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江清月近人

[汇编] 浙江文化风景名胜---西湖情韵

[复制链接]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湖新十景_18宝石流霞

 




[全屏欣赏]


 

宝石山

西湖北岸的屏障

山石赭红 日光映照

整座山如流霞纷披

宝石流霞的景名就出于此

宝石山是杭州人看日出的地方

也是外地人看西湖全貌的胜地

宝石山上多宝石

屯霞石 依云石

有的为 “碧玉”

有的称 “玛瑙”

来凤亭前的一块卵形巨石

初名 “落星石”

后来又被吴越王封为 “寿星石”

从来凤亭向西

为川正洞

洞后面

为巾子峰 又名狮子峰

峰顶巨石犹如一只正欲扑向湖中的(的)巨蛙

所以又叫 “蛤蟆岭”

这是宝石山的顶峰

坐在这里眺望西湖全景

“烟水长洲一望中”

宝石山地质致密坚硬

断裂面呈贝壳状

据科学考证

这是一亿二千五百多万年前侏罗纪晚期

强烈火山喷发堆积而成的

这些含有二氧化铁的红宝石

在阳光下呈现出一派

晶莹可爱的“流霞”景观

宝石山的宝石

和中国创世传说中的女娲补天石

传递出相同的文化信息

是华夏民族祖先灵石崇拜的写照

宝石流霞

一道灵石崇拜造就的风景

一抹远古文化记忆的痕迹

总是在天没放亮的凌晨

宝石山上已经人影重重

这是赶在太阳升起之前

上山练身的人

这些中老年人

从来不曾畏惧山的高度

每天都要踩着山道石壁上

深深的大脚印

一路前行

这两个大脚印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据传五代时

吴越王钱镠为治服钱塘江潮患

在八月十八日这天

派一万名弓箭手去江边射潮

当队伍经过宝石山时

因这里山道狭窄

仅容一人通过

钱王一怒之下

两脚踩在山道两边的石壁上用力一蹬

顿时蹬开一条宽宽的道路

这个地方后来就叫蹬开岭

这是一个石头的世界

被换作蹬开岭的钱王脚印

和名闻遐迩的保俶塔遥相呼应

这也是男人的雄健

和美人风姿的审美呼应

保俶塔 石头雕砌的塔

保俶塔又名应天塔

宝石塔和宝所塔

相传是吴越国大臣吴延爽

为保钱弘俶朝宋平安归来而建

应天塔一说

是吴越国大臣想借此

向赵宋王朝表明

钱王弘俶能“顺应天时”的意思

事实上

保俶塔建筑时间比钱弘俶朝宋还要早

志书记载

当吴越(王)国开国君(王)主钱镠封

石甑山为寿星宝石山后

吴延爽就在山顶建塔

中藏东阳善导和尚的舍利

初名宝石塔和宝所塔

保叔塔和应天塔之名

是钱弘俶朝宋时所改

保俶塔初建时

高九级

塔旁有崇寿寺

公元九九八到一零零三年

宋咸平年间

永保和尚重修

塔身改为七级

南宋著名书法家

张即之因其亭亭玉立

风姿秀丽

曾在塔门上大书 “湖山胜慨”四个大字

元 明两朝

保俶塔多次毁建

都保持了原貌

现在的塔身

是一九三三年民间集资依原样修葺的

但崇寿寺

从此没有再建

公元一七三一年

清雍正九年

浙江总督兼巡抚李卫

为迎接清帝南巡增饰湖山景目时

兴建 “来凤亭”

“宝石来凤”

也是当时著名的西湖十八景之一

斜阳西去 湖色苍茫之际

每每有乐声悠扬 时隐时现

这飘渺的音律

使得满目皆石头的山

平添了几分柔和

几分怅然

在落霞苍古的山体间

有神情深邃而神秘的佛像一座

公元一一二四年

北宋宣和六年

一个叫思净的和尚

把宝石山上一块山石

凿成一尊半身大佛像

并在旁加建一座大佛寺

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山石

而是秦始皇缆船石

成了佛像的缆船石

将灵石崇拜寄托于山岳

佛陀世界在融于山岳中获得永恒

秦始皇缆船石在宝石山南麓

相传公元二百一十年

以赫赫武功统一六国的秦始皇

为了巩固对江南地区的统治

一路浮江东下巡视

他到达杭州

想去绍兴时

被钱塘江凶险的波涛所阻

就停船在宝石山下

在这里的一块山石上系上舟缆

时过境迁

大佛寺已经荡然无存

但被凿刻成大佛像

的缆船石却依然如故

云和孤竹 清雅婉转

最后一抹斜阳掉落山间

方才显见绿荫深处的抱扑道院

道教 “师法自然”

建筑选址

遵循因地制宜 依山傍水

因山就势

借山峦秀丽之气势

营道观逍遥神秘之风

一千多年前

葛洪出于佛门

归于道家

他在葛岭的这座道院内

炼长生不老丹

传说他在炼丹中配成多种染料

被人奉为染业和颜料业的鼻祖

葛洪在抱扑庐隐居炼丹时

著有《抱扑子》内外篇七十卷

抱扑庐前挹孤山 后据葛岭

两桥映带 一水横穿

晨练的人们

总是喜欢在初阳台

迎接每天初升的太阳

这是一个石台

石头建的初阳台

日轮乍起 微露一痕

瞬息霞光万道 天半俱赤

红若琥珀 大如铜盘

光景离奇倏(忽)然变幻 不可端倪

所以旧时有东海朝暾(tun)一目

宝石流霞的早晨

总是被抱扑道院的琴瑟箫笙唤醒

宝石山上的石头

有了声色之韵的陪伴

作为宗教文化载体和中华文化的物化形式

呼唤着远古文化的记忆

成为大众流放生命意象的对象

使西湖山水文化的精神内涵

以悠远的姿态

千古流淌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 西湖新十景_19阮墩环碧




    [全屏欣赏]


    公元一八零九年 清嘉庆十四年

    浙江巡抚阮元

    在湖心亭西

    用疏浚西湖挖出的葑泥推出一个小岛

    杭州人为了纪念他

    将这岛唤为阮公墩

    小小岛屿

    漂浮于粼粼碧波之上

    掩映在花木丛中

    犹如碧玉盘中一颗晶莹翡翠

    阮墩环碧就是以阮公墩为

    主体构成的一道景致

    从西湖公共大园林的概念来说

    阮墩环碧从来不是一个独立的景点

    但作为园林审美意境整体生成的一部分

    以人作为园林意凝神聚的元主题

    却在新西湖十景中独一无二

    正如它的名字

    小家碧玉 羞羞怯怯

    一百多年来

    阮墩环碧在潆潆湖水上

    始终犹抱琵琶半遮面

    一九八十年一个夏夜

    阮公墩仿古夜游中

    环碧庄庄主首度开庄招亲

    闺阁窗牍 豁然洞开

    阮墩环碧从此客来人往 络绎不绝

    那庄主

    不是别人

    正是“才通六艺”的浙江巡抚阮元

    每一个城市都以自己的方式释放记忆

    杭州人选择在虚设的喜庆场景中

    和先人阮元

    心来神往

    湖山见证

    阮元厚重的官靴

    初次踏上杭州域界

    他拜谒的第一人

    就是民族英雄岳飞

    公元一八零一年 清嘉庆六年

    岳飞庙重新整颜

    之后 在他的主张下

    又以兵器重铸秦桧夫妇二像

    跪于岳坟前

    从远处眺望

    湖中三岛的布局

    呈规整的品字型

    三潭印月始建于宋代

    湖心亭成于明代

    当阮公墩于清代落成后

    江南西湖园林在人间仙境的再创造上

    以 一水三山 的建构模式

    得到了完美的再现

    因为有了阮公墩

    形成湖中三岛之后

    西湖从普通公共大园林升迁为仙境

    湖中寻梦

    历朝历代不乏其人

    阮公创意的阮公墩

    在人间天堂圆了

    方丈 瀛洲 蓬莱的完满结构

    使无数后人神往不已

    阮公推崇一水三山的审美意境

    但他是不是人间仙境的追寻者

    不得而知

    但是历史上梦寐以求入海求仙的

    却大有人在

    “一水三山”这种

    园林建构模式的产生

    源于战国时代的神话和

    入海求仙山的行为

    《史记·卦(gua)禅书》记载

    威 室 燕昭使人入海

    求蓬莱 方丈 瀛洲

    此三神山者

    其传在渤海中 去人不远

    患且至 则船风行而去

    盖尝(chang)有至者

    诸仙人及不死药皆在焉

    这一诱惑人心的神话

    其实是根据西北地区昆仑神话

    进一步繁衍出来的

    《山海经·海内西经》说

    昆仑之虚 方八百里 高万仞

    百神之所在

    在八隅之岩 赤水之际

    《淮南子·地形训》又说

    昆仑阊阖之中

    疏圃之池 浸之黄水

    黄花三周复其原

    是谓丹水 饮之不死

    这一神话

    随着时间推移

    东渐演化而为蓬莱神话

    它把以山为主变成以水为主了

    在战国时代

    蓬莱神话在临海诸国流传

    故而齐威 燕昭等就派人寻求海上三山

    找仙人和不死之药

    秦始皇统一后

    渴望长生不老

    海上三山对他具有更大的诱惑力

    他不但大规模派人入海寻求蓬莱仙山

    以希望实现浪漫的幻想

    而且还在宫苑之内现实地筑山引水

    拟象海上仙山

    《史记·秦始皇本记》裴骃(yin)《集解》引

    《括地志》说

    《秦记》云

    始皇都长安

    引渭水为池

    筑为蓬 瀛

    这是中国古代园林史上

    第一个模拟海上仙山的构筑

    到了汉武帝

    他的求仙欲

    比秦始皇有增无减

    他把“筑为蓬 瀛”的秦代苑囿

    进一步扩大

    完善了 “方丈 瀛洲 蓬莱” 为核心的

    “一水三山”组合形式

    这在史记上有记载

    这样

    海上三神山那种可望不可及

    漂浮在浪漫天空并诉诸想象的传说

    终于在现实世界沉淀下来

    在宫苑里取得造型的直观形态

    变成可望 可及 可游 可居的

    一系列如同仙境的具体景观

    “一水三山” 的园林文化

    代表着更多民众信仙求仙

    好奇求异的文化心理

    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

    蓬莱神话长期在苑囿

    乃至文人宅园中不断积淀

    或者以变相 简化的形式 表现出来

    使得这一凝固着神话

    宗教文化心理的园林建筑组合模式

    在中国古代园林史上

    取得艺术生命的延续性

    阮墩环碧等组成的湖中三岛

    就是这种文化在江南衍生的历史佐证

    以人作为意聚神凝的元主题

    使得阮墩环碧园林的意境整体

    洋溢着浓郁的诗情

    建筑 景观和人文活动

    凝聚着阮元的点点滴滴

    而作为浙江巡抚的阮元

    杭州人将一个小岛和他的名字相融

    足可以看出一座城市“精神的气候”

    在阮墩环碧我们可以寻见的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

    有一种精神的气候

    就是风俗习惯和时代的精神

  •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 西湖新十景_20虎跑梦泉




    [全屏欣赏]


    公元一九二一年

    李叔同独自坐在昭庆寺对面的

    景春园楼上喝清茶

    凭栏远望

    天容水色 微动涟漪

    湖上舟船不觉移

    感动

    忽然占据了李叔同的心

    这西湖原来是人间天竺伽蓝陀

    从昭庆寺数起

    招贤寺 灵隐寺 虎跑寺 净慈寺分座湖畔

    他的心被西湖的灵山空雨滋润了

    残霞夕照

    又有梵音渐起

    不知道为什么

    他以为 那是虎跑寺的钟声

    公元八百一十九年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

    性空和尚云游到大慈山

    这里青山盘郁 环境清幽

    想在这里结庐栖禅

    但是山上缺水

    他又放弃了这个念头

    忽有一日

    性空在梦中遇一神人

    告诉他将派遣两只老虎

    把南岳衡山的童子泉移到这里来

    第二天清晨

    性空果然看见两只老虎 “跑地作穴”

    泉水喷涌而出

    性空就地建寺

    并把泉命名为 “虎跑”

    这就是虎跑寺和虎跑泉的来历

    虎跑寺虽屡经兴废

    寺名也多次更迭

    但著名的虎跑泉

    却始终清泉长流 喷涌不息

    又一日

    李叔同和夏丏(mian)尊泛舟湖心亭

    忽听得夏丏尊语

    我们这种人

    出家当和尚倒是很好

    李叔同的心

    为之一动

    不多日

    他便独自去了虎跑断食

    虎跑泉

    一个两尺见方的泉眼

    清澈明净的泉水

    从山涧石罅(xia)间涓涓涌流

    泉后壁这“虎跑泉”三个大字

    是西蜀书法家谭道一的手迹

    虎跑泉水色晶莹

    味甘洌而醇厚

    明朝高濂在他的

    《四时幽赏录》中曾说

    西湖之泉 以虎跑为最

    西山之茶 以龙井为佳

    虎跑泉历来被誉为西湖诸泉之首

    而 “龙茶虎水”

    则被历代文人雅士称为

    西湖 “双绝”

    传说唐代茶圣陆羽曾游遍名山大川

    品尽天下甘泉名茶

    将他最喜爱的六口井泉排了名次

    杭州虎跑为第三泉

    据说

    清乾隆皇帝曾经特制了一个银斗

    根据泉水的轻重

    品评全国名次

    结果杭州的虎跑泉

    和无锡的惠泉比列为第三泉

    所以虎跑泉又有 “天下第三泉” 的美称

    从所在地来说

    有山泉和地泉

    从水温来说

    有冷泉和温泉

    从空间形式来说

    有团泉和曲泉

    从表现形态来说

    有动泉和静泉

    动泉中又有流泉 涌泉之分

    在众多的水体类型中

    泉的个性最鲜明

    主要表现为奇谲特异

    活泼好动而不定型

    同时可以表现出多变的形态

    特定的质感

    不同的温度

    悦耳的音响

    一泓清泉

    竟然可以诉诸人们的

    视觉 听觉 触觉和味觉

    一千多年来

    虎跑泉备受诗人们的赞美

    苏东坡 聂大年 高得暘 宋濂 毛奇龄

    都在这里品茗题咏

    虎跑泉水为什么特别甘美

    虎跑泉水是从难溶解的

    石英沙岩中渗涌出来的

    水中所含可溶解的矿物质

    比别的泉水要低

    特别是含氯 钙成分极少

    所以水质透明无菌 干洌醇厚

    同时这里的泉水分子密度高

    表面张力大

    盛满一杯 投入镍币

    泉水高出杯口二 三毫米而仍不会外溢

    明湖碧无际

    又青山绿作堆

    李叔同掬一捧虎跑泉

    在水的倒影中

    翻阅自己的人生画卷

    一九一八年七月十三日早晨

    相传这一天是大势至菩萨的圣诞

    李叔同在虎跑寺落发

    正式出家为僧

    成为弘一法师

    这一年

    李叔同三十九岁

    这之前

    他将平生雕刻的印章送给了西(冷)印社

    印社同仁将这些印章封存在

    凉堂前面的岩壁间

    题名 “印藏”

    李叔同是我国著名的

    新文化运动启蒙者之一

    也是中国新剧运动的创始人

    他对文章 诗词 绘画 音乐 书法 篆刻

    都有很深的造诣

    在西(冷)印社 “汉三老石室”

    至今留有他的手笔

    在石室后面的悬崖上

    一座简朴的小经幢

    幢身上刻有《佛说阿弥陀经》

    书法整齐挺秀

    深得汉魏六朝之秘

    弘一出家二十多年

    苦行修道

    成为一代佛学大师

    一九四二年冬

    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

    归葬于虎跑

    翠竹幽深

    风清花香

    拾阶而上

    纪念弘一大师的石塔

    和济祖塔遥相辉映

    成为虎跑梦泉的双子塔

    济祖塔院是纪念宋朝高僧济公而建

    济公一直深受大众喜爱

    十八岁在灵隐寺出家后

    居住在净慈寺

    最后圆寂在虎跑

    他一生不畏权贵

    好打抱不平

    在民众中有广泛的影响

    济公是浙江天台人

    俗名李修缘 字湖隐

    他的传说很多

    其中和虎跑有关的是济公救螺的故事

    说虎跑溪流中有 “食螺已断尾”

    济公 “乞放水中”

    才 “活而无尾”

    至今虎跑溪中仍存活着断尾螺

    一二零九年五月十六日 嘉定二年

    济公索笔书到

    六十年来狼籍 东壁打到西壁

    如今收拾归来 依旧水连天碧

    书后掷笔而逝

    水令人远

    泉今人清

    虎跑梦泉

    一曲神话 一泓清泉

    两个高僧大师

    让虎跑的泉水平添了份量

    大好湖山如此

    独擅天然美

    翠扑须眉

    又笛声林外起

  •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湖情韵----我心飞翔




    [全屏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发表于 2011-1-6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帖好,谢糊姐,收...{:131:}{:015:}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1-1-8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105:}
    回复 使用道具

    
    甘首五朝臣

    发表于 2011-2-22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1-3-22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1_496:}正需要这个,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1-3-22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想买这碟,用电视来看
    随喜随欢。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发表于 2011-4-24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走文字,只因难得!谢过·
    醉四方,逸八荒,飘天涯,影无踪,终究是红尘一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5-10 22: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