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临窗读雨

[推荐] 【悦读时光】《山水文心》—— 文学地图上的漫游

[复制链接]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山依稀似旧年
          ——叶圣陶的《记游洞庭西山》
   

         
      游记的笔致原是很可恣肆的。以家常语记叙游踪,勾摹景物,虽未必能让趋新的青年喜欢,却也断非落入下乘。举名篇,是叶圣陶的《记游洞庭西山》。张中行和叶先生交往近四十年,有深知。论其文章,是“叶老的风格以及推想其为人,是平实,用力写,求好,规矩多于自然”。动笔,又像是在写着常人的说话。
               
      苏州的洞庭西山,我是游过的。雨中的石公山、古樟园,飞红的橘林、苍茫的烟波,易于目赏而难于心记,对景似无可为力。叶先生是姑苏人,将千般柔情倾注于一枝绵丽之笔,为洞庭风物写真,就不费力。在这一篇里,从早至晚的游程,据实记下,真是“规矩多于自然”。但这也是为人生录影,隔日来看,犹可体会当初的趣味。记游文章虽不好过实,空灵如梦总也是难能尽意的吧。
               
      叶先生对家乡风景有着纯朴的感知,行文用语又能于平实中见出滋味,虽是写着眼底景象,而意境却极幽远。我入太湖,望云水深处几点虚影似的翠山,不知如何摹绘。叶先生也曾临这片微茫的烟水,闲逸的几笔,就写出太湖的气象:“混黄的湖波似乎尽量在那里涨起来,远处水接着天,间或界着一线的远岸或是断断续续的远树。晴光照着远近的岛屿,淡蓝,深翠,嫩绿,色彩不一,眼界中就不觉得单调,寂寞。”读如卧游,太湖的潮润气息和风中的细浪也仿佛近身。骛远的心性会载着诗情高飞。
                 
      湖山之胜还在深径两旁红绿的茶橘。叶先生写着春日的美景,故洞庭梅花的画意,不看邓尉的香雪海,也颇可领受。屈伸的花枝、多产的鱼虾,幽浸着苏沪一带久有的乡味。而入馔一段,也让他写足了味道:一小篮活虾,一尾很大的鲫鱼,杯中斟上本山自制的竹叶青,虽“味道很清,只嫌薄些”,文意却是浓的。我在湘南九疑山中也喝过乡人取岭上野山楂自酿的果酒,色浅红而味淡薄。我尝而微醺,略撩诗心。想寄意于吟哦,苦于无句。叶先生在这样的细处,早将此番意思写透,真是“细到像游丝的一缕情怀,低到像落叶的一声叹息”,也要寓托一点感慨上去。而他们雇一条渔船去看石公南岸的滩面和更南的三山时,“渔人于是张起风帆来。横风,船身向右侧,船舷下水声哗哗哗”,就要叫我忆及年轻时出入浪涛的生活。至于夜宿洞庭,本可不记,而叶先生偏就生出入微的一笔:“听湖上波涛声,好似风过松林,不久就入梦。”平实的一句,又含上隽永的意韵。在那些心细且有游山经历的人看,直似禅和尚忽然听得一句妙偈。
        
      掩卷,像是退至往日,随叶先生游了一回洞庭山。风景依稀,湖山不改昔年颜色,只是故人邈矣,清清水浪之音也就如续弹的旧调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莲塘解意
          ——周瘦鹃的《观莲拙政园》
   

         
      郑逸梅说过,周瘦鹃是“南社的惟一园艺名家”。头冠这样的美号,原籍又在山温水软的苏州,“年来隐居姑苏台畔,天天以灌园为事,厮守着一片小园,与花木为伍”,况且自认那位曾写《爱莲说》的周濂溪为本家先祖,这样一个人,走入拙政园,临着在碧漪中翩舞的红裙翠裾,便要吟赞起来,可说把“花中君子”恭维尽了。
               
      我有一年去湖南的道县,本要访游周濂溪在楼田村的故宅,兼游村外那座留过他的读书之影的月岩,因在九疑山上伤了脚,故不能前去领受这位理学之宗的遗泽。他以莲花比况清介之怀,仿佛注定自他以下的咏莲诗文,要统由周家后人来做。到了周瘦鹃写莲,偏柔的笔致,又不脱“鸳鸯蝴蝶”一派的趣味。
               
      清美的拙政园景,仿佛倪云林画里的山水。若少了池莲的映衬,亭榭、堂轩、溪桥、峰石、竹树怕会减色,岂可凑足一园气韵?我当初在这座天下名园游憩,坐远香堂、浮翠阁上赏花闻芳,心中之感同周瘦鹃相近。
               
      莲香犹胜柳色。若问它的来历,就要溯至昆山正仪镇上的“玉山佳处”,兼忆及那位元代的名士顾阿瑛。园内的千叶莲花,据传正是由他引种的。凝望一塘繁蕊,恍若遥见六百年前植花人的笑影。我游苏南山水,正仪镇也是到过的,却未去“莲花之乡”访胜,可憾。周瘦鹃对莲花闲赏得细,心醉容色,他的一段记莲文字,不见艳丽词采,似乎也并不施修辞,只用简笔素描,就把花姿叶态写好了,读起来舒服。是:“拙政园莲塘中自从把原种藕秧种下以后,当年就开了花,真是色香双绝,不同凡卉;第二年花花叶叶,更为繁盛,翠盖红裳,几乎把整个莲塘都遮满了。并蒂莲到处都是,并且一花中有四五芯,七八芯,以至十三个芯的,花瓣多至一千四百余瓣。”读罢,便觉纸上印着花容,散着芳气。浮香绕岸,摇影映池,若逢风怡月朗的秋夜,好赋襟怀之咏,或者朗吟一阕清婉的词曲。花叶关情,周瘦鹃临池看那水中莲影,仿佛感觉它正娅姹浮笑。也许,莲媛婉媚的意态,独他能解。
               
      善悟花心的,还有凫水弄波的鸳鸯。周瘦鹃真是看得入微。带水文羽拍触着白莲的湿叶,静态的赏花图被清亮的水声一撩,添入几分灵妙,几分生趣。古人咏莲诗,多将“君子花”和“相思鸟”互为映带。明常伦:“傍人持并蒂,含笑打鸳鸯。”明熊卓:“鸳鸯触叶飞,卸下团团露。”明许成名:“羞见鸳鸯交颈卧,却将荷叶盖头归。”唐郑谷:“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周瘦鹃的文情词致像是由这些旧句上得来,读而醉入诗画之美。红粉痕,藕花风,繁香袅随碧云遥,怎会不是拙政园的莲韵?揣摩笔意,倚栏的周瘦鹃几欲“醉里卧花心,拥红衾”了。莲塘之花,映亮满园景色,更做了他的主人。
               
      “这个阁坐落在西部尽头处,去莲塘不远,到了秋风秋雨的时节,坐在这里小憩一会,自可听到残荷上淅淅沥沥的雨声的。”文章收束处,悠然荡出一笔,将余味长留。纵然水流花谢,却还藕断丝连。柔风皱浪,吹香处,红情绿意犹浓,恋花之心是深寄字句间了。“目流睇而横波”,又宛如见着“水宫仙子”眼角的留情。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淡写禅家意
          ——张恨水的《敦煌游记》
   

         
      敦煌的千余石室,高筑一座永恒的释家之城。佛塑壁画的灿烂,在气象上是要压过苍茫戈壁的。从前我想,敦煌宜看不宜写,把极浓的笔墨用上去,都仿佛淡得若无。可是一个有心的观者,又总不免要为它动笔。不是要来做一个佛国的虔拜者或文化的讲述者,他只是想把自己的所感放到纸面上,虽则庄严的佛像似乎并不需求谁来将这段文字补入历史。
               
      张纪对我说过,他的祖父张恨水两次作西北之行。前一次在三十年代初,刚写完《啼笑因缘》,便去那里亲见灾民之苦。他的长篇小说《燕归来》就是那次旅行的一个收获。后一次是在1956年,全国文联组织作家、画家去西北参观,他随团前去。到了敦煌,受到常书鸿的夫人李承仙的接待。这篇文字,便是此行写下的。张恨水一生三千万言,散文之数,十居其一,可是常人只把他当小说家看。说到他的散文,单以量计,又有几人能抵?此篇《敦煌游记》,虽是游述,更带着娓语的味道。临着敦煌的盛大气象,性缓,落在文字上,调子也是平畅的。说佛谈画,兼顾旧史上的一点轶事,散淡的心绪不是浮在字面,而应该是从气骨里透出的。看他笔寄禅家意的从容样子,足令我们入胜。
               
      数十年过去,敦煌的情形时下也还一样。张恨水讲,“尤其是明朝,嘉峪关以外,就视同化外”,不知几度春秋,偏译的影子仍是不去。依我的兴趣,更喜欢这种旷莽的气韵。不见水和树——至多在山壁前立着一些白杨。平展的戈壁,高远的天穹,似在看一幅明澈、干净、简约、苍雄的画。目光穿过透明的空气,像穿过厚厚的历史,悄悄在幽暗石窟的佛身上落定。在这走马观花式的一瞥中,历史如一把沉重的熨斗,在心间烙下深深的纹印。作为初来者,张恨水的感觉是同常人相近的:“我们把佛窟看了,这里画的怎么样,以及塑的怎么样,我们自觉程度浅,还谈不到……”实则他在下面讲的,我读来都有兴味。写言情的小说,是他之所长,能在这千佛窟前发一点议论,亦不会为终日洞中摹画的张大千所笑。
                 
      单看千佛洞这个名字,就知道它的丰厚。我昔年游它,回头一望高大的佛阙,遂叹自家手笔的无力,连开头一句都踌躇难下。其实,观佛是须心静的。万勿祈望在上的佛祖真能赐予什么,哪怕只是一丝灵悟。所谓神喻——那种融合在历史空气中的智慧的声音,常常在无意间领受。张恨水就是在此番境界中闲闲地看,慢慢地谈。巨型的佛陀到了他这里,似乎减尽威严而表现着近人的态度。十丈佛身也只需以平常的眼光打量。“走进洞去,也是很大一间殿宇,可是石壁都没有图画。朝里一些,只看到一件袍子的下角,怎么悬下来,我们还不能望见。挨着袍子边,朝上看去,是洞内凿成七层高的佛窟。这高的窟,就是里边光立着一尊佛像。这佛身披着袈裟,模样十分和气。这是一位释迦牟尼的像……”我过去写文章说道,在敦煌,遍扫群窟,此尊佛是最大的,虽是弥勒面目却近于释迦,同张氏的这一段稍有异同。可是入洞看佛的感觉并无分别。这样高的禅窟,当然要容这种巨佛在里面。佛法无量,必得顺眼望上去,才可看尽它泰然的样子。张恨水所见的另几尊佛,我也还记得。卧在众弟子面前的释尊,最动感情。他这样写:“洞在浮沙上,先立了一个庙门……洞内,为一张睡榻,两头都不空,上面睡了如来佛。身子有两丈多长。睡容为一手长垂,覆盖着在自己左腿之上。一手托着自己的右额,双目微闭,似睡未睡,这个像塑得很是不坏。身后站立七十二弟子,其像高不过二尺,环立在如来佛身边,都没有快乐样子。”在他通篇的叙述语中,惟此段较详,真近小说家言。泥质的佛塑给他这么一来,也就添些血肉情感上去。威神光明之躯,落入描摹平凡物事的文字间,清梵也无妨当作俗世的唱曲来听。
               
      塑佛之窟密列崖上,只有用蜂房来形容才合适。张恨水的文思不求绵密,落墨疏疏,要紧的地方却已讲到。塑像以外,壁画方面也多所涉。隋唐五代至宋,各个让他点出画技上的特色。他大约更看重佛窟两边墙上的供奉人。举唐画的例子,“男子头带乌纱,身披着长袍,异常宽大。至于女的头发,都是头上梳一个圆圆的发髻,束在头顶当中,外穿一件半长的长袍子,下面露着裙子尺把多长”。简直是当时人物的写真。比起佛塑来,多的是人间生活的情味。说他们是开窟造像的捐资人,也不失根据。我更喜欢的是衣带飘飘的飞天,这是敦煌佛画最浪漫处。像是叫张恨水从笔下略去了。这也毫无可怪。他说过:“敦煌要谈的事情是很多,这仅是我草草勾画出的一个轮廓。”余下的,我们可以在游后补进去。有这样一个大致的轮廓在,恰如得了可供结跏的须弥座,笔写敦煌也仿佛成了入山隐修。西域僧人谓,傍暮,见鸣沙山金光万道,认作佛地。恍惚之间,这片灵光疑是在纸页上灼灼地闪了。
        
      张氏身临巍巍禅窟,不挂怀,少谈佛理,多论性情,文章自有做派。目无凡圣,才随意;而他的信笔评说,又尽显一番道心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闲适的游述
          ——林语堂的《春日游杭记》
   

         
      游记本无一定章轨格套。林语堂所持“可以形容世故,可以札记琐屑”的小品文作法,恰宜在此篇《春日游杭记》里见出“野老散游,即景行乐”的光景。他是用了闲谈或称娓语的笔调来述游,毫无执碍的坐谈中渐显着个人幽逸的风趣和评论世情的态度。所谓“不妨夹入遐想及常谈琐碎”,是他的记游文章的独异处。
               
      由梵王渡上车,即见对座的一位土豪似的老饕同一位油脸而黑的中山装青年。只看这二人不雅的吃相和饱乐之态,“我明白这是以礼自豪之邦应有的现象,所以愿以礼为始终,并不计较”。起笔仿佛全不经意,也算透出一番闲适的气派。逸笔画出的人物,一副脸孔,一种神态,皆带着幽默趣味。栖禅空谷,坐忘清泉,是虎跑的佳境。追继公安、竟陵风致的林语堂,最应笑倚一片翠阴,于淡淡的茗香中畅寄散逸自然的思感。岂料“当时就有一阵男女,一面喝茶,一面照相,倒也十分忙碌。有一位为要照相而作正在举杯的姿势,可是摄后并不看见他喝。但是我知道将来他的照片簿上仍不免题曰‘某月日静庐主人虎跑啜茗留影’。这已减少我饮茶的趣味。忽然有小和尚来问我要不要买茶叶?于是我决心不饮虎跑茶而走”。此段话,怏怏的,微蔑烦细,总不免记琐的味道。林氏以詹詹之言入文,几欲将眼前名堂并为杀风景之举了。清游的意趣,真让它减损多半。文章的末段,玉泉观鱼本属赏心乐事,偏又同和尚来一番关乎现代婚姻的对话,如读庄周和惠施遨游濠梁,论辩鱼乐的旧典,略有蹈常袭故的手段在。虽如此,又有何碍呢?“所记类皆笔谈漫录野老谈天之属”,与模山范水之中国正宗游记,同有意义也。林氏这等轻松放谈式的笔墨,在古今风景散文中,实不常见。
                 
      西湖胜景,到他笔下,只一番勾绘,便如画师的写意而境界全出。试看下面的段落:“到西湖时,微雨,拣定一房间,凭窗远眺,内湖、孤山、长堤、宝塔、游艇、行人,都一一如画中。近窗的树木,雨后特别苍翠,细草茸绿的可爱。细雨蒙蒙的几乎看不见,只听见草叶上及田陌上浑成一片点滴声。村屋五六座,排布山下,屋虽矮陋,而前后簇拥的却是疏朗可爱的高树与错综天然的丛芜、蹊径、草坪。其经营毫不费工夫,而清华朗润,胜于上海愚园路寓公精舍万倍。”“第二天清晨,我雇一辆汽车游虎跑。路过苏堤,两面湖光潋滟,绿洲葱翠,宛如由水中浮出,倒影明如照镜。其时远处尽为烟霞所掩,绿洲之后,一片茫茫,不复知是山是湖,是人间,是仙界。画画之难,全在画此种气韵,但画气韵最易莫如画湖景,尤莫如画雨中的湖山;能攫得住此波光回影,便能气韵生动。”至此,几近把文中的景语述尽了。烟雨钱塘的湖山难摹,而武林千古的气象更难在纸面留住。到了林语堂这里,淡扫清简数笔,色调的明丽,意境的幽远,以及抒怀的畅快,抵得多少细摹!相仿的笔致,差可在郁达夫游浙的散文中领受;而他圆融的气性又稍异于郁氏清雅的才调。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摭美而行
          ——郑振铎的《访笺杂记》
   


      学人散文是我喜欢的一种,郑振铎先生笔下的文字正可以归在这里面。由于有实学,每每捧读,赏美以外更能够获知,感受就成为双重。  
  
      我领受郑振铎的学问,始于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带着致知的志向去钩史海之沉的同时,亦醉享着他的行文的隽美风致。   
         
      小时,旧历正月去逛厂甸,印象今天依稀仍有。于席棚间四顾,兴趣只在斜插草捆上的冰糖葫芦和悠悠作响的风车,旁事概不留心。及长,有寻古觅旧之嗜,琉璃厂的青砖街上偶会印下我的足迹,出入各家字号,几可消磨半个白天。这也并无什么自夸的本钱,前比郑振铎在这里访笺印谱的趣味,则不免为小巫之尤。
              
      郑振铎以治学之余力,对于诗画笺亦有兴致旁骛。十竹斋笺谱、萝轩变古笺谱和刻着小幅山水或折枝花卉、蔬果的笺画,虽未尝不欣赏,也还是“都分赠给友人们当作案头清供了”。
               
      郑氏谓:“引起我对于诗笺发生更大兴趣的是鲁迅先生……他很早的便在搜访笺纸,而尤注意于北平所刻的。今年春天,我们在上海见到了,他以为北平的笺纸是值得搜访而成为专书的。”这篇《访笺杂记》即是自述在京城搜求笺纸的经过。流连于笺肆之间,同闲行山水比较,近雅的种种,别有可观。
               
      琉璃厂的古董气久为集藏家看重,求仿古和今笺,货多,此处有网可下,故足当屡顾。推门走入的老店,数家,虽只是看笺样,亦饶不浅的游趣可得。在淳菁阁,“很惊奇的发见了许多清隽绝伦的诗笺,特别是陈师曾氏所作的,虽仅寥寥数笔,而笔触却是那样的潇洒不俗……吴待秋、金拱北诸氏所作和姚茫父氏的唐画壁砖笺、西域古迹笺等,也都使我喜欢”。在清秘阁之东的荣宝斋,他“见到林琴南的山水笺,齐白石的花果笺,吴待秋的梅花笺,以及齐、王诸人合作的壬申笺、癸酉笺等等,刻工较清秘阁为精。仿成亲王的拱花笺,尤为诸肆所见这一类笺的白眉”。过海王村东行,为静文斋,郑振铎把此处写得较细:“当我—天走进静文斋的时候,已在午后,太阳光淡淡的射在罩了蓝布套的桌上,我带着怡悦的心情在翻笺样簿。很高兴的发见了齐白石的人物笺四幅,说是仿八大山人的,神情色调都臻上乘。吴待秋、汤定之等二十家合作的梅花笺,也富于繁颐的趣味。清道人、姚茫父、王梦白诸人的罗汉笺、古佛笺等,都还不坏,古色斑斓的彝器笺,也静雅足备一格。”所见所购既已这样多,步仍不能止。“出厂东门折而南,过一尺大街,即入杨梅竹斜街。东行百数步,路北有成兴斋。此肆有冷香女士作的月令笺,又有清末为慈禧代笔的女画家缪素筠作的花鸟笺……”引录而毫不惮烦,是因为在我读,并非行走的记账,或说意与味都不浅。
              
      数次往来,间或还要走出琉璃厂,过东四牌楼而入隆福寺。求而庋之的结果确乎洋洋大观,寄至沪上鲁迅那里的约有五百数十种,经他选定三百三十余幅,木版彩色水印的数册《北平笺谱》,盖由此出。
              
      往求市上名笺,聊获淘旧之乐。能得其珍,并不容易。颇费恳托之外,只说眼力,年代远,繁而杂,试尘鉴辨,上品,不漏过,大抵惟有对于木刻画深具识见如鲁迅、郑振铎者,才行。
              
      产于成都百花潭边的薛涛笺大约为《北平笺谱》所不存。巴蜀梦远,浣笺留韵,月上屋梁时,无妨闭目驰思。兴之来,继而唱长歌兼书短句。下笔,以张中行先生写给我的这一联诗为上:“阊门好买涛娘纸,留与江郎赋别愁。”
        
      心动之余,我很想择闲去琉璃厂转悠,身近柜台而目寻花笺,且留意荣宝斋的架上有无五六册之巨的《北平笺谱》在。


——读雨:此帖为节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发表于 2012-12-17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由插队。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游历!

读雨有心哦,辛苦了~{:1_498:}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2-12-17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由插队。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游历!

读雨有心哦,辛苦了~
目光 发表于 2012-12-17 19:55



    {:074:}  【悦读时光】不忍心插队与否,留言是必须滴,收藏起来空闲细品,谢谢嗷!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发表于 2013-1-24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发表于 2013-1-24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凭钟叔河论作人先生这句话
其不过如此
盖棺定论之言切不可去政治牵连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发表于 2013-1-24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的人
亦是只如此而已
猛然之间
读的兴趣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5-23 20: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