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32|回复: 5

[汇编] 【社会广角】中外女性生存对比

[复制链接]

如歌的行板
发表于 2009-12-1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面临这样一个时代:一方面地球村的频繁提及让我们感到身处世界大同的浪潮中;另一方面文化地理学依然兴旺,并随时用它的声音提醒我们正视差异。

  中国女性和外国女性的生存比较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是同样一个话题在不同的时代其内容确总是鲜活而丰富的。近百年前,当中国妇女第一次释放被捆绑了数代的双脚时,西方世界的女性已经开始了争取普选权的斗争。到了上世纪90年代,当中国出现了身体写作的浪潮,美国妇女却选择回归家庭……每个时代下女性的都让我们赞叹、唏嘘。




  中美对比

中国女人

  相比之下,中国女性的生活隐藏着更多的性别教条。与美国女人相比,只是举一反三,其实和很多国家女人的生存状态相比,不一样的地方不止这些。


  中国当代的都市女性性别意识非常强烈。最直观的,当然是体现在穿衣打扮上面,精心修剪的头发、浓妆淡抹的脸蛋、层层叠叠的裙子、绣花镶片的外套、鲜艳柔媚的颜色、风格多样的手袋……反正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中国女性的流行元素,就是精致


  相比之下,美国女性的穿着打扮就随意得多,除非有正式场合,否则一般都是宽松的T恤、简单的牛仔裤、满大街的球鞋或者沙滩鞋——就算是比较爱打扮的女性,最多是将宽松的T恤改成紧身的露腰T恤,外加一对大耳环,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美国女性的穿衣风格,那就是舒服


  精致往往是给别人看的,而舒服则是自己的感受。精致舒服的差异,说到底,是将他人还是自己当作审美主体的差异。


  当然,穿衣打扮所体现的是最表层的性别意识。更深层的,是女性行为举止中的性别自觉。相比之下,中国女性的生活隐藏着更多的性别教条。比如,女孩子要温柔女人事业心太强了不好女人根本不懂政治女人说话收敛一点才好”……总之,最好的女人,就是最适合做贤妻良母的女人,而无论是贤妻还是良母,本质上,都是围绕着男性的一个个角色而已。与这种温柔甜美母亲形象表面上看起来相反、但实际上是异曲同工的一个形象,就是荡妇形象:从卫慧到尹丽川,从木子美到流氓燕,表面上看,她们笔下宣扬的似乎是一个反叛的姿态,但是她们对性别意识的强调、依赖与夸张,与前者是一样的。甚至可以说,那种反叛的姿态不过是取悦男性眼光的一种新策略而已。



  
美国女人累

  相比之下,美国女性在言行举止上缺乏强烈的性别规范。这种差异,最明显的,就是体现在中美两国电视上女主持的差别上。中国电视上的女主持人多半年轻貌美、甜美娇俏、嗲声嗲气,而美国电视上的大牌女主持多半是相貌平平、打扮一般却妙语连珠的中老年妇女。从Barbara WaltersOprah,从Meredith VieiraEllen Degeneres,她们胖的胖、老的老、黑的黑,但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智慧超群


  古代的皇帝信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实,自古以来,男性统治女性,道理也是一样的:女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对女性真正的尊重,其实是对她们的智慧的尊重。相比对智慧的尊重,对女性之美的赞美(三围、脸蛋)、对女性之道德的崇扬(牺牲精神、母爱、贤惠),多多少少都是男性中心主义的,都是在用男性的眼光审判女性的存在。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美国是一个更尊重女性的国家。


  然而,容易被忽略的是,在女性向人性化的形象回归的过程中,除了政治的陷阱,还有商业的陷阱,还有文化的陷阱,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还有反政治的陷阱。喧嚣热闹的美女经济后面,是无数中老年女性、长相一般的女性、无权无势的女性在人才交流市场焦灼的脚步、在丈夫出墙后的忍气吞声、在家庭暴力面前的逆来顺受、在公共事务面前的沉默与麻木。


  当然,像美国女性这样淡漠性别意识、强调主体意识,不是没有代价的。你不是个性张扬、独立思考、我行我素吗?好,同居房租你要付一半、平时你得看书读报给头脑进补、说话妙语连珠火花四射、不一定事业有成但是要有所作为。没有人会因为你是女人而原谅你的不思进取,没有人会因为你轻言细语而原谅你的言之无物,没有人会因为你穿得娇媚而宽容你的慵懒。总而言之,要活得完整也意味着活得更累。要照顾你的外形、照顾你的品格,还得照顾你的头脑。一个园丁,三个花园,要浇水,要除草,要施肥,要收割,就累死你去吧。




  一个国家的历史与传统对于女性的影响很大,而女性的地位及生存状况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

  差异背后值得我们思索的是什么?这里推出的家庭篇、爱情篇、职业篇、金钱篇、生活方式篇……从不同的角度比较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空间的女性生存状态的差异。哲人们爱说看清了内心,就看得清世界,而有时候看清了世界,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明白自身。

  男女共处一世,通过女性的生存状态,亦能反映男性的生存状态了。希望此帖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这是读雨的初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庭篇


  德国:家庭对于已婚人士简直就大于天。

  我常常和国内的亲友说德国人的家庭观念比中国人重,没人相信。

  我们印象中的西方人是开放,独立,崇尚自我价值的。自由,性解放等词也起源于此,是不是因此家庭就成了一个离他们很远的概念呢?

  最新一期的焦点杂志(FOCUS) 有篇文章 , 是一份关于受事业和家庭双重压力的经理们的研究报告。有位爸爸为了能下午四点准时去幼儿园接女儿,必须每天早上六点就到办公室开始工作;另一位父亲自从孩子出生后每周只三天在办公室工作,和同样有职业的妻子分摊家务和孩子的教育;还有一位父亲自诉,结婚有孩子之前,他满负荷工作,业余花很多时间在体育运动上,现在,妻子和孩子对他最重要。这份研究报告总结,这些男性企业经理们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与家庭和孩子分享,不想只做周末爸爸,希望能更多地担起孩子日常教育的责任。而企业的人事部门认为:担起家庭教育责任的男人们更具备团队管理,组织和解决冲突的能力,对企业是笔财富。

  家庭对于德国的已婚人士简直就大于天。周末和假期只属于家庭,这在德国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你想周末和他们碰面,先预约啊,他得先看看是不是要和女儿一起去动物园,是不是要陪妻子听音乐会,或者全家一起去爷爷奶奶家。如果有人搞个地下婚外恋背叛家庭什么的,他得夹着尾巴做人,周围人的鄙视,家人的怨愤,如果给公司知道了,升职肯定是不可能的了,说不好还丢了饭碗。德国的企业认为,对家庭不负责的人当然也不胜任管理一个公司。这真是应了中国人说的: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


  日本:幸福的女人有很多,但对于现代日本人来说走向婚姻还是一桩难事。

  友美婚前是牙齿保健士,给孩子们指导牙齿保健。是一份轻松而薪水不错的工作。可是婚后她立刻辞工做了专业主妇。她克职尽守,兢兢业业,从不表达对老公的不满。从来她的话里是,老公又对她不高兴了,原因风花晚上吵了等等。她把家收拾的一尘不染,她的理论是不能让老公觉得家里不舒适。

  尽管女性进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像友美这样的妻子在日本还是多数。她们奉夫奉子,中规中距,知足安乐,享受小家庭的幸福。

  和友美不同,寿子虽然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还有一份周末的工作,在一家学校教孩子们花样体操。她不想丢掉大学以来一直从事的专业。寿子总是腰板溜直,讲究衣衫色彩搭配。她抱怨老公回来太晚,不帮忙带孩子。寿子老公和友美老公在同一家政府机关工作,是公务员。按说友美丈夫每天下午5点准时下班的,可是寿子老公却老借口加班和朋友聚会,深夜才归。弄得寿子很不安常查看丈夫手机有无外遇。

  尽管如此寿子还是尽心尽力维持着这个家。年初他们搬进了新房。寿子暂时辞掉工作专心相夫教子。她说她不想失掉家庭。毕竟她的薪水有限。

  像友美那样幸福着的女人有很多,可是对现代日本人来说走向婚姻还是一桩难事。男人养家责任重大,女人失去终身自由。被捆在一起的两个人如果出现感情问题而不得不维持的是多数,因为离婚更多是金钱的损失。对于没有经济能力的女人来说,很多时候委曲求全才能生存。也因此,有经济能力的女人力求晚婚晚育。男人呢则逃避婚姻,以摆脱一生责任。有人把之归为近年日本社会少子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法国:和有没有孩子不相关,对法国女人来说,家庭就意味着爱情。

  法国单亲孩子问题越来越严重,几家共一父亲越来越普遍。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能说明法国女性缺乏家庭观念。大多数法国女人因为爱情组织家庭,此前她们可能很少去权衡一些世俗的条件。

  但组织家庭之后,一切都会浮出水面。所以,很多法国家庭是短命的。一旦女人们发现爱情和现实有偏差,她们会毫不犹豫地说再见。这甚至和有没有孩子不相关。对于法国女人来说,家庭就意味着爱情。

  一旦她们拥有了充满爱情的家庭,那么她们比东方女人还贤惠。谁都知道法国菜是中餐之外的世界级美食。为了自己心爱的男人和孩子,法国女人对厨房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所以,有这样的俗语:一个幸福的女人一定是个好厨子。

  巴西:考虑到结婚这一步,他们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巴西人大概都对独生子女这回事情感到很好奇,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个孩子得在哪样孤单的环境下长大啊。因此,不管他们选择多晚结婚,除非是丁克,不然他们都会骄傲地跟你说他们要生一男一女,当然,对于巴西的穷人来说,生孩子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一个接着一个生而已,咱们所说的少生优生,大概也只能在巴西中上层阶级身上得到体现了。

  如果组建一个家庭的基础和前提是婚姻的话,那么等巴西人考虑到结婚这一步,可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至少婚前的那些风流韵事到婚后必须多少有点节制了。所以,巴西人可以恋爱可以订婚,但是这个天主教国家可只允许一次的教堂婚礼,于是结婚,就变得慎重多了。当然,不要认为婚姻就是依靠和保障,因为离婚,对于他们来说,可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尤其是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人,受美国文化的影响,从一而终这种事情,至少在他们30岁前,都是很难被纳入考虑范围的。

  即使这样,巴西人还是非常有家庭观念的。尊老爱幼不说,家人的生日,重要的节日和纪念日都不会忘记。而每到星期天,不管是穷人富人,通常都会有一个家庭烤肉聚餐。

  除了亲戚,也会带一些朋友一起参加。而能被邀请,当然是一种荣幸了。

 

 

 

 



   爱情篇


  德国:见过因婚姻失败而绝望失意的德国人,没见过因分手而痛不欲生的的德国人。

  一向形象严肃古板的德国人好象不是谈论这个题目最好的对象。爱情来了,他们不会像美国人那样要向全世界宣布他是最幸福的人;爱情走了,他理智面对,继续寻找等待下一次。我见过因婚姻失败而绝望失意的德国人,没见过因和()女朋友分手而痛苦得不可自拔的德国人。爱情并不等於婚姻,你不要以为他一说爱你,你就开始幻想在德国城堡中公主般的婚礼。今天的德国人婚前平均交过六个异性朋友,很多的人一辈子生活在一起,但不愿成为夫妻,而只是Partner,或Lebensgefaehrte,意即生活伴侣。如果有位50岁的女士向你介绍她身边的男士,这是我的生活伴侣,你不要太惊讶哦。这种关系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并享受很多法定夫妻拥有的权力。如果你是汉莎航空公司的职员,那么你的生活伴侣坐飞机也可以和你一样买员工票。


  日本:爱情是奢侈的,婚姻和爱情似乎没有关系。

  我看日本人的爱情很多还是电视电影报刊杂志上的。现实里关于爱情,我只是把之和性混淆。男女有了好感,相识第二天就去了情人旅馆。追随美国生活方式是年轻人开放的原因。伊藤舞还是16岁时就出来打工,她对老板谎报18岁进来工作。她很漂亮也很自卑。她说母亲喜欢乖巧的妹妹很讨厌乖戾的她。她同时有2个男朋友,她不相信任何人的爱情,他们之间只有性。她说她的目标是一年做爱1000次。望着她涂得黑糊糊的茫然的眼睛我就心痛,16岁啊人生最最美好时光。

  舞是没有代表性的。可是真理子就有代表性,朋友的女儿。名牌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进入索尼工作。工作一个月后告诉老妈说怀孕了,要奉子结婚。老妈简直气疯。对象也是刚入公司的同事。后来她老妈告诉我,未来女婿实在平常得让他们难以接受。也许真理子一见钟情也未可知,但是性爱的结果是促成这桩婚姻的决定力。

  我还总觉得日本人的婚姻是金钱的结晶。不过这个风尚很难说是日本特产。前相扑选手小锦来自美国夏威夷。拥有250公斤体重和与此相等的钱。退伍后不久妻子和他离婚,要了一大笔慰谢料。很快他又有新妻,年轻美丽。几乎有姿色的电视女主持人和演员最后都选择体育选手和牙医等高收入职业的人做丈夫。她们住豪宅,养宠物,世界旅行,高兴时电视里露露脸。日子过得真爽。

  这些使我很容易认为日本人的婚姻和爱情没有关系。爱情,对日本人是奢侈的。韩剧盛行就是一个例子。《蓝色恋曲》播后全日本沸腾。裴永俊的笑很温柔,可是如此迷倒万千日本欧巴桑对我们就很夸张。那些欧巴桑组成fan协会,热烈追寻着韩剧中的每一位男女演员。甚至追到韩国去。一时间韩日婚姻介绍所申请国际婚姻的日本女性陡增。爱情饥渴才会在这么疯狂迷恋虚幻纯洁的爱情。


  法国:爱情就像跳蚤,谁知道它会往哪里跳?

  法国是艺术家和情种的天堂。爱情,是空气是水是每个女人的追求。在这里,为什么女人和情人认识三天就能结婚?为什么女人爱情长跑永远不辍?为什么女人同居七八年都不结婚?为什么女人东寻西找,总是没有着落?对于那么多的问题,起码有几千万个答案。但法国女人相信的是这样的一句:爱情就像跳蚤,谁知道它会往哪里跳?

  我们节目组的编导女同事,在一间街头小酒吧遇到一只跳蚤。当陌生男人从她的肩膀上拣下一根头发。我的女同事笑了。他们谈了许久。我想,或者说我猜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一夜情?在淅沥的雨天。然后,他们会忘记。跟巴黎的大部分女人一样,女同事与不少男人发生过一夜情,最后会有人在她离开的时候抓住她的胳膊,有时候还有更糟糕的场景。但,她不觉得有什么特别。

  但是那天清晨,她很惬意地跑到节目组。一直困扰着她的孤独和无聊和连绵两天的雨水一起不知去向。她说,她找到了那个感觉对的人。于是,她很快结婚了。法国女人把情人和爱人分得很清楚,她们看起来很浪漫,但爱情智商很高。有时候甚至比男人还清楚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所以征服法国女人是件刺激的事。


  巴西:他们的分手不过是走到你跟前,说一句:我不想继续了。

  巴西人的爱情观是现实的,是及时享乐的,也是来去匆匆的。在巴西男人把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的同时,巴西女人也慢慢接受了这个现实。于是,现在的巴西,男男女女都有了享受的资本和理由,这个世界,爱情很廉价。

  爱的时候,巴西男人是冲动,浪漫和温柔的,他可以在你身上用上这世界上所有美妙的词汇,然后深情地一直看着你,缓缓地说,你真是我的天使。这一招很受用,可是有经验的女人们都知道,这些拉丁男人骨子里的狂野,洒脱和不羁是没有办法抹灭的,于是他们说出分手也是极其简单的事情。只不过是走到你的跟前,说一句,我不想继续了。

  这恋爱便生生地被埋葬了。

  而同时,巴西女人也是不甘落后的。既然男人可以这样,女人也总该做点什么。于是她们频繁地去派对,酒吧还有化妆舞会。在这个恋人之间极度缺乏信任感的国度,汽车旅馆的数量之多,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他们的空虚和落寞。巴西人从来不缺乏恋爱和性伴侣,为了一棵树放弃整片森林的事情,再笨的巴西男人都知道,这,很划不来。


  澳洲:爱情会把一位澳洲姑娘的眼神烧起来。

  她们不介意祼着上身行走在海滩上,身体是属于自然的,但爱情对于她们仍然是这世界中最珍贵的东西,一旦遇到爱情,她们依然会坐立不安,两腮发红,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也可以为爱情孤注一掷。

  爱情所制造的高强度的喜悦与痛苦都是仍然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无其它东西可以代替。

  爱情不是功利的,而爱了就是爱了,爱情会把一位澳洲姑娘的眼神烧起来。

  她们不会先问对方是否有车子房子,一位叫琳达的澳洲女人,问他为什么爱那个男孩子,她会炫耀说:他的眼神太迷人了,我已经为他着魔了。而在爱情中的东方女人如果要你炫耀你的爱人,你为说哪点呢,是不是他税后收入有几位数呀。

  而且澳洲女孩对于爱人往往直接表达,敢爱敢恨不会像中国人一样含蓄而矜持。

  对于崇尚太阳的澳洲,掩面而笑、手绣香腮这些东方的矜持概念在澳洲女人的字典里几乎被抹去,取而代之一种毫无保留的、及时行乐、大悲大喜的外向型表达。每天都说我爱你都不在意,每天都去赞赏自己的爱人。中国历来重硬件,企业用人重硬件,女人面对爱情也就沿袭了这个恶习;而澳洲人重软件,重内质,不求速度,慢慢走,更能享受爱情的曼妙。


  荷兰:不相信什么天长地久,也没有来自双方家庭的压力,结不结婚全看感觉。

  恋爱率性而谈、跟着感觉走,这是普遍荷兰女人对爱情的观念。谈得来就多谈谈,谈到两三年就住在一起,比较实际。不相信什么天长地久,也没有来自双方家庭的压力,结不结婚全看感觉。但是天下女人都有自己的通性,那便是对爱情的执著,真的陷入爱河的荷兰女人也是小鸟依人(虽然平均身高17)、愿意奉献的。很多荷兰女又都是为了爱情而放弃了原先很好的工作,来到男朋友或丈夫工作的城市。在这一点上,女人的服从似乎是天经地义的。

  分手之后的男女通常也还能成为朋友,尤其在一些小城市小镇子里,民风比较朴实,大家似乎没有什么戒心。如果以前的男朋友成了某个好朋友的男朋友,没关系,还要把这个男人的喜好厌恶告诉她呢。不过大多数荷兰女人不选择结婚,而只登记同居(在荷兰,经过市政厅登记的同居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是分手时的手续比离婚要简单得多)。

  现在自己生孩子的荷兰女人越来越少,很多人更热衷收养小孩,而中国孩子是荷兰人收养的主要对象。很多家庭收养两至三个,甚至主动提出从福利院收养有残疾的孩子,因为她们希望这些孩子能够得到比别人更多的关爱。虽然这些孩子并不是他们身体的结晶,却也是他们爱情的共同产物。只有建立在同一价值体系基础上的爱情,才能够共同选择这样的生活。


  挪威:爱死结婚了。

  在挪威我认识一名女司机。当时她正好快结婚了,一幅非常幸福的样子。整天忙着计划婚礼,还叫她男友:MY BOY。她当时计划去泰国度蜜月,要花个五六万的样子。打算住在可以SPA的度假酒店,说是可以在阳台上泡澡。这姑娘真的很兴奋。她们挪威女孩,爱死结婚了。在我的印象中,她们的爱情观,非常传统;她们的家庭观念,超级强。对过有爱的日子,十分上心,因为挪威人都是住的木头房子嘛。所以,每个我去的人家,都跟童话里头的家差不多,装饰品,非常的田园,可爱。

  和中国女孩比,挪威女孩更加有趣味吧,我认为,比中国女孩讲究些情调。不过她们一旦结婚,就计划到极致。请帖啊,做的什么点心啊,全家如何一起庆贺啊总之,看那架势,恋爱结婚是大事,很传统。
 

 

 

 

 

 


  金钱篇



  德国:不管是谁,即使看到地上有一分钱也会马上拣起来。

  记得我和丈夫在正式登记结婚成功后,打电话告诉他父母,他父亲说了祝贺,紧接着的就问中国夫妻的财产所属是怎么定义的。已经被中国文化熏陶过的丈夫事后批评了他父亲的这一不近人情的做法。

  在德国,金钱就是金钱,不需要避讳去谈论它。人们热爱金钱,所以想着法子省钱。我常听到的一句话是,这东西对我们太贵了,或者这我们负担不起。我开始以为说这话的人真的没钱,慢慢知道,这其实是德国人的节俭之道。在德国,节俭和社会地位,经济水准无关,这是全社会崇尚的美德。即使开奔驰住大HAUS的人也会经常光顾二手市场,也会乐于和人交流省钱经。我认识的最节俭的人财产过百万,他每次用完厕所总是打开箱盖,只让水冲出一半,也就是每次如厕节省半升水。

  因为热爱金钱,所以也尊重金钱,不管是谁,即使看到地上有一分钱也会马上拣起来,这让我想起深圳公车上人们对地上的两元钱也无动于衷的表情。因为热爱金钱,所以德国人还非常注重对金钱的管理,还由此养活了一批人,包括税务顾问,财务顾问等。一个家到底有多少钱往往只有财务顾问知道。

  德国人不明白中国人的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经典,因为它在德国不一定适用。没钱在这里还是可以生活得很好,因为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人老了有退休金,病了有保险,实在都不够,最后还有国家帮你。


  日本:只要关乎到钱大家就变得小心翼翼,鞠躬尽瘁。

  资本主义社会是金钱的社会。一点不假。没有钱,啥都没有,房子,老婆,甚至孩子也不认你。过去在横滨住时桥下住了很多无家可归的人。他们存在于高度发达的日本社会之外。没有电灯,冬天也无法取暖。捡垃圾箱里的东西来吃。其中有很多曾是公司社长,泡沫经济发生后公司倒产,身无一文,无法养家更无法面对老婆孩子冷脸,沦落为丐。看到这些人就似乎把资本主义本质看透一般一阵阵心里发冷。

  为此,日本人对金钱的态度认真明朗决不含糊。只要关于到钱大家就变得小心翼翼,鞠躬尽瘁。不作连带担保人。不随便借任何人钱。总之金钱关系清楚明白。

  打工是一分钟一分钟赚钱的,累。年轻女孩子(高中生初中生)为了买喜欢的东西就去卖春。很多女孩子用的名牌包就是这样来的。我的圈子窄还不认识的这样的女孩或者说没有哪个人愿意说这种事。但是电视里放了很多。她们人生态度是及时行乐,还未成年就做了很多成年人也不做的事。这种人生态度造成少年犯罪率升高是日本现代社会的一个疾痼。

  也并不是所有人为了钱而钱。有很多人在作义工。刚来日本时有日本人义务教我日语。河边有人在义务收拾垃圾。等等。有足够的钱作底子,不再追求金钱。这使我有时佩服国人有了钱还要钱,那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贪婪劲儿。


  法国:从不在金钱方面委屈自己。

  我曾在秋冬时装发布会现场遇见一位巴黎名媛。她已经年过七旬,但她说,时尚和购物是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秀场里的品牌来来去去,只有她风雨无阻。据说,她独居豪宅。因为只顾享受生活,与人淡漠。据说,她年轻时曾把家产借给朋友,现在靠卖古董、收债务和儿女的供奉继续奢侈生活。她对流行趋势了如指掌。她当场订购几套礼服。结帐的时候,她不开全额支票。谁都知道她会付钱。虽然她没有金钱观念,但,她如此依恋着消费。法国的女人是热情浪漫的,但更多的时候,她们用热情来牙疳自己的孤独和痛苦,她们会嘘寒问暖,可也惠而不费,她们可以慷慨的付小费,为流浪者送衣服,但也会和效力的公司算计收入,和政府斤斤计较税率。法国女人重视个人自由大于团体自由,可在国家有经济危难的时候,政府如果提议捐钱,肯出面的人不多。尽管如此,法国女人从不在金钱方面委屈自己。


  巴西:小气,精打细算,超前消费。

  如果非得找些词来形容巴西人的金钱观,第一词可能是小气,而第二个可能是精打细算,第三个就是超前消费了。

  对于巴西人来说,花钱买面子是一件很傻的事情。

  朋友一起踢球使用球场费用AA制,一起吃饭各买各的,的士费用当然也要平摊,如果某人开车带上朋友,那么到时候的停车费是不是也不应该他一个人负担?所以,别指望从巴西人身上捞到什么,在钱的问题上,他可从来都不会马虎的。不过巴西人是很懂得花钱的,小处省了,大处却不含糊,因为生活质量是很重要的。这里的商品只要值那么几十雷亚尔的,那就可以分期付款。所以很多人有车有房还常常去旅游,其实是没什么积蓄的。别忘了,在巴西,旅游也是可以分期付款的。

  在这个持枪抢劫如此猖狂的社会,现金交易对于商店来说也是一个潜在的危险,而多数的巴西人随身都只带极少的现金。所以哪怕是去买个麦当劳甜筒,他们也可以很自然地掏卡来刷。信用卡的普及使得巴西人面对需要一次性支付的产品总是先皱起了眉头,虽然这价格往往比分期付款要便宜一些。所以,当一个巴西朋友对我的手提电脑产生兴趣的时候,他那样诚恳热切地看着我,问的第一个问题却是你接受分期付款?我看着他,同样诚恳地说,可以,不过是分两次。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连连说好。我在想,这两次和一次就真有这么大的区别吗?


  澳洲:让金钱沦为快乐的奴隶。

  没有储蓄概念,坚信钱就是用来消费的。每到每周发薪日的周四,会看到在悉尼,墨尔本的大小咖啡馆,不管是露天,还是室内,都坐满了浓妆艳抹的妖艳女人,叨着烟或不叨着,总之都是放松了,大声聊天,肆意说笑,就是当天把钱都用完,她们都不在意。钱是用来花的,不是用来存的。

  当然这还是跟澳洲完善的福利制度分不开的,她们不为生计发财,所以本着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原则,舍得花钱。但是她们也不会拘于礼节,随意请客吃饭,在人际交往中,还是经常使用AA制,这是公认为最让大家心里舒服的方式。再放纵也不把钱拿来撑排场。也不会为了时尚,为了品牌而胡乱花钱,也会穿几十块钱的T恤衫,只要舒服。除了归顺于自然,快乐地享受,她们不会成为任何东西的奴隶,而是让钱,让品牌,让所谓的时尚成为自己的奴隶。

  澳洲女人并不是个个富有,多数也是工薪阶层,也不会因为偶尔的困窘而低下自己忧雅的头,任何时间,地点,迎面而来的澳洲女人都收拾得十分得体,嘴唇红艳,裙角飘飘,向周围的人颔首微笑,感染周围的空气,这红艳的美丽人儿中,也包括上了年岁的老太太,这些老太太也是极为美丽的一道风景。她们年纪虽然大,但遇上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会把一分钱当成二分用。


  荷兰:处处体现出精明的商人本质。

  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但金钱决不是万能的。荷兰人对于金钱的态度从外看来有些矛盾。一方面他们对待金钱是一幅曾经沧海的洒脱,这与他们早已在三、四十年代经历过拜金主义有关。他们认为有个有趣的工作,有足够零花的工资,因为社会福利比较好,不用为了挣钱而挣钱。因为不追求名牌、不相互攀比,荷兰女人也从不会什么有金钱压力。但另一方面,他们却处处体现出精明的商人本质(这个港口贸易十分发达的国家,可以说起家就是靠贸易,因此整个荷兰民族在骨子里就具有商人的精明气质)。

  帐算得不能再清楚。结婚的人大多会在婚前进行财产公证,即使彼此的财产都不多,主要目的是为了离婚时不扯皮。婚后或同居后各管各的钱,比如如果是租房,房费一人出一半;如果购买完全归自己使用的用品(像女人的化妆品、衣服),只能从自己的收入里出。平时与朋友一起吃饭、泡吧、旅行等开销也是Go Dutch。初来乍到的中国人很不习惯,因为他们有时候连一分钱都算得很清楚,荷兰人也因此留下了小气、吝啬的骂名,关于荷兰人小气的笑话更是层出不穷。但是时间长了发现,荷兰人是精打细算却不是斤斤计较。这个哲学在生活中的表现就是:我可以请你吃饭,我花钱没关系,不过你得记住,这次可是我出的钱!


  挪威:不浮夸也不虚伪。

  金钱观方面,我对挪威女性的印象是不错的。不浮夸也不虚伪,都市的物质色彩不是那么太浓厚。说起来,有点像欧洲的农民,但是很文雅的农民。但挪威女性的生活不算节俭。挪威人差不多一年要度至少三个月假。女人们也经常出去度假,她们和家人和恋人和老年人,一起开着野营车,到处去逛。虽然她们很舍得在度假跟户外生活上花钱,但对于什么名牌奢侈品,挪威女人还没上海女孩上心呢。平时,她们喜欢穿手工织的毛衣。很质朴的样子,但她们高大,白,也好看得很。尽管买的就是北京外贸店的那些东西,也不戴什么复杂的首饰简单的银耳环,一枚大戒指,那样就完了。但是你会觉得她们很美丽,是脱离了金钱的美丽。

 

 

 

 

 

 

职场篇


  德国:严谨自律专业。

  在德国,工作着就是美丽的,高尚的。
  没有一个低等劳动者会羞于将他的真实职业告人,即使清洁工人也为自己的职业感到光荣。不管蓝领白领,不管职位高低,他们都工作得心安理得,认真负责,遵守行业的职业文化和职业道德。德意志民族的严谨和自律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

  德国有世界上最好的行业培训和考核体系,连帮人看孩子的钟点保姆都有相应的职业培训和考核。不管是商店的营业员,酒店的接待,还是木匠,理发员或其他手工业者,在正式从业之前都有三年左右的学徒期。这个制度的好处是从业者的专业程度。举个例子,有次我和婆婆一起去买裤子,挑选半天犹豫不决,婆婆说,我去找个营业员来。我心想,那有什么用,营业员肯定都说好好好,卖掉裤子要紧啊。这是我中国带过去的想法。没想到事实完全出乎我的预料。那个营业员对我试的几条裤子给出了非常中肯专业的建议,从面料,款式到裁剪和衣物维护她俨然全是行家,最后她还推荐店里的一款打折的货,从颜色到款式都符合我的要求,真是买了好东西还省了钱。从那以后,我不管去哪买衣服先找个店员帮我咨询,总能得到专业的服务。

  社会的高度发展造就了一大批自由职业者,他们的工种五花八门,可以说固定职业有的种类在自由职业者中都有。如果你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拿捏不定,打电话找个职业咨询师,约个时间,去他那(很多在家办公)谈上两小时,如果你买了新房不知怎么装修,室内装饰师们很愿意亲自上门为你服务。自由职业者们工作灵活,干着自己感兴趣并擅长的工作,也不用注册公司,去税务部分登记一下,按时交税就行啦


  日本:辛苦的和男人在社会上分一片天空。

  刚来日本时曾去一家小报社里打工。打印房里除了主任外全是钟点工。女的除了我还有两个老太。每到中午快吃饭时,老太们放下手中的活叫上我一起冲茶,摆碗,把点来的便当一个一个放到休息室的桌子上。等男职工吃完了我们几个再吃。我还以为我们几个非老即外(外国人)才这样。编辑室里的青木庆子是报社里的大拿,她的文章又快又美,颇得社长垂青。可是有一天我看到她也在冲茶摆碗吃冷饭。我心里平衡了很多。

  认识佐藤晶子时在一家贸易公司。出口香港和台湾的衣料品公司。晶子负责香港方面业务。明明大学是英文文学专业,可是外省上京的晶子无法找到对口工作。毕竟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还是根深蒂固。晶子性格温柔大方含蓄蕴藉,典型日本女人风格。可是工作上不得不干练果断。好几次看到她被社长骂哭。那社长骂人很不堪不论男女职员。她曾经私下对我说,工作压力太大她真想放弃,可是同居7年的男友总是借口没有律师资格不能结婚。几年后晶子终于辞工到中国留学,时已和男友分手。

  和男人在社会上分一片天空看起来很风光,其中那份辛苦也难以诉说。毕竟日本还是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


  法国:职业是一种点缀,享受和浪漫才是主旋律。

  法国女性对工作的热情远远不如对爱情的热情。首先,在法国银行保险及行政机关只属于少数的女强人。除此之外,更多法国女性的理想职业是做电影院的售票员、咖啡馆的女招待、图书馆的管理员还有某个公寓的门房。简单地说,对法国女人而言,职业是一种点缀。享受生活和浪漫的爱情才是主旋律。

  就拿公寓的门房这个行当来说吧。它是巴黎特有的一中职业,多半由女性担任。女门房每月只拿标准最低工资,可她们不交房租,不付水电,不交有线电视钱,当然也不交电视税,不交charge---物业管理费,不交国税地税,也不交居住税……平日里有小费,年底有红包;大事有楼长撑腰,小事找工人帮忙——工人工资由物业管理公司报销。

  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真正吸引法国女人去做门房的是其中的乐趣。谁都知道门房掌握着整个公寓房客的日常琐事,这让很多没有成家的法国女人觉得有归属感。而有家的女人更觉得门房可以使自己更显得母性十足。

  其他几项热门职业都没有多高的技术含量,法国的女人喜欢自己的女性角色,在职场中也不爱争强。因为她们的职业是恋爱。



  巴西:失业率实在太高了。
  
  虽然说到巴西,很多人的脑子都会闪出一些印第安人的画面,但是几百年后的今天,这个国家,早已不再是他们的天下。如今的巴西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几个国家之一。

  不说里约的那些贫民窟了,相信看过《上帝之城》的人都曾被那些真实的画面所震撼过。巴西富人所过的奢侈生活绝对不比美国的差,可是在所有有工作的人中,80%是拿最低工作的,也就是400雷亚尔左右,而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属于棕色人种。他们通常是搬运工,建筑工人,超市营业员,公车售票员,甚至曾经一度为了解决失业人口,巴西政府规定,有电梯的地方,必须安排一个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给按楼层。由此可见巴西的失业率实在太高了。

  和很多西方国家一样,这里最受欢迎和最赚钱的职业也是律师和医生了。不过没事还是少麻烦他们吧,因为以小时计费的他们,很多时候问题还没解决,钱已经花到让人心疼了。巴西人实在是很缺乏一种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办事效率极低不说,政府的腐败也间接导致了他们懒散的态度。申请安装个电话需要几个星期;办个证明动不动就是十几个工作日;约个事情总是可以一改再改,巴西人喜欢说,再等等吧,不要着急,要耐心。

  另外,双休日或者节庆日,在我们的消费市场异常火热的时候,巴西人却早早地关门度假去了。这要是赶上狂欢节,记得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早早地去超市,把吃的喝的用的都买全了,不然,有钱没地方花的滋味可真的不好受呢。


  澳洲:职业是享受生活的一个方面。

  澳洲女人对功成名就这样的词一点都不感冒,她们并不指望自己这一辈子能做出多大成绩,并有多风光。愿意平凡,捍卫自己做平凡快乐人的权利。看到报纸上说总理面临很多烦心事,她们通常都会叹一声:可怜的孩子,幸好我不是总理。

  但她们却会尽力挖掘人生的各种享受方式,快乐方式。她们绝不会在自己休息的时间里打开手机,去处理工作上的事,休息和工作界线分得相当清楚,绝对是楚河汉界,不允许工作上事对自己的休闲生活有一点点地侵犯。

  会认真的,照章办事地完成工作,但却很少把想像力用在工作上,除非工作是很享受的工作。想像力是用来让自己快乐的,她们更愿意去想周末到哪里去吃和玩。

  一位澳洲女人休息的时候和老公在制造一艘船,她的梦想不是要升职,而是准备完成之后自己开自己做的船出游。和很多澳洲女人聊天,问她们工作的梦想是什么,她们会说:攒够了钱,去欧洲或是去亚洲。工作是为了更好的享受,而不是人活着为了工作。

  也许是澳洲的福利制度让一切有保障,还因为不同的教育,比起中国教育的束缚与钳制,而澳洲教育更重以人为本,给孩子们一颗健康而快乐心灵,而不是让他们从小树立当科学家的梦想。


  荷兰:如果加班,给再多钱也不干!

  60年代以后荷兰女人改变了以往一结婚就放弃工作的做法,而与男人一样,希望找个好工作。但这所谓的好工作并不是挣钱多的工作,而是有意思的。所谓有意思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有的人喜欢挑战性的工作,有的人喜欢压力不大的工作,有的人喜欢同时做几份兼职,有的人喜欢工作半年歇半年。但无论怎样类型的工作,她们都很重视自己的社会价值,即便是最为不足道的工作,如果她们觉得有乐趣,也会竭尽全力去做好。比如有一次在阿姆斯特丹剧场看演出时和一个女孩聊天,她长得很漂亮,我问她是不是这里的演员。她摇摇头说她是负责演出后清场的。

  我问她那你有没有可能认识一些好导演,因为你长得很好看,说不定可以做一个不错的演员。她却说从没有这样想过。她现在的工作就很好,因为每次演出结束看人们以各种各样的表情神态离场,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她觉得她享受到的是另一种戏剧。就是这样一份简单又低级的工作,却被她形容得乐趣横生。在荷兰,女人生了孩子大多会从事半职工作,比如每周三天,因为这里的幼儿园价格很高(2000欧元一个月,还是一个礼拜只管三个半天)。不过对于大多数职业妇女来说,加班都是一件必须要拒绝的事情(给再多钱也不干!)。


  挪威:结婚并有了孩子后,她们就守家里,不太会都去工作。

  挪威是个对体力劳动很尊重的国家。也许我们无法想象,在那里体力劳动,比如在工厂里头工作所获得的酬劳,跟脑力劳动差别不是太大。挪威人,好勤劳。他们喜欢有个大库房,里边都是干活的工具。因为生活比较贴近大自然,所以女性从事脑力和体力劳动的都有,但她们普遍对体力劳动不歧视。在结婚之前,挪威的女人们都会寻找自己喜欢的职业。姑娘们看着都挺勤劳的。结婚并有了孩子后,她们就守家里,不太会都去工作。她们觉得看孩子是一样很重要的工作,老公的工资够养活一家人了,福利又好。因此,职业生涯对挪威的女性来说只是结婚前的事,结婚后,她们的职业就是家庭,当然也有例外。

 

 

 

 

 

 

生活方式篇


  德国:儿子盖楼,儿子自己盖楼!

  德国人和很多其他欧洲人一样,崇尚自由舒适的生活空间,时刻护卫自己的生活方式。

  一到下班时间比着谁快似的离开公司,有家的回家,无家的去运动,去会友,去发展各自的兴趣爱好。让我加班,你是不是德国人啊?

  英国人聊天从天气开始,德国人聊天从假期开始。房子可以永远租着住,牛排可以一周吃一次,西装也不用全买BOSS,但不出去渡假,这还叫什么生活质量啊?作为世界上去国外旅行最多的人群,德国人总是明年的渡假计划今年就安排好了。中国人总听说,每年七八月份德国的办公室都是空的,这其实不是夸张。如果你的产品想在这段时间在德国上市,你就准备看会计报表上的红字吧。每年临近学生放暑假时,所有的高速公路警察就开始忙了:德国人开始出动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所有的高速公路上全是车,大车,小车,本国牌照车,外国牌照车,带居室的渡假挂车,车顶上载着自行车或冲浪艇的车……

  除了渡假,德国人的一大梦想当然是拥有一栋属於自己的独立的带花园车库地下室的白墙红瓦的房子。在德国有句话叫,一辈买地,一辈盖楼,也就是父亲挣的钱够买下块地,到儿子挣了钱就在地上盖楼。真的是儿子盖楼,儿子自己盖楼!

  对於大部分中国人这很不可想象,怎么可能自己把一栋房子盖起来,难道他们自己是泥水匠。对。刷墙,贴瓷砖,铺木地板,这些都是小事,就算泥墙,上大梁也难不到他们。我的朋友中自己盖楼的不在少数,一来可以省很多钱,二来他们很愿意让自己从小培养的动手能力再次得到应用。德国人喜欢自己动手,鄙视对手工劳动一窍不通的人,就算你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也一样。家家户户都有完善的工具,从起子,钳子到电钻万用表。比如我公婆家有电工,木工,漆工所需的全部工具,连割木头的机器都有,而且还是带弧度的。丈夫从小跟着父亲耳濡目染,练就了一副好手艺

  所以,周末开车去大型的装修市场(如已从中国撤出的欧必德)成为很多人的爱好,已经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买回所需的原料,回到家里敲敲打打,大干一番后,或者修好了浴室的水龙头,或者厨房墙上多了个柜子,或者只是完成了梦想之屋的木头模型,摆在家里,看也看不够……



  日本:倾向节制和自我管理。

  这和女人们的勤俭和高素质有着不可分开的关系。每天做母亲和妻子的那个最早起来作早餐,洗衣服,送走老公和上学的孩子后,收拾家里卫生。在做好这一切后她们在自己的天空里寻求着自我的发展。一些手工品家,料理家,家庭设计师等等就是主妇们精益求精的结晶。我常常吃到智子做的美味蛋糕和点心,比店里的好吃。

  日本女人持家上很有一套。家里的进项出项一笔一笔清清楚楚。和父母兄弟甚至夫妻之间也是明明白白。智子老公长期在中国工作,公司把薪水汇到住在父母家里的智子账户里。智子的家计本上记着各种费用,比如每月交给父母生活费几万,遥香零用钱几万,自己买用品几万,保险几万等等。智子父母双职工收入不低。可是她说即便是和父母一起也要互相独立,决不依赖。他们还分工明确,智子每天工作除照顾女儿遥香外是买菜和负责全家人三餐。这种方式使自家人也保持适当距离,互尊互敬,少矛盾。日本人在社会上的人际关系也是如此。

  在教育孩子上,他们主张三岁看老。在孩子满三岁之前认真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洗脸刷牙,坐在桌子旁吃饭,对人有礼貌等等。在兄弟姐妹中主张上梁正了下梁不歪。老大培养好了,下面的自然顺利成长。由于日本人重视团体意识,规矩很多。孩子都很乖守纪律。但这些规矩多了,就会缺少创造性。而且由于母亲对孩子寸步不离,有过保护的倾向。



  法国:懒散之中透着优雅,不经意中体现质地。

  法国女性的生活方式就像她们的装扮一样:懒散之中透着优雅,不经意中体现质地。在这里,商店开门晚,关门早。清晨,地铁里争取最早到公司的似乎只有外国人,当地人多半不紧不慢地坐在候车椅上看报。

  下午三点后,仍能看见有漂亮的女人坐在露天咖啡馆继续午餐。

  有一次,和几个女性朋友相约八点会面,但时间过去二十分钟仍不见人影。打电话过去,听到对方懒洋洋地声音:你这么准时啊!等我们一分钟。过了约有半小时,才见到一片晃动的身影。

  饭中,我告诉大家在中国的北京和上海时间就是金钱,她们摇着脑袋说——“在巴黎,不要把日程排得很满。如果时间杀不完,在咖啡馆坐一下午不好吗?"

  想想自己曾经披星戴月的打拼生活,觉得法国女人太懒散,不懂抓紧时间,大把机会都拿去晒太阳泡咖啡馆。但她们讲:这么好的天气,赚钞票不如享受生活。法国女人都是这么想的。

  秋天,在塞纳河边使我停下来的是法国女人洛,在她的画布上,所有的凋谢居然那么鲜艳。洛说最大的梦想是得到一笔收入然后去写生。这似乎很难实现,因为她不愿意去画装饰画也抵触临摹。洛喜欢杏仁饼、啤酒和小酒吧。洛带我去过那家小酒吧,歌手倚着旧风琴轻声吟唱,木桌旁站着微笑的洛和满头白发的雕塑家。歌手唱罢一曲后,他们极有默契地起音自由轮唱。伴着逗趣的手势气氛轻松而热烈。那就是洛夜晚唱歌和打工的地方,她说用晚上的工作换来白天的自由是非常值得的。每年六年洛和大多数法国女性一样会去度长假。很多时候洛都是捉襟见肘的,但她喜欢这种生活方式。在巴黎很多女性都喜欢以这种方式生活。说起来相当浪漫,实际上很考验承受能力。



  巴西:工作天天有, 派对就不是了。

  在这个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国家,生活绝对是应该用来享受的。巴西人的一周,工作以外,他们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不去一两次酒吧是难熬的,不去踢场球也会脚痒痒,周末一般都有家庭烤肉大聚会,有球赛的时候,什么都可以放下。要是放个三四天假,不去旅游就显得太寒碜了。这要是赶上狂欢节这样的大节日,那闹起来就是没完没了的了。于是,彻夜不眠,然后第二天直接去上学上班,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要在派对和工作中二选一的话,理由也很简单,很显然,派对要来得重要。因为工作天天有,派对就不是了。

  说到底,还是巴西人懂得如何享受生活。稍微有点钱的人都有一套在海边的房子。一到夏天,双休日也非得开车去住个一两天,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地在海边晒太阳。然后周一大早赶回来,匆匆地去上班。不要问他们这成天躺在沙滩上有什么意义,因为他们的回答通常都很没创意——我就是喜欢海边,就是喜欢晒太阳。得,巴西女人都争着要晒出棕色皮肤,我们这些人来了巴西,原本就不白的皮肤加上热带阳光的恩赐,反而成了她们羡慕的对象。

  巴西人是慵懒的,不必怪他们,因为你的责怪并不会让他们变得勤奋,当然也改变不了他们经常迟到的毛病。最好的办法是,跟着他们一切享受生活吧。虽然有时候有些疯狂,有些不思上进,或者说,有那么点心虚和自责感,但是人生匆匆,巴西人说,什么?

  明天要上班?别傻了,看球去。对了,2006世界杯,巴西人又多了个很好的借口呢。



  澳洲:寻找生命中最有意思的东西。

  享受生活,带领家人过有乐趣的生活,这几乎成为很多澳洲女人孜孜以求的目标,对人生新奇事物充满乐趣,喜欢旅游,到自己没有去过的地方去。有机会就去享受。

  尊重自然,喜欢一切与自然有关的东西,爱护生灵,以人为本,为所有生命祈祷平安。

  许多华人到澳洲以后,赚钱做生意,潜意识会觉得钱多了,进入澳洲本地公司或是能够进入政府参政议政了,就算是融入澳洲主流了。事实上真的要融入澳洲主流,就是要完全接受这样的态度,真正能够心邻神会澳洲美好质朴的一面,放得下功利,放得下世故,于自然天人合一,这才是真正主流,主流是接爱并享受澳洲女人的自然随性的生活态度,不苟求,不挑剔,却永远都要寻找生命中最有意思的东西。


  荷兰:开心最重要!

  生活就是为了高兴,为了放松,为了舒服,为了享受。怎么高兴怎么生活,别人怎么议论无所谓。由于荷兰人有着实用主义的传统,荷兰女人很少在吃穿住行方面攀比,她们佩戴的大多是不值钱但设计新颖的小首饰,衣着无法和巴黎、米兰等大都市的相媲美,使用的电子用品业跟不上换代的潮流,化妆品也以护肤为主,菜妆并不盛行。一位香港的朋友认为,荷兰的时尚业至少比香港落后三年。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荷兰人恰恰是演绎了现在越来越时尚的简单生活潮流。她们热爱运动:长跑、骑马、自行车、游泳、高尔夫、网球、瑜伽、滑雪等等,因而荷兰女人身材都还不错(虽然长得不好看)。从7月份到9月份,几乎没有什么人正而八经地工作,不是去度假就是去健身,要么就是从早到晚地在海边晒太阳,一瓶啤酒、一张报纸、一只爱犬,就这样享受整个夏季。她们还十分喜欢收拾家居,每家每户都漂亮得如样板间,因此荷兰人不爱拉上窗帘,她们喜欢与好奇的过路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当你和一个荷兰人谈话时,如果不是你拼命地问,她绝对不会主动提起自己的工作,也不会跟你谈她最近赚了多少钱、马上准备做什么生意,她愿意滔滔不绝地跟你谈的是:我的高尔夫球水平又进步了!



  挪威:该怎么过就怎么过。

  挪威的女人没有刻意的设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她们就是该怎么过就怎么过,和继承遗传基因似的。因为她们也不愁钱啊,国家富裕。她们热爱大自然,恨不得躺阳光底下生活,她们喜欢徒步,很多家庭都在山上有小木屋我最喜欢一个导游的生活方式。首先,她长得那是相当的漂亮,而且非常古典。说话声音很细小,一点不泼辣。她是个学生,但带团到处跑。专门跑挪威的少数民族地区。我觉得她很自由,工作就是跟小数民族一起玩。但是呢,没有国内导游那种焦虑,替你着想,非常善于交朋友。她的这种生活方式让人羡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读书巫妖
发表于 2009-12-2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外国美女哈
回复 使用道具


夏沁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12-3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国女人最好。 有浪漫,有优雅,有精致,也有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可吟七步诗

发表于 2009-12-3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论哪个国家的女人,只要自己感觉幸福就OK了。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发表于 2009-12-3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女性的生存状态,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因素,不论在哪里,都是要和周围的环境相适应的,随大流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6-7 03: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