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402|回复: 45

乌兰布统草原秋游记

[复制链接]

甘首五朝臣

发表于 2012-9-29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涵秋 于 2012-9-29 14:35 编辑

111111111.jpg


图文/涵秋



      坝上草原,广义上包括张北草原、丰宁草原、围场塞罕坝和乌兰布统草原一线。“坝上”一词在地理学上特指由草原陡然升高而形成的地带,“坝上草原”则是因坝上气候和植被原因形成的草原。坝上草原是内蒙古草原的一部分,总面积约350平方公里。公元1681年,清帝康熙为炼军抚疆,在塞罕坝一带开辟了一万多平方公里的“木兰围场”。到了清同治二年,木兰围场开围放垦,加上日本人采伐林木和多发的山火,1949年时的原始森林就已荡然无存,围场退化为荒沙丘。经几代人的奋斗,塞罕坝建起中国最大的人工林场,防护着华北平原。

      乌兰布统草原的中心是乌兰布统乡,属于内蒙赤峰市克什克腾旗。那里不但有美丽的多样化草原风光,还承载着康熙帝征战的历史。1685年,漠西蒙族准葛尔部落首领葛尔丹帅叛军打到乌兰布统,康熙钦征统领20万清军在乌兰布统草原将军泡子一带与葛尔丹叛军展开激战,一举击溃葛尔丹叛军,康熙的舅父佟国纲战死。然而,许多网上游记将乌兰布统草原与其南侧一河之隔的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自治县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混为一谈。那些拍摄者肯定是塞罕坝与乌兰布统一口气游完,回家后把美景全归了塞罕坝。我想自驾游客必须明确这两地行政隶属上的差异。

      塞罕坝的中心是昔日的机械林场,乌兰布统的中心是曾经的红山军马场,一看地名就大致知晓两地特征差异了。乌兰布统草原有着森林草原、草甸草原、荒漠草原等多样性草原风貌;塞罕坝也属草原,人工林很多。两地经济结构的差异必然使风景存在差异,乌兰布统一侧应该更“草原”一些。我感觉草原自驾游要努力做到以下六个“最好”:

      (1)最好是四轮驱动越野或准越野车,一定要配备GPS导航仪。如果是开着轿车去草原,几乎不能下路穿越沙地河滩深入草原腹地看风景。此次同学开着他的四轮驱动的丰田RAV4,有的起伏沙地路段都感到吃力。
      (2)最好提前在网上做好功课,勘察好路线,牢记关键点的路标,以免走错路。如果绕过河北围场县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就可以免去150元/人的门票。
      (3)最好至少有两人能驾车,从北京过去路程至少需7小时,安全最重要。
      (4)最好带些吃的。路上可以及时补充能量。
      (5)最好选择7月底、8月初去,那时的草原鲜花遍地绿草如茵最富有生机;要看草原秋景,最好是9月20日~25日期间去乌兰布统草原,那时正是红叶舞秋山之时,到了国庆节据说就有点过了也太冷了,要是不幸遇上第一场大风袭过就惨了,什么也看不到了。应该说,看草原秋色的我们去早了一周。
      (6)最好选择不同的往返自驾路线,这样可以看到更多的沿途风光。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甘首五朝臣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涵秋 于 2012-9-29 11:13 编辑


(一)从北京到草原




1-1  北上草原
       2012年9月16日至18日,我与两位同学结伴从北京自驾赴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最南端的乌兰布统草原游历2日,第一次体会了自驾游的乐趣,第一次看到了草原美丽的风光,第一次深刻地体会了草原的内涵。  这次出行我比较幸福,因为不会开车,驾车的重任就落在两位同学身上了。不会开车好啊,可以尽情观赏一路风景而不厌。如果没有其他的路可走,要去乌兰布统草原就必须途径塞罕坝,那就得多交一份门票钱,如果时间紧不能两地同游,岂不是亏大发了嘛。内蒙方面也明白这一点,如果游人必须过塞罕坝,很可能就会吃住在塞罕坝,顶多到乌兰布统这边玩一下又回去,旅游资源的效益必将大打折扣。内蒙人因此修了一条可以绕过塞罕坝的路。如果你从搜狗地图上搜索去乌兰布统的这条路似乎很难找到,电子地图上来就给你规划出一条必须经过塞罕坝的行车路线(见下图):

002地图1.jpg


      9月16日(周日)早6:00,我们从北京驾车出发。为绕过塞罕坝,首先上京承高速(G45),经京承路收费站、司马台收费站,从红石砬/承钢出口出G45,遇第1个岔口向左经红石砬收费站。在GPS导引下,沿着G112前行至山湾,拐入小路走了几十公里到G111上的郭家屯镇,沿着G111北上到“牌楼加油站”转入省道S531西行直达刚进入内蒙境内的大河口乡。不管走哪条路都殊途同归,必须在多伦县大河口乡下省道北上!


003小路行车.jpg
走小路常常会穿过村子,GPS导航仪绝对不可少。

004车窗外.jpg
不会开车的我坐在后排座山赏沿途风景倒也惬意。

005路上.jpg
自驾就是好,路上见到不错的地方就停车下来拍几张。

006牌楼1.jpg
去的路上会看到御道口的牌楼,御道口也是一个收门票60元的景区,要设法避开。

007牌楼2.jpg
往前行是第二个未名牌楼,穿过去坚定地走多伦方向。


      正确的路线是沿着S531路上大河口乡的乡卫生院东侧一条向东北的路走(见下图)。由于此地修路工地混乱,当时没看清指示牌就越过大河口乡继续往多伦县方向行驶了几公里。误入“歧途”造成开车多走了20~30公里的“冤枉”路。

008地图2.jpg
紫色路线是省道S531,棕色路线是通往乌兰布统的路,但我们错过了这个路口。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甘首五朝臣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涵秋 于 2012-9-29 15:53 编辑

1-2  歧途入画

       由于错过了大河口乡北上的路口,不得不开上“歧途”,事后感觉很“冤枉”地多走了20多公里的“歧途”其实一点也不冤枉。这条“冤枉路”不少都是草原上的车辙路,想必是只有为数不多的自驾者走过这条路,当时比较担心行车方向“一错再错”地越走越远离乌兰布统乡。好在车上的GPS神奇,居然能规划出这段草原车辙路来。随车带的食品发挥了作用,在几乎不见人影的草原上填饱了肚子。天高地远、蓝天白云的美景使我们的心情越发明朗起来,甚至有些兴奋。
      
       九月的乌兰布统草原已经退去了绿色,一路上再无城里人头攒动的蚁群,看到的几乎是蓝天下如织的畜群。


009风景1.jpg
010风景2.jpg
有这样的风景相伴,走这样的小路一点不冤。

012风景4.jpg
“歧途”上,眼前一弯小河,头顶一片蓝天,此景焉不入画?

013风景5.jpg
接着看到这幅草原特有的图画

014风景6.jpg
走进这群埋头吃草的牛。此时正值光硬,可拍出的风景照片特别鲜亮。

015风景7.jpg
草原车辙路边的几只绵羊。

015风景8.jpg

015风景10.jpg
015风景9.jpg
到此还不能说“歧途入画”吗?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甘首五朝臣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1-3  来到草原      
       告别了这段20多公里的草原车辙路,终于在蔡木山附近开上了一条柏油公路,不久便到了从大河口乡至乌兰布统乡间的那条本该走的柏油公路上,这下总算是上了“正道儿”。

       尽管还没到达景区入口收费处,但周围的景色告诉我已经来到草原了。一路走走停停地下车拍照,见一处水泡子,我立刻叫停车。三人下来拍摄水云之间的旖旎景色。上车后继续前行,很快到达了乌兰布统景区售票处。此时是周日下午3点整,周末那拨草原游客走的差不多了。正在打牌的售票员们见我们就三人,说买两张票就行了。于是,我们每人的票价从120元打折到80元。进入乌兰布统景区后,不由得感叹陆续看到的景色。


016风景8.jpg
017风景9.jpg
018风景10.jpg
通往乌兰布统乡的草原公路干道

019风景11.jpg
远处是此行驻地乌兰布统乡,这片草原的中心,红山军马场的场部所在地。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甘首五朝臣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1-4   红山宾馆

      还没到达乌兰布统乡时,油箱的红灯就亮了,当然首先去加油站。加完油后,正好路过红山宾馆,停车进去打探住宿条件和房价。这家宾馆在网上看到过,宾馆院内免费停车。宾馆总服务台上的房价牌子很吓人,当然这肯定不是真正的房价。问服务台的女孩标间什么价,答曰240元。我们一听转身就走,女孩急忙喊住,说你们别出去说啊,给你们三间,每间150元,而且其中一间是标价1280元的套间。其实这价格肯定还可以往下砍,砍到此就适可而止吧。三人一商量,两位同学高风亮节让我住了套间,嘿嘿~,真不好意啦。要是在游人最热的时段,这房价?门儿也没有啊!那时至少300元,甚乎抬高超过500多元。其实就是“爱住不住,不住有人住”的事,那时就连潮湿的蒙古包都紧张。



020红山宾馆1.jpg
021红山宾馆2.jpg
红山宾馆是乌兰布统乡营业较早的一家二星级“高级宾馆”了,服务当然不能与南边比。房间不可能给你打扫了,开水自己提着暖壶去锅炉边打去。洗澡热水每天18:00至22:00保障。室内无暖气,因为冬天没房客。我去的时候宾馆提供电褥子。

022红山宾馆3.jpg
这是红山宾馆的三人早餐。房费含早,否则每人10元。我咬了一口花卷,包开鸡蛋刚要吃,得,还是先用手机拍个照吧。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甘首五朝臣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涵秋 于 2012-9-29 13:40 编辑

(二)乌兰布统草原




2-1  落日残霞
      入住红山宾馆后,已经快到下午3点了,三人抓紧休息一会赶去拍落日。在乌兰布统观草原落日的地方有好几处,我们选择了最近的小红山,平日登山交20元门票,我们去时没人管了,直接开车上了还没有任何游人的小红山。恰逢秋季的傍晚,几十米高的山上冷风习习,穿着羽绒服都不会觉得热。草原特点就是这样,白天日晒温度较高,太阳一落山就开始冷,天亮前的气温最低,早上车前挡风玻璃上都是霜,这才是九月中旬。在山上守候了一阵,来了一辆中巴,全是江苏来的老头老太,专门到小红山上拍落日的。

      
      小红山周围是群山环抱的草原,如果此时有大朵的云彩遮挡阳光,草原上就会出现不规则的阴阳光影,拍出来非常好看。无奈此时的天空云彩过厚,甚至开始出现乌云。山下一个小村里冒出袅袅炊烟,在夕阳的照射下形成光雾,眼前是一幅宁静歇心的画面。夕阳中的炊烟最能感动我,那是弥漫着家的气息的暖流。眼前这幅秋景让我联想起元代白朴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天净沙.秋思》: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023小红山1.jpg
024小红山2.jpg
025小红山3.jpg
026小红山4.jpg
027小红山5.jpg
虽然眼前并无老树寒鸦,也无雁过飞影,更无青山绿水,可却有夕阳晚照,落霞满天,炊烟淡淡。当西山衔尽落日时,我收拾器材回宾馆了。多吃点饭,洗个热水澡睡觉,8个多小时的旅程真觉得累了。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甘首五朝臣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2-2   游喇嘛山

      自驾的好处就是能随兴由了自己,想去哪去哪,想到哪停就到哪停。到草原的第二天,天晴得一丝云彩都没有,不利于拍照。早上6:30出门去喇嘛山观日出。此时太阳早就升起了,感觉草原日出不想海上日出,没太多好拍的,犯不上一大早去爬山等日。喇嘛山在旅游旺季收门票,进门爬山得步行40分钟。我们去时没人管,于是严格遵循已有的车辙往山上开车,绝不新压坏草地。喇嘛山的风光不错,也比较高,我们选择了它南面的一座小山爬了上去。


028喇嘛山1.jpg
离开座驾爬上喇嘛山南测的小山包,观望对面的喇嘛山。

029喇嘛山2.jpg
喇嘛山南麓秋色

030喇嘛山3.jpg
草原山沟里的树木更茂盛。可能因为山上表层土壤常年被刮进沟里,雨水也流入山沟。土厚水沛,树木能不扎根茂盛吗?
  


      离开喇嘛山回到红山宾馆吃早餐。计划餐后前往景区东北方向的桦木沟和蛤蟆坝游半天,中午回宾馆吃饭,下午去北沟景区一游。置身于美景的诱惑往往难以自拔,拔它干什么?就由了自己。估计到“计划赶不上变化”,上午离开宾馆前,跟总台预订晚饭是要了一只清炖柴鸡,好家伙,要了我们100大洋。既然车上还有不少带来的食品和矿泉水,中午就不必刻意赶回宾馆吃饭。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甘首五朝臣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2-3 进桦木沟
      

      东北方向的桦木沟与蛤蟆坝距离较远,这一线景色值得花上半天去观赏。进桦木沟必须花30元买票了,这是在草原最后一次买门票。其实,去桦木沟的路上就可以秋光览胜了。


031桦木沟1.jpg
032桦木沟2.jpg
去桦木沟路上的桦木林深刻印象。我喜欢桦树皮的特有明亮,还有人们赋予它的一份浪漫。

033桦木沟3.jpg
034桦木沟4.jpg
桦木沟一隅

039桦木沟9.jpg
秋色斑斓,真像白朴描绘的“白草红叶黄花”。

035桦木沟5.jpg
顺桦木沟往里行车,来到蛤蟆坝。这是个蓄洪坝,至于为何叫蛤蟆坝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水面像只蛤蟆的轮廓呢?乌兰布统景区内没有很大的水面,公主湖、野鸭湖、将军泡子等等都差不多大小。

036桦木沟6.jpg
枯水河床  

037桦木沟7.jpg
离开蛤蟆坝,继续向西北运动。渐渐地接近东沟一带,沟里种着尚未收割的小麦。

038桦木沟8.jpg
开车去不要门票的“野地方”,很难叫出它的地名。只要有美景,没名也无所谓。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甘首五朝臣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2-4  草原沙化

      车到东沟附近,就见这里的山沙化得比景区南边厉害,许多山体露出一块块黄沙。对于草原沙化,经过自己亲眼所见,以及与同学的讨论,知道了一个几乎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今天的草原最终将是明天的沙漠,无非是早晚的事,这不免给正欣赏草原美景的我心上投下一道阴影。路上我特意拍了几张照片。看了照片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草原适合长草而不适合大面积长树了。


040沙化1.jpg
草原公路有时切开了部分山体,形成一个观察草原表面地层的刨面。据我观察,这里的地表土层通常的厚度是10cm至50cm,土层下不是黄沙就是石头。一句话,草原的土层很薄很脆弱。

041沙化2.jpg
沙土流失后,树木根须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地方能长树吗?草原的薄层表土只适合长草。草原上稀稀拉拉存活的树木,其根部土层应该相对厚一些罢了。

042沙化3.jpg
由于地表土的流失,这丛露出根的桦树命运可想而知。据说塞罕坝人工林场种的树一般活不过30年。

043沙化4.jpg
044沙化5.jpg
这景观就像在沙漠边上拍的。紧邻乌兰布统草原的浑善达克沙地最南端据说离北京只有180km了。

046沙化7.jpg
047沙化8.jpg
从东沟返回乌兰布统乡的途中,见路边沙包上有片耀眼的红黄。黄自是桦树叶,红是什么树叶不知,它们都顽强地扒住所剩不多的土层,一棵白桦树已经折断腰身死去。但愿乌兰布统美丽的森林、草甸草原未来别演变成可悲的荒漠草原,进而退化成绝命的戈壁沙漠,哪怕这一不幸的退化进程来得晚些,再晚些,也好!


      沙漠化问题直接困扰并威胁着华北与京津地区的未来。沙化其实是土壤的沙化,是因为少雨水土壤中有机物流失慢慢演化为沙。这主要是大自然气候的变迁所致,从长期的沙化过程看,人类活动并不是决定性的,最多是延缓或推进沙化过程,因为人不可能胜天!“京津防沙治沙二期工程”刚刚启动,工程治理地域面积68亿亩,其中沙化土地面积占15亿亩。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最南端距北京只有180公里了,坝上草原一线是京津及华北大地最后的防沙屏障了。如果华北和内蒙地区未来的雨水继续长期稀少,沙化向南蔓延恐在劫难逃。

      为解决我国人口吃饭问题,过去的草原地区很多被人为开垦为种植谷物的耕地,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并非我们的前辈有多傻。根据有关统计数字,每公顷牧牛的天然草地可提供每人一年所需食物能量的1/10,而播种小麦的同样面积可供给4个人的需求量。这就是土地产能上的巨大差异,进而也看出中原农耕文化生产力就是比北方游牧文化的生产力高,仅此一点就可见农耕文化的生命力。也难怪,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总是南犯农耕文化区。其实北方某些民族(从匈奴到蒙古人)之所以选择游牧为生,也是大自然的选择。然而,可耕地长期榨取式使用造成土壤退化、地力不足,那就玩命使化肥啊,可这样就进入了土地的恶性循环。我国许多地区目前的小麦亩产上500公斤不成问题,美国基本保持在亩产200公斤上下,他们依靠其现有技术完全可以使小麦产量翻一番不止,可他们并没这么做,客观上节省了地力的耗用。国家推动草原、江河源头退耕还林还草是正确的,至少可以延缓水土流水和土地沙化的进程,让华夏儿女在更长的时间里享受大地的恩典,只是我们应该抱着感恩的心适度地索取自然,可别胡折腾到老天发威。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甘首五朝臣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2-5  北沟景区
      
      乌兰布统草原西南方有一片景点较集中的北沟景区,这里主要有影视基地、欧式风光区、夹皮沟、小野鸭湖等,以及相对远一些的五彩山。五彩山据说在秋天最为斑斓,但我们去时尚未进入佳期。所谓影视基地无非是一些清代古装戏拍摄的外景地,导演和摄像眼睛都很毒,选的景色好自不必说。这一带是森林与草甸兼备南秀北雄之美,秋黄的山丘秀出曲美的轮廓,奔腾的马群唱响雄浑的牧歌。据说到夏季,影视基地这边的“百花草甸”十来天就换一茬花种。没亲眼见过,只能去想象。欧式风光区那是当地人命名的,不过看着倒是挺像欧洲乡村绿草如毯(如德国)的景致。夹皮沟给我印象比较深的还是一片桦木林,五彩山较远且未入佳期就放弃去了。这一带不是自驾车基本玩不了,据说旅游高峰期时景区有定点收费中巴可乘。下午来到这片景区,居然又没收费,这趟来比起旅游高峰期真省了不少门票费。

048北沟1.jpg
049北沟2.jpg
054北沟7.jpg
052北沟5.jpg
北沟一带景色的确是兼备南秀与北雄

055北沟8.jpg
在景区的南边有一个不大的水泡子,叫小野鸭湖,只是在此未见野鸭。


      北沟一带有个地名叫夹皮沟。估计北方叫夹皮沟的地方多得是,此沟别说是没有收养小常宝的大山叔了,除了游客没有当地人在此居住。车开进很窄的夹皮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片斜阳下的桦木林。在蓝天和秋黄的映衬下,夕阳把余晖涂在灰白色的白桦树干上。我向来喜欢北方的白桦林,可总也拍不出想象中白桦林的味道。


056北沟9.jpg
058北沟11.jpg
曾在夹皮沟这片白桦林里驻留

059北沟12.jpg
草原西山衔住了落日。问草原上的百草敖包,今晚可有一场邂逅的相会?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6-10 17: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