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659|回复: 15

[汇编] 【文化周末】建筑趣闻

[复制链接]

如歌的行板
发表于 2012-7-27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意中看到文化长廊目前的主题数是729个,那么,第730个理应该由我来吧。

决定辑一帖建筑趣闻,故事中既有知识也有趣味,蛮有意思。





“门”与北京胡同街巷名称


  过去,北京不少胡同名称是人们根据其比较有特点的地标物或地标性建筑,约定俗成叫起来的,含有“门”字的胡同街巷名称即属此类。在民国初期的地图上,大门巷的地界儿曾标的是“破大门”,1934年出版的《北平全市详图》始见“大门巷”三字,直到1986年拆迁,这里一直称大门巷。从大门巷往南走,在石驸马大街(今新文化街)和象来街之间,还有一条胡同叫月台大门,1965年改成了月台胡同。

  其他含有“门”字的胡同还有:陡山门街——位于景山西街和北海公园东门之间,因北海公园东门陡山门而得名;铁门胡同——位于宣武门外大街东侧、西草厂街南面,因明代设有圈虎的铁栅栏门而得名;山门胡同——位于太平桥大街西侧、武定侯胡同南面,因明代显灵宫山门而得名;门框胡同——位于大栅栏街和廊房头条之间,因在狭细的胡同中建有一座供奉财神的“过街楼”很像门框而得名;穿堂门胡同——位于西直门内大街和马相胡同之间,因胡同有穿堂院落与其他胡同相通而得名;门楼胡同——位于东直门内海运仓南面,因明代一大户家门建有一高大门楼而得名;黄化门街——位于地安门内大街东面,因地处皇城、门洞顶部覆有黄色琉璃瓦而得名黄瓦门,后讹称为黄化门街;东华门大街——位于东安门大街西面,因紫禁城的东华门而得名;西华门大街——因地处紫禁城西华门外而得名……此外,还有一些含“门”字的胡同是一处地标性建筑,多条胡同以其命名。比如,位于东直门内,因元、明、清三代储粮仓库而得名的北门仓胡同、南门仓胡同、西门仓胡同、东门仓胡同、东门仓横胡同;位于府右街西面,因明代御苑兔儿山的红色大门而得名的东红门胡同、西红门胡同和南红门胡同;位于阜成门内大街北侧、白塔寺西北面,因明代朝臣演习礼仪及皇家打醮的朝天宫而得名的宫门口头条至五条、宫门口东岔、宫门口西岔等。

  说到含“门”字的胡同街巷,其实还要数以城门命名的为最多。过去,北京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每个城门都有多条以其命名的街道。“内九”指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崇文门、宣武门、正阳门,“外七”为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皇城四”则是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比如一座崇文门,因其而得名的街巷名称就有崇文门内大街、崇文门外大街、崇文门东大街、崇文门西大街、崇文门西小街、崇文门东河沿、崇文门西河沿、崇文门东顺城街、崇文门东城根等9条。

  另三座著名的“门”——和平门、建国门、复兴门则原本不是城门,而是在城墙上扒开的门洞。据传,和平门是1926年冯玉祥在北京时,为方便市民出行,命其部下鹿钟麟率士兵开辟的;而建国门和复兴门则是1939年,日寇占领北京时,为方便其侵略和掠夺而分别在城东和城西的城垣上挖出的门洞,东为启明门,西称长安门。1945年抗战胜利后,这两座门才分别更名为建国门和复兴门。后来的和平门外东街、和平门外西里以及复兴门内、外大街,建国门内、外大街等,都是因这些“门”而得名的。

  1950年,建国门被拆除,改造成豁口;1952年,西便门拆除,变为通衢;到上世纪50年代末,陆续拆除的还有广安门、永定门、东便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复兴门。1965年,为修建地铁1号线,宣武门、崇文门及其周围的城墙被拆;1969年和1970年,又相继拆除了西直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

  如今,许多带有“门”字的胡同已经消逝,昔日的城墙、城门更是难觅其踪,但含“门”字的胡同街巷名称,却承载着我们这个城市永远的记忆!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碑碣文化与北京胡同街巷名称


  中国碑碣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因此,老北京胡同名称中有不少是以碑命名的,比如麒麟碑胡同、半截碑胡同、石碑大院、石碑胡同等等,都是因为胡同中最早曾有作为景物标志的汉白玉石碑而得名。

  麒麟碑胡同位于张自忠路北面,炒豆胡同东边,这条胡同里的麒麟碑,本是明朝嘉靖年间武将仇鸾府宅门前影壁上嵌着的一块雕刻有麒麟的汉白玉石碑。清末民初,在一次道路施工中,这块被埋于地下数百年之久的麒麟碑重见天日,并被移至有关文物单位收藏;半截碑胡同位于新文化街北边,北闹市口南面,后来改成了闹市口中街;石碑大院位于德胜门西大街和西直门内大街之间,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胡同,因有寺庙残留下来的石碑而得名。

  此外,还有4个叫石碑胡同的地方。第一处石碑胡同位于鼓楼西大街南面,烟袋斜街北面,清乾隆年间称石碑胡同,宣统时分为两条胡同,原胡同北部宽阔的地方称大石碑胡同,南部的支巷叫小石碑胡同;第二处石碑胡同位于阜成门内大街南侧、锦什坊街西面,后来随着城市道路的建设,这条胡同消逝;第三处石碑胡同位于东四南大街东侧的礼士胡同北面,后并入了礼士胡同;第四处石碑胡同在东绒线胡同与西长安街之间,呈南北走向,明代因胡同北口有一通下马碑而得名。在明、清两代,石碑胡同以东皆为皇家禁卫机构,立在胡同口儿的那通汉白玉石碑上,刻有“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八个大字。建国家大剧院时,胡同拆迁,如今石碑胡同名称尚在,但胡同已变成宽阔的大街。

  碑,其实最初并无文字,只是立在门前用以看日影和拴马用的长形石头。古时人们没有钟表,往往是通过竖石的影子看时辰。辞海中关于碑即有这样的注释:碑,古时宫、庙门前用以识日影及拴牲口的竖石。《仪礼·聘礼》:“上当碑。”郑玄注:“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影),引阴阳也。凡碑,引物者,宗庙则丽牲焉……”石碑,石上镌刻文字,作为纪念物或标记,也用以刻文告。秦代称刻石,汉以后称碑。后来也称碑碣,但古人一般把长方形的刻石叫“碑”,把圜首形或形在方圆之间、上小下大的刻石叫碣。据考,最早开树碑立传之风的是秦始皇,东汉以后,碑碣渐多。我国现保存碑石最多的地方是位于陕西西安的碑林博物馆,这里原是北宋元祐五年为保存唐代的《天成石经》而建的文庙。《开成石经》又称唐石经,唐开成二年刻成,上面用楷书刻有《周易》、《尚书》、《诗经》、《论语》等12种典籍。此后,历代陆续将珍贵碑刻存入,现共收藏有碑石三千余方。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明末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的遗物《明德受纪碑》,上刻李自成建立的政权“大顺”二字,同时还记载着当时陕西大旱,“小麦每斗二两四钱,米每斗二两六钱”和“人食人犬亦食人”的惨状。这些碑石不仅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而且荟萃了历代著名书法家的艺术真迹,像唐代的怀素、颜真卿、柳公权,宋代的米芾、苏轼以及元、明的赵孟頫、董其昌等书法大师所书的碑石,在碑林博物馆里都可以觅到。

  虽然在北京的胡同街巷名称中不少含有“碑”字,但有趣的是,高碑胡同却并非因为碑而得名。在明代,这里本叫高坡胡同,因胡同的地势比其南面的兵部洼胡同高出一块,故名。清代,这里改称坡儿胡同,民国时期根据谐音被叫成了高碑胡同,紧邻高碑胡同西面的另一条胡同则取名为高碑大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故宫建筑的数字之谜


  数字在这里成为衡量等级地位的尺度。作为最高的阳数,“9”在紫禁城的建筑中频繁出现。“9”的谐音为“久”,意为“永久”,所以又寓意为江山天长地久,永不变色。

  人们所说的紫禁城是指明清皇宫,也称故宫。历史上,每当一个朝代灭亡,另一个朝代建立之后,人们就把前朝的皇宫称为故宫。如同古埃及神秘的金字塔,紫禁城建筑中也暗藏着许多数字。

  故宫宫殿的建筑布局有外朝和内廷之分。内廷二宫乾清宫和坤宁宫组成的院落,南北相距218米,东西相距118米,二者之比为11比6;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组成的院落,南北相距437米,东西相距234米,二者之比也是11比6。同时外朝院落的长、宽几乎是内廷院落的两倍,外朝的院落面积就是内廷的四倍。中国古代皇帝有“化家为国”的观念,所以建造皇宫时以皇帝的家,也就是内廷为模数,按比例规划外朝与其他建筑群落。

  明代奉天殿,面阔9间,进深5间,二者之比为9比5;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共处的土字形大台基,其南北相距232米,东西相距130米,二者之比也刚好为9比5;天安门东西面阔9间,南北进深5间,二者之比仍为9比5。古代数字有阴阳之分,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紫禁城中外朝部分宫殿数量皆为阳数,而内廷部分宫殿数量则皆为阴数。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古代常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称之为“九五之尊”。在中轴线上的皇帝用房,都是面阔9间,进深5间,含九五之数。九龙壁、九龙椅、81颗门钉(纵九,横九)、大屋顶5条脊、檐角兽饰9个。九龙壁面由270块组成(含九),故宫角楼结构为9梁18柱。故宫内房间数总共为9999.5间,亦隐喻“九五”之意。

  清代的太和殿(即明代的奉天殿),面阔并不是9间,而是11间,无法印证以上说法。实际上,这是因为奉天殿在李自成进京后被毁,清康熙八年(1669年)重建时,老技师梁九亲手制作了模型,却因找不到上好的金丝楠木,只好把面阔改为11间,以缩短桁条的跨度。也有人认为,宫殿建筑包括殿宇开间体现等级区别,明代以9间为最尊贵,清代以11间为最尊贵。

  太和门庭院的深度为130米,宽度为200米,其长宽比值为0.65,与黄金分割率0.618分接近。紫禁城最重要的宫殿——太和殿位于中轴线上。在中轴线上,从大明门到太和殿的庭院中心是1.5045公里,而从大明门到景山的距离是2.5里,两者的比值为0.618,正好与黄金分割率等同。紫禁城宫殿门的门钉通常都是每扇9路,每路9颗。数字在这里成为衡量等级地位的尺度。作为最高的阳数,“9”在紫禁城的建筑中频繁出现。“9”的谐音为“久”,意为“永久”,所以又寓意为江山天长地久,永不变色。此外,还有一些无法解释的“意外”:太和殿脊兽的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子、海马、天马……行什(猴)。古代建筑上的脊兽,行什仅出现过一次,就是在太和殿上。一般宫殿脊兽的数量通常是阳数,最多为9。而太和殿的檐脊上,却有10个。午门的左右掖门以及东华门的中门和左右侧门,也不像其他宫门每扇九路门钉,而只有8路。这似乎不是粗心造成的,而是宫殿营造者设下的谜题,等待后人去解答。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水桥与华表的典故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天安门前的金水桥整修一新。北京的金水桥有两处,建于明永乐年间。“内金水桥”,位于皇宫午门内,太和殿南面广场之内的白玉石桥。

  内金水桥,为五座并列的单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内金水桥居中的最宽为主桥也称御桥,专供真龙天子仪仗通行,主桥旁边两座宾桥,按照左文右武品级文武百官上朝议事通行。外金水桥,就是今天安门前的金水桥,七座并列的三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这是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重建的,清朝时居中的一座桥身宽大,饰有蟠龙石栏杆,为皇帝及仪仗专用名曰御路桥。其东西两侧之桥称王公桥,供亲王宗室通行,王公桥两侧为品级桥,供三品以上文武百官行走,最外边的桥是公主桥,供四品以下官员通行。金水桥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相传在太行山下的曲阳县阳平村,有一石匠杨琼,他的手艺高超,被元世祖忽必烈召用修皇城,任命他为石局总管,杨琼率领五千多名石匠,精雕细琢每一方石料。元大都城内金水河上的周桥,就出自杨琼这能工巧匠之手,桥上皆雕琢龙凤祥云,明莹如豆。桥下有四石白龙,擎戴水中。元大都金水桥,今已不复存在,但重建的金水桥,则完全是以元代的周桥为蓝本建造起来的。500多年的风雨侵蚀,石料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今年天安门前金水桥大修。

  天安门前后有两对华表,华表起源甚早,相传尧舜时在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在上面写谏言,名曰“诽谤木”,也叫华表木。到了汉代,华表木就发展成为通衢大道的标志。因这种标志远观似花,故称华表。汉代讲究在邮亭的地方竖立华表,可使邮差不迷失方向。古人徐错作了说明:“亭邮立木为表,表双立为桓。”因此,华表亦称桓表。

  后来华表又逐步演绎成为桥头或墓地的装饰建筑品。宋时大画家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中,汴梁虹桥两端就画有两对高大的华表。随着社会的发展,华表成了点缀性的建筑,最典型的,就是永乐年间建造承天门时建立的两对华表。它巧妙而恰到好处地点缀了整个精美的紫禁城和天安门建筑群。

  天安门内外的两对华表,用汉白玉雕刻而成,以巨大高耸的圆柱为立体,通身雕有缠柱云龙,柱上横贯一块美丽的云板,恰似行云插入蓝天,顶端呈露盘上的蹲兽栩栩如生。

  天安门建筑群的设计者传说是蒯祥,他任工部侍郎,30多岁时工匠艺术造诣在全国屈指可数,人称蒯鲁班。华表顶上的异兽,是过去传说中一种传奇动物,其特点是善吼叫,名曰犼。天安门内的华表上面向北的犼名为“望君出”,希望皇帝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华表顶向南的犼名为“望君归”,希望皇帝赶紧回宫,处理国家大事,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人民的美好愿望。

  天安门前的两对华表,为了庆典时方便群众看到城楼上的领导人,分别向东西移了50米,当时的《北京日报》曾进行了报道,天安门城楼也显得更庄严雄伟壮丽了。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扬州园林的文眼


  楹联与题额,使扬州园林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曹雪芹确有水平,他借贾政之口,说出了古典园林的要义之一:如果缺失文化内涵,纵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红楼梦》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描叙,大观园工程告竣后,贾政带众人到园内逛逛,给园内景色题对额。贾政的主要意图是测试儿辈们的才情,同时,装扮园内景点也少不了题额与对联的点缀烘托,贾政此举,可谓是一石二鸟。用贾政的话来说,“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这一营造园林的基本规律,在扬州园林中体现明显。

  号称晚清第一名园的寄啸山庄,位于园林扎堆的南河下,原先大门在花园巷,进门后的一座楠木大厅,是接待来宾的重要场所,俗称花厅。样式一扫传统格调,四周以当时昂贵的宽大玻璃窗围合,形成明亮轩敞的室内环境。迎面不再是沉重压抑的长扇屏门,换成开朗亮丽的内庭院落,淡雅的山石花木小品背景,宛如一幅水墨丹青,营造出恬淡儒雅的氛围。堂名“与归堂”,阐明何氏家族以归隐为荣、子孙后世都乐意参与归隐行列的意愿和价值取向。堂前廊柱悬挂楹联:“退士一生藜苋食,散人万里江湖天”,晚清书法名家何绍基手书,字迹宽博大度,遒丽端庄,恣肆中透出逸气,与主人醉心归隐的胸襟相吻合。

  寄啸山庄东园主建筑“船厅”,同样表达出主人何芷舠向往自在生活、不愿受世俗羁绊的宏伟志愿。归隐目的是追求自由,理想一时不为人认可,哪怕乘一叶扁舟也要出海去寻找它。船厅取名“桴海轩”,主题昭然。悬挂在厅堂外的楹联,像是主人在诉说自己超凡脱俗的情怀:“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书法出自清末扬州籍书画大家李毓如,飘逸流丽的草楷,与联语珠联璧合。

  正在恢复中的东关街“街南书屋”,原是一处著名的城市山林,二马兄弟苦心经营,好古博雅,广纳天下寒士,一时群贤毕至,郑板桥、程梦星、杭世骏等文人墨客是书屋的常客。郑板桥给二十四景中的清响阁题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虽略含阿谀奉承之意,又洋溢着真诚的感恩之情。街南书屋毁于历史烟尘,此幅楹联却完整流传于世。后来街南书屋一度归个园黄氏所有,二公子黄奭把楹联移用到个园“汉学堂”,是合乎情理的事,楹联所称颂的美景图,不正是追逐风雅的黄氏家族梦寐以求的吗?

  瘦西湖是扬州北郊的园林组合群,一座座幽馆别业,构成瘦西湖两岸“一路楼台”的旖旎景观。在为数众多的园林中,传世楹联有几百幅之多,数度下江南的乾隆皇帝,也是创作队伍中的一员。盐商黄履暹的别业,原名黄园,乾隆帝几度驾临。前后题了好几幅楹联:“何曾日涉原成趣,恰值云开亦觉欣”“此是扬州丝管地,可知日涉有陶家”……几乎把它比作人间乐园了。兴之所至,乾隆信笔一挥,黄园改成“趣园”,涉笔成趣,园名果然雅趣多了。

  瘦西湖楹联的作者群中,不乏喝足墨水的官宦名士,徐园听鹂馆的两幅:江波蘸绿岸堪染,山色迎人秀可餐(三朝阁老阮元);绿印苔痕留鹤篆,红流花韵爱莺簧(宣统帝师、状元陆润庠),都给景色如画的瘦西湖增光添彩。现代文人也在瘦西湖留下不少楹联,最具代表性的是李亚如题小金山联:借得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言简意赅,直白如话,道出了瘦西湖以小见大的特征。

  平山堂系寺庙园林,楹联亦可圈可点。那些“大肚能容”之类的大路货,且不去说它,在“坐花载月”和“风流宛在”题额下的一幅幅楹联,大多出自名家之手,书法瑰丽,文采飞扬。这里是文章太守欧阳修觞咏醉月之地,在大家面前,岂能出乖露丑,不是惊人之笔,怎么拿得出手!最乖巧的办法是集句联,汇集前人的好诗句,只要构思奇巧,又切合眼前情景,也能生出好楹联来。一幅集四位宋代文章高手词句的集句对,堪称佳作:衔远山,吞长江(范仲淹《岳阳楼记》),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欧阳修《醉翁亭记》);送夕阳,迎素月(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苏轼《放鹤亭记》),集句者是任职扬州府尹的伊秉绶,一位书法和文章都颇有造就的文化官员。他使游客在观赏名胜的同时,享受重温名著的愉悦。

  文人雅士给扬州园林题写的楹联与题额,是一笔宝贵遗产,使扬州园林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园林也因之被称为人文景观。曹雪芹确有水平,见识高人一筹,他借贾政之口,说出了古典园林的要义之一,如果缺失文化内涵,纵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谁说不是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驿馆古道总关情


  “驿站”,查《现代汉语词典》词条,解释为“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说文》曰:“驿,置骑也,从马,睪声”,表示其交通工具是马匹,通过的线路为驿道,而中转的结点称驿馆(站),杜甫《瘦马行》的“细看火印带官字”,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之“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威阳,暮及陇山头。”韩愈曾形容“府西三百里,侯馆同鱼鳞。”依稀可见当年繁忙之盛唐驿馆配备管理细节。

  驿馆不似别墅或豪华宾馆那么逍遥浪漫,文人墨客在此却可一帘幽梦;史载东汉献帝时,曹操破袁绍,得其儿媳甄氏。曹植见之,欲求为妻,操不允,而赐与长子丕。植甚不平,十分怀念甄氏。丕“被”禅位称魏文帝后,植奉旨入朝,时甄氏已被郭后谗害而亡。帝取甄遗物玉镂金带枕给植看,植泪如泉涌,帝遂将枕赠植。植回封地,途经洛水之滨,夜宿驿馆取枕而眠,忽梦甄女款款而来,对植曰:“妾身本托心于君,然不能如愿,此枕是我陪嫁之物,今在君王之手,愿荐枕席。”两人情意缠绵……甄又告植云:“为郭后以糠塞口而亡,今披头散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言罢不复见,植亦梦醒,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帝继位,改称《洛神赋》——驿馆宛如避风塘,对曹植,则是挥之不去的伤心地。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李清照赴莱州投奔夫君途中宿昌乐县驿馆时,写了《蝶恋花》一词,不仅思念情同手足的姊妹,更为其难卜吉凶的莱州之行忧心忡忡。

  驿馆每每爆出新闻,唐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在范阳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叛乱,玄宗在华清池六日内就得到这一消息(合驿马日速约五百里),仓皇间西狩蜀地,途中至必经的马嵬驿休息(唐明浩《杨贵妃传》),将士饥疲怨声载道,诛(杨)国忠,杀……上(唐明皇)被迫乃命(高)力士引贵妃于驿馆旁佛堂,缢杀之——可怜绝代佳人香消玉殒,葬于驿西道侧(《旧唐书》),想当年,她被“三千宠爱于一身”,自幼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唐国史补》)。

  那么,贬官是怎么离京上任的呢?据《唐会要》卷四一载:“天宝五载(742)……敕(李林甫加速迫害异己),应流贬之人,皆负谴罪,如闻在路多作逗留,郡县阿容许其停滞。自今以后,左降官量情状稍重者,日驰十驿以上赴任。”张籍《伤歌行》称:“黄门诏下促收捕,京兆尹系御史府。……邮夫防吏急喧驱,往往惊堕马蹄下。”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忆当年:“中使临门遣,顷刻不得留。病妹(其十二岁女,在途中病逝)卧床褥,公知隔明幽。悲啼乞就别,百请不颔头,弱妻抱稚子,出拜忘惭羞。”何等严苛酷烈惊心动魄!宋哲宗绍圣初年(1094),因反对恢复变法而遭贬谪的秦观南迁,在湖南郴州的驿站里发牢骚:“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好在那时太祖赵匡胤有遗训,对文人网开一面一律不杀,所以他还可以蹒跚地请上路的驿卒带给远方的旧友东坡居士、山谷(黄庭坚)道人等和昔日的青楼红颜知己了;东坡居士贬官海南昌化军挂名“别驾”,叹息“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耳。”(《答秦(观)太虚书》),三年后遇赦北归离开时感慨万千(《澄迈驿站通潮阁二首》之一);南宋末宋帝等被虏北上,途中,曾身为度宗昭仪的王清惠在驿馆壁上题《满江红》抒亡国之痛:“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而明万历二十年(1592),被贬的汤显祖,回老家途中留宿莲塘驿,却受盛情接待倍感安慰,是夜,汤作《南恩道中》诗:“……入门问小吏,知是莲塘驿。……惟余千里心,闲房眷幽客。”

  风水轮流转,当道奸臣亦有被贬之日,声名狼藉的八十岁蔡京被贬,沿途民众硬是不卖食物,还住不上驿站,奈何,终于在长沙荒庙冻饿毙命;南宋奸相贾似道被贬,在木棉庵遭押送的郑虎臣所杀,不得善终;明崇祯(1628)帝朱由检登位,阉奸魏忠贤遭到弹劾,被流放凤阳去守皇陵,出京的时候竟然还带着卫兵1000人、装了满满40大车的金银财宝招摇过市,这大大激怒了皇帝,导致他在途中住阜城尤家店客栈畏罪自尽,随从亦作鸟兽散。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余秋雨在《文化苦旅》《洞庭一角》感悟为:“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诚然。如今驿站古迹已是华夏文化的一部分,所谓“夕阳、残道、西风、枯藤、昏鸦、瘦马、碑刻”,对游子发思古之幽情,具有某种旅游市场开发潜力。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发表于 2012-7-27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主题,这曲子,逗弄着人心情驿动,就怕去晚了,许多地方会被没有远见的政客毁坏了。我很怕再次出门后,再也看不到十年前的一些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2-8-3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色古香的曲声中 开始了这段走近三姐的路
走近这个版 自是觉得走近三姐
这份博学 这份精致 其实也不曾想有一天我会这样安静的落座
以前的沙发腿都是占位而已 面对这样的帖子已至于之后我自己都不好意思 来的就更少了
不知我能这样看帖多久 回帖多久 但是能够伴着的一天都是好的


我记得闲了看一些电视节目的时候会有提到北京胡同的渐渐少去  看到人说城市是有属于自己的记忆的
而记忆最好的承载者就是那些建筑 当人越来越追求现代化的时候 很多历史就都只能在所谓的博物馆里 历史馆里才能看到了 这是一种不可挽回的失去吧  

二楼倒是让我学了个新词碑碣  古人把长方形的刻石叫“碑”。把圆首形的或形在方圆之间,上小下大的刻石,叫“碣”。 很多时候我总是忘记了学习,忘记学习所以才总是停留在原地。自以为论坛玩的多转,其实也都是糊弄自己,什么长进都没。

不知古代的人怎能如此的聪明,在建筑的设计上也是如此的一环扣着一环 让人不得不赞叹。

如果缺失文化内涵,纵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确实,文化内涵让园林增色 如无这些楹联与题额,扬州园林想来也是普通的园子 就如沈园若非有陆游唐婉也定是无人问津的

今天就读这一篇了 有时间与机会的话会来复读
愿在长廊能学到三姐的千分之一的精致 与才情
天上星,亮晶晶,永灿烂,长安宁。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2-8-3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主题,这曲子,逗弄着人心情驿动,就怕去晚了,许多地方会被没有远见的政客毁坏了。我很怕再次出门后,再 ...
行天 发表于 2012-7-27 23:04



  是吧 都是怀旧的人 还是喜欢那些原有的东西 那种味道

哈 行天 有时间有机会就去往自己喜欢的那些城镇吧
天上星,亮晶晶,永灿烂,长安宁。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发表于 2012-8-3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吧 都是怀旧的人 还是喜欢那些原有的东西 那种味道

哈 行天 有时间有机会就去往自己喜欢的那些 ...
懒丫头 发表于 2012-8-3 22:01



    其实吧,我对先锋时尚的东西有一定的预见性,也能够接受,但是骨子里却喜欢甚至是沉迷于故旧事物里。每次走过古旧村落,都怕下次再来时会变成水泥森林,所以时间隔久了,我再也没有勇气再次走进这些地方。我不知道我们的祖国何时能够珍视这些文化遗产,也写过一些呼吁文字,可惜人微言轻。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6-5 10: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