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呼唤

回眸英伦飘泊的趣事(29)

[复制链接]

能识八方语

发表于 2013-1-5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

上回去不列颠亦是十八年前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13-1-6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厕所的尴尬

        
在利兹,最麻烦的事情是找不到厕所。

        
有一次去买菜,刚好几位同学要买电话卡。因为不同的电信公司发行的电话卡不同,而且话费的算法也五花八门,我们花了一个多小时看了两三个店才买到可以打国内而且话费比较便宜的话卡。

      
这时一David同学说要上厕所,我们就开始找厕所了。大家说肯德基就有,于是就直冲肯德基,结果里面是有厕所,却铁将军把门”——锁着呢!

      
从肯德基出来,我们沿着大街走,看看是否能找到象我们国内一样的公厕。突然传来David喜悦的声音:看,前面有。只见他指着前面一幢三层小楼说。我抬头一看,在一楼和二楼之间,挂着一块牌子,我有点近视,隐约看到上面写着“Toilet”字样。我还没完全看清楚,只见David箭一般地冲过去,拼命地推那扇门,可是却怎样也推不开。可见他真的很急了。
  我走进些,这时我终于看清楚了,那牌子上写着的不是“Toilet”(厕所),而是“To let”(出租),就一个字母之差。堂堂的大学教师David居然急得连这个都没看清楚。
  形势越来越严峻,我们建议他问一下当地人,David马上采纳。他走到一位看起来是当地人的面前,说了些什么,只见那个人手往角落一指,我看到了David一脸茫然地往回走。我们一问,他说那个人叫他“Just do it at the corner”(在那角落解决),还说当地人就是这样的。可怜我们的人民教师David根本没这个胆量,憋得脸都红了。
  我们当机立断,决定快速赶往我们要买菜的超市:超市肯定有厕所的!谁知我们一问,超市还真的没有厕所!没办法,来不及买菜,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宿舍去。究竟怎样回去,我倒是没问,但是那尴尬的情景,我至今想起都汗颜!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13-1-6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英国的夜生活-----泡吧

        
英国的夏天,晚上要到10点钟天才黑,而人们下午的下班时间一般在4点半到5点。

        
商店最迟的也在5点半到6点钟关门。时间一到,天塌下来也不管,照样不做生意关店门。有一次我的同学好不容易挑中了一个烟嘴要作为送给他父亲的礼物,已经拿到柜台交钱了,谁知人家不买帐,说关门时间已到,不再卖东西了,让我们另找时间来买。把我们气得快七窍生烟——我们好不容易才出来一趟呀!

        
下班后,人们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酒吧(Bar)。事实上,下午6点钟左右,街上的所有商店都关上门,而开着门的肯定就是酒吧了。英国的酒吧到处都是,几乎任何一条街都能随便找到几间。酒吧的种类也琳琅满目,任何性质任何门类的都有:从高雅的到通俗的,从单一性别的到同性恋的;以职业作为特征的,以年龄作为分界的,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酒吧。
  一般的酒吧是要买门票进入的,但是也有很多酒吧在晚上10点钟之前进去就不用买门票,而节目表演往往要等到12点钟以后。
  我去过两种决截然不同的酒吧。我们到英国不久,学校为了让我们体验英国人的平时生活,几位老师请我们下午放学后去泡吧。一路上我们嘻嘻哈哈的,有说有笑,边走边议论,想象着酒吧的样子。谁知一进门,大家突然都不约而同地安静下来。昏暗的灯光下,只听到柔得不能再柔轻得不能再轻的音乐在空气中隐隐约约地漂浮着,看不到任何人影,也听不到任何其他声音:我们简直如入无人之境。
  渐渐的,我们适应了昏暗的光线后,终于看到了攒攒的人头。事实上,酒吧的很多位置都被占了,几乎每张桌子的四周都有人,大家喝着咖啡、啤酒或饮料,悄声地交谈着。他们的偶偶细语如此轻柔以至我们进门时根本就听不到。
  我们只能分散着找座位,点了饮品,开始学着人家说起悄悄话。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几乎连大气都不敢出了。我突然想起了平时在街上看到的母亲对婴儿或小孩做得最多的一个动作:食指放在嘴边,嘴里发出sh——)的声音,提示小孩不要吵闹或不要大声说话。原来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从酒吧出来,我们几个有点疑惑:英国的酒吧原来就是这样?其中有人说才不是呢。于是我们几个好事之徒继续在街上游荡,终于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酒吧,不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门口都站着几个穿黑色西装甚至是燕尾服的彪形大汉,一眼就可以看出是打手或黑社会的人。可能是为了防止或应付闹事之徒吧!而这样的穿着是不是要告诉别人他们很有绅士风度呢?
  走了一会,我们选择了一间黑社会看起来比较和蔼的又不用门票的酒吧进去。里面的景象又大大出呼我们的意料:完全跟刚才的那间相反。震耳欲聋的音乐,乱哄哄的人群,到处都是喧哗,到处都是酒精,必须大声喊叫才能让人听见。
  英国人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他们从来不说大声话,走路也轻手轻脚,做什么事情都很有礼貌。而酒吧的所见让我仿佛回到了中国的饭馆。不,比中国的饭馆更吵闹,更喧哗,因为单单是震耳欲聋的摇滚乐就让人难以接受了,更何况还有随着音乐要滚的人群,还有大声叫喊的说话声。
  我想,可能人的本性还是需要一定的渲泄的。中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找到渲泄的机会,而英国人平时太压抑了,所以他们就有了这样的酒吧,只有在那里你才可以尽情的渲泄,以保持心态的平衡。
  我们每人买了一瓶啤酒,因为酒吧里基本不提供酒杯,周围的人也没有见到用酒杯的,我们也只好入乡随俗了:手里拿着酒瓶子,偶尔装模作样地喝一口,一边在人群中穿梭,有时停下来和别人聊天。我发现,那里的人对我们这些陌生的外国人还是有些戒备的。虽然我们和他们聊天他们会很礼貌地回答,但是可以看出他们并不热情。
  我们在那里呆不了多久就离开了,确实忍受不了那种环境:头都快爆炸了。我很纳闷,平时习惯于吵闹环境的我们,对那种气氛都很难适应,而平时那么有绅士风度的英国人,居然能够长时间呆在里面。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13-1-8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呼唤 于 2013-1-8 22:49 编辑

十一、参观小学

        
曾经听一位英国的小学教师抱怨她的班级太大了,以至她觉得教不下去.我问她班上一共有多少学生,她回答说“28”

        
英国的小学一般规模都不大:一个年级两个班,一个班绝对不超过30人。学校一般除了操场外,其它地方都是封闭着连起来的,因为整个学校一年也要10个月开暖气,而且要保证学校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有暖气,所以学校的很多地方都有门连接,学生也好,教师也好,也就养成了每天不知要说多少个谢谢的习惯,因为每走过一道门,如果后面还有人来,就必须暂时为后面的人扶着门,以保持门的开着状态。这样后面的人就会习惯上说一声“Thank you"了,当然这个谢谢是用升调说的,表达的也只是一种礼貌。

   小学老师一般都要包班的,也就是说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什么都要教,所以除了下课时间,老师们就一直都在上课了,而且学校没有统一买教材的,老师必须自己决定上什么内容,自己编写或挑选每天要上课的内容。我听过一节4年级的语文课,老师说今天是讲《简.爱》的作者 夏洛蒂.勃朗特的生平。然后老师让同学们拿起座位上的小白板做记录。老师开始介绍 夏洛蒂.勃朗特出生年月日,她的家庭情况,她的两个姐妹,她所接受的教育,她的工作,她的创作,以及她去世的时间。老师只是说了一遍,而且语速也不慢,只见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在各自的白板上记录着,老师说完以后,就提问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按照时间顺序把 夏洛蒂.勃朗特的生平写了出来,我都很佩服学生的水平。

语文课

4.jpg

语文课

5.jpg

语文课

6.jpg

    最有趣的是数学课。这座小学唯一的一位男教师,除了负责全校的体育课之外,还要上一个班的数学课哦。这一课是教100以内的加法。老师先把学生集中在一起,用直观的例子跟学生讲两位数怎样加起来,然后就分各个小组做练习。
  不同的小组作业是不同的,全班被分为6个小组,其中有红色组、橙色组和绿色组。红色组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他们的练习题都是有一定难度的,橙色组是一般程度的,而绿色组就是相对比较弱的学生了。
  无论什么课,除了主讲老师之外,还有一个助教在帮忙,也就是说在一个只有20多个学生的班里,就有两位老师在同时上课。

我特意走到绿色组那里,看看老师到底给他们布置了什么样的作业。只见他们的课桌上摆着大大小小的几个量杯,还有一桶红颜色的液体。助教在那里指挥着。她指着一个刻有数字的量杯说:吉米,请你往这个杯子倒进37毫升的水,好吗?小男孩乖乖地端起红色的液体往量杯里倒水,其他同学纷纷把头伸长点,帮着看倒到了37毫升没有。之后,老师又叫另一位同学在另一个量杯里倒了46毫升的水,再叫第三位同学把一个量杯的水倒进另一个量杯里,这时助教叫大家留心观察,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就这样,大家得出结论:37+46=83
  多么有趣的数学课。下面是红色组在做题,而绿色组在试验加法原理。

数学课

7.jpg

数学课

8.jpg

红组

9.jpg

绿组

10.jpg

学校每星期都会开一次校会,表扬好人好事。礼堂里到处都充满宗教的色彩。开校会时,大家都席地而坐,每周之星们站到前面接受校长的嘉奖,通常就是一张奖状,表现好的班级呢,可以获得另外到娱乐室多玩1小时
     

  校会

  11.jpg






  我感到奇怪的是学校没有要求学生要站直站好,只见有的学生斜靠在墙上,有的在和别人说话,有的甚至还在走动。有一位学生被校长表扬,是因为他用一个杯子种了一棵苹果树。最让我感动的是,我看到有一位弱智的孩子,开会时就依偎在老师的身边,老师呢,一边慈爱地看着他,一边用手轻轻地反复地抚摸着孩子的小手,眼里充满了爱意。在那里,谁都是平等的,有所欠缺的话只会得到更多的关爱。可以看出,老师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深爱“自己”的孩子,他们称呼学生都说“我的孩子们”。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13-1-8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呼唤 于 2013-1-16 10:28 编辑

十二、有绅士风度的交通秩序

         
英国的车辆是靠左行驶,这让我们好久没能习惯。每次过马路,我们就一直遵循从幼儿园就学来的知识:先向左看,再向右看。试过几次都差点造成交通事故,因为当你看完右边觉得没有车来想横穿马路时,却突然从左边的一声飞来一辆车,把我们吓得脸都白了。所以大家每次都小心翼翼,过马路前几乎都要反复看几次才放心。

         
英国的路都比较狭小,一般的公路就一边一车道,当然好些的就有两车道了。但是司机们开车的速度,那可得用飞快来形容了。不过值得赞扬的是,如果司机没喝酒,开车还是非常小心的,特别到了交叉路口,司机们就不仅仅是慢下来了,他们猛踩刹车,以让车辆完全停下来,然后朝右看看,没人;再朝左看看,也没人,那就挂档,加油,通过。如果两边有车来或有人来,司机绝对把车停在那等待。

      
我们在红绿灯路口过马路也经常遇到很有礼貌的司机。有一次,在我们要过马路时,绿灯转成红灯,我们就退了回来,谁知道停在前面的司机非常友好的做手势让我们先过马路,等我们走后他才通过。

      
英国的交通非常方便,每个地方都有公共汽车。在市区范围行驶的公共汽车当年的价格是90便士,出城的就根据距离计算了。

      
长途的交通工具人们一般选择飞机,因为如果有提前预定的话,机票很便宜。我们预定了从利兹飞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单程机票,价格才65英镑,当然是不能签退的。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在国内65元是绝对坐不了飞机的!有人可能会说65英镑都差不多1000元人民币了,但是在英国是不能这样算的,因为那时他们的普通小学教师月薪2000多英镑呢。但是要订到便宜的机票,最好能提前半年预订!

  长途旅行的另一个选择是坐火车。火车票的价格根据季节而定,每年的6月到8月是旅游旺季,火车票普遍提价。买火车票是要讲究策略的,双程票比单程票便宜,提前预定比临时购买便宜,提前2个星期以上的,都能订到很便宜的票,如果是团队预订(6人以上的算团队),可以更加便宜。这种便宜有时相差几倍!
  长途旅行的最便宜方式是坐大巴,英国人叫做coach,但是这种大巴最大的麻烦是穿行过每个小镇和村庄,而且逢镇必停,逢村必歇!所以虽然是长途车,但更多的是服务短途客随时上下车。我们从利兹去爱尔兰就是坐这种车,很便宜,坐了20多小时的车,在加上过海的船票加起来才17英镑。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读书巫妖
发表于 2013-1-9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俺只是穷驴!
呼唤 发表于 2013-1-4 13:16



    呀 剑桥毕业的  应该是洋驴了{:1_584:}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呀 剑桥毕业的  应该是洋驴了
风清扬 发表于 2013-1-9 10:59



    回扬子,俺不是剑桥毕业的哦,到剑桥逛了一圈倒是有。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3-1-9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在英伦 情在旅途 文走心步 感动你我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13-1-10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

上回去不列颠亦是十八年前
懒鬼 发表于 2013-1-5 23:02



    问好勤快的懒鬼!

    你是前辈!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13-1-10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在英伦 情在旅途 文走心步 感动你我
千金博一笑 发表于 2013-1-9 20:27



    此文是很久以前写的,纯属流水账。前几天无意间翻到,就贴了上来,希望能博得一笑。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6-4 03: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