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54|回复: 9

[推荐] 赏析唐宋精妙小词---温庭筠

[复制链接]

可吟七步诗

发表于 2010-5-13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赏析唐宋精妙小词------温庭筠 (1)

作者   贾嘉


词发展到了晚唐时期,出现了繁荣局面,作为一种新的文体基本成熟,其重要标志是出现了词人队伍中的第一位宗匠大师温庭筠。《花间集》共有14首温庭筠的《菩萨蛮》,《菩萨蛮》是音乐的曲调,好像还是西域传入的音乐。今天,我们就选择温庭筠为《菩萨蛮》这首乐曲填写的一首歌词: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色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小词,字面写的是满怀怨情的睡美人形象。一个美人在金碧辉煌闺房中,从起床、梳洗、画眉、照镜、簪花到着装的过程,体现她的怨情。

就这么一首小词,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却说:飞卿词全祖风骚。风骚就是《诗经.国风》和屈原《离骚》。他是说,温庭筠的词是按照《离骚》手法填的词,表现了清朝词学大家张惠言说的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我们知道,屈原所说的美人、芳草等都是有所特指的有所寄托的,《离骚》表现了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虽然,我也不认为这首词就体现了和屈原类似的情感,但是,我们还是用张惠言语码联想模式来赏析这首词会更好。显意识没有表现屈子之情,体现出的情感本质相同,就是说读者可以结合自己进行广泛联想。对我们现代人而言,当我们不得志的时候,也会有怨悱之情,更重要的是应该像词里的美人一样,应该珍惜自己,一丝不苟地做好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不因为没有人欣赏就马马虎虎作践自己。

1小山重叠金明灭句。这七个字就很能体现温词特色,非常形象地给出了几个文字符号,没有给我们明确的概念和相关逻辑。读起来有点朦胧诗的感觉,也可以说温庭筠和李商隐是现代朦胧诗之祖。小山可以使我们有多种联想:其一,联想为自然界的小山峰,这是明确的概念,这里解释不通。其二,联想为女子的眉毛。一双愁黛远山眉里的远山就是指女子的眉毛。远远望着浓黑起伏山脉,的确感觉可以形容女子的美丽的眉毛。但小山就是小山丘,形容眉毛,有些不妥。重叠两个连起来,小山就更不能形容眉毛了,哪有画眉重叠画出双道眉毛的?联系第三句,也是画眉,又句法重复。所以,这里的小山不可以理解为眉毛。其三,联想到山枕。有词为证山枕上,私语口脂香,这里的山枕就指枕头。可是,马建都先生讲瓷器的时候,就讲过形状像小山一样两头高中间凹的山枕,但是山枕重叠来睡觉就讲不通了。其四,联想为插梳。这女子带着重重叠叠的梳子睡觉,这明显不能成立。其五,联想到屏山。有温庭筠另一首词为证: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我们去酒店吃饭,常常遇见折叠式的屏风,有专家认为,这里的小山是指距离床很近的屏风,屏风半折叠的样子像小山。看古装戏或电影电视的时候,我很注意这个东西,可没有见到有床边放置这样屏风的。其六,联想到画中小山。一个亲戚家有一张很古老的带顶子的前辈留下来的老式床,这样的床头或床里边的墙壁或床后壁的木板上是可以作画的,过去的家具上的确是可以作画的。假如是屏风,用屏风上的画来解释小山,也会更通顺一点。这里之所以费时解释小山,就是要看看温庭筠的特色,他给我们的只是一个传统文化里的一个文字语码,没有给我们确定的概念。

金明灭三个字,又是形象的文字语码。明灭应该是一明一暗的样子。是什么?并没有明确的指向。有人认为,破晓时分,阳光从门窗的空隙照射进来,照在女子枕畔的屏山上,而屏山上是有一种金碧螺钿的美丽装饰的,阳光照射在这个美丽的金碧螺钿的屏风上,那日光就显出金光闪烁的样子。我感觉,人们有钱,也不必要在屏风上装饰金碧螺钿的。有专家认为是日光。我感觉理解为晨曦的日光更自然一点。金明灭,就是晨曦从窗户射洒进来,照在屏风或闺床的山水画上,忽明忽暗地闪烁的样子。

2鬓云欲度香腮雪句。天已经大亮了,日光照射进来,美人也该醒了,还没有起床,懒睡着,一翻身,也就鬓云欲度香腮雪鬓云是指这个睡美人的秀发是披散的,披散在脸上如乌云一般。这里作者没有用云鬓,而是倒置,更加形象化。欲度是指这披散的秀发轻盈的样子,度过就是遮掩过去了,欲度就是遮掩过去的一种趋势。也就是这睡美人一翻身,披散的秀发,轻盈遮掩在脸上的样子。腮雪鬓云的句法相同,是指睡美人的面颊肌肤如雪一般。说明这个女子是涂过晚装脂粉的,或者是指青春靓丽的肌肤透香的滋润的美好感觉。温庭筠给我们提供的就是这些可揣度的感官形象,没有确定的理性概念。

3懒起画娥眉句。该句和我国文化传统结合得很紧密。娥眉本意是指一个女子的眉毛高高弯弯曲很美丽的样子。很容易想到屈原《离骚》的名句:

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这是说,那么多人妒忌我,是因为我的容貌比他们美丽,我的眉毛比他们更美好。我们知道,屈原的娥眉是有所特指的是有所寄托的,这里喻指一种才能英俊和品质美好。画娥眉也可以给人以联想,李商隐的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李商隐描写了一个女子的成长过程,八岁的时候,这个女子已经知道爱美丽了,但是父母还不让她打扮,就偷照镜偷画眉,并且已经能够描画出美丽的眉毛了。李商隐这首诗体现了一个女子的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一个古代女子要精心打扮自己,为的是许身,找到一个满意的终身归宿。温庭筠这首词的画娥眉也是为了精心装扮自己,找到满意的终身归宿,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这三个字,主要是要体会主人公要好爱美的情感,追求美好的愿望。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化传统:

以女子喻自己美好才德,以夫妻关系喻君臣关系。

君臣关系和夫妻关系很类似。妻子在丈夫面前没有自由,丈夫可以选择她,喜爱她,也可以抛弃她,女子的一切都操纵在男子手里。君臣关系也是这样,君王对臣子可以选择,可以抛弃,可以贬谪,可以赐死,还得谢主隆恩,这就是不平等的伦理道德现实。中国古代文人每每不得志的时候,感到不能知遇的时候,没有人欣赏自己才德的时候,没有人任用自己的时候,就常常以女子比喻自己才德的美好,以此作为没有被赏识的寄托。我国文化传统里,画娥眉是有一种比兴寄托的传统的。

这里画娥眉,这里的精心打扮,不仅是为自己的,也是为欣赏自己的人化妆的精心打扮的。我国有句名言: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孔子也说: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我在等待欣赏自己的人,才能得到重用(原意是卖个好价钱)。

这个字,几乎所有大家都认为,温庭筠用字精妙。这里要抛弃一种误解:认为这个女子很懒惰。字非常好地描绘出了主人公满怀怨情的心态。我们常常会看到某个有才德的人不被重用,不被赏识,甚至小人(才德修养不高的人)还看不起他,这个人工作中就会显得很懒散的精神状态。

同时,也可以给人另一种深层次联想: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承恩就是得到宠爱,得到赏识。然而,得到宠爱并不在美貌,并不在才德,又何必去精心打扮呢?又何必增长才德呢?那么,怎样得到宠爱呢?韩非在《说难》里,明确地说:

在于夸耀国君引以为荣,消除国君引以为耻。

陈鸿在给白居易《长恨歌》做的《长恨歌传》里,也说到杨玉环受宠的原因:

先意希旨的人,才会得到宠爱。

有权的君王喜欢的是人们的逢迎,而不是你的才德美好。从字和之后的字,能体现出仁人志士在仕宦道路上不得意,能够体现出仁人志士不被任用的一种感慨和悲凉。

4弄妆梳洗迟句。该句最主要的是字。是玩赏的含义,是指主人公非常认真仔细地化妆,画一画,品一品,不断玩赏,追求精益求精的意味。陈廷焯《白雨斋词话》里说,飞卿词如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无限伤心,溢于言表。
既然没有人欣赏你,那么你为什么还要这么认真仔细地弄妆呢?臣子为什么还要这么认真地增长自己的才德呢?这里也有一个很重要的传统:

兰生幽谷,不为无人而不芳。

陆游的《咏梅》也有诗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兰花、梅花和仁人志士的本质是美好的,毕竟还要珍重自己爱惜自己美好的品质,不是说没有人欣赏就坠落,就随意画画妆,敷衍了事,对自己是不能作践的。

现在不被赏识,不能说未来不被赏识,还应该认真弄妆。仁人志士者认为自己有一个理想,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别人说我很傻,我也会坚守自己的本质,也不会放弃。苏轼《贾谊论》里也提出坚守自己的理想,现在没有实现不标志者未来不能实现,要珍重自己,万不可作践自己。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鲁迅先生面对当时的时世,也认为不能轻言放弃,还应该坚守自己,便引用了屈原《离骚》的句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句。这女子娥眉画好了,梳洗也完毕了,接下来就该插花了。她要用前面的镜子照一照,这还不够,还要再用后面的镜子照一照,认真仔细地看看花戴得是不是合适。在用两面镜子相照的过程中,前面的镜子反映了美丽面容和漂亮的花朵,又可以看到后面镜子里的花朵,两面镜子里的影像就交互映照。就是这么一个认真照镜子的的小镜头,然而,大量词学家或读者的联想就出现了。

词学家叶嘉莹由此联想到《严华经》佛教的一个重要思想,联想到人和人的关系:
每个人都会被周围的人们相互评价,也即众镜相照。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生哲学命题。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周围产生影响,都会受到周围的评价。人的社会价值就在于社会人们对自己的认可程度。

叶嘉莹认为,这是梳妆完成后,主人公自己进行衡量,是一个美的完成的高峰,交相二字表现了一种重重无尽的精力饱满的样子。从这精力饱满的样子,竟然联想到人的做事态度: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你不能懒懒散散,应该全心投注进去,用自己最大的精力向一个完美的标准去追求。所以她说,

做人要付上力量

要像杜甫那样:种竹交加翠,栽桃烂漫红。

也就是说,我不种竹子则已,种了就全心投注,使竹子枝叶交加,很茂盛;桃树不栽则已,我载了,就要让桃花烂漫红,很美丽。

河南大学孙克强老师认为,该句不仅表达了主人公如花美貌,也暗示她的命薄如花。不少赏词人认为,花如面,面如花,越是美的东西越易折。正如《红楼梦》对妙玉的判词:

欲洁何曾洁,越是高洁的越容易被摧残。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里说,这首《菩萨蛮》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的特点,具有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苏东坡仕途坎坷,然而,他却有一种道家旷达的情怀,这种情怀,在他困厄之时,就显得遣玩和乐观。正如《前赤壁赋》说的: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

在我们乡下,最娇惯和爱惜的小儿子,叫的名字总是些狗娃”“柱子”“铁圈之类,主要就是要使孩子显得耐得起摔打。仁人志士也应该是这样,要经得起摔打。要向《老子》说的那样: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此心此身,始终是冲而用之或不盈。要谦和冲盈,顿挫尖锐,化解纷扰,参合自然社会的光景,与世俗同流而不合污,自掩光华,混迹尘境。当然,我觉得能做到实在是太难了,能做到苏轼的旷达情怀就很是不错了。

6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句。是指短袄。在我们洛阳,短袄有两层含义。民间俗语中,洛河之北,就是指棉袄;洛河之南的乡下,则指单上衣。在这里,我想应该是外套单上衣。是指质地很薄的丝织品,例如绫罗绸缎罗襦就是指丝质的短上衣。是刚刚、不久的含义,也许是昨天,也可以说是不久。

可以通用,有三种种解释的可能:一种解释是熨贴,有唐人王建的七言绝句熨贴朝衣抛战袍(《田侍郎归镇》)为证,是说一个征战还朝的将军脱弃战袍,穿上熨贴的朝服。另一种解释是贴绣,就是把一种花贴绣在衣服上,至于贴绣之意,李清照一首小词曾有翠贴莲蓬小(《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又说售时天气旧时衣,是指她衣服上绣贴的花样。再一种解释是做贴绣这种家务活。妆扮完毕,开始了一天的女工,她新贴的花样,偏偏是成双成对的金鹧鸪。这就是温庭筠的特色,只给我们了一串文字符号,并没有特定的概念,既可以使读者进行丰富的联想,又让人感到晦涩。我觉得新贴绣罗孺,应该是穿上才熨烫过的绣有花纹图案的丝质短袄。这个女子从初醒、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一步步写到穿衣,穿的是刚刚烫平的绣有美丽图案的质地很好的丝质短上衣。

双双金鹧鸪是指主人公衣服上的图案,这个美人刚刚穿上的美丽的短袄上,绣着成双成双的金色的鹧鸪鸟的图案。这是最为典型的装饰性图案,成双成对是该女子的理想,追求有一个成双的美好归宿,反衬出美人没有被赏识的孤独寂寞的心情。李冰若评此词时说,“‘新帖绣罗襦二句,用十字止说得襦上绣鹧鸪而已。统观全词意,谀之则为盛年独处,顾影自怜;抑之则侈陈服饰,搔首弄姿

    7、感士不遇之作。张惠言《词选》此感士不遇之作也。篇法仿佛《长门赋》,而用节节逆叙。此章从梦晓后领起懒起二字,含后文情事。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





张惠言说,照花前后镜之后的四句,有比兴寄托在里面,有屈原《离骚》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的用意。是指屈原希望得到楚王的进用。离尤是指不但没有被进用,还遭到谗毁而获罪。是原本、原来的含义,既然没有被进用还获罪,我就退回来,重新整修我那高洁美好的衣服。屈原是有寄托的,美服就代表着屈原美好高洁的才德和操守,代表着自己美好高洁的本质。张惠言认为,温庭筠的这首小词,是一首仁人志士感慨不被赏识重用的佳作。


王国维、夏承焘等大词学家都是反对张惠言的说法的。认为这首小词和温庭筠本人,论人论世全不相符(李冰若)。这种说法是对的,作品和作者可能都没有这个含义。同时,一首词的好,就好在它有一种感发的力量,能够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可能跟多是读者对自己经历的感慨,这又有何不可呢?这种联想当然是牵强附会的,只要对自己有所启发就好。没有联想,这首词就像一杯清水,有了丰富的联想,对读者而言,这杯清水就成了一杯浓浓的咖啡!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可吟七步诗

 楼主| 发表于 2010-5-13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赏析唐宋精妙小词---------温庭筠(2) 作者  贾嘉

  从上一首词里,我们说温庭筠的词里有大量的传统文字符号,他的词只是给我们了大量的感官形象,没有确定的概念,很容易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给人以启发和感慨,致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时也比较晦涩,这就是温词特色。现在,我们再赏析他的另外一首
《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1、“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句。该描写了精美温暖的闺房景象。“水精帘”是晶莹玲珑剔透的。“颇黎枕”一说“玻璃枕”是也玲珑透明的,和水精帘是对应的,都是精美的名物,给人一种精美之感。“水精”、“玻璃或颇黎”一般给人的感觉是寒冷的、坚硬的,而承接的“暖香惹梦鸳鸯锦”,则是温暖的、柔软的,这是一个鲜明的对比,这是闺房中室内的景色,这样美妙的景象中的睡美人,会是怎样的?美人的本质,由这样美的背景衬托出来了,提高了美人的感情品质和高洁的形象。
很多词学大家看到这两句,都联想到了李白的一首非常好的小诗《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太白常带着我们飞扬起来,他这首《玉阶怨》所写的已超越了玉阶之上女于的那种单纯的对相思之人的怨情,而把这种感情提升了,让我们看到了更高远、更美丽、更晶莹、更玲珑的值得追求的一种美好的境界。而使得这首诗的境界提升起来的,就是因为他所用的“玉阶”、“白露”、“水晶帘”和“玲珑”、“秋月”都集中的表现了一种皎洁晶莹的品质,而温词“水精帘里”一句便也表现了一种既皎洁晶莹而又寂寞凄寒的境界。
  这个睡美人是在水精帘里颇黎枕上,闺房里是温暖的而且还有香炉的香气缭绕,覆盖着绣有让人浮想联翩的鸳鸯的被褥,自觉不自觉就牵惹美人进入梦境。
  水晶帘和颇黎(或玻璃)的晶莹、透明、坚硬、纯洁,不只是传达了现实中女子在闺房中挂的水晶帘、睡的玻璃枕,而是通过水晶帘与玻璃枕的晶莹、透明、坚硬、纯洁和寒冷所造成的环境气氛,衬托出那女子所有的孤独寂寞寒冷的感觉和晶莹透明纯洁的品质。而更妙的则在这句与“暖香惹梦鸳鸯锦”相接,外表的孤独和寒冷更突出陪衬了内心之中感情的缠绵热烈,“暖”是何等温馨、温暖的一种感觉,“香”是何等芬芳的一种气息,“惹”是一种何等纤柔缠绵的一种牵萦,而暖香之中所牵惹出的梦境又该是何等的梦境自可想像而知。“鸳鸯锦”,“鸳鸯”是锦上的花样图案,“鸳鸯”所代表的又是最完满、最美好的爱情,“锦”是材料的质地,是丝织品中最精美的品类,所以他说“鸳鸯锦”。但值得注意的是温飞卿并没说是“鸳鸯锦”的什么,是鸳鸯锦的被?是鸳鸯锦的褥?他都没有明说,但那女子相思怀念的感情却都通过这些形象以及连接这些形象的状语和述语传达出来了。
  2、“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句。这是室外江上的景色,真是奇妙,跳到了早春江上的景象。早春的江上,柳树刚刚发出嫩芽,近看并不觉得绿色,远观则茫茫绿意,像绿色的浓雾笼罩一般。傍晚时节,残月西斜了,天空一排排鸿雁飞过。这就是温词的特色,突然的跳接。前面写的是室内景色,美人睡梦。现在却是江上春色景象。温飞卿其他《菩萨蛮》词也有这样的写法,如“翠翘金缕双鸂鶒,水纹细起春池碧”和“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都是从女子头上的装饰跳接到大自然的景物花草。温飞卿的特色就正在于他不曾清楚地告诉你是什么。
  这样前后句没有逻辑上的连接,既会使人感到晦涩,也给人流下了联想的空间。李冰若《栩庄漫记》就说,温庭筠的词是“浪费丽字,扞格晦涩”。而常州派的词人张惠言说,温庭筠的词有屈骚一类的喻托,说他的十四首《菩萨蛮》是“篇法仿佛《长门赋》,而用节节逆叙。”(张惠言《词选》)说他的一首首之间的连接就如同司马相如给陈皇后写的《长门赋》,而他是将《长门赋》的章法倒过来了,即所谓“节节逆叙”。
    前两句的室内光景和江上景色到底有什么联系呢?张惠言认为,前一句说做梦,后一句的江上景象就是美人的梦境。叶嘉莹认为张惠言“这是比较笨的说法”,认为俞平伯老先生的说法聪明,实际是狡黠(褒义)。俞平伯老先生《读词偶得》中说:帘内之清秾如斯,江上之芊绵如彼。又接着说:
  千载一下,无论识与不识,解与不解,都知是好言语矣。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二句,总归是好的景象,已经富有美感,感发了我们。帘内的温磬的情谊如斯,帘外凄清的风光如彼,“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这两句的感发无须理性的解释。“柳”和“雁”的两个形象,也可以给人许多联想。“柳”常使人联想到离别,相传为李白作的《忆秦娥》词就曾说“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而“柳如烟”的朦胧本身就意味着感情的幽微,“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起同样的作用,因此,“江上柳如烟”一句便浸透了离别的情意。至于“雁”,则古人以为可以传达书信,而且飞行时常列队成人字,李清照的《一剪梅》词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也令人怀想到远人。再加以温词的声调:“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两句的韵字都是上声,上声扬起的要眇、遥远的声音效果传达出的梦境之中怀思遥想的感情,这是很难准确的加以说明的,只有靠心灵的感触去体会。而下面的“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两句,末尾又都用了两个一先的韵字,有一种很轻倩而凄清的感觉。所以这首词不仅是形象好,声音也配合得很好。

  3、“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句。藕丝是一种衣料,极言其细、柔、薄、轻,古诗中多有用到“藕丝衫”、“藕丝裙”的地方,而温飞卿却又没有明说,只标举了质地的特性,这就是温庭筠的特色,没有说是什么衣服这样明确的概念。“秋色”是颜色,从大自然来看,当秋风吹来时,自然界的颜色特质是由青转黄,《红楼梦》中凤姐常叫人从衣柜中取这样那样颜色的衣料,其中就有秋香色的,我直觉的感受以为该是一种介乎黄与绿之间的柔和的颜色。我最近看到一种词的选本,它注解“藕丝”是粉红的颜色,我对于这样的解释不大理解,不知其何所据而以为藕丝是颜色,而且还是粉红色。据我的体验,温词不可能把写粉红颜色的“藕丝”和“秋色”混和起来说,所以“藕丝”应是质料,“秋色”才是颜色。藕丝是那般柔软的质料,秋色是那般温柔的色调,而“秋色浅”更是那淡淡的秋色,这句并没有说是藕丝裙抑或是藕丝衫,不管是藕丝的什么,只要是藕丝的材料,只要是秋色的颜色,穿着“藕丝秋色”的不管是衫是裙的人都应该是美丽温柔的形象。

  “人胜参差剪”,什么叫人胜?《荆楚岁时记》记载了我国古代的一个风俗,古代女子每当“人日剪彩为幡胜”,称人胜,中国古代的迷信以春节后正月初数日的天气好坏预测未来一年的生物吉凶,从大年初一开始:
初一鸡日、
初二狗日、
初三猪日、
初四羊日、
初五牛日、
初六马日、
初七人日,
  大年初一天气好,今年家里的鸡就兴旺,第七天天气好,就预示人丁兴旺平安幸福,故而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每逢人日,闺中女子便把五彩的材料剪成各种花样,做成彩幡,用头簪插在头上,比较谁的最美,称为“幡胜”。“参差”是高低长短不整齐的样子,喻示人胜的花样繁多。而更值得注意的是“人胜参差剪”一句中透露出来的怀人的感情,古人就多在人日写怀人之诗,岑参便写有人日怀杜甫的诗,说“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所以“人日”二字是整首诗透露消息之所在。我们还可以把“人胜”二字与“雁飞残月天”一句联系起来看,隋朝薛道衡有诗句云:“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雁都飞回来了,而人尚未回还,所以这两句透露有怀人的情意。而且“秋色浅”、“参差剪”连用了好几个用牙齿和舌尖摩擦而发出的声音表达了那份委婉曲折铭心刻骨的怀念。
  4、“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句。“香红”指的本该是花,不过花是理性的说明,飞卿不用“红花”一词而写作“香红”,香是花的气味,红是花的颜色,不是明确的概念而是感官形象,所以“香红”即是花,而且正是女子头上插戴的花,同“照花前后镜”, “鸾镜与花枝”一样,不只是美感的触发,更重要的是与美人芳草之传统的暗合。应该注意的是同样写簪花,却有区别。王国维说:“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写得明白、深切,充满沉痛之感,每字都有每字的份量,而温飞卿只写“照花前后镜”,“鸾镜与花枝”和“双鬓隔香红”,连“簪花”的本语都不用。而“双鬓隔香红”则连形象都没说清楚,因为“双鬓隔香红”的“隔”字有两个可能,一个是说双鬓被香红——花在中间隔开,另一个是双鬓的香红隔开在两边。但是无论花是插在中间或两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此处写花是要说明那女子的一片美好的感情。
  像飞卿这种写法,也并非全无来历。因为在文学史的演进中,必然有其过程和趋势,只不过大的天才比常人先走几步,但一定是以过去的历程为基础的,绝对不会以前是空白,所以阅读作品时一定不可忘记其传统背景。文学的体式是由比较朴素的、平铺直叙的,发展到比较复杂繁琐,比较变化的,这是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中晚唐的阶段,诗歌已有了注重直接感受和感性叙写的趋势,李贺的诗“画阑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秋香”者桂花也,“土花”者苔藓也,就是也完全从感性来写,不作理性说明。像李商隐的《锦瑟》诗中间两联四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一句一个形象,也完全不用理性的说明,这是一个趋势。温飞卿则是以这种方式写词很成功的一个作者。在这种偏重感性的直觉,而不用理性的说明的方式中,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温飞卿在直感的物象之中完成了传达的作用,并且与文化传统暗合,提供了丰富的喻托的联想。  
末句“玉钗头上风”,听起来似乎不通,其实“风”字是很妙的,如果只说“人胜参差剪”,只说“双鬓隔香红”,那“人胜”和“香红”都是呆板不动的,但加上一个“风”字就有活力了。辛稼轩有首词写过这样两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辛稼轩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词人,他能用非常鲜明的形象表现他的感发,草未青,树未绿,花未红,辛稼轩却从人日里美人头上的幡胜看到了春天的到来,“袅袅春幡”那是飘动的。韦庄有首《浣溪纱》词说“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是说美人在寒食的春天拂晓妆成,那团团的柳絮斜飞下来袅动于女子头上的花钿之间,她这时已从堂中卷帘走到了堂前。这最后一句可以作温词的注脚。“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正暗示了这女子在行动之中,那头上戴的花朵和幡胜在春风之中的袅动。
  5、叶嘉莹大师有一个文学评价标准问题,特别值得一提。文学作品里,不一定非要“载道”,不一定非要包含政治的伦理道德的价值观。也就是说,她认为是有唯美文学的,也就是文学阶级性问题。只要你又活泼的心灵,头一个充满对万物的赏爱和关心的心灵,处处就是生活情趣,处处都有一个生活的理想。关键是
  哀莫大于心死
  没有这样关爱、赏爱的活泼心灵,满口仁义道德就会变成死板的教条,也就不会产生美。美的文学,首先在于这棵赏爱之心,全心把情感投注进去,才会产生伟大作品。凡是伟大诗人,都有一颗伟大的爱心。杜甫就是:
  民吾同胞,吾物与也
  杜甫写的一草一木,都是投注了自己的感情。辛弃疾,这个英雄豪杰的爱国此人,也写过: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
6、温庭筠的词学地位。温庭筠在词史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他是第一个专力作词的文人,词史上第一个堪称大家的词人,由此以后,词调基本成熟,词由一般歌妓门演唱的不入流的歌词,登上了大雅之堂,形成了一种重要的和诗并列的重要韵文体式。大多数花间派词人深受他的影响,他自然是花间派鼻祖。有词学家认为他开了婉约词的先河。实际上,从此的起源上来说,本身就是婉约式的,婉约和豪放只是人们的人为划分,他的婉约词对后世影响甚大,遗风直下宋代,直开南宋吴文英的先路。
回复 使用道具


读书巫妖
发表于 2010-5-13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鬓云欲度香色雪 ---- 黑白分明 对比特别香艳

在电视里听过一个老太太讲古典文学这一段,讲的也非常好。

一起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0-5-14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庭筠,这名字一直给俺温润的谦谦君子的感觉,如此才情非凡的男人,长得难看又怎样呢?俺是鱼玄机也会死追到底。。。。{:1_406:}
随喜随欢。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发表于 2010-5-14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一看就是精彩之作,谢谢飘雪,俺先留个记号,干活儿去,回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0-5-15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学习。 问好{:131:}飘雪{:015:}
心痛不如坦然面对,想开,看淡,自然微笑,感谢所有!
回复 使用道具


可吟七步诗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鬓云欲度香色雪 ---- 黑白分明 对比特别香艳

在电视里听过一个老太太讲古典文学这一段,讲的也非常好。 ...
风清扬 发表于 2010-5-13 14:17


是的,香艳是温词的特色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可吟七步诗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庭筠,这名字一直给俺温润的谦谦君子的感觉,如此才情非凡的男人,长得难看又怎样呢?俺是鱼玄机也会死追 ...
清欢 发表于 2010-5-14 15:55


才子佳人,呵呵 佩服一下 {:1_406:} {:105:}
回复 使用道具


可吟七步诗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一看就是精彩之作,谢谢飘雪,俺先留个记号,干活儿去,回来看~
石榴裙儿 发表于 2010-5-14 16:05



    嗯嗯 俺在这里等着石榴。{:1_406:} {:105:}
回复 使用道具


可吟七步诗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学习。 问好飘雪
聆听雨声 发表于 2010-5-15 13:49


一起学习,抱抱雨声 {:hug:} {:105:}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5-23 20: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