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25|回复: 15

[汇编] 【文化周末】千年书香落闲花

[复制链接]

如歌的行板
发表于 2012-3-16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坛庆恍如一场繁华,之后淡然依旧。

又是一个周末,辑一帖文苑,愿快乐依旧。



千年书香落闲花


一千年前的大宋是一个崇拜文化的王朝,而大宋文化的基业在四大书院。

嵩阳书院为四大书院之首。

嵩山是中国最古老的山之一。“嵩高维岳,峻极于天”,“嵩高,中岳也,萃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嵩阳书院“汲嵩山之毓秀,纳峻极之灵气”,所谓之“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 历九朝为都会,包伊洛瀍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讲经论籍的盛景远在宋明两朝。鼎盛时期,嵩阳书院学田1750多亩,生徒数百人。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杨时、朱熹、李纲、范纯仁等,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第9卷至21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和崇福宫完成的。“二程”在嵩阳书院讲学凡10余年。嵩阳书院乃成为儒学发展史的丰碑。

自春秋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到汉代“精舍”、“讲堂”,到唐代书院,五代学馆,以至宋代书院,发展为严密的教育模式。其中的起落随着朝代的更迭、信仰的变幻,沉浮于历史潮流。汉唐以来儒学衰败,五代时期佛、道极盛。大宋王朝的名儒精英在圣学日微之际,以捍卫道统自许,决心重整圣德名教,以求孔孟之道的复兴,造就内圣外王的圣人,“拨乱世以返治”,“希圣希贤”遂成为书院宗旨。所谓“修己以安人”:修己以成“完人”,立命则造福于民。

嵩阳书院坐落在嵩山之阳,三面环山,两边山峡溪水汩汩而来,在书院门前的书院河汇合东流汇入颍河,远涉入淮。桥边绿树如临水的美人,染得一湾水绿。绿水环绕,锁住一院秋色。

书院匾额为苏东坡书,字体高俊敦厚而悠远散淡,与书院气氛浑然一体。

书院择势颇高,望去如一片台阁,笼入深碧的树色,清幽,深邃,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书院初为宗教之所。但今日见到的院中之筑,却少佛寺道观的气味,平屋素室,浮漾着静穆之气。

午后来书院亦颇相宜,书院的意韵都藏在斜阳中。

静气挹住了轻尘也挹住了喧嚣,令人屏息。书院像一个沉默的老人,在寂然中冷冷看我,目光穿过千年积淀从灵魂深处射出,直抵我的灵魂。讲堂昏暗,先贤无语,只听苍老的石碑,模糊的文字,褪色的匾额和尘封的桌椅,喑哑诉说遥远的故事。静静地立着,缓缓闭上眼睛,气息渐渐平和,万物不复存在。

不闻“子曰诗云”的讲诵,但藏书楼还在,典章要旨、经史义理皆有可观。教化的气息在院中飘散。随风上溯千年,开理学之宗的程颢正站在路口,低语苍然,与学生道别。背负理学传承的重任,学生们渐行渐远。那个下午的程门立雪如一则严厉的训诫:最初那朵瑞花的翩然飘舞在儒者的凝神冥想前止息。虔心求取圣王之学的弟子远道请益,“静敬”以候“偶瞑”的大师,“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嵩阳书院无可替代地完成了使命,理学使儒家经典的伦理化达到了新的高度,积儒、道、佛三教精华于一身,撑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厦,却也成为一种思想和制度的桎梏。使人既惊诧于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与智慧,又不免感叹千年行走的路途有那样多的无奈和悲哀。

一种祭祀凭吊的心绪,融入悠远宁静的空气。从宋朝至今,经历了多少荣辱兴衰,书院以安详而坚韧的姿态,典雅而淡然的步子走过岁月。院中有汉武帝命名的将军柏,命名时已两千岁,至今“郁然如山”;又有“大唐嵩阳观纪盛德感应之颂碑”,高十米,宽两米,厚一米,重80余吨,记录的竟是唐李隆基为求长生不老,命道士在嵩阳观炼丹的故事。连后来的乾隆都很不以为然:“虚夸妙药求方士,何似菁莪育俊英?”碑文出自权臣之笔,书法却姿态横生。

倾听旷野的风啸,凝望天空的云飘,可以沉思可以怀想可以轻叹。忽有“高山流水”的琴音传来。参天古柏下,素手古装的豆蔻少女,正端坐抚琴。曼妙出尘的曲调弥漫着万岁峰的花香,如淡烟袅然。

似乎置身于宋明的山径了。一院青枝,如长衫飘逸;清越的鸟鸣,像是苦读书生的吟唱。枕泉石,醉烟霞,朝夕面对飞泉蔓草、鸟影苔痕,守正的儒风同隐逸的道气浑融。

汉武帝封将军柏,不会想到一千年后这里书香缭绕;司马光埋首案头,未必料到《资治通鉴》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程颢谆谆教诲,应不知座下有多少历史的书写者。见证这一切的,只有书院自身。

飞鸟衔来的阳光,落在柏树的枝丫。四千五百年的相望,在岁月苍凉中闪烁。断虹霁雨,风霜结满高檐。暮色渐冷,夕阳在思念中消瘦。歌谣从古弦滑落,诗懒懒卧在石上,秋风轻轻掀开无力的诵读。

时隔千年,程颢、程颐头上明月,范仲淹、司马光眼前草色犹在,程门前的青石板,雪却化去无踪影。山风猎猎,千年沧桑扑面。一个鼎盛的王朝消失在风中。时空轻盈嬗递,学问身后孤寂。书院弥散着怅惘。访客落寞,与左近少林的摩肩接踵适成对照。唯“高山仰止”的匾额格外端肃。在所有物质的时世,多少人皓首穷经,满腹经纶,却只能两手空空。书中的黄金屋,不过是黄粱一梦;书中的颜如玉,早已纷然离去。即便在少室山下,一个耿介的书生也再回不到遥远的初始。

斜阳清风中飘落香雪似的闲花。任几片秋叶落在肩头,带走千年墨香的回忆,带走千年书院的气韵和千年古柏的灵动苍劲。

嵩阳书院,吸引我们的应该不只是瞻仰者的目光,更多的应该是一种遗落和古朴的珍贵,一道探寻与思考的题目,一个议论与感叹的话题吧。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忧伤的河流


唐代诗人宋之问贬居岭南,写下了“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诗句,一千多年后的我产生了强烈共鸣。我离开故乡近二十年,每年回家探亲一次,故乡与我互增陌生感,年复一年,我终于变成一个彻底的外乡人。有一回从省城坐的士到益阳县城,竟找不到通往兰溪镇的路口,面对崭新的柏油路和陌生的长桥,我哑然失语。这几乎是在家门口迷路,开口问人时,有种荒诞感。

兰溪镇距益阳不超过半小时车程,公路上铺着鹅卵石,车轮轧过时咯吱作响。记忆中这段路程充满田园恬静。后来不知哪一天,鹅卵石变成了柏油路,公路边紧趴着两行新楼,车尾扬起的尘土和噪音直接灌进屋里。没有人在意这些,经济利益驱使他们紧占交通要地,每一户人家就是一个大米加工厂,他们不再耕种,农田荒废,到处是谷壳糠渣,工业污染使树木和房屋都蒙着厚灰。

兰溪的大米加工已经远近闻名。人们的确富了。他们在令人窒息的环境里创造财富,呼吸灰尘,赚钱让他们忘了一切,甚至忽略了花朵的开放和青草的复苏。只有我这种过客,才有闲情想一想贫穷和诗意,商业与污染的关系。

穿过蒙灰的、充满商业浮躁的城乡结合区域,便是给我童年幸福的兰溪镇。它很古老,在明朝万历年间称为兰溪市,到清末已成为益阳县最大的集市,民国时期厂铺、牙行、河运业等蓬勃发展,有“小南京”的美誉。过去的兰溪镇充满古典韵味,木质阁楼、青石板街、谦逊的铺面……它像一个品性良好的姑娘,遭遇时间的损伤,越来越面目全非。有人在外面赚了钱,就把木阁楼扒了,新建起来的现代化小洋楼孤傲突兀,给小镇打了些鲜艳的补丁。

镇里有一个不错的剧院,每次来了戏班子,乡下人都会结伴上来欣赏。后来看戏的少了,唱戏的也改行了,“兰溪剧院”的牌匾摘了,门脸也变了,变得黯然沉寂,仿佛一个倒霉的老人。

每次经过,我总会听到催开帷幕的鼓点与二胡,看到华冠戏服的珠光闪烁,还有三十年前,拥挤的观众席中那个小小的我。

出了镇口,沿着兰溪河往北走几里地,便是我生长的村庄。这是世界上最美的一条路,也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程。河水清澈微漾,清草长堤,堤下垂柳拂水,堤上空无一物,一眼能望出很远。河流是乡村世界的中心,也是记忆中快乐的源泉,这快乐非一个乡村孩子不能体会。像所有河边的孩子一样,我早早地学会了游泳,有一天游到遥不可及的对岸,看见了那边也是一个平凡的世界。有时候坐在岸边,看白色的帆船像时间一样安静地流淌。

只有端午节的兰溪河热闹喧嚣,龙舟下水,放铳响鼓,十里长堤全是人,那种壮观的场面,后来再也没有了,就像花鼓戏、耍龙舞狮等民间娱乐,随着商业意识的潜入,青壮年几乎全部进城谋生,仿佛一夜之间烟消云散了。不再有人染指一切没有经济报酬的事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疏离淡漠。

所幸兰溪河还在,然而,它早已不是我从前的河流。

元宵节,耳畔爆竹声如同煮粥。想起多年前河边的十里长堤隔河赛灯,灯火燃烧通宵不眠的盛况,今晚的兰溪河必定只能与冬夜的冷空孤寂对映。在它被截流,变成渔商的水产养殖地之后,它仿佛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被污染的河水布满血吸虫,不能喝,不能游泳,甚至在简单的审美中也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它的肮脏与危害。回乡的人们匆匆过完年,已经重返城市。不再有人惦记它。

又一个商业化的举措在改变兰溪河的构图,据说是政府下令种植的速生杨,这种用来造纸的杨树喜欢长一种害虫,对农作物危害很大。它们成长迅速,很快阻挡视线,使环境变得拥挤压抑。它们切割空间,不再能老远看到母亲从镇里回来的身影。我不喜欢它们。正如我不喜欢人们价值观念的嬗变:一个男人安然守家,妻子在城里当妓女,她挣得满满的回来,也挣到了人们的羡慕嫉妒恨。

如今河堤边建了许多房子,形成一道屏障,这一边的草坡也被翻起来种菜,或盖猪圈。面孔相同的建筑在暗地里竞争与攀比。垃圾填平了过去我跳跃过的沟壑。不时有风吹起塑料袋。水泥路连到了家门口。我却觉得寸步难行,于是草草离开,回到属于我的世界。

我情愿去回忆我的村庄,我的河流,无论身在何方,它都温暖着我。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不美的姑娘,心里都有简·爱


那个姑娘不太体面地坐在一块塑料布上,她家世普通,身价低廉,长得苍白又矮小。可谁也忽略不了她的光芒,连忙着买菜的妈妈都停下脚步,拉着我走过去,漫不经心地说了句:“女孩应该跟她学学。”

这是我家附近乱哄哄的早市,那本名叫《简·爱》的书就这样出现在席地摆放的书摊上。她曾在每个自卑的女孩心中停留。这次,大概是我在某个角落里偷偷擦亮了神灯,她坐着这块破破烂烂的飞毯终于来到我身旁。

那时我只有10岁,又矮又瘦,留着妇女干部式的革命短发,整天跟在大孩子屁股后面跑来跑去。“漂亮”这种褒义词和我没什么关系。和邻居小朋友扮演《新白娘子传奇》和《戏说乾隆》时,美丽的女主角从来与我无缘,只有小青和春喜这种跟班角色才会派到我头上。

即便在亲妈眼中也是如此。她本来希望我能像百货商店柜台里陈列的那些洋娃娃一样,有着白瓷般的皮肤、婉约的笑脸,可当她发现自己的女儿不可遏制地“长成这样”时,只能略带失望地决定:她成为不了公主,只能成为一名战士。

我就这样被迫地走上了自强之路。只有一个人在家,翻出妈妈的化妆品,穿上她的蓝色百褶裙,再戴上橘色塑料耳夹时,我才能偷偷变身成那个虚幻国度里美丽又高贵的公主,就如同我要学习的对象简·爱躲在她舅妈家红色窗帘后面,偷偷读着《英国鸟类史》,想象着远方孤零零的岩石和幽幽月光。

只不过,认识这个同样不漂亮的女孩之前,我是用妈妈的“郑明明牌”睫毛膏武装自己,而她靠头脑让自己变得强大。

我要学习的这个姑娘其实是个身份卑微的家庭教师,宴会时只能躲在角落里,连名字都像我一样通俗得没有什么气势。可和里德少爷打架时,她还能引经据典地骂他“罗马皇帝”;面对主人罗切斯特“你认为我长得漂亮吗”这个提问时,她居然不带一丝讨好地脱口而出:“不,先生。”

我简直太崇拜她了!作为一个同样相貌平庸的女孩,我也可以这样有范儿吗?

我迅速投在这个同样矮小、但脑子里不知道藏了多少奇异念头的英国姑娘麾下。虽然对于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平等”和“独立”还只是遥远的抽象概念,但她或多或少安慰了我那颗有些自卑的心。

“郑明明牌”睫毛膏干涸了,塑料耳夹不知道丢在哪里,我不再对着镜子拼命掀起刘海在发际寻找赵雅芝式的“美人尖”。“如果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上帝没有这么做,那么姑娘们,还是接受这个事实吧,你只是没有美貌,但至少还有脑子。

我更加热衷于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初一语文课上,老师向大家询问谁完整地读完了《红楼梦》和《简·爱》,并且可以接上“寒塘渡鹤影”的下半句,只有我举起了手。我依然平凡、矮小、不漂亮,但那只微微举起来的手简直太有存在感了。

如同我妈期待的那样,我正在变成一个战士。我尤其羡慕简·爱面对罗切斯特假扮吉普赛人时的表现。面对“你为什么不发抖、脸不发白、不向我请教”的质询,她一定是凛然地像江姐一样脖子一梗:“因为我不冷、我没有病、我不傻。”

我迷上了这种不肯示弱的精神。至少,也要假装镇定,表现得满不在乎。“没事儿”成了我的口头禅,不轻易向别人求助成了做事准则。看着做值日时别的女生娇柔地把提不动的水桶递到男生手里,想想自己洒湿了的半条裤子,我心中充满不屑;数列题解不出来,我宁愿一个人咬着笔头发脾气,也赌气不去向同桌请教;面对心仪的男生,我故意大大咧咧表现得像个爷们儿,毫不在意。

有朋友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太没有女人味儿了,并劝我在工作和感情上要善于运用女性特征。还有网上流传的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示弱也是一种魅力”“女人示弱的五种智慧”帖子,我一边觉得可笑,一边忍不住怀疑。

也许我并没有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这些刻意表现出来的镇静,都只是不强大的障眼法。我在意很多事情。就像看了那么多版的《简·爱》电影,却没找到一个符合我心目中的形象。我不止一次想对导演大声喊:“简·爱只是长相平庸,而不是丑呀!”那种感觉就像自己被冒犯了一样。

但我就是我自己,不完美是我的一部分,不示弱也是我的一部分。不需要讨好别人,在我的独立王国里,我主宰自己的一切。因为简·爱说过,我们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如此。

23岁生日时,我模仿国内一位诗人写的献词,祝自己“年轻、漂亮、会思想”。这是我第一次用“漂亮”形容自己。尽管那个自卑的小姑娘还会不时地从我的身体里出来透透气,但我不再需要简·爱的陪伴了。两百多年里,她一次次穿梭于那些外貌平庸的姑娘心中,和她们一同旅行。如今,她坐着毯子已经飞往下一个目的地。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装”,是一种大智慧


新近看了一档鲁豫访谈老徐的节目。这次,那个叫黄立行的男子依旧作陪。距离上次看杜拉拉似乎有一年时间吧,感觉老徐还是那样的恬淡率真,说起话来笑意盈盈,极其养眼。整个访谈围绕新片《亲密敌人》展开,随着镜头的转换,老徐和鲁豫谈笑风生好不惬意,而那个看上去瘦瘦小小的黄立行呢,时而微笑,时而不紧不慢地应和着,那做派,那神情……想去忽略实在太难。

一直觉得粗犷、稳健是男人的标记;更没有想过如黄立行这样和伟岸、豪气不搭界的男人,怎么会被那个特立独行、才情横溢的老徐所器重?随着访谈话题的深入,一种难以言说的柔软,盈盈袅袅,拂面而来。浮躁的尘世间,男人能做到如此的不染纤尘,不落俗事,该是何等的魅力啊。也难怪老徐会找他二次合作吧。一个知性里透着率性,一个儒雅中凸显沉练,这样的搭档简直绝配了。

曾和朋友讨论过相关话题,总觉得男人应该有宽厚也沉着的心胸,更应有粗犷也细腻的情怀。否则又怎么能担待起“男人如山”这敞亮有声的称呼呢。

男人如山,此“山”非彼“山”。未必有高大的身躯,但一定具有相当的包容性;未必有丰厚的才情,但一定要有温和的心性;未必有俊朗的容颜,但一定要有阳光的心态。

如山的男人,是有责任感的男人。凡事拿得起放得下,与他交往不存在功利,只缘于心性,只是单纯的欣赏,且会在不经意的细节中获取一份心理上的安慰和充分的信赖。没有知己的温馨,但有朋友的默契;这样的男人,未必需要常常相遇,但一定会时常惦记、偶尔问候的;这样的男人,未必是善言的,却会在你需要的时候,担当起听众的角色,使得你在不设防中打开心扉,将所有的全盘托出;有时候,他更像一位可亲的兄长,能让你在情不自禁中依附他的帮助,化解内心的烦扰;这样的男人,不仅仅如“垃圾桶”一般,能适时地容纳你的愁绪和浮躁,更能在需要的时候,带来理性的认知和中肯的建议,使你懵懂出恨不逢君早相识的感慨,使你在不觉中放下繁复,微笑恬然。

如山的男人,是忠厚也诚实的男人。不轻易表达内心的喜好,却习惯以固有的姿态默守着心中的美好;于起起伏伏的人潮中,练就出浩然的风骨,细腻的情怀。不媚俗,不喧闹,以严谨的态度行走在嘈杂的人群里,以敏锐的嗅觉感知着生命的真谛,以踏实的作风享受着生活的馈赠。

如山的男人,是积极向上又极富爱心的男人。他们懂生活,会享受,无论怎样的忙碌,亦会偷得浮生半日闲,为家庭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为朋友带来轻松的笑颜;一杯清茶,一阕小令,是他们尤为沉迷的时光,偶尔的诗情画意间,更显出骨子里的儒雅和温情;他们矫情却不煽情,明智却不市侩,懂爱却不滥爱。以温雅面对良善,以柔情呵护纯净;感性做人,理性做事是他们一贯的坚守。

执笔于此,想到这句“男人都善于装”不禁笑了。这个“装”字,我的理解是一种定力,是一种情调,更是一种智慧。

“装”,是要有资本的,与灵魂有关,和修为有染,更与人格境界相辅相成。一个心无大志的人,无论怎么乔装打扮,也遮掩不了骨子里的庸俗和虚假。一个做事稳健、心胸开阔的人,无论以怎样的姿容出现,都会叫人心生敬意,恋恋难忘的。

“装”,是一种本能;会“装”,却是一种大智慧。

若是可能,请尽情地“装”吧。

男人也好,女人如是,让自身的美丽伴着真诚的心念,装出空谷幽兰的气韵,装出海纳百川的气势,装出人间烟火的暖意……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耳环之韵

一副美丽的耳环,总带给女人不一般韵致,或精致,或时尚,或复古,或婉约。

那日,我徜徉在街头,见一穿长裙女子迎面走来,袅袅婷婷,低领棉质线衫,碎花丝巾优雅地绕在颀长的颈间,那婉转的眼神似水含烟,清爽的长发飘逸间,一副水晶耳环忽隐忽现,在阳光下摇曳生姿。让人感觉生活仿佛离她很远,那种脱俗的状态,好似她来世上只为做女人。

我想,每一个女人,都会有几副自己心爱的耳环,耳环之于女人,不仅仅是一种饰物,更代表一种心态。耳环形态各异,或简洁,或古朴,或晶莹,或粗犷,或雅致,材质不同,便呈现出不同的风情,正如世间女子,缤纷如秋天原野的色彩。从耳环可以看性格,喜欢大圈圈耳环,衬着蓬松的鬈发,烟视媚行,肯定不是含蓄优雅的女子;少女多喜欢流苏型,晃动着青春的叛逆和花样年华。

耳环是有灵魂的,是女子一件很旖旎的道具。曾看过一幅油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画中的少女侧着身,转头向我们凝望,双唇微微开启,仿佛要诉说什么。她闪烁的目光流露殷切之情,头稍稍向左倾侧,仿佛迷失在万千思绪之中。画的瞩目之处,是少女左耳佩戴的一只泪滴形珍珠耳环,似隐似现,若即若离像对异性的感情?

那时候,憧憬着爱情的美妙,心明亮像小溪潺潺,眉眼之间也掩饰不住爱情的笑意。曾戴过形形色色的耳环,金银的,宝石的,景泰蓝,布艺,木质和塑料……可繁华若景,一切都是记忆里的风景。人生像一个过程,爱过,恨过,一切也都风烟俱净了,那些斑斓的耳环,记录着曾经的如梦年华……

那是一个秋天的黄昏,我独自行走着,心情格外好,盈然摆动着耳环,耳环声提醒着我作为一个女子,应好好珍爱自己,保持简单优雅的生活态度,闲花落地听无声。

耳环,不仅仅是一种饰物,更是女人爱自己的一种表现,女人一生一世应像绿茶一样散着清香,此乃赏心乐事。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春同行


听说有一对美国夫妻曾顺着春风向北走,从二月尾走到六月在加拿大边境歇了下来,在对春的尾随追踪中,竟窥探出春天是以每天十五英里的速度向北方推进的。

晨风如绸、夜雨如丝,在柔柔的阳光中,我们人生中的又一个春天如约而至。

春天一步步从我们身边走过,恰如你正好失眠的那个深夜,黑暗中听着钟表声嘀嗒、嘀嗒……不紧不慢地贴着你的心绪走来,一个沉思,生命中的一段就这样不打招呼地滑了过去。

细想来,“春天的脚步”还真不是文人墨客心造的一句比喻。宋词中“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中的“赶”字,就真真切切地道出了春的方向,春的速度。

听说有一对美国夫妻曾顺着春风向北走,从二月尾走到六月在加拿大边境歇了下来,在对春的尾随追踪中,竟窥探出春天是以每天十五英里的速度向北方推进的。如是,我们怎不会发觉,就在漫山春草一波一波往前绿时,自己的这一春已悄然成为轻烟一缕,发觉春去后我们会感叹:还会有下一个春天约会我们,春复一春我们终于感悟:原来,春天与我们竟是一世的缘!

人生如季,最为难得是初春,男放风筝女逐蝶的情景会定格在我们脑际的画框。所谓含苞欲放,其实都勿需一花一草昭示,春意就活泼泼荡漾在那些欢声笑语里、空气微尘中。时光过得如梦如幻,心长出翅膀却不知朝哪里飞翔,理想满满,就像初春的大地,在那土层暗壤中、一籁一穴间,万千的草须根种,以各自勃发之态,正在土层下波澜起伏,暗潮如涌。

春脚飞快,转眼间草长莺飞,不知从何时开始,在长江边上成长起来的青年开始痴迷于一种声音:“呜……”汽笛一声长鸣,那是航船起锚前一声压抑不住的低吼,那是义无反顾向未来的誓言,此刻,花红草绿已不收眼底,因为石穴缝中等待多时的小草已冒出嫩尖,种发芽,蛹出壳,蚕破茧,蝶满天,然后百花盛开,青年现在是携春前行,胸襟比江面开阔,江风浩荡中,汽笛一声已把他的心送得很远很远。

随着青春扬起自信满满的风帆起航,人生的种种纠结漫上岁月的堤岸,一身风尘与春同行,一路走,前方是走不出的风景,走不出的画卷;一路悟,希望有一天能悟出“一花一世界”的境界,于是对春天就有了亲情般的感觉,春天馈赠给我们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因而我们不由得对春天充满谢意和敬畏。

知晓人生与春同行,就不恐不惧春会远去,但世事纷繁,作为凡人难免有困惑惆怅,一如春晴有春阴,春暖有春寒。记得有一天心境不开,我一脸愁苦地到大院门口擦皮鞋,坐下后见摊主背着一个婴儿,身旁蹲着一个约三岁幼童,抬头间还看到她右眼框凹洼似瞎,便问她家住哪里,她抬头一笑说,在西三街与人合租一小屋,男人外省打工,她每天擦皮鞋挣钱养活娘儿几个,“怎么过啊?”我担心地问,“差不多”她语气一转,“住西三街好,每天能捡到鱼老板扔掉的半死小鱼虾,嘿,昨天我还捡到三只大活虾,煮给娃儿吃了高兴得很……”看她一脸灿烂,我问“你怎么这么高兴?”“不高兴是一天,高兴也是一天,我就高高兴兴过……”听她这一说,我皱了半天的眉头舒展开来,那一刻,我明白了,什么叫活得从容淡定,什么叫春从心出、与春同行!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甘首五朝臣

发表于 2012-3-16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现在还是哀草萋萋,但树木的枝头早已吐艳缤纷了,紧接下来,春的雨丝将染绿江南再漫过江北的,江北有你在的城市。。。
一年四季最喜欢春天了,俺要好好享受~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2-3-19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现在还是哀草萋萋,但树木的枝头早已吐艳缤纷了,紧接下来,春的雨丝将染绿江南再漫过江北的,江北有你 ...
兰若 发表于 2012-3-16 16:55



    {:1_574:} 你若不好好享受春之意,春天依然不会等你。
     
梦中 牵你的手 再远的路 我们一起走。。。。。。
回复 使用道具


莫问四书意

发表于 2012-3-26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临窗读雨


    可巧,昨去买了两对耳环--{:1_584:}
向着太阳,飞翔---
回复 使用道具


莫问四书意

发表于 2012-3-26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雁飞飞 于 2012-3-29 17:26 编辑

回复 6# 临窗读雨


   春天,总好象犹豫着,躲避着,明知人人都在期待着,却又遮遮藏藏的,不肯到来,在这里,柳眉还紧锁着眉头呢---
向着太阳,飞翔---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5-23 22: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