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39|回复: 3

在那遥远的地方

[复制链接]

夏沁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4-5-19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一首动人的歌,也是更动人的真实故事。
这歌,人人会唱。这故事,知道的人却不多。
那是1939年夏天。
中国电影的创始人之一郑君里先生,去青海拍摄一部影片,
邀请在西宁工作的王洛宾参加,他们一起来到青海湖畔拍摄现场。

郑君里物色了一个藏族千户长的女儿,名叫卓玛,
充当影片里的牧羊姑娘。王洛宾被指派做卓玛的帮工。
他穿上藏袍,跟着卓玛赶着羊群,晨出暮归,
在电影世界里过了三天真正的牧羊生活。


卓玛是个非常漂亮的藏族姑娘。
圆圆的脸庞,黑皮肤泛着红晕,活像山野开放的鲜花。
两只乌亮的眼睛,闪着大胆灼热的光。

长长的乌发梳成十多条细细的发辫披在身后,
金丝镶边的彩色藏袍,裹着健美的身躯,
骑在枣红马上,映着蓝天白云,踏着绿色草地悠然地放牧着羊群。


按照电影导演的按排,王洛宾和卓玛同骑一匹马。
王洛宾拘谨地坐在卓玛的身后,双手紧紧地抓住马鞍。
卓玛忽然纵马疾驰。王洛宾被突然一颠,身子向后仰去,
惊慌中本能地拦腰抱住卓玛,这才没有落下马去。


跑出了很远,卓玛放松马缰,咯咯大笑。
原来是她有意捉弄了王洛宾。
然后,她仰靠在王洛宾怀中,把马缰递到他手中,
任他扬鞭跃马,似乎把自己的命运也交给了王洛宾。


俩人依偎在马背上,随天上的白云浮游,
他(她)们忘记自我,忘记了是在拍电影,
似乎生活本身就是这样,陶醉在梦幻般的境界中自由飞翔。


中午,骄阳当空。
羊群围成一个个圆圈,蜷卧在草地上。
两个牧羊人---王洛宾和卓玛
对面而坐,笑而不语,一起吃着糌粑酥油。
他们语言一通,也不需要语言。
四只眼睛流露着温柔和热情,目光交织在一起,
仿佛一流溪水,沁入对方的心田。
神可以作证,他们纯真的感情,默默相通。


黄昏牧归,草原上夜已降临,
一顶顶帐房升起缕缕炊烟,
晚风送来一阵阵牛粪燃烧的温馨,令人心旷神怡


王洛宾随着卓玛清点羊只入圈。
羊儿就像听话的小孩,咩咩叫着,
有的还舐着卓玛的手背乖乖地进入栅栏。
卓玛用牧鞭轻轻地点拨着羊只,如同亲吻在羊儿身上。


王洛宾木然地站在羊圈在栅栏旁,
忘记了牧羊人的职责,
自顾痴痴地望着披着一身晚霞的卓玛。
仿佛卓玛就会化做一朵彩云飘然而去,
他要拽住她的裙角,一起飞向虚无缥缈的空际。

卓玛感觉到那一双异族青年的眼睛驻留在自己身上,
那炽热的目光穿透厚实的藏民袍融入她的心房。


她避开王洛宾的视线,慢慢地关闭栅栏。
许久许久,她缓缓地转过身来,
把那张绯红的笑脸对着王洛宾,
两只眼睛跳动着火苗,举起手中的牧鞭,
轻轻地打在王洛宾的身上,卓玛转身跑去,
远远的留下一串“咯咯”的笑声,
伴着衣裙上金属物碰撞的叮当声,划破了草原上夜的寂静。


王洛宾依旧木然地立关栅栏旁,
痴痴地望着消失在夜幕里的卓玛,
抚摸被卓玛的牧羊鞭打过的地方。
是惩戒?是抚慰?
一个天真、俏皮、美丽的藏族姑娘,
在他身上留下了终身难忘的一鞭。


第三天,郑君里在青海湖畔拍完他的镜头,
晚上在附近一个集镇放映电影,
感谢当地对他拍摄工作的支持。
也是为了让边远地区的农牧民开开眼界,
让可怜的中国老百姓知道世界不还有电影这个“怪玩艺”。


这是在青海湖畔的最后一个夜晚。
王洛宾带着卓玛看完电影,
俩人默默地踏着洒满月光的草地,走向卓玛的帐房。
但愿这是一条走不到尽头的路。

帐房不解人意,无情地出现在眼前。
夜是那么静谧,草虫细碎的叫声像是窃窃私语,
唱出了他俩人心中的千言万语。


卓玛掀起毡帘,半个身子探进了帐房。
她侧转身来,回眸一望:
眼睛里带着几分惆怅,
圆圆的脸颊绽开两朵笑靥朝王洛宾投来最后一瞥


毡帘落下来。他和她分隔在两个世界。
鸟群鸣叫着掠过低空,飞回湖中的鸟岛。

半个月亮爬上来,青海湖泛起粼粼波光。
王洛宾徜徉在湖畔,回头张望着卓玛的帐房...


一夜之间,恍若隔世。
天亮之后,
王洛宾朝着卓玛的帐房望去,那里已是一片空寂。
卓玛赶着羊群回她的部落去了,消失的无影无踪。


他自己扮演牧人的角色也已完成。
三天的牧羊生活为他纺织了一个彩色的梦。


清晨,驼队就要出发。
郑君里率领他的摄制组离开青海湖,返回西宁。

王洛宾骑在骆驼上,不停的张望。
青海湖渐渐地留在了远方,
湮没在轻纱般的云雾之中。
他想起了那首《梦幻曲》:
“锁住了万般世界,锁不住我的白日梦... ..


随着驼峰起伏,驼铃叮当
王洛宾沉浸在梦幻世界

朦胧之中,
他和卓玛在草地上尽情奔跑,在蓝天下自由飞翔。


卓玛化作一尊美神浮现在眼前:
她健美的身躯,妩媚的笑靥,
火热的眼波,轻轻打在身上的皮鞭,
倚在帐房前投来的最后一瞥…
汇成爱的河流在心中激荡,化作一支抒情的旋律在胸中回旋。


禁不住心灵的律动,
青年音乐家----28岁的王洛宾,
在驼峰上歌唱---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她的帐房
都要回头留恋的张望

我愿做一只小羊
跟在她身旁
愿她每天拿着皮鞭
不断轻轻地打在我身上... ..

 

这首传世之作,最初就是在驼峰上唱出的歌。

当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
就会明白这一首《在那遥远在地方》
为什么那样优美抒情、真切感人;
为什么那样招人喜爱、世代传唱。

这是真情实感的抒发,这是心灵深处的歌唱,
这是本源于人性和大自然的艺术升华。
艺术家在这里发现并创造了永恒的美。


《在那遥远在地方》确定了王洛宾在音乐世界的地位。
一颗不落的星——音乐之星,升起在那遥远的地方。


独赏二月雪

发表于 2004-5-19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撷民间民乐之瑰宝 传天上人间之绝唱 一代音乐大师王洛宾1996年3月14日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旅途。在告别议式上有人送上这样的挽联:“哭巨星陨落雪山低首十三个民族放悲歌,悼乐坛奇才江河呜咽海内外友人寄哀思” 历史永远铭记着这位在祖国大西北的热土上耕耘半个世纪之久的传歌者。半个世纪来,王洛宾象沙漠中艰难跋涉的一只骆驼,穿越了干枯,战胜了“死亡”,在驼队踩出的脚窝里,他找到了一眼又一眼音乐的清泉,用生命谱写了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美妙旋律。 我也曾编辑过这个贴子来纪念王洛宾先生。但因文件格式太大上传受限,故未能发。今天看到夏沁这个贴感到很亲切。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把我们带入到那遥远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发表于 2004-5-20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她手中的小皮鞭…………正不断轻轻地打在我心上………………
回复 使用道具


夏沁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皑皑的白雪挡不住早春的气息
    飘逸的白云笼罩着无限生机
    牛羊成群马儿欢腾
    美丽的草原张开了多情的臂膀

      
    蒙古包里热气腾腾的奶茶
    还有银碗盛着的琼浆
    蒙古汉子粗犷豪放的歌声
    伴着蒙族姑娘轻盈欢快的舞步

      
    听着敖包山下美丽的传说
    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
    淡蓝色的勿忘我盛开在马头琴上
    亲切自然的潇洒流淌着透明的情感

      

    柔和温存的轻捷在心头涌动
    宽阔无边的思绪洋溢着挚烈的激情
    热血随着呼伦湖的涛声一起澎湃
    心潮伴着贝尔湖的碧波难以平静

      

    置身这天上人间美妙的图画里
    感受到草原深远博大的胸怀
    心醉了
    醉倒在牧羊姑娘的皮鞭下
    醉倒在返朴归真的意境中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6-17 23: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