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东生

[汇编] 人生启示录

[复制链接]

甘首五朝臣

发表于 2011-12-9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之初都是善良的 ...
行天 发表于 2011-11-15 21:45


何以证明?
回复 使用道具


甘首五朝臣

发表于 2011-12-9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都曾少年过 ...
行天 发表于 2011-11-15 21:45

此话不假。但那跟善良有关吗?

啥叫未成年人保护法?

人的天性要是善良的话,那作恶就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喽。何必还要特别立法来保护呢?

就是因为,未成年人再怎么“不善良”,那都是因为还不醒事,无意中犯的错。
“无意”啥意思?
就跟地球上的万有引力似的,堕落就是无意,向上才需要抬举{:1_406:}
回复 使用道具


甘首五朝臣

发表于 2011-12-10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的本性是什么,就看学好容易,还是学坏容易喽。
如果学好就像自由落体,而学坏就像引力向上似的,那就说明,三字经,是对滴{:lol:}
回复 使用道具


甘首五朝臣

发表于 2011-12-10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不叫灌水吧,楼主{:035:}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枪炮一响黄金万两的发财法则

以整个社会的视角来看,战争所带来破坏性之巨大是超乎想像的,它对于经济的发展并无积极意义,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负和游戏。然而,对于特定群体来说,战争却是发家致富的必要途径,那么此种视角下的战争俨然就成了一种福利。那么这福利该如何分配,而又该分配给什么人呢?

  ● 谁的钱包在战争中变鼓

  有句在军阀中流行已久的俗语叫“枪炮一响,黄金万两”,是形容现代战争一旦开始,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收益。这通俗易懂的八个字,可以说是战争经济学的最具体表现形式。道理古今通用,在古代战争里,这同样不失为一条真理,只是要改上两个字,“枪炮”改成“战鼓”。

  战争一旦打响,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到底是谁在欢喜谁在愁,我们不妨把答案隐藏在后文里,让大家自己慢慢品味。这里要做的是,将战争进行一种换算,根据其作用于经济上的效果,将它计算成一种福利。而我们,则重点着力于探讨这福利该按什么样的形式分配。

  在我们未进入现代社会之前,社会宏观结构的形态一直是处于正金字塔状。金字塔可分为三层,塔尖的食利阶层、塔腰的次食利阶层和塔底的被食利阶层。而社会的福利分配却是倒置的,呈倒金字塔状。总的来说,战争福利的分配原则大致也是如此。

  然而细化来看,还有少许不同。

  最大福利的获得者,毫无疑问是最高统治者:他会获得更多的土地,以供养他自己;他还能获得更多的人口,这包括即时掠夺来的战败方的人口,也包括未来新生的人口,新生人口可以依靠抢来的土地产生经济价值;他还可能获得一些高经济价值的奢侈品,以及获得战败方的直接经济赔偿。

  而次级福利获得者,相对比较复杂。次级福利获得者,从参与战争的角度分析,大致分为直接参与战争者和非直接参与战争者。

  直接参与战争者,获得福利方式有两种:第一,直接从敌手或敌生活区掠夺而得。典型的福利如食物、衣物等,或可进入商品流通领域的奢侈品,如珠宝等,或是通用货币,如贵金属、铸钱等;第二,从统治者所得利益中二次分配来获得,比如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以获得更高的经济供养,或者获得土地等其他经济资源。

  间接参与战争者获得福利的方式,如得到二次分配的利益,同直接参与战争者差不多,都是等战后由统治者统一发放。而直接经济利益的获得方式,却有所差别,虽然同为掠夺,但是并不像战场中那么血腥,他们针对的掠夺群体是与其生活在同一社会群落中的底层,或在支持战争的经济行为中进行贪污。典型的获利渠道如军粮或后勤物资筹集,武器生产、管理或交易,以及征兵。

  说到这,我们会发现其中一个规律:能获得战争福利的人,所从事的社会分工,一定和战争即时必需资源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人财物等,而他们获得经济收益的时间段与战争密切相关。只要有战争,他们的工作就处于动态中,于是便有了可观的经济利益收获。

  ● 出力最多的反而不挣钱

  这里要说清楚的是,次级战争福利获得者一定来源于次食利阶层,但是不见得每一个次食利阶层都具备获得战争福利的机会。绝大多数次食利阶层在战争中,将处于一个被掠夺的位置,或是被敌人掠夺,或是被己方以支持战争的名义而掠夺。哪怕没有被掠夺,也是处于经济获得减缓或停滞的状态中。我们退一万步讲,即便这些战争福利非获得者,在战时同日常的经济获得相差无几。他们在相应的次食利阶层中,也是损失者。因为战争福利获得者的经济收益效率将使得自身的经济积累速度变得惊人,随着战争时间的延续,他们将在经济储备上远远甩开那些无法获得战争福利的人。

  为研究而建立的模型,往往是理想状态下的,对负面效应考虑并不充分,联系到现实中的具体情况可知,战争福利,对于同一个社会群落来说,仍然不是一种广谱的福利,更不是社会的整体福利,而是少数人的福利盛宴:通过战争对现有的政治、经济权利进行再分配,从而淘汰一批次食利阶层。

  被食利阶层在战争中经常扮演着最悲惨的角色:在战场上,他们是流血流汗的主体;在非战场上,他们是被掠夺的主体。战场上大部分缴获归次食利阶层所有,非战场上他们既要创造经济价值支持、供养战争继续,又要防止被敌方掠夺。

  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最低福利的获得者,甚至在非良性制度下,几乎没有福利可言。例如社会阶层泾渭分明,导致被食利阶层永远无法晋升到次食利阶层。具体如两晋时代,庶民几乎永无见天日的机会。作为庶民,无论他个人多么优秀,给社会带来多么大的贡献,一个出身门第先天不足,就把他彻底卡死在底层社会里而永世不得超生。

  这样的制度,是典型的失衡制度,是危险的制度,经济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发大规模的社会动荡,说成是安定的天然大敌一点也不为过。而这样的制度在战争活动中,是经不起考验的,都必将走上失败之路。原因在于,作为参与战争的主体阶层没有取得战争胜利的欲望和动力——即便胜利了也与其无关,这使得他们的战斗积极性大为降低。

  ● 劳有所得是个好制度

  良性制度则使被食利阶层有机会获得战争福利,最大的福利是晋升到次食利阶层中,这对于他们将有非常的诱惑力。我们可以把这看成是一种价值交换,以在战场上达到食利阶层的政治目的为标的物来交换福利。合理的价值交换,可以刺激被食利阶层提高战斗积极性,因为这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

  军功,作为军人的绩效考核,作为衡量获得福利的标准,是相对公正公平的。

  通过战争获得军功,通过军功确认相应的政治地位,根据政治地位来确认应获得的经济供养。这样的流程,基本符合良性制度下获得战争福利的情况。按照这个标准来看,商鞅变法时为秦拟订的制度,可以算得上是良性制度[注17] 。

  分别执行良性和非良性制度的社会群落间的战争,相当于两种制度的碰撞。在其他物质条件大致相等的前提下,良性制度获胜的概率非常高,几乎立于不败之地。

  秦携良性制度,打破了当时的历史僵局,我们反观当时的关东六国,都不具备这种应和战争状态的良性制度,于是最终覆灭了。这是在所难免的,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建立在良性制度下的社会群落,军事技能熟练的人群并不惧怕战争,甚至乐于看到战争。对于这些无处觅封侯的半职业军人来说,战争简直就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本钱,是快速致富的阳关大道,不说明码实价童叟无欺也相差无几。


       看来战争这种福利,还真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得到的,这不仅和社会制度密切相关,还和人群的社会分工有关。应该说,只有特定的人群才有获得这种福利的机会,而不论他们是主动还是被动。

  ● 老板可能把红包打折发放

  有一笔福利是战争获胜后的利益二次分配,作为食利阶层与其统治下的社会群落成员共享战争福利的手段。打个比方就是企业老板在年终岁尾给员工发红包,大多是非透明的,做不到明码实价。这在为数不多的福利分配中,是最大手笔的福利分配,然而通常的做法是雷声大雨点小,从实际分配效果看,并不乐观,套用经济术语的说法是通货膨胀率颇高。当然,还有一种最坏的可能是负福利分配。

  采取何种二次分配方式,取决于最高统治者的性格,看其是否足够慷慨,如果他过于吝惜财物,他在战前或战争期间做出的政治承诺很可能跳票。为了避免自身的信用折损,他可能会编制非常美丽的谎言来掩饰这一切,或者是将福利掺水分发放。另一种使政治承诺成为空头支票的原因是,最高统治者因客观原因而导致无力负担并兑现承诺,这往往与个人品格无关。比如说,对战争的后续发展预估不足,原本预计达到的目标打了折扣,而承诺给参与战争者的利益远超过战争得来的利益,这使失信成为一种不得已的选择。

  政治利益,大多时候很难量化,这成了利益分配无法明码实价的难题。

  至于最坏的情形,如负福利这种情况出现,大多是因战争中损失过大,虽胜犹败。倘若统治者又不肯舍利,那么将会给社会带来雪上加霜的灾难。

  战争总福利减去分配给次食利阶层和被食利阶层的福利后,获得的福利都归食利阶层所有。这部分利益,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解释叫“剩余价值”。吴思[注18] 先生在他的《血酬定律》里,把相似的这部分福利定义成“血利”。对于这个看法,我是没有异议的。

  假定把分给次食利阶层和被食利阶层的福利看作成本,根据收益=总收入-成本这个公式可知,食利阶层可获得收益的多寡,取决于分出去的利益的多寡,两者间成反比关系。为了降低因福利发放而导致高企的成本,食利阶层的借口层出不穷。最常见且屡试不爽的策略是偷换概念,颠倒是非。动辄用集体利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作噱头绕圈子,用“无私奉献”来降低福利的发放标准。其实,这些借口除了遮羞布的作用外,再就是营造一种环境,使得克扣非食利阶层的福利成为合理行为。

  ● 战争的风险由谁来承担

  战争,同其他一切经济行为一样,都有风险。风险的预算是确保自身获得福利的必备方案。作为战争的策动者,大多是食利阶层,最不济是次食利阶层,但概率偏低。根据前文福利分配的规律,我们可以看到,战争福利的最大受益者多是这些战争策动者,这是他们乐于策动战争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们讨论的假定前提条件是非战败。

  如果一旦战败,扣除丧失权力的政治风险或因战败而导致丢了命的风险外,几乎不再有额外的风险。如果需要经济赔偿,大可以把这份经济压力转嫁给被食利阶层。甚至在外交上吃了亏,都可以用同样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对被食利阶层敲骨吸髓,然后营造出一种氛围,将这影响社会的经济灾难嫁祸给天灾人祸,或者将仇恨外引,树立一个虚拟的敌人群体。这是最常见的转移经济压力的手段。

  在进入现代社会前的历史上,没有战争法庭的说法,战争策划者也没有被推上战争法庭的风险,而社会群落间的经济索赔都需要有人来负责,保留既有的食利阶层有助于战胜一方索取赔偿,作为战胜方,多是愿意保留战败方的旧食利阶层的,因此他们常常能逃脱战败的惩罚。那么这又变相纵容了这些战争策动者们。

  有一点是我们一直没做精算的,那就是通过战争获得福利的方式,对于这些被动接受的人是否划算,或者说,这到底是不是他们真正所需要的。

  我们再来建立一个非常理想的模型,按战争胜利后,食利阶层在不减少其原有利益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给其他阶层分配福利。次食利阶层和被食利阶层获得到了经济利益,但是他们失去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也失去了安全感,也失去了获得精神愉悦的条件。他们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以战争为核心的社会活动中去,或是杀戮,或是生产。

  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一个类比:企业中的员工无限度地加班加点,以求得最大生产效能。若按这个观点来看,战争带来的福利,对于这些次食利阶层和被食利阶层来说,无非就是相当于“加班费”而已。

  虽然老板支付了加班费,可是员工仍旧疲惫不堪,并无幸福感可言。脱离模型联系现实可知,老板们并不都很慷慨,个个都会支付“加班费”,大多是经常性克扣这种“加班费”。从这个角度说,战争福利对于被食利阶层,无论如何计算,都算不得是真正的福利。

  说到这,我们又可以看出一点,战争福利中的责任与权利是不对等的。担负最大责任者,权利往往最小,甚至低微到可以忽略不计。由此可推论出,食利阶层捏造的“无私奉献”,或是“爱集体利益就是爱自己的利益”等相似话语,无非是种抢占道德制高点的谎言。剥去谎言的外壳,我们不难看出,标榜这些“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多是些野心家,所谓“集体的利益”,实际上却是他们的利益诉求点。

  换句话说,爱了集体的利益就等于爱了这些野心家的利益。倘若相信了他们冠冕堂皇的说法,就会被他们所利用,就会上天大的当。

  ● 吃亏的人总是觉得自己在占便宜

  临了,突然想起一句荒唐的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经由顾炎武所著《日知录》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句引发而来。套用前文分析战争福利的思路,我们非常容易就点中这句话的死穴:凭什么没有权利的“匹夫”要承担“国家兴亡”的责任?这显然在逻辑上讲不过去。因此说,在责任权利不对等的前提下,国家的兴亡,匹夫实无承担责任的义务。

  因此,类似的说法一定是从食利阶层的嘴里说出来的,因为他的立场就决定了他应该且一定会这么说。然而一个奇怪的现象在生活中也偶有发生,那就是被食利阶层,也有人操着同样的说法,这就令人费解了。

  非得利者却总习惯于站在既得利益者的立场说话,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有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利益,抑或是其他因素?这又为我们带来一个巨大的悬念。
10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系的2012:玛雅预言中的世界末日之谜

2012这个发源于玛雅(Maya)文化的话题,已经转变为一种文化现象。一部好莱坞灾难大片《2012》,更是将这个话题推到风口浪尖上。各种衍生出的末日论,虽然说法不一样,可都指向2012年左右,指向毁灭。将各种言论归纳起来,无外乎以下三种主要模式:玛雅人的古老预言,科学家的太阳风暴,考古学家的尼比鲁(Nibiru)回归。各种言论叠加在一起,似乎无论怎样,2012年都会发生巨变。

  从玛雅预言所揭示的“2012世界末日”,到霍金的“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担忧自普通民众到科学家毫无知识边界地蔓延。我们的命运在一开始就被安排好了吗?难道真如人们所戏言的“如果2012年我们还在,那我们就一起等待2200年吧”?

  末日言论去了又来,我们在各个日期都安然度过。那么,这一次呢?

  1. 2012之玛雅预言

  早在数千年前,中美洲的玛雅人就预见了地球将在2012年发生重大改变。玛雅圣书《波波乌》(Popol Vuh)显示,我们现今人类生活在“第五个太阳纪”末期。玛雅长历(Long Count Calendar)中的第13个巴克顿(Baktun)周期即将终结于2012年12月21日,其标志性事件便是天文现象银河对齐(Galactic Alignment)。从《波波乌》所述来看,人类新纪元或者世界纪元的重大开端和终结都伴随着大灾难。据此,人们推测,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

  2012年12月21日

  根据《波波乌》,我们得知玛雅人的世界纪元学说。玛雅人认为,地球会依次循环五个太阳纪。它们分别代表五次浩劫,其中有四个浩劫已经过去。第一个太阳纪是马特拉克堤利(Matlactil Art),洪水浩劫,最后为一场洪水所灭,有一说法是诺亚的洪水。第二个太阳纪是伊厄科特尔(Ehecatl),风蛇浩劫,世上的建筑物都被风蛇吹毁。第三个太阳纪是奎雅维洛(Tleyquiyahuillo),火雨浩劫,大地遭受天降火雨之祸,世界步向毁灭之路,据推测为古代核战争。第四个太阳纪是宗德里里克(Tzontlilic),地震浩劫,地球遭受强烈地震的灾祸。第五个太阳纪现在被世人推测为世界末日。有一种说法是当第五个太阳纪结束,太阳会消失,大地剧烈摇晃,灾难四起,地球会彻底毁灭。

  具体来说,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这一说法来源于玛雅人的长历。长历是了解玛雅人世界纪元学说的关键。

  为了记录较长的时间周期或者辨别遥远的不同事件之间的关联,中美洲人发明了长历。这种历法是线性的,从理论上讲,它是无限且永不终止的。长历包含了几个彼此相联的周期。一个非常重要的周期就是13巴克顿或者5125年的这个周期。在古玛雅人的理念中,一个13巴克顿周期标志着一个“世界纪元”。当1个新的13巴克顿开始时,前创造物便会毁灭,即会在12.19.19.17.19的长历时间上终结。

  古玛雅人创造长历时,设置了一个特定日期作为起始点。这个日期比他们自己存在的时期还早3000多年,刚好与太阳活动顶峰时段相同。对于玛雅人来说,这个天文事件标志着他们的元旦(New Year’s Day)。因为刚好在这一天,世界将会光照无影(cast no shadows)。考古学家推论,第5个玛雅纪元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114年8月11日,而在长历里,这个日期标示为13.0.0.0.0;4Ahaw8Kumk’u。而这一个玛雅纪元的结束日,对应公历日期,便是2012年12月21日。

  玛雅学家约翰?梅杰?詹金斯认为,古玛雅人看到了一个类似于宇宙孕育期的新纪元的循环。而在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终结”或者“诞生”。一些学者专门研究这类文化,并且乐于此专题。他们几乎一致认定这一说法:在玛雅人的观念里,2012年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玛雅历法和天文知识

  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并非玛雅人的首创或者专利,但为何独独玛雅人的预言引起了世人极大的关注?答案在于玛雅人精准的历法和丰富的天文学知识。

  失落的玛雅文明有着诸多举世皆知的谜团,玛雅人对时间的痴迷最引人注目。他们能持续地观察、记录下某些天体的运动,并以此为基础,制作出各种历法。据说在其鼎盛时期,古玛雅人定期使用24种不同的历法。

  玛雅历法系统包含了各种历法,它们涉及了许多星体的运行。玛雅人的第一个历法并非与天堂有关,而是关于人体周期。玛雅人观察到从受孕到出生的周期一共是260天,以此为基础,发明了卓尔金历(Tzolkin)。后来他们开始耕作,需要追踪太阳的轨迹,观察出周期为365天,发展出的历法被称为哈伯历(Haab或Haab')。他们将这两种历法合二为一,更多的周期引出更多的历法。长历便是他们周期最长的历法之一,跨度为5126年。奇怪的是,长历所指的并不是某一个特定天体的运行周期,玛雅人的目的是想创造一个能将他们观察到的所有周期全都包容在内的体系。除此之外,玛雅人还认为银河系时间中有一个约2,6000年的大周期(正好是卓尔金周期的倍数),他们称之为太阳纪元。一个大周期有五个太阳纪元。第五个太阳纪元始于公元前3114年,并将在即将来临的公元2012年12月21日完结。

  整个中美洲历法的重点是被设定为嵌套周期的完整系统,和谐地包含了行星的通约性与蚀周期。整个系统不仅包含不同的天文周期,也包含了人类经历的各个不同层面,从人体生物学到农业科学和天文学等等。这就是玛雅时间哲学的奇迹与惊人之处。

  为什么在古代中美洲大地上刀耕火种的玛雅人需要这么多的历法?那些与日常生活无关的历法是用来干什么的?

  玛雅人没有现代人类的科学技术,但他们对天文及数学的精通令人叹为观止。更令人惊奇的是,他们把这些知识完美地融进历法中,并通过建筑物体现出来。如库库尔坎(Kukulcan)金字塔的蛇影。奇琴伊察(Chichen Itza)的库库尔坎,在每年的春分和秋分这两天,即3月21日与9月21日会上演完美的光影效果:斜射的阳光照在金字塔西面时,在金字塔北面墙上,会出现一道波浪形状的影子,蜿蜒而下;当太阳慢慢倾斜,波浪形黑影就缓缓蠕动,仿佛一条巨蛇从天而降,景象蔚为壮观。玛雅人是在提醒我们注意这个特定日期吗?60天后,在我们的这个纪元里,玛雅天文学里十分重要的昴宿星团(The Pleiades)将直接“坐在”金字塔的顶端。而这将不会发生在之前的纪元里。所以,这就像是某种信号,又一次提醒我们,要利用天文学的世界通用语和能带来那种效果的古迹的位置,来关注我们现在的时间。

  显然,2012年12月21日这个日期是精心选定的。那么,玛雅人为什么会选择这一天作为第五纪元的结束日呢?

  银河对齐和2012年冬至日

  玛雅预言的最后一章,大多是年代的纪录。这些年代的纪录如同串通好一样,全部都在第五个太阳纪时宣告终结。玛雅学家詹金斯在《2012:玛雅宇宙的生成》(Maya Cosmogenesis 2012)中揭开了这个秘密。

  玛雅学家詹金斯深入中美洲玛雅遗址,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结合流传在各个玛雅部落中的神话传说,并运用了考古学、人种学、考古天文学、碑文学以及图象学等研究方法,彻底厘清了卓尔金历和长历的起源、发展和成熟的全过程,从而得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发现,即:整个古代中美洲天文学的基础原理是建立在人们对昼夜平分点“岁差”这个概念的认识上的。而岁差周期中有一个非常罕见的对齐现象──地球、太阳与银河系中心连为一线,将在公元2012年的冬至日发生,那正是玛雅长历中第五个太阳纪元的完结日!

  他由此认为,古玛雅人精心设计了他们长历的13巴克顿周期,以此在2012年12月冬至日开启下一个时代──这一天符合太阳与银河中心的对齐,或者是玛雅人所说的天空中的重生之地。届时,太阳会非常接近银道(Galactic Equator)和黄道(Ecliptic)的交汇点(银河中心),地球、太阳、银河黑洞便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罕见的天文现象:2,5800年一次

  黄道是太阳、月亮和行星在天空中穿行的路径。十二星座群在黄道上依次排列,在一年中,太阳会依次穿越十二个星座。在人马座附近,黄道和银河系成60度夹角。这样,黄道和银河系形成了一个十字交叉,这个宇宙的十字交叉被古玛雅人称做圣树(Sacred Tree),也被寓言性地称做岔路口。令人惊叹的是,这个宇宙十字的中心,也就是黄道和银河系相交的位置,正正中中刚好是2012年冬至时太阳所在的地方,银河系中心、太阳、地球将处在同一条直线上。这种对齐仅仅每2,5800年发生一次。

  如上所述,银河对齐是岁差周期中一个非常罕见的对齐。岁差使得其中一个节点(不管是3月的春分点,6月的夏至点,9月的秋分点,12月的冬至点)每6450年和银河系对齐一次。而2012年的对齐每2,5800年才发生一次。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2012年12月21日是玛雅长历中第五太阳纪的结束日。到了那一天,太阳会非常接近银道和黄道的交汇点(银河中心),发生所谓的银河对齐。银河对齐每2,6000年只发生一次。5126年乘以5,正好约2.6万年,可见第五太阳纪的结束以银河对齐为标志,是有重大意义的。关于这一知识点,《2012:玛雅宇宙的生成》(Cosmogenesis 2012:The True Meaning of the Maya Calendar End-Date)一书有详细的阐述。

  不仅如此,发生在12月的冬至点对齐,也是地球一年周期中传统的开始点。地球自身,以及居住其上的人类,都卷入了这个对齐。在玛雅人的宇宙观中,12月的太阳将与银河系合在一起的部分,也同样是我们银河系的中心所在地。它是宇宙的子宫。新星们在此诞生,诸神在此诞生,甚至我们银河系的每一件事物,包括人类,似乎都来源于此。

  这一切是巧合还是精心的安排?这一象征完结的天文现象,却又包含了诞生之意。冬至日的太阳在对齐之后,又将到哪里去呢?

  黑色裂口:毁灭和重生之地

  玛雅的创世神话《波波乌》讲述了孪生英雄的故事。神话与父亲乌乌纳普(Hun-Hunahpú)的死亡和重生有关。在神话中,孪生兄弟的父亲被冥王杀死,身首异处。兄弟倆经过种种磨难,用勇气和智慧救活了父亲。因此,在神话的最后,他们的父亲在银河中心的黑色裂口处重生。

  黑色裂口是什么?科学家们观测到,银河系是一条星带,成拱状弯曲在空中。在远古中美洲清晰的天空中,古玛雅人可能在银河系周围观察到很多黑暗的、形状不规则的点形成的区域。这些黑云(dark-cloud)构造来源于星尘。它们中最突出的被称做银河系的黑色裂口或者大裂缝(Great Cleft)。它就像一条沿着银河系的黑色的路,正好指向了宇宙十字交叉点、玛雅圣树的中心、2012年太阳所在的位置。玛雅人称这个黑色裂口为黑色的路,或者到下面世界的路。而12月冬至日,太阳恰好落在这个裂口中,或者说银河系坐落在地球上,如同为地球开启了一扇天门。这只会在公元2012年才发生。在之前的数百年里,冬至点的太阳一直缓慢地移向裂口。

  现代基切玛雅人已经证实了银河系的“黑色-裂口”(dark-rift)的存在。它从人马座(Sagittarius)星群开始,沿着银河系向北延伸,一直到天鹰星座(Aquila)。它的形状看起来就像一条黑色的、沿着银河系中部向下延伸的道路,一如远古记录的描述。

  银河系的黑色裂口(或者黑色裂缝)以及银河系与黄道在人马座的交叉点,都是至关重要的天文特征。玛雅文化中的许多特定神话-天文学概念,如黑色之路、葫芦树上的树弯、宇宙的诞生之地、交叉路口、美洲虎之口、圣树、通向西波巴之路,都指向同一个位置:银河系的黑色裂口。在它最深刻的含义中,黑色裂口具有毁灭和重生两重意义。它是连接生死、地球和冥世之处──宇宙创造发生之地;它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户,是一条连接生死的纽带。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裂口主题是奥尔麦克文化中的一个象征。它代表一个诞生之地的大门。冬至的太阳将在2012年的完结日进入这个大门。那么,这一天是否同时意味着毁灭与重生呢?

  科学力证:银河中心的黑洞

  银河系是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扁平盘状体。主要部分称为银盘,俯视像一个巨大的漩涡。银河系直径约为10万光年,中央厚约1万光年,边缘厚约3000—6000光年,包含有2000亿~4000亿颗恒星,总质量约有太阳的1万亿倍。太阳处于与银河系中心距离约27,700光年的位置,在猎户臂(Orion Arm or Orion Spur)上。

  银河系中心有巨大的质量和紧密的结构,科学界一直强烈怀疑存在超大质量的黑洞。近来的研究表明,银河系中心的超级大黑洞比预想的还要重,且以惊人的速度旋转。

  2005年11月,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沈志强研究员所在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自然》(Nature)上发表文章,称他们发现了支持“银河系中心存在超大质量黑洞”这个观点迄今为止最令人信服的证据。世界上第一张3.5毫米波长的高分辨率图像成为黑洞存在的最佳证明。该研究组早就在1998年11月号的《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发表文章证实这一猜想:在银河中心的人马座A*位置,存有一个质量高达250万个太阳质量的超大黑洞。由钱德拉X光太空望远镜所观测到X光的剧变,更加证明了人马座A*确实存有一超巨大的黑洞。经过多年的研究,科学家们推断,这个黑洞质量大约为320万个太阳质量,大约每11分钟旋转一圈。而太阳绕自身轴选择大约需要1个月的时间,地球则是每24小时旋转一次。

  这是巧合吗?古玛雅人相信,在同一个位置有一个伟大的黑洞。古玛雅人对银河中心的关注跟天体物理学家发现的黑洞有什么联系?

  令人惊讶的是,证据显示,玛雅人曾经知道星系中心黑洞的存在。《2012:玛雅宇宙的生成》一书更是认为,玛雅神话中的黑色裂口,就是现代物理学家所发现的银河系中心的超级大黑洞。那么,我们该如何解释神话和天文学之间的这种相互比拟?

  银河对齐尚未发生,我们正处于对齐的路上。可以想象,银河中心的这个超级大黑洞,超过320万个太阳的质量,大约11分钟/圈的旋转速度,将会释放出多么巨大的能量,而这又将会对地球乃至整个太阳系,产生什么样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呢?

  父亲太阳向着天空母亲的阴道靠近,古玛雅人一直关注着这出戏剧的上演。尽管这一宇宙大事件被计算出要在未来许多世纪以后才会发生,玛雅人还是把这个未来的重合作为定位点,用于保存宇宙的时间。玛雅人的神话——用他们的话来说——一个宇宙命运的装置,选择了我们这个时代作为宇宙创造的经典时刻。

  2.2012之太阳风暴

  太阳迸发的巨大火舌掀起一场夹杂着电磁辐射、高能粒子流等剧烈变化的太阳风暴。转瞬间,人们的手机信号消失、电视画面被蓝屏替代,甚至连输电网络也出现局部瘫痪……这一幕科幻片里常见的情景,也许会在现实中上演,时间是2013年。

  NASA:未来太阳风暴危机

  2009年5月29日,一个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缩写为NOAA)领导、NASA资助的国际专家组,发布了关于下一个太阳活动周期的预测,预计2013年5月,第24太阳活动周期将达到顶峰。

  2010年6月,NASA也非常罕见地提出警告:地球可能遭遇强烈的太阳风暴,时间点就在2013年。NASA科学家认为,太阳将从沉睡的静止期中苏醒。届时将发生大规模日冕(Corona)喷发现象,巨大的闪焰威力将相当于100枚氢弹爆炸,瞬间撞击地球磁层。到时候全球将陷入大停电,网络电子通讯将全部无法使用。如果恶梦成真,人类生活将发生历史性的大倒退。

  相关天文专家指出,太阳黑子活动以每11年为一个周期。地球曾在1859年,就是151年前经历强大的太阳风暴袭击。不过,当时电力通讯不发达,因此未造成重大灾情。在2000年,不止是NASA,包括其他研究机构,根据1750年—2000年的太阳黑子活动周期(11年)规律做预测,都得出第24太阳活动周期可能在2011年达到高峰的结论。本来2007年就该达到第23太阳活动周期的谷底,但这个周期末期延长了15个月以上(这是前所未有的情况),所以预测高峰也需要相应延长,合情合理。NASA预测,这个活动高峰将在2013年5月左右到达。

  末日论者们也做出了相应预言:2012年12月21日,超级太阳耀斑的喷射物会将地球的磁层穿破,地磁暴将扰乱地球的地核和地壳,地震、海啸和超级火山的爆发将毁灭地球,地球的不平衡会导致大地失速旋转,星球上的所有生灵也将走向终结。

  那么,这一源于太阳风暴的警告是危言耸听吗?毕竟曾经出现过不少所谓的灾难大预言,后来被证明是无稽之谈,让人们一笑而过。这一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警告,又是如何?

  太阳风暴及其影响

  太阳活动主要有太阳黑子、太阳风、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CME)等。其中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是目前在太阳系中最大的“爆炸”,粗略接近10亿颗氢弹的力量,对地球的影响也最大。

  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是太阳表面显得黑暗的区域,因为它们比周围的光球层温度低约1500开,有约4500开的温度。太阳风是从日冕喷射出的进入星际空间的超音速(300~800km/s)等离子流。太阳耀斑是太阳表面局部区域突然和大规模的能量释放过程。日冕物质抛射则是几十亿吨等离子体和内嵌磁场,从日冕层向星际空间的喷发。

  由于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活动,基本上都与太阳黑子有关,因此科学家们通常用太阳黑子数目的多少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黑子数的周期性变化就叫做黑子周期(Sunspot Cycle),约11年,也称为小周期。太阳活动另一个周期为磁场逆转周期(Solar Magnetic Reversal Cycle),约22年,也称为大周期。这一周期内,磁场逆转时太阳黑子的极性也跟着做相应反转。太阳从一个活动峰到下一个峰,需要11年,而完成一个全周期要22年。当太阳达到每11年活动周期中的极大期时,太阳表面的爆发现象如闪焰、爆发日珥与日冕物质喷发等,会比平常更多、更频繁,规模也更大;同时,太阳的磁场极性会在极大期达到最盛时反转。

  太阳会在太阳黑子活动的高峰时产生太阳风暴。太阳风暴指太阳在黑子活动高峰阶段产生的剧烈爆发活动。太阳爆发时,太阳将释放大量带电粒子从而形成高速粒子流。科学家形象地把太阳风暴比喻为太阳打“喷嚏”。

  太阳活动对地球至关重要,因为太阳一打“喷嚏”,地球往往会发“高烧”。由于太阳风暴中的气团主要内容是带电等离子体,并以每小时150万~300万千米的速度闯入太空,因此,它会对地球的空间环境产生巨大的冲击。这将会严重影响地球的空间环境,破坏臭氧层,干扰无线通信,威胁卫星,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影响通讯。当太阳风掠过地球时,会使电磁场发生变化,引起地磁暴、电离层暴,并影响通讯,特别是短波通讯。以太阳耀斑爆发为例。具体说来,大的太阳耀斑会对地球空间(包括高层大气、电离层和磁层)进行三轮攻击。首先,耀斑所产生的X射线以光速飞向地球,使向阳面电离层的电离增强,短波通信受到干扰甚至完全中断。例如,1989年太阳活动22周峰年期间,一次大的太阳耀斑曾使地球上的短波无线电通讯中断达1小时以上。第二轮攻击是相对论带电粒子(主要是质子和电子),它们的速度接近于光速,在耀斑发生30分钟左右到达地球空间,通过多种物理效应对卫星产生破坏作用。第三轮攻击是太阳风,它们在耀斑发生2天~3天到达地球的磁层,可在地球空间产生磁暴。

  二是影响输电、输油、输气管线系统的安全。太阳风暴对地面的电力网、管道发送强大元电荷,使其运行系统瘫痪。以太阳风引起的磁暴为例。磁暴是全球范围内地磁场的剧烈扰动,扰动持续时间在十几小时到几十小时之间。磁暴对输电系统可产生破坏作用。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磁暴损坏输电系统事件发生在1989年3月。一个强磁暴使加拿大魁北克(Quebec)的一个巨大电力系统损坏,600万居民停电达9小时,光是电力损失就达2000万千瓦,直接经济损失约5亿美元。据美国科学家估计,此事件若发生在美国东北部,直接经济损失可达30亿~60亿美元。而日冕物质抛射携带的物质与地球的磁层相遇时,也会使磁层产生强烈扰动。

  三是对运行的卫星产生影响。太阳风暴爆发时,紫外辐射的强烈变化会直接改变地球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从而会使人造卫星等空间飞行器的轨道发生改变,直接威胁其运行安全。而这时产生的高能粒子流会使空间飞行中的一些探测仪器和计算机系统受到严重损害,并会直接威胁到太空飞行人员的生命安全。

  四是对人体有害。一次太阳风的辐射量对一个人来说很容易达到多次的X线检查量。它还会引起人体免疫力的下降,很容易引起病变,也会使人情绪易波动,对人的皮肤带来一些伤害,甚至连车祸也增多。

  五是会影响地球气候。科学家们还发现,一些气象要素的长期变化,与太阳活动的11年和22年周期之间有关。厄尔尼诺、拉尼那等灾害性的气象现象也与之有密切关系。中国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也有22年左右的准周期。

  除此之外,太阳活动对地震活动也存在着一定的调制作用,统计结果表明,往往在太阳活动峰年后3年—4年,会出现强地震活动。

  脆弱的电力文明

  历史上,不乏因为太阳活动而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的例子。

  1859年9月1日爆发了两个超级太阳耀斑,引发了历史上最大的磁暴——卡林顿事件(Carrington Event),使全球电报系统失控。

  1972年8月4日爆发的一个巨大的太阳耀斑,使美国伊利诺斯州(Illinois)长途电话瘫痪。

  1989年3月13日爆发了一个类似的太阳耀斑,引起的磁暴使得加拿大魁北克水电站的电力传输中断,并使该省600万人民被迫在黑暗中度过了9个小时;极光诱导的电流脉冲甚至融化了美国新泽西州(New Jersey)的变压器。

  2005年1月20日,出现了一大团特别而奇异的日冕物质抛射。在约28分钟之内,日冕物质抛射发送了数十亿吨质子给地球。如果再快一点,地球上的生物将会毁灭。

  从以上可以看出,太阳风暴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在20世纪之前,这些风暴对人类并没有造成大的影响。但是,到了20世纪,人们发现,太阳风暴发生过程中,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很容易迸入极区产生电离作用,产生极光,引起磁暴和电离层暴,它在地磁场中的运动会产生强大的感应电流,其结果可能导致该地区电网变压器的铜线快速加热并融化,电流失去控制,严重损坏该地区的电力系统、通讯线路。而磁暴还会影响无线电接收,各种电子设备也会受到影响。由于人类越来越依赖于这些电力设备,太阳风暴也就变得越来越事关重大了。总之,太阳风暴逐渐成为电子时代的富贵病。

  基于对2012、2013年所发生的太阳风暴事件预测,我们仍能幸存下来。但是我们将面临着两个问题。

  首先是现代的电力网络。现代的电力网络都是以更高的电压覆盖更广的地区,虽然这提供了更有效的电网运营方式,但是也变成了最易遭受恶劣太空天气攻击的对象。较高功率的电网将变成一个非常有效的天线,引导巨大的直流电通向变压器。

  其次,电网系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网系统与供水和污水处理系统、超市物流基础设施、电站控制系统、金融市场等体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将以上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那么我们将会很清晰地意识到,如果卡林顿太空天气事件再次上演的话,将引发世界上前所未有的灾难性事件。

  更可怕的是,这些还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当今全世界各地电网间的联系比以往要紧密得多。如果一股大的太阳风暴袭击地球,那么电力系统的一系列故障,将导致全世界的电网瘫痪,发达的现代文明会重新跌回到黑暗时代,结果将是一片混乱。很多地方都可能会出现法律体系崩溃的现象,因为随着电力负荷的不断增加,电力系统也将越来越加不堪重负,我们将面临非常严重的问题。

  雪上加霜:地球铠甲上的巨大裂痕

  强烈的太阳风暴每隔大约11年就要来一次,不过从百年来的发生情况来看,似乎对我们影响不大,为什么呢?地球有两道密密的防线保护着地面上生生不息的生物,它们就是地球磁层和地球的大气层。

  第一道防线是地球的磁层,磁层像一个巨大的透明蚕茧包围并保护地球。磁层很厚,内边缘离地面600公里~1000公里,它朝太阳的一面可延伸至6万公里左右,背朝太阳的一面可长达一两百万公里。地球磁层富有弹性,当太阳风暴袭击时,地球磁层面向太阳的一面会收缩到3万公里。地球磁场实际上是对太阳风暴起到了一个屏蔽、抵御和保护地球的作用。当太阳风暴抛射出的粒子抵达地球,撞击地球磁场和大气层,绝大部分太阳高能粒子被地球磁层阻挡在外,仅有少量沿着地球磁力线进入地球。地球的第二道防线是地球的大气层。这个大气层愈往高处愈稀薄,90%的地球大气集中于离海平面15公里以下的地方,这层大气阻挡住绝大部分的紫外线、X射线的入侵。

  有这两道防线保护,在太阳风暴吹袭时,地面上的人们所受的影响要比高空缓和得多。

  然而,科学家近年发现,这个透明蚕茧正在变薄。在过去的160年里,磁场强度令人吃惊地下降了10%。德国科研中心所属的赫尔曼-冯-黑尔姆霍尔茨联合会(GFZ German Research Center)一直致力于地球磁场的研究,该研究机构的地球物理学家曼德拉(Mandela)表示:“南大西洋的地球磁场已经出现了这些变化,该地区的磁场与地球其他地区相比较弱,仅为一般磁场的1/3”。目前那里已经是地球磁场最薄弱的地区,这意味着地球的磁场保护网在该地区已经出现了凹陷。

  丹麦行星科学中心一个研究小组,详细分析了丹麦“阿斯泰兹”(Orsted)号人造卫星收集的最新资料,在对比新旧数据后惊讶地发现,地球两极的磁场不仅正在变化,而且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磁场竟然都出现了多个大洞。这将致使一些太阳粒子进一步穿透磁层,更加靠近地球的表层。同样,2007年夏天,美国天文学家根据西弥斯(Themis)卫星组对一层太阳粒子的计算,发现了一个比原来预计的最大可能还要严重10倍的磁场缺口。磁层朝向日光的一边,由于受到来自太阳磁暴的冲击,出现了一个暂时性裂口。虽然这个裂口只持续了大约一个小时,但这会造成大量的太阳辐射直接冲击地球表层。2008年12月,NASA又宣布,发现磁气圈破了个大洞,比地球宽四倍而且还在扩大中。

  这种情况就像是一场俄罗斯轮盘赌。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头顶上的磁层会裂开,让你全身沐浴在辐射下。

  3.2012之尼比鲁归来

  对于我们人类而言,地球的内部仍是一个巨大的未解之迷,但地球并不一定会从内部开始毁灭,还可能死于2012年一场可怕的宇宙交通事故——它将与银河系中的另一颗急速飞行的行星发生灾难性的相遇——一颗被称为X行星的神秘末日导弹。

  飞来横祸:尼比鲁

  这颗行星即是尼比鲁。它正向太阳系飞来!而且将穿越太阳系的内部!虽然它的轨道应该不会撞上这个太阳系的任何一个行星成员,可是当它近距离移动到地球(或是其他天体)附近时,其巨大的引力作用及磁场都会给地球上的生物造成灾难:大规模地震、火山爆发,滔天的海啸扑来,两极冰盖的融化,极端气候的频现,气温突然的波动,甚至可能引起地轴的改变。

  末日论者对这颗末日行星的行踪描绘如下:

  2008年前,仅南极能够观察到尼比鲁。因为它进入太阳系的角度极小。

  2009年5月15日,南半球的人凭肉眼可以看见它。

  2011年5月,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人都可以用肉眼看见这颗行星。

  2012年12月21日,这天是冬至——地球离太阳最远且往回转之时,尼比鲁会经过地球的黄道面(Ecliptic plane,指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像太阳一样的亮红色,大约有月亮一样大小。地球上的人会发现天上有两个太阳。地震与海啸等恶劣气候将更糟糕。

  2013年2月14日,当地球移动到太阳与尼比鲁之间,极轴可能会转移,大地震、大海啸、大台风、大旱大涝大雪等情况纷纷出现,给地球造成灾难。

  2014年7月1日,尼比鲁才不再影响地球。据推测,在2014年末,地球上70%的生物会死于这次灾难,等到灾难结束后,地球将完全改观。而且,人类很可能因为这次灾难而灭绝。

  尼比鲁已经不是第一次光临我们这个太阳系了。地球历史上的巨大灾难(如恐龙灭绝)的导因,可能都是这颗巨大行星引起的。尼比鲁还可以解释很多事情,如诺亚方舟、亚特兰蒂斯、巨石阵、复活节岛等等。

  这颗灾难行星尼比鲁到底是何方神圣?

  尼比鲁小档案

  上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撒加利亚?西琴(Zecharia Sitchin)发掘了6000年前的苏美尔文明遗迹,发现了一张雕刻在石板上的星图,上面标有十二个天体,除了古代人类就能观测到的日、月、水、金、火、木、土以及地球本身之外,还有古代人类不可能发现的天王星(Uranu)、海王星(Neptune)的存在,余下的一颗则是连现代人类都没能发现的星球。因此,西琴提出了“太阳系内还有一颗没有被发现的大型行星”这一假说。该行星即是尼比鲁。

  “Nibiru”,这个古老的词语在苏美尔人文字里是“地球的通道”的意思。古代苏美尔人给它取这个名字,因为这颗行星每隔3630年就穿越地球轨道一次。如上所述,他们把这颗行星算做我们太阳系内的第十二颗星。实际上我们太阳系只有9颗行星,他们把太阳和月亮也当作行星,再加上这颗行星,所以总共是12颗星。也因此,去掉太阳和月亮,它也被称作第十行星。

  与其他太阳系行星比较,尼比鲁体积差不多有木星那样大,重力比地球大上数倍。这个巨大的行星是以逆行的方式公转,即其他的行星是以约平行的方式朝同一个方向前进,但是尼比鲁则是朝另一个方向移动。当它接近其他的行星时,会经过火星与木星之间的轨道,然后它会经过外层的行星后离去,在我们的视野中消失。它的运行轨道不是通常的圆形轨道,而是一个非常大的椭圆形轨道,在这一点上更类似一颗彗星的轨道。轨道的另一端远远地深入到宇宙的深处,离我们太阳系很远的地方。按苏美尔人的记载,它的周期为3630年。

  X行星和神秘天体

  1982年,一颗神秘天体被发现了。为了确定其属性,NASA于1983年发射了IRAS卫星,并于猎户星座的方向找到了这颗当时估计拥有木星那么大的天体。当时,NASA对外界发布了相关的发现,可是没多久之后,NASA又向外界发送消息,澄清之前的发现只不过是一个错误。人们推测,这颗神秘的天体,即是X行星(planet X)。而事情的真相是,当初的发现并没有错误,他们事后的澄清才是错误。那颗所谓的X行星就是尼比鲁。它不仅是一颗行星,还是一个带有5颗卫星的天体系统,有着庞大的运行轨道,3600年一次轮回,2012年必定经过地球(太阳系第三行星附近,预计的速度达到42公里/秒),远日点至705亿公里,在冥王星之外(柯伊博小行星带以外),这就是3600年前苏美尔人称其为第十二个天体的尼比鲁。

  尼比鲁现在频频现身,世界各地都有拍到它的视频和相片。这是2009年4月21日,20点53分左右,在莫斯科附近,一个叫什克洛夫斯基(chkalovsky)小镇上拍到的视屏片断截图。视屏里,天空中有两个太阳,小的那一颗就是尼比鲁。

  以下是全世界各地拍到的尼比鲁视屏截图片断。

  麦田圈的启示

  2008年7月15日,在英国威尔特郡埃夫伯里庄园(Avebury Manor, Wiltshire)突然出现了一个绘有太阳系九大行星轨道的大型麦田圈。隔了一个星期,也就是在2008年7月23日,这个麦田圈的太阳系轨道图突然在一夜之间被修改了,旁边又多了一个新的大彗星麦田圈图案。

  从图片上看,整个麦田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左边的麦田圈。从外观上分析,这个麦田圈图案展示给我们的是太阳系,包括中间的太阳和九大行星,内环四个轨道的行星(图示略小)分别代表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外环四个轨道的行星(图示略大)分别代表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最外层轨道线上的是冥王星,图案中也准确地显示出它的位置和运行轨迹特点。专家研究发现,这个麦田圈所示九大行星位置与2012年12月21日(冬至)我们宇宙中太阳系行星位置图完全吻合(见上图)。也就是说,这个麦田圈提示的信息是指明了一个具体时间,即2012年12月21日。

  这一部分还表示,有一个移动中的行星进入太阳系,并对太阳产生影响,而太阳则影响到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这些离太阳较近的星星。这影响有可能是太阳风暴,或者其他一些状况。这颗行星,科学家推测就是尼比鲁。

  第二部分的麦田圈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太阳旁边还有一个星体。从地球的角度看,它正隐藏在太阳后面向太阳系中心运动。科学家推测,在2012年12月,尼比鲁会十分接近地球,在地球上,人们会看到两个太阳。

  关于麦田圈的争论不绝于耳。科学家研究表明,除极少数麦田圈为人为制造外,世界各地绝大多数麦田圈都为超自然力量所为。有专家研究发现,一些麦田圈的出现往往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比如1995年某地发生虫灾前,曾有过蚂蚁形状的麦田圈出现。而1999年的一个麦田圈图案,与2003年在高倍显微镜下看到的非典(Sars)冠状病毒是一样的,令人不可思议。这次的麦田圈,又是一次警示吗?

  关于尼比鲁和地球的神话

  在久远的年代,人们流传着一颗行星的故事,苏美尔人叫它尼比鲁,巴比伦人叫它马杜克(Marduk)。古美索不达米亚人相信,它是我们太阳系里的第十二颗行星,是天堂,他们的神存在并且每3600年回到地球。

  数千年前,苏美尔人竟然有这样的记载:“就像命运的安排,在一次的轨道交会中,尼比鲁走得如此接近,以至于它的一个卫星撞上提亚马特(Tiamat,地球前身),提亚马特分裂成两半。分裂后较大的一块及提亚马特的主要卫星在撞击后跑到了金星与火星之间,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地球;而另一块则分裂成无数块,成为‘锤打成的手镯’”……这一手镯,即是我们现代人所知的散布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

  苏美尔人是如何知道小行星带的?它不是凭肉眼可以看见的。尤其夸张的是,地球如何形成他们怎么也知道?这些连现代的宇宙学家、天文学家都无法用现代科技探究的宇宙奥秘,苏美尔人是如何得知的呢?

  根据苏美尔文本的记载,尼比鲁上的居民是阿努纳奇(Anunnaki),也被叫做纳菲力姆(Nephilim)、埃洛希姆(Elohim,神的复数形式),以及马杜克。大约是在43万年或是更早,45万年前,这个星球的大气开始出问题,与我们现代地球的上空臭氧空洞问题类似。尼比鲁的轨道距离太阳如此遥远以至于他们需要保有热能,于是那里的科学家决定在他们的大气层较高处放置黄金微粒,借此将光与温度反射回来(像镜子一样)。一如我们现代科学家考虑将尘埃微粒放在臭氧层中,以过滤太阳光中有害的辐射线一样。由此,他们计划要取得大量的金子,将之磨碎然后悬置在他们的星球上方的太空中。在40万年前,他们便派出了一支小组到地球,目的便是——采金矿。在此,还有另一段关于人类起源的故事,这将在以后的章节详细讲述。

  神话并不等同科学,但神话里却含有加密了的天文学信息,就如撒迦利亚?西琴通过对人类起源研究后得出结论:“上古神话并不仅仅是传说或幻觉,而是被我们日渐遗忘的遥远的史实。”

  不管尼比鲁的到来会带来什么结果,我们所有的地球人都站在了3600年来的时代最中央。那么,2012年,神也就是所谓的纳菲力姆就要再次回来了吗?这一次,除了星球引力给地球造成的灾难,还会不会有其他事情,比如掠夺黄金的事情发生呢?那些星球上的居民,又会怎么对待我们人类呢?

  小结:2012和天体变动

  茫茫宇宙,地球不过沧海一粟。浩瀚苍穹,斗转星移只在弹指之间。漫漫人生,人类几经坎坷浮沉。这其中是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否蕴涵着伟大的意义?是否有着神秘的运数?在科技昌明,理性之光如此明耀的今天,人类是否有能力挣脱冥冥之中的一切安排……

  阅览各种末日言论,似乎都与天体的变动有关。玛雅预言来自银河对齐,太阳风暴出自太阳活动,尼比鲁归来则更不必说了。看来,天地万物紧密联系在一起,宇宙间的各个星球的变化也彼此相关。既然银河系、太阳、尼比鲁的运行变化会对地球产生作用和影响,那么人类将这些变化与玛雅的2012世界末日联系起来,并不是毫无依据的虚构。

  天体的变动只是引起了地球的变化吗?正在引起地球变化的原因,是否也引起了其他星体的变化?作为地球的容身之处的太阳系,也正在经历这种变化吗?

  2012似乎不止关乎地球。作为紧密联系的一体,太阳系中的各个星体也正在悄然变化,星际气候变暖,磁场加强,等等。我们可以将这些理解为太阳系的2012吗?
10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楼主| 发表于 2012-1-9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秘的轮回:你感受到过自己的前世吗

为什么要探索你的前世?

  我们可能永远无法证明自己有前世(past life)。就算能说出自己前世的名字、出生日期和地点,我们还是无法证明那个人就是前世的自己。所以你可能会问,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写一本书来告诉我如何找到前世的自己呢?我的答案是:它能大大改变你的今生。

  轮回(reincarnation)是一个神秘的概念,不同的人对它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它是一种理论,一门哲学,一套信仰体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可以解释生活中很多难以被解释的现象;它可以让我们明白为什么人生会有那么多不公和磨难;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与人为什么会如此不同!

  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轮回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认清自己今世的责任,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行为和人生。本书将告诉你这样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你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你之所以成为现在的你,在很大程度上是你前世就已经决定的,同样,你今世所做的一切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的来生。

  对很多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因为它意味着我们再也无法一遇到麻烦就怨天由人,再也无法为自己的厄运寻找替罪羊,无法将自己的悲惨境遇归罪到各种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上。但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因为它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真正在书写我们命运的,是我们自己!

  本书将带领你探索自己的前世,了解它如何影响你今生的际遇,决定你今生的命运。我将告诉你,每个人今世所经历的一切,都是自己前世经历的总和。所以你对自己的前世了解越多,就越能掌控你的今世今生。认清这点之后,你便会对自己的人生更加积极,你不会再坐在那里,任凭命运左右你的人生。你将不再以头撞墙,向天悲嚎为何命运对你如此不公,为何总是让你霉运不断。本书还将帮助你拓宽自己的视野,看清自己的人生模式。

  灵魂是如何转世的

  单从字面角度来说,“轮回”意味着“灵魂回归肉体”,也就是说,人的灵魂会在一个人死之时离开他/她的肉体,并开始寻找另一个肉体,一旦找到,灵魂便会以新的肉体的形式显现,这就是所谓的“回归肉体”。至于灵魂会回归怎样的肉体,则要取决于它前世的作为和经历。因为每个人都是他/她之前经历的总和,所以灵魂在回归肉体时便会寻找与之前经历最为契合的肉体。所以说,一个人在前世/今生越是珍惜自己的人生,他/她的今生/来世便越是受益。

  有些人认为,灵魂不仅会以人体的方式轮回,它还可能会以其他形式显现,比如说大树、昆虫,或者畜生。比如说非洲的祖鲁文化就认为:每个肉体里面都有一个灵魂,每个灵魂里面都有一个“小宇宙”(Itongo)。肉体死亡后,灵魂首先会在肉体周围盘旋一段时间,然后便动身前往“百兽居所”(Esilweni),在那里,灵魂会暂时表现出某种半兽半人的形状,之后再逐渐升级。一段时间之后,灵魂会逐渐抛弃自己的兽形,慢慢上升到平和之地,开始进入休眠状态。直到有一天,灵魂梦到自己新的归宿在地球上等待自己,这时它便会醒来,回归地球,透过婴儿的肉体获取重生。就这样,灵魂通过这种方式周而复始,不断获取新生,直到最终与自身内部的小宇宙合而为一。

  需要说明的是,祖鲁文化中灵魂显现的半兽形并不意味着灵魂进入了野兽的肉体,它实际上类似于东方文化中的“中阴”(bardo,藏传文化中的概念,一般指介于死亡及再度受生之间的状态)或者甚至是炼狱(purgatory),灵魂要想升入天堂,它必须首先在中阴或炼狱中脱去兽形。有人宣称自己曾亲眼看到刚刚死去的人披着动物的皮囊,大概就是这种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将只会讨论“转世成人”的情况,也就是说,我们认为灵魂只会寻找新的人身肉体。我在书中只会提供一个大致的框架,它可以帮助你开始自己的探索之路,至于“轮回转世”背后的哲学和理论思考,则不在本书讨论范围之内。

  所谓化身,是指灵魂在一段时间内展现的某种肉体形式。它只是一个发展周期的一半。完整的发展周期包括灵魂从一个肉体诞生(即肉体受孕)到进入下一个肉体之间的整个过程。从一个肉体开始受孕到肉体消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死亡)之间的这段时间,灵魂以化身的形式显露于世。所以化身有时也被称为“俗世凡胎”(mundane)或“肉体阶段”(physical phase)。发展周期的另一半则是从肉体消亡到灵魂重生之间的这段时间,它有时被称为“宇宙期”(cosmic)或“灵性过渡期”(spiritual interim)。

  “俗世凡胎”阶段从受孕时便已开始。此时灵魂已经确认了自己的肉身,便开始逐渐与受精卵同化。由于灵魂的能量极其强大,极其活跃,它很难在短时间内与受精卵完全融合,所以完成这一过程通常需要至少9个月时间,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孕期”。在这9个月之中,灵魂的能量会逐渐平息下来,变得不再那么活跃,9个月之后,灵魂便可以安全地与胚胎完全融合在一起。(在本书第五章,我们将详细讨论灵魂在离开肉身之后的经历,以及这段经历在灵魂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而“宇宙期”或“灵性过渡期”则开始于死亡之时,也就是肉体消亡的时候。关于这一阶段,人们最常问的问题就是,“这段时间灵魂究竟在做什么?”答案是:它在这段时间进行调整,重新评估人生,吸收消化前世的经历,并为开始下一世做准备。一定要牢记,灵魂最重要学习活动都是通过肉体进行的。这些经历,无论是大是小,都会对我们的前世今生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必须慎重对待。

  在过渡期,刚刚离开肉体的灵魂会借机休整,之前的经历中有所领悟,以便在未来上升到更高的阶段。这段时间可以赠强灵魂的力量,帮助灵魂回归地球,开启一段更好的历程,并在这段历程中学到更多新东西,弥补自己前世的不足。要想在理想的时间、地点和环境中转世,灵魂通常需要一段时间做准备。要想理解“过渡期”和“肉体阶段”之间的区分,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参照下面这张来自东方文化的“阴阳图”。其中黑色部分代表灵魂以肉体形式存在的时间,白色部分则代表灵魂离开肉体之后的时间。黑色部分中的白圈代表“栖居于肉体之中的灵魂”,而白色区域中的黑圈则表示“灵魂在肉体阶段的经历”,在这一阶段,灵魂会吸收这些经历所带来的信息,让自己更好地成长。二者之间的曲线部分则表示灵魂“从肉体过渡到灵性”以及“从灵性到肉体”的阶段。

  虽然这并不是阴阳图的本意,但我发现它可以非常清楚地解释生死和转世,它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感受到灵魂的无限轮回,以及生与死之间的转换。它还可以让我们意识到这样一个道理:我们不可能将灵性与肉体,出生与死亡,死亡与转世等完全分离开来。

  要想更好地理解什么是转世,以及灵魂是如何转世的,我们就必须重新定义什么是宿命(fatalism),什么是运(predestination),以及什么是遗传(heredity)。

  宿命、运、遗传

  所谓宿命,就是指人生纯粹是运气使然。持宿命论的人相信,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好坏其实只不过是运气罢了。我们来自空无——没有任何真正的正义、规则可循,也不是因为什么所谓“爱”或“宽恕”的力量等——当我们死去时,也必将归于空无。很显然,那些相信“冥冥中自有神力”的人并不会这么认为。如果人生真的只是一场运气而已,为什么还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向善呢?这无疑是一种极其悲观的观点,从这种观点来看,人生确实毫无意义。

     运则是指,人一生的经历,包括成功或失败,磨难或幸福,都是冥冥之中有神力(或“上帝”)在主宰。毫无疑问,这种看法也相当悲观。想想看,为什么神力能如此武断地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境遇呢?

  在本书第二章,我们将会讨论“业报法则”和转世过程中的“补偿法则”,届时你将会发现,所谓“运”的说法,其实是站不住脚的。我们希望的是:一个人今世的所作所为会决定他/她来世的人生际遇。真正决定我们人生的,是我们自己。我们不能把自己的人生押注在某种遥不可及的神力上。真正在书写我们人生脚本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自己的命运。

  那么遗传在转世过程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遗传学认为,我们都是父母的产品,我们的很多特质都是从父母那里继承得来的。而从轮回转世的角度来看,遗传学只是部分回答了问题。没错,基因的确会影响人的某些特质,但轮回转世主义者认为,一个人的特质并非是偶然形成的。灵魂之所以会选择某位父母和环境投胎转世,是因为灵魂有自身的需求。所以真正决定灵魂在今世的特质的,还是灵魂本身。

  记住,在转世轮回过程中,总有一些因素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我们不可能控制转世过程中的所有因素。没错,我们的确有一些自由选择权,地球上每个人都有。我们的灵魂可以选择今世经历的大致框架,但也有很多具体细节是由不得我们控制的。不仅如此,一旦进入肉身,灵魂便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灵魂可以选择自己今世的环境,以便让自己能够实现更多的成长和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控制转世过程中的所有要素。

  灵魂为什么要转世?

  我相信,灵魂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它在投胎时会尽量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环境,希望能为今世的成长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但由于总有些事情是无法预见的,所以有些变化总是不可避免的。但就算是在那些出乎预料的变化面前,灵魂仍然能够发现一些帮助自己成长的机遇。

  很多人经常会拿儿童虐待事件作为例子来反驳轮回转世说,他们会问,这些儿童受害者为什么会这么悲惨?难道他们前世也虐待过别的儿童吗?他们能从这样的经历中学到什么?为什么灵魂会在转世时选择成为一个被虐待的对象?我的答案是:很不幸,这正是转世过程中出现不可控变量的结果。

  对于轮回转世和前世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看清人生的模式。它可以让我们学会对自己的选择更加负责——不管是生孩子,还是自己的某些其他行为。要想改变某种行为模式,我们首先必须追溯到它的根源。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的今生今世只不过是他/她的灵魂所经历的一小段时光。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今生的性格特质其实是前世往生性格特质的综合。我们今生所展现的性格特点,其实是前世往生所有性格特点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更好地理解多重人格现象,有人从前世的角度做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结果发现,一个人之所以会展现出不同的人格,是因为他/她的灵魂在前世往生中曾经有过不同的经历,形成过不同的人格,所以在面对不同困境时,他/她便会展现出前世面对类似困境时所表现出来的相应人格,由此便形成了多重人格。)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展现自己的特质。我们每一世的性格特质都是彼此相连的,但每一世又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我们的灵魂之所以不停地转世轮回,就是为了要在这个过程中更好地成长、升华,让自己的性格特质与灵魂达到完全一致的状态。就这样,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学会展现自己的灵魂,并逐渐主宰自己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掌握自己每一世的命运。

  你感受到过自己的前世吗?

  下面的问题清单可以帮助你进一步确认前世的存在。这些问题都非常普通,如果你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便可以用轮回转世来进行解释。你也可以从自己的回答中找到一些关于自己前世的线索。记住,一定要保持开放的心态。

  1. 你是否经常梦到自己想去某些地方?

  2. 是否有些地方让你一辈子都不想去?

  3. 你是否会感觉某个历史时期极其亲切,让你总是想要了解更多?

  4. 你是否特别喜欢观看或参加某些活动?

  5. 是否有些活动你一辈子都不想参加?

  6. 你是否感觉总是讨厌自己所在国家的某些地方?

  7. 你是否感觉特别向往自己所在国家的某个地方?

  8. 你是否感觉某个/某些人特别亲切(从种族、宗教或社会等角度),让你总是想要了解更多?

  9. 你是否感觉某些人非常讨厌(从种族、宗教或社会的角度),让你总是退避三舍?

  10. 你是否感觉自己一辈子都在害怕某些事情(从孩童时期开始)?

  11. 你是否感觉自己拥有某些天分,哪怕你从来没用过?

  12. 你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最不喜欢的食物是什么?

  13. 你是否天生就有某些遗传病?

  14. 你是否感觉童年早期的某些经历对你的身体、情绪或心态产生了终生挥之不去的影响?

  15. 是否有些人让你在看到第一眼时就想亲近,哪怕你跟他/她素不相识?是否有些人让你永远都不想再接触,哪怕你们只见过一次?

  16. 你是否在第一次见到某个人、某个场景、某条街道、某栋房子时就非常熟悉,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17. 小孩子经常会提到自己还有过其他“家”,自己跟身边其他人还有过其他性质的关系 ,并且对此确信不疑。你小时候有过类似经历吗?你是否听到过其他孩子这么说过?(这种话从小孩子嘴里说出来要比从成人嘴里说出来更可信。成人可能会受自己之前经历的影响,可能只是突然回忆起之前的某段经历,但小孩子不太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18. 你是否想过用前世今生的观点来解释“神童”现象?

  19. 你是否总是梦到某个地点或某段时间?你是否会在梦里说一种自己的语言?你是否会在梦里见到一些陌生的人或场景?你是否会在某天突然想换一种特别不合时宜的打扮?

  20. 你是否曾经体验过灵魂出壳的感觉?是否有过濒临死亡的感觉?你是否感觉或许真的有来生?

10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2-1-9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来不去关注这个的
     
梦中 牵你的手 再远的路 我们一起走。。。。。。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6-5 23: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