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风清扬

①江苏

[复制链接]

读书巫妖
 楼主| 发表于 2020-12-8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0-25 01:11
周庄净地----三毛茶楼
醉影行空
天刚亮,就缓步进入周庄。此时天空飘起细沙般的雨滴,沾湿了眼毛,迷离了双眼,却也朦胧了古镇。脚下的石板路在烟雾濡染的小巷延伸开去。
灰瓦带雨意,小窗风自柳,明清三弦音,忧郁也见晓。密集的雨丝融成脸颊上的小溪滑落在脚下的石板路上,古风古水古韵油然激荡在心间。
行在中市街上,两旁的商铺一字排开,蓦然抬头间,一座古色古香的茶楼立在眼前。这就是曾与三毛有过书信往来的楼主,为了纪念三毛来过周庄,为了缅怀故此取名为三毛茶楼。
茶楼不大,临河而建,望柳而依。墙上四壁挂着茶楼的历史文字和照片,小小茶楼,洁净而清爽,宁静而悠远,丰富而不矫情,质惠而具意蕴。
茶楼里不仅有茶的韵味所在,更主要还有三毛的痕迹留足而闻名周庄,已经接待了成千上万的海内外茶客,堪称周庄一景。
上楼寻一靠窗位就坐,此时茶楼除了我空无茶客,楼主奉上当地的阿婆茶,四碟小食:醉枣,咸菜,豆腐干,蒸青豆。缀一口清茶,点一根烟,唇滑口福的小茶点,相邻咫尺的邻里不绝于耳的丝竹声,便是坐上半天,静默无语也是自然。
三毛来此想必更为宁静,而如今楼外人潮滚滚,世事荡汲,楼风却清宁不减。书卷厚了,笔易万人手,壁厢黯瑟笑春秋。丝竹人声,桌椅茶碟,猛拾一簇探窗翠绿,这时才觉泪不可冒。
三毛的目光抚过同样的街弄么?三毛的臂肘撑执过同一桌台么?三毛的笑映向同一抹碧绿么?三毛的泪渗过同一尊杯皿么?无从知,却也无从试抹。
不知为何,莫明有些感伤,梦里的水乡呈现在眼前的那一刻,有种想流泪的感觉。是窗外丝雨霏霏,是楼内三毛的影子,还是茶客在这里留下的笔墨引起的伤感?无从而知。
炎炎夏日之始,选择了飘之路,一种别致的方式度过难涉的心坎。当橄榄树在心中流荡,心魂在空中飘荡,你在天堂,可好?
轻启朱红厚重的楼门,踏着木板梯节,这浓重水乡情节中,真有三毛落过的尘埃吗?历史与现实纷踏而至,一叶扁舟,在有序的浆声中,打开一个异乡客的情怀。窗外人声鼎沸,葫芦丝悠扬的声音幽幽入耳,再点燃一根烟,静静的坐着,江南是诗,周庄是情,茶楼是画,飘影是意。
和很多红尘中的过客一样,我们用仰慕歆羡与幻想编织了关于你的故事,那大漠黄沙,那天地玄黄,那个传奇的爱情故事。
你的脸上,总有挥之不去的忧愁,那是乡愁吗?那遥远的撒哈拉沙漠将你的灵魂牢牢困住,而周庄亦是你魂牵梦萦的家园。也许你寂寞的心,从来不曾有人真正懂过。我们心中的你,已经过多少润色,时间流转记忆也日渐模糊,真实与幻想交叠,让我只能隔着时空的距离遥想。
关于橄榄树的梦,关于流浪,成就了一个传奇故事,那前世的乡愁,在你踏上周庄的土地时,播种了一粒种子,在你的梦幻里化成浓的化不开的情结。
清雅与悠远对我来说已十分遥远,原以为是一生再也不可追寻得到,而今天就在这里,在这小小茶楼上小小的茶桌前,悠悠古乐,丝丝霏雨,阵阵茶香,幽忧心怀,使我又回复一种心逸。也许不可知的未来使我恐惧,但此时我知道是获得的。
累了,倦了,人都有想流浪的心情,记得一句话:流浪去吧,终会在世界的一角,找到懂你的人,我流浪着,像一株蒲公英的种子,随着风飘,来又荡去。
一个上午的闲坐,也该走了,离座而归的途中,小河流淌着隐约的吴歌越调和《滚滚红尘》的旋律。这脚下踏着的也仿佛还有青砖路面缝隙里张望着的苔痕。
张奇寒先生,三毛茶楼楼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协会会员。
三毛茶楼开张以来共接待过成千上的万海内外茶客,其中知名人士有:李瑞环夫人,龙永图先生,教育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甘肃省副省长,上海市委副书记,天津市副市长,中央工艺美院吴冠中,著名作家余秋雨,陆文夫等,著名歌唱家宋祖英,于文华,成方圆等,节目主持人敬一丹等,电影演员陈奇等。
回复 使用道具


读书巫妖
 楼主| 发表于 2020-12-8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11-27 13:46
梦幻周庄
子在川上曰

从上海车站到周庄,七十公里,一个半小时的路程。我们到达周庄镇的时候,已是上午十一点了。下了车,我拉着行李箱,准备先找一家宾馆住下,第二天再去风景区。这时,一个中年男子走了过来,递给我一张名片,说他家开有休闲度假村,位置刚好在周庄著名景点沈厅的后门正对面,设备一流。而且他可以帮我们买到打折后的门票。看到我很怀疑地打量着他,他又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报纸,指着广告栏说:“你看,就是这家度假村。如果你们去,我负责免费接送!”
我对老婆儿子说:“就上他的车吧!”儿子看着车窗外古朴的建筑和绵延的小桥、流水,兴奋地说:“周庄可能是这次旅游中最好玩的地方了。”我笑着说:“所有的风景都是一次次的发现,周庄也是,是著名画家陈逸飞无意中发现的。当时,他通过他的画,把周庄介绍给了国外的友人。每一个慕名而来的外国友人都被震撼了。周庄就这样走出了国门,被世人所知晓。现在,周庄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十分钟后,小车拐进了一处农家小院似的度假村。老板和工作人员正在午餐。服务员把我们引上了二楼,看了一下房间。设施不怎么样,但也还算干净。我便点了点头,叫老婆下去交了押金。那个服务员又上来问要不要购买旅游套票,七折优惠,说是由他们把我们送进景区。我便订了三张套票。
刚进来的时候,看到他们吃的菜,颜色搭配的不怎么样,估计味道也不怎么地道。按照我的经验,要想吃到当地的特色美味,就一定不能在酒店、度假村里吃。我带着老婆儿子,晃悠悠地出了度假村,在巷子里面乱转。终于找到了一家装修比较别致的餐厅。老婆说:“就是这家了!”“为什么?”我问。“有空调呀!这么热的天气,再好的菜,没有空调,也难以下咽呀。”老婆理直气壮地说道。
我们坐下后,老板娘走了过来,泡了一壶热茶。然后,拿来了菜谱。我没有看,说:“我们是来旅游的,只有三个人。你就把你们店里最拿手,或者你认为最能代表这里特色的几道菜推荐给我。”老板娘笑了,说:“那就是万三蹄、清蒸鳜鱼、莼菜鲈鱼羹。都是这里最富盛名的几道菜!”“好,就上这几道菜吧!另外,拿两支你认为不难喝的本地的冰啤过来。”
这几道菜确实还不错,老婆儿子吃得赞不绝口。清蒸鳜鱼、莼菜鲈鱼羹都比较清淡,味道鲜美。就是万三蹄腻了一点,跟东坡肘的味道有点相似,所蕴含的文化元素也是相似的。都是因为两个名人的喜爱而出名,一个是商界奇人沈万三,一个是文化名人苏东坡。

吃完饭,回到度假村。服务员递给我们三张门票,派了一个人带着我们从后门出去,拐进了一个小巷子。有一个老人正坐在那里。在验过门票后,他告诉我们,这里是沈厅沈万三的后门。从这个巷子出去,右转就是沈厅的前门了。
我们走到前门,那里已经水泄不通了。外面还不断有旅游团在导游的带领下,涌了过来。我们只好随着人流慢慢挤了进去。沈厅是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在原房屋的基础上扩建建成的。七进五门楼,大小一百多间房屋,分布在一百米长的中轴线两侧,占地两千多平方。沈厅,由三部分组成。前部是水墙门、河埠,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涤衣物之用;中部是墙门楼、茶厅、正厅,为接送宾客,办理婚丧大事及议事之处;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后厅屋,为生活起居之所。整个厅堂是典型的“前厅后堂”的建筑格局。前后屋之间均由过街楼和过道阁所连接。形成庞大的走马楼。正厅堂是“松茂堂”,占地一百七十平方。朝正堂的砖雕门楼,是五个门楼中最雄伟的一个,高达六米,正中匾额“积厚流光”,四周为“红梅迎春”浮雕,所雕人物、走兽及亭台楼阁、戏文故事等,栩栩如生,非常传神,可与苏州网狮园中的砖雕门楼媲美。后有大小堂楼,建筑风格与正厅迥异,经修缮的沈厅,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门的大厅,是沈家会客的客厅,有八仙桌和两个木制的太师椅。墙上有一副对联:”古建独存贞丰之粹,嘉宾远来泽国增辉。”我走到左首太师椅上坐了下来,儿子看见了,急忙跑到右首太师椅上坐了下来。于是,老婆手中的相机咔嚓了一下,把这个镜头摄了下来。在第二进的厢房的墙壁上,有题为“沈万三的故事”的大幅雕塑,描绘了沈万三传奇的一生。
沈万三是元末明初人,一个经商的天才。他从小就渴望赚到很多钱来光宗耀祖,却没有本钱。但他很聪明,甚得父亲宠爱。于是,就经常缠着父亲要本钱经商。父亲说,等你成亲后,我就给你本钱。他就天天盼望着成家。终于,新娘接进门了。拜堂之后,他拿到了父亲允诺的几十两银子的经商本钱后,才进洞房。第二天一大早,他对新娘说:“我今天要出去经商了,大概几年之后才会回来了,你在家一定要好好地伺候公婆。”新娘当场就哭了。
他利用当时政局混乱,兵荒马乱。大量收购粮食、布匹、食盐、药品等物资,等到物价飞涨的时候,再抛出,赚了大量的钱。后来,他用赚到这些钱疏通关节,救出了一个被关押的老乡。那个老乡出狱后感激不尽,就把唯一的漂亮女儿送给了沈万三。那个老乡由于在监狱里受到了长期的折磨,没多久就死了。这样,大笔的财产就被他继承了。他用这笔钱建造了大量的海船,雇佣了大批保镖和水手,满载着物资,做海外贸易。当时,海外贸易一本万利。很快,他就富可敌国了。
历朝历代,商人的地位都很低,官员随时都可以剥夺富商的财产和自由。发财后,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了家族今后的社会地位,他开始对一些潜力比较大的军阀进行政治投资了。他首先找的是大军阀张士诚,捐了很多钱和物资,还给他立了一块大大的功德碑。后来,他又在一次外出时,结识了正在避难的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他看到朱元璋的势力日渐膨胀,很快超过了张士诚。又开始无条件地支持朱元璋。捐钱捐物,为朱元璋提供后勤物资保障。朱元璋修建南京城的时候,沈万三甚至拿出了一半的建造费用。朱元璋一统天下之后,发现自己只控制着军队和政治,而好哥们沈万三却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就连他这个皇帝想办点什么事情,都得要去求他帮忙。这是朱元璋所不愿意看到的,认为这对国家的稳定极其有害。于是,便找了一个借口,把沈万三给杀了,并没收了大部分的财产。
“沈万三的悲剧就是很多富人的悲剧。富人有钱了,就会渴望通过拉拢政客来让自己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而政治家们却害怕富人利用手中的钱来左右政局。所以才会有俄罗斯排名前十的大富豪,一下子逮捕了六个的事情。在我们中国,崇尚的是中庸之道,政治家们玩的是平衡,更是忌讳富人们这样做。不过,我们做得不是那么明显而已,我们是‘养肥了再杀’。纵观中国的历史,每到关键时刻,总是宰肥牛,打老虎。国库一下子就充盈了,局势一下子就透明稳定了。”我这样说道。
儿子笑了,说:“呵呵,我知道了。一个成功的商人,不能同政治走得太远,否则,会赚不到钱。也不能走得太近,否则,会让自己深陷进去。”

逛了沈厅,我们又逛了张厅。张厅是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弟弟徐逵的后人在明朝正德年间修建的。在清朝初年卖给了一个姓张的商人,改名叫玉燕楼。张厅历经五百多年的沧桑,气派依旧。走过沿街的门厅,面前是一个天井,绿意盎然。两侧是低矮的厢房楼,上下落都设蠡壳窗户。在漫长的岁月中遭到损害的砖雕门楼,坚实的石柱,细腻精良的雕饰,仍不难看出张厅昔日的风采。大厅轩敞明亮,—抱粗的庭柱下是罕见的木鼓墩,这是明代建筑的明显标志。厅堂内布置着明式红木家具,张灯结彩,迎送宾客。墙上悬挂着字画,—副对联尤其引入注目,上联是“轿从门前进”,下联是“船自家中过”。
刚看到这幅对联时,我还不解其意。当我在第四进的院子里,看到了一条河道从中间穿过。院子里的河道边上,还修有搬运货物的石阶,还有停靠货船的码头。我才明白过来。听人说,河道有一个优雅的名字“箸泾”。由于它与南湖相通,河水清洌。箸泾中段拓一丈见方水池,即是船儿交会和调头的地方。四周由花岗石驳岸护卫。驳岸上是临河人家的后窗,设有—排敞窗,窗前有吴王靠,也叫美人靠,一种木棱式拉杆。窗下驳岸间如意形状的缆船石上,拴着—条树叶般的小船,一副“船自家中过”的情景。“美,美极了。气派,气派极了。”老婆赞叹着。
张厅的最里面有一花园,高高的院墙,翠竹摇曳,月季吐芳。还有太湖的假山石,高高耸立。最高处的太湖石宛如一展翅高飞的玉燕。在这里,我们总算明白了玉燕楼的由来。
从后花园的侧门出了张厅,在大约两米宽的巷子里走着。巷子里有几家侧门开向巷子的民房,摆满了一些小吃和纪念品。还有一个中年男子坐在地上,用从山中采来的棕树叶正在编织一些动物,栩栩如生。我花了三块钱在小门店里买了三根嫩黄瓜,店老板主动洗干净了,递给我们。我咬了一口,脆脆的,甜甜的。很是惬意。
又绕回了张厅正门前的那条的主巷子里。两边密密麻麻都是小木楼,各种店铺都开在这些小木楼里。我们一家店铺一家店铺的逛了过去,老婆和儿子买了很多小纪念品,也给留在家里的小儿子买了几件小玩具。我逛了很多字画店,在一家旧书店里,发现了有十多本文革时期的红宝书,老板递给我几本,我随便翻看了一下,放在了一边。却在最底层找到了一本很破旧,有残损书页,而且每页的页缝里都有钢笔字写就的读书笔记的红宝书。老板开价两百块,我给了他一百,拿走了。
逛到了对面的另一条主巷子,有很多人在那里租船,水上游周庄,一百二十块租一条船。我们也买了船票,上了船。摇船的老大看到我们坐稳后,开始摇橹,船就在河道里慢慢地前进了。坐在船上,看着两岸的木楼,绿树,鲜花,游人,以及我们不断穿过的石桥,又是一种风景。老婆打断了正在给我们介绍沿途风景的船老大,问:“您能唱歌吗?就唱本地的民歌。”船老大说:“可以呀,不过,你们要给我二十块钱的小费。”我们同意后,他便唱了起来。只是吴地的口音太浓了,我们听不懂。于是,便专心地用手中的相机拍摄沿岸的风景。

船停靠在另一个码头,我们上岸后,船老大就晃悠悠地摇着橹沿来路返回了。我们过了一座石桥,再穿过另一条胡同,就进入了风景区的主街道。街道两边很多房子都是新修的仿古建筑,大气,气派多了。两边的商铺也宽敞明亮了许多。我们沿着两边的商铺慢慢地逛了过去。看得多,真正出手买的少。在一家卖食品的商店里,我看到了店主正在把自己熬制的米糖用木制工具拉扯变白。当年,在老家种地的时候,我也干过这种事情。于是,在老婆的煽动下,我洗了手,替换下了店主,帮他拉扯了一会儿米糖。
出了这个店,继续往前走了一百多米,就到了“四季周庄”水上舞台了。进了大门,走过一座石拱桥,一个工作人员验了票,领着我们去观众席上找到了座位,还每人赠送了一把小圆扇才离开。我前面坐着一对外国情侣,不停地卿卿耳语。慢慢地,观众越来越多了,很快,两千多个座位全都坐满了。演出正式开始了。
《四季周庄》大型原生态水乡实景表演是中国第一部呈现江南原生态文化的水乡实景演出,以特有的水乡表现手法,再现“中国第一个水乡”周庄的文化特质和迷人情韵。演出共分“水韵周庄”、“四季周庄”、“民俗周庄”三个篇章。“水韵周庄”以“渔歌”、“渔妇”、“渔灯”、三个章节,通过这三个与“渔”密切相关的章节,构成一幅“蚬江渔唱”的江南水乡胜景。
“水韵周庄”通过“渔文化”来表现水之韵味,展示周庄的悠久历史和其生态的一面;以周庄的春夏秋冬来展示“周庄八景”,以舞台和情景表演相结合、相映衬,展现周庄水乡之美;“民俗周庄”取材于周庄传统民俗文化,集中表现和展示周庄水乡古镇民俗的、人文的、风情的、文化的一面。演出一开始,迷离的灯光,朦胧的大雾,悠扬悦耳的渔歌,来往穿梭的小船,亭亭的荷花。一下子就把我们带进来一种令人震撼的诗歌般的生活中。这是一场近乎全真实的场景,庞大的,近三百多人的演出阵容,唯美梦幻一样的画面,让观众席上的掌声、喝彩声不绝于耳。
“四季周庄”以周庄春夏秋冬四季的特有的美丽的景色展现了周庄美丽动人的风韵,春季的少女般的清纯,夏季爱情般的浪漫,秋季火热的收获场面,以及冬季大雪纷飞的淡淡伤感。让你不得不沉醉在其中,不能自拔。其中,“四季周庄”中的春景《小镇雨巷》舞蹈实景演出更是如诗如画,同春晚相比,毫不逊色。
“民俗周庄”则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水乡民俗风情,《迎财神》、《打田财》等水乡习俗,配以真实的挑花篮、打连架、荡湖船等民俗风情展示,表达了老百姓祈求五谷丰登、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望。《水乡婚庆》演绎了周庄古镇摇快船娶新娘的传统婚庆,通过观众与演员的互动,将整台演出推向了高潮。
晚上九点左右,演出结束了。我们一边兴奋地回味着刚才的演出,一边沿着长长的街道慢慢地往回走。路上,儿子和他妈妈每人买了一定黑色的礼帽,戴上,立刻酷酷的了,我赶紧用相机拍摄了下来。吃宵夜的时候,餐馆老板问:“看演出了吗?”他骄傲地说:“精彩吧?大部分的演员可都是我们本地人。这台节目光排演和道具就花了一千三百多万。就连联合国官员看了,都连连说‘OK’,美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不管部管理
彩鼠 彩虹马 小红伞 蓝点点 黑猫 月亮MM
发表于 2020-12-13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不知道去过多少次了,现在想想,又好像记不住怎么回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读书巫妖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7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增补  南京

发表于 2009-5-20 13:01
烟雨梦江南
妖精雪风
五月雨后的黄昏,达达的马蹄声自远方传来,惊落了栖息于我小憩的养心阁。
如何的你,策马从天边赶来,重拾千百年前遗留在此的旧影。
江南,只掂一朵梨花的容颜,掬一场细雨的缠绵,东风暗香,便温柔了千年的期盼。
人来茶罢,叹浮生指落花,在红尘里眷恋不息。
我的江南,你是烟花三月的金陵,是站在玄武湖边的三生石,几世的轮回,
我的记忆里仍然记取着你的容颜。
那一场烟雨朦胧,想着远方的你,风也轻柔,雨也轻盈,绾情思,
便沉醉在唐风宋雨的奏章里。
前生的记忆,为了一次倾心的相逢,我虔诚的在佛前祈祷,
为此,我宁愿化成为你守望的一颗梨花,在痴痴的等待里将思念飞雪。
江南,那个打马归来的书生,是谁在轻扣你的春帘?
是谁与你粲然一笑?灯火阑珊处,梨花俏立。
湖畔长乐未央,我的江南,可记当年午夜清歌风满楼,今日花下不知秋。
那么今世,爱了就爱了吧,轻握那双冰凉的小手,
别在茫茫的红尘中丢了彼此,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时光和宿命是并行的车马,只会在某一个时空的盲点相遇,
所有的前世今生,回眸在你亲近而温柔的太阳里,
魂飞魄散,那些不舍,深深浅浅,绚尽我的芬芳!

我也常常困惑着,人生,是不是会象一场雨。如此刻我在江南的养心阁,看网络这个世界,看今天520网络情人节的来临。
不经意的骤然而来,却总是真实的让人难以触及,然后在恍然未觉的时候悄然而去。雨,还在滴答滴答的下,心情怦怦的跳,江南就在我眼前。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6-2 21: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