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18|回复: 13

[散文] 春天的乡愁

[复制链接]

莫问四书意

发表于 2016-3-18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天来了。

把自己引领进了这个季节。

年初一,回老家拜年,在工作和生活快节奏的当下,老家渐渐地成了一个符号,一年一度的回乡,成了唯一亲近家乡的机会。

当双脚踩踏上家乡的土地,血脉和神经快速流动,似亲子鉴定般血珠滚动、圆润融合。

家乡空中,流动漂浮着沁入心扉的气息,而这种气息像流动的丝绸一样,柔软湿润,时而浓密、时而稀薄,时而清晰、时而飘渺,停下脚步,能听到来自于田野的乡音,那是长辈吆喝生灵的声音,那是村中石碾转动的响声,那是父亲浓重的咳喘声,那是老婶在屋顶撒泼的动静,这一切仿佛跨越时空,乡音入情,苍凉浑厚,声声震心。

以中年的笨拙,笨狗一样狂奔在西大洼、刀把口、洼底城。

三十年前,我亲眼目睹过,某年腊月的夜晚,全村人虔诚的观望着在洼底城,一团一团跳动的火焰,似流星闪过,又似烟花飞影,村中的老人说,那是古老的地下城要显灵,福人入城,城门洞旁各站童男玉女,人不言声,只需抱起就跑,出城,既是足赤金娃、润泽玉女。口耳相传不知有多少年,那些流光溢彩到底也不知何物。

留影机样,播放着镌刻在脑海中无法抹去的倒影,村西的小河,河西的杨林,洼底的高丘,春后遍地的野菜,那把磨得光滑手柄锋利的镰刀,一挂闪亮的犁头。每一帧图片,都记录着儿时的快乐,亘古永恒。情感在内心里回味,乡愁泛滥在眼中。久久凝聚,淡淡消融。村里健在老人的不到十家了,每到一家,都热情的相迎,几句话就拉回到我儿时的记忆中去。握着发小的一双手,也只剩下了躲躲闪闪的眼神和客气的寒暄了。乡情留存在心,故乡却无法阻挡的远行。

对于老家的牵挂里,老屋,时常萦绕在心头,成为家乡的象征。

村子发展很快,老屋的周围,新房子像雨后春笋,拔地而起,高高大大、宽敞明亮。村落规划整齐,错落有致。原在村中央位置的老屋,慢慢地溜达到边缘,衰老成蹲在角落里的老人,沉静的倾听和观望着这个美丽的新时代,诉说着岁月的曾经和变迁,满脸的褶皱里蓄满了故事,老屋变的有些神秘。

沿着宅基转一圈,这个院落中每一个印记,每一件物品,都和岁月一样蜿蜒曲折、或清晰、或模糊的展现每一道骨骼,每一缕脉络。

院落中的土墙已经碱掉了很大一截子,曾经坚固宽敞的门楼也像一位老人斜立着身子,顽强的站立着,高高的门槛和油漆剥落的大木门,依然厚重。‘吱——呀’一声,推开门,浑身一个激灵,潮湿和霉味成了一种气息,窃窃私语,腿一软,单腿跪地。门洞里一块两米见方的水泥地面已残破不堪,剩下巴掌大的光滑,诉说着曾经的芳华,那是父亲在世的时候,最喜欢待的地方,每年夏天,摆起小方桌、一把蒲扇、一壶浓茶,几位虔诚的茶友,笑声在这块干净的地面上飞出飘荡在院落中。

走进院落,满院子荒芜,到处是碱土和匍匐在院子里的杂草,唯有南面靠墙边上的三棵枣树,裸露着枝蔓透着真实骨感,等待着春天来临吐纳出生命的绿色。

一股杂乱的心绪搅动着敏锐情感。

感觉中年的我也有些老了,如同眼前的老屋一样沉静,心态偏稳、步履沉重,思维固守、连神经也僵硬了,尤其是节日前后,几个同龄人,有的恶疾缠身,有的萎靡不振,有两位直接撒手世界,给亲人遗留了满心的悲伤。一段时间里,阴影遮蔽着阳光,影影绰绰疑虑着有一股阴气在身上游走,今日胃胀,明日心慌,寓言中的杯弓蛇影心理显露无疑。春到,仍无法入眠轻松。

人至不惑,少了浮躁、寡淡了冲动,隐匿起激情、伪装成老练的模样老下去,结伴翼聊下半生,无奈周围环境包罗万象,百媚丛生,友命无常,搅乱了生活让人不得安生。内心恐惧,惧中年多事之秋,且责任在肩,不许闪失丝毫。

这样的情绪像一个由内向外溃烂的苹果,鲜艳完整的外表下,却被真菌发酵慢慢的吞噬着健康的肌体,好在仅仅是肌体,勉强掌控着精神阵地,摆开阵仗应对,合理规范生活习惯,少喝酒、少吃肉、淡饮食,多读书,多写字、勤家务,面对朝阳灿烂,笑脸相迎。

老的心态是两个极端,一极源于身体不适的警告,零零星星,偶有头疼肚痒,以扛过枪、站过岗的革命本钱,这么多年一直是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举杯畅饮时也是干脆利落,一捏身上的肉也是硬邦邦的肉疙瘩,自己也觉的是块好钢。虽严阵以待,防范漏洞,来自自然衰老的敌方阵地,一波一波进攻,看似虚无又实际进行,它们攻城略地,终于成功拿下一块防线,我觉得身体确实出了点问题,浑身不舒服。

调整心理,用两套战术动作,按照养生学,调理吃的问题,规律饮食、平和心态、适当锻炼。再是崩溃疗法,生活如故,爱咋咋地,真有问题的话,以宿命论,这办法不行,漠视身上的责任,想早早的撂挑子,不是爷们干的事。

想来,还得踏踏实实的工作生活,才算是人间正道。与三两知己交流,溜边擦沿地探问他近期的表现。结果各不相同,生活那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各活各的,真实就行。

时间一长,生活如旧,也就不再一惊一乍的吓自己了,但虚无的疑虑并未走远,似是在不远处悄悄的窥视。

老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母亲说,盖这座屋的材料,是父亲的朋友们赞助的,檩木、墙砖、苇囤等等,正式盖房时,全村出动,场面宏大,壮劳力磊墙,婶子大娘们帮着做饭。我敏锐的神经和嗅觉所感受到的灵动气息,确切讲应该是家乡人的味道。

父亲是村子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好茶、好客、健谈,思想开通,记忆中,每一个夜晚,总有叔叔伯伯,婶子大娘的乡亲唠嗑,闲玩。我总是在睡醒一觉后,被呛人的旱烟烟雾以及毫无顾忌的笑声弄醒,却从不厌烦,现在想来,老屋在我心底永远是踏实和温暖。直至现在我依然熟悉那迷漫在老屋里的旱烟味。屋子一共四间,西面三间一明两暗,最东面一间稍小,作厨房,最吸引我的恰恰是这间厨房檩条上高高悬挂着的竹篮,里面总是有母亲存放的取之不尽的好吃的东西,预备来客人时吃的几个白面馒头,过年过节时走亲戚用的几包点心,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那里面的好东西,似乎取之不尽。哥在七岁那年,被篮子里的美食诱惑,有了超能量的举动,我负责望风,他爬上一个高高的桌子,用一截子竹竿挑下了竹篮子,把里面的好东西两人分几次吃光,等家里来客人母亲取馒头时,才发现,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竹篮。母亲高高举起的手,却从来没落在我们身上。老屋里童年飞出了很多快乐的笑声。

平顶房,每年在雨季到来前,需进行修缮,要在房顶上再抹上一层薄薄得新泥,为的是雨季时不漏雨。而这样的屋顶喜欢疾风暴雨,雨会顺着屋檐顺流而下,最怕的是连阴天气,雨量不大持续恒久,那可是平屋最怕连阴雨。屋外大下,屋里小下,外面不下,屋里还下,每到那时,所有的盆盆罐罐都会派上了用场,所以老话讲,破家值万贯,可能指那些坛坛罐罐都有它们的作用。

屋的主体没有大的变化,墙体外表却随着着社会的变迁而变化着,进入了八十年代后,经济条件稍微好一些的时候,父亲就买来了石灰把墙体抹了一遍,顿时光亮干净了许多,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新建的房屋呢。父亲当时被一家乡镇企业聘请去做业务指导,从厂子里讨要了一个废弃的玻璃窗,记得那窗框还是用水泥浇制的,窄窄的窗扇的几块不大的玻璃,却大大改善了光线条件,那屋便成了我和哥的学习室了。再后来随着条件的改善,几间屋里都陆续换成了玻璃门窗。被岁月磨堆出小卵石样光亮的小土疙瘩地面,也换成了砖砌的地面,温暖的大火炕也被换成了一个木质的大床。儿时冬天放学后,被母亲抱到火炕上,冰凉的脚丫伸进那温暖的被窝卷里,成了永久的记忆,那是最简单的温暖和幸福。

在我们的成长中,父亲和故乡的老屋在岁月的侵蚀中慢慢的老去,人和老屋都无法抗衡自然的法则。只有尊重自然,心性里多了容纳、理性、冷静、乐观。乡情根植在心,温暖如春。

节后,在村里负责的兄弟来电话说,村子进行整体新规划,老屋要规划重建。老屋即将成为永远的思念。

赶回家,折了折院子里的树枝,韧性大了,用指甲一刮,能看到春天的绿。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莫问四书意

 楼主| 发表于 2016-3-19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秋色玉影 发表于 2016-3-18 19:51
有些日子不见 问安哦
明日来读

春到,来问安!{:1_1044:}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6-3-20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流畅的文字,随思绪描绘一幅幅乡愁,更为担忧的应是被困扰着的中年思虑吧~
人生,每个阶段都自有其特色,放宽心,顺其自然为好~问好,午阳!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发表于 2016-3-20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家乡的梦,楼主的文字透着成熟的橄榄绿,我一并笑纳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6-3-21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字。
读来,有着同午阳一样的共鸣曲在内心冉冉奏响。
这,只有我们那个年代人共有的符号和像征。
中年,少吃肉,多吃素。看着身边的同事,还有同学,有的年纪轻轻就已离开人世间。
只记得,他们曾有一张张多么鲜活的面孔。还记得,年少时充满稚气的脸
............
半笺抒文,见字如面。
回复 使用道具


莫问四书意

 楼主| 发表于 2016-3-21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lina 发表于 2016-3-20 17:00
流畅的文字,随思绪描绘一幅幅乡愁,更为担忧的应是被困扰着的中年思虑吧~
人生,每个阶段都自有其特色, ...

春来多新事,多干活就好了!{:1_1044:}
回复 使用道具


莫问四书意

 楼主| 发表于 2016-3-21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紫墨长绮 发表于 2016-3-21 10:24
好文字。
读来,有着同午阳一样的共鸣曲在内心冉冉奏响。
这,只有我们那个年代人共有的符号和像征。

春暖花开,多沐浴一些阳光吧,问好版主!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6-3-21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入眼的文字都开始模仿那些看不懂的古风,像这样一板一眼用平常的语气诉说自己情感的文章不多见了,反而让人觉得亲切,读将起来也倍感舒服。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6-3-21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薄雾-池中莲 发表于 2016-3-21 11:18
如今入眼的文字都开始模仿那些看不懂的古风,像这样一板一眼用平常的语气诉说自己情感的文章不多见了,反而 ...

是呀~很不错的文字~莲儿,你也来一篇?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6-3-21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lina 发表于 2016-3-21 12:39
是呀~很不错的文字~莲儿,你也来一篇?

听铃儿的,我也好久不写字了,这几天使劲挤挤看看能写出点什么不。{:035:}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6-2 18: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