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97|回复: 5

[读书] 情义绵延立于德——读仇克询楹联作品集《冰心寄情》有感

[复制链接]

独赏二月雪

发表于 2015-7-26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仇克询,襄汾县人,生于1937年,擅长书法、楹联,自行政岗位退休后,曾任临汾市关工委副主任、老年书画协会副会长、尧襄根祖文化研究会会长等职,2014年11月编辑出版了楹联集《冰心寄情》。仇克询为人谦和仁厚,古道热肠,已届八旬,依然在为友人撰写楹联。)
      前阵回临汾看望母亲,姐姐说仇叔叔的楹联作品《冰心寄情》出版了,赠给家里一套。我急欲拜读却让爱好者借去,心上惴惴切切,深恐流失。习惯称呼仇克询仇叔叔,他是家父最为密切的同窗。童年时家父在部队做军医,一年也难得见到一面,他与仇叔叔的同窗旧事只是听他零星说起,印象如同神话一般,是一种亲切而遥远的向往。1983年我第一次见到仇叔叔,是在晋祠公园旁的山西省地震台,他在地震台做台长。那天我同女友一起去拜望仇叔叔,走进仇叔叔的办公室,他微笑着接待了我们,随和,慈祥,一种谦者的风范中透露着亲人的气息。仇叔叔更多的是带着欣赏的神态听我们说话,言语不多,却饱含关切与鼓励,使我们在他面前自由自在,又不自觉地心念端正而向美,这应该是大德的感染力与亲和力吧。
      走近那个神话,却发现有如读老子的道德文,你似乎感受到了什么,可其中的微妙又无以言表。其实,大道至简,也正因为至简,所以不着痕迹,可以感受却无法触及。这或许正是我急切想读到仇叔叔楹联作品的原因,希望通过这部著作更真切地感受我父辈的精神世界。
      《冰心寄情》分上、中、下三册出版,收入了仇叔叔自2003-2013十年间为两千多人写过的楹联万余副,以挽联与寿联为主,分家族篇、亲戚篇、邻里篇、师生篇、同事篇、友人篇、祝贺篇等。简单计算一下,仇叔叔十年间几乎每天都要为人撰写楹联,而从楹联的分类中又可以捕捉到这样信息,所有这两千多人又几乎都与他有着某种亲密关系。由此可见一个“信”字。德善以崇,非唯才高,其品和众,方得信赖。难得的是,不论高朋亲友,无分贵贱,每组楹联前都附有对楹联对象的简介,尤其是对家族成员及乡亲,更附有简评,举其善而入联,以扬其德,如
      为崔会章(襄汾县新城镇张槐村人。生于1933年,一生务农,青年时跟姐夫学做木活,悟性高,出手好,成了村内盖房能手之一,生产队经常负责修理农具。教子有方,子女成才。因病于1996年去世,享年64岁)撰联:
      崔公,务农业,做木活,堪作英才称表率;
      耆宿,帮邻里,助亲友,实为志土励来人。

      璧联珠灿,相以映照,其联非虚,又足见一个“诚”字。诚于心而信于事,本乎真而见于美,拂杂扬善,可称仁义。
      楹联又称对联、对子、对偶、门对、桃符等,为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形式,上下联由对偶句构成,不仅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更要于简中见意,极是讲究,非通过严格训练不可为,非心慧而有境界者难出佳品。挽联、寿联、贺联皆为楹联之一种,除楹联的一般要求之外,还要贴合对象实际成句,举其善而褒之。非以丽句为上,妙以真切感人。而镜心映物,在于镜明,虽皆为赞美,然而对美的理解却各不相同,联成反观其镜,可见撰联人的心品境界。《礼记•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能举善明德者,非其身修达至境而不可为。
      家父七十寿诞,仇叔叔送来贺联:
      待人,能宽恕,能忍让,有容乃大生涯爽;
      处事,怀仁慈,怀爱心,与世无争福寿长。

      宽恕、忍让、仁慈、爱心,是对家父品德的真实写照,而“有容乃大生涯爽” 与“与世无争福寿长”既是对家父的人生总结,又反映了作者对宽容与无争的理解与认同,同时又以此德为范教育后人,兼有儒家与道家思想。“同气相求,同声相应”,镜心映月,原本同明。家父去世时,仇叔叔与其他同学一起来祭,唏嘘悲伤,痛自心生,每思及依然泪涌。仇叔叔撰挽联八副,缅怀旧事,遥寄哀思,总述家父生平,情真意切。因家父去世在成书之后,这八副挽联没能收录入书,但从中可依稀看到家父的一生,以及作者与家父的情谊。由此可见作者的关怀,其联非以文成,而是德性合和,真情真义的凝结。
      我对楹联没有深入研究,不敢妄论仇叔叔的楹联艺术,唯有品其德以为人生模范。
      这部楹联集自对先祖的缅怀至今,其间三四百年,而所涉及人物两千余又分布社会不同阶层,时间跨度大,人物分布面广,自先祖至晚辈,自师长至同学,自官场至乡里,作者需要根据不同的时间背景,不同的人物特征运思,大俗大雅,表现出了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由此可见仇叔叔内在的丰富与宽厚,其作品已构成了一种生命的绵延之势。
      作品以挽联为主,约占全书三分之二,排序也以挽联为先,其中又以家族为先,而后乡亲,再及师友,这体现的是根祖文化思想。道家重根,老子言:“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而不离辎重。”叶落归根,静以复命,是为常,知常以守,方能为君子。根祖思想也是儒家思想极为重要的内容,孔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终当以知始,知始而能善终,这其中也包含了佛家的因果思想,因果相袭而不失其善,相演以及社会,则社会风尚必然淳厚、文明、和谐。仇叔叔以此为其家族篇的宗旨,实际上这也应该是其整部楹联集的宗旨。其见远矣、大矣,其德可追古贤。
      这部楹联作品以为家族撰写的挽联为核心,因其对象集中、思想主线明确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自其始祖至十一世,寻根问祖,究本溯源,表先人之德以为家族立范,以此合成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独特的族谱。
      为一世仇鸣扬(生平略)撰联4副:
      张槐仇氏,奉鸣扬始祖,岁岁后人常祭祀;
      村外南坡,有先辈墓碑,年年俎豆壮佳城。
      写诗歌,填新词,学富五车,八斗才化追杜甫;
      乐善举,喜济世,为民百计,四方群众赞仇翁。
      全心凭俭朴,勤劳立业,一代芳名荣梓里;
      终世靠耕读,忠孝传家,千秋成绩展人间。
      待人没有豪言壮语,乐忙稼穑,勤劳竭力;
      处世常怀古道热肠,永助邻闾,善举倾心。

      明祖上所在,使后人代代为祭,扬祖上之德,以定家风之根,集中体现了儒家的忠、孝、仁、义、礼、智、信思想。忠孝传家,诗书传家,济世为民,世以善举为德,勤俭为本,谦虚务实,热心助人。这实际上已经渗透了作者本人的思想,为祖上塑像,为后人立范,其在为一世仇姜氏撰联中同时渗透了女德思想。以此为宗,又在为二世、三世、四世……撰联中不断强化忠恕、仁爱思想,以及勤勉好学、诚信务实品格。
      此为追忆联,凭吊先祖,其情着重体现一个“敬”字。无敬则无以为范,而所以有敬,又全在其德足以为范,所谓“明明德”,所谓“新民”,所谓“止于至善”。仇叔叔为后世与其同一时代的亡者所撰写的挽联,则无不以此为观照,哀之以情,悼之以德,虽乡民亦举其善而合祖德,从而形成一种绵绵不绝的家风。难得的是以乡俗俚语入联,平白如话,更接近生活,使人在哀痛中更有一种亲切的感觉。悼亡者以慰生者,于悲情中见到生之美,引导人一种健康的生死观,使人解脱,使人向善,此唯德与艺之大成者方能达到这般境界。
      为十世仇克俭(生平略)撰联:
      忽闻兄病,方期送药,众口同声延大寿;
      岂料卧床,刚请医生,一时仙逝到蓬莱。

      此为同辈兄长撰联,联句仿佛是与死者对话,直呼其情,似无修饰,更见其亲情真切。
      生时,不怨命,不忧人,一辈子喜眉笑脸;
      有事,忙于心,忙于手,八十春喜天欢地。

      悲中见喜,死而犹生,展现了一种超脱、豁达的生死观。安于天命,诚于人事,乐观应物,不失本分,以此为德,导人以平常心,喜乐心。
      喂牲口,驹多体壮,常获奖,丰功垂史册;
      蒸馒头,个大味香,受赞扬。佳誉满城乡。

      俚语入联,平白如话,展现了一种平凡的人生图景,使人感受到一种熟悉而亲切的气息。而以“丰功”与再平凡不过的人生相对,似乎突兀,却体现了作者人生观的超越,做好平凡即是伟大。
      从这组挽联可以看到,仇叔叔的思想境界已于儒家思想中融入了更多的道家思想与佛家思想,乐观,自然,无争,于无常中静守一颗平常心。仇叔叔以此种境界影响他的家族,这在当今物欲流行的社会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家为社会之根,修身齐家,而至于整个社会,根祖思想始终是仇叔叔为其家族撰联的主题。感人者,无外乎一个情字,而情之真,直可见心。仇叔叔情系根祖而志在社会风气的淳朴,其情怀之大无以度量,而又见于细微,老子言:“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也。”如今,仇叔叔已年届八旬,依然古道热肠,奉行善举,为亲友撰联扬德,真情奉献,见仁见义。
      文至此似犹未尽,仇叔叔重情重义,富有担当,其品真德厚,仁以爱人,豁达宽容,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7-27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看过你晒这书,没想到读后感写得这么细腻用心。
你说多看书,可是,我已没一点时间,或是无法静下心来看书,最近与儿子一起读龙应台人生三书,
好久不见,问好
冷月逐波天是岸,清辉如梦雁啼秋
回复 使用道具


独赏二月雪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没有写这样的文章了,写了老子解读也不适合发在这地方,所以久没来了,但我记着九月。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5-7-27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丑娃 发表于 2015-7-27 21:58
好久没有写这样的文章了,写了老子解读也不适合发在这地方,所以久没来了,但我记着九月。

我大概一月无来,今天看到你来发贴,很意外吧。
九月,能让你记着,多好。
有时真的很想念当时,静静写字,说话。
冷月逐波天是岸,清辉如梦雁啼秋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5-7-27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羡慕你的静,把老子文字解读得那么好,相比之下,我很浮躁,也不适合与你交流,故,静默。
冷月逐波天是岸,清辉如梦雁啼秋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5-8-3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楹联写的确实不错,和人物生平,性格,特点相结合,短短两句,精确概括人的一生。赞。
半笺抒文,见字如面。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6-2 17: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