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73|回复: 9

[公告] 雪花洒落我心飞

[复制链接]

韶华一笑间

发表于 2016-1-11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道法自然 于 2016-1-11 20:39 编辑

                                                                      雪花洒落我心飞
                                                                               彭宗继        

       儿时,故乡的第一场雪似乎总在梦中悄然降临,偌大的村庄在她妙手之下乖乖换装。漫天飞舞的雪花,飘飘洒洒,缓缓落下,绿满山头的村庄瞬间银装素裹,耀眼夺目。几乎与世隔绝的山村,岂止梅花欢喜,更有孩童喊叫,谁也说不清,雪地上那一串串杂乱无章的脚印留下了少年怎样的梦想,谁也说不清,随同洒落的雪花飘入少年心中的是怎样的故事。

       外婆的唠叨总是随同雪花飘来,不早不迟。洒落的雪花中,没有穿戴好衣帽的我们往往会听到她“歪戴帽子斜穿衣,必定不是好东西(‘东西’是方言中‘人’的意思)”的唠叨,虽是轻言细语,却亦难以抗命,令我们收敛野性,穿戴好衣帽再玩。春风化雨,润物有声,洒落的雪花中,多少次感冒咳嗽因此与我们檫肩而过呢,已经记不清了;可是,远逝的岁月却没有带走外婆的唠叨,而是在不知不觉中把它植入我的脑海,成为雪花般美丽的记忆。

      “大雪茫茫(‘茫茫’是方言中的‘饭’的意思)咯!”面对地上一夜功夫三四寸厚的积雪,词汇贫乏的山区小孩常常这样感慨。看到我们缩手缩脚样子,外婆开始唠叨了,要不是“明年的庄稼好(多年以后我才明白这就是读书人口中的‘瑞雪兆丰年’)!”要不就是“有好冷嘛,河里头没得鱼放(‘放’是方言中‘游’的意思)咯?”爱开玩笑的长辈也来凑热闹:“你家大人都在家里耍,你去给他们读啥子书啊?划不着!”“知音”的话语每每令我委屈的泪花夺目而出,几次赖在家里想都不想那七八里外的学校,而外婆似乎没有看到这一点,总是塞给我一个“烘笼子(一种陶胎竹编的小型取暖器)”,然后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走啊!小娃娃家家的,连名字都写不伸展,不读书干啥子呢?”就这样,在洒落的雪花陪伴下,虽然没有“梅花欢喜漫天雪”般的浪漫,但是,我最终还是体会到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喜悦,有幸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中脱颖而出,外婆的唠叨也因此而画上了句号。

       在外婆所有的唠叨中,她最爱说的是:“有‘老解放那年(1935年底)’那场雪冷不嘛?四十八天的大雪,地上积雪三尺!”不就是一场罕见的大雪吗?为什么外婆几十年都难以忘怀呢?原来,在那年洒落的雪花中,曾祖父和外曾祖父都做作为挑夫随着撤退的红军离开了家乡。此后的日子里,家庭的重担就压在年仅十二岁的外婆身上,孤苦伶仃的岁月,唯有那洒落的雪花中红军留下的歌谣和她为伴:“幺姑娘搞生产,嫂嫂打草鞋,我们再等三年又转来,再等三年又转来。”

       虽然外婆等了一生也没有等回自己的亲人,但是,我却必须在过年的时候,顶着洒落的雪花,翻山越岭走十多里路去外公的老家——南宝山走亲戚、上 坟。面对我的畏难情绪,她又唠叨开了:“连祖先人都不要了嗦,连亲戚六眷都不要嗦!”话虽如此,在雪花飘飘中,靠淡薄的棉衣和胶鞋走那么远也不是一件易事。然而,寒意还是敌不过亲情,或许是因为外祖父已经过世了的缘故,在特别看重血缘亲情的年代,他那三个兄弟和他们的家人对我都特好,在大多数人给“拜钱”还是五角、一元的年代,我的“拜钱”却是两元或三元。这种厚爱让我记住了我的祖先来自100多年前的大邑县高山镇,血浓于水的亲情化为那时难得闻到的红萝卜加雪豆炖的酥肉香,和豆豉饼加蒜苗的回锅肉香,最终融汇在饭桌上几十人的说笑声中,驱散了我之前面对先人坟墓时的诚惶诚恐。

      人间正道,沧海桑田。几十年来,血亲们纷纷外出安家。近日听说,最后留守在那里的堂弟也将搬到火井镇的4·20地震灾后重建房了。以后的日子,唯有先人的坟墓独享那洒落的雪花。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彩尾狐 小红伞
发表于 2016-1-11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1_1050:}欢迎新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彩尾狐 小红伞
发表于 2016-1-11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字里行间都是浓浓的情谊~~亲情,乡情,还有对逝去时光的念情
回复 使用道具


韶华一笑间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21: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鼓励,努力中。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发表于 2016-1-11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质朴的婆婆,作者厚重的感情,全在文字里流淌。欢迎楼主。{:1_498:}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6-1-12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充温温暖的文字了。
雪天里有过去的旧村庄,有亲爱外婆的唠叨,更有儿时的乐趣。
那些村庄的记忆与温暖,不会随着时光的远去而淹没,它一直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
偶尔翻阅,一丝留恋,一丝岁月的沧桑莫魔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半笺抒文,见字如面。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6-1-13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秋色玉影 发表于 2016-1-11 21:41
文中提到,陶胎竹编的小型取暖器,让我想起妹妹写过的《一枚被思念的匣子》。
在我们眼里它不起眼,有一天 ...

恩,那个“烘笼子"这方言的叫法,上小学时,我也用过、
半笺抒文,见字如面。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6-2 21: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