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云天白

[日记] 被招安的日子群。

[复制链接]

有为九子能

九尾狐
发表于 2017-2-7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傻哥,生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可吟七步诗

发表于 2017-2-7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天白 发表于 2017-2-7 07:27
丫头好,新年快乐

{:1_683:}两年不见了帅。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2-8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云天白 于 2017-2-8 17:46 编辑

      云并幽冽思轻袍,读阿襄作品小叙。


    仅是下午,我所在的这个城市就又一次接受了冷空气的降临,虽说在靠近窗台的那会,我分明感受到阳光的明媚。而之前,邮箱收到阿襄的一份邮件,内里是其的几首诗歌作品及一篇创作谈。我似乎已经忘记自己有多少年没有细读这样的诗歌作品,并写下自己谓之废话的评论了,但阿襄写下这些作品时,恰巧是他与我及天津的一位友人被我笑称“三大早猫”的那段光阴,亦是我逐渐从网络诗歌退出并觉得自己是一个孤独的阅读者,亦是我见证他写下这些作品的阶段。
    塔可夫斯基曾在《雕刻时光》中说:“艺术的目的便是为人的死亡做准备。”如是我闻,这话说得真好,而我宁愿把这句话误读成对诗歌作者的某种诠释。诗人唯一可能的存在形式,就是不断地创作,即使这种存在置入某些哲学家的目光里是毫无意义的。
    而在十年前或更早,我亦曾经在不少小范围的场合中提到,而且我也一直如此地认为着,即诗歌的写作与展示是一份充足而又可能的美学与诗者个人的思想世界。一首诗歌的完成,也正是在某个特定的时光片段,写者截取的思想片段或是说认知流的返照。尼采曾经谈到,有一类哲学家的表达之所以艰难,是因为他们不但要表示思想,还要表达思想的思想。


《秋水》
你去看海的时候
他一个人坐在湖边。暮蔼沉沉
他想,应该会有一座桥
从这经过

    第一次读到这首时,我和阿襄谈不上熟悉,我亦不清楚他的具体年龄。但这会在西湖龙井的清香之中,又读到他这首作品后,我的心里好象突然就安静了下来,窗外屡禁不止的汽车噪声也蓦然消失了。“幄外知曲稀,唯寄云中雁。”我一直以为上乘的作品首先要赋予作品一份生命力,至于表达的指向上下是无关紧要的,生命力与作者个人在生活中引发的共鸣却是诸如我这般的读者乐于见到的,一首有灵魂的作品往往比一首仅是文本美丽的作品更容易抵达读者的心灵。阿襄这首在语言上冼练的表达,味酽而旷远,陡然之间拔高了整首的气象。
《草莓》
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
带着恋人来到草莓地,在随处可见的
春风里,嗅到虫子的鸣叫
我曾在远处的
扶山寺往下看,草莓地里尽是相互逐闹的
蝴蝶。那时,天空很亮,
你带来新婚的喜讯,盛满的竹篮
鲜红、饱满。
现在,我只身到来,蝴蝶
仍随处可见,有人站在
你站过的地方,仿佛春天未曾走远
留在田埂上的脚印
下一个到来者,会改变它们的形状

    应该说,《草莓》这首蒙太奇式的两段式写法,带给读者不仅是画面上的充足感受,还有联想上的遐想。两段蒙太奇其实是截取了两段光阴,难得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用白描的手法去描绘,而是用了充足的场景去加深读者的体验,像第一段明亮的感受中“嗅到虫子的鸣叫”,这样的表达体会非常入微,一幅安康幸福的景色非常明快,而随着“我曾在远处的扶山寺往下看”,衔接巧妙到“现在,我只身到来”,“蝴蝶又是随处可见,下一个到来者,会改变它们的形状。”这样的叙述不动声色,表达巧妙,两段场景前后呼应,虽然中间有一些些微小瑕疵,比如内在的节奏略有些累赘,不够充分自然,但这样的文本亦是给本首带来一个更真实的感受,在语境上一段真实的时光蓦然矗立了起来。

《7月15,遐想》

你知道的,终有一天
我会牵着小狗走过河堤
有没有朋友并不重要
一个人吹吹风,喝喝酒
想起了什么?电影里的片段
那些回忆
再也没回来过
像一首诗写到这就该打住


    如此低矮的轻吟不知道阿襄是在什么样的状态中写下的,但就像我最近十年来谈到诗歌时,第一个词语是气象一样,这首作品的格局一般,但气象甚好,从一些小的细节比如“牵着小狗”、“喝喝酒吹吹风”“电影里片段”出发,给读者的感受却是很为立体,而且语言冼练,整首行云流水从容不迫;从第一行“你知道的,终有一天”的决绝到结句“像一首诗写到这就该打住”已是谓然叹息,只是如这般的表达,其实应该是如我这般知天命的老头子如此书写的,平淡的白描,恬淡微伤。

《回乡访友》
       
回到梅城,就像换了一种身份
体内的冷,不是因为身在异乡,而是因为秋天已至
一场雨下,他们相亲相爱,润物无声
而我像一只惊起的飞鸟,若在此处爱,多不合时宜啊
“我说出的,别人已说过,但那不是我说的
我爱的人,爱过我,但现在什么也不爱”


    中午吃过饭,这首作品我读了很久。关于单纯回乡的诗歌,我也写过几首,亦被当时的几位诗歌上的兄弟赞叹,也发表在国内知名的期刊上。但阿襄的这首,却让我看到一个自己的影子,远离故乡漂泊的身影,尤其是这个影子在街角的橱窗中漠视鬓边的微霜,仅是轻皱了一下眉毛,不发一声,仿佛叹息声被压在了喉下。我曾经在很多个黄昏反复沉浸在这样的思维中不得解脱,于诗,于生活。有时候窗外起风,有时在下雨,生活与一些梦想,在虚实之间来回滑动。
“回到梅城,就像换了一种身份”,这样的叙述,仿佛让读者在看一个电影短镜头,而且是银幕初始的旁白;“体内的冷,不是因为身在异乡,而是因为秋天已至”,这里我喜欢冷和秋天已至,语言定位很准确,而且秋天已至很巧妙展开下面的叙述。“一场雨下,他们相亲相爱,润物无声”,这一行让我品味宁静之处。我总是认为,一首好诗需要厚实的内在承质具体承载。诗意的表达,某种程度上在于把真善美由生活的口袋剪贴到文学的口袋。“而我像一只惊起的飞鸟,若在此处爱,多不合时宜啊”,这样的轻吟尽管作者仅仅较为含蓄的表明自身,但诗歌已经告诉读者一切,它自然而然地剜进了读者品味作品的内心深处。“我说出的,别人已说过,但那不是我说的/我爱的人,爱过我,但现在什么也不爱”,朴实简洁的语言,藏着逻辑思维闪耀的潜在光芒,淡淡的叙述中抒情渗透,平白的文字勾勒出极妙的意境。
   
    常常有诗人与我提到参照,似乎诗人总是以宿命式的唯心式的哲学观感作为其写作的重要观念和阅读依据。我不否认参照物的存在,对于诗人在向上的写作过程和阅读实践中,起到一个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我同时也认为,类似这种较为机械式的总结式的参照观感,往往是诗人在其写作视野与美学实践没有抵达大成时的一种心理观感。一首好诗甚至于一个上乘的作品丛,只有表现出其他诗歌或作品丛所不具备的特质时,大部分读者才会认可和接受诗人所制造的观感,甚至可以说独立的精神空间这个词。
    我曾在多年前写了一篇《浅谈好诗》的薄文,其间第一次提到了诗歌的内在承质一说。关于内在承质,早在一九九八年,美国比较文学专家奚密曾经用英文如此来确定——intrinsic receives,其大意是独立的精神状态。我个人的观感是心,中国儒家学识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为天地立心”的心。个人认为,文学的根本意义,就是指导人的精神存在以及精神实践。如果否定了这一根本,文学就失去了其最深层次及最宽广的内涵。其所包含的任何形式,只能是单纯的语言游戏。
    我不知道阿襄的具体参照物是什么,思想上的尘世中的如何如何,但凭我读他的这组作品,生活中的细节高于意象和语言的关联,他把生活中原始的质感提炼出来,往往要比苦心构造意象来得深刻和引发读者的共鸣。
   
    遥记得03年末,我写下《写到雪》之后,几位阅读的友人都微笑着对我说,“邯郸之步,路遥之矣”。现在,我把这八字送于阿襄留念。亦恍如十年前的一个夏天,我在一位诗人的博里写道,一枝笔不能涵盖所有的生活,我们能做的只是突出自身的鲜明。“诗可解作野蒲草,也作天鸥千里行”,希望我此时推窗的千里之外,也遥对他的不倦创作。



                                                        刺一于02月07日



点评

盯着【秋水】良久,眼眶微热  发表于 2018-11-10 00:41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2-8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素心 发表于 2017-2-7 16:50
新年好,来的少了,估计是很忙

嗯,我今年除了浙大的教学任务就是和出版社订了15万字的小说合同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2-8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1_1044:}公历还有一个月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2-8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1_1044:}公历还有一个月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2-8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丫好{:1_496:}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2-8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丫好{:1_496:}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2-8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1_498:}{:1_1128:}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2-8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念风 发表于 2017-2-7 16:55
傻哥,生日快乐

{:1_1044:}{:1_498:}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6-10 03: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