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76|回复: 14

[汇编] 【文化专题】当网络文学参评茅盾文学奖

[复制链接]

如歌的行板
发表于 2011-4-28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年3月初,中国作协官网上公布了2月25日修订的《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标志着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工作开始启动。凡在评奖年度(2007-2010)内首次公开发表、在中国大陆地区出版、体现长篇小说体裁特征、字数13万以上的作品,均可参评。而与往届相比,新修订的评奖标准中出现了两条醒目的变化,一是“推行评奖实名制投票”,二是“向持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重点文学网站征集参评作品”。这是继去年鲁迅文学奖向网络文学张开手臂后,我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再度向网络文学敞开大门。网络文学获得了准入资格令很多人欢欣鼓舞,很多业内人士都对此表现出积极和乐观的态度,“无论怎样传统文学阵营的姿态是好的,但是发展是需要时间和累积的”。

  历数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新变化

  变化一:实名制投票力保透明

  在新修订的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中,评委投票一改过去的匿名投票,采取实名制投票。昨日记者致电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主任胡平,他表示实名制投票最大的优势就是评委的个人意见可以更加公开,而这有利于增加评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看不见的人情票可以由此避免。事实上,文学评奖实名制投票并不是新鲜事物。去年在浙江举行的“郁达夫小说奖”便采取了这一方式。著名作家陈建功曾担任该奖项的评委,在尝试过实名制投票制度后,他曾表示,实名制投票可以让大家都抱着很坦诚的态度,客观地去评价作品。

  变化二:全国选派60名评委力保公正

  胡平表示从本次评选开始,茅盾文学奖评奖将扩大评委的地域性,增加其代表性。据介绍,本届评选中国作协将组织60多人的评委团队。“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作协都将推选出一名评审代表,加入到这次的评委队伍中。”胡平说。此外,对评委还将采用另一项新措施,即从本届起,初评、终评的评委将是同一批评委,“这60人将从头到尾参与评奖过程。取消初评评委和终评评委的明确划分。这不但保障了评委眼光的持续性,还可以增强每个人对整体作品情况的全面了解。 ”具体措施的实施和新一届评委名单产生的工作已经在有序的进行之中。

  变化三:将选出不超过20部提名作品

  此外,在新修订的《条例》中还包括“评奖委员会在对参评作品阅读、讨论的基础上,经三轮投票选出不超过20部提名作品;在提名作品中经两轮投票选出不超过5部获奖作品;投票实行实名制;投票、计票在公证机构的监督下进行;各轮获选作品篇目向社会公布”等内容。“不超过20部提名作品”是本届评奖的另一个新变化。

  作为专门为长篇小说设立的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从1982年开始评奖以来,每一届的得奖篇目数都在5部左右,为何此次要提出“提名”这个概念?胡平介绍,“过去没有‘提名’这样一个称呼,这个称呼加重了这20部作品的分量。四年的长篇小说创作的成就,如果仅以最终的5部来代表,显然不如20部来代表显得更丰富更全面。 ”但他同时也强调,“此次的‘提名’不叫奖,但是具有一定的意义。 ”

  变化四:不排除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

  2000年底,乌镇成功地把第五届茅盾文学奖颁奖活动请回了“老家”。此后2005年的第六届,2008年的第七届颁奖典礼都在乌镇举行。不过,本届颁奖是否还会延续这一传统似乎还有变数。胡平介绍,本届颁奖礼的准确时间和地点都尚未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时间一定在8月之后,颁奖地点正在磋商中,不排除再度回归北京的可能。

  变化五:网络文学可以参评,但必须出版

  去年3月份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启动时,第一次规定网络文学可以参评,由此“破冰”、“标志性”等字眼一度占据文化新闻的瞩目位置。本次评奖,网络文学可以参评,“但必须落地成书”这一标准被指是“门槛过高”。而就在去年定位为中短篇小说奖项的鲁迅文学奖,也因要求字数不得超过13万字,将大量字数超标的网络小说拒之门外。因此有评论认为,传统文学奖项允许网络文学参评的这种“开放”,只是摆了一种姿态而已。

  对此,胡平解释说,参与茅盾文学奖的小说作品都是经过编辑审定,按制度有一定出版质量的优秀纸质作品。因此目前对网络小说的这种规定是出于一种公平性和一致性的考虑。胡平表示,“现在有影响力的优秀网络小说都已走到线下。在这个阶段,这些经过出版部门审定、修改、完善并出版的作品来参赛比较理想。将来网络出版和发表的程序会不断进步。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网络上发表相对成熟的时候,在网络上经过加工,编辑并发表作品也可以被纳入评比范围。 ”

  去年鲁迅文学奖,最后只有一篇网络小说《网逝》入围,并与最终奖项失之交臂,此次网络文学能否在茅盾文学奖中占有一席?网友们颇显信心不足。有网友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评奖标准并没有变,传统文学界并没有一个评判网络文学的标准,这就可能造成审美上有所不同,导致无力评判网络文学。那么这次网络小说又是来陪练?对此,胡平表示:“这很难说,现在很多网络作家都很优秀,他们的创作水平并不低于传统作家,他们得奖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但最终的结果还要取决于评委。 ”

  本届比拼或将异常精彩

  韩寒、郭敬明都做了参赛准备


  去年有消息称,韩寒小说《他的国》因为“字数超标”而被鲁迅文学奖拒之门外。那么专门为长篇小说设置的茅盾文学奖,韩寒是否感兴趣呢?3月25日,记者致电出版人路金波,他表示此次韩寒作品不会主动报名参与评选,但如果上海作协觉得韩寒的小说可以代表上海青年的创作水平,他们并不拒绝上海作协为韩寒申报。

  而曾多次表示希望通过茅盾文学奖证明自己的郭敬明是否会报名参赛?其出版社相关人士则表示郭敬明一直在向这个方向做努力,如果郭敬明本人已做好了准备,并不排除会报名参评的可能。

  “当年明月”与“天下霸唱”争宠网络奖

  这次“网络文学要求出落地书”的游戏规则,使《鬼吹灯》、《盗墓笔记》、《明朝那些事儿》、《诛仙》等已出版发行的网络小说具备了参评资格。

  当记者致电北京磨铁图书公司总经理沈浩波,他表示有机会必将力推当年明月和南派三叔的作品进行奖项的角逐。对于茅盾文学奖接纳网络小说,沈浩波说这对于整个文学界都是一次促进,“这两位作者的写作实力和影响力已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他们作品的精彩程度和读者接受度都已经被证明,既然主流文学界已经接受了金庸,为什么不能给年轻的作家一次机会呢? ”

  随后,记者与《鬼吹灯》作者“天下霸唱”的经纪人张海取得联系,对于“天下霸唱”可以参加茅盾文学奖的评比张海很兴奋也很有信心。他表示,如果出版社推荐《鬼吹灯》参赛,“天下霸唱”会支持配合。

  贾平凹很可能连庄

  2008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奖中,贾平凹的《秦腔》以终投第一的成绩揽得大奖。4年后,贾平凹的新书《古炉》又于去年底出版。这部6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写坏了贾平凹300多支笔。作为当今文坛的顶级作家,贾平凹自然是各大奖项的热门人选,昨天记者致电《古炉》一书的责任编辑孔令燕,她表示贾平凹的作品绝对有实力参与评比,只等出版社启动报名的事宜,便会征求贾平凹本人的同意,为《古炉》报名参赛。此前,茅盾文学奖的评奖条例中有一条为“同一作者不宜连届获奖”,今年这一项要求已被删除,这对于贾平凹能够蝉联该奖项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4-28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茅盾文学奖伸出橄榄枝


茅奖向网络文学敞大门 网络作家:不贴冷屁股

  你是不是读《盗墓笔记》、《庆余年》读得不亦乐乎?你想没想到这些作品有一天也能跟中国长篇小说最高奖项的茅盾文学奖联系到一起?继去年鲁迅文学奖向网络文学做出敞开胸怀的姿态后,刚刚启动评奖工作的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也修改了评奖条例,同样也向网络文学敞开了大门。 昨日,据记者获悉,《鬼吹灯》、《盗墓笔记》、《明朝那些事儿》、《步步惊心》等已出版发行的网络小说具备了参评资格。

  网络文学参评可以

  但必须已经出书


  在中国作家网贴出的《关于征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的通知》中,有这样的文字:“向持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重点文学网站等征集参评作品。”但同时,后面补充说:“重点文学网站推荐的作品,应为评奖年度范围内(4年内)在本网站发表并由出版单位出版的图书作品,推荐时应征得著作权人和出版单位的同意,并提供样书。”可见,中国作协的态度很明确――网络文学参加可以,但必须已经出书。

  有趣的是,去年鲁迅文学奖在向网络文学敞开怀抱时也附带了条件:“作品文字在13万字以下。”话说穿越、玄幻、盗墓等网络文学动辄就是几十万、上百万,这13万字以下太难做到了,一下子就把很多作品踢了出去。现在茅盾文学奖的出书限制,有网友评论说:“网络文学就是在网上一边连载一边跟读者互动修改,真的出书了,严格意义上说都不是网络文学了。”但中作协发言人说,有这个限制,是因为茅盾文学奖要求的是成形的、确定的作品,不出书的网络文学还存在修改等不确定性。

  网站热情洋溢 网络作家反应冷淡

  新浪、起点中文网、榕树下等网站都跃跃欲试,毕竟如果自己网站推荐的作品获奖,是很荣耀的事情。盛大文学公司工作人员说,会尽快和作协一起开会讨论,商量确定申报的作品。不过,因为不少作品的版权已经转卖给图书公司,到底由出版方申报还是网站申报,这还需要协调。比如,作为出版方的北京磨铁图书公司总经理沈浩波就表示,他们会力推当年明月和南派三叔的作品。

  与网站的热情形成对比的是,网络作家们反应冷淡。《流血的仕途》、《嗜血的皇冠》等网络历史小说的作者曹三公子去年曾有作品参评鲁迅文学奖,并通过了初选,但终评时就消失无踪了。所以,说起这届的茅盾文学奖,他的反应很冷淡:“未敢奢望,似是一遥远之事。”

  流潋紫的《后宫・甄寰传》在网上点击率很高,同时文学评论界人士对她的文笔等评价也很高。看上去很有希望的她,接通电话时正忙得一塌糊涂:“啊,茅盾文学奖?我最近都没关心这个事情,我在忙着准备结婚。”

  写过《潜伏在办公室》《上班奴》等职场书、编了不少剧本的作家陆琪,曾在去年鲁迅文学奖的“类型文学论坛”上对主流文坛大放厥词,昨天他的态度又很激烈:“这事不靠谱,我不去贴人家的冷屁股。网络文学注重的是市场性,这种传统文学奖看重的是文学性。特别有市场的作品,那些评委都不喜欢的。当年余华的《兄弟》卖那么好,不是也没评上?余华都评不上,别说我们了。像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这类题材就是主流文学不喜欢的,怎么会评他?”当然,陆琪也承认,在几乎每个网络作家心中,都有一种情绪,想要未来写一部作品,去参评茅盾文学奖。


《盗墓笔记》申报茅盾文学奖

  据中国作协官网于今年3月2日发布的《关于征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的通知》显示,在目前已经启动的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奖规则中,首次加入了对网络文学的参评要求。

  这是继去年鲁迅文学奖向网络文学“递”上橄榄枝后,我国又一个高端文学奖项向网络文学首次敞开大门。

  昨日,华西都市报从网络作家南派三叔处获悉,他的《盗墓笔记》确定要报名参评本届茅盾文学奖。而另一位网络作家月关也对华西都市报透露,他的《回到明朝当王爷》也被起点中文网出面申报该奖项。“网络大神”们向传统主流文学大奖发起冲击,心态怎样?路有多远?

  网络作家很淡定:“得奖可能性几乎为零”

  南派三叔对华西都市报记者表示:“能被推荐去参评,当然是件好事。不过我觉得自己根本不可能得奖。因为我的作品跟这个奖所一向认可的文学品味,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所以当推荐人给我说要推荐《盗墓笔记》,我第一感觉是:‘太惊悚了!’”

  因写出网络热门穿越小说《回到明朝当王爷》,获超百万收益的网络作家月关,也对华西都市报记者透露,“起点中文网说要帮我申报茅盾文学奖,还让我写了作品的详细简介,我当然很高兴。不过,我认为得奖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主流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审美差别,短时间不会有大的改变。”

  推荐人很冷静:“关键是态度”

  华西都市报记者随后采访到南派三叔的推荐人、浙江省作家协会类型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夏烈,他透露选送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去参评本届茅盾文学奖,已经由浙江省作协选定,“我正在写书面的推荐意见,预计申报材料很快会寄出。”

  他同时还表示:“其实我也觉得得奖的可能性非常小,但得奖根本不是重点。我跟南派三叔的态度很一致:他们既然开了这个口子,给这么个机会,那为什么不去试一下呢?主流文学圈表达出愿意了解的态度,那我们也应该积极回应一下,说不定还会触发一些人,对类型文学的发展进行一些思考呢!如果能做到这点,就是做这件事的最大意义。”

  作为《盗墓笔记》的出版合作方的著名出版人沈浩波,对华西都市报记者表示,会全力支持南派三叔参评,“网络类型文学的影响力已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能受到主流文学界关注,我们当然喜闻乐见。”

  评委们这样说:“英雄不论出处”

  茅盾文学奖首次向网络文学敞开大门,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评委、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委、四川著名文学评论家何开四,对此表示积极肯定,他对华西都市报记者说:“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只是发表的媒介不同,作品的质量应该不问出处。中国网络文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呈现出令人难以忽视的态势,而且现代人的阅读模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去年的鲁迅文学奖,今年的茅盾文学奖,都首次向网络文学敞开大门,可以看出主流文学圈对网络文学发展的逐渐接纳。”

  记者提到,去年虽然有网络作品参评鲁迅文学奖,但最终都未能获得奖项。对此,何开四说:“从目前来看,网络文学由于传播需求,比较倾向于流行化、娱乐化,这与主流的文学圈的欣赏品味还有一定的差别。所以我认为,短期内,网络文学作品得奖的可能性还比较小。但随着网络文学的逐渐发展成熟,不排除诞生优秀的网络作品并获得大奖的可能性。”


下岗工人写官场小说红透网络 被推选茅盾文学奖

  内江“铁血写手”红透网络被推选茅盾文学奖

  ——四川新官场小说当红作家庹政的传奇故事

  他的作品在新浪读书频道创下一天三十万点击率

  他的《男人战争》被推荐参加“茅盾文学奖”评选

  他是下岗工人、成功商人、清贫写手,一切都因小说而起

  一个曾被称为神童、大学学化学的下岗工人,一个干过房产、宾馆、广告、餐饮娱乐等数十种行业的商人,一个没有一天黑社会或从政经历、已过不惑之年的中年男人,为何能写出风靡网络和书市的反黑小说《大哥》和新官场小说《男人战争》?

  A

  怪才

  小说误了理科神童


  庹政从小就聪明过人。小学读到三年级,连跳两级考上初中。这在他家乡小镇上,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神童”由此得名。那时的庹政,成绩的确很好,班主任老师觉得他今后考个北大清华没问题。但不知为什么,庹政却无可救药地喜欢上了文学,天天捧着小说读。这也多少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高中毕业后,庹政考上了四川大学化学系。

  可他喜欢文学的毛病还是没改,专业没学好,小说却读了不少。

  1991年,庹政大学毕业该分配了,他的同学基本上都分到了重要的单位和岗位,可他却一心想回内江,最后被分到了当时的内江印染厂当工人。此时的庹政依然对文学情有独钟,每天都要看小说,尤其是武侠小说。1992年,印染厂破产了,庹政成了下岗工人。

  B

  商人

  业余写书200万字

  下岗后为了生活,他不得不想办法找钱。他和另外两个朋友一起,筹了近10万元钱,到外地开了一家校服加工厂。由于大家都不懂经营,两年时间厂子就垮了,每个人亏了3万元钱。但庹政学会了谈判和管理。

  在这期间,庹政依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追求。他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某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函授学习。同时写了《新流星蝴蝶剑》、《剑与花王》、《赌局系统》、《枪神神枪》等近两百万字的武侠小说,但都没有引起关注。

  后来,庹政又到房产企业和酒店打工。1996年,庹政打工的那家宾馆客户部要搞承包,庹政大胆将它包下,“赚了相当一笔钱”。这些钱后来成了庹政写作的生活保障。

  庹政的想法总是不停地在变。1998年,喜欢读书的庹政在内江创办了幽悠书吧,许多喜欢读书的青年都来到书吧,品茶读书、畅谈人生,庹政也因此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个人也被省劳动厅和团省委评为“四川省第二届下岗职工优秀青年兴业带头人”。

  C

  侠客

  抛弃财富写江湖

  “破帽遮颜过闹市,坦坦荡荡无欲求。”2001年,“终于厌恶那种醉生梦死生活”的庹政断然放弃了正在经营的餐馆、书吧、广告公司等,潜心投入写作。

  正在这时,某传奇文学开辟了武侠版,庹政哪能错过,他的《跃马关东》、《黑下灯》等寄到了杂志社,很快获得了这家杂志社的重视。后来的几年间,庹政先后发表了《黑下灯》、《秋寒江南》等十数部武侠中篇,靠着每年1万多元微薄的稿酬和做生意时积攒下来的一点积蓄,庹政过着清贫而淡定的生活。

  他三年不用电话,每天早上一元钱乘坐公交车到茶馆、泡一杯五元钱的茶,晚上再花一元钱乘车回家。一晃就是几年,他也在武侠小说的写作圈子里成为“新武侠川派”代表人物之一。

  D

  《大哥》

  被网友称“教父”

  2007年5月6日,庹政开始讲述《大哥》的故事:一个白领精英,阴差阳错成为威胜公司第三代大哥,他试图运用现代管理手段来整顿这个庞大而另类的公司,为其“漂白”。经过一系列斗智斗勇,威胜公司成功分化击败另外几股黑道势力,再次称霸江湖。然而,迎接聂山鹰的,却是冰凉的手铐……

  庹政开始上传《大哥》,最初的几天,帖子几分钟就沉到不知哪里去了。渐渐的,有人开始回帖,有人开始争抢沙发。庹政后来说,那十个月,是他一生中最辛苦也最充实的几个月,每天中午起床,然后背着电脑去茶楼写到六点回家。读者愈集愈多后,他的《大哥》被网友誉为“中国版《教父》”,在新浪读书频道创下了一天三十万的点击并获得了首届“书赢天下”大赛第二名。庹政终于红了,到今年1月,《大哥》第三部也已经出版畅销。

  E

  《男人》

  新官场小说NO.1

  2008年2月,《男人战争》在庹政的电脑上开战。故事从商州新任市委书记许桥在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齐明瀚陪同下去商州上任开始,一轮又一轮的较量上演了……到了11月,《男人战争》在新浪读书、天涯论坛引发千万余人次的阅读热潮。2009年1月,《男人战争》正式出版,被誉为2009年“最铁血最睿智”的新官场小说。而庹政也被冠上了新官场小说第一人的头衔。

  对于《男人战争》的走红,庹政说:“我写的是一种新官场小说,我笔下的人物是一些新官员。他们的知识结构和理论水平更高,更有思想,更儒雅,能迅速接受新思想,把握时代的脉搏。仕途之中,有那种充满高尚情操和古典道德的官员,他们是我关注的重点。”

  《男人战争》被推荐参加茅盾文学奖,庹政说:“很高兴,也很平静,知道没希望获奖,但这是对我作品的肯定”。庹政说,他将把精力放在新作《百合心》上,争取把这部书也写成网友、书迷喜欢的好书。“铁血写手”庹政,又开始了他新的战争。

  庹政,男,1970年生,内江市人。认识庹政的人都说,庹政是个怪人。来无声、去无音。一不小心,他来了;稍不注意,他又走了。他因为写书,别人都称他是作家;可他说自己是“写手”:“写自己的书,让别人去看吧。”

  就是这样一个怪人,这两年红透了网络和书市。今年榕树下文学网站还决定将庹政的《男人战争》推荐参加“茅盾文学奖”评选;而正在由人民文学杂志社和盛大文学联合70余位评论家、媒体人以及出版人举办的“未来大家Top20”评选活动中,庹政的支持率在66名候选人中名列前茅。

  阳春三月一个雨天下午,在内江临江的一家咖啡馆里,这个总是留着光头、戴着眼镜、满脸微笑的“铁血写手”出现在记者面前。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4-28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回,网络小说有戏吗?


《盗墓笔记》申报茅盾文学奖让多少人矛盾?

  “我的心情很‘茅盾’,但如能得奖,心情‘茅盾’的人会更多,所以让我得奖对茅盾文学奖有好处。”这是近日“南派三叔”获悉自己的网络小说《盗墓笔记》申报茅盾文学奖后,写在微博上的一段话。

  申报以后,最大的悬念当然是能不能拿奖。去年鲁迅文学奖向网络文学首敞大门,媒体欢欣鼓舞,纷纷将这一改革做成大标题,颇有“走进新时代”之感。倒是有作品入选的几大文学网站,均婉言谢绝笔者采访。私下打听,业内对网络小说能不能拿奖,心知肚明。既然是陪跑的,还是低调些好,免得不明真相的读者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结果去年鲁奖爆冷,“羔羊体”以黑马之态笑到最后。

  这回,茅盾文学奖也向网络文学敞开大门,可喜可贺之处在于,“庙堂”对“江湖”的重视与日俱增。迈出第一步毫无疑义,接下来推选什么样的作品登堂入室?评委们的矛盾,局外人也能感受一二。几年前,一套《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将金庸列入其内,位居老舍之上,茅盾未被入选,闹得沸沸扬扬。在金庸书迷众多的网络上,一则“金庸是说书高手,绝非文学大师”帖子,赞成反对兼而有之,可见流行小说地位尴尬。何况今时今日,网络作家尚无一人敢说自己能与金庸比肩。品质,始终捏着网络作家的“七寸”。

  读者的反应很有趣,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有一条:“多卷本长篇小说一般应在全书完成后参加评选”。南派三叔迟迟没有拿出“盗墓”系列完结篇。“盗墓”粉丝自查自纠,揭短不留情面,“您入选?不够格! ”因为作品顶着“网络小说”的名头,便认定它是“小白文”“注水文”,固然有先天歧视之嫌。反过来,因为它是网络小说,为着扶持新生事物而网开一面,同样有悖公平竞争原则。

  只要“革命”尚未成功,网络小说能否问鼎主流文学大奖,将会成为“年经”话题。 《盗墓笔记》推荐人说:“有这个可能性,就该去试试看,没有尝试,又怎么会有成功?”可评奖不是抽奖,除了尝试,还得有底气。哪天底气足了,舍我其谁直冲大奖,到时评委们无需心情矛盾,定能果断投上一票。


质疑“茅盾文学奖” 究竟是谁在苛求?

  任何文学评奖都会有它自己固有的标准,作为中国最具权威性的茅盾文学奖也是一样。中国作协在公布的《关于征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的通知》里,规定“重点文学网站推荐的作品,应为评奖年度范围内在本网站发表并由出版单位出版的图书作品,推荐时应征得著作权人和出版单位的同意,并提供样书。”按理说这个要求并不苛刻,可有网友却认为“要求出落地书,对网络文学而言,是一个很大的门槛。”

  现在出书的门槛低,作为评委会要求一本纸质的“落地书”并不为过,不过是为了便于评委会成员鉴赏而已,如果仅由此而指责“茅盾文学奖”苛求“网络文学”是“明迎暗拒”的话,笔者倒认为是网友在“苛求” “茅盾文学奖组委会”了。既然已将网络文学纳入了茅盾文学奖的评选范畴之内,我们就应该相信中国主流文坛并没有对这个新生的文学类型存有偏见。即使结果是真的没有一部作品获奖,也只能是因为网络文学的水准还没有达到评奖的高度。

  无独有偶,去年鲁迅文学奖揭晓后,网络文学无一获奖的结果,有网友直指中国主流文坛对网络文学采取了“明迎暗拒”的策略。就此,中国作协相关负责人解释说:“这是因为用写小说的标准来看,网络小说并不够格。这个“标准”自然是传统文学的标准。”

  不可否认,这几年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网络文学在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其中确实也有好些不错的作品,比如《第一次亲密接触》、《悟空传》、《明朝那些事儿》等等,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网络文学缺乏文学性,落入媚俗和狭隘的境地,也有不可回避的审美缺陷:较低的审美艺术成就,媚俗取宠的审美心态,伤感功利的审美取向。因此,网络文学还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自身的不段进步和提高。这样才会受到评委会的关注和首肯。

  网络上最大的缺陷是浮躁,但我们网民批评指责一项传统的文学评奖活动就不要用浮躁的心态去评判,也不要因为自己喜欢的作品就对评奖产生偏激的言语,而要静心地分析网络文学为什么没获奖的原因,这才是正理呀。


网络文学离领奖台还有多远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评奖工作近日启动。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作协官网上公布的新修订《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中,除规定“投票实行实名制”外,还加入了对网络文学的参评要求。这是继去年鲁迅文学奖向网络文学“递”橄榄枝后,我国又一个最高荣誉文学奖也向网络文学敞开大门。那么,拥有最广大阅读群体的网络文学,在通往茅盾文学奖领奖台的路上还有多少台阶呢?

  准入是姿态 进入有门槛

  茅盾文学奖是以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名字设立的长篇小说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首次将网络文学纳入参评范围,对网络文学和网络文学作家来说,不啻是个福音。陕西省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陈长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说明国家对网络文学重视了,而网络文学也在进步,得到了专业机构的承认。不过,也有人对此并不乐观,一些网友通过对“参评条件”解读,认为茅盾文学奖虽然摆出了姿态,但同时也为网络文学进入设置了“门槛”。

  中国作家网站公布的 《关于征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的通知》中“规定”:“重点文学网站推荐的作品,应为评奖年度范围内(4年内)在本网站发表并由出版单位出版的图书作品,推荐时应征得著作权人和出版单位的同意,并提供样书。 ”网友“离经叛道”认为,中国作协的态度很明确——网络文学参加可以,但必须已经出书。网络文学存在于网络,出书毕竟是少数。显然,这就是一道大多数网络文学难以跨越的“门槛”。有网友评论说:“网络文学本身就是在网上一边连载一边跟读者互动修改,真出书了,严格意义上说就不算网络文学了。 ”对此,中国作协发言人解释,有这个限制,是因为茅盾文学奖要求是成形的、确定的作品,不出书的网络文学还存在修改等不确定性。

  各网站热情 众作家冷对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已开始向 “持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重点文学网站等征集参评作品”。新浪、起点中文网、榕树下等各大网站闻讯后显现出很高热情;一些网站甚至会同当地作协共同商定申报作品。不过,网络作家们对此反应则相对平静甚至有点冷淡。《流血的仕途》《嗜血的皇冠》等网络历史小说作者曹三公子去年曾参评鲁迅文学奖,虽通过了初选,到终评便悄无声息了。对于茅盾文学奖吸纳网络文学参评,他表示:“未敢奢望,似是一遥远之事。”写过《潜伏在办公室》《上班奴》等职场书的作家陆琪则认为:“网络文学注重市场性,传统文学奖看重的是文学性。特别有市场的作品,那些评委都不喜欢。当年余华的《兄弟》卖那么好,不是也没评上?余华都评不上,别说我们了。 ”据了解,更多的网络作家持观望态度。有位网络作家甚至表示:我写故我在。拿出好作品才是硬道理。对网络作家来说,网民读者的点击和喜爱比得到主流奖项认可更重要。

  能否登奖台 靠作品说话

  文学评论家洪治纲认为,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只是发表的媒介不同,作品的质量应该不问出处。上海大学一位教授提出,中国网络文学经过12年的发展,已呈现出令人难以忽视的态势。茅盾文学奖向网络文学敞开大门,可以看出主流文学圈对网络文学发展的认可,和对这一不同载体文学样式的接纳。不过,说到底,网络文学要登上茅盾文学奖的领奖台,关键还是要以作品说话。

  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网络文学没有达到传统经典的水平。网络写作兴起后,一些人将网络写作当成职业,有些写手每天写一万字。这实际是商业驱动下形成的写作模式,导致很多网络作品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和长久酝酿就迅速推出。这样的高速创作,很难酿造出醇厚的好酒。 “传统经典作品之所以不朽,在于它们的人文情怀。它们的描述不仅为了满足七情六欲,而且反映了整个社会和时代,也展示了作家对人、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与探索。”作为陕西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的陈长吟也承认,和主流文学相比,网络作家还没形成气候。


茅盾奖对网络文学“明迎暗拒”?

  茅盾奖对网络文学“明迎暗拒”?

  ——规定网文要出版成书才能参评引发质疑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工作近日启动,与往届评选不同的是,网络文学作品也可以参评,但“必须由出版单位出版图书作品”才能有被推荐的资格。这样的规定被网友们戏称为“史上最苛刻参评条件”,不过盛大文学总裁吴文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网上排名靠前的作品几乎都已出版了图书,所以这样的规定并没有太大的限制作用。

  主流文坛姿态仍高

  中国作协日前公布了《关于征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的通知》,征集对象中“持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重点文学网站”赫然在列,不过网络作者们且慢兴奋,因为随后又有一条规定:“重点文学网站推荐的作品,应为评奖年度范围内在本网站发表并由出版单位出版的图书作品,推荐时应征得著作权人和出版单位的同意,并提供样书。”

  一方面向网络文学打开大门,一方面又设置了比较高的门槛,许多网友认为茅盾文学奖并没有完全放下身段,对网络文学作品仍然存在一定的偏见。而去年鲁迅文学奖同样向网络文学张开怀抱,但最终网络文学作品无一获奖,于是有网友把这称为主流文坛对网络文学采取的“明迎暗拒”的策略。

  优秀网文多已出版

  盛大文学占据了目前网络文学的大半壁江山,昨天盛大文学总裁吴文辉表示,其实从2006年开始,网络文学与图书出版界结合得越来越深,很多传统出版社都到文学网站选稿,当红网络文学作品基本都已出版。不过他也坦言,主流文坛对网络文学的偏见一直存在,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文学界对网络文学的了解还不够,“很多批评家没读过这种文学,了解还停留在简单的传言当中,比如‘写那么多字质量肯定会下降’‘网络作者非科班出身,文笔不那么好’等等。”但吴文辉表示,茅盾文学奖允许网络文学参评,说明主流文坛开始正视网络文学,所以盛大文学肯定会抓住机会推荐一些好的作品。

  文学发展循序渐进

  文学网站在推荐时,会选择网上当红的,还是更符合主流文坛口味的作品?对此,吴文辉的回答是,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平衡。而对于茅盾文学奖的口味,曾经担任过茅盾文学奖初审评委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杨扬表示,网络文学作品究竟能否进入提名名单甚至获奖,评委的阵容很重要,“文学主观性比较强,要看会不会邀请一些对网络文学比较了解的评委。”

  对于要求网络文学作品必须出版图书才能参赛的规定,杨扬表示,网络文学跟传统文学肯定有差别,同一部作品纸质版和网络版内容上也会有差别,网络版随意性比较大,茅盾文学奖方面可能是考虑到这一点才作出这样的规定。“茅盾文学奖对网络文学开放是一个变化,目前看来虽然比较保守,但文学发展要一步步来,不可能一步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4-28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小说助力当代文学发展


网络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第二次起航

  1998年,国内主要媒体首次出现“网络文学”字样,因此,学界习惯将这一年作为中国网络文学起始年。由于网络传播的快捷和阅读的便利,十多年来,文学在民众心目中的影响力迅猛上升,文学写作和阅读继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再次形成全民关注的文化现象。网络文学充分展现了民间文化群体的力量。网络打破了纸媒出版和发表的壁垒,营造了一个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诉求互相融合和交流的创作平台,使每个写作者的能量得到尽情发挥。根据最新统计,中国已拥有4.5亿网民,其中有2亿网民经常性浏览文学网站。可以肯定地说,在数字阅读成为世界潮流的今天,借助网络媒介创作、传播和阅读文学作品,中国处在了世界前列。

  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遇到了诸多难题,首先是思想性的问题,社会处在转型变革时期,旧有的伦理道德遭到了挑战,价值体系正在转换重建;其次是现代性的问题,如何阐释今天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给文学增添了巨大难度;再次,还有艺术表现形式创新、代际交流障碍等问题,迫使当代文学的发展进入瓶颈期。正在中国文学求新求变、面临抉择的阵痛时刻,网络文学呱呱坠地,这个偶然的巧合或许正是历史的必然。

  独特性——

  成长极为迅速,为当代文学创造新的阐述空间

  “媒介是人类器官的延伸”,媒介改变的不仅仅是形式,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将导致新的尺度产生。正如甲骨文只能“言简意赅”一样,网络媒体自然会出现“行云流水”。有别于传统媒体的这一传播特性在网络文学发展中得到了验证。1995年北美中国留学生创办电子刊物,运用网络发表文学作品,产生了最初的华语网络文学,这股浪潮最先波及我国台湾,之后在中国大陆得到强势发展,并与日韩等国文化产生交互,快速掀起中国全民文学阅读热潮。不难发现,在媒体革命的推动下,网络文学自发展之初就实现了跨文化写作和越界传播,而文化大融合正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文学的主流方向。

  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始终是文学发展的原动力,网络文学爆炸式发展同样不能回避这个基本原理。事实上,网络创作文体涵盖并超越了传统创作文体,如网络接龙小说《网上跑过斑点狗》,BBS留言跟帖小说《风中玫瑰》,以及“多结局小说网络竞写”等实验文本的探索,体现了网络文学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征。显然,网络写作给中国文学吹来了一股新风。早期的网络文学以中短篇小说为主要文体,安妮宝贝、宁财神、李寻欢等人的作品明显带有传统作家的痕迹,到了慕容雪村、今何在、江南、燕垒生、雷立刚等人,则出现了网络话语特征,再到萧鼎、酒徒、金子、阿越、天下霸唱等人的作品,已经完全另辟新路。除了文本的变化,网络作家的出现,更重要的是开辟了当代作家新的成长模式。

  网络诗歌(包括古体诗词)是另一种比较活跃的网络文体。写作人群分布最广、年龄差距最大、作者数量最多,每年产生约50万首作品。诗歌网站、论坛和博客群超过1万家,网络诗歌的正式出版物和各地民间出版物每年有近千种。网络诗歌写作和阅读的互动性强于其他文体,特别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引发网络诗歌写作热潮,读者的视线首次由小说转向诗歌;在国学热的推动下,网络古体诗词写作出现全新局面,超出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任何时期。网络诗歌的写作特点是大众化、即时性和非商业性。网络散文的写作人群和读者的丰富性并不亚于小说和诗歌,但除了杂文之外,其他作品的网络特征和社会关注程度明显弱于小说和诗歌,因此影响力相对较小。

  自2004年网络文学收费阅读模式产生以来,长篇小说逐渐作为网络文学的主导文体。网络长篇小说创作内容、形式多种多样,学界统称为类型文学,大致可分为:架空穿越类(现代人通过时光交错进入特定的历史时期,运用自身经验改变历史进程)、玄幻科幻类(区别于西方魔幻小说的东方本土幻想小说)、都市青春类(反映现代都市生活、表现现代情绪的小说)、官场职场类(以官场博弈和职场奋斗为题材的小说)、游戏竞技类(根据网络游戏改编或具有网游特征的小说,一般采用晋级形式)、灵异惊悚类(以鬼怪或探险为题材的小说)、新军事类和新武侠类(区别于传统军事和武侠的小说,添加幻想成分)等。

  从事网络长篇小说创作的作者几乎没有传统作家,75%为40岁以下的青年,他们散布全国各地,有相当一部分人生活在边远地区,这为丰富全民文化生态发挥了积极作用。从数量上看,网络长篇小说的产量大大超过传统写作,每年达3000部以上,在每年落地出版的两三千部长篇小说中,大约有一半来自网络。网络小说在版权输出中也占有相当份额。在商业收费模式的推动下,依靠网络写作生存的网络职业写作者队伍已经超过了各地作协的专业作家队伍。可以说,作为中国文学新世纪诞生的新生儿,网络文学在探索中迈出了自己勇敢的步伐。

  创作主体的民间性。网络文学的民间性包含两个部分,其一是创作者的非体制化;其二是艺术审美的娱乐化。我国原有专业文学创作人员均系国家编制内人员,业余创作者绝大部分也都有自己的职业。而网络文学作者却属于“自由职业者”范畴,他们的出现恰逢我国体制变革时期,传统出版机构正由事业性质向企业性质过渡,民间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兴起。网络文学作者尝试自由写作的生存方式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不谋而合。

  艺术审美娱乐化是网络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但娱乐化与低俗化有着明显的区分,将娱乐化与思想性相对立,过分强调作品的教化功能,就失去了与网络文学对话的前提。因此,是否具有“寓教于乐”、“乐中得益”的功能,是衡量网络文学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志。

  创作过程的交互性。传统文学一旦创作完成,文本的结构也就固定下来。读者的欣赏和解读虽然可以对此“再创造”,但这种再创造是在文本之外的,读者不可能改变原来的文本结构。网络文学的“文本”与此截然不同。在网上,第一文本的诞生并不意味着它的定格,他人完全可以不受第一文本的限制,进行加工和再创作。在这个过程中,也就没有了单纯的“作者”和“读者”。只要你参与到这个过程中,你既是读者,也同时可以成为作者。与网络文学的这种交互性特征相比较,传统文学再怎么具有开放性,也远不能及。

  最新亮点——

  微博文学、女性写作和手机阅读

  微博文学


  微博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之后,由于其易于复制和传播,并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微博文学随之应运而生。而在此之前,手机阅读已经相当普及,这无疑为微博文学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短小,微博文学仍然属于网络文学创作的范畴,可以运用文学审美标准来衡量微博文学的优劣,分析它的创作特点。

  从受众方面看,由于都市人群日常生活的忙乱、芜杂,碎片化阅读逐渐成为主流阅读形态。

  从传播方面看,微博文学利用互联网和手机强大的转发、分享、推荐等功能获得推广,虽然暂时没有找到盈利模式,但并不影响它的信息传播价值。

  从创作主体方面看,在140字这个指定的框架里写作,对小说的整体性和逻辑性都有极高的要求。首部微博小说《围脖时期的爱情》自2010年1月29日在新浪微博连载,正式宣告微博体小说诞生。作者闻华舰在谈到自己的微博写作感受时认为,微博小说每节都要有包袱、有完整的叙事点;故事情节最好能够围绕微博发展,比如小说里有微博里正在热议的话题,其中的人物也在微博里真实存在;为了丰富小说还要充分利用微博功能,配上相关图片、视频、音乐等。很显然,这是典型的多媒体写作的最新形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贴近真实生活、反映社会现实、体现时代精神。

  网络女性写作

  网络女性写作作为新兴的文学尝试,近年来异军突起。这个开放的时代给女性提供了更开阔的心灵世界,产生了更多的表达需求。

  网络文学发展初期,女性写作题材单一,除了言情,就是穿越。2005年开始,网络女性写作悄悄发生了变化,其特点是在“言情”的基调中,出现了表现形式多元化的趋势,如随波逐流的架空历史小说《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步非烟的新武侠小说《华音流韶》系列,知秋的网游小说《历史的尘埃》,王小柔的随笔集《把日子过成段子》,李可、崔曼莉的职场小说《杜拉拉升职记》、《浮沉》,以及晴川的传奇小说《韦帅望的江湖》系列等,在网络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丰富了女性网络写作的类型。

  2008年以来,网络上产生了更多杂糅性的女性文本,以《结爱·异客逢欢》(施定柔著)为代表的都市灵异小说,以《大悬疑》(王雁著)、《第三张脸》(上官午夜著)为代表的悬疑小说,以《傲风》(陶冶著)为代表的玄幻小说,以《一年天下》(煌瑛著)为代表的历史架空小说,以《仙侠奇缘之花千骨》(fresh果果著)为代表的仙侠小说,以《办公室风声》(携爱再漂流著)为代表的职场小说,以《肆爱》(米米七月著)为代表的情感小说,在网络掀起了一股新女性网络写作旋风。同时,女性言情小说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如潇湘书院的原园、苹果儿,17K女频的水流云、鱼歌、孟婆和Baby魅舞,红袖添香的唐欣恬、白槿湖,榕树下文学网的刘小备,小说阅读网的安知晓、三月暮雪等。

  当下网络女性写作最大特点,是表现出中国女性的主体意识,也就是中国女性对世界的看法,并通过作品把女性的想象力、创造力、激情以及对于生命的观照尽情展现出来。网络女性写作的独特价值,正在引起理论评论界关注。

  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是中国移动通过多样化的阅读形式向用户提供各类电子书内容,以在线和下载为主要阅读方式的自有增值业务。2000年12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品牌——“移动梦网Monternet”就此开始了手机阅读的旅程。目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均设立了手机阅读业务基地,来负责各自无线阅读业务的运营和推广。其中中国移动的手机阅读基地无论在用户数、收入、内容上均独占鳌头。

  从2009年开始,手机阅读成为互联网阅读的龙头,由于无线传播具有国家垄断特性,网络文学的盈利模式终于寻觅到一处版权避风港。2010年是手机阅读增长最快的一年,目前累积访问过阅读业务的移动用户为1.17亿,日均PV高达2亿。单月访问用户数突破2500万,单月付费用户数突破1800万。

  在阅读内容上,玄幻、都市、言情、仙侠、历史等类型小说最受手机用户喜爱,其中网络玄幻小说《斗破苍穹》单日信息费最高收入突破6万元;都市小说《很纯很暧昧》为最高点击量作品和最高收益作品;纪实小说《我是一朵飘零的花——东莞打工妹生存实录(一)》区域推广效果最佳,单日信息费最高收入突破5万元。

  面临几个问题——

  主题性问题、文学想象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问题和精神资源缺失现象

  网络文学的主体性

  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网络文学生存和发展的合理性,是网络文学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身份变化是网络写作区别于传统写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假设前提的主导下,创作者和受众之间似乎失去了界限。黄鸣奋先生在《比特挑战缪斯》一书中把网络时代艺术主体的变化概括为“人与网络共生、主体角色漂移、我变故我在” 三方面,其主要观点是阐释网络对创作主体的分化和重组。在我看来,网络写作由于自身的特性,在客观上改变了以往“你写我读”的书写方式,形成了读写之间认知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生活方式、话语方式以及人生经验交流的平民化书写方式。在此基础上,网络文学的平民化互动模式产生巨大能量,所表现出的集体力量远远超出了个体力量。这就使得创作主体受到了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这也是网络写作往往难以体现作家个人思想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内部条件看,作家的主体性首先建立在作家的独立思考与丰富的精神资源上,而网络作家在这方面的储备并不充裕。从外部条件看,一方面读者诉求与市场推动等对创作形成强大“干预”,另一方面过度追求创作速度和娱乐功能,也使作家的主体性受到了制约。这也是网络文学为何至今仍然无法获得理论独立性的主要原因。

  文学想象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理论上讲,文学始终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不管你写的是什么样的文学,都不会也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会生活。但大量网络小说过度演绎臆想,所谓“不问苍生问鬼神”也是事实。文学想象力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研究课题,而网络创作的低门槛的确为许多作品的失范提供了温床,网络文学“垃圾化”也就成为争议不休的话题。创作实践证明,没有丰厚的生活和艺术积累,想象力就无法为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提供支撑,而建立在一定审美标准上的想象力,是作家文学素养和精神深度的集中体现。总之,想象力不是信马由缰、自说自话,它是构筑在牢固的现实大地上的思想腾飞,它是与读者的心灵对话。

  网络作家存在精神资源缺失现象

  大部分网络作家仅仅凭借自己的天资写作,这或许能获取一时的成功,但难以取得长远的进步。文学需要文化含量的支撑,这是基本共识。除此而外,作家必须具备对大众的同情心、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人文关怀;需要崇尚理性,崇尚价值,崇尚启蒙战斗的精神等等,要在自己的内心建立一个“乌托邦”。这些精神资源需要长期积累,由于部分作者仓促上阵,缺少足够的思想准备和艺术准备,导致网络创作存在大量哗众取宠、迎合读者现象。部分涉及价值体系重建的作品,还出现误导,架空历史小说《窃明》引发阎崇年杭州耳光事件即是一个例证。

  网络文学崛起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社会整体向前发展的趋势。如果说当代文学在20世纪70年代末实现了第一次起航,那么20世纪90年代末则实现了第二次起航,毫无疑问,这将是一次“国际航行”,会走得更远。当然,作为21世纪中国文学的探险者,网络文学才刚刚起步,遇到险阻,陷入困境,都在情理之中,但它绝不会停止脚步,最终能否建立新的创作和阅读模式,目前尚未可知,也可能要经历更长时间的摸索。


放下身段,严肃文学平民化转身

  本月起,《人民文学》正式试水零售市场。此前,《人民文学》虽以4.7万份居原创文学期刊单月订数第一,但发行渠道还是以邮局订阅为主。据悉,杂志将首先在石家庄进行投放。“绣球已经抛出去了,看会有多少人接”,杂志社副主编商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无独有偶,同样作为严肃文学代表的“茅盾文学奖”也于近日放下身段,向网络文学敞开大门。浙江省作协将《盗墓笔记》作为该省推荐的3部小说之一,参评茅盾文学奖。浙江省作协类型文学创委会主任、推荐人夏烈说,“茅奖向网络文学敞开大门,是主流文学圈对网络文学的认可,有这个可能性,就该去试试。我们愿意拿出一个名额来‘冒险’。”

  严肃文学放下身段之举,在各界引发热议。严肃文学,能否适应市场化生存;对网络文学的接纳,究竟意味着严肃文学就此走下庙堂,更紧密地贴近大众,还是只是一次对现实妥协的无奈之举?就此,记者昨日采访了相关人士。

  要评奖先出书

  橄榄枝下还有小门槛


  作为我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茅奖”首次向网络文学递出橄榄枝可谓破冰之举,但由于其对网络文学的参评设置了“要评奖先出书”的条件,让不少网友质疑其诚意。再联想到网络文学在去年鲁迅文学奖评选中全军覆没,致使许多网友认为中国主流文坛对网络文学是“明迎暗拒”。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门槛”确实存在。评奖细则中写明,“重点文学网站推荐的作品,应为评奖年度范围内在本网站发表并由出版单位出版的图书作品,推荐时应征得著作权人和出版单位的同意,并提供样书。”正是这个被戏称为“史上最苛刻”的参评条件,让不少网络写手大失所望。“出书,对很多网络文学作品而言,是一个很大的门槛。”一位网络写手直言,“这说明中国主流文坛对网络文学依然存在偏见。出书的网络小说,其实都是一些和传统文学靠得很近的作品,并不能完全代表网络文学的特质。网络小说决不是将传统小说放到网上发表那么简单。”

  对于网友的质疑,中国作协发言人陈崎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有这个限制,是因为茅盾文学奖要求的是成形的、确定的作品,不出书的网络文学还存在修改等不确定性。”但也有网友说,“网络文学就是在网上一边连载一边跟读者互动修改,真的出书了,严格意义上说就不是网络文学了。”看来,双方还有着不小的“代沟”。

  但作协主动伸手毕竟传递出了一种善意的信号。正如盛大文学网站CEO侯小强所说:“茅盾文学奖允许网络文学参评,这对发展了12年的中国网络文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夏烈也说,“网络文学已成为当代文学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浙江这次首开先河,既是因为浙江目前有很多当红网络作家,也是想推动茅盾文学奖参赛作品的多样化。”

  文学vs市场

  并非天然对立

  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之所以形成目前这种“门第之见”,和中国当代文学一直以来的“纯文学追求”有着很大关系。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文学与市场的矛盾似乎难以调和。在传统文学看来,网络文学这样完全走市场的“通俗派”就是下里巴人,难登大雅之堂。但在网络文学看来,传统文学早已式微,一无读者,二无市场,早就该被淘汰了。

  其实,文学与市场并非天然对立。侯小强就是持这样的观点,他说,“我从来不认为它们是对立的,《暗算》拿下茅盾文学奖就是明证。之所以会有这种说法,或许是暂时还没找到契合点。”

  此外,从《人民文学》、《收获》、《钟山》等杂志近年来的发展也可以看出,纯文学刊物完全可以走好市场这条路,关键得看怎么走。尽管今年才试水零售市场,但在《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看来,他们早就走上了市场之路。2009年,郭敬明的《小时代2.0之虚铜时代》就登上当年《人民文学》600期专号,引发热议。此后,从大众时尚化作品到非虚拟写作,《人民文学》屡屡尝试,反响颇佳。

  李敬泽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文学有其弹性和包容度,它的边界在不断变化中。纯文学不存在一个明显的界限,文学期刊也应注意到文学趣味和边界的变化。对此,我省知名文学评论人汪正很是认同,他对记者说,“文学就应提倡多样化,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纯文学刊物就应在形式上贴近读者,内容上引领读者。此次试水零售市场,就是《人民文学》在形式上贴近读者的一种方式。”有评论指出,放下身段非但不会降低《人民文学》的身份,反倒会增添文学的亲和形象,这次“试水”,至少在形式上有助于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联系。

  不过,也有人对网络文学参评“茅奖”提出质疑。汪正就说,“作为纯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向网络文学敞开大门其实并不适合。网络文学更应去参加类型小说评奖。但对他们参评的举动我也能理解,这表达了他们呼吁主流社会认同的意愿。”

  平民化转身

  建立正常文学生态

  在汪正看来,不管是《人民文学》试水零售市场,还是“茅奖”向网络文学敞开大门,都可以看作是严肃文学的一个平民化转身。

  “文坛应该是百花齐放。全是通俗、消费类的网络文学固然不行,但都是阳春白雪的纯文学也不行。”汪正说,“从文坛的健康发展来说,需要一种类似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平衡。纯文学不应视自己为‘武林正宗’,网络文学也不能目空一切,认为纯文学老掉牙没人看了。”

  尽管知名作家赵本夫不会电脑不上网,但他对网络文学却很宽容。他说,“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作者,无论他通过什么方式来写作,只要愿意进行文学创作,就应该得到尊重和鼓励。不少网络作者,或许一开始对传统文学会不屑一顾,但慢慢地,他们会融入进来,毕竟文学是一脉相承的,不会因形式的不同而被割裂。”

  本应属于小众的纯文学,在上世纪80年代曾有过爆发式的辉煌。对此,汪正认为,当时的文学生态是非常态的。他说,健康的文学生态应该呈金字塔形,底层是通俗、大众文学作品,纯文学作为精英文学,占据塔尖即可。如果全社会都搞纯文学,是不正常的。对社会来说,应该是大众文学占大多数,然后慢慢往上生长,形成良性互动。在国外,大部分文学作品都是畅销书和通俗读物。纯文学作家都由文化机构、基金会和高校养着,因为他们是不赚钱的。

  有一种观点是,网络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兴起,是回归正常的文学生态。纯文学和通俗文学,应该各就其位、各司其责。对此,汪正颇为认同:“每种文学都要有自己的位置,这样才能形成对话,才能促使文学正常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4-28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缘起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于1981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他在病危期间,依然深切关怀着中国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逝世前两周,即3月14日,他在病榻上向儿子韦韬口授了如下遗嘱: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

  亲爱的同志们,为了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二十五万元捐献给作协,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我自知病将不起,我衷心地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

  致

  最崇高的敬礼!

  茅盾

  一九八一年三月十四日

  中国作家协会接到这份特别的请求后,立即给予了高度重视。1981年3月20日,中国作协主席团召开会议,决定成立茅盾文学奖金委员会,由中国作协副主席巴金任主任委员。10月,中国作协主席团会议正式决定启动“茅盾文学奖”(为了准确起见,将茅盾原信中的“文艺奖”改为“文学奖”)的评选工作,巴金任评委会主任,首届将在1982年评出。此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是我国目前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茅盾文学奖已经经历了25年的过程,倾注了许多人的心血、智慧,积累了不少经验,在国内外树立了信誉,推出了一批优秀长篇小说作品,为新时期文学发展做出了贡献。


茅盾文学奖简介

  茅盾文学奖是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动我国文学繁荣而设立的,在中国文坛的影响较大。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于1981年设立,当时决定由巴金担任评委会主任。此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当时规定每三年评选一次,参与首评而未获奖的作品,在下一届以至将来历届评选中仍可获奖。首届评选在1982年确定,评选范围限于1977年至1981年的长篇小说。之后每四年评选一次。是我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

  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茅盾文学奖的指导思想

  茅盾文学奖评选工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循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鼓励关注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坚持导向性、权威性、公正性,推出具有深刻思想内容和丰厚审美意蕴的长篇小说作品。


茅盾文学奖的评选范围

  1、茅盾文学奖每四年评选一次。凡在评选年度内公开发表与出版,能体现长篇小说完整艺术构思与创作要求,字数13万以上的作品,均可参加评选。评选年度以前发表或出版的,经过时间考验的优秀之作,在得到评委会不少于半数委员的赞同后,亦可参评。

  2、多卷本长篇小说,一般应在全书完成后参加评选。

  3、鉴于评选工作所受的语言限制和各种具体困难,凡是用少数民族文字创作的长篇小说,要求以汉文的译本出版后参加评选。

  4、同一作者不宜连届获奖。


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标准

  1、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原则,所选作品应有利于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对于深刻反映现实生活,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较好地体现时代精神和历史发展趋势的作品,尤应重点关注;要兼顾题材、主题、风格的多样化。

  2、要重视作品的艺术品位,鼓励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借鉴外国优秀文化基础上的探索和创新,鼓励那些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茅盾文学奖的评奖程序

  1、参评作品征集。参评作品的征集工作由评奖办公室进行。经中国作协书记处批准后,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作协、各行业文协、全国各有关出版单位和大型文艺杂志社发出作品征集通知,请他们在规定期限内向评奖办公室报送符合评选要求的参评作品。

  2、推荐备选作品。评奖办公室报请中国作协书记处批准,聘请熟悉长篇小说创作的若干评论家、作家和编辑家组成审读小组,对推荐作品在广泛阅读、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筛选,提出适当数量的作品,作为提供给评委会审读备选的书目。经由三名以上评委联名提议,可在审读小组推荐的书目以外,增添备选书目。

  3、投票产生获奖作品。评委会在认真阅读全部备选书目的基础上,经充分的协商与讨论,可选择用记名投票方式或不记名投票方式产生获奖作品。投票方式由评委会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择定。投票分两轮:第一轮投票,对候选篇目进行初步筛选;第二轮投票,决定获奖作品。作品获得不少于评委总数的2/3的票数,方可当选。

  4、获奖作品的数量。每一届评委会根据长篇小说创作的实际状况确定该届评选的获奖数量。一般情况下,获奖作品3-5部。为保持此项文学大奖的权威性,应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

  5、评奖揭晓。评选结果由中国作协统一发布。对获奖作品,颁发奖状(证书)、奖牌和奖金。对出版获奖作品的出版社、杂志社、责任编辑颁发奖状(证书)。颁奖方式由评委会讨论决定。


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机构

  1、评选工作由“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承担。

  2、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委员聘请文学界有影响的作家、理论家、评论家和文学组织工作者出任,每一届评委会成员的组成应有更新,更新名额不少于评委总数的1/2。评委名单由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名,报告主席团,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3、评奖委员会下设评奖办公室,处理评奖活动中的具体工作。

  4、评奖委员会组成后,须认真讨论评选标准,申明评奖纪律,统一思想,以确保评选工作的导向性、权威性与公正性。


茅盾文学奖的评奖纪律

  1、为确保评奖的权威性与公正性,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要坚持评奖标准,逐步向评委名单公开、投票过程公开以及评委评语公开制度过渡。每一位评委或评委会集体要对获奖作品分别作出简短的评价,评奖揭晓时公之于众。

  2、杜绝行贿受贿等违法乱纪行为和人情请托等不正之风。评委会委员、审读小组成员以及评奖办公室工作人员,一律不得收受参评者的礼物,不得出席参评者的宴请,不得进行任何有可能影响评选结果的不正当交易。一旦发现此种行为,有关评委或评奖工作人员的资格将被取消,有关参评者的参评资格也将予以取消。

  3、实行回避制度。评委会成员和参与评奖工作的工作人员若有作品参评,或与参评作家作品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如系作品的责任编辑、参评作者的亲属等),应主动回避。


茅盾(沈德鸿)简介




  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继母养育长大。7岁时,茅盾随父亲进了家塾,由继母亲自指导,学习新学。8岁时,父亲病重,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值材高级小学,从他的留存作文中就可见得他流露出忧国忧民、扶正祛邪的思想端绪。13岁时,在母亲帮助下,踏上到湖州的火车,结束童年时代,开始了中学生活。16岁时中秀才,通晓中医,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颇重新学。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也是“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积极开展革命文艺运动,在鲁迅及其作品研究方面有开创性贡献。他的学识和才能被总经理和编辑所所长发现,被调到国文部,帮助老先生孙毓修合作译文。茅盾在一个月内译完面向青年的通俗读物,取名《衣》,后又译了《食》和《住》,后又帮他编《童话》一刊,这是茅盾开始文学创作的第一站,1918年,写出了童话《寻快乐》,他的童话作品还有《大槐国》《负国报恩》《树中饿》《驴大哥》《金龟》《飞行鞋》《怪花园》《风雪云》。就在这时候,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左联期间他写出了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抗战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长篇小说《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和剧本《清明前后》等。文艺界为他庆了五十寿辰,他的声名日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很难分身创作。

  茅盾笔名

  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刑天、刑风等,都是他用过的笔名。其中,茅盾和蒲牢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茅盾”由来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武汉的汪精卫和南京的蒋介石实行了臭名昭著的宁汉合流,对革命人士大肆屠杀,国内形势急转直下,非常险恶。沈雁冰由于参加革命活动,不得不离开武汉,最后到了上海,住在景云里。恰好,这时鲁迅和叶圣陶也住在这里。沈雁冰不便出门,又没有工作,生活上便出现了问题,于是就动手写起小说来。可有许多的报社都不登他的文章,于是他写文章的时候内心十分矛盾,所以他在手稿上署的笔名是“矛盾”。后来,他把写好的小说手稿给叶圣陶看,叶圣陶看后非常高兴,就决定在《小说月报》上发表。 可叶圣陶认为“矛盾”是个哲学名词,不像一个人的名字,且“矛”不像是姓氏,并且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使用如此尖锐的笔名不太好,就自作主张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改作“茅盾”。沈雁冰对这一改动也很满意,以后就一直以此为笔名了。

  茅盾当时写的这部小说,就是著名的《蚀》三部曲 :《幻灭》《动摇》和《追求》。

  茅盾的生平

  1896年7月4日茅盾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父亲沈永锡,清末秀才,通晓中医,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颇重视新学,除声、光、化、电和数学等自然科学外,也喜欢传播进步思潮的社会科学著作。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妇女。茅盾10岁丧父,童年时代,就接受了母亲所教的文学、地理和历史知识。茅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

  茅盾的启蒙教育开始较早。小学前便读过家塾、私塾。8岁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植材高级小学,成为该校第一班学生。在这里,他不仅读到了国文、修身和算术教科书,并且对绘画发生了兴趣。那时,在一般守旧人的眼光里,小说之类被称为诲淫诲盗的“闲书”,是不准孩子们看的,但茅盾竟得到明达的父母的允许。《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等,都是他这时爱读的书。从茅盾小学时代留存的作文中得见,当时便流露出忧国忧民、扶正祛邪的思想端绪。

  茅盾的中学时代,是在浙江的三所中学度过的。1909年,他考入浙江湖州第三中学堂插班二年级读书,1911年秋季转入嘉兴中学堂。不久,辛亥革命爆发,茅盾热情地迎接了这次革命,做起革命的义务宣传员来。在学校里,由茅盾和几个同学发动,抨击了一个不得众望的学监,而被学校除名。于是,他便转入杭州安定中学校学习,并在那里毕业。在中学时代的生活中,固然有些师长,给茅盾以深刻的印象和积极的指导,但整个的学习空气是陈旧的。“书不读秦汉以下,骈文是文章之正宗,诗要学建安七子;……气度要清华疏旷”(《我的中学时代及其后》)。这一切曾给茅盾以古典文学的修养,但在他的回忆里更多的却是平凡、灰色和令人窒息的东西,他几乎把课余时间都消磨在看小说上。古典小说启迪了他的文思,同时也在他的作文格调上显露出印迹。

  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预科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的窘迫,便开始工作谋生。

  1916年8月,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开始在英文部修改英文函授生课卷,继之和别人合作译书。这样,便有最初的翻译《衣食住》(卡本脱著)问世。不久,又到国文部编写《中国寓言》,一面也参与《学生杂志》的编辑工作。

  1920年初,“五四”文学革命深入开展中,茅盾开始主持大型文学刊物《小说月报》“小说新潮栏”的编务工作。这时连续撰写了《小说新潮宣言》《新旧文学平议之平议》和《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等论述,表露了茅盾早期的文学见解。同年11月,茅盾接编并全部革新了《小说月报》;12月底,与郑振铎、王统照、叶绍钧、周作人等联系,并于1921年1月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当时,茅盾主要从事文学理论的探讨、文学批评和外国文学的翻译工作。据不完全统计,1921年度,茅盾发表的译著约130余篇。他以充沛的精力,致力于文学革命活动。两年后,由于商务印书馆守旧派对《小说月报》的革新不满,茅盾辞去了该刊的主编职务,转到国文部工作。

  与此同时,茅盾积极参加社会革命活动。

  1921年初,茅盾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他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1922年后,曾以《小说月报》编务为掩护,从事党中央联络员工作。这时期,也曾先后在党所办的平民女校、上海大学任教,为革命事业培养干部。

  1925年5月10日,沈雁冰在《文学周报》第127期发表长篇论文《论无产阶级艺术》。本月17日,31日和10月24日出版的《文学周报》第173、175和196期继续刊载,这是1924年提出革命文学的口号之后沈雁冰为了对无产阶级艺术的各个方面试作探讨,同时也清理自己过去的文学艺术观点而写的。

  文章共分5节。第一节探讨无产阶级艺术的形成;第二节论述无产阶级艺术产生的条件;第三节探讨对无产阶级艺术的范畴;第四节苏联的文艺现象讨论无产阶级艺术的内容;第五节讨论无产阶级艺术的形成。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茅盾直接投身于群众革命运动。 6月,和郑振铎等创办了《公理日报》,不久被迫停刊。8月,作为职工代表,参加了商务印书馆的罢工斗争。国民党召开西山会议后,茅盾和恽代英奉中共中央之命在上海组织了国民党左派的上海市党部。

  1925年底,茅盾和恽代英等被选为左派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代表,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留广州工作,在毛泽东任代理部长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作秘书。

  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茅盾返沪。10月,北伐军占领武汉,成立国民政府。茅盾赴武汉,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

  1927年春,出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从4月至7月间,为该刊撰写社论、述评30余篇。 7月,汪精卫组织“分共会议”,公开叛变革命,茅盾撤离武汉,准备参加南昌起义,抵九江后因路途阻塞,经牯岭回上海。这时,又遭国民党反动派通缉。从此,他以茅盾为笔名,开始创作和其他文学活动。

  1927年9月,发表《幻灭》。

  1928年6月,又先后完成《动摇》《追求》──即三部曲《蚀》的创作。同年7月,离上海去日本,先住东京,后迁京都。客居日本期间写有长篇小说《虹》(未完)和一些短篇小说、散文诗作;以及《神话杂论》《西洋文学通论》和《北欧神话ABC》《中国神话研究ABC》等著作;《从牯岭到东京》《读〈倪焕之〉》等论文。

  1930年4月,茅盾从日本回到上海。不久,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一度担任“左联”执行书记。从此,茅盾和鲁迅在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和社会斗争。

  1931年,抗议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鲁迅和茅盾等发表了《为国民党屠杀大批革命作家宣言》;

  1932年2月,发表《上海文艺界告世界书》和《为日军进攻上海屠杀民众宣言》;5月,日本革命作家小林多喜二被害的消息传来,鲁迅、茅盾等8名作家发起《为横死之小林遗族募捐启》;7月,致电南京政府营救被监禁的国际工联的牛兰夫妇。

  1934年9月,茅盾协助鲁迅创办《译文》杂志,为进步文学的翻译事业开拓了新路。

  1936年2月,当获悉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后,鲁迅与茅盾发出致中共中央贺电:“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同年10月,茅盾和许多文艺工作者发表了《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号召建立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十年来,是茅盾创作的成熟和丰收的阶段。这期间,完成的有中篇《路》《三人行》和长篇《子夜》。《子夜》是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状貌的小说。它的出版,显示了左翼文学的实绩,是“五四”以来新文学发展历史途程上的里程碑。瞿秋白评价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子夜〉与国货年》)。与此同时,还完成优秀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等的创作;翻译了丹钦科的《文凭》和吉洪诺夫的《战争》等书;此外还在《申报·自由谈》《太白》《文学》等刊物上写下了大量的杂文、文艺短评和作家研究专论。

  1937年抗战初期,他参加了《救亡日报》的工作,主编《呐喊》(后改名《烽火》)。上海沦陷后,茅盾辗转长沙、武汉、香港、广州等地。

  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茅盾被选为理事。4月,他主编的《文艺阵地》在广州创刊,同时又为在香港复刊的《立报》编辑副刊《言林》。长篇小说《第一阶段的故事》(原名《你往那里跑?》),便是这时完成的。12月,应杜重远的邀请,经海防、昆明去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

  1939年3月抵新疆。在新疆学院任教。4月新疆文化协会成立,茅盾被推举为委长。

  1940年,新疆的统治者盛世才反动面目日益显露,茅盾被迫于 4月底离开新疆,经兰州、西安于5月末抵达延安。在延安期间,曾在鲁迅艺术文学院、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讲学。在《中国文化》《大众文艺》等报刊撰文多篇。10月,从延安到达重庆,任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这时,陆续完成了优秀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的创作。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统治区政治逆流日趋严重,茅盾和大批进步文化人士离开重庆到香港。5月,邹韬奋主持的《大众生活》周刊创刊,茅盾为编委;并在该刊连载了长篇小说《腐蚀》,这是茅盾的又一力作。9月,主编《笔谈》半月刊,计7期。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日军攻占香港,茅盾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游击队的帮助下,离开香港辗转达桂林。在桂林的9个月期间,写下了长篇《霜叶红似二月花》和《劫后拾遗》等作品。

  1942年底再赴重庆。

  1943年8月起,长篇《走上岗位》陆续发表(未完成)。

  1945年,完成了第一个剧本《清明前后》的创作,并于9月在重庆上演。这一年的6月,进步的文艺界为纪念茅盾创作活动二十五周年,举行了庆祝会,并发起茅盾文艺奖金征文。

  1946年3月,抗战胜利后,茅盾离开重庆,经广州、香港,5月到达上海。主编《文联》杂志;并参加呼吁和平、争取民主的活动。在香港期间,曾连续发表《应走和平民主路线》《认清国情》等讲演。6月,和上海进步文化界一起呼吁和平,发表《上书蒋主席马歇尔及各党派》;7月,李公朴、闻一多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后,茅盾等致电国际人权保障会,揭露国民党罪行;10月,沈钧儒、茅盾等发表《我们要求政府切实保障言论自由》等文章。同年,翻译的苏联小说集《人民是不朽的》《团的儿子》《苏联爱国战争短篇小说译丛》出版。同年末,茅盾夫妇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邀请,离上海赴苏联访问。

  1947年1月起《游苏日记》陆续发表。4月,从苏联归国到达上海。这次访问,著有《苏联见闻录》《杂谈苏联》两部书。这时,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愈加残酷地实行法西斯统治,茅盾被迫于1947年末再赴香港。

  1948年5月,茅盾等发表《致国内文化界同人书》在同年6 月,茅盾和香港各界爱国人士联名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吁请海内外同胞团结起来,促成新政治协商会议早日召开。7月,参与了《小说》月刊的编委工作,9月,主编在香港复刊的《文汇报·文艺周刊》。长篇小说《锻炼》便是在该刊连载的,此外还写作了一些短篇,并完成了《脱险杂记》。同年底,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茅盾夫妇离香港,经大连、沈阳,于1949年2月到达和平解放后的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7月,茅盾出席了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作了《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国统区文艺》的报告。会上,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长职务,主编《人民文学》杂志,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第四届、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在“文化大革命”的严重考验中,茅盾始终与党和革命人民站在一起。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全国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盾的著述计有《鼓吹集》《鼓吹续集》《夜读偶记》《关于历史和历史剧》和《茅盾诗词》(包括建国前的部分),晚年,经受着病衰的苦痛,仍致力于回忆录的撰写工作。

  茅盾的著作,经人民文学出版社及其他出版社印行的计有:《茅盾文集》10卷集,《脱险杂记》《茅盾论创作》《茅盾文艺杂论集》《茅盾文艺评论集》《茅盾译文选集》《世界文学名著杂谈》《神话研究》、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以及长篇《锻炼》等。人民文学出版社自1983年起陆续出版的40卷本的《茅盾全集》收录了他的全部文学著作。

  1981年3月14日,沈雁冰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吐露出心声,他是李汉俊介绍入党的,应当是共产党最早的党员,因战争原因与党失去了联系,盼望死后仍承认他是党员之一。这年的8月3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恢复他的党籍的决定,明确指出:“1921年沈雁冰在上海先后参加了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的一批党员。”这一正确结论,也是对李汉俊革命功劳的肯定。

  1981年3月27日,茅盾病逝于北京。临终前,他恳切地向党提出:“如蒙追认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这将是我一生最大荣耀。”中共中央根据茅盾的请求和他一生的表现,决定恢复他的中国共产党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他以自己的积蓄设立文学奖金(后定名为“茅盾文学奖金”),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4-28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东方》


《李自成》(第二卷)


《将军吟》


《冬天里的春天》


《芙蓉镇》


《黄河东流去》(上、下)


《沉重的翅膀》(修订本)


《钟鼓楼》


《平凡的世界》


《少年天子》


《都市风流》


《第二个太阳》


《穆斯林的葬礼》


《浴血罗霄》


《金瓯缺》


《战争和人》(一、二、三)


《白鹿原》(修订本)


《白门柳》(一、二)


《骚动之秋》


《抉择》


《尘埃落定》


《长恨歌》


《茶人三部曲》(一、二)


《张居正》


《无字》


《历史的天空》


《英雄时代》


《东藏记》


《秦腔》


《额尔古纳河右岸》


《暗算》


《湖光山色》

回复 使用道具


畅意三江水

发表于 2011-4-28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假思索先留记号,美美地去睡,明儿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发表于 2011-4-30 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文学在现今已经占据文化半壁江山,那么网络文学如此欣欣向荣、热闹非凡,理应参与进各类文学奖项。网络中不乏优秀作品,只是网上写手多是草根阶层,就目前文学奖而言已经离开大众越来越远。

前不久的鲁迅文学奖居然能够颁发给一位‘羊羔体’诗人,只因该‘诗人’有官职。想来可悲,想来若鲁迅先生自土里爬出来不知会怎样感想?许是我对文化过于认真,或是我过于浅薄,还难以理解这样的文体吧,我是有些BY的。我是有过为中国这些所谓名不副实的文学大奖悲哀的。

可惜中国文化人离人间烟火久矣,或过于食人间烟火。所以才会有名诗人‘梨花体’在作协里地位不低,才会有‘羊羔体’获得大奖。想想看,不禁摇头苦笑,基本失语。

许多人还在为解放后中国没有‘大家’出现而失望。我不相信这样的一种文化现象下,中国能够真正出现能够安下心来做学问的‘大家’。不过中国目下最不缺的倒是‘砖家’,又红又硬,果然是当今中国独特的现象。可笑!

网络文学参评,最好是实实在在的来做,不要像听证代表一样只是权者的所谓民主。最好是能够选出几篇大众一致叫好的文学作品来,相信网络这样的特殊环境能在不久以后为我们带来若干文学家。让我们这个时代也能有所自豪,有所寄托。正如民国期间灿若星辰般的文化学者一样。我们现在能够张口即来的文学大家,好像都是民国期间的,对于现今的‘大家’我一直抱有很大期望。希望有生之年也出个几十个,否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在关注这件事,跟踪动态,续几篇:


茅盾文学奖评选结果起争议
   

茅奖迷途:向文学?向商业?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才刚揭晓,便在学界和读者中引起了巨大争议。
   
根据茅奖评奖委员会公布的最终结果,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醒龙的《天行者》、莫言的《蛙》、毕飞宇的《推拿》以及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5部作品最终胜出。
   
“这次茅奖获奖作品代表了近四年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获奖的都是实力派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表示。但是也有评论家认为,此次评奖结果很平庸,毫无惊喜可言。
   
尤其耐人寻味的是,本届茅奖评出的5部作品中,有3部曾经登上过畅销书榜。在纯文学性和迎合大众趣味的商业性之间摇摆不定的茅奖,恰恰成了当下文学处境的典型写照。   
   

评作品,还是评作家?
   
本届茅奖评选结果可谓“大腕”扎堆儿。莫言、刘震云和毕飞宇都算是文坛的明星级人物,而张炜的获奖作品《你在高原》,则是因其超长的篇幅而被读者津津乐道;与此相比,多数默默无闻的普通作家,却都过早地提前“退场”。面对这样的一份榜单,难免有人会提出质疑:茅奖评的究竟是作品还是作家呢?
   

获奖作品未必是代表作
   
本届评委麦家曾是上届茅奖的获得者,在本届茅奖获得者中,他最推崇的是莫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莫言的作品就在国内外引起反响。他早就该得茅奖了。”麦家说,尽管《蛙》不是莫言最优秀的作品,但也属实至名归。在他看来,本届茅奖选出的5部作品,即使不能说百分之百,也是百分之八十代表了四年来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创作的成绩。
   
但著名评论家解玺璋却对此持批评意见:“这次评奖的结果很平庸,没有什么惊喜。获奖的都是一些题材保守、名气较大、商业气息较浓的作家。比如获奖的《蛙》就不是莫言最好的作品,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的商业味道很浓。”他同时指出,“此次评奖仍然有意识回避沉重和敏感的题材,这类作品最后都落选了。”
   
文学评论家李星认为这是种补偿,“茅盾文学奖有时是评给作家本人的,有时是评给作品的。”他解释说,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未必是作家本人写出的最好作品,其最好的作品往往由于某些原因未能获奖,而在某一届他就凭借一部也在水平线之上的作品获了奖。
   
评委陈福民的态度则比较淡然:“著名作家之所以著名,肯定有自己的道理,一定写出了可靠的好作品。当然,这也导致评委投票可能会集中到著名作家身上,而非著名作家的作品却会被忽视。”
   

鸿篇巨制真的有人读完?
   
在本届茅奖的获奖作品中,张炜的《你在高原》是得票数最高的,但也是争议最大的。这部小说共分39卷,出版了10部单行本,总字数多达450万字。如此夸张的篇幅,令不少读者产生质疑,评委是否真的读完了该书?在评选结果出炉之前,《收获》杂志执行主编、作家程永新就曾发微博说,“张炜要得奖就滑稽了,因为全中国看过这部400多万字书的只一个人:责编。”
   
“事实上,在此次茅盾文学奖评选过程中,62位评委中绝大多数都看完了《你在高原》。”面对外界的质疑,作家出版社社长、担任该书总策划的何建明给予了明确答复。他同时透露说,《你在高原》出版一年多来,已经在市场上销售两万余套,如果按单本计算,发行量已经达到20余万本。
   
这种说法得到了麦家的证实,他说自己早在《你在高原》入围本届茅奖的20部提名作品之前,就已经读完了其中的6册,此后更是花了一天半时间把它读完。而评委雷达认为,“不能机械地理解阅读,不一定非得一字一句阅读。”他表示,评委都有丰富的阅读经验,可以较好地考量其文学价值。雷达同时认为,张炜多年的创作风格已经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这也有助于评委把握其作品。
   

本届茅奖没有一张废票
   
本届茅奖在评选制度上进行了大量改革,特别是实行了实名投票制,这也使得评委们的压力变得更大。评奖办公室主任胡平说,评委们在每轮投票后都有种“中奖”的心态,“假如前20部你只投中了5部,是不是会有点儿压力?”据了解,本届茅奖的62名评委里,除铁凝作为作协主席不参加投票外,其余评委无一人弃权,更没有产生一张废票。
   
“相比较来说,我还是喜欢做运动员,当裁判太累。”谈到担任评委的感受,麦家直言,实名制投票对评委有种精神压力。“毕竟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越到后来相熟的人越多,即使现在不认识,接下来很快就可能见上面了。”不过,他也认为是一个进步,“努力想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树立茅奖的权威性,值得鼓励。”

对于采取实名制评选,雷达认为,可能是因为近些年文学评奖公信力比较低,读者对评委不信任。“评委会希望通过实名制来制衡与监督评委,算是对以往做法的校正。”不过,雷达也同时表示,实名制与不记名投票哪个更科学、权威,还有待论证。“文坛里很多人都认识,人情因素并不会因为实名而消失。”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茅奖获奖作家集体玩“失踪” 一反常态表现低调


往届茅奖评选结果揭晓后,获奖作家往往都乐于出面接受媒体采访,但获得本届茅奖的5位作家却一反常态,表现得有些过于低调。张炜和莫言在获知获奖消息后,分别通过各自的微博简单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随即便关掉手机,与外界断绝联系。刘震云的手机一直呼转至秘书台,而毕飞宇则早在评选结果揭晓之前就“躲”到了国外。只有刘醒龙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并且吐露了三句颇为沉重的感谢词:“感谢读者在当前浮躁的社会状态下对文学如此关注,感谢媒体对茅盾文学奖的关注,感谢全体评委对文学性的捍卫。”
   
听到获奖消息时,刘醒龙正好游泳归来,因此心情很好。谈到获奖作品《天行者》,他说这是自己最近一个阶段非常重要的作品。“《天行者》的题材是写一群民办教师,我希望社会不管发展到哪一步,大家都不要忘记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卑微群体,民办教师就是其中之一。”他同时表示,这样一部作品能够获得茅奖的肯定,将会对现实题材文学创作起到鼓励的作用。
   
莫言此次能够获奖,被视为本届茅奖的最大亮点。尽管有很多读者都替他鸣不平,认为他早该获此荣誉,但莫言自己却说现在获奖不算晚。“《蛙》是我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是和我一生有着紧密联系的作品,我的家人在作品中都能找到影子。《蛙》这部作品是我提出的‘把自己当罪人写’的文学理念的一种实践,对我的创作来讲,这部作品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莫言解释,《蛙》看起来是写计划生育、妇科医生,实际上写的是整个社会,“写苦难没有忘记幽默,写荒诞没有忘记反思。”
   
另外,张炜在获奖后发了一条微博,似乎是有自勉之意:“读者的信任非常重要,来自各方面的真诚的鼓励非常宝贵。但是作家心里要明白:一切都要经过时间的检验,以此,才能走好未来的道路。”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6-6 06: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