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47|回复: 19

[推荐] 【悦读时光】余光中,我们一生读不尽的书

[复制链接]

如歌的行板
发表于 2017-12-28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北京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那个曾经写下《乡愁》的艺术大师余光中过世的消息突然传来。

余光中是当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翻译家。1928生于福建永春,因向往母亲的家乡常州,余光中自命是江南人。

他一生辗转世界各地,说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一生从事诗、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写作的四度空间。被文坛誉为当代中国散文八大家之一。

余光中因诗成名,却少有人知道在散文这方广大的天地中,余光中有着更大的发挥空间和成就。

文坛大师梁实秋称赞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楼肇明称余光中散文“气势宏大,语言犹如阅兵方阵,排山倒海,万马奔腾,并具有深刻的幽默感”。

他的散文,阳刚与阴柔并工,知性与感性并济,文言与白话交融,是中国散文史上璀璨的奇葩。

作品,是艺术家或是文学家的化身。那么,纪念余老最好的方式,也许不是掉泪伤感,而是重温他的作品。文章传世,是对一个逝去的作者最好的告慰。

所以,今天推荐一套《余光中经典作品集》,当我们无缘再一睹大师风采,那么在文字中与大师邂逅,想来也是一种弥补吧。

这九册书,涵盖了余光中余老从壮年到暮年的所有散文作品。其中有他对文学的评论,有对家的乡愁,有在世界各地旅游时的见闻,也有对艺术的思考。

整套书里,我们能看到壮年时的余老对文学、对艺术的思考和教诲,也能看到晚年的余老对生命的洒脱和释然,更能看到一个“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对母亲和家乡的眷恋。

凭着文字,余老的生命之光依旧在,在文字里,余老从未离我们而去。

阅读,是最好的纪念。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8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册介绍


1.《听听那冷雨》

一座无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盏灯在楼上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

“《听听那冷雨》是我四十三岁到四十六岁之间的文集,其中的二十八篇文章,从抒情的《听听那冷雨》到幽默的《借钱的境界》,从书评、序言到诗论、乐评,都是我第三次旅美回台以迄迁港定居之间的心情与观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8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2.《逍遥游》

你不是谁,你是一切。你是侏儒中的侏儒,至小中的至小。但你是一切。如果你保持清醒,而且屹立得够久。你是空无。你是一切。


“《逍遥游》共二十篇文章,论篇幅则长短悬殊,论文体则兼具知性与感性,论写作地点则远隔重洋。有的略带自传而写实,更多的是恣于自剖而写意,可以说是我壮年的诗笔意犹未尽,更伸入散文来贾勇逞能,比起正宗的散文来多一点诗情,比起诗来又多一点现实与气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8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3.《凭一张地图》

凭一张精确而美丽的地图,凭着旁座读地图的伴侣,天涯海角的名声古迹都可以召来。


本书是余光中先生唯一的小品文集。第一辑“隔海书”是作者在香港为《联合副刊》所写的专栏,偏偏在那半年,作者再三离港远行,所以虽皆小品,旅途的感慨亦多留痕。第二辑“焚书礼”作者的观点却在台湾,大多面对着高雄和外面的台湾海峡完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8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4.《分水岭上》

在古代,诗的创作受科举的鼓励,有音乐的推广,又是读书人之间交际唱酬的雅事,因此诗是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


本书以《分水岭上》为名,表示在那之前,作者的文集常将抒情文与议论文合在一起,但从此泾渭分明,就要个别出书了。这本评论集,评析内容包含新诗、古典诗、英美诗、白话文、小说、综论等,虽为特殊场合而执笔,却十分认真写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8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5.《日不落家》

黄昏,是一日最敏感最容易受伤的时辰,气象报告总是由近而远,终于播到了北美与西欧,把我们的关爱带到高纬,向陌生又亲切的都市聚焦。陌生,因为是寒带。亲切,因为是我们的孩子所在。


“《日不落家》一文是本集的书名所本,算我第四本纯抒情文集。晚年我一直写作不辍,一来是因为仍觉生命可贵,母语最美,不可轻言放弃,二来因为热心的评论家与读者仍然错爱,三来相信不断写作能解江郎才尽的咒语。

尽管没有其他写女儿作品的诙谐自嘲,戏谑笑傲,却感慨更深,沧桑更长,不但对四个女儿更加疼惜,还加上对妻子善尽慈母之职的赞叹,因此在人伦的格局上当更为恢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8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6.《望乡的牧神》

一个人如果灵魂是清白的,他衣服上偶然沾来的几个斑点,终会在时间之流中涤去。


《望乡的牧神》上承《逍遥游》,下启《焚鹤人》与《听听那冷雨》,是作者壮年的代表作。字里行间仍有他当日的车轱辘印,印证他“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寞心情。书中有正论也有难文,有些是检讨现代文学的成败,有些则是重认古典文学的特色与价值,见证他正走到现代与古典的十字路口,准备为自己的回归与前途重绘地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8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7.《隔水呼渡》

一位活生生的旅人走动在山水或文物之间,改变了气候,更改变了心灵。


《隔水呼渡》是作者的第三本纯散文集。本集的十六篇散文里,游记占其十三。这样偏重的比例为他以前的文集所无,似乎说明了他们夫妻好游成癖,而且愈演愈烈。除《古堡与黑塔》之外,本集的十几篇散文都是作者四年来在高雄所写。所记录的地区除了台湾南部之外,更远及英国、法国、德国、瑞士、西班牙、泰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8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8.《青青边愁》

关于故土最真切的怀念,让绵绵乡愁慰藉所有疲惫的灵魂。


“《青青边愁》是我中年的散文集,所收几乎全是我香港时期前三年的作品,有的抒情,有的议论,有的是长文,有的是小品。书出之后,也曾引起一些反应。例如《高速的联想》、《沙田山居》、《尺素寸心》三篇抒情文,都常入选散文选集,甚至译成英文或纳入课本。评析戴望舒、闻一多、郭沫若、朱自清等民初作家的几篇。传入大陆以后,也曾引起不少的讨论。

至于书名《青青边愁》,则是因为当时我在香港,等于从后门远望故乡,乃有边愁。边愁而云青青,乃是联想到苏轼隔水北望之句:“青山一发是中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8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9.《从徐霞客到梵高》

当代最出色的散文大师,抒写最艺术的人文经典;一本穿越艺术空间的画集,一部解析淋漓尽致的画论。


《从徐霞客到梵高》是余光中的第三本纯评论文集。其中的十四篇文章,一半写于香港,一半写于高雄;最早的一篇写于1981年,最晚的则写于1993年。

书名《从徐霞客到梵高》,因为其中有四篇文章析论中国的游记,另有四篇探讨梵高的艺术,占的分量最重。游记既为散文的一体,往往兼有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之功,因此论游记即所以论散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6-6 19: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