的是虚伪加客套的。
?
  谁都知道,要让他人当面赞美自己并不困难,如果你自己掌握着一定的权力或者金钱,就

能办到。就如《战国策》中那个讽劝齐王纳谏的邹忌所说的:他的妻子赞美他美貌,小妾赞

美他美貌,宾客赞美他美貌,而且超过了城北那位出名的徐公。等到真得城北那位徐公来了,

他才发现自己比徐公差得远了,于是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妻子说他美貌是因为爱他,小妾

说他美貌是因为畏惧他,宾客说他美貌是因为有求于他。因此,只要具备能够使人喜爱、畏

惧和乞求的条件,那么肯定会得到别人在自己面前的赞誉。但是,因为所有的人都爱听当面

的奉承和好话,这样才耳顺;一旦耳顺的时候,却最容易上当受骗,做出一些占小便宜吃大

亏的事情。
?
  要别人当面赞誉并不难,而要他人在背后不批评自己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一,因为人

们都要耳顺,所以自然不愿意听那逆耳的话,当面接受批评的确会很难堪。第二,平常人们

相交,点个头问个好也就了事了,即使某人有不对的地方,由于碍着个情面,或是某种利害

关系,自然很少有人愿意去触犯别人的脸面,当面去指摘对方过错的。实在要说,当然捧死

人是不偿命的,所以便去说上一些溢美的言语。
?
  不过,人们的眼睛总是雪亮的,问题肯定是跑不过去的。但在背后却就不同了,人们总要

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正是人们常说的“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要他人不骂、

不说自己的,除非是自己不犯错误,没有可以被人评头议足的地方,才能勉强地做到这一点。
?
  因此上,别人当面的赞誉并不表示着自己人生的成功,背后的赞誉才算是真正的成功。背

后的赞誉还远远不算是完满美好的,因为还不能够完全表示一个人的真正的境界和成功。只

有背后地里没有他人的诋毁了,才说明这个人的境界已经到了圣贤的地步,更为难得。
?
  人们初次相识,往往会彼此拿出自己最美好的品格和才华来,所以很多人都有一见钟情的

经历。有时会充满着一份好奇和新鲜的感受,因为彼此的相契融合而欢天喜地,正是那种相

见恨晚的味道。然而,很少有人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一个人的品格和本质决不是一眼就可

以彻底看出来的,也决不是一两次的接触就能够完全了解彼此的心理的。所以,这时的交情

往来对于个人来说,只不过是站在两座冰山尖端上的互相了望而已。
?
  因为人们在初次见面的时候是决不会把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的,而相互见到的往往只是对

方好的一面,所以,这第一印象比起平日来就显得完美多了。而人们所追求的往往是完美,

所以在心里会为这第一印象再次加工升华,更是美上加美。但是,疾风知劲草,日久见人心。

一旦那种新鲜感消失了,最初的亲切感和头脑中的完美感,也会因为所发现对方缺点的增加
和距离的接近而发生改变。
?
  事实上,最初的亲近和讨人喜欢经常只是一种带有某种企图的幻像,所以那些骗子都有一

种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的本事。当那些纯情的少女和憨厚的汉子一旦着了迷,骗子的目的也

就达到了。但是一旦交往的时间久了,骗子的耐心和装扮也就去掉了,赤裸裸的狼子野心也

就公然显露出来,人们就会识破他的机关而有所觉悟。受害者虽然往往悔之晚矣,但那种初

次留下来的幻象也必然会遭到破灭。
?
  即使我们不是一个骗子,或者说我们相交的不是一个骗子,那么交往长久后的亲切才是一

种真正的亲切。因为那个时候整个缺点都已经被了解和接受,而且能够以一副完整的人格来

相互交往,此时所得到的友情和欢喜才是真正的欢喜。所以说,与其让别人跟我们一接触就

能感到非常地欢喜,还不如使他跟我们相处长时间而没有厌烦的感受。这一方面是要我们不

要为那种初次见面时的喜悦所迷惑,另一方面说我们也不要在初次见面时掩藏自己的本质而

只是以一个好的假面目去与人交往,这样以来,我们才不会让双方都有日后的厌恶感。因为

人们的交往决不仅仅是一锤子卖买,所以,还是以一副真面孔示人为好!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105 天命与自救
?
  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天劳我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
[述论]
?天的观念是人类在与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斗争中形成的一个精神概念,从宗教与神秘的

角度讲,天是上帝神佛,无所不能,主宰着人类的生命、运气;从科学的立场说,天是自然

运行的规律,是宇宙万物、人类生命的主宰。说法和角度不同,而实质却是一样的,都是指

的那种自为自在、不受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宇宙根本能量的化身。
?
  所以,天与人是相对立的,人要战胜天,由自己来主宰宇宙,但却往往被宇宙的规律所打

倒,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宇宙中去。天是一种主宰着我们生活的无形因素,人类对于他如果只

是敬畏和听命,那么结局很有可能是我们的彻底失败。但是,人类来自于天,虽然是天支配

着人类,但翻过来人类也能支配着天,这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
?
  老天让我的福分浅薄,也就是说我的外在的物质环境不丰厚,或者说生命的欲望常有缺憾

而得不到满足。如果说我的内心没有深厚的道德和精神修养,就往往要怨天尤人,自寻烦恼。

要么就破罐子破摔,铤而走险,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还不如平平常常地随顺自然。相反

地,深厚的心灵超然和精神修养却能使人安然无争,恬静自适,将一切的欲望和身外之物都

看得很淡,却正好培养我自己的德行,完善我的人格。
?
  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贫穷的境遇和浅薄的福分,反而觉得生活很丰富,心中很充实,精神

很富有,竟然要感谢老天对我很好。扎扎实实地从眼前做起,老天还是不会辜负苦心人的,

总有一天会有一个出头之日的。然而那些穷得只剩下钱的人们,应该说老天对他们很好了。

可他们就是安不下心来,欲壑难填,永远也不会满足,正是饱暖思淫逸,生活得却很痛苦。
?
  有的时候,命运会使我们的形体十分劳苦,比如说什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啊,老干部退休

后没有高级轿车坐了之类的,往往使我们感到很难受,所以常常听说某位领导一退下来便得

了重病。其根本的原因,是因为身体不仅累了,心灵更其累了,自然会导致生命的终结。我

们的心灵是个主宰,身体的确在很大的程度上受着她的支配。如果这个司令也跟着紧张劳累

了,那真是身心俱疲,无药可医的。
?
  其实,形体的疲劳并不算什么,因为力气是越使越有,越养越无。常见那些练功的武术运

动员,身体是那么劳苦,但因为他们心里高兴,所以不仅不能造成身体的损害,反而增加了

功力和境界。可见身体再疲劳,心灵却不感觉到疲劳,便会在一种轻松甚至快乐的境界中生

存。所以,无论在怎么艰苦的条件下,无论老天是怎样来折磨我、考验我,只要我们能够放

松自己的心理压力,那么,即使形体再劳苦,我们的心情还是愉快的,感受还是幸福的。
?
  人生的遭际和机遇是变化无常的,困难和灾厄也的确是在所难免的。想想历史上那些伟大

的人物,哪一个成就事业的人会不经过一番番风风雨雨的考验和磨砥呢。然而,人们总是不

愿意处于危难之中,总是要想办法摆脱逆境,要在希望的平原上驰骋一番。但人生的旅途上,

坦途毕竟是短暂的,坎坷却是长期的。因此,我们不妨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坎坷之中。
?
  孔老夫子说过:“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穷厄的命运对于君子来说,也许是个磨练

的机会,是他更上一层境界的砥石,因而再大的艰难也都能够克服了。小人就不同了,他们

总是要千方百计地摆脱困厄,拉关系,走后门,不惜牺牲别人的利益来换取自己的前程,极

尽拍马溜舔之能事。
?
  我们在这个时候却更不能灰心丧志,或者像小人那样葬送自己的德行,而要填补自己的学

问,扩充自己的心胸,涵养自己的道德。如果我们能够认为困厄的产生,机遇的失去往往是

因为自己的努力不够,那么,我们就会注重自己的德行培养,然后努力去把握属于自己的本

分,必定能够在一种平衡宽广的心境下将困厄突破,从而得到转机和起色。即使是我们还不

能够改变境遇,但却会因为我们拥有了开阔的心胸和通达的道德,至少在内心里不会感到沮

丧从而毁掉我们的事业。
?
  笔者写了一部破译古典名著《西游记》的书,读者要我签字,我便送上一句话:“苦海优

游即极乐,色身潇洒领真如。”就是说,苦海是苦,但只要你自己能够在其中优闲地畅游,

心里不感到痛苦,那就是极乐世界了。所以,对于幸福的定义还是应该从心灵的感受来判断。
?
老天再厉害,但决不能够给人类施加灾祸和幸福,因为他本身并没有幸福和灾祸的概念。人
类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我们有着非常敏锐的感觉系统,因为太敏锐了所以就最为脆弱,所以

我们应该磨练的就是自己的心灵。古人说:“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可见,

老天给我们造成的痛苦是可以战胜和克服的,而我们自己所造成的痛苦却是最最可怕的。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106 疑忌与观察

?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必为放肆者所忌。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

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
[述论]
?世间的人有各式各样的,就像万物一样各有特色,但正邪自古同冰炭,所有的人格范畴都

有其相对的两个方面。比如有善就有恶,有勤就有俭,有浓就有淡,有检点就有放肆,相反

相成,势不两立,却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因为各自的出发点不同,所追求的境界相异,所

以各自的态度也就不同了,从而很难理解各自的反面。过惯了豪华奢侈生活的人,肯定不会

相信有人能够过那种淡泊的生活,只能认为甘于生活淡泊的人是在沽名钓誉,并非出于自己

的本心。这是因为他只能从自己的立场上出发去理解生活,吃惯了肉的人一顿不吃都会觉得

难受。
?
  笔者生下来就不吃肉,觉得青菜豆腐很香,对于那些肉食者来说简直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因为在他们看来,一顿不吃肉就好象失去了生命力一样,所以替我感到难过,觉得人生会失

去很多美妙的滋味和幸福的享受,每次饭局上都会有这么一番怜悯的演说。可惜的是,值得

怜悯的不是我,而是他们。比如说吧,他们所吃的东西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呢?而那种东西又

是吃的什么呢?最后不都吸收到自己的身上了吗?一想起来让人就觉得恶心,可他们还吃得

是津津有味哩。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嘛!
?
  我历来都讲我吃素是因为从小如此,决不是因为什么宗教信仰,可那些吃肉的人总会对你

的行为要找上一个说法的。有人愿意当官,有人愿意挥霍,有人善于打扮,有人没钱不行,

可有的人就甘心于寂寞和淡泊,求得个平安一生,正是那福莫大于无祸啊。等秦朝宰相李斯

被人腰斩的时候,想着再也不可能与儿子一起牵着黄狗去游猎享福了,那是多么的一种遗憾

啊!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
?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们往往是不能够了解对方的。那些行为放肆、不加检点的人,会经常

猜忌憎恨那些言语行为都谨慎的人。因为这些谨慎的人使他们感到很不自在,使得他们的放

肆行为有了一个对照,使他们原形毕露。他们恨不得天下人都像他们那样放荡无羁,肆意作

践人生,从而堕落下去。
?
  事实上,检点整饰的人只不过是在自我约束而已,他们有自己的意志和人格标准,所以会

表里如一而很自在。而那些放肆的人则不能够忍受自己的放荡,所以才要猜忌仇恨那些谨慎

的人。屈原说过:“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正是因为娥眉出众,超然逸群,

所以才会招人嫉妒进而陷害的。其实,君子的目的并不是要炫耀显眼,自己一往行之就是了。

没有矫揉造作尚要遭人白眼,如果还有邀名钓誉的心理,就更会招来灾祸。所以,君子要想

实现自己的人格和价值,最好的办法就是顺其自然,出污泥而不染也就行了。
?
  因为世路坎坷,所以一个人往往会走到穷途末路上。穷途末路、坎坷逆境并不可怕,关键

是要摆脱它。如何摆脱呢?就是要经常回想到自己最初的发心和目的,以及在整个过程中自

己心意的转变。有许多的人原本已经获得了成功,后来却又遭到了失败,就是在所谓的成功

之后自己的心意有了转变,或者是在最初发心的时候便已经埋下了失败的种子。一件事业的

历久不衰与一个人的飞黄腾达,无非是看能不能行其所当行而不行其所不当行,再看自己是

不是长久不懈地努力了。
?
  若是最初的心意和目标便不正确,或者是成功之后改变了原有的初衷和精勤,那么,即使

是一时成功了,也没有办法来维持长久,终将会走到穷途末路的地步。这就是说,任何一个

人若要得到成功,最好要有一个大目标。目标大一些,就不会为前途上的坎坎坷坷所压倒,

反而都会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所以一旦遇到了坎坷,先不要气馁,要反省一下自己的大目

标,暂时的艰难险阻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
  至于那些现在很有权势、炙手可热的人,却要常常想着自己的末路,最后怎么样去收场。

因为世上没有一个永远成功的人,任何事物都是阴阳平衡的,发展到了极点就会走向它的反

面。成功的时候往往就会埋下灭亡的种子,比如李唐王朝在唐玄宗李隆基的手上,开元天宝

年间是何等的辉煌,可正是这个时候却埋伏下了走向衰落的根基。所以,要想保持成功的境

界,就要时刻想着穷途末路时的情况。这样才能够提醒自己不犯错误,防患于未然。得意的

时候不可以忘形,站在峰顶上却不能忘掉来时的路,才不至于被困在山顶,或者跌得粉身碎

骨。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107 好丑与贤愚
?
  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

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
[述论]
?美和丑本身并没有什么分别,也没有一定的标准,关键要看各人自己的喜好而定。人人都

喜欢美,自然就会厌恶丑,美与丑也是相反相成的一对矛盾体。没有了美也就没有了丑,有

了丑才能显出美,同样有了美才会显出丑。美与丑的同时出现,才使我们这世界和社会显得

丰富多彩了。就如同自然界有白天和黑夜一样,如果纯粹是白天或者完全是黑夜,那将是多

么地单调和乏味呢!如果我们对待事物的美和丑太过于挑剔了,专要选择美的,那些丑恶的

东西又该留给谁、怎么办呢?这就人为地形成了竞争与痛苦,而且世上也没有几件事物是我

们能够接受的了。

?老子说过:天下的人都知道美的东西是美的时候,那么天下就要有丑恶的了。也就是说善

恶与美丑原本都是相对的,本来都是正常的,没有什么丑的和美的区别。只是我们人类有了

分别的念头,有了贪婪的欲望,有了爱美厌恶的心理,所以才会有选择和烦恼。如果你执着

于自己所相信的美,而不能够接受整个世界的本来面目和现象,那便是与万事万物没有办法

相互契合了,从而经常处于一种格格不入的状态。没有办法适应自然的人,只能被自然所淘

汰。所以,还是应该把好丑心放得淡一些。

?同样地,对于贤明和愚蠢的分别也是如此。社会之大,无奇不有;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完全相同的东西是没有的,不同才是正常的,有圣贤自然会有愚蠢。这就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谁也改变不了。但有些人就是看不惯那些所谓愚蠢的人,只愿意与所谓的圣贤相来往。然而

孔子教人却要不分愚蠢、贤明和不肖,目的就是要以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
?
  无论是谁都是可以得到觉悟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就是佛教的人生观。从众生的角度

来说,人人都可以使本有的佛性得到开发而觉悟成佛;从他人的角度来说,对待人人都必须

平等相看,从而培养出自己的平常心来。倘若是只接受那些贤明的人,而摒弃所谓愚蠢的人,

岂不是使贤者愈贤而愚者愈愚吗?普天之下, 又能有几个人能够成为他人眼中的圣贤智者呢?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就是要说明不要有贤愚的分别,过分地尚贤弃

愚,肯定要与大多数人疏远,从而变成孤家寡人一个了。
?
  真正的君子行为处世,应当是心中明白那些好丑、美恶、贤愚的道理而外表却给人以浑厚

涵容的德行,便能够使美好的人心理得到平衡,丑恶的人也能够得到心理的平衡,包括那些

美好和丑恶的事物也都得到了正常的评价;使贤明的人得到了利益,那些愚蠢的人也同样能

够得到利益。这才是君子参赞宇宙造化,有助万物生长的德行。
?
  所谓心中精明,就是要知道宇宙人事的得失实际,而外表浑厚则是无论好丑、美恶、贤愚

等全盘接纳,不加分别。这样以来,那些贤明而骄傲的人就会谦虚下来,愚蠢而卑贱的人也

会聪明起来,各自都获得了自己的利益。就像阳光和空气水分一样,给宇宙万物带来了生命,

却丝毫不去有什么分别。既映照滋润着园中的牡丹,也同样映照滋润着原野的小草,使天下

草木皆欣欣向荣,这才是大自然的好生之德。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108 性情与多寡
?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
??
[述论]
?情字从心从青,青春的心理就是情,所以感情之类的事情往往是属于年轻人的。但年轻与

青春的时光毕竟有限,就如自然中有春夏秋冬一样,所以感情也在随着青春的逝去而变化,

而能够保持常青的心理总是很少见的。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但常青的感情却

几乎是不多见的,正因为“情到深处情转薄”。
?
  感情到了深处,也就是说专一了,年轻气盛的时候往往不能够感情专一。感情散布在了各

个方面,或者寄托在了很多的人物身上,就是所谓的多情。感情的总量是有限的,对象越多,

分到每一个对象身上的感情自然就少了。另外,感情是一种执着,执着是对一种希望中的东

西的不懈追求。一旦追求的东西到手,这种执着也就会转移了目标,所以前一种感情又破灭

了。就比如说爱得死去活来的少男少女们,一旦得到了对方,那种感天动地的感情也就淡漠

了。所以,人们常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
  那部震撼古今的《牡丹亭》所写的也只是杜丽娘没有得到柳梦梅时的死去活来的爱,等到

真正成为眷属之后,也就没有多少感人的场面了。这一方面是因为痴情最苦,相思最累,而

人们总要去排除。就如李清照那样去不停地寻寻觅觅,结果得到的只是“冷冷清清、凄凄惨

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了不了,所以才继续去“寻寻觅觅”,几番周折,便心灰

意冷,多情自然会成为寡情了。
?
  这情又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思念,因此上很难捉摸,再加上人的生命短暂,环境多变,更使

得见人见不到心,见心又见不到人。所以能由情爱之中得到短暂欢乐的人毕竟是有限的,而

无常迅速,至亲至爱的人也会因为生离死别的摧残而变得冷漠寡情了。当然,那些大有情的

人,比如释迦牟尼佛以及一些宗教的领袖,他们要出家离开自己的父母妻子和人间的伦常,

似乎是很寡情了。但他们的目的是要给整个天下人找到一条解脱痛苦的道路,爱的是天下人,

正是爱到了最深处,最多情,所以才看起来是寡情了。
?
  任性或者是率性而动,是《水浒》中的鲁智深和李逵等英雄好汉的行为。他们的任性是任

从自己的本质和个性,这个本性也就是宗教所谓的佛性或者良心,不是后天的物性和欲望。

《水浒》中的人物也许都有些欲望,唯独是鲁智深和李逵等没有欲望。他们的本性并非是要

放肆自己的物性,而是直观本性而顺随自然。人性在没有受到外界诱惑之前,原本就是天真

淳朴的,自由快乐的。然而,因为种种物质欲望和名位利益的牵挂,知识聪明的分别,所以

这个本性很容易受到污染和蒙蔽。这就是《三字经》上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

相远”。
?
  虽然后天习性会蒙蔽这种先天本性,但它却并没有失去,正如佛经上说的“一阐提人皆有

佛性”。即使是那些恶贯满盈的人,也照样心中埋藏着先天的本性。在人们摆脱了物质欲望

的拖累,忘却了尘世的劳烦时,它又会炯然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也就是所谓的“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鲁智深和李逵等都是杀人如麻的刽子手,但却抱着一个杀富济贫的目的,天性

不泯,所以最后鲁智深竟然还成了佛果!因此,率性而动的人仍然不失人的本性,而那些放

肆于美酒声色、泯灭了天良的人,却因为留恋物欲而迷失了本性,毁灭了进步的种子。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109 真廉与大巧
?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所以为拙。
??
[述论]
?任何事物从根本上讲都是没有分别的,都是从宇宙的大道中生出,都在同一个太阳下,同

一个地球上生存的。然而正是有了人类这个精灵的出现,才使得宇宙充满了生机。而人类为

了认识事物,就必须运用自己的形象和逻辑思维,就得把许多的事物建立起相对立的概念和

范畴来把握。比如说廉洁与贪污、巧妙与笨拙等,都是相对立而存在的,而概念的确立又是

在有了一定的现实需要之后的事。必然是先有了贪污的事实,才会有廉洁的概念,廉洁是针

对贪污而立名的。老百姓根本没有机会或者名分去贪污,所以这廉洁又是针对当官者而说的。
?
  当官的责任是要管理好自己的部下百姓,使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正是通过自己的辛苦换来

人民的幸福,所以廉洁原是自己的本分。但是由于有人私心过重,违背了当官者的责任和义

务,坑害了百姓,所以人们才会赞颂廉洁而反对贪污。因此任何一个正常的社会,廉洁的干

部越多,这个社会的秩序就会越安定,而人民的生活也就越加幸福。贪污的名字不好,所以

人们都要躲避它;廉洁的名字好听,所以大家都趋之若鹜。有了廉名,也许还会升迁为更大

的官职,利益也许就更大了。所以说,真正的廉洁是本分的事,不需要图个名声的。
?
  有的人在表面上看来虽然不贪图利益,却只是为了贪名,贪名的目的了是为了贪利,因为

名利二字紧相连。这和许多人做了好事一定要把自己的名字公布出来是一样的事,无非为了

博取一个慈善的名声而已。现在的社会是个经济实惠的社会,有名的要为利,有利的要得名,

名利永远是兄弟。
?
  其实,廉洁原是当官的本分,由于有了贪官污吏的存在,才使得廉洁奉公成了难能可贵的

事。廉洁的名声能够为世人所称道,是因为贪官太多了。若是官老爷们都能够廉洁为民,那

么哪里还会有廉洁的名号呢?当然, 所有追求廉洁名号的都不是真廉,照样是贪!
?
  同样,巧妙也是因为有了笨拙的概念后才出现的,没有巧也就没有拙,没有拙也没有巧。

巧妙用现在的术语来说,就是技术、方法。一种法术应对一种事物,这个巧妙不可以针对那

个事物。因此上,使用法术的人若是被法术所困住了,巧妙的法术也要变成了笨拙的行为了。

真正的巧妙在于随顺自然,依圆就方,来而不定,定而不滞。这样才能够适应万物,巧夺天

工,妙比造化,不会因为某一种技术而妨碍了万物,所以说大巧是没有法术的。若是固执于

法术手段而忽视了行为目的,一旦事出突然,也就毫无办法了。
?
  孙子为什么要写兵法,是因为天下有不懂兵法的人;老子之所以要写《道德经》五千言,

是因为天下还有那些没有觉悟的人。所以说,这些智慧的方法都是为了愚蠢和笨拙而设立的。

但《道德经》中说过:“大巧若拙。”巧和拙本来没有什么分别,都是人心分别之后的产物。

如果有人故意要使用工巧,就是我们常说的“弄巧成拙”,想巧反而成了拙。那个周瑜设下

计策要杀刘备,却上了诸葛亮的圈套,赔了夫人又折兵,岂不是大拙了。最好的巧妙,其实

就是不用巧术,一切都能够顺其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6-5 03: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