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西柳

[讨论] 转:顾城的诗

[复制链接]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冬不拉


    你拿把旧钥匙敲啥呀?无聊{:116:}


没错,敲的就是无聊{:1_406:}


说实在的,窃以为,这首诗不如《中国,我把钥匙丢了》。

我想你应该是没有理解这首诗的含义,这首诗与《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主题是一样的,都是在寻找迷失的灵魂(信仰)。我认为这首诗在形象上更具象一些,而且也更令人玩味。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0-4-26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你应该是没有理解这首诗的含义,这首诗与《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主题是一样的,都是在寻找迷失的灵魂(信仰)。我认为这首诗在形象上更具象一些,而且也更令人玩味。 ...
西柳 发表于 2010-4-26 19:50


这联想有些牵强,不是吗?

因为谁都知道,钥匙是用来开门的,而不是用来开墙的。当然喽,拿它去敲墙,也未尝不可,只是不知道,这跟拿刀砍泥巴,有什么区别?恕我愚钝,还真玩不出什么更深层次的味来;除非你要我画扇面。

听过那个相声吗?黑乎乎的,能“画”出一切来。反正都在黑夜里,画的啥都看不见,很正常不是?


当然喽,没门没窗子的小巷,能让人联想到“高墙”。。。但“高墙”本来就是不让你开的,否则就不是“高墙”而是菜园子了。

再玩味一番,又弯又长(墙也厚)的小巷,还能让人联想到大脑皮层的那些沟沟回回(用俗话说,也就是花花肠子弯弯绕)。。。即便这些花花肠子弯弯绕“情结”得像锁似的,用“旧钥匙”开不了,顶多也就是思想僵化“不开窍”而已,再容我附会到极点的说,顶多也就是“旧钥匙”开不了(与“旧”相对应的)“新思想”而已,和“寻找迷失的灵魂(信仰)”,似乎也没什么关系呀。


您说是吗,仁兄{:lol:}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0-4-26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这首诗的主题非常之明确,《远与近》就是阐述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而且无视的令人心寒!
西柳 发表于 2010-4-26 19:41



    这话也有点牵强。

你想啊,要是诗中的“你”和“我”,只是一对素不相识的匆匆过客的话,不照诗中所描绘的那样,恐怕还真有点不正常了。

不是吗?

要是我一出门,不论见到谁,都跟她套近乎,轻者没错,重者不赏我一耳光才怪呢。

挨一耳光,这还是好的。要是我这个“你”,是个摩登女郎的话,不被当成“拉客的”才怪呢!你瞧这近乎套的

真令人寒心{:035:}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0-4-26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在的,窃以为,诗歌,自古以来,都是用字最有效率的一门艺术。而用字有没有效率,不仅仅在于字数的多少,更主要的在于,她为你提供了多少线索,多少纲,而这些线索,这些纲,又能让你找到或提出多少有价值的知识、经验或感受来。



如果只是一味地讲究字数的多少的话,一张白纸最好了。因为老话说得好,一张白纸,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不是?
可遗憾的是,那与诗人,一点关系都没有{:120:}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发表于 2010-4-27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没有忍住,过来说几句。

在推介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时我曾经说,诗歌是比较私人、比较小众的东西,且常试图用最少的文字去表达最多的含义,语言的结晶度很高。很多时候,某一首诗只有作者自己懂得,把题目点破之后,我们才知道他(她)在讲什么。这也是诗歌普及起来比较困难的原因之一。一首好诗,也许不是当下就懂,却是值得再三咀嚼与回味的。当然,在阅读的流畅度与视觉的理解上应该都不会那么艰涩。

大约在2008年初,在另一个坛子,我在文化版推介了顾城的《远和近》,同时还有托马斯•沃尔夫的同名小说。当时我说,这首诗意境清纯又淡淡忧伤,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之间的远近推拉,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这组对比并不是毫无倾向的,它隐含着“我”对人性复归自然的愿望,呼唤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短短的几行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在时空的错觉上有意留下空白,诱使读者去想象,而读者的心理因素不同,想象图景也会不尽相同。

另外,诗不仅表达情感,也可传达经验。读雨以为,《远和近》同时还传达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感受到的一种经验,也就是人与人之间远近亲疏的反逻辑关系。一般来说,越是亲近的人表现得越疏远,而越是关系平平的却表现得越亲热。也可以说,这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机制,因此,我们看人际关系的远近不能只看表面。

远和近,是一对极普通的反义词,但真正读懂还需一定的知识积累和人生阅历,而由于各人背景与个性认知的差异,在不同的人眼中,远和近也会有不同的含义。这就又回到了我上面开初讲到的话,诗歌是比较私人、比较小众的东西,面对同一首诗,读者的心理因素不同,想象图景也会不尽相同。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0-4-27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气人!

咋连小桌子都算死了,肯定会有人忍不住地跑上来,破天荒地跟个帖呢{:116:}



郁闷{:lol:}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临窗读雨


    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发表于 2010-4-27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柳: 赞同雨的观点九月币 + 5 点
谢西柳送分,不过,一字之差,谬之千里喏...{:010:}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0-4-27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诗不仅表达情感,也可传达经验。读雨以为,《远和近》同时还传达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感受到的一种经验,也就是人与人之间远近亲疏的反逻辑关系。一般来说,越是亲近的人表现得越疏远,而越是关系平平的却表现得越亲热。也可以说,这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机制,因此,我们看人际关系的远近不能只看表面。
...
临窗读雨 发表于 2010-4-27 09:25


有人说,这一段有点勉强。诗人要真是想传达这种反逻辑关系的话,那就不是“我觉得”,而应该是“他觉得”才对。问题是,人诗人可并没有这样写: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他”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人家明明白白说的是“我觉得”,没“他”什么事,那样子给谁看呢?

当然喽,自作多情的人,恐怕都希望是你说的那样。可这么一来,那首诗就没什么意义了。不过就是几句一厢情愿的自我安慰而已。那就更与西柳君所说的相距甚远喽不是{:lol:}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发表于 2010-4-27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说,这一段有点勉强。诗人要真是想传达这种反逻辑关系的话,那就不是“我觉得”,而应该是“他觉得”才对。问题是,人诗人可并没有这样写: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他”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人家明明白白说的是“我觉得”,没“他”什么事,那样子给谁看呢?冬不拉 发表于 2010-4-27 10:45

“有人”是小桌还是某某?

若是小桌,请代转:看似理性的文字,实则涌动着热流。这世上严师对爱徒都是很严厉的,望子成龙的家长对儿女的要求也常常近于严酷,无论怎样,挚爱亲朋的挑剔都是出于爱。

若是某某,回答是:往往,错觉是在审美的直觉思维中产生的。看“云”时的“你”才是原本的“你”。

当然喽,自作多情的人,恐怕都希望是你说的那样。可这么一来,那首诗就没什么意义了。不过就是几句一厢情愿的自我安慰而已。那就更与西柳君所说的相距甚远喽不是{:lol:} 冬不拉 发表于 2010-4-27 11:11

它隐含着“我”对人性复归自然的愿望,呼唤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这里应该没有什么自作多情的成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5-11 15: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