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94|回复: 7

[汇编] 【文化热点】雅安震区文物遗存损毁严重 125件珍品遭到破坏

[复制链接]

如歌的行板
发表于 2013-4-28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来之后一直忙,无暇闲逛。

“五一”佳节即临,辑一帖文化热点,顺祝朋友们节好... {:015:} {:015:} {:015:}


雅安震区文物遗存损毁严重 125件珍品遭到破坏


截至4月27日8时,在雅安芦山“4•20”大地震中遇难人数196人,失踪21人,13484人受伤,累计造成231余万人受灾。震区共发生余震5402次。

从目前散报数据看,四川各地文化设施、文物遗存损失较为严重。雅安市博物馆、雨城区博物馆、芦山县博物馆、名山县蒙山茶史博物馆、荥经县博物馆受损严重,文物损毁125件(套),其中二级文物8件(套),三级文物33件(套)。芦山、天全、宝兴、雨城、名山、荥经6县(区)公共文化馆、图书馆和13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受损严重,运行基本瘫痪,特别是芦山县两馆职工宿舍垮塌严重;市级公共文化馆、图书馆馆舍不同程度受损,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设施设备、阅览设施、演出排练场馆、演出设备、办公设施损毁严重;汉源、石棉两县公共文化设施均受到损毁。

成都市靠近震中的邛崃、蒲江、新津等3个区(市)县受灾较为严重,预计受损金额2000余万元。此外,眉山、自贡、乐山、德阳等地的文博类建筑均有不同程度的损毁。

被誉为“汉代文物之乡”的芦山县,有着丰富的汉代文化,芦山根雕工艺更是“四川一绝”。在此次地震中,雅安蒙顶山景区文物古迹严重损毁,景区内房屋建筑、文物古迹、游道等受重创,核心景区阴阳石麒麟牌坊、阴阳石麒麟、甘露井护墙倒塌,栏杆损坏;皇茶园围栏、玉女像倒塌;红军纪念馆墙体脱落,屋面受损,部分文物受损;盘龙亭(明代)、八仙宫、天仙池、远望亭、禅惠庙倒塌,目前景区已停止接待游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保护文物已成捞钱的借口?申遗走上逐利之路


唐代古建筑兴教寺塔所在地——兴教寺,可能要面临大规模的拆迁。该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是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首,也是唐代高僧玄奘的墓地所在地。

拆迁的原因,是“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的需要。根据西安市文物局网站发布的“兴教寺申遗相关情况说明”,玄奘法师的舍利墓塔已被列入“丝绸之路中国段首批申遗名单”,而寺内其他一些建筑“由于建筑体量、密度过大,与兴教寺塔环境风貌不相协调”将被拆除后重新选址、规划。

不过,在大多数人眼里,寺院里的其他建筑已和兴教寺塔融为一体,孤零零一座塔,无论如何都不能算“全国重点寺院”。

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一个候选遗产地能否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除了该遗产地本身应当具备公约所要求的突出普世价值之外,保证其真实性、完整性才是入选的关键。将一座唐代佛塔从寺院里剥离出来,是否有损其真实完整性;为了申遗而将佛塔所在的寺院拆迁,是保护还是毁坏?

受诟病的还有此举涉及的商业利益。《第一财经日报》的调查显示,兴教寺拆迁的背后,并不只有兴教塔的申遗工程。在长安区政府官方网站上,一个规划面积480亩、投资2.3亿元的“西安兴教寺旅游区项目”正在高调推进中。投资方是主导了“曲江模式”的一家文化产业投资公司的子公司。

在历史文物附近圈地,进行文化概念炒作,然后招商引资,推动地价升值——“曲江模式”的成功运作,在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备受争议。尽管投资方在其官网上发表声明:“我们未参与兴教寺申遗的任何工作”,但对“西安兴教寺旅游区项目”未作任何回应。

最新的消息是,国家宗教局4月11日要求陕西省宗教局实地调查了解情况,依照相关法规和政策规定妥善处理。拆迁是否继续,目前尚不清楚。不过,以申遗为契机,利用文化概念,发展旅游,带动经济,却是隐藏于各地“申遗热”中显见而又不能明说的动机。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投资者,都无法抗拒“世界遗产”这个名号所潜藏的利益诱惑——旅游收入,相关地产项目,上市营利……或许,原本就是冲它们而去,保护文物、传承文化之类,不过是“冠冕堂皇”的说辞。

清明节前,济南琵琶山下的“万人坑”石碑不见。1940年至1945年,侵华日军在占领山东期间,将抓到的抗日军民押解到济,在此屠杀。这段历史,如今却不得不为商业利益让路。“万人坑”遗址周边的土地,将被开发成商业住宅,“碍眼”石碑便被清走。

也在这几天,成龙打算将20年前收购的几栋徽派古建筑捐给新加坡某大学的消息,激起了波澜。安徽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表态:“如果这些古建筑是文物,按照现行法规是不允许流出国门的”。文物不许流出国门,在国内能否得到善待?

对于文化遗产,不只是归谁所有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保护和传承。很遗憾,很多地方政府和投资者,只看中了它们的经济价值。能够开发利用的文物古迹、文化遗产,像法门寺、哈尼梯田等,和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遗迹,比如“万人坑”,命运有天壤之别。视如珍宝或弃之如蔽履,衡量的标准只有一个:有没有“钱途”。

短视的逐利冲动,使得很多人对文化财富的理解,仅仅是变现——大规模的投资,以及盆满钵满的回报。近日有消息说,建成13年的人造景观——秦阿房宫景区将被拆除,西安将投资125亿元为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申遗。不知道这样的大手笔操作,预期的回报几何?

作为“财富”的文化遗产,其精神价值恐怕远高于物质。可只要有逐利的冲动,就不可能摆脱旅游开发、房地产建设之类的商业模式;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就不可能回归公益属性。于是,申遗只能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利益裹胁下,一路狂奔。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新百家姓排名出炉 “李王张”排前三当仁不让


说起百家姓,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但目前,根据公安部姓氏统计的一个最新百家姓排名已经出炉,排名在前的姓氏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其中,超过1000万人的姓氏有22个。

不少网友疑惑,原来排名第一的姓氏,为什么从“赵”姓一下变成“李”姓?


“李王张”排前三当仁不让

三大姓氏总人口达2.7亿

在新出炉的百家姓里,“李王张”排名前三。很多读者都表示了认同,“有句俗话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讲的就是这三个姓比较常见。把你身边的朋友盘一下,肯定有这三个姓氏的人。”IT公司的刘先生表示。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副研究员袁义达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抽样结果研究发现,全国最大的三个姓氏是李、王、张,分别占总人口的7.9%、7.4%和7.1%。三大姓氏的总人口达到2.7亿,为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同姓人群。


姓氏分布南北不均衡

北方王“称王” 南方陈“第一”

不仅如此,当代中国的100个常见姓氏集中了全国人口的87%。其中,占全国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9个,分别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和马。历史上,中国大约有一半的人口一直集中在这19个同姓人群中。

此外,同姓人群在地区分布上也是不均衡的。在北方地区,以王姓为第一大姓,约占人口的9.9%,其次为李、张、刘;在南方地区,则以陈姓为第一大姓,大约占人口的10.6%,其次为李、黄、林、张;在南北过渡型的长江流域地区,第一大姓为李,大约占人口的7%,其次为王、张、陈、刘。


多知道点>>>


旧版百家姓为何“赵”居首

很多人不解,在古代,姓赵的人应该不是最多的,为什么赵姓却是百家姓中的第一大姓?

要想了解其中的缘由,要先知道《百家姓》的由来。

根据相关文献记载,《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便于诵读和记忆,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

而正是因为《百家姓》是在宋朝所编,宋朝的皇帝姓赵,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顺理成章地就拿“赵”来作为众姓之首了。南宋学者王明清经考证指出,《百家姓》里前几名“赵钱孙李、周吴郑王”,除了赵姓,其他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氏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的正妃之姓;李则为南唐国王的姓氏……虽然后来历朝历代都根据当时情况进行过编修,但变化都不大。

而最新出炉的百家姓排行榜,是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的,一些少见姓氏未能进入前一百的榜单,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些少见姓氏你听过没

除了百家姓以外,还有很多姓氏少见而且特别。

“第五”姓:记者曾经采访过一位姓“第五”的先生。“第五”姓是中国的一个复姓。古代中国曾经有过从“第一”到“第八”的姓氏,其中姓“第五”的人数量较多。目前“第五”姓大多已经衍化成“第”姓或“五(伍)”姓。

“笪”姓:60岁的笪先生经常会被人喊作“竹先生”或者是“旦先生”,但这个姓音念“达”。对于自己的姓氏,笪先生一直苦于不知道来源。

“贡岳”两姓不通婚:在中国姓氏中有个现象,就算是有的姓氏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却也不能互相通婚。南京大学的贡素珍就告诉记者,在他们家族中,贡岳两姓就不能通婚,其习俗就起源于南宋时期贡氏先祖贡祖文与岳家先祖岳飞的深厚友情。


新百家姓

李 王 张 刘 陈 杨 黄 赵 周 吴 徐 孙 朱 马 胡 郭 林 何 高 梁

郑 罗 宋 谢 唐 韩 曹 许 邓 萧 冯 曾 程 蔡 彭 潘 袁 于 董 余

苏 叶 吕 魏 蒋 田 杜 丁 沈 姜 范 江 傅 钟 卢 汪 戴 崔 任 陆

廖 姚 方 金 邱 夏 谭 韦 贾 邹 石 熊 孟 秦 阎 薛 侯 雷 白 龙

殷 郝 孔 邵 史 毛 常 万 顾 赖 武 康 贺 严 尹 钱 施 牛 洪 龚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诗 羊羔体、废话体同入“百年诗典”引争议


涵盖了过去百年来海内外300余位华语诗人的30卷本《中国新诗百年大典》日前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入选诗人的名单成为人们争议的焦点。包括“羊羔体”车延高、“废话体”杨黎等诗人也都榜上有名。对此,大典编辑统筹诗人沉河说,确实有一部分诗人在入选时有激烈争议,但他个人认为,车延高、杨黎有各自的影响力和独特性,入选也合理。


最后5卷名单争议最大

大典一共收录了一万多首诗作,在沉河所写的大典备忘录中,详细记录了大典出炉的过程。他说编辑大典是4年前就萌生的念头,但是直到去年才得到资金做这件事。

在定下大典分卷主编后,去年7月15日,一共有22位主编对入选诗人进行了提名,经过核定一共有666位诗人具备被提名的资格,并进行了得票统计,得到14票以上的诗人一共有43人,其中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诗人占了20人之多。随后又加入了唐捐和钟怡雯两位台湾主编,负责进行港台海外的诗人名单确认。最终经过讨论,产生了最后的大名单,并开始联系入选的诗人。

在备忘录中沉河详细记录了他们的编辑程序,他说这个程序合不合理是一回事,但是他们严格按照程序在执行。所有担任分卷主编的都是诗歌评论家,在最终确定的名单中,前5卷的争议最小,最后5卷的争议最大。“因为前面的诗人都是经过历史沉淀和考验的,大家都比较认同。”


台湾诗人夏宇未入选是遗憾

大典分出了5卷本收入港台及海外诗人,占了总数的六分之一。记者看到台湾非常重要的诗人并不在最终的名单中,而当记者提到有重要台湾诗人没有入选时,沉河立即回应“你说的是夏宇吧。”沉河说,夏宇没有出现在名单中是因为他们找到夏宇的时候,夏宇拒绝了授权。“夏宇不愿意授权给简体版,在大陆也几乎看不到夏宇的简体版诗集,因为她从来不授权。”另外台湾诗人杨牧的入选也略有小波折。

除了夏宇,还有一位最终没有授权的诗人是柏桦,“他是个很有个性的诗人,有一首诗他坚持要选进来,但是我觉得那首诗不适合选入,和他协调无效,只能以后再说吧。”

在确定港台海外诗人的名单时,没有按照之前的投票流程,而主要由台湾两位分卷主编提名,因为沉河说大陆评论家对彼岸的诗人确实了解有限。

在最后入选的港台诗人中,既可以看到像郑愁予、余光中、席慕容这些大陆读者比较熟悉的诗人的名字,也有像周梦蝶、洛夫、管管、商禽、杨牧这些很重要,但是影响力在大陆不像之前几位那么高的诗人。在香港卷中我们可以看到西西、也斯的诗作。


车延高票数不低

车延高的入选是名单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部分,对此沉河说,车延高在投票中得票并不低,再加上他得过鲁迅文学奖,在湖北地方上也比较有影响力。“大典里一些知名度不高的湖北青年诗人都进去了,车延高的影响力不在他们之下,而且他的羊羔体确实也代表一种风格和特例,也确实有人喜欢。”

沉河说,在讨论车延高这类诗人是否要入选时,评论家们确实有比较激烈的争执。同样的还有少数民族诗人吉狄马加,他也是青海省委宣传部部长。“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关注到共产党的干部写诗的时候有什么变化?这也是一种现象。”沉河说他们的入选标准是影响力和独特性,比如杨黎是最早写废话体的诗人,在他之后那些人就没那么受关注了。


分卷主编张桃洲谈《大典》

至少有20人不该选

记者:有看到出版的大典了吗?

张桃洲:现在我还没有收到样书,但是编选过程我参与了很多,我估计看到书的时候会和之前商量的一些地方有出入。这次参与的人很多,众口难调,出版社也会有自己的考虑和想法,所以最后其实有妥协的成分。

记者:主要指的妥协是在哪儿?

张桃洲:这套书出来以后争论集中在两个部分,一个是漏掉了一些重要诗人,另一个是不该入选的人进来了。最终的这份名单不能全部代表过去100年中国最优秀的诗人,但我觉得应该能代表七八成。

记者:有哪些诗人你觉得是被漏掉的?

张桃洲:由于我们的局限,我相信在编撰的过程中,肯定有重要诗人被漏掉。但是我们也在讨论时有非常多的努力,比如重要诗人罗寄一我是极力争取让他入选的,很不容易,还有当时沦陷区重要诗人刘荣恩。

记者:有哪些是不该入选的人呢?

张桃洲:这个名单里至少有20位诗人不该入选,名字我就不说了。这个最后的名单和我们开始讨论的名单有些出入,有各种因素综合进来,所以不得不进一步妥协。

记者:在名单里会集了大量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诗人。

张桃洲:这30卷中有6、7卷都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一批诗人,他们正处在创作的活跃期,我们的选本给了他们足够的空间。他们今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相信在他们当中会有大家出现。70后和80后的诗人还需要时间检验。

记者:是否可以认为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诗人是过去百年诗歌史的一次高潮?

张桃洲:整个百年当中,最开始出现的高潮是在三四十年代,那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时期,当时一些诗人的成就,今天还没有人能超越。比如冯至、比如沈从文,大家觉得沈从文主要以小说的部分,但是他也是非常好的诗人。冯至是个全能手,小说家、诗人、散文家、学者、翻译家,这样全能的人在当代诗人里基本找不到。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这批诗人很有潜力,但是和这几个人比还是有差距。

记者:那为什么当时的诗人在整个选本中的比重不高?

张桃洲:因为这样的诗人全部加在一起并不多,而且他们大多创作量也都不大。无论如何,我们当初在编辑大典时是希望反映出五四之后到当下的诗歌史,我觉得我们基本实现了初衷。但是我觉得不该进入的人是不应该进来的,这样会混淆人们对诗歌史的认识。


引发争议的“羊羔体”和“废话体”

《刘亦菲》

□车延高

我和刘亦菲见面很早,那时她还小
读小学三年级
一次她和我女儿一同登台
我手里的摄像机就拍到一个印度小姑娘
天生丽质,合掌,用荷花姿势摇摇摆摆出来
风跟着她,提走了满场掌声
当时我对校长说:鄱阳街小学会骄傲的
这孩子大了
一准是国际影星
蒙准了,她十六岁就大红
有人说她改过年龄,有人说她两性人
我才知道妒忌也有一张大嘴,可以捏造是非
其实我了解她,她给生活的是真
现在我常和妻子去看她主演的电影
看《金粉世家》,妻子说她眼睛还没长熟

看《恋爱通告》,妻子说她和王力宏有夫妻相
该吻
可我还是念想童年时的刘亦菲
那幕场景总在我心里住着
为她拍的那盘录像也在我家藏着
我曾去她的博客留过言
孩子,回武汉时记得来找我
那盘带子旧了,但它存放了一段记忆
小荷才露尖尖角
大武汉,就有一个人
用很业余的镜头拍摄过你


《短诗7首》(节选)

□杨黎

我叫她过来
我叫她过来,她却为我
端上一盘红烧肉
我叫她:筷子
她为我拿来啤酒和纸巾
这个乡下女人
她像啤酒一样,又像纸巾一样
但她更像红烧肉
我们吃完饭后
她把我们
送到门口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眼中的“屌丝”文化:社会负面情绪的另类表达


“所谓‘屌丝’,就是对缺乏上升通道,自轻自贱,而且自甘示弱的人群的描述或者自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毫不留情地指出,“屌丝”文化的流行是一种不太健康的社会情绪的反应。

作为研究影视文化的专家,尹鸿很早就从电影的角色分析中注意了“屌丝”流行的端倪。从《失恋33天》中的“王小贱”开始,“屌丝逆袭”成了最热门的电影选题。去年最热电影《泰囧》中,其中一位主角是一个典型的“屌丝”代言人,他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他的样子、状态、身份、说话方式,让一些年轻人产生了共鳴。

专家认为,与严肃和正统保持距离,是“屌丝”文化最显著的特征,用自嘲、插科打诨的方式对所谓“神圣高雅”予以嘲讽。在自嘲的同时,又实现了“自我示弱”与“自甘下流”的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沈杰说,“屌丝”文化的产生和现实中经济社会地位的分化一样,有其必然性。一些人可能从经济和社会地位上的确处於边缘,自称“屌丝”情有可原,但也有我们眼中的成功人士称自己是“屌丝”,可能是想借助这个符号,来表达对社会的反讽。

“最近两年,整个社会文化发生巨大改变。《杜拉拉升职记》里讨论旅游、购物、升职加薪的‘小资’,变成了徐峥在《泰囧》中所扮演的中产阶级‘屌丝’。中产阶级也没有安全感,觉得自己辛辛苦苦争取的东西有可能转瞬即逝,这种现象是过去没有过的。”尹鸿说。

“‘屌丝’是一种亚文化,并不是反文化,批判这个词本身‘不雅’是没有意义的。”沈杰说。没有“屌丝”,自然会有另一个词代替。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认同这种文化,并从中发现对改变现状有启发性的东西。

专家认为,“屌丝”文化之所以能引起社会如此广泛的反响有其深层的文化根源,因为它触动了很多人的内心,用这个词来宣泄情绪,表达自己对社会的另一种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头像进化史:从歪脖子到剪刀手再到不要脸


2012年底,一组由漫画作家小矛创作的“歪脖子”红遍网络,一时间,很多微博、微信、QQ用户纷纷将自己的网络头像改成了歪脖子,而时下,“剪刀手”、“不要脸”等一些新的头像素材又开始在网友们当中流传开来,类似这种追求个性与时尚的网络头像,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文化。

从“歪脖子”到“剪刀手”再到“不要脸”,网络头像的进化史就是一部潮人追求时尚的演变史,追潮的你是否也跟上了网络头像的更替步伐呢?


过去式

“歪脖子”现在都有






2012年底,作家小矛创作的“歪脖子”漫画在网上流传开来,“歪脖”流传之初,有人看了这组漫画,还调侃说:“因世界末日来临,小行星要撞地球,只有通过大家一起歪脖子就会让地球倾斜,让小行星撞不到,从而拯救地球。”让人没想到的是,今年初,歪脖子头像却越来越火,豆瓣、百度贴吧、人人网等各大论坛一眼望去大家的ID头像全是歪着脖子的。甚至一些网友还点名向作者小矛索要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的“歪脖子”画像,于是,从圣诞老人到白娘子,从樱桃小丸子到樱木花道,70后、80后、90后都纷纷换上了自己喜爱人物的歪脖子头像。

“歪脖子”究竟有多火呢?记者发现,当时众多明星都是“歪脖子”头像的粉丝,伊能静、潘玮柏、黄晓明等都相继在微博上发出各种自拍的歪脖萌照。许多网友也借题发挥,于是柯南、白雪公主、樱木花道、圣诞老人、乔巴、阿童木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动漫人物也都在微博上歪起了脖子。时至今日,在微博、人人网等社交网络平台上,很多网友的头像还是“歪脖子”。在微博上,记者发现网友“@BBzqq”的头像就仍然是一个“歪脖子”,只不过他的头像是柯南版本的。昨日,记者联系上这名网友,他告诉记者,自今年初他换上这个头像后,就一直没有换,“我觉得这个头像能很好的衬托出我的内心世界,即便我歪着脖子,我也要像柯南一样思考”。“@BBzqq”说,即便现在“歪脖子”已不再流行,他仍不准备更换。


进行式

“剪刀手”风头正劲






“还在歪脖子的童鞋,你们out了!还不知道吧?无敌剪刀手又重出江湖啦!”待“歪脖风”热潮退后,一组比着剪刀手的卡通人物漫画又在人人网上流传开来。还是那些我们熟悉的卡通人物,只不过它们都不歪脖子了,变成了可爱的剪刀手!有不少网友称该组漫画萌到极致!昨日,记者在人人网、微博等社交网络上发现,头像是“剪刀手”的网友几乎随处可见,只是各自的版本不同而已。不仅如此,网上还出现了各种为网友提供免费个性头像下载的应用软件。

王志坤是北京淘友天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产品经理,昨日,他告诉记者,仅他们公司目前就有20多个头像主题,100多个版本,时下流行的当属剪刀手系列,“每周有5~6万次下载量。”王志坤介绍,一些网友除了批量下载外,还要求定制个性化头像,比如喜欢卡通的人,会要求设计超人版或黑猫警长版的哆啦A梦头像,喜欢网游的人,则要求把自己设计成网游中的某个人物。


将来式

“不要脸”强势来袭






和“歪脖风”、“剪刀手”这类已经久负盛名的头像不同,“不要脸”系列目前并没有风靡网络,但这个由人人网友“陈骏基”创作的系列漫画正在逐渐被网友们所认同,记者发现,“不要脸”系列和“歪脖风”、“剪刀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网络上著名的人物、漫画为创作原型,进行加工,之所以叫“不要脸”,就是因为作者在画这些漫画原型的时候,特意模糊了其脸部,不过,更具其形象其他方面的特点,仍能辨别原型。

昨日,在人人网上,“不要脸”成为了最热门话题。网友们更是大胆预测,“不要脸”系列要火了,即将取代“歪脖子”成为最热门的头像。网友“韩婷婷”的人人网头像已经换成了尔康版的“不要脸”漫画,“这个系列的头像肯定要火,我得抢在时尚的最前线。”“韩婷婷”说。


专家分析

头像文化

也是一种潮流符号


“不同的头像代表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类别代表不同的群体,头像的选择是人们思想的表达,也是一种心情的追求”,互联网观察家、速途网副总编丁道师说,头像是一种文化,拥有很多含义。

为什么“剪刀手”、“歪脖子”等个性化头像推出后,便获得网友的追捧?王志坤分析,随着人们自我意识的增强,鲜明、另类的个人形象展示已成为一种需求,而这是普通图片难以达到的。此外,他表示,当下人们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个性头像成为宣泄情绪和表达生活状态的一种方式。比如一个人遭遇挫折时,他可能会选择一个垂头丧气的歪脖子头像,来表达自己的压抑情绪,而一段时间他变得斗志昂扬后,则可能会选择形象积极向上的“方小盒”头像。在他看来,这些属性使得个性头像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3-5-3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1_498:}
了解得越多,烦恼越多
     
梦中 牵你的手 再远的路 我们一起走。。。。。。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发表于 2013-5-17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还真不好说,本是破砖烂瓦多年不曾维护,相信没有灾害也岌岌可危了。汶川后,本该是有了经验,但是现场一片混乱、、、

不是我贬低摄影爱好者的热心肠,哎,一言难尽。318国道本就是入藏主要干道,还被拥堵着,通往龙门的道路更是混乱,看热闹的多,真正输送物质的、、、

多说多错,就此打住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6-7 08: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