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01|回复: 6

阿娇:我不恨皇帝,只恨文学家

[复制链接]

胸怀六国志

发表于 2009-11-2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趣读史记


“金屋藏娇”当然称得上是一段佳话。伴随这段佳话的,则是东窗之内的密谋,上流社会女人之间的勾心斗角。

  刘荣和刘彻都是汉景帝的儿子,所不同的是,刘荣是太子,刘彻不是;刘荣的母亲是栗姬,刘彻的母亲是王夫人。

  刘荣贵为太子,当然是上层社交圈关注的焦点,在众多关注的眼睛中,就有一双是长公主刘嫖的。刘嫖是帝国数一数二的人物,她是窦太后的掌上明珠,和汉景帝是一娘同胞,人称长公主。“长”是个敬称,并不是说她长得修长。按汉朝的惯例,皇帝的女儿称“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妈则称“大长公主”。汉朝的上流社会还流行近亲结婚,总是喜欢自己人搞自己人,其目的无非是亲上加亲,肥水不流外人田。长公主刘嫖有个宝贝女儿阿娇,谁能配得上呢?在那样的时代氛围里,刘嫖自然就打起了太子的主意。是啊,在整个国家之内,除了太子,谁还能配得上阿娇呢?做了太子的老婆将来才可能成为皇后,母仪天下啊。

  长公主虽然有意将女儿嫁给太子,但有人却不领情,这人就是太子的妈妈栗姬。长公主有个爱好,平时喜欢给自己的亲弟兄汉景帝拉皮条,汉景帝身边的美女几乎都是长公主给介绍过去的。身边的美女多了,景帝自然就顾不上栗姬,弄得栗姬整天处于饥渴半饥渴状态。栗姬不恨景帝,只恨给景帝拉皮条的长公主。可是恨归恨,皇帝的一个妃子又能把风头正劲的长公主怎么样呢?当听说长公主想高攀太子,栗姬恼怒地想,太子是我的孩子,你他妈别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主意一定,栗姬对长公主拉下脸来,明确拒绝了长公主的要求,坚决不应允亲事。

  在栗姬这里碰了钉子,长公主很快就把目光瞄向了刘彻。这次她改变策略,直奔主题,她当面问刘彻愿不愿意娶阿娇做妻子,那时刘彻还是小孩子,对男女之事一窍不通,也不知道妻子是个什么概念,见姑姑这么问,便信誓旦旦地说:以后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我就要亲自造一栋金屋子送给她(“若得阿娇,必以金屋贮之”)。长公主大为满意,一见汉景帝就把刘彻的豪言壮语给学了过去。景帝是个很内敛的人,见儿子有这样的气魄,心中非常高兴,立即同意了这门亲事。

  将来的事情就比人们想得复杂了。自从刘彻和阿娇确立了恋爱关系,长公主就开始处处打压栗姬和刘荣,时时赞扬王夫人和刘彻。在长公主全力以赴的帮助之下,刘彻顺利取代了哥哥刘荣当上了太子。因此,在少年刘彻纯洁情怀的背后,却是长公主煞费心机的阴影。“金屋藏娇”的温馨顿时让人有了异样的感觉。

  公元前141年,刘彻即皇帝位,陈阿娇则顺利成为皇后。谁知“金屋主人”陈皇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因为婚后十余年无子,陈皇后非常焦虑,为生孩子,求医看病花钱达九千万铢,最终也没解决问题。焦虑之下,陈皇后的姿容自然大受影响。不知不觉之众中,当年的阿娇慢慢成了黄脸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爱拉皮条的长公主成为了一个榜样,后人也学得有模有样。能活学活用的是平阳公主,平阳公主是汉武帝的姐姐。受长公主的启发,在刘彻登上皇位之后,她开始大肆搜罗天下美女,养在家中,以备皇帝不时之需。某日,汉武帝驾临平阳公主府邸,对平阳公主搜罗来的歌女卫子夫一见倾心。从此,卫子夫走进了深深的皇宫并平步青云。

  进宫不久,争气的卫子夫就顺利地为汉武帝生出了男孩。这是汉武帝的长子,名刘据。六年后,备受汉武帝宠爱的刘据被立为太子,卫子夫的荣宠也达到了极点,随之而来的,便是卫氏一门的封爵封侯。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也因此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年专宠的阿娇自然被疏远了。妒火和怒火将一贯娇贵的阿娇折磨得痛不欲生,她又哭又闹又上吊,几次差点儿死去,更是弄得汉武帝大倒胃口。

  为使汉武帝回心转意,阿娇棋走险招,收买巫女,让其对卫子夫施展巫术。后此事败露,汉武帝大为光火,他派张汤“治皇后巫蛊狱”。受此案件牵连,被诛者竟达300余人。祸首阿娇自然不能幸免,最后只得交出皇后印绶,并被打入冷宫—长门宫。从前令汉武帝心醉神迷的阿娇已不复存在。

  阿娇曾作过最后的努力—花巨资请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作《长门赋》,以表达内心的凄苦,想以此赢得汉武帝的爱怜。谁知这篇赋虽然写得凄楚哀婉,却最终于事无补。阿娇高估了文学的力量,高估了文学家的能力,最终文学和文学家的面子和阿娇一起被弄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拿了别人的钱,却帮不了别人的忙,文学何用,文学家何用?我想,阿娇最痛恨的人,一定是文学家。

  阿娇终与皇帝没有再见。




读书巫妖
发表于 2009-11-2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相如还给阿娇做过枪手(⊙o⊙)哦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用的,像汉武帝那么拉风的男人,眼里都是国家利益。。。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当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丘吉尔与同样如此的毛主席心有灵犀时


就像大货车司机遇到了枕头


香港才有了在封锁年代的特殊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夏沁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11-2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伴君如伴虎。尤其是封建社会的女人,即使再显赫,命运也很飘摇。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发表于 2009-11-2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一位皇帝,但也是对女人最狠毒的。

 

想起王立群在百家讲坛的讲读《史记》,也是蛮有意思的。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个片段.......王立群 百家讲坛

汉景帝前元元年(前156),也就是景帝登基那年,他的第十个儿子出生,取名为“彘”。双喜临门的刘氏皇族并不十分在意这个小婴儿的诞生。因为,封建帝制“立嫡立长”,后宫三千佳丽,一位美人生育的十皇子,距离权力中心可谓“十万八千里”。但是,就是这个毫不起眼的“彘儿”,后来竟成为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一代君王——汉武帝。汉武大帝是非功过,后世津津乐道,就连他的即位都充满了悬念。排行第十的他,为什么能坐上皇帝宝座?称帝的背后,隐藏了多少宫廷争斗?

  汉武帝:被命运垂青的皇十子

  汉武帝一生叱咤风云,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六个“第一”:

  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中国思想文化。

  第一个创立太学,培养人才。

  第一个大力拓展疆土,奠定中国辽阔疆域。

  第一个开通西域。

  第一个用皇帝的年号纪元。

  第一个用罪己诏的形式,进行自我批评。

  这六个第一,特别是罢黜百家,用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统治思想,影响深远。

  同时,这个声名赫赫的汉武帝,在位时间也非常长。他从16岁即位到70岁去世,执政54年。两千多年后,清代的康熙皇帝,从公元1661年到1722年,执政61年,才刷新了他的这个“在位纪录”。一个国家纪录保持了两千多年,很不容易。

  然而,后世对汉武帝的一生毁誉参半。有人称他雄才大略,有人说他穷兵黩武,有人赞他丰功伟绩,有人批他专制独裁。这个让两千多年来人们说不尽道不完的汉武帝,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司马迁在《史记》中又是如何记载和评价自己这位顶头上司呢?

  前面提到,汉武帝是第一个用皇帝年号纪元的。在汉武帝之前,皇帝没有年号,所以,史书记载汉景帝,都说前多少年,中多少年,后多少年,按前、中、后排。汉景帝前元元年(前156),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出生了,取名为彘,刘彘。正史没有记载为什么汉武帝取名为“彘”,只有《汉武故事》略有一笔:景帝亦梦高祖谓己曰:王美人得子可名为彘,及生男,因名焉,是为武帝。

  汉景帝是一个高产皇帝,他共有十四个儿子,比刘邦的八子多得多。十四个儿子分别出自六个妃嫔。其中的王娡王美人,生了后来的汉武帝。唐姬生了一个。贾夫人生了两个,有一个中山靖王刘胜,大家应该比较耳熟。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刘备自称“刘皇叔”,他喜欢追溯自己的皇家血脉,一追追到哪儿去了?追到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那儿去了。汉景帝已经是“英雄父亲”了。中山靖王更不得了,他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刘备自称中山靖王的后裔,难保不是浑水摸鱼。到现在,我们都难以查清,刘备究竟是中山靖王哪个儿子的后代;无论如何,刘备跟皇室攀上亲戚了!蜀汉政权强调自己是“正统”,原来也不过如此。

  说回汉景帝。景帝另外两个妃嫔,栗姬和程姬,各生了三个儿子。最后还有汉武帝的姨母,也就是王娡王美人的妹妹王兒姁(ní xǔ,泥许),当年也被送入太子宫中,为景帝生了四个儿子。

  十四个儿子中,汉武帝是普通嫔妃之子,不是嫡子;排名不靠前,皇十子。中国封建帝王继承制度有两个原则,一个叫立嫡,就是拥立皇后的儿子;一个叫立长,就是拥立长子。很明显,刘彘都沾不上边。难道他前面的九个哥哥都愿意放弃太子之位吗?命运为什么偏偏垂青于皇十子刘彘呢?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刘彘好运眷顾,既是吉人天相,又是景帝后宫中五个地位不等、性情各异的女人多年角逐的结果。这五个女人是些什么人?她们凭什么左右太子之位?司马迁在《史记·外戚世家》中是如何记载这场宫闱战役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6-7 04: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