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08|回复: 12

[汇编] 【勿忘历史——纪念中国远征军入缅70周年】

[复制链接]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发表于 2012-2-25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42年2月25日,约10万人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开始进入缅甸,协同英、缅军对日作战。3年间,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以伤亡近20万人的代价,使日军遭到沉重打击,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对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今天2012年2月25日,中国远征军入缅70周年。



正视历史,勿忘为了民族,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

为了保卫家园、为了捍卫国土,他们付出生命,他们洒下热血。

历史是铁证,请政治尊重历史,还历史本来面目,为英雄们正名!


谨以此向为国捐躯的先烈和仍然健在的远征军老兵致敬!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楼主| 发表于 2012-2-25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国远征军。这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

   组建背景

  中国远征军是国民党于一九四一年成立的中英军事同盟而组织的。当1939年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6月4日英法军在敦刻尔克弃甲丢盔大溃败之后,英伦三岛岌岌可危,英国希望借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伟大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甸、印度、马来西亚方面的军事,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同时,在中国方面,为了要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当时也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国际交通运输线。因此,自1940年10月起,英国首先开放封锁已久的滇缅路,接着酝酿中英军事同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陷于欧洲战场无力他顾,对于英国的战略方针而言在远东地区首要之务就是保卫输出最多资源的殖民地印度,并将其余殖民地视为保卫印度的战略纵深;但是对于中华民国而言缅甸此地为争取国外援助的最后生命线,如果滇缅公路不保外援即无法轻易进入中国,与日本的作战也将陷入补给不足之劣势,因此中华民国方面极力争取与英国间的军事同盟以保障作战资本。

  为此,1941年春,英国邀请中国军事考察团赴缅甸、印度、马来亚考察。几经协商,在同年的12月23日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中国远征军就是根据中英军事同盟而组织的。

  当时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的西藏和云南接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日本进攻缅甸对于其自身来说也有着很多意义,比如孤立中国,以及作为入侵印度的基地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1942年日本用于进攻缅甸的军队大约有6万人,大大超过英国在缅甸的防务力量。

  1942年初,日本侵占马来西亚后,开始入侵缅甸。1月30日,日军攻克缅甸东部重镇,随后分两路继续前进,3月8日,日军占领缅甸首都仰光。3月到4月间,日军进攻重镇曼德勒,企图切断滇缅公路。此时,在英国的求助下,中国方面以杜聿明为代理司令长官,由中缅印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集合中国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

  1942年后称为中国驻印军,由于古代印度从来没有和阿萨姆地区统一过,18世纪英国殖民者侵入阿萨姆地区,后来才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属印度的一部分,随英国在缅甸的军队进入阿萨姆地区后,中国远征军又被称为中国驻印度军队。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楼主| 发表于 2012-2-25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缅印大战

  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滇缅公路。来自滇西28个县的20万民众在抗日救国信念鼓舞下,自带口粮和工具,风餐露宿,劈石凿岩,历时10个月,在高山峡谷激流险滩上,沿滇西,缅北990公里的山野,用双手和血汗修筑了滇缅公路。其间因爆破,坠岩,坠江,土石重压,恶性痢疾而死去的民众不计其数。1938年底通车,从此,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抗战开始后,日本图谋以武力强迫中断“第三国”的援华活动。1939年冬,日占我南宁,断我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

  1940年春,日本对滇越铁路狂轰滥炸;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尽管如此,日寇并不罢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部(原定第2路在越南方面,后因情况变化取消),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凭借一团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其中远征军新38师113团团长刘放吾以一团兵力浴血奋战、立功异域。新编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屡建奇功,掩护了英军的平安撤退,后在翻越野人山对敌作战中不幸受伤殉国。战役结束后,英美政府高度颂扬,授予孙立人将军、戴安澜将军(追赠)功勋章。

  缅甸失守给以后作战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使日本可以直接威胁印度,也使中国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以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在喜马拉雅山)的空中航线。但是,也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掩护英军撤退,保存了力量,以保卫印度,并消耗日军部分力量,阻滞了日军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从而赢得时间,配合国内部队阻敌于云南境内怒江天险以西(我军在东),最后形成长期对峙,粉碎了日军从缅北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这次远征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他们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一次缅战日军伤亡约450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1942年后称为中国驻印军,由于古代印度从来没有和阿萨姆地区统一过,18世纪英国殖民者侵入阿萨姆地区,后来才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属印度的一部分,随英国在缅甸的军队进入阿萨姆地区后,中国远征军又被称为中国驻印度军队。缅甸作战失利后,中国远征军孙立人领导的新38师,以及后来绕道胡康河谷的新22师近三千人退入英属印度,成为中国驻印军的基本力量。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指导下,在兰姆伽训练营受训并进行整编,并于1942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利用美援物资配备全副美式装备,战斗力大为提高。

  同时,中国鉴于缅甸的重要性,积极酝酿反攻缅甸,在滇西重新组编并整训第2批远征军,于1943年2月设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英美军队协同反攻缅甸。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中国驻印军制定了一个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代号为“安纳吉姆”,以保障开辟中印公路(中国昆明-印度利多)和铺设输油管。计划从印缅边境小镇利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东地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连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
  1944年3月,我驻印军新编第22师和新编第38师占领孟关,消灭日本最精锐的第18师团的主力,缴获其军旗、关防、大量文件及各种武器。继而这两个师又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占缅北重镇孟拱,再次告捷。

  此前,由国内于1944年春先后空运至印度接受美式装备和训练的新30师、第14师、第50师先后转运至缅甸密支那,随即对其发动进攻。新38师在孟拱战役结束后,也进军密支那。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战斗,8月初密支那终于被攻克。自从我驻印军先后开出兰姆伽后,连续作战,屡创强敌,战斗力较之以前大为提高,这是日军做梦也想不到的。他们弄不清楚这支两年前曾败在自己手下的中国军队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成了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威猛之师。

  中国军队在密支那休整约两个月后,向日寇发动了最后的攻击,用缴获的日军文件上的一句话来说:“支那军归国心切,锐不可当”。密支那休整后,新1军、新6军分左右两路向八莫发动进攻。一路上过关斩将,所向披靡。随后,新1军先后攻克八莫、南坎,并在畹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远征军会师,中印公路完全打通。中国驻印军旋即南下,于1945年3月8日攻克腊戌,30日与英军会师于乔梅,缅北反攻作战结束。此时日军因在菲律宾失败,收缩战线,全部撤出缅甸。至此,缅甸战事全部结束。

  此役历时一年半,歼灭日军4.8万余人,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4万余人。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的反攻胜利,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楼主| 发表于 2012-2-25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楼主| 发表于 2012-2-25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远征军军歌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忍情轻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   

昂然含笑赴沙场,大旗招展日无光,   

气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长矢射天狼。   

采石一载复金陵,冀鲁吉黑次第平,   

破波楼船出辽海,蔽天铁鸟扑东京!   

一夜捣碎倭奴穴,太平洋水尽赤色,   

富士山头扬汉旗,樱花树下醉胡妾。   

归来夹道万人看,朵朵鲜花掷马前,   

门楣生辉笑白发,闾里欢腾骄红颜。   

国史明标第一功,中华从此号长雄,   

尚留余威惩不义,要使环球人类同沐大汉风!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楼主| 发表于 2012-2-25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楼主| 发表于 2012-2-25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战斗历程

   首次远征

  由于英国方面的阻挠,直到1942年2月中旬,中国远征军只有第6军的49、93师进入缅甸景东地区,其余各部仍在滇缅公路集结待命。此时由于缅甸战事吃紧,英国人却又急着要远征军入缅参战。2月16日,蒋中正下令先运送第5军入缅,以第200师为先头部队。3月7日,200师到达同古,3月16日,日军开始轰炸同古,此为远征军与日军第一次大规模接触。3月19日,200师首次与日军地面部队接触,由于缅甸交通线不断遭到日军的狂轰滥炸,再加上英方的消极延误,后续部队始终没有按原定计划到达同古,10余日后,200师伤亡达2000余人,内缺粮弹、外无援兵,并且还要面对4倍于己的敌军包围,杜聿明审时度势,下令200师于3月29日晚从同古以东突围。3月30日,日军进城后才发现同古是一个空城。在同古保卫战中,200师歼敌5000余人,重创日军第55师团。

  随后中国远征军准备进行平满纳会战,然而,在西路方面,缅甸战场右路英军不断后撤,将中路平满纳地区的中国远征军右翼完全暴露给日军,东线方面由于中国军队兵力薄弱,阵地不断失守,第5军有被包围歼灭的危险。4月18日凌晨,史迪威和罗卓英不得不下令放弃平满纳会战。

  4月14日凌晨,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急电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请求解救被包围在仁安羌的英军。4月19日下午5时,在新38师师长孙立人、副师长齐学启和113团团长刘放吾的带领下收复了任安羌油田,解救了英军7000多人和被日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等500多人。消息传出,中、英、美三国轰动。  孙立人将军4月20日,史迪威和罗卓英轻信英方关于在仁安羌和乔克柏当之间有敌军3000余人的情报,命令第200师长途奔袭至乔克柏当。第200师到了乔克柏当后,发现没有日军,只有英军在新38师的掩护下撤退。而后又退回到棠吉,浪费了宝贵的3天时间,使日军抢先攻占了棠吉,4月23日下午,200师向棠吉发起攻击,经过激烈的战斗,于4月25日18时占领棠吉。而在4月24日,在日军猛烈攻势之下,第6军被迫放弃雷烈姆,

  日军随后从雷烈姆北进,此时防守腊戍已无意义,第200师遂于4月26日放弃棠吉。

  4月29日拂晓,日军猛攻腊戍,第66军伤亡惨重,当天中午,日军占领腊戍,第66军各部退守新维。所谓曼德勒会战已经彻底成了泡影。此时撤退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东线方面,第6军于4月24日被迫放弃雷列姆之后,且打且退,5月12日,推到萨尔温江东面,随后撤回国内。

  中线方面,第5军军部和所属的新22师、第96师主力于4月26日黄昏由皎克西乘汽车、火车向曼德勒转移,于当天夜间十时全部到达。5月1日全部撤至伊洛瓦底江以西以北地区,此后第五军直属部队、第200师、第96师、第66军的新38师徒步轮流掩护撤退。5月8日上午,日军攻占密支那,杜聿明按蒋中正7日的命令向国内撤退。5月9日,由于在杰沙(又译为卡萨)发现日军,并且新38师先到杰沙掩护的只有一个团,而新38师、新22师主力至少需要一天半才可以从前线撤下,杜聿明认为日军有可能从南北包围将远征军歼灭,从而下令第93师在右翼掩护,并且在孟拱附近占领掩护阵地,同时命令各部队分路回国,自寻生路。

  新38师师长孙立人没有听从杜聿明的命令,向西撤往了印度。新38师是第一次远征结束之后唯一一只保存建制的部队。

  杜聿明率领第5军直属部队和新22师,离开密瓦公路改道向西北方向追去,转打洛到新平阳,迷路的远征军在森林里转来转去,很多人因为饥饿、疾病死去,还有一些人因为忍受不了折磨而自杀。后来,一架美国飞机在野人山上空发现了这支军队,盟军随后空投了电台、粮食、药品,使得这支军队终于走出了野人山,由于预定回国路线所经的中缅国境已有大量日军把守,这只部队最后还是改道去了印度。

  第200师至棠吉,以后沿途突破敌人的封锁线,经南盘江、梅苗、南坎以西回国。5月18日,第二百师分兵两路通过细(胞)抹(谷)公路,前卫部队突然遭到伏击。激战一天,第二百师伤亡过半,才从东面山坡撕开一条缺口,残余官兵得以死里逃生。戴安澜在突围时被两颗机枪子弹击中胸部和腹部。5月26日,戴安  唯一走出野人山的女英雄——刘桂英澜将军逝世。

  第96师及炮工兵各一部经孟拱、孟关、葡萄、高黎贡山回国。

  据战后统计,穿越野人山的部队有3万余人葬身原始森林,其中第5军新编第22师野战医院的护士刘桂英更是作为唯一健在的、走出野人山的5名女兵之一而闻名。

  第一次远征失败之后,滇缅公路中断,10万远征军经血战只有4万余人安全撤离。日本既封锁了国际援华运输线,又打开了西攻印度的大门。原有的作战物资转而通过驼峰航线与中印公路输送。

  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出动103000人,伤亡56480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日军伤亡约450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楼主| 发表于 2012-2-25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次远征

  全副美式装备之中国远征军  1942年7月15日,新38师由英帕尔开往蓝姆伽,8月初,从缅北野人山脱险入印的的第5军新22师和军直属部队也来到了蓝姆伽。根据中美协议,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撤销,改称为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史迪威为总指挥,罗卓英为副总指挥。同时,国民政府利用驼峰空运飞机回航的机会,每天空运几百名士兵到印度,以补充兵源。1942年底,由于史迪威与罗卓英矛盾不可调和,蒋中正被迫将罗卓英调回国内,经过反复考虑,决定派第8军军长郑洞国中将接替罗卓英的职务。同时决定在驻印军指挥部下设新编第一军建制,下辖新38师、新22师。郑洞国任军长,孙立人为副军长兼新38师师长,廖耀湘为新22师师长。3月中旬,郑洞国率军部人员来到蓝姆伽,正式成立新一军。[2]

  1942年10月24日,新编第38师112团孙立人将军将缅甸会战中投降的1200名日本士兵以及军官,统统以活埋的方式处死。部分中国学者对此表示质疑,此种说法难以被证实。

  1942年底至1944年春,新30师兵员陆陆续续空运到印度,新30师编入新一军序列。1944年上半年,第14师与第50师的兵员也空运到了印度。中国驻印军在蓝姆伽换装了美式装备,有美国的军事援助和充足的粮食,军事训练十分扎实。经过一年的整训,练就了丛林训练和丛林生存的过硬本领。再加上同时大批知识青年在蒋中正“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下,踊跃参军,士兵的素质有了大大的提高,这两点使得驻印军的战斗力大为提高。

  1942年6月,怒江防线稳定之后,国民政府积极训练军队,准备反攻缅甸。1943年2月1日,蒋中正任命陈诚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3月28日,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在云南楚雄成立。陈诚从重庆飞到楚雄就任,着手进行远征军部队的训练和反攻计划的制定。1943年8月,远征军的5个军编练和装备基本完成。后调来的第54军也在11月完成改编。其中,第11集团军下辖第2、第6、第71军和第200师。第20集团军辖第53、第54军共4个师。另外第八军和第93师直属远征军司令长官部。1943年冬,陈诚因病辞职,卫立煌接任远征军司令。

  1943年3月,新38师的114团即先行开进野人山区,掩护中美部队修筑自印度列多到野人山区的中印公路。1943年10月下旬,雨季停止,在列多的新22师和新38师主力乘车到达胡康河谷边缘,驻印军缅北反攻战正式开始。经过血战之后,新38师于12月29日攻克于邦。随后在新38师的配合下,新22师于1944年3月5日攻克孟关。后来两师合作攻下瓦鲁班。新22师在攻占瓦鲁班战斗中突袭18师团司令部,缴获18师团发布作战命令的关防大印,这在抗战期间绝无仅有。蒋中正给其嘉奖电为:中国虎!1944年4月份新22师、新38师、第30师、第50师与美军联合围攻下了密支那。攻克密支那后,各个部队修整了2个月,此时第14师、第50师、新30师已陆陆续续空运来到缅北反攻的前线,中国进入缅甸的部队已达到5个师,为便于指挥,将新一军扩编为新一军和新六军两个军。新一军下辖新30师和新38师,军长孙立人。新六军下辖新22师、第14师、第50师,军长廖耀湘。郑洞国升任驻印军副总指挥。1944年10月16日,新一军与新六军开始向八莫发起进攻,12月初,日军进犯独山,贵阳告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调新六军回国保卫大西南,新六军主力于12月1日奉命停止前进,新六军军部及新22师、第14师被空运至云南沾益,以保卫重庆。留下第50师与新一军作战,归新一军指挥(后来正式编入新一军序列)。1944年12月15日新一军攻克了八莫。

  在驻印军开始反攻几个月之后,国内滇西的中国远征军反攻开始。1944年5月11日第20集团军正式开始强渡怒江,于6月底血战至腾冲附近。经过3个月的战斗,于9月14日解放腾冲。第11集团军于6月1日渡江,新28师于4日攻克腊猛,进围松山,由于敌阵坚固,该师五攻未客。7月1日改由第8军来攻,该军以三个师轮换进攻,连续九次,到9月7日方破敌阵,全歼守敌。远征军经过血战,于11月3日攻克龙陵,20日攻克芒市,12月1日攻克遮放,1945年1月19日克复畹町。1月22日中午第53军第116师与新一军一部在木遮相会,旋以钳形攻势向芒友推进,

  1945年1月15日,新一军攻克南坎,并继续前进,于1月27日畹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中国远征军会师。1月28日中印公路通车典礼在畹町城举行。会师后,滇西远征军回国,新一军与第50师南下,新一军先后拿下了新维、腊戌,第50师先后攻克了南渡、西保、南燕、皎麦等市镇,新50师自从1944年渡过伊洛瓦底江以来,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挺进600公里,毙伤日军3500余人。3月30日,中国远征军攻克乔梅,与英军胜利会师。随后中国驻印军凯旋回国。至此,中国驻印军与中国远征军的任务顺利完成。

  第二次入缅作战,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歼灭日军4.8万余人,解放缅甸土地约13万平方公里。滇西中国远征军伤亡67403人,歼灭日军21057人,解放滇西全部土地约3.8万平方公里。中国远征军完成了中国战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楼主| 发表于 2012-2-25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国第一战,远征军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严

    远征军的第一次入缅作战最终以失败告终,至此中国丢失了滇缅公路这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以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的空中航线。而对于拖后腿捣乱的英国,也没什么好果子吃,日军已直接威胁印度后方。但远征军出国第一战,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实力,拖延了日军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速度,配合国内守军,与日军形式对峙局面。孙立人等将领更在国际上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名,撤退到印度的远征军保存了实力,为日后反攻缅北提供了希望。

远征军将士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埋骨野人山

    日军攻占密支那后,远征军最后的归国大路已被封死。摆在杜聿明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与驻守密支那的千余名日军精兵最后一战;二是遵守国民政府蒋委员长的命令,穿越野人山回云南。杜聿明最后选择后者,自己烧毁军车辎重,命令全军自寻生路,入山撤退。孙立人当即表示反对,认为日军立足未稳,应集中兵力夺回密支那,但为了大局,他率领新38师掩护主力撤退,后率军回到印度,保存了完整建制。而大部队在野人山遭遇迷路、疟疾、断粮等,近五万大好远征军殒命野人山。

揭秘惨烈的同古保卫战

    一九四二年三月二十日,中国远征军第二百师与侵缅日军第五十五师团2个联队在南缅平原上一座小城同古城外发生激战,双方均有较大伤亡。历时十二天的同古大战最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退而告结束。日本人占领一座空城。同古战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西方人对中国抗战军队的看法,对于日军来说则是一次缅甸战役中最艰苦的一战,东条英机在日本议会上承认,同古之役为旅顺攻城以来从未有过之苦仗。

威震英伦三岛:仁安羌大捷

    不得不承认,英缅军这种殖民地部队的战斗力,远不如正牌的英国陆军,7000英军被3000日军就给切断了退路。日军作间部队利用缴获的英军车辆,快速穿插玩得相当漂亮,打英缅军措手不及。不过由于兵力不足,在面对国军猛攻一时摸不清情况。日军未能抢占仁安羌油田区,也未能歼灭英缅军,从这个意义上说,日军未能达到作战意图,是失败的。仁安羌捷报惊动英伦三岛,迅速传遍世界各地,受到盟国赞誉,孙立人成为中国远征军的英雄。

八千里路血与火:远征军缅北大撤退

    当日寇的刺刀从滇缅斜刺里插过来的时候,抗日战争到了最艰难的时刻。蒋介石从重庆发来急电,命令远征军将原本在曼德勒会战日军的计划改为“纵深防御”,御敌于国门之外,同时指出“防卫重点是腊戌”。然而,日军已看出决定缅甸战局胜负的关键所在:趁中国军队主力西调,东线空虚,长途奔袭,直插云南……中国军队面临被包围歼灭的危险,不得不开始了惨烈的缅北大撤退……

远征军将士时刻准备反攻缅北

    1943年,鉴于缅甸战局至关重要,中美英计划发动缅北反攻。反攻从两个方向同时进行:在印度的远征军主力计划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连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而在滇西的新一批远征军则协同作战,牵制日军。
美国的空中协助是远征军获胜的重要砝码

    由于滇缅公路已完全被日军切断,迫于无奈,美军只好开发空中走廊,铤而走险,飞跃喜马拉雅山脉,向中国运输物资。期间牺牲的飞行员不计其数,飞虎队司令陈纳德甚至无奈自己在美国征兵。而在远征军作战方面,几乎每次战斗都会得到美军空中的火力压制与物资补给,日军形容美国空军为“空中死神”。

回家,是远征军最大的战斗动力

    远征军第二次出征以胜利而告终,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重要的转折点之一。探讨其战斗力提升之因,美式装备与训练固然是主要原因,但究其根本,还在于远征军的精神面貌。日军感叹“支那军归国心切,锐不可当!”,敌人的话一语道破关键。这支在异域苦战多年的雄师,终于凯旋归国!

以惨烈闻名的松山血战

    1944年5月,为打通滇缅公路,20万中国远征军集结滇西,进攻龙陵、腾冲和松山。松山为龙陵县内第一高峰,海拔2690米。它耸立于怒江西岸,尤如一座天然的桥头堡,扼住滇缅公路要冲,及怒江打黑渡以北四十里江面,易守难攻,号称东方的直布罗陀。日军从1942年占领松山,驻守此地的是第56师团下属拉孟守备队。指挥官金光惠次郎少佐,该守备队配备强大火力,有一一五重炮群,高射击枪、坦克等,兵员一千多人……

保障开辟中印公路的胡康河谷战役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中国驻印军制定了一个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代号为“安纳吉姆”,以保障开辟中印公路(中国昆明-印度利多)和敷设输油管。计划从印缅边境小镇利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东地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连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

重夺缅北重地:密支那战役

    密支那战役为中日战争中驻印远征军反攻缅甸战役中进行的一次城市进攻作战,(1944年4月29日-1944年8月4日)以奇袭开始,以消耗战结束。最终占绝对优势的中美混合支队历时近100天,歼灭日军3000余人,并迫使剩余的日军800人退出。历时3个多月的密支那作战至此结束,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的第一期作战任务也胜利完成。自5月17日至8月3日中美突击队共伤亡6000余人,这是驻印军伤亡最大的一次战斗。


远征军两次出征数据统计

    第一次入缅作战日军伤亡约4.5万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其中新22师入缅时9000人,伤亡6000余人;96师入缅时9000人,最后所剩不到3000人。第二次入缅作战歼灭日军4.8万余人,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4万余人。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楼主| 发表于 2012-2-25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征军英雄谱:

孙立人


    不了解孙立人,你就无法了解远征军。他喜欢和上级争吵,对下级则相对温和;他极善用兵,却对政治一窍不通;他爱打篮球,爱唱歌,爱在部队里说英文……他,是一位个性将军。

戴安澜


    戴安澜将军在缅甸最为著名的是“同古保卫战”。戴安澜将军对全体守军说:“现在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怀着必死之决心,创造了远征军的一个奇迹。


廖耀湘


    孙立人取得仁安羌大捷,威震英伦三岛之时,廖耀湘也有惊人之举:他发明的“滚筒式撤退法”让日军无可奈何,不知何处下口,廖全军全身而退。后来廖江军也用此法对战林彪。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6-7 07:2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