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28|回复: 14

[汇编] [文化专题] 酒的雅号--金陵春 (外九待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3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千金博一笑 于 2014-7-23 19:03 编辑

摘自/金陵春酒


酒的雅号--金陵春


作者/新浪精英博主




[wma]http://mp3.9ku.com/mp3/450/449303.mp3[/wma]







     “金陵春”,酒名。
  
     “金陵”是南京的别称,亦是南京最富盛名的名称。此名源自战国时期楚威王打败越国,尽取越国夺取的吴国地域,并在石头山(今清凉山)上筑城。那时的钟山叫做金陵山,石头山是金陵山余脉的一部分,所以便把这座建在石头山上的城邑命名为“金陵邑”,也称“石首城”。

      唐代许嵩撰写的《建康实录》对此有明确的记载曰:“越霸中国,与齐、楚争强,为楚威王所灭,其地又属楚,乃因山立号,置金陵邑也。楚之金陵,今石头城是也,或云地接华阳金坛之陵,故号金陵。”

      金陵后来经三国时吴、东晋和南朝时的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开拓经营,形成了“六朝金粉”之流风遗韵,到唐代已发展为江南第一的繁华之地。花柳之盛也为江南第一,城中酒楼、酒坊的生意十分红火,据元张铉撰著的《至正金陵新志·古迹志》记载,唐时金陵官办的酒库就有凤台酒库、镇淮酒库、嘉会酒库、丰裕酒库、龙湾酒库、防江酒库、东酒库、北酒库等。酒库就是酿酒兼卖酒的场所。

      元代诗人萨都剌也写有一首题为《送陈衡之之金陵》的诗,描述了金陵酒楼的盛况曰:“买舟上遡金陵道,寒江水落波浪小。片帆遥挂蒋山青,空城渐觉秦淮晓。白门美酒满城春,吴姬唤客客不行。楼中子弟皆年少,玉奴送酒吹鸾笙。陈郎不听黄金缕,朝之东吴暮西楚。半生落魄一布袍,感慨长歌吊千古。六朝遗迹生暮烟,故宫衰草埋花砖。凤凰台上醉李白,何人知子囊无钱。”

       诗词中说“白门美酒满城春”里面的“白门”,也是南京旧时的别称,六朝时南京名为建康,其南门宣阳门又名白门,故以“白门”作为建康的别称。也就是说金陵满城都有美酒,唐人多以春名酒,至宋又有绣堂春、留都春等,皆是金陵美酒,而金陵春酒美更是胜了一筹。

      古代诗人吟颂“金陵春”酒的诗词作品也不少,如唐朝李白诗曰:“南船正东风,北船来自缓。江上相逢借问君,语笑未了风吹断。闻君携伎访情人,应为尚书不顾身。堂上三千珠履客,瓮中百斛金陵春。恨我阻此乐,淹留楚江滨。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春风狂杀人,一日剧三年。乘兴嫌太迟,焚却子猷船。梦见五柳枝,已堪挂马鞭。何日到彭泽,长歌陶令前。”

      元朝陈肃《寄上元韓少府》诗曰:“借问为仙吏,幽怀定若何。江声云外急,山色雨余多。小市金陵酒,遗宫玉树歌。好乘巴马子,闲踏落花过。”

      明朝高启《客舍雨中听江卿吹箫》诗曰:“客中久不闻丝竹,此夕逢君吹紫玉。断猿哀雁总惊啼,我亦无端泪相续。数声袅袅复呜呜,散入寒云细欲无。愁望洞庭空落木,梦游秦苑总荒芜。曲中识诉君心苦,不道人听更凄楚。关山灯下叹羁臣,江浦舟中泣嫠妇。忆昨阊门费酒赀,玉人邀坐弄参差。彩霞深院花开处,明月高楼鹤去时。如今忽在他乡外,风雨寒窗两憔悴。恨无百斛金陵春,同上凤凰台上醉。始知嶰谷枯篁枝,中有人间无限悲。愿君袖归挂高壁,莫更相逢容易吹。”
      清朝李符《寿楼春•送鸥客东归》词曰:“金陵春新篘。络青丝劝饮,携手含愁。为忆吹兰分付,晓装难留。摇杏橹,惊沙鸥。送柳坊、翠阴鸣鸠。践镜约休迟,邮签暗数,须趁月如钩。樟亭外,烟帆收。锁鱼云一片,人在梳楼。早听刍尼噪瓦,望郎凝眸。笙簟小,褰蚊帱。胜几宵、无眠孤舟。唤樱素池边,香蕖折来须并头。”
     甚至在元代至元年间,侨居中国的韩国诗人李齐贤也在他的《雪用前韵》诗中写道:“百钱径买金陵春,酒酣豪气薄云空”,和中国诗人一起吟诵起“金陵春”酒来了。

     [编后话] 金陵春,似乎在中国的名酒中,它都排不上号,但它作为特殊的文化载体,已是南京,这座中国著名古都的文化象征。从今儿个起,将陆续在本文中刊摘从网络搜罗的关于金陵酒文化的文章,以飨行天,更想透过金陵的酒文化,让坛友们走近南京,了解这座古都的历史和人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如歌的行板
发表于 2014-7-23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睡眼迷蒙中被尘的微信早安唤醒,顺便打开九月就看到这沙发了。

什么节奏啊,从北京到南京只需一个出溜... 还外九,小脑袋大肚子... {:1_406:}

估计后续要些时间了,进来插一脚没意见吧?

伴着这配乐读帖儿真惬意... {:1_496:}

说起来,南京曾经去过两次。

一次住了大约有10天,经典的景点基本走遍。

还有一次是路过,只住了一夜便由朋友从南京接力到无锡去了。

南京的美食印象深的是咸水鸭和鲜菱角,真是不错...

好,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发表于 2014-7-24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话还是第一次的听说{:1_498:}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7-24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千金博一笑 于 2014-7-24 19:04 编辑

【南京酒文化史考之一】南京人何时开始喝酒  北阴阳营遗址上发现过酒器





      酒,是中国文化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意象和符号。时至今日,酒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依然扮演不可取代的角色,尤其是在社交活动中,酒几乎成为增进感情的无往不利的润滑剂。南京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古都,也拥有绵长的酒文化史。从本期开始,金陵晚报记者将带你追寻酒在南京历史上演绎的种种故事。
黄帝时代就有酿酒传说
     中国酿酒制酒的历史起源于何时,从先秦开始,被美酒魅惑的古人就开始了孜孜探索,创制了种种传说。其中,有“仪狄酿酒”说,有“杜康酿酒”说,还有人认为,早在黄帝时代,人们就已开始酿酒。
     传说虽然或神秘或荒诞,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中国人就学会了酿酒,迷上了喝酒。这也被考古发现屡屡证明。
     距今约五六千年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和距今约四五千年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其文化遗址上均发现有陶器和农作物遗存,这为酿酒准备了物质条件。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埋藏的是公元前4800年至公元前2870年之间的遗物,该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青铜酒器,其器形有杯,觚,壶等等。
     在山东莒县陵阴河大汶口文化一处墓葬的考古中,考古专家发现了若干组合酒器,包括酿造发酵所用的大陶尊,滤酒所用的漏缸,贮酒所用的陶瓮等等,证明了墓主生前可能是一位职业酿酒者。考古资料证明,至少从夏朝开始,中国就已经存在专门的酿酒这个行业了。
     南京五千多年前已有酒具
     地处长江之滨的南京,其远古时期的物质文明虽然不能和北方相比,但酿酒出现的时间也并不晚。考古专家在发掘南京文明摇篮金川河流域的北阴阳文化遗址时发现,当时的先民就已经开始种植水稻,培植谷物,这自然为酿酒提供了先决的可能条件。
     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专家邵磊告诉记者,距今约五千多年的北阴阳营文化遗址、西善桥太岗寺遗址,距今约四千多年的六合羊角山遗址、江浦汤泉牛头岗遗址均发现过用于盛水的碗、杯等,“这些器具是水器,但也可以用来盛酒,那些南京先民有没有用这些器具喝酒,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南京历代风华》一书提到,距今约五千年的北阴阳营文化遗址发现过一件“尊”。而“尊”正是我国古代一种大中型盛酒器。这件陶尊圈足,圆腹,敞口,口径较大,颈部有简单纹饰,朴实无华。
     先秦时南京人已有饮酒习惯
     历史车轮进入夏朝,南京地区也随之进入青铜时代的萌芽期。南京地区的早期青铜器虽然以箭头、削刀、鱼钩等渔猎器物为主,但青铜酒器也即将登场。在南京地区某些年代相当于商代的湖熟文化遗址上,曾发现过泥质黑皮磨光陶罍。罍,被视为一种大型盛酒器和礼器。
     太伯仲雍奔吴后,将周人的先进文化带到了江南。商代,南京地区开始普遍发展青铜制造业。到西周时期,南京的青铜冶铸业得到很大发展,青铜器的体形也更大,这其中包括了相当一部分的酒器。
     南京师范大学考古学者王志高教授告诉记者,先秦的酒器,分为贮藏酒的盛酒器,和拿在手上饮用的饮酒器。几十年来,南京的考古工作者在溧水、高淳等地春秋土墩墓和六合程桥春秋墓里发现了一些卣、罍、尊、爵等器物,这些都是先秦南京地区贵族或稍有身份人士饮酒、盛酒用的器物。
     南京博物院里收藏着一件出土于六合程桥春秋1号墓的“羽纹铜缶”,腹部有五道羽状纹饰带,纹饰带上分布四组兽头环耳和羽纹圆形图案。其造型极为精美,可以与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的铜缶相媲美。
     缶,是一种“盛酒浆”的酒器。“缶”,在秦国人那里又是一种乐器,“秦人鼔之以节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击缶欢迎远方来宾的大型表演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由南京本地出土的这些青铜酒器可以推断,先秦时期的南京人,就有饮酒的习惯了。饮酒的风尚流行于贵族之中,他们生前使用这些酒器,去世后带着心爱的酒器入土为安!”江苏省教育学院的宋政澔博士这样说。不过,当时的南京人喝的是什么酒,是用什么材料酿制而成的,由于缺乏考古材料,目前还无法说清。
     长干里修筑越城酒为奖励   
     饮酒的习惯还流行于先秦的武士之中。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占据南京地区的主要是吴国、越国、楚国。吴楚两国多次交战。公元前570年,吴国军队曾经在今江宁横山附近大败楚军。有研究者推测,在频繁急促的这些战役中,美酒对提振将士士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公元前472年,越国谋臣范蠡在南京秦淮河畔长干里修建了一座“周回二百八十步”的越城。越城实质上是一座城堡,城中驻扎有军队。有研究者指出,在筑造越城的过程中,酒被用来犒劳劳工,增加体力。在越城建成以后,城中将士也常常能得到美酒的配给。

(金陵晚报记者 于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7-24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千金博一笑 于 2014-7-24 19:04 编辑

【南京酒文化史考之二】东吴豪饮者甚多 酒多得像河流








  《金陵晚报》的“南京酒文化史考”的系列报道,今天来谈谈从楚国到东吴时期,南京先民的饮酒历史。和六朝、宋、明等朝代相比,这一时期留存至今的南京文物虽然相对不多,但也有一些与酒有关,记录了那个年代南京人和酒有关的故事。

     楚国人酷爱饮酒

    《史记》记载,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国灭越。此前属于越国领土的今南京地区,从此归于楚国统治。楚国在石头山(据考证在今清凉山和四望山之间)设金陵邑。来自遥远湖湘地区的楚国文化从此也渗入到南京这边吴文化浸淫多年的土地。

     据记载,楚国人爱喝酒,最典型的,是唐李白诗中“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中的那位“楚狂人”。此人即楚国著名的隐士接舆。唐代诗人王维在《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有这样的名句“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此句中的“接舆”指的是裴迪,说的是裴迪喝醉的事情,但也有研究者认为,这也反映了楚人爱喝酒的风尚。

      南京曾现汉代饮酒耳杯
   
      汉代人喝什么样的酒?据山东省社科院饮食史专家王赛时研究,汉代时,酒已经不再神秘化和特权化,而成为各基层都可以享用的日常品。汉朝所造酒的度数,只有3度而已。一部分汉代酿酒者把精力关注在制曲方面,想方设法提高酒曲的发酵能力,以求酿出度数更高的酒。由于汉代所造酒曲的发酵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汉代酿酒虽然用曲量大,但酿出的酒度数仍然不高。

     根据王赛时的研究,汉代酒可能是翠绿色的,这是因为当时酒曲的微生物种群就是绿色的,当时的人们在培育微生物种群时不能保证酒曲的纯净。汉代还出现了各种香料酒,包括桂酒、椒酒、菊花酒等。这些酒都属配制酒,有的是直接泡制,有的是在制曲过程中就加入草药。在南京地区,也出土过汉代的饮酒器。记者查阅资料后得知,在属于汉代丹阳郡的江宁丹阳镇地区,曾发现过西汉的耳杯和漆碗。耳杯是带握把的小杯,长圆形,可用来饮酒,也可盛羹,两个耳朵(握把)为弧形,犹如两只耳朵。南京还发现过一只三足硬陶把杯,其外形和现在的杯子很形似,可能就是汉代人拿着直接喝酒用的。

      东吴贵族的酒多如河流

      汉代灭亡后,南京进入三国时代,以南京为政权中心的是东吴政权,酒,在东吴朝野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正史《三国志》的记载,还是小说《三国演义》的演绎,有东吴人士参与的重要宴会都少不了酒的身影。

      赤壁大战前,周瑜举办群英会,喝酒装醉引诱蒋干盗书除掉心腹大患;刘备东吴招亲,连日饮酒,乐不思归;翻看《三国演义》,你会发现,书中爱喝酒的人士比比皆是。而作为东吴的首都,建业城(即南京)里举办的宴会上又怎么少得了酒。而东吴末代皇帝孙皓即位后,“凶暴日甚,酷溺酒色”,酒成了加速东吴亡国的催化剂。

    《吴都赋》中多次提到“酒”,如“数军实乎桂林之苑,飨戎旅乎落星之楼。置酒若淮泗,积肴若山丘”,“鄱阳暴谑,中酒而作”,“里宴巷饮,飞觞举白”、“飞轻轩而酌绿酃,方双辔而赋珍馐。饮烽起,酹鼓震,士缱绻,众怀饮”等句子也与饮酒相关。这些语句指出了东吴皇室和官僚贵族豪饮暴食的奢靡生活,酒多得像淮水泗水一样。

     当然,最终,酒也导致了东吴政权的灭亡。从出土文物可以看出,东汉的酒器更加讲究,在南京地区的一座东吴墓葬里发现过一个其青铜托盘,托盘上放置两只耳杯,正是一套饮酒的器具。
    (金陵晚报记者 于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7-24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酒文化史考之三】紫金山重现六朝时水做的“酒桌”




从东吴到东晋,再到宋齐梁陈,六朝的皇帝、贵族、官员们大都喜欢饮酒。“南京酒文化史考”系列报道此前提到,在江宁方山洞玄观炼丹的葛洪曾经劝诫世人适度饮酒,其实东晋丞相王导也做过类似的事情。他担心“以酒废政”,因为东晋朝野很多人贪杯,古诗文就常说“晋人多醉于酒”。

王导为此特地向晋元帝进谏,力劝戒酒。但事实上,整个六朝时代,饮酒始终是贵族生活中的时尚,从来没有禁绝过。



      东晋皇帝“覆杯池”佳话

     南京地方志专家陈济民告诉记者,据史料记载,晋元帝司马睿接受了王导的建议,他在建康(南京)皇宫的西池召集群臣,面对臣子,这位东晋开国皇帝拿着酒杯,将酒倒在西池里,表达了罢酒禁酒的决心。司马氏从北方逃到南方,苟延残喘,建立东晋,和北方政权隔江对峙,正需要励精图治的决心。司马睿也知道,南京曾是吴越故地,对酒的态度,甚至关系到国祚,越王勾践以酒复国,吴王夫差因酒失国,这段掌故早已经被作为历史教训而吸取。

      因此,西池后来又被称为“覆杯池”。北宋诗人杨备在《金陵览古诗》中如此赞扬司马睿禁酒的行为:“金杯覆处旧池枯,此后还曾一醉无。东晋中兴股肱力,元皇亦学管夷吾。”不过,虽然皇帝做出样子劝诫臣子不要贪杯,但在贵族、官宦阶层,饮酒一直风行。即便是主张禁酒的王导,不也参与了新亭会,在会上喝酒,并鼓励大家收复北方失地吗?

     “流杯池”边轮流喝酒

     据专家研究,在六朝时期的南京,酒已经发展出多个品种,有“菊花酒”、“屠苏酒”、“葛蒲酒”等名目。每年三月初三的上巳节,官员、名士们会举办“曲水流觞”的饮酒联谊活动。大家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坐在弯弯曲曲的河流两边,并在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六朝人认为,如此喝酒,可以除去不吉利。

      史上最有名的“曲水流觞”活动发生在永和九年(353年)的三月初三,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42人,在绍兴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引为千古佳话。王羲之还将大家的诗集起来,挥毫作序,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

      曲水流觞最能体现六朝名士洒笑山林、旷达潇洒的真性情。在六朝政治中心建康,也有多处为曲水流觞而建的“流杯池”。中山陵园管理局的文史专家王韦告诉记者,六朝时,皇家在华林园、乐游苑等宫苑建有流杯池。

      如今的游人到钟山风景区游览,会在灵谷寺景区看到一处复建的“曲水流觞”景观。王韦说,“曲水流觞”又名流杯渠,是古“灵谷八景”之一。相传晋代海西公于钟山立“流杯曲水”宴请臣僚,地点就在灵谷寺八功德水旁边。南朝刘宋时,每逢三月初三,贵族们常在此举办沐浴祓禊活动。灵谷寺“曲水流觞”的“曲水”引自紫金山山泉,终年不绝,更加增添了文人饮酒的乐趣。

     近年来,中山陵园管理局在灵谷寺重建“曲水流觞”景观,再现了六朝时水做的“酒桌”,让游人领略六朝贵族饮酒的风雅。

     宋文帝赐饮“银盅酒”

     其实,六朝君王和酒有关的典故还有不少。陈济民告诉记者,南朝刘宋的宋文帝有一次率领群臣登上钟山北麓的“照石泉”。宋文帝被美景吸引,命令身边的大臣萧思话在路边一块形如琴瑟的青石上弹奏以抒胸臆。萧思话竟能在石头上弹出空灵琴声,如空山鸟语,似仙乐飘来。宋文帝击节赞叹,赐饮萧思话“银盅酒”。

     南齐永明四年(486年)重阳节,齐武帝在东郊孙陵岗(即东吴大帝孙权蒋陵附近)大宴群臣,赐饮“菊花酒”。

     六朝晚期,传诵千古的新丰酒见闻于史册。首先把它记载下来的是出生在丹阳的梁元帝萧绎,他在诗中写道:“试酌新丰酒,遥劝阳台人。”

     而在亡国昏君那里,酒则无一例外成为加速其亡国的“毒药”。南朝齐的东昏侯萧宝卷,在宫中大造店铺,经营酒、肉、百货,由自己的宠姬潘妃掌管。萧宝卷不问政事,百姓十分不满,有民谣讽之曰:“阅武堂,种杨柳,至尊屠肉,潘妃沽酒。”

     南朝陈国的末代皇帝陈叔宝也是如此。他即位以后,不理政事,耽于酒色。十余位文士簇拥在他身旁,陪他游乐宴饮,号称“狎客”。陈叔宝每次宴饮,都要让张丽华、孔贵嫔等美人夹坐在自己和文士中间,轮流饮酒赋诗。

    (金陵晚报记者  于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7-24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酒文化史考之四】古罗马饮酒玻璃杯出现在南京古墓中






      六朝,是南京酒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期。记者了解到,在南京生活的六朝名士留下过非常多的饮酒典故。他们使用的一些酒器甚至保留至今,其中还包括来自古罗马的饮酒器。
      民间六朝史爱好者孙伟告诉记者,六朝时南京被称为建业、建康,建康城里的酒楼、酒肆林立,酒也受到平民阶层的欢迎。当然,在贵族群体中,酒文化更加流行,“对于风雅的六朝士人来说,有的人侧重于放荡不羁地豪饮,有的人则从‘饮’过渡到‘品’,注重体会酒的精妙。”孙伟说,有史料证明,在东吴、西晋时期,南京的酿酒水平尚不及北方,阮籍、刘伶等“竹林七贤”豪饮的故事也发生在北方。

  东晋王朝成立以后,随着司马皇族的南迁,一些擅长酿酒的中原人随之来到南京,也带来了先进的酿酒技术。

  据研究,六朝时期的南京,酒已发展出多个品种,有“菊花酒”、“屠苏酒”、“葛蒲酒”等多个品种,有趣的是,六朝的酒似乎都与植物有关,比如当时有一种用桃花浸泡过的酒,据说喝了这种酒可以除百病,且能美容,因此被称为“美人酒”。

  而梨花盛开时酿熟的酒,则叫“梨花春”。以甘蔗加石蜜等所酿的酒,叫“蔗酒”。和汉朝的酒一样,六朝时候的酒度数也不高,“可能就和现在的啤酒差不多”,孙伟说,当我们听到六朝的帝王、贵族敞开肚皮饮酒的典故时,并不用奇怪,“用现在的标准看,不一定算是‘海量’!”

  敞开肚皮喝不一定是海量

  想了解六朝人士和酒发生过哪些故事?方法很简单,可以读一读南朝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牵头编纂的《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述魏晋南北朝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其中涉及建康南朝人士的记载很多,保存了很多当时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的珍贵史料。

  记者对《世说新语》做了一个简单的检索,发现书中一千多则记载,涉及“酒”的竟接近百条,主要集中在《世说新语·任诞》部分。

  东晋的官员毕卓酷爱饮酒,早年为了喝酒,竟做出过偷邻居家酒喝的事情,当官以后,他常常对别人说:如果能够一手拿着蟹螯,一手拿着酒杯,在酒池里浮游,这辈子也算是知足了。

  东晋掌管朝廷礼仪的官员鸿胪卿孔群嗜酒如命。一次,丞相王导实在看不过去了,劝他少喝酒:“你为什么经常喝酒呢,难道没看到酒店里盖酒坛子的布,时间长了就会腐烂吗?”孔群却机智地回复:“可是用酒糟过的肉,不是能够保存得更长久吗?”

  尚书左仆射周伯仁一向庄重,担忧国家的危难。西晋灭亡,东晋在建康建国。周伯仁也来到南京,从此放纵饮酒,常常一醉就是三天不醒。

  还有一次,王濛、刘惔两位名士在南京城南朱雀桥南边的桓子野家畅饮。突然看到镇西将军谢尚给亲友扫墓回来。二人便邀请谢尚入席。谢尚起初不肯,架不住王、刘热情相邀就同意了。于是,三个人入座痛饮,兴致上来了,突然发现喝得大醉的谢尚还没有脱去孝服。

  《世说新语》保存大量“酒典故”

  有人说,读《世说新语》,特别是读到“任诞”这一章,就会感到酒香四溢,心驰神往。酒的故事记录在书中,但终究已经远去,而六朝士人使用过的很多酒器至今还保存在南京各大博物馆中。

  南京师范大学王志高教授告诉记者,相比于先秦两汉时期,六朝时候的酒器种类更多,有耳杯、碗、尊、盘口壶等各种器型。

  南京城北象山王氏家族墓曾经出土过两只几乎相同的玻璃杯,年代为东晋,杯身为筒形,平底,装饰简单的小花瓣纹。有专家推测,这两只玻璃杯具有异域风情,可能产自罗马,是在东晋与国外进行贸易时来到南京的。有人分析,这两只玻璃杯也是盛酒的酒器,因为从古罗马留存的画作来看,当地贵族就是用这种玻璃杯喝酒的。

  在南京各博物馆中,和酒有关的珍贵文物还有一件——“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这件被列为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的文物,由200多块古墓砖组成,描绘了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八位魏晋名士席地而坐饮酒的场景。

  据了解,这八个人虽然和南京关系不大,但他们的潇洒旷达、落拓不羁却成为六朝贵族心目中向往的人生品质,因此很多贵族生前就指定要在自己的墓室中装饰竹林七贤饮酒的砖画。
      (金陵晚报记者于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7-24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酒文化史考之五】李白在南京喝了多少酒







      历史车轮推进到唐朝。在南京的历史上,隋唐并不是特别出彩的年代。由于隋文帝刻意压制南京的政治地位,毁坏六朝宫阙,因此,隋唐时期的南京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地方城市。但南京山水形胜的自然风光和跌宕起伏的六朝旧事,却依然吸引着唐朝的大诗人来到南京。

      以李白、杜甫、杜牧为首,几乎所有有名的唐代诗人都来过南京。李白尤其喜爱这座当时被称为“金陵”的城市。
有史可考,李白生平至少四次来到南京,写下的诗篇有七十多首,其中有相当部分和酒有关。

      李白至少来过南京四次。
     
      南京地方志专家陈济民告诉记者,唐开元十四年(726),李白首次来到南京壮游,写下《长干行》、《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金陵酒肆留别》等诗作;天宝七年(748),李白第二次来到南京,一直住到天宝九年(750),这一阶段,李白写下大量诗作,其中以《登金陵凤凰台》、《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为著名;天宝十三年(754)春天,李白和朋友魏颢又一次来到金陵,一直住到秋天才离开。这一次,他留下《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等诗作。“安史之乱”后,李白避居宣城,曾经以今高淳、溧水境内石臼湖、固城湖的风景作《丹阳湖诗》。

     上元二年(761),李白最后一次来到南京。此前,他曾上书朝廷《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提到南京“龙盘虎踞,开扃自然。六代皇居,五福斯在”,是成就霸业的理想地点,建议朝廷迁都金陵,可惜,他的这个建议未被采纳。

     李白被称为“诗仙”,他嗜酒如命,酒也是激发李白创作灵感的“妙药”。太白行吟、李白醉酒靴戏弄高力士、李谪仙醉草吓蛮书,这些诗仙演绎的“酒掌故”千百年来为人传诵。

      当然,在南京,李白也没少喝酒。

      喝上两天一夜顾不上休息

      壮游金陵,李白的足迹遍布钟山、北湖、凤凰台、冶城、白鹭洲、劳劳亭、长干里等名胜古迹。每一次都必定携酒出行。南京人对他很好客,金陵城中到处都有李白喜欢的酒店。

      在《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一诗中,李白写道:“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可见他极爱南京城西的孙楚酒楼。史料中曾如此描绘李白在南京喝酒的风姿:他着紫绮裘乌,举杯邀月,通宵达旦。他想起谪官居住在南京的昔日好友御史崔宗之,遂与友人乘船前往石头城拜访。在船上,一行人唱着船民的歌谣,“顾瞻笑傲,旁若无人”,开怀畅饮。

      李白到南京后,因为天下闻名,来邀请他赴宴的人络绎不绝,李白也展示出了他非同一般的饮酒能力,往往一连喝上两天一夜,都顾不上休息。

      在《金陵酒肆留别》中,李白生动描绘出唐代南京酒店的面貌,“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其大意为,春风吹拂柳絮满店飘酒香,吴姬(即酒店招待客人的侍女)捧出美酒请客人品尝。金陵的朋友们纷纷来相送,主客畅饮频频举杯共尽觞。请你们问问这东流的江水,离情别意与它比谁短谁长?

      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略微可惜的是,这首诗中并没有一个“酒”字。不过,在另一首《金陵凤凰台置酒》中,李白却用酒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

     “置酒延落景,金陵凤凰台。长波写万古,心与云俱开……六帝没幽草,深宫冥绿苔。”大意为:“今天,我们在金陵凤凰台豪饮,就是要珍惜时光,珍惜生命。你们看啊,六朝帝王哪个能够长生不老?不还是宫殿荒芜,绿草青苔掩白骨?所以,让我们端起酒杯,不要再犹豫!奏起音乐,敲响编钟,让我们尽兴吧!

      在《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中,李白甚至用身上的“紫绮裘”来换美酒,“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酒来笑复歌,兴酣乐事多”,他认为,且酒且歌,才是人生酣畅淋漓的乐事。李白还为这首诗写了一个小序:“时于落星石上,以紫绮裘换酒为欢”,提到了自己换酒的地点是“落星石”。后来,这个典故还被明清文人画入了金陵四十八景图“星岗落石”画面中。

      至于李白最为著名的饮酒诗《将进酒》,虽然作于何时何地已经难以考证,但也有学者认为李白这首名篇,是他中年时来到南京,逸兴遄飞,纵饮金陵美酒后写成的。
     (金陵晚报记者 于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7-24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酒文化史考之六】李白酒杯中流淌着“金陵春”







      李白不但是诗仙,更是“酒仙”。他在南京写下的诗有七十多首,其中很多都带“酒”。更妙的是,李白将南京的酒称为“金陵春”,这正与如今的“金陵春”酒相呼应。有人如此风趣地形容,早在1300多年前,这位大诗人就免费为金陵春酒当了一回代言。

     唐代人用“春”指代酒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一诗,是李白写给友人的,其中有这样的名句“堂上三千珠履客,瓮中百斛金陵春”,这是李白在对友人说:“你家有三千名脚穿珠履的门客,更让我动心的,是你家酒瓮中还有百斛金陵春。”。研究者认为,此诗不一定写于南京,但其中提到的“金陵春”则的确是产自南京的美酒。

     南京地方志专家陈济民告诉记者,元代南京地方志《至正金陵新志》引用了这句诗,并说,唐代人喜欢以“春”来给酒命名,当时南京有名的地产酒还有“绣春”、“堂都春”“留春”等品种,但名气最大的还是“金陵春”。

     酒史研究者认为,春,或“烧春”,在唐代就是指酒,是对酒精度高的早期白酒的专用称谓。唐代人所说的“春杯”,其实就是酒杯;春台,其实就是酒桌;而“春酎”,指的就是酒。

     如今,我们已经难以搞清唐代的“金陵春”和“金陵酒”是一种酒还是两种不同的酒,但金陵春与金陵酒代表着唐朝南京地产酒的最高水平则是肯定的。

     李白多次写到“金陵春”

     记者进行了简单统计,发现李白诗中提到“金陵春”或者“金陵酒”有多次,如“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时于落星石上》);“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着紫绮裘乌纱巾与酒客数人棹歌秦淮往石头访崔四侍御》);而他在《金陵酒肆留别》提到“吴姬压酒唤客尝”中的“酒”也毫无疑问是金陵春。

     作为南朝旧都的南京,在六朝画上句号以后,被人为地矮化贬低,昔日的宫阙被埋没在荒草中,演绎过多少浮华旧事的君王长眠地下,除了地表的石兽,只剩长满野草的荒冢。如此的场景,最容易引起诗人们的黍离之悲。刘禹锡说,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而更为敏感的李白,其感慨也更为深切,他需要借酒来抒发心中吊古的悲思。

     李白的诗酒人生潇洒不羁,苍凉悲壮,至少四次来南京,他纵酒放歌,在半醉半醒之间,写下大量诗作,这其中,有写高朋满座的酒宴是何等豪奢,也有感怀六朝悲怆往事的,但酒始终是李白写诗缺不了的物象或道具,读李白在南京写下的那些“酒诗”,你仿佛能看到,这位伟大的酒仙,挟着一坛金陵酒,且饮且吟:“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诗仙免费为“金陵春”代言

     记者还注意到。李白的笔下屡屡出现过另一种酒“新丰酒”,此酒产自丹阳境内一个名叫新丰的古镇。“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杨叛儿》);“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结客少年场行》);“多酤新丰醁,满载剡溪船”(《叙旧赠江阳宰陆调》);“情人道来竟不来,何人共醉新丰酒”(《春日独坐寄郑明府》);“南国新丰酒,东山小妓歌”(《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这些诗句都显示李白很爱这种“新丰酒”。

     新丰酒虽然不产自南京,但在唐朝时,这种酒可能在南京的酒市上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很多北方诗人来到江南,指名道姓要喝“新丰酒”。李白在《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中写到了“新丰酒”,并多次提到在南京活动过的东晋丞相谢安,诗中还提到了他钟爱的一位歌姬“金陵子”,名字中就带有“金陵”二字。这首诗被一些学者认为写于南京,从中可看出新丰酒在南京的流行程度。

     李白一再将“新丰酒”、“金陵春”、“金陵酒”写入自己的诗,这种荣幸,是别的地方所产美酒无法比拟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这位名满天下。,却惜字如金的大才子,免费为南京、丹阳等地出产的美酒做了一把广告。同时也验证了金陵春等酒都是好酒,值得推崇,入了李白这位挑剔的酒徒的法眼,否则是不会在李白的诗句中留名的。难怪有研究者说:“金陵春和新丰酒一时争相瑜亮,是国酒史上的两朵奇葩。”
    (金陵晚报记者于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7-24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酒文化史考之七】杜牧沽酒南京门西杏花村 唐代有多少诗人来到南京喝酒







     李白来南京作诗饮酒,“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的句子,犹如为“金陵春”等南京地产美酒打了一把广告。除了李白,还有很多唐代诗人慕名来到南京旅游,顺便品尝品尝南京的美酒。

     唐代诗人纷纷来南京喝酒

     南京城市历史研究者高小民告诉记者,金陵是六朝圣地,山水风光俱佳,又有上等的金陵春美酒,这吸引着很多诗人纷至沓来。唐代诗人张籍来到南京,他在《江南诗》中咏道:“长干午时酤春酒,高高酒旗悬江口”,写出了长江边南京酒家的面貌。而刘禹锡、韦庄、白居易、刘长卿、李商隐、崔致远这些著名诗人来到南京时,也少不了参加当地文人的宴请,喝酒吟诗应该是少不了的节目。

     酒肆遍布金陵城乡

     大中二年(848)9月,诗人杜牧经过南京,他以金陵见闻、六朝风物为题写下两首代表作《江南春》、《泊秦淮》。巧合的是,这两首诗均提到了酒。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可见当时的秦淮河依然有畸形的繁华。

      而《江南春》中“水村山郭酒旗风”同样也勾勒出一派田园风光,说明唐代时酒肆遍布金陵城乡。

      杜牧更加广为人知的诗作《清明》写于哪里,尚不得而知,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却家喻户晓。这书中的杏花村又位于哪个城市呢,如今已经成为一桩公案。

      杏花村“为杜牧沽酒处”
  
      南京地方志学者陈济民认为,杏花村位于今四十三中一带,即凤台山、花露岗南侧地带。

      南京地方史料记载,六朝时,城南杏花村就开始酿造名酒“金陵春”,堪称“一地之长,一方之秀”。

     “杏花村在南京历代文献中的记载,可谓不胜枚举!”陈济民说。南京最早的地方志南宋《景定建康志》中就有“城里杏花村”的记载。

      明清两代,杏花村的景致更加繁盛。明代状元焦竑在《重建凤游寺碑记》中说,南京门西“别开一境,崇岗曲折,林麓翳然为杏花村。”清嘉庆年间的学者陈文述在《金陵历代名胜选》直接说,南京杏花村就是“杜牧沽酒处”。
     (金陵晚报记者于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6-5 22: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