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837|回复: 21

[汇编] 【文化周末】和朋友玩你画我猜

[复制链接]

如歌的行板
发表于 2012-3-23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周末辑一帖有趣的话题。

首帖这篇文章所述内容正是我前不久常和朋友玩的游戏。


兴趣大发又机逢对手时,可以连续几个小时打乒乓,你来我往,不亦乐乎。





画得越好越容易猜哦

这么像,神级画作

画得差的童鞋,只能用各种附加说明来描绘特点

希腊神话中蛇发女神美杜莎,你能猜出来吗?

这个至今无人猜出……

眼下最火爆的手机游戏是什么?切水果?愤怒的小鸟?no,no,no!你已经out啦。现在是Draw Something的天下。这款由休闲游戏公司OMGPOP推出的画图猜字游戏,发布仅一个月下载量就突破1200万次,日活跃用户高达710万,一跃成为App Store和Android Market中排名第一的游戏。它是一款社交游戏,要求你跟好友合作完成。从三个备选英文单词中选一个画一幅画,发给好友猜是什么单词,猜对两人都有金币。有意思的是,你的整个绘画过程对方都能看到,画得太烂还会给对方增加欢乐哦!

玩法很简单 根据英文单词绘画,发给朋友猜

目前,苹果和安卓用户都可以玩这款游戏。收费版的价格是0.99美元,初玩者大可选择免费版,除了颜色少一点、绘图主题简单一点,其他没太大区别。下载游戏后,输入一个用户名就能开玩了,可以通过系统随机配对跟陌生人玩,也可以通过搜索用户名找好友一起玩。此外,还支持Facebook或邮箱登录,方便邀请身边朋友一起玩。

游戏的设计理念其实很简单。借助时下智能移动终端的强大能力,系统会提供三个备选英文单词给你进行绘画创作,你需要用手指在设备的屏幕上把系统给的单词画出来,画完后发给对方猜,对方猜完你的画,也需画一幅让你猜,如果双方都猜对了,就能一起获得金币奖励。最神奇、有趣的是,对方不仅能看到你的画,还能看到你绘画的过程,手指一歪画斜了,圆圈画成三角形,眼睛画到脸外面了,都会被对方看见。看好友笨兮兮画得一团糟,不要太可乐哦,简直比猜对单词还开心。

猜单词还挺有难度的,需要玩家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英文单词量。免费版一开始提供了5个炸弹,当你猜不出画中事物时,可以用炸掉部分候选字母,来增加猜对的机会。炸弹用完后,可以用赚来的金币购买。颜色也能购买,免费版只提供黑、黄、红、蓝四色,虽然够用,但是颜色多绘画乐趣更多。

游戏很火爆 全球玩家每秒手指作画3000幅

一个看上去挺正常的人,进电梯后只顾埋头看手机,一边点点划划,一边嘀嘀咕咕:“两个大鼻孔,两个招风耳,哇,这么丑!能看出是猪么?”楼层到了都不晓得下。平时挺斯文的女同事,举着手机满办公室窜,“快帮我看看,这个拖着蓝尾巴的丑怪物是神马玩意儿!”围观者不要奇怪,他们只是沉迷于你画我猜而已。

“大半夜玩draw something玩得好嗨啊,跟一陌生老外一路飙到round20(第20轮),艺术无国界啊有木有!”“玩疯了,连做梦都在draw……”“流量不够用啊!电池不够用啊!肿么办啊肿么办?!”随着你画我猜爱好者队伍的壮大,微博上相关讨论越来越多。自我感觉画得不错,可以截图发微博“炫耀”一下,对手画得太烂或太奇幻看不懂,也能发上来给大家猜一猜,博大家笑一笑。

名人也纷纷加入进来。据OMGPOP公司披露,Miley Cyrus等许多明星都是该游戏的忠实粉丝。许多微博名人都在玩,并将朋友画的“莫名其妙的东西”发到微博上让大家猜。有数据称,draw something的用户已经用它制作出10亿张图片。仅3月11日当天,每秒钟就有3000幅图片产生。

玩家“差距”大 英文烂手指笨的人伤不起

记者一周前接触draw something,现已入魔七天,深深地觉得英文烂手指笨的人伤不起……系统给的三个单词全不认识,没法下手画;对方发来的画倒是看懂了,就是不知道这东西用英语怎么说。只好默默去百度,实在是影响速度,只能在心里安慰自己“就当学英语了”。

绘画天赋也很重要。因为系统给的单词除了名词外,还有动词、形容词、人名等。有些名词很好画,像什么苹果、香蕉、创口贴、拖鞋……就算没绘画天赋也能画个形似。有些就难了,比如,台风(typhoon),因为没有具体的形象呀,这时就需要一点想象力。一位玩家是这样画的——左边一间房屋,中间漩涡形“气流”,右边半截房屋,意为台风过后房屋倒塌,记者一下就猜中了。也碰到过没画技没想象力的,不会画alone,索性写了“孤独”二字发过来,让人又好笑又好气。

经过连日来的“操练”,记者画技猛进,存下不少自我感觉很好的作品。然而上网一看,才知道人与人的差距有多大,有些玩家实在太牛了,居然能用手指在手机屏幕上画出让网友惊叹的“神作”。同样是画人物,记者试了几次都没能把篮球明星科比画好,必须在球衣上注明“24”并写上“MVP”,对手才能猜中;而真正的牛人,却能将美国总统奥巴马、已故歌星猫王、漫画人物柯南画得活灵活现。

社交与游戏结合是亮点 国内社交网站跟风推出类似页游

据媒体报道,开发出此游戏的OMGPOP公司此前一直成绩平平,Draw Something的火爆让该公司首席执行官Dan Porter既惊喜又意外。Porter说,Draw Something的关键是沟通,它用一个平台将社交与游戏结合起来,让用户通过画画和共享个人体验来进行沟通。Porter认为,Draw Something已不再是一款简单的小游戏,而是演变成了一种真正的文化现象,关于该游戏的消息平均每小时高达50万条。

据介绍,OMGPOP团队还将针对用户反馈为Draw Something整合更多的社交元素,比如聊天、创建个人资料、关注朋友等,并增加图片保存等基本功能,丰富产品社交能力和实用性。

国内的社交网站如新浪微博、人人网,已跟风在社交平台上推出类似Draw Something的页面游戏。对于玩家来说,你画我猜游戏之所以如此吸引他们,不仅因为“有趣”,更因为“富有想象力”。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23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夹杂体,你讨厌吗?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不过对有些人来说,仅仅用中文还不足以表达心中所想之万一,在办公室的日常人际会话中,如果不夹杂一些洋文,可能就浑身不舒服。日前,网络上流行起一个白领说“中文”的段子,段子中短短三句中文句子中镶嵌了16个英文单词或词组,令众多网友大呼“吃不消”。一些外企白领坦言,由于工作中说英文的频率较高,自然而然形成这种“夹杂式”中文,而也有网友表示,如果在职场中这样说话还能够理解,而将这样的说话方式带到生活中就令人难免心生厌恶。

白领式“中文”效果爆笑

在有外国同事的外企上班,流利英语可能是在职场中顺利存活的最重要“技能”之一。说不来英语,无法看懂群发邮件、无法理解公司企业文化,甚至无法与老板直接沟通,因此说英语已经成为许多外企职员的必备素质。日前,在网络上有一个段子广为流传,一名网友以“某些白领说的‘中文’”为题,自创了在工作场合讨论项目计划存在一定问题的小场景,其中的几句惟妙惟肖的话令许多深有同感的人忍俊不禁:“这个project的schedule有些问题,尤其是buffer不多。另外,cost也偏高。目前我们没法confirm手上的resource能完全take得了。anyway我们还是先pilot一下,再follow up最终的output,看能不能run的比较smoothly,更重要的是evaluate所有的cost能不能完全被cover掉……”

短短三句中文中用到了16个英文单词与词组,令普通人读起这些句子之时味同嚼蜡,尽管其中用到的都是英文常用单词词组,然而猛然听到这些句子,可能会真的有些不适。从网友的留言来看,用这种“夹杂体”来说话的人还不在少数。

对于这类说话方式,网友截然分成两派。反对派旗帜鲜明。@Sir_Alvin:说“多了就二了,一两个还可以!”@再见Vancouver更直白:“最讨厌这种人……又不是中文没有词组可以表达。要么就全部英文,要么就中文,除了一些很通用的英文夹几句也算了。学香港人、新加坡人不伦不类的。”网友@沈向华也认同这个观点,“英文说不顺溜才这样吧,我平时从不夹英文,尽管说得还行。”而赞成派则指出,怎样讲话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沟通的有效性”,有网友表示这样说话完全可以理解:“对很多人来说教会他这套工作方式的公司,其工作语言是英文。”

资深外企人分析形成原因

“其实这种说话方式早就有了,只是最近网上又开始热了。”昨天,某500强外企的中层Mary向记者介绍,所谓的“夹杂体”说话在职场中并不新鲜,只不过以前都是港台人喜欢这样讲话。Mary解释,由于港台地区的人很小就接受西洋化教育,在英文的普及方面比国内同龄人要强化很多,“我当年还是一个小职员的时候,有同事是香港人,讲话就是这样的,因为他们的中文能力有限,有些词不知道用中文怎么表达,长此以往,就经常在中文中夹杂一些英文单词。但是这些香港同事其实是很想学好中文的,他们会在事后请教内地同事,某些专用名词怎么表达。不知怎么搞的,后来就变成大陆的同事也这样讲话了,可能觉得这样讲话很时髦。还有一些外国人,中文学得不够纯正,难免夹杂母语,甚至有些ABC也是这样的。”

在张江某500强外企工作的白领范小姐告诉记者,这样说话几乎已经成为公司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你讲话不夹杂一点英文,会给人不professional的感觉。”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她不由自主地笑了出来,“是习惯,倒不是装什么。”范小姐说,在其公司工作语言用的就是英文,无论是收发邮件还是日常对话,英文都占到很重的比例,长此以往,基本上说中文也会不由自主地带上英文,“有时候回到家也转不过来,家人就对我很有意见。”为了表现出自己业务十分精干,部分白领在办公场所有意无意会开起英文,“多多少少是一种心理暗示。”

也有网友分析,网上段子中的用语很像采购PM的口吻,“有些单词真的不知道应该用哪个汉字去表达意思”,一些专业术语的表述也不得不英文,“比如engagement letter叫业务预定书啊,EDITDA叫税息折扣及摊销前利润啊。”(丁烨 来源:上海青年报)

》链接

网友模仿的雷人段子

对于这个喜感十足的话题,有才的网友们开动起了大脑,同时也编出了许多日常段子。

vanilla要勇敢:我一会儿坐subway去静安temple找你,我们一起吃个brunch或者喝个coffee,check一下周末的schedule~~~~~

hoya豪雅:整理一下,看邮件表忘了reply,重要的表忘了CC,做项目一定要on schedule,如果delay就惨了,share重要信息表忘了FYI,任何客户永远会讲cost down

Vince-Chan:well,这种style其实很normal,没必要fuss。你有什么solution吗?anyway,工作看的还是performance,只要你能和大家review出你的好的idea,给公司带来development,我们整个team都support你。

渔家奥:Jeffrey,请你尽快Push一下这件事,按照前期咱们定下来的Plan来follow这个case,每一个Milestone都要Share出来,你负责的这块工作要充分的Open,明天和客户Call一个Conference,最好能够争取Face to face的交流一下。


==========================================



中式英语网上自成一景 专家:可做娱乐别忘规范


“中式英语”在英语里面被称为“Chinglish”。当中国人发明了“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后,这个看起来有些雷人的词汇就带领着中式英语一路前进。

网络传播,让中式英语再次成为当下热点,新词不断涌现“Smilence”(笑而不语)、“Emotionormal”(情绪稳定),“Vegeteal”(指开心网上的“摘菜”)……然而,国人发动智慧造出的“美丽错误”究竟能否旺盛生长?语言专家提醒:可做娱乐用,切莫忘了规范。

疑惑 为什么小雨要day day down?

今年江南地区的春天可谓是“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下个不停”,最近网友们集体对天气发起了脾气,微博上,“糗事百科”一句充满怨念的中式英语“down your sister’s rain”被疯狂转发,短短4天就有超过27万网友争相效仿,“down your sister’s rain,day day down”等升级版也随之诞生。

不少网友翻出了更多Chinglish的段子,例如利用嫁接了英语拼写和中文谐音的星期表:星期一“忙day”,星期二“求死day”,星期三“未死day”,星期四“受死day”,星期五“福来day”,星期六“洒脱day”,星期天“伤day”,形象再现了上班族一周的心情晴雨表。与此同时,“sell cute”(卖萌)、watch sisiter(表妹)、dry mother(干妈)、wang old five(王老五)等流行语的英文版也纷纷问世。作为一种中外文化交融中出现的有趣语言现象,中式英语以不可逆转之势在指责和宽容中“成长”起来。

专家 Chinglish多用才能成主流

记者随机调查发现,超过半数受访者表示可以接受中式英语。然而,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中式英语雷到的不止是中国人,如银行“对公服务”被翻译成了“to male service”(对男性服务),“贵阳”变成了“expensive sun”……

中式英语的功过如何定论?武汉大学英语系副教授赵红英认为,从语法上来看,中式英语确有一些错误,但是我们对其应持宽容和客观的态度。能否被社会广泛接受和应用,是衡量新中式英语生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实际上,好久不见(long time no see)已经被英语世界使用,躲猫猫、山寨、宅男等也被写进了新版《汉英大词典》。赵红英还特别提醒,中式英语的规范使用需要有关部门的协助,学生则应学习使用现行的标准英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23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句话证明”体 引发网友“考证”潮


针对“怀旧潮”在网上的一次次喷发。专家指出:“大众可以在怀旧中获得心理慰藉,但过犹不及。明天是需要朝前看的,这更有利于当代人的身心健康与成长。”

“用一句话证明你上过学”、“用一句话证明你追过《还珠格格》”、“用一句话证明你的童年不是喜羊羊”、“用一句话证明你买过凡客”、“用一句话证明你是重庆人”、“用一句话证明你是吃货”……这几天,“一句话证明”体跻身微博热门话题,截至记者发稿时,仅新浪微博已有130余万条相关微博。网友们正兴致勃勃地参与到这场民间“考证”之中,哪怕它既无标准答案,也无老师判卷,只有彼此之间的心领神会、心照不宣。

一人一句絮叨,堆砌出数百个话题

“一句话证明”体兴起于上月28日网友“楸楸”的创意,他抛出的“用一句话证明你上过学”不期得到大批网友的追捧,成为眼下微博最火的句式。“同学麻烦你抄快点”,“哪一页”,“上节课点名了吗”,“眼保健操开始”,“我睡一下哈,老师来了叫我”……这些都是网友们苦思冥想的答案,看得人忍俊不禁并争相转发。有人甚至搜出中学时代经典课文——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名句“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作为“上过学”的证据。这是想证明自己是个好学生,还是想表达对中学语文课的怀念呢?

而在“请用一句话证明你的童年不是喜羊羊”的开放式话题下,儿时看过的动画片、电视剧及其耳熟能详的人物对白和主题曲,都被网友们从珍藏着无尽欢乐的记忆宝盒中小心翼翼地取出。懂得“葫芦娃,葫芦娃,一棵藤上七朵花”,说明你看过《葫芦兄弟》;懂得“舒克舒克,我是贝塔,收到请回答”,说明你看过《舒克与贝塔》;懂得“代表月亮消灭你”,说明你看过《美少女战士》;懂得“燃烧吧,小宇宙”,说明你看过《圣斗士星矢》……

短短几天,网友们一人一句的絮叨已为“一句话证明”体堆砌出数百个版本,话题无所不包,将年代、地域、职业、爱好、经历、产品等一网打尽。精明的商人似乎也受这股“考证”潮感染,很快就用“一句话证明”打起广告来。如某购房导购视频打出“一句话证明你买过房”的口号,从“低首付”、“地铁盘”、“学区房”、“精装房”等关键词出发,向购房者推荐“全城最优性价比房源”。一款名为《列侯》的网游也趁此良机喊出“用一句话证明你玩过列侯”,通过“菖菖城市有名人信息”、“史诗武将来到了你的招贤馆”等游戏爱好者熟悉的“一句话”进行宣传:“想要成为更资深的要玩《列侯》玩家,让‘一句话’们措手不及,就赶快加入游戏,列土封侯吧!”

聊聊天谈谈心,明天还得朝前看

“‘一句话证明’体折射出当今不少年轻人心灵深处的孤独。聊聊上学那些事、童年那些事,颇有些没话找话的意味,就像彼此并不熟识的英美人相遇,不知道聊什么就索性聊聊天气。”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小吴说,“此句式期待从任何回复者的‘一句话’中引发彼此间的记忆与联系,要的就是那种同龄人之间的心领神会。”小吴发现在“一句话证明”体中,不少人刻意给出“进阶版”证据,如以“我要我要找我爸爸”、“汝等,将成灭天之破”、“恢复成你原来的样子,库洛牌”、“亚古兽进化”等“暗语”证明“童年不是喜羊羊”,在开启一场猜谜游戏的同时,也试着找寻与自己心意相通的网友。

也有人留意到,“一句话证明”体的蹿红,很大程度上归于对往昔岁月的怀念。继一两年前的“时光穿越帖”、一两个月前的“那些年”体之后,又一次集体怀旧喷涌而出。自上世纪90年代起,怀旧逐渐凸显为一桩重要的社会文化事件,它不单是一种意识性的体验,并且浸润于物质消费中,如怀旧餐饮、怀旧歌曲、怀旧电影、怀旧服饰等。一位心理学专家指出:“怀旧除了让大众寻得自我依托与集体共鸣外,实际上更趋向于扮演‘避风港’的角色,使主体将之视为‘心理掩体’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压力与种种不如意。”他同时强调,怀旧并非一件坏事,“大众可以在怀旧中学习人生经验、获得心理慰藉。不过,任何事物都有尺度,所谓过犹不及,我们更应适当地怀旧、正确地看待怀旧。毕竟,明天是需要朝前看的,这也更有利于当代人的身心健康与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23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理综合题你会吗?


请问:伏羲、姬昌、莱布尼茨、柏拉图,这四人当中谁是二进制思想的最早提出者?请问:以下哪个概念和公孙龙的《指物论》中的“指”字含义相近?a、变量;b、数组;c、对象;d、指针……这样的题目摆在面前,你会不会顿生“这都哪儿跟哪儿”的无助感?这就是在网上热传的让理科生沉默、让文科生流泪的一套文理综合题,题目有够让人抓狂的,不管你是文科生、理科生,不管你是工人、学生、农作物制造者还是知识分子,欢迎前来挑战,至于能做出几题就看诸君天文地理、历史哲学、数学操作等全方位的修养啦!

一,选择题(皆为单选):

1,以下谁是二进制思想的最早提出者?

a,伏羲;b,姬昌;c,莱布尼茨;d,柏拉图。

2,以下哪个概念和公孙龙的《指物论》中的“指”字含义相近?

a,变量;b,数组;c,对象;d,指针。

3,蔺相如,司马相如;魏无忌,长孙无忌。下列哪一组对应关系与此类似?

a,PHP,Python;b,JSP,servlet;c,java,javascript;d,C,C++。

4,秦始皇吞并六国采用了以下哪种算法思想?

a,递归;b,分治;c,迭代;d,模拟。

5,雅典王子忒修斯勇闯克里特岛斩杀米诺牛的时候采用了以下哪种算法?

a,动态规划;b,穷举;c,记忆化搜索;d,Dijkstra算法。

6,印度电影《宝莱坞机器人之恋》中的机器人七弟采用的智能算法最有可能是以下哪一种?

a,神经网络;b,遗传算法;c,模拟退火;d,穷举算法。

7,《公孙龙子》记载:“齐王之谓尹文曰:‘寡人甚好士,以齐国无士,何也?’尹文曰:‘愿闻大王之所谓士者。’齐王无以应。”这说明了齐王:

a,昏庸无道;b,是个结巴;c,不会下定义;d,不会定义自己的需求。

8,惠施曾提出过“卵有毛”的命题,以下哪一项是导致这个错误命题的原因:

a,混淆了命名空间;b,引入了错误的包;c,衍生类未重载;d,调用了危险的指针。

9,下面哪种面向对象的方法可以让你变得富有?

a,继承;b,封装;c,多态;d,抽象。

10,明朝时期张居正改革的一条鞭法的主要思想是:

a,面向过程;b,万物皆数;c,统一接口;d,泛型编程。

网友抓狂,这都是神马题目啊?

上面我们举例的两道题目还只是牛刀小试,接下来的题目一道比一道神奇:蔺相如,司马相如;魏无忌,长孙无忌。下列哪一组对应关系与此类似?a,PHP,Python;b,JSP,servlet;c,Java,Javascript;d,C,C++;秦始皇吞并六国采用了以下哪种算法思想?a, 递归;b,分治;c,迭代;d,模拟;雅典王子忒修斯勇闯克里特岛斩杀米诺牛的时候采用了以下哪种算法?a,动态规划;b,穷举;c,记忆化搜索;d,Dijkstra算法;印度电影《宝莱坞机器人之恋》中的机器人七弟采用的智能算法最有可能是以下哪一种?a,神经网络;b,遗传算法;c,模拟退火;d,穷举算法;明朝时期张居正改革的一条鞭法的主要思想是:a,面向过程;b,万物皆数;c,统一接口;d,泛型编程……十道选择题,有网友实事求是地表示“看到第二道就好想死”,基本上大家都一边连称“这都是神马题目啊,好变态”,一边欲罢不能地往下看,“我就不信找不到一个我会的!”还别说,真有“送礼题”,比如——《公孙龙子》记载:“齐王之谓尹文曰:‘寡人甚好士,以齐国无士,何也?’尹文曰:‘愿闻大王之所谓士者。’齐王无以应。”这说明了齐王:a、昏庸无道;b、是个结巴;c、不会下定义;d、不会定义自己的需求,你肯定毫不犹豫地勾上“d”。

牛人出马,程序猿考据派大爆发

网上素来牛人辈出,尽管你不会我不会,但我们知道绝对有天才的家伙能搞定这些外星题!现在微博和论坛上流传的试题都是附答案的,很多人以为这是出题者考虑到这些题目实在是太过高端而好心奉送的标准答案,其实这套题目的原作者是上海交大的李垚童鞋,而有众多较真的网友则给出了自己相应的答案而且每题都做了详细解释,基本上从这些考题上看出题者应为程序员专业,当然从试卷的标题上看更容易,原作者的原标题为《如果要我出程设试题》,所以如果您是门外汉也不用惭愧。而认真作答的网友也集中在程序猿和考据派这两类,虽说答案有些许不同,但几乎各派都有各自的理论依据,一派是“考”、一派是“操作”,于是原作者李垚在出题五天之后也颇为感慨地公布了答案,“本漫思所启而作,不意众猿兄媛妹(程序员)抬爱,竟得一时风靡。然原文实乃随笔所作,多有未审之处,网上诸君之引经而论,竟见余之所未见,发余之所未发,实令余既难免汗颜之处,亦多有拜服之叹,故知浩哉华夏,吾道不孤。今撰此参考答案一份,虽以官方之名,终是一家之言”,这份答案言简意赅,比如“公孙龙的《指物论》中的‘指’字含义相近的是D、指针,‘指’为指针,‘物’为数据”;“雅典王子忒修斯勇闯克里特岛斩杀米诺牛的时候采用了以下哪种算法?C,记忆化搜索。用毛线标记出已经走过的路径”……

弱弱地说一句,俺连答案都没看懂

“身为理工科本科生,表示很无语”“一道题都没答上来,太BT了!”“高中理科生的我表示做对了4题”“完了!一道不会,现在的孩子们太强了”“真心不会做,初中文化的我情何以堪啊”“我真的一个都答不上……对不起,给文科生丢脸了”……这组题目被网友评为“让理科生沉默、让文科生流泪”,大家分析之后的结论是:“考的是文学、历史和操作系统!”“这种题目初看觉得很强悍,仔细想来这根本就是在考概念,而不是考思考方式和能力。出题不难,答对可不易。我想这种题意在搞笑,不会是真的考试”。其实在微博上热转的这10道选择题还只是出来探路的,原始试卷还要更强悍,后面还有匹配题和阅读理解题,匹配题比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和“飞鸟之影,未尝动也”体现的是“贪心、回溯、穷举、分治、递归”中的哪种算法?而阅读理解题的题目则是作者将周杰伦的《爱在西元前》改编成一首《爱在程序间》,请试赏析“思念像斐波那契数列般漫延”一句,再请就“喜欢在匈牙利算法中你我牵手的画面”一句,谈谈你对匈牙利算法的理解……于是纯理科生崩溃了,因为不解“飞鸟之影,未尝动也”;纯文科生泪奔了,“匈牙利算法”是神马啊?甚至有网友举手:“弱弱地说一句,俺连答案都没看懂”……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23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年,我们一起做过的数学题


提问:现有鸡兔同笼,数头共35个,数脚共94只,请问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提问:把一包糖分给小盆友,每人5颗多出16颗;每人7颗少12颗,请问多少个小盆友多少颗糖……诸如此类的数学题想当年不知道让我们梦里泪落知多少啊,现在又让多少不爱数学的孩纸伤不起啊……不过现在如果把题目略作修改:鸡兔同笼,数头共35个数脚共94只,请问老板这鸡兔怎么卖?把糖分给小盆友,每人5颗多出16颗,每人7颗少12颗,请问这群小盆友会不会打起来?哈哈,这就是最近微博上大热的“没品吐槽数学应用题”,有趣的题目层出不穷,从小就讨厌数学的少年,你不来一发?

那些年,我们一起做过的数学题

现在有一笼子鸡和兔子,共30只脚、17个头,请问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现有鸡兔同笼,数头共35个,数脚共94只,请问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这种“鸡兔同笼”的数学题不知道历届的童鞋们计算了多少次,堪称经典保留题目,反正换俩数字就能让你算半天。还有那种小朋友分糖果的题目,老师总是不买正好的糖果,总是分5颗就多分6颗就少。当然还有“甲乙从AB两地开出,甲时速20,乙时速30……”“一根钢管长10米,第一次截去它的7/10,第二次又截去余下的1/3……”“有一浴缸,若打开入水管,20分钟可将浴缸灌满;如打开排水口,25分钟可将浴缸排空……”“某数,除以3余1,除以4余2,除以5余3,除以6余4”……诸如此类“那些年,我们一起做过的数学题”,一看开头,从小就讨厌数学的孩子就想起了那悲催的小学时光,记得那时候总是一边咬笔头一边抱怨“鸡和兔子干嘛总关一起啊”“老师都分不清糖果怎么总让我们分啊”“这个浴缸到底是要注水还是放水啊”……

没品吐槽,请问小盆友会不会打起来?

“小华比姐姐小12岁,4年后,姐姐的年龄正好是小华的2倍,求……小华姐姐的联系方式?”“某银行存款利率为每年百分之十八,提供自动转存业务,现在某人存入了一万元,存期十年,问……有这样的银行吗?”“假设有一缸水,用了二分之一和五桶,还剩百分之三十,请问……谁这么渴?”“一件短袖T恤比一条裤子便宜120元,比一双鞋便宜200元,请问……大冬天谁买T恤啊?”“把糖分给小盆友,每人5颗多出16颗,每人7颗少12颗,请问这群小盆友会不会打起来?”……看到这些恶搞混搭的数学题,你是否也会心一笑?

以上题目还算是网友们刚开始对老师们最常用的数学题型的“常规吐槽”,而在微博上“没品吐槽数学应用题”这个话题成了气候华丽大热以后,网友们就开始借“题”发挥,很多数学题显然是为了吐槽而恶搞出来的,比如“给心爱的姑娘连发3条短信无回复后又给暗恋的小伙发了3条,问……笔者是男是女?”“在一场中超比赛中,门将得球后向前开出40米,某球员得球后继续向前带球150米,求……此球员球衣号码与亨利之间的绝对差?”“水池长12m宽10m,注满水需要6分钟 放完水要8分钟,请问……节约用水好吗?”“已知马桶水箱上水需要两分钟,水箱漏光需要一分钟。请问……马桶怎么又坏了呢?”“两人同向而行,小红先出发,速度是12KM/H,20分钟后小明出发去追她,15分钟后追到,请问,他们的感情还有救吗?”……

数学老师,您请淡定,您请息怒

看到这些吐槽数学应用题,你笑了没有?相信笑点不是太高且有过做数学题经历的孩纸们都笑了吧!其实网友们的吐槽是以娱乐为前提,从开始还正儿八经地从“鸡兔同笼”“小朋友分糖果”“浴缸注水”等经典常规题目入手,到正造题目以恶搞,再到后来则几乎纯以搞笑为主,比如“已知共有18117710人关注姚晨,每天增长0.01%,求……关注”“从北京出发开往上海的火车全程需要8小时50分,从上海出发开往北京的火车全程需要12个小时,求……北京到上海的火车票硬卧两张”……还有的网友以数学题为包装、实际上是在讲笑话——“小明每天都被打,爸爸每天要打3次,妈妈在爸爸打超过3次的情况下也要打N+1次,有时候爸爸让给爷爷打,爷爷就会和奶奶轮流各打1次,今天小明一共被打了11次,问……给电话起名字是不是不正常啊?”网友们吐槽得欢乐,“哈哈,笑喷了。这些数学题,你会做几道?”“戳中笑点了”“小时候做应用题有时候都会想:应用性在哪里?”“看到应用题前半部分就有拿起笔埋头算计的冲动”“数字才是这个世界的真相”……不过,在欢乐之余,比较崩溃的应该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吧,老师们精心准备的数学题被篡改成如此模样,还请您淡定、还请您息怒!用一位网友的话说,“还是要谢谢我们的数学老师,这些吐槽的逻辑都是演算数学题锻炼出来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有为九子能

发表于 2012-3-23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英语太差了!呵呵!终于看完了!呵呵

  跳出尘缘外  不落世俗中
回复 使用道具


独赏二月雪

发表于 2012-3-26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看到 白领式 “chinese” 是在新加坡一个movie 里边看到。挺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莫问四书意

发表于 2012-3-26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临窗读雨


    哈,读雨,我们一起吃个brunch或者喝个coffee,check一下周末的schedule~~~~~吧{:1_584:}
向着太阳,飞翔---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英语太差了!呵呵!终于看完了!呵呵
风尘异客 发表于 2012-3-23 19:19

顶楼的游戏蛮有意思的,个中也是藏龙卧虎,令人时时惊诧、惊艳不已。

有一天,我们亲友聚会,其中几个正在玩你画我猜我画你猜。

我看着手机出的三道题,提议让老爸来试试。

老爸想了想,画了个直立的长方形,长方形前面画了个小圆圈,旁边再横躺一个菱形,菱形上面打了个问号。然后发到朋友手机。

我拿了朋友的手机给老妈看,让她猜猜老爸画的啥意思。

老妈看了看说,嗯,三个标准的几何图,然后扑哧,给出答案:napkin。

老爸笑着连连点头,比划个手势:ok!

问他们何解,老妈说,每天的早餐中咱哥都要喝一杯热牛奶、吃一只煮鸡蛋,旁边也一定会放些餐巾纸。

哈,太经典了,如果没有生活的默契,哪个能猜出来呀。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看到 白领式 “chinese” 是在新加坡一个movie 里边看到。挺逗的!
十火 发表于 2012-3-26 15:07

原来,昨天那时你的思维是发散的,我说怎么突然和我夹杂些Chinglish了...{:lol:}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6-6 07: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