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84|回复: 19

[推荐] 【妙智人生】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选修课 —— 幸福课(外一篇)

[复制链接]

如歌的行板
发表于 2010-9-3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人意料,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幸福课”,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名叫泰勒•本•夏哈尔。

  在一周两次的“幸福课”上,本•夏哈尔没有大讲特讲怎么成功,而是深入浅出地教他的学生,如何更快乐、更充实、更幸福。

  本•夏哈尔自称是一个害羞、内向的人。“在哈佛,我第一次教授积极心理学课时,只有8个学生报名,其中,还有2人中途退课。第二次,我有近400名学生。到了第三次,当学生数目达到850人时,上课更多的是让我感到紧张和不安。特别是当学生的家长、爷爷奶奶和那些媒体的朋友们开始出现在我课堂上的时侯。”

  本•夏哈尔成了“哈佛红人”。校刊和《波士顿环球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积极心理学课在哈佛火爆的情景。

  “幸福课”为何会在哈佛大受欢迎?



  我们越来越富有,可为什么还是不开心呢

  “我曾不快乐了30年。”本•夏哈尔这样说自己。

  他也是哈佛的毕业生,从本科读到博士。在哈佛,作为三名优秀生之一,他曾被派往剑桥进行交换学习。他还是个一流的运动员,在社团活动方面也很活跃。但这些并没有让他感到持久的幸福。他坦言,自己的内心并不快乐。

  “最初,引起我对积极心理学兴趣的是我的经历。我开始意识到,内在的东西比外在的东西对幸福感更重要。通过研究这门学科,我受益匪浅。我想把我所学的东西和别人一起分享,于是,我决定做一名教师。”

  在本•夏哈尔第二次开设“幸福课”的2004年,哈佛校报上有一篇报道:《学校面临心理健康危机》,标题下的导语说:在过去的一年,绝大多数学生感到过沮丧和消沉。文章引述了一位学校舍区辅导员写给舍区主管的信。

  “我快覆没了。”这位辅导员写道。在他分管的舍区内,有20个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一个学生因为严重焦虑而无法完成学期作业;另一个学生因为精神崩溃而错过三门考试……舍区主管把这封信转给了哈佛校长,并强调该舍区的问题并不是特例。

  一位曾患严重焦虑和情绪紊乱的哈佛毕业生说:大多数哈佛学生还没意识到,即使那些表面看来很积极、很棒的学生,也很有可能正在被心理疾病折磨着,即使你是他最要好的朋友,也未必意识到他有心理问题。

  “在内心深处,我经常觉得自己会窒息或者死去。”这名学生说。她时常不明原由地哭泣,总要把自己关起来才能睡觉。她看过几个心理医生,试过6种药物,休学两个月,来应付自己的心理问题。“我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哈佛精神病患者。”她这样描述自己。

  有个名叫玛丽亚的哈佛女生,在宿舍内自杀,年仅19岁。她的室友回忆说:就在自杀前一晚,玛丽亚和班里同学谈论天气时,还表现得十分开心的样子。“她看起来很好。她在听音乐,调子好像还很欢快。”

  哈佛一项持续6个月的调查发现,学生正面临普遍的心理健康危机。调查称:过去的一年中,有80%的哈佛学生至少有过一次感到非常沮丧、消沉。47%的学生至少有过一次因为太沮丧而无法正常做事,10%的学生称他们曾经考虑过自杀……

  “我们越来越富有,可为什么还是不开心呢?”这是令许多美国人深感困惑的问题。据统计,在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纪60年代高出10倍,抑郁症的发病年龄也从上世纪60年代的29.5岁下降到今天的14.5岁。而许多国家也正在步美国后尘。1957年,英国有52%的人表示自己感到非常幸福,而到了2005年,只剩下36%,但在这段时间里,英国国民的平均收入却提高了3倍。



 

 



  让本•夏哈尔对幸福的理解发生根本转变的起因,是他早年的一次重要经历。

  16岁那年,在以色列长大的本•夏哈尔获得了全国壁球赛的冠军。在长达5年的训练中,空虚感如影相伴,他一直觉得生命中缺少了什么。虽为此闷闷不乐,但他仍坚信:无论身体或心理都要坚强,才能最终取胜;而胜利,一定会带来充实感,也能让自己最终幸福。

  终于,本•夏哈尔如愿以偿,夺冠后的他欣喜若狂,和家人、朋友举行了隆重的庆贺。那时,他对自己的理念更加深信不疑:成功可以带来快乐,过去所受的种种苦痛都是值得的。

  “可就在那天晚上,睡前我坐在床上,试着再回味一下无限的快感。可是突然间,那种胜利的感觉、那种梦想成真的喜悦、所有的快乐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的内心忽然又变得很空虚,只有迷惘和恐惧。泪水涌出,不再是喜极而泣,而是伤心难过。在如此顺意的情况下,尚不能感到幸福的话,那我将到何处去寻找我人生的幸福?”

  他极力让自己镇定,并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神经过敏。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仍没有找回快乐;相反,内心的空虚感越来越重。慢慢地他发现:胜利并没为他带来任何幸福,他所依赖的逻辑彻底被打破。“从那时起,我开始对一个问题非常着迷: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本•夏哈尔注意观察周围的人,谁看起来幸福,他就向谁请教。他读有关幸福的书,从亚里士多德到孔子,从古代哲学到现代心理学,从学术研究到自助书籍等等。最后他决定去大学主修哲学和心理学。

  他的幸福观逐渐清晰起来: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

  本•夏哈尔竟然从汉堡里总结出了4种人生模式。

  当年,为了准备重要赛事,除了苦练外,他须严格节制饮食。开赛前一个月,只能吃最瘦的肉类、全麦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

他曾暗中发誓,一旦赛事完了,一定要大吃两天“垃圾食品”。比赛一结束,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到自己喜爱的汉堡店,一口气买下4只汉堡。当他急不可待地撕开纸包,把汉堡放在嘴边的刹那,却停住了。因为他意识到,上个月,因为健康的饮食自己体能充沛。如果享受了眼前汉堡的美味,很可能会后悔,并影响自己的健康。望着眼前的汉堡,他突然发现,它们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可以说,代表着4种不同的人生模式。

  第一种汉堡,就是他最先抓起的那只,口味诱人,但却是标准的“垃圾食品”。吃它等于是享受眼前的快乐,但同时也埋下未来的痛苦。用它比喻人生,就是及时享乐,出卖未来幸福的人生,即“享乐主义型”;第二种汉堡口味很差,里边全是蔬菜和有机食物,吃了可以使人日后更健康,但会吃得很痛苦。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追求未来的目标,他称之为“忙碌奔波型”;第三种汉堡是最糟糕的,既不美味,吃了还会影响日后的健康。与此相似的人,对生活丧失了希望和追求,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不对未来抱期许,是“虚无主义型”;会不会还有一种汉堡,又好吃又健康呢?那就是第四种“幸福型”汉堡。一个幸福的人,是即能享受当下所做的事,又可以获得更美满的未来。

  不幸的是,据本•夏哈尔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属于“忙碌奔波型”。



  人们习惯性地去关注下一个目标,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

  本•夏哈尔经常讲“蒂姆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晃动着许多人熟悉的影子。

  蒂姆小时候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但自打上小学那天起,他忙碌奔波的人生就开始了。父母和老师总告诫他,上学的目的就是取得好成绩,这样长大后才能找到好工作。没人告诉他,学校可以是个获得快乐的地方,学习可以是件令人开心的事。因为害怕考试考不好,担心作文写错字,蒂姆背负着焦虑和压力。他天天盼望的就是下课和放学。他的精神寄托就是每年的假期。

  渐渐地,蒂姆接受了大人的价值观。虽然他不喜欢学校,但还是努力学习。成绩好时,父母和老师都夸他,同学们也羡慕他。到高中时,蒂姆已对此深信不疑:牺牲现在,是为了换取未来的幸福;没有痛苦,就不会有收获。当压力大到无法承受时,他安慰自己:一旦上了大学,一切就会变好。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蒂姆激动得落泪。他长长舒了一口气:现在,可以开心地生活了。

但没过几天,那熟悉的焦虑又卷土重来。他担心在和大学同学的竞争中自己不能取胜。如果不能打败他们,自己将来就找不到好工作。

  大学4年,蒂姆依旧奔忙着,极力为自己的履历表增光添彩。他成立学生社团、做义工,参加多种运动项目,小心翼翼地选修课程,但这一切完全不是出于兴趣,而是这些科目可以保证他获得好成绩。

  大四那年,蒂姆被一家著名的公司录用了。他又一次兴奋地告诉自己,这回终于可以享受生活了。可他很快就感觉到,这份每周需要工作84小时的高薪工作,充满压力。他又说服自己:没关系,这样干,今后的职位才会更稳固,才能更快地升职。当然,他也有开心的时刻,在加薪、拿到奖金或升职时。但这些满足感很快就消退了。

  经过多年的打拼,蒂姆成了公司合伙人。他曾多么渴望这一天。可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他却没觉得多快乐。蒂姆拥有了豪宅、名牌跑车。他的存款一辈子都用不完。

  他被身边的人认定为成功的典型。朋友拿他当偶像,来教育自己的小孩。可是蒂姆呢,由于无法在盲目的追求中找到幸福,他干脆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眼下,用酗酒、吸毒来麻醉自己。他尽可能延长假期,在阳光下的海滩一呆就是几个钟头,享受着毫无目的的人生,再也不去担心明天的事。起初,他快活极了,但很快,他又感到了厌倦。

  做“忙碌奔波型”并不快乐,做“享乐主义型”也不开心,因为找不到出路,蒂姆决定向命运投降,听天由命。但他的孩子们怎么办呢?他该引导他们过怎样的一种人生呢?蒂姆为此深感痛苦。

  为什么当今社会有那么多“忙碌奔波型”的人呢?本•夏哈尔这样解释:因为人们常常被“幸福的假象”所蒙蔽。

  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是这样的:假如孩子成绩全优,家长就会给奖励;如果员工工作出色,老板就会发给奖金。人们习惯性地去关注下一个目标,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最后,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

  然而一旦目标达成后,人们常把放松的心情解释为幸福。好像事情越难做,成功后的幸福感就越强。不可否认,这种解脱让我们感到真实的快乐,但它绝不等同于“幸福”。它只是“幸福的假象”。

  这就好比一个人头痛好了之后,他会为头不痛而高兴,这是由于这种喜悦,来自于痛苦的前因。“忙碌奔波型”的人,错误地认为成功就是幸福,坚信目标实现后的放松和解脱,就是幸福。因此,他们不停地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

  在本•夏哈尔看来,寻找真正能让自己快乐而有意义的目标,才是获得幸福的关键。

  2月11日,德鲁-吉尔平-福斯特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的哈佛大学被任命为第28任校长后发表讲话。哈佛大学任命著名历史学家福斯特为第28任校长。福斯特也成为哈佛自1636年建校以来首位女校长。



  他们把物质与财富放在了快乐和意义之上

  在课堂上,本•夏哈尔不断地向听讲者发问:

  我们可以不停地追问“为什么”,来反思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可以是大房子、升职或任何其他的目标。看看要问多少个“为什么”,才能落到“幸福”的追求上?问问自己,我做的事情对我有意义吗?它们给我带来了乐趣吗?我的内心是否鼓励我去做不同的尝试?是不是在提醒我,需要彻底改变目前的生活?

  本•夏哈尔的哲学老师在他毕业时给了他一点忠告:“生命很短暂,在选择道路前,先确定自己能做的事。其中,做那些你想做的。然后再细化,找出你真正想做的。最后,对于那些真正、真正想做的事,付诸行动。”

  本•夏哈尔也这样教他的学生,如何寻找能发挥自己优势和热情的工作。

  用以下3个关键问题,先来问问自己:一,什么带给我意义?二,什么带给我快乐?三,我的优势是什么?并且要注意顺序。然后看一下答案,找出这其中的交集点,那个工作,就是最能使你感到幸福的工作了。

  10多年前,本•夏哈尔遇到过一个年轻人。他是一名律师,在纽约一家知名公司上班,并即将成为合伙人。坐在他的高级公寓里,中央公园的美景一览无余。年轻人非常努力地工作,一周至少干60个小时。早上,他挣扎着起床,把自己拖到办公室,与客户和同事的会议、法律报告与合约事项,占据了他的每一天。当本•夏哈尔问他,在一个理想世界里还想做什么时,这名律师说,最想去一家画廊工作。

  “难道说,现实世界里找不到画廊的工作吗?”年轻人说不是的。但如果在画廊工作,收入会少许多,生活水平也会下降。他虽对律师楼很反感,但觉得没其他选择。

  因为被一个不喜欢的工作所捆绑,所以他每天并不开心。在美国,有50%的人对自己的工作不甚满意。但本•夏哈尔认为,这些人之所以不开心,并不是因为他们别无选择,而是他们的决定让他们不开心。因为他们把物质与财富放在了快乐和意义之上。

  “金钱和幸福,都是生存的必需品,并非互相排斥。”他说。

  他进一步说,通常在越感兴趣的事情里,人就越能发挥自己的天赋,越能做得持久。人一旦有了热情,不但动机坚定,连做事效率也会提高。举例讲,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享受创造的愉悦,而这快乐的成果还可以帮他取得好成绩,助其获得未来的幸福。在亲密关系中也一样,两个人共享着爱情的美好,并促进彼此的成长和发展。

  许多研究表明,一个幸福的人,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上都会很成功,包括婚姻、友谊、收入、工作表现以及健康。幸福与成功,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无论是工作上还是感情上的成功,都可以带来幸福;而幸福本身,也能带来更多的成功。

  本•夏哈尔总结出这样3种工作境界:赚钱谋生、事业、使命感。

  如果只把工作当成任务和赚钱的手段,就没有任何的个人实现。这样每天去上班,只是必须而不是想去,他所期盼的,除了薪水,就是节假日了;把工作当事业的人,除了注重财富的积累外还会关注事业的发展,如权力和声望等。他们会关心下一个升职的机会,期望从副教授到终身教授、从教师到校长、从职员到主管、从编辑到总编辑;假如把工作当成使命,那工作本身就是目标了。薪水、职位固然重要,但他们工作是因为他们想要做这份工作,动力源自内心。工作是一种恩典,而不是为人打工。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在工作中自我实现,获得充实感。他们的目标正是自我和谐的目标。

  有一项研究,是针对医院清洁工的。一组人觉得自己的清洁工作很无聊,没啥意义;但另一组人觉得很有意义,做得很投入。他们与护士、病人以及家属交谈,想办法让医院员工、病人舒适。他们看待工作的角度更高,并在其中找到了意义:我不仅仅是个倒垃圾和洗衣服的人,正是我的工作让医院正常运转,帮助病人更快地康复。

  就像第二组人,由于在日常工作中找到了使命感,因而从中也得到了更多的意义和快乐,他们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也不再是简单的金钱关系。有时候,人们并没有换工作,或改变工作环境,他们所做的只是赋予了工作本身更多的意义,从中发现乐趣,因而也提升了幸福感。

  可以想像,一个因为家长的压力而学法律的人,是无法在其中找到长久快乐的;相反,如果是基于对法律的热爱而成为律师的话,那他在维护公义的同时也会觉得很幸福。

  “一个在工作中找到意义与快乐的投资家,一个出于正确动机的商人,绝对要比一个心不在焉的和尚,高尚和有意义得多。”本•夏哈尔笃定地说。

  不同的人,会在不同的事里找到意义。如创业、当义工、抚养子女、行医,甚至是打家具。重要的是,选择目标时,必须确定它符合自己的价值观、爱好,符合自己内心的愿望,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标准,或是迎合他人的期待。“真我的呼唤”,就是使命感。

  “那真是神奇的时刻。”本•夏哈尔用一段话描述这种美妙的体验:我甚至形成了一种迷信,世上确实有看不见的力量在帮我。只要你追随自己的天赋和内心,你就会发现,生命的轨迹原已存在,正期待你的光临,你所经历的正是你应拥有的生活。当你能够感觉到自己正行走在命运的轨道上,你会发现,周围的人开始源源不断地带给你新的机会。

  “在追求有意义而又快乐的目标时,我们不再是消磨光阴,而是在让时间闪闪发光。”



  我也有不快乐的时刻,因为我们是人

  一天,在哈佛的食堂,有个学生走到本•夏哈尔面前问他:你就是那个教人如何快活的老师吧。学生接着又说:你要小心,我的室友选了你的课,如果哪天我发现你并不快乐,我就要告诉他,别再上你的课。本•夏哈尔看着这个学生笑着道:没关系,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我也有不快乐的时刻,因为我们是人。

  “总有人问我,你能帮我消除痛苦吗?可是为什么要用这种态度来对待痛苦。痛苦,是我们的人生经验,会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人生的成长和飞跃经常发生在你觉得非常痛苦的时刻。”

  漫漫人生,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悲伤的时刻,比如经历失败或失去,但我们依然可以活得幸福。事实上,期盼无时无刻的快乐只会带来失望和不满,并最终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

  一个幸福的人,也会有情绪上的起伏,但整体上能保持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经常被积极的情绪推动着,如欢乐和爱;很少被愤怒或内疚,这些负面情绪所控制。快乐是常态,而痛苦都是小插曲。

  刚开始讲“幸福课”时,本•夏哈尔很想扮演一个无所不知、幽默的人,一个完美的导师,为此,他特地跑到喜剧演员培训班学习。但他不是那种能开激烈的玩笑、做夸张表演的人。无论怎么学,他也达不到想要的戏剧效果。

  想让自己当一个完美的老师,他发现这样即害了自己,也害了学生。“每次都很紧张,怕被发现面具下真实的样子,结果把自己搞得很累。这样不仅害了我自己,也伤害了学生,等于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完人’典型,告诉学生走一条永远走不通、错误的路。打开自己,袒露真实的人性,会唤起学生真实的人性。在学生面前做一个自然的人,反而会更受尊重。”

 

 

 

 

 

 

 

 

 


  “上这门课真是一种享受。它非常有趣,而且值得学生学习。”一位读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在发给我们的邮件中写道。她还说:事实上,这门课并不会帮我拿攻读学位的学分。但比起其它课程,我更喜欢做这门课的作业。

  在哈佛的校报上,也留下学生们的反馈意见:

  “他教心理学同其他心理学老师有很大的不同。他试图让你把这些理念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我从记'感恩簿'中收获最大,在那里,我每天写下我充满感激的事情。”“上这门课之前,听到‘冥想’这个词我会不以为然。但是现在我惊奇地发现,它真的让我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放松了。”“我认识的每个上过这门课的人都说,这是他们在哈佛上过的最好的课。一位和我要好的女生说,它改变了她的生命,给了她一种看问题的不同视角,对幸福的理解也改变了。”

  甚至助教们也说,自打跟本•夏哈尔教授“幸福课”以来,一年中身体出奇得好,心情也爽多了。“我改善了我的饮食、睡眠、人际关系,还有人生的方向感。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东西。”另一位助教称,这门课的出勤率平均在95%以上。“它的奇妙之处在于,当学生们离开教室的时候,都迈着春天一样的步子。”

  2006年2月,哈佛出了件大事,校长萨默斯为自己的惊人之语“女人先天不如男”付出了“下课”的代价。即将去职的萨默斯闷闷不乐,他的好友找到本•夏哈尔,讨要如何让校长快乐起来的秘笈,本•夏哈尔慷慨支招。

  首先,他现在可能很烦乱、失落、难过,这些都属正常,因为他也是人。去大胆地经历他现在正经历着的任何事,并且自然地接受下来。

  第二,建议萨默斯本人阅读一下哈佛积极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吉尔波特的书,书中说:人类有非凡的克服令情绪失落事件的能力。事情并没有像他最初看起来的那么糟,即使是被逐出世界顶级大学的校长之位。

  第三,他可以仔细反省一下作为哈佛校长的经历,回忆自己任期内的巅峰时刻,并用他所学到的东西,去寻找新的机会和用武之地。

  假如上述办法仍不奏效的话,本•夏哈尔支了最后一招:我可以在我的课堂上留下一个座位,校长先生可以旁听这门课并做相应的论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9-3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撇一捺就两笔,洋洋洒洒写一生


      “人”字,只需两笔,却要一生来书写。

      “人”字只有两笔,一撇一捺,却不好写。从书法角度讲,字的笔画越少,想写好越不易;从社会学角度讲,“人”字这两笔,内涵丰富,哲理深邃,想写好更难。这两笔有一笔没有写好,便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完整的人生。

      一笔写成长,一笔写衰老。人生就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包括思想和机体。新的不断滋生,旧的不断淘汰。人只有不断接受,吸纳新生事物,不断批判、抛弃腐朽渣滓,才能推陈出新,健康成长。

      一笔写前进,一笔写后退。人生如登山,一步一步往山顶上攀登,到了山顶,又一步一步往下退。下山往往比上山还要难。百折不挠,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固然可敬;而到了顶峰,不恋高位,激流勇退,能上能下,宠辱不惊的人,更难能可贵。

      一笔写快乐,一笔写烦恼。快乐和烦恼是人生腾飞的两翼,相伴而生,形影相随。快乐和烦恼、幸福与痛苦、高兴与忧伤,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激励而前进的。经过烦恼、痛苦和忧伤的洗礼,才感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快乐和烦恼是奔向人生目标的一对车论,记得有首诗写到:“哪里有快乐,哪里就有烦恼,快乐和烦恼都不是目标,但可以把目标寻找。”

      一笔写顺境,一笔写逆境。顺境是浪潮起时的喧哗,逆境是浪潮落时的叹息.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甚至逆境多于顺境。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能只是一味地抱怨、沉沦和绝望,逆境虽能影响但不会控制你的命运,只有你自己应对生存和生活的态度及表现,才能决定你的成功和失败。面对困难和挫折,更不能立刻想到逃跑,而是要勇敢地迎上去,直面险恶,或许就是一条生路。人生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只要遇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领悟祸福相倚的古训,筑起人生的码头,何愁理想的船儿不到来?一时失意不要在意,人最可怕的是心志的放弃;一时不如意算得了什么,人最可贵的是重头再来的精神.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看你如何面对,有幅对联写得好:“得意、失意,切莫大意;顺境、逆境,切莫止境。”

      一笔写付出,一笔写收获。人总是活在得失之间.有人说:一个人处心积虑得到什么的时候,同时也无可奈何的失去了什么.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就要拥有那种"得不足喜,失不足忧"的情怀,想想生命的可贵,你就会明白人生最美的是奋斗的过程,计较得失会自寻烦恼。人生有一条不变的法则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不管从事何种职业,都渴望获取成功,而成功的取得是需要以付出为代价的。多付出一份就意味着多积累一份资本;多付出一份,就意味着多显露一份才华;多付出一份,就意味着多闪现一份美德;多付出一份,就意味着多获取一份成功。付出虽要失去不少东西,但也总能得到回报,付出和收获构成得失人生。有时失去不是忧伤,而是一种美丽;失去不一定是损失,也可能是一种奉献,一种可爱。   

      一笔写道德,一笔写才能。德乃人之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在活着”,指的就是人之魂。如“国魂”孙中山、“民族魂”鲁迅、“高原魂”孔繁森,魂系生命,他们正是“留取丹心照汗青”。才乃人之胆,哥白尼、苏格拉底、马克思、列宁、......,敢于和旧世界、旧思想决裂,开创人类新纪元,正是因为他们有洞察宇宙运行之规律,经天纬地之雄才。德和才是“人”字的一撇一捺,没有德这一撇,不成其人;没有才那一捺,人难自立。

      一笔写权利,一笔写责任。每个人都有做人的权利,同时又肩负做人的责任,没有没权利的责任,也没有没责任的权利。放弃自己的权利的人,专看别人的眼色行事,专为别人的脑袋思考,就沦落为奴才;不承担责任、不履行义务的人,只知道享受生活,不愿意创造生活,只期盼人人为我,不愿意我为人人,坐享其成就堕落为寄生虫。人的双肩,就是一肩挑权利,一肩挑责任,而走完人生旅程。

      一笔写自己,一笔写爱人。夫妻如同左右手,左手提东西累了,不用开口,右手就会接过来;右手受了伤,也不用呼喊和请求,左手就会伸过去,相濡以沫,你扶我牵,互帮互助;夫妻又如一双筷子,什么时候都要齐心同力,酸甜苦辣,一起品尝,栉风沐雨,共度人生。夫妻正如“人”字一撇一捺,俩人合力,才能顶天立地。

      一笔写朋友,一笔写对手。人是社会的人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离开他人而独立生存。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是你在愁风苦雨中行走时,飘过来的一把伞;朋友是你在黑暗中摸索前进时,递过来的一支火把;朋友是让你的歌声达到最佳音响效果的那位不知名的调音师;朋友是你在坎坷旅途中跌倒时扶你一把的那个人。人的成长还离不开对手,有个对手不落后。对手,是成功者的陪练,体育场上的最高记录往往就是在与对手较劲时创下的。对手是失利者的良师,最后失败在冠军手下的人,最有希望成为下一场赛事的冠军。而一个人如果没有对手,生活和工作将失去激情和活力,有了对手,才会有危机感,才会有竞争力。有时朋友就是对手,有时对手就是朋友,有了朋友和对手,人生才有不竭的动力,才有希望在人生崎岖山路的攀登上达到光辉的顶点。

      一笔写前半生,一笔写后半生。前半生生根、发芽、开花;后半生结果、收获、储藏。有的人前半生穷困潦倒,后半生飞黄腾达;有的人前半生求索无路,后半生功成名就;有的人前半生灿烂辉煌,后半生暗淡无光;有的人前半生桂冠显要,后半生晚节不保。

      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决定其“身后名”的人生历程,往往是最后几步。《菜根谭》中有云:“声*晚景从良,一世之胭花无碍;贞妇白头失节,半生之清苦俱非。语云:看人只看后半截,真名言也。”无论过去多么成功,多么灿烂,都不能代表未来,只有不停地耕耘,不停地砥砺,不停地鞭策,不停地学习,才能把“人“字的后一笔写得更加壮丽。  

      写好一个“人”,只需两笔;做好一个人,却要一生。

      有人说生命的意义就是使自己每一天都有一些心灵与智慧的增长,每一天都对世界有一些奉献与利益;也有人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如何使人类自己在宇宙中存活的相对的长一些,生活得好一些;甚至还有人说,生命的意义就是追逐金钱,只有挣到了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实现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因为思想的不同导致选择的不同,选择的不同导致行为的不同,而行为的不同又导致结果。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取决于人的能量辐射范围,取决于对人生的认识。一个人的生命长短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因该怎样度过这些日子,如何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才是最最重要的。

      也曾有一段时间极度的悲观,觉得生命中只有痛苦和烦恼.而快乐就象天边的星星,永远就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可是当我从束缚走出的时候,我发现曾经的想法是那么的幼稚和单纯。渐渐的明白快乐才是生命的首页,而一切让我感到不愉的因素都是无所谓有的,要相信,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自己的世界一定再也找不到这样的自己。

      人生的不如意太多,我们被接踵而至的快乐拥起,也可能被纷至沓来的伤痛没顶,抓得住的快乐太少,丢不开的伤痛太多。当我们手足无措的时候,要学会调整自己,要冷静下来,因为任何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或者借助时间,或者借助空间,要保持良好的心境,继续人生,继续生活,实实在在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谁都知道想要让自己变的入世随尘,真的没有那么简单。自身素质的修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珍惜生命在我看来并不是说要去寻找长生不老药而使自己长命百岁。珍惜生命,就是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好好的过好每一天,宽容别人,理解别人,忘记不快,把快乐拨散给身边的人,用自己的心去爱这个世界。

      生命因有了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而丰富了内涵,因有了风霜雪雨的侵染而绚丽,有了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各种奇妙重叠才显得无比灿烂与美好,有了失败的磨砺,才会有成功的喜悦。

      每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小鸟能自由自在的飞翔,花儿会灿烂的绽放。而我们以人类的形象诞生,可以用眼睛去看,去欣赏美丽的大自然;可以阅读,可以听到一切美妙的声音,可以自由的歌唱。最重要的是我们有智慧,有一颗充满爱的心,能回忆过去,能把握现在,也能想象未来。

      人的生命不应只是变老,而应是渐渐的成长。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生活,在于充分的享受经验,在于不畏惧的接受更新更丰富的历练。不要让人生变的灰暗,不要让生命重复昨天的故事。要懂得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自己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应该用生命去爱给予他爱的亲人,朋友,敌人.还有这个曾经让他迷惑,让他无奈,让他欣慰的世界。

      生命的本身就是活出一种境界,一种为人处事的境界,一种奋斗努力的境界。而生命的意义,在于看到明亮的世界,在于发现明亮的自己。


借此帖儿,祝朋友们周末愉快...{:015:} {:015:} {:015:}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发表于 2010-9-3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我以为我已经理解了幸福真正的含义,所以我感到自己很幸福,现在我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所以我已经忘了幸福是什么样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发表于 2010-9-3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接近一个小时慢慢读完这个贴,更深地体会到学习是享受,是感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发表于 2010-9-3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苛求完美,追求快乐和意义






每天记录值得感恩的事情,勇敢,慷慨,表达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0-9-3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总是在追求最佳途径,最完美的答案,我的欲望无穷尽,所以俺不幸福,但俺享受过程的快乐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随喜随欢。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雨曾经并至今仍旧认为,幸福是朵三瓣花:信,望,爱。手中有事做,心中有希望,耳边有人说爱你。

想起我所信服的一句哲言:世界,就是所发生的一切。

想起2008年4月向我文化区的朋友们推介《士兵突击》时的情形。

想起许三多那句贯穿该剧始终的最肯定也是最坚持的一句话:好好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着。

这句话,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诠释。看似简单,却又何其复杂,甚至可以说高不可及。

试问芸芸众生,悠悠岁月中,有几个人敢说自已这辈子一直在做自已愿意做的事情呢?

然而,创造奇迹的却往往就是许三多这类看上去很笨的人。

读雨最最看重的人的品行就是责任与担当,一直都认为,这才是一个男人最闪光的魅力所在。

而眼下,在这个世界上最不容易找到的人就是负责任的人。

负责,意味着自律,意味着担当,意味着坚持,意味着尽全力保证让自己的每一天好好地走过。

而我,每一天都在将同样的祈福给我的朋友:希望你们每一天都是好好的...{:015:}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发表于 2010-9-5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雨曾经并至今仍旧认为,幸福是朵三瓣花:信,望,爱。手中有事做,心中有希望,耳边有人说爱你

想起 ...
临窗读雨 发表于 2010-9-4 15:16



    耳边有人说爱你
回复 使用道具


独赏二月雪

发表于 2010-9-9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了小贴士,说的都对,我也能明白。可是实践起来困难!
靠近你,温暖我。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了小贴士,说的都对,我也能明白。可是实践起来困难!
天空的颜色 发表于 2010-9-9 16:04

问好新朋友,祝你幸福...{:015:}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6-5 10: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