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475|回复: 58

[汇编] 【文化深度】“草根文化”日渐风行 能否提升社会底层的话语权?

[复制链接]

如歌的行板
发表于 2011-3-24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草根文化”、“草根明星”、“草根群体”……这两年,“草根”一词越来越常见。到底什么是“草根”?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与搜狐新闻中心对4224人进行了一项在线调查显示,56.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就是“草根”。还有80.6%的人表示,日常生活中“草根”一词很常见,其中32.8%的人表示“非常常见”。

“社会底层”、“弱势群体”、“没有权势”成为“草根”三大标签

说起“草根”,福建省福州市某翻译公司职员李俊杰的第一反应就是“社会底层”。他认为,和社会精英相比,“草根”在修养水平和知识丰富程度方面稍有欠缺。“但是,现在每个被认为是‘草根’的人,都不会甘当‘草根’。他们时刻想摆脱‘草根’身份,走出社会底层。这就是‘草根’所体现出的拼搏精神。”

在厦门大学研究生钟耀照看来,“草根”群体的最大特点就是身处体制之外。“‘草根’只是一个中性的代号,背后是一群正奋斗于社会底层的年轻人。‘草根’这个词既明确指出了他们的出身,又反映出了他们现在的生活状态。”

调查显示,8.3%的人认为“草根”是一个褒义词,20.2%的人认为是个贬义词,超过六成(65.0%)的受访者认为是个中性词。

在对“草根”的态度上,58.2%的人表示“尊重”,10.2%的人表示“欣赏”,4.7%的人“没怎么注意”,0.8%的人表示“鄙视”。

最能代表“草根”的标签有哪些?调查中,选择率最高的三个标签分别是:“社会底层”(72.5%)、“弱势群体”(72.4%)、“没有权势”(67.9%)。

接下来还有“缺少话语权”(62.0%)、“非官方”(51.2%)、“生命顽强”(43.5%)、“追逐梦想”(36.6%)、“活力”(12.7%)等。

我国较早关注并研究“草根”现象的社会学家艾君,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传统文化中,“草根”就是指那些既普通又顽强的老百姓。20世纪80年代之后,“草根”一词在学理上专指民间、底层、弱势的阶层或群体。

“我们现在明显把‘草根’的含义扩大化了。在当前社会的理解与使用中,‘草根’指的就是普通大众,范围包括工人、农民、失业者甚至更广。可以说,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属于当前意义上的‘草根’。”艾君说。

73.2%的人表示“草根”的本质是社会底层自发形成的自我认同

“草根”一词为什么会流行?艾君表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传统的社会主流文化受到各种亚文化的冲击。“草根”及其背后体现出的文化就是亚文化的一种,它的本质是社会普通民众诉求的表达。

“网络的兴起也为‘草根’文化的流行提供了肥沃土壤。”艾君进一步分析,网络传播具有自由性、主观性、广泛性等特点,很多亚文化、民间文化都很适合在网络上传播扩散,“草根”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调查显示,73.2%的受访者认为,“草根”的本质是“社会底层自发形成的自我认同”,61.7%的人认为本质是“无话语权群体的自我表达”。在“草根”的各种传播渠道中,网络占第一位,89.1%的人表示多在网络看到“草根”一词。

“‘草根’的流行也部分缘于人们的猎奇心理。现在社会中,特别是年轻人群体,普遍存在一种追逐新鲜、时髦的心理。凡是名称新鲜或含义新鲜的词语,一旦在网上出现,就会马上炸开,得到充分传播。比如‘草根’、‘给力’、‘神马’等等。”艾君说。

58.6%的人认为“草根”的流行会提升社会底层话语权

三年前,郎洌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创办了“草根网”——国内第一个专门以“草根”思想为内容的思想类网站。让他没想到的是,短短三年多时间,“草根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日平均点击量10万左右的网站。在各种思想类网站中,这个点击量已经相当难得了。

“当初创办网站,只是想给许多零散的‘草根’思想提供一个集中表达交流的平台。发展到今天,‘草根网’已经聚集了300多位‘草根’学者、23500多篇‘草根’原创文章。其中不乏对政府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的‘草根’意见。‘草根’思想具有很大价值,不一定就比精英思想差。”郎洌说。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草根’与精英之间确实存在着裂痕,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郎洌指出,这种裂痕主要表现在“草根”民众对主流精英文化的抗拒与不信任,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调查中,55.3%的人认为“‘草根’与精英正在形成强烈的对比”;28.7%的人表示,“草根”的流行意味着“社会底层正刻意与精英群体保持距离”。

对于“草根”与精英之间存在裂痕的说法,艾君表示不认同。他指出,首先,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动态的、可变的,并不存在永远的精英与“草根”,谁都有可能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其次,作为民间文化的代表,“草根”文化与精英文化、主流文化之间是共生的关系,没有丰富的“草根”文化,就没有好的精英文化。“所以说,‘草根’文化是精英文化存在的基础。健康向上的‘草根’文化,不仅不会刻意与精英文化保持距离,还会对精英文化以及主流文化进行补充和丰富。”

“草根”的流行会带来哪些结果?调查中,60.3%的人认为是“增加底层公众的社会认同感”,58.6%的人表示是“引起社会注意,提升底层社会话语权”,42.5%的人选择了“补充主流文化,使文化更加多元”。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3-24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春晚救星到舆论靶心 “草根红人”去向何方?


草根艺人在央视春晚上露面并非首次,早在2005年、2006年,网络歌手杨臣刚、庞龙就在这个备受瞩目的舞台上开唱成名曲《老鼠爱大米》、《你是我的玫瑰花》;2008年,“傻根”王宝强率领一众货真价实的建筑农民工杀入春晚,一曲《农民工之歌》令人印象深刻;2009年农民歌手马广福、刘仁喜与专业演员同台飙歌《超越梦想》,赢得一片喝彩。而在今年,旭日阳刚、任月丽以及深圳民工街舞团的亮相,得益于央视有别于往常的全新选拔机制,因此在春晚20余年的历史上,留下意味深长的、划时代的一笔。

进入“后春晚时代”,名噪一时的草根明星们,前途却并不如预想的平坦:或身陷版权纠纷,或徘徊在商业化的十字路口,甚至以比成名更快的速度回归平凡。在他们之前成名的民间艺人们,大都陆续退出公众视野的中心,一个个曾经震撼人心的“传奇”渐渐黯淡,处于被遗忘的边缘。

专业人士指出,草根艺人普遍存在后劲不足、表演较为粗糙、缺乏清晰规划、适应力不强等软肋,加之观众“喜新厌旧”的天性,使得绝大多数人注定只能“昙花一现”,在短期爆红之后人气骤跌、直至淘汰出局。从草根到职业,他们的未来何去何从?所有关注他们命运的人,某种意义上也是在扪心自问:你会为了一个梦想走多远?一朝梦醒,你是否依然觉得无愧于心,继而昂首向前?

做“草根”还是当“明星”?

从“春晚”救星到舆论靶心

自登上央视兔年春晚之后,“最火农民工组合”旭日阳刚就没闲过。首先是昔日恩人汪峰发出的“禁唱”通牒,将翻唱版权问题不留情面地端上了台面;接下来,全国各路媒体八方打听掘地三尺刨出的各种“猛料”,将他们一次次送上了娱乐新闻的头条:“身价暴涨30倍”、“经纪人不统一、内部有矛盾”“急缺原创星途堪忧”……

关于他们坐头等舱、抽“中华烟”的爆料,很快惹来一个尖锐的质疑:“他们真的是农民工吗?”这一回,舆论的发难直接指向了他们赖以成名的关键———“草根身份”。一部分曾经无条件赞美他们唱出“百姓之声”的人们开始反戈相向,类似“旭日阳刚已经变味”的失望声音,在当初造就他们的网络土壤上飞速蔓延。

半年以前,他们还是两个在简陋宿舍里光着膀子、用沙哑的嗓子吼叫“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的小人物,一个是来自河南的仓库搬运工,一个是来自东北的地下通道歌手。因为朋友一时心血来潮把他们随兴演唱的《春天里》放至网上,引起狂热转载,这两个“北漂”的普通人,被无数人的“感动”簇拥着,战战兢兢登上中国最重要的电视晚会现场——— 央视春晚。

另一个以草根身份、站到春晚聚光灯下的人,是还不满23岁的河北女孩任月丽。这位出身贫寒、曾在北京西单地下通道卖唱维生的“西单女孩”,同样是因为翻唱视频在网上大热,变成各家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在观众“她不上春晚谁上春晚”的呼声中,她抱着吉他,踏上了以前不敢奢望的舞台。

当草根明星的集体亮相,为春晚赢得“群众基础”,甚至被封为“春晚救星”的同时,任月丽也经历了和旭日阳刚相似的尴尬:“春晚后台被打”的谣言,“表演疑似植入广告”的揣测,专业歌唱家为弟子鸣不平的申诉,都让她被迫一次次面对媒体选择沉默或者自我辩护。

无论是感叹“好似一场梦”的任月丽,还是无奈地宣称“管不了别人的嘴,只管做好自己”的旭日阳刚,成名的确使其物质生活发生了实质性改变。一旦出了“春晚”这道门,他们就不再是当初一穷二白的“流浪歌手”了。

“当他们已经不再‘老无所依’,甚至比许多普通人都更容易赚钱的时候,人们就不会那么轻易地把掌声和泪花敬送给这两位曾经的‘农民工’兄弟了。我想,这是必然的一个趋势。”作家陆天明在博客中这样写道。

“他们只是话题人物,还不是真正的音乐人。不少支持者是出于一种猎奇或者同情的心理,这种成名方式显得有点脆弱。”音乐人邓伟标如是说。

耐人寻味的是,与“钱景”可观的旭日阳刚比起来,同台的深圳民工街舞团受捧程度相差甚远。春晚结束后不久,一位成员就对媒体淡然透露“准备回去卖奶茶了。”

“唱什么”与“红多久”

在闹出“禁唱风波”之后,以翻唱汪峰作品起家的旭日阳刚遇到一个不可回避的难关:往后唱什么?继续翻唱别的歌手还是改唱原创?央视元宵晚会上,他们给出了一个权宜方案:演唱了另一位歌手张雨生的代表作《我的未来不是梦》,没有偏离“吟唱人生况味”的大方向。

与此同时,许多音乐人、唱片公司乃至网友不断向他们伸出热情的橄榄枝,表达为他们写歌的意愿,助其摆脱“无歌可唱”的困扰。面对顿时骤增的慷慨援手,旭日阳刚诚恳致谢,同时谨慎表态“再看看”。最新进展是,与他们签约的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许诺:将在华语音乐圈中广发英雄帖,不惜重金为旭日阳刚“征歌”。

拥有多首原创歌曲的任月丽,似乎并不为此犯愁,不过目前除了为某网游代言外,她的前途也不明朗。接受记者采访时,她透露目前仍然没有签约、没有专业“智囊”替她运筹帷幄,连经纪人也是昔日一起唱歌的“战友”。

在“唱什么”的问题上,受访业内人士大多数都是“原创”的坚定拥护者。主动提出为旭日阳刚写歌的著名音乐人吴颂今指出,禁唱风波凸显了众多草根歌手的通病——— 没有叫得响的原创作品。吴颂今说:“在审美需求多元化、听众日渐细分的歌坛,必须量身订做有的放矢,不断推出体现自身特色的原创新歌;并紧紧依靠主要受众群体,与广大粉丝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才能巩固和提升现有的歌坛地位。”

“华语音乐传媒大奖”评委、乐评人邱大立提到,台湾知名歌手林志炫最近推出了一张深受好评的翻唱新专辑,对于旭日阳刚的原创歌曲有可能不如《春天里》表示担忧。他说:“歌手贵在表演有生命力,是否原唱还在其次。他们当务之急是吃透、消化‘音乐’二字。”

在邓伟标看来,选择原创歌曲之所以比翻唱更冒险,是因为会考验草根歌手自身的“审美力”以及对听众需求的把握程度。“毕竟翻唱歌曲大都属于已获市场承认的经典,而原创歌曲从风格、类型到主题,每个环节都需要斟酌取舍,这将对他们的未来产生直接影响,决定着现有粉丝群体的去留。”

太合麦田副总裁詹华和天娱传媒副总裁杨柳共同认为,民间歌手投奔商业之后,与科班出身的专业歌手实际上处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不再享有“平民标签”所带来的宽容庇护。如果没有过硬的才华、素质的提升来提供续航能力,那么走红和消失都在一夜之间。对于立志成为歌手的人来说,拿出有分量的个人作品,是理所当然的“分内事”。

商业包装的“草根”难保本色?

无论歌舞、演戏、综艺等“具体工种”有何不同,对于整个“草根明星”群体来说,共同的困惑是:当他们登堂入室、频频在电视、晚会上亮相之后,原先话题性的逐步削弱已成定局,这时,是该继续保持“泥土味”,还是让它蜕变为“明星味”?

检阅过去几年来中国形形色色、出身底层的“平民明星”,经得起“大浪淘沙”的佼佼者凤毛麟角。这些优胜者因其才艺、气质的差异,大致兵分两路:一类通常成名前已是“准专业”,如箭在弦上,成名后通过整体包装,走“雍容华贵”路线,比如李玉刚和李宇春;另一类则将“质朴”坚持到底,比如“傻根”王宝强,还有赵本山的一众弟子们。

旭日阳刚和他们的听众显然更希望保持“农民工兄弟”的本色。河南省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郑彦英在名为《艺术之美在于异》的博文中,力挺他们继续“光着膀子”唱歌,“那是真正的原生态,够劲”,奉劝他们不要因为“舞台化”的设计失去自我。成员之一王旭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很怕丢失本真”。而曾经签约又解约的任月丽,对穿着打扮等“造星”方案,同样流露出排斥情绪。

作为唱片公司和经纪公司的代表,詹华和杨柳指出,草根明星靠百分百的“原生态”是行不通的,接受专业团队的包装打造是必然的,只是方向和尺度的问题。谈到2006年签下红遍网络的“搞笑二人组”“后舍男生”时,詹华回忆说,当时他们的出现切合了互联网上的“播客”潮流。签约后,公司也曾经存在着对其定位上的困扰。“最后我们还是决定,让他们坚持自己的风格。”“后舍男生”在《十全九美》等参演影片中,将“无厘头”特长展现得淋漓尽致。

至于签下曾轶可的天娱,则更多受到选秀赛事的影响。杨柳告诉记者:“选秀歌手是观众的共同见证下成名的,曾轶可的原创能力和幽默、亲民的形象,都是她吸引粉丝的地方,肯定要保留。过多强加的改变,是对艺人的摧毁。”

有人说,成名后的“草根”,即使看上去再淳朴,也是经过商业化、娱乐化乔装改扮过后的“伪草根”,他们的生存基础——— 与观众之间的情感纽带,迟早会变得稀薄、乃至断裂。对此,音乐人邓伟标称:“今天中国没有什么贵族阶层,哪个明星不是从草根起步的?只要踏入这个圈,就不要管出身,打持久战是靠实力与头脑,不是靠身份!”

无可否认的是,“平民偶像”之所以在中国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热议话题,本质上是因为他们替“沉默的大多数”发声、圆梦。他们来自于内心的光芒、源于真实的力量,让一切矫揉造作、千人一面的“艺术”羞愧汗颜。如一句评论所言,“真正的草根都在地下”,他们的使命在成名的刹那间已经完成。个人得失终成浮云,唯有底层群体的骄傲,长存于世。

○专访

对话“西单女孩”任月丽

“我对经历过的一切都很知足”

南方日报:春晚之后更多的人认识你了,可否谈谈你的近况,有没有遇到一些新的困难?

任月丽:春晚之后,很多知名人士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有人帮我免费写歌让我唱,沙宝亮老师让我免费在他的录音棚录歌,蒋大为老师也说给我提供音乐方面指导。他们确实是有很多的资源,为我写歌,帮助我提升自己的音乐技巧。我觉得他们主要向我表达的是一种关怀之情,对于他们的关心我心领了,但并不会真的去麻烦他们。如果到时候他们有非常适合我的歌,达到一种合作关系,我会去考虑接受他们的歌曲的。

在自身仍需提高的专业能力方面,现在要我立马投入学习,在经济能力上是不允许的,因为家里面还需要我去支撑,否则拿这些钱去自我提升而不顾家里人,我也会觉得提心吊胆的。

除了专业提升这一块,我觉得现在自己并没有什么太大困难,现在的幸福感也是从未有过的强烈,心情随着关注我的人数量不断增加而好转。当然,我也明白这些幸福感来得快去得也快,但我对自己所经历过的一切都很知足,以后发生变化是理所当然的,心情也并不会随之低落。

南方日报:签约唱片公司以及聘用一名专业的经纪人,是成为一个专业歌手的必备条件,你有做过这样的打算吗?

任月丽:对于唱片公司,我之前也有过合作尝试,但后来我发现自己还是更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享受说话不被限制、穿着不被强行要求的生活方式。

至于经纪人方面,我觉得李铁(编者注:任月丽的朋友、现任经纪人)虽然不是专业出身,但他具备了经纪人该有的素质,即便没有经过系统学习但我觉得他并不比其他专业的经纪人差,甚至具备其他不少经纪人不具备的谦逊素质,在与人沟通方面也是非常地出色。至于他存在的不足,我相信李铁会慢慢地去学习,慢慢去摸索。假如一个很出色的经纪人对我进行包装,即便我立马变得很红,我想我可能还是不能接受、适应这么迅速的变化,我喜欢通过自学和摸索得到的成长。

南方日报:在你成名之后,有网友猜测或许网上会很快出现“东单女孩”等新的草根歌手,“北漂”一族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你担不担心会被观众遗忘?

任月丽:我倒希望这样,每一个草根歌手的出现我都为他们感到光荣,对他们都心存敬佩也深刻体会他们的艰辛。草根歌手的不断涌现,说明我们这个群体在逐渐地被大家所认可。当年我在西单地下通道卖唱时,曾被经过的人从上往下打量,我想他们看我的眼神将会发生巨大变化,将是一种全新的从下往上的敬佩眼光,这正是我非常期待的事情。

南方日报:你对自己未来的音乐之路有什么规划?“草根歌手”的发展前途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有人力挺也有人态度悲观,身为当事人的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呢?

任月丽:我近期的计划是在今年4、5月出一张个人专辑,以励志为主题,专辑中会有自己的一两首原创,总体还是继承以前的风格,但会有一些新的尝试,加入少量的爱情歌曲,也会挑战一些快歌。至于将来能走多久、走多远,谁都不能打包票,当然我会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我现在对自己的每一步都很知足,我也深知以后也不可能会像现在这么红,只要以后有人提及我时觉得我曾经不错,我觉得也是成功的。

不少人怀疑我会不会“过把瘾就死,赚够钱就走”,我不是贪婪的人,不会想着趁自己有名气赶紧赚一笔钱,坚实自己的经济基础。现在我对经济收入的要求是能保证家里面的正常开支即可,这对我来说已经是一种极大的满足了。我也不会远离群众,因为我谨记现在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群众给我的,所以我从现在开始,会一直坚持慈善事业,回馈社会,帮助更多的“西单女孩”。


◎精彩点评

关于任月丽


到了北京,你要上长城、吃烤鸭、听西单女孩唱歌。

——— 郭德纲

她很真实,很自然:我很感动,很欣赏。     

——— 章诒和

我觉得她唱歌好打动人,我整个被打动了,因为她会让人想当她的守护神。      

——— 蒋方舟

月丽的声音特别干净纯粹和天真。  
         
——— 杨澜


关于旭日阳刚

支持汪峰依法维权,遵纪守法是不设前提的,不管你是谁,不管你什么处境,守法没商量。建议汪峰为旭日阳刚专写一首歌,版权友情转让,给这次争执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 崔永元

他们是作为时代特征,而为人们所铭记。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与谭咏麟、邓丽君、周润发可以比肩的。     

——— 百度贴吧网友

旭日阳刚光着背蹲在那里叼着根烟惆怅,那是他们。当他们站在光鲜奢华的地方唱歌时,他们就完了,被毁掉了!

——— 娱乐评论人江小鱼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3-24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年媒介转型 草根媒体发声展现出围观的力量


草根媒体的发声,是这一年来中国传媒行业最为典型的事件。所谓的草根媒体,固然没有定论,但是以微博为代表的媒体形态在2010年快速繁荣起来,却改变了2010年中国媒体的言说形态。

2010年刚刚过去,从新闻的意义上就成为了历史。此刻,中国的传媒人已经迫不及待地奔向下一个新闻现场。但是2010年在中国新闻史上,确实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年份。

如果盘点2010年的中国媒体,这一年的媒体无疑具备着重要的转折特色。这种转折不仅仅是技术变革,而且同时也是传媒理念的变革。

2010年的媒介转型,给中国的舆论环境带来了新的特色。

第一,草根媒体的发声,是这一年来中国传媒行业最为典型的事件。

所谓的草根媒体,固然没有定论,但是以微博为代表的媒体形态在2010年快速繁荣起来,却改变了2010年中国媒体的言说形态。

这些草根媒体的发展,最大的动力其实不仅来源于技术,更来源于媒体技术对个人表达的解放。坦率说,基于这些年来传媒技术的高速发展,微博能够火多久,我不知道,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也尚无定论。因为有太多的媒体创新形式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和繁荣,又以空前的速度萎缩甚至消失。但是SNS社交网站和微博带来的这种信息网状传播,却是从来没有过的。

以2010年11月上海胶州路大火为例,在刚刚发生火灾的第1个小时里,原创性的信息超过百条,图片达到数十张,远远超过了我们传统上认为报道速度最快的通讯社报道。

草根媒体的力量不但通过形式表现出来,也通过内容加以展示。

2010年,微博创造的新词“给力”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从更为广泛的媒体意义上说,这种草根的声音也让全社会感受到了一种无言的精神力量。

在2010年岁末,人们从视频网站上看到了农民工组合“旭日阳刚”带来的《春天里》。这首歌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歌唱组合甚至被网民投票抬进春晚,这说明中国社会不同阶层不同范围对于精神愉悦的渴望,对于文化自觉的一种追求。

当然,《春天里》不是《春晚里》,穿上衣服走上春晚灯光中的旭日阳刚还是不是我们心中的那两个有追求的农民工,我不知道。但是社会对他们的关注,是中国草根媒体塑造的英雄效应。

突发事件引领报道

史家不幸诗家幸,但是中国新闻人如果能带着沉重的心态,去追踪此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实也是避免此类突发事件的最重要功能。

第二,突发事件仍然引领了这一年的媒体报道,甚至可以说创造了2010年的传媒高度。

其实从新闻的规律来说,突发事件引领媒体报道并不能构成任何一个年度的媒体特征。但是当我们看到中国传媒人站在王家岭的矿井前、舟曲的废墟中、胶州路的浓烟边、假疫苗的受害者中间的时候,这种突发事件带来的新闻契机,是中国传媒人难能可贵的报道契机,也是2011年留在中国媒体环境中的标志性事件。

史家不幸诗家幸,但是中国新闻人如果能带着沉重的心态,去追踪此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实也是避免此类突发事件的最重要功能。

众所周知,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改革进入的深水期,突发事件的背后往往承载着其他多种类型的社会矛盾。新闻人的理性表达,是通过对事实的不断还原,来重新塑造这个社会逐渐缺失的理性。

但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这种对理性的坚持是非常困难的。

一方面,突发事件容易转移社会的注意力,比如2010年我国玉树地区发生地震,舟曲出现大规模泥石流灾害,夏季不断出现洪涝灾害,都给我们创造了新的话题。

另一方面,也容易绑架社会的情绪,比如浙江乐清村长被碾死事件。

因此,我们珍惜每一个突发事件的机会,不是因为这些突发事件死亡多少人,引发多少悬念,而是因为这些突发事件给中国社会创造了一个回归理性的机会,也给中国媒体创造了一个攀登新高度的契机。

同时,我们也很关注新闻人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的重要启蒙作用,比如对价格上涨的听证,对拥堵措施的民意调查,无论结果是否令社会大多数人满意,但是媒体参与引导过程代表了一种开始。

维基揭秘冲击世界

维基揭秘的突然出现,不仅更新了人们对网络信息自由的观念,更冲击了现有的国际政治体制。

第三,国际媒体领域的变革,其实也是2010年中国媒体舆论环境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维基揭秘的突然出现,不仅更新了人们对网络信息自由的观念,更冲击了现有的国际政治体制。

有条笑话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维基开始揭秘之后,自暴自弃暴饮暴食,胖了18公斤,还被老公嘲笑。

我想此言恐怕非虚。从一个媒介研究者的角度来看,维基揭秘之后带来的最大挑战并不在自由、也不在政治,而在于信任。

今后我们该相信谁?

是相信政治家面对镜头说出来的话,职业记者印在报纸上的话,还是相信深喉们在网络上不断爆料的内容?

在一个主流价值观极其明确和强势的社会,这或许不是问题,但是在一个转折变革,不断探索和巩固价值体系的社会,这可能就是一个新的问题。

新闻人在寻找突破

2011年的新闻人自身,也在寻找一种自我突破。因为这一年中,新闻媒体作为一个变革的行业,技术的突破、行业的整合带来的主要是心理冲击。

除新闻报道的特点之外,2011年的新闻人自身,也在寻找一种自我突破。因为这一年中,新闻媒体作为一个变革的行业,技术的突破、行业的整合带来的主要是心理冲击。

2010年中,有消息说《纽约时报》将要在2015年结束纸质版,完全改为电子版;半个世纪的老店“米高梅”也在去年破产被收购;《新闻周刊》也被1美元卖给了音响大王西德尼哈曼。媒体人一方面惶恐于平面媒体是否进入了“黄昏年代”,另一方面也在寻找新的突破口。

在新闻教育领域,美国最有名的新闻学院之一,西北大学梅迪尔新闻学院的教授们投票决定将这个百年老店改名为梅迪尔新闻媒体与整合营销学院,引发了新闻教育的空前争论。

有人说这是新闻行业对传媒资本的投诚,也有人说这是新闻行业的浴火重生。无论是什么结论,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新闻教育的自我警觉性还是挺高的。

但是这些心理冲击,能够改变媒体的形式或者新闻教育的模式,却无法改变新闻人的使命感。在这一年中,除坚守事实叙述和社会启蒙的理想之外,新闻伦理的坚持,也是2010年中国媒体人面临的巨大挑战。

比如学者们一如既往地在年底评选出了2010年度十大假新闻,这些新闻中基本上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无中生有比如“金庸被去世”、一种是放大社会情绪比如“数百万青年人死于室内污染”、还有一种是竞争压力使然比如“西安成为第五大直辖市”。

有的时候,我们不但遭遇到假新闻,而且遭遇到在社会情绪之下的事实加工。还原这种事实的难度非常大,因为它既面对少数地方政府,同时也面对公众舆论中过于情绪化的表达,因此才有不少“失踪了的新闻”一说,也才有了“需要事实还是需要符合需要的事实”一问。

不少媒体对于浙江乐清案件真相的追踪,对77元廉租房房租的还原都是一种努力。这种努力和公民调查团的努力相互结合,能够发挥地方政府甚至是新闻发言人所无法发挥的作用,更能够给社会提供一个可资信任的意见团体。

失职与惭愧

“围观改变中国”,从我的角度看,这是新闻人的失职与惭愧之处。

这一年中,人们常常说一句话“围观改变中国”,从我的角度看,这是新闻人的失职与惭愧之处。

如果把一个社会变得更好的力量不来源于舆论引导者,而来源于被引导者,那么媒体的力量,无形中其实就成为了舆论的一种附属品。

在舆论理性的状态下,这种附属品或许还能以“平庸”二字表达自己的无辜;但是在社会转型,舆论理性和权力非理性交织出现的情况下,如果新闻人失去了言说空间,那么不但平庸,而且是非理性的帮凶。

我理解这种坚持是非常困难的,比如说南非世界杯带来的激情与快乐还没有从各个编辑部散去,对记者的通缉之声又从某个角落响起。

无论是否对错,公权力作为一个强势力量,对新闻人的打压,本身带有一种权力的过度张扬。

当然,我们可以说,中国当代的新闻史忽略了任何一个年份,都是不完整的。但是当微博开始在2010年发力,民生议题开始在2010年出声,虚假新闻开始在2010年褪色,这个意义上的2010年将是中国当代新闻史上的关键一页。

每一页都有被翻过去的时候,但每一页也都有永远留存的价值。中国新闻人往往被新闻推着前进,虽说“生产力的发展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是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却永远代表了一个民族对自己的定位和追求。

□周庆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新闻评论人)

2010媒体看点

●140字的微博风靡一时,网络言论生态发生改变。

●网络热词“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引来围观。

●视频网站上的农民工组合“旭日阳刚”带来的《春天里》,引发热捧。

●在诸多重大事件中,媒体人依然站在第一线,如王家岭矿难、舟曲事故、上海胶州路火灾、假疫苗事件……

●维基揭秘爆出众多外交机密,引发多国外交部门恐慌。

●半个世纪的美国电影公司“米高梅”宣布破产。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3-24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草根译者从野蛮生长到登堂入室


医学博士黄玉华翻译的美国小说《三杯茶》最近在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不断现身,像他这样的业余翻译已经多了起来。《芒果街的小屋》《麦田里的守望者》《穿越时空的少女》《龙争虎斗》等引进版畅销书的译者,都和黄玉华有着一样的“身份”,他们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翻译只是出于兴趣和文化担当,人们送给这类译者一个统一的标识——“草根译者”。

草根译者过去更多是在网上叱咤风云,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600多名译者在译言网参与翻译抗震救灾资料,1周之内翻译了10万字,从此名声大振。几年磨砺之后,这些活跃在网上的“草根”已经大有登堂入室之势,成为文学翻译队伍中不可小视的力量。

“多亏了小二我才认识卡佛。”

今年1月,美国作家卡佛名作《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译者是“小二”。这是继去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自选集》后,“小二”的第二部卡佛译作出版。

“小二”本名汤伟,今年50岁,如今在上海一家台资企业担任高管。2006年时,汤伟从网络旧书店花高价买回一本卡佛小说,但他发现其中第一篇《他们不是你丈夫》的第一段就翻错了,“能不能蹭一点白食”翻成了“顺便看看能不能定点儿货”。而豆瓣网的“雷蒙德·卡佛小组”也在这时建立,汤伟加进去时只有3个人。

为了让更多人也来看卡佛,汤伟开始翻译他的小说,并一点一点发到豆瓣网上。最近两年,这位被称为“美国的契诃夫”的作家终于在国内火了,汤伟3本小说译本接连出版,“雷蒙德·卡佛小组”成员也达到了4063人。汤伟的翻译也引来一片叫好声,作家小宝就称汤伟的译本是卡佛译本中最好的。有网友还写道:“多亏了小二我才认识卡佛。”

和汤伟一样,最近许多草根译者的译作得到了出版社的青睐,从“地下”转到了“地上”,上海译文出版社有关负责人说,目前该社推出的类型小说至少有一半出自草根译者之手。软件工程师“丁丁虫”,从去年7月到今年8月,一共出版了4本日本科幻小说译作。他在豆瓣网的“译者小站”上已经有了3000多位粉丝,风头甚至盖过了原作者。生化学博士潘帕出版了《芒果街的小屋》、《最初的爱情,最初的仪式》,就连作家毛尖也成了他的粉丝。

“翻译的乐趣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如果要对这些草根译者贴些标签的话,或许下面一些词可供参考:时间紧、报酬低、理工科、海外经历、自由度高……

时间紧是草根译者的共性。“丁丁虫”既要在软件公司上班,又要上同济大学的研究生,还要翻译科幻小说,每天翻译的时间大约只有一到两个小时。“不过,我已经练就了在公交车或地铁上翻译的本领。”

草根译者的初衷更多的是爱好和兴趣。“丁丁虫”说:“目前大陆的翻译收入实在不能算高,文学翻译更比商业翻译低许多。如果为了稿费的话,倒不如去做商业翻译了。”而对于高管汤伟来说,翻译的收入更是微不足道,但是,“翻译的乐趣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事实上,这些译者的本职工作大多都是工程师、会计等,与他们的教育背景类似,就像汤伟所说,“和文学相差十万八千里”,但他觉得,“我们这些人都具有对文学近于发狂的热爱,翻译是向一个你喜爱的作家致敬。”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有理工科背景的译者在科幻、推理、侦探等类型小说的背景知识上,会比语言专业的学院派译者了解得更多。“丁丁虫”认为,文学翻译尤其是类型文学,学院派译者的关注度历来稍弱,而像他这样纯粹出于兴趣的草根译者恰好可以弥补这一块的不足。另外,类型文学很容易形成自己的粉丝文化,学院派译者对粉丝文化不太了解,而草根译者往往就是圈中的一员,他们更容易引起粉丝的共鸣。

而他们之所以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自由度高。“作为一个业余翻译爱好者,我有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家的自由,而专业翻译家往往没有这样的自由,而且,我不需要以此养家糊口。”汤伟认为,如以翻译为生,肯定要有速度,不能像他一样,一本小说集可以翻译3年。

“不能像九斤老太一样对待新生事物。”

草根译者大多是从网上成长起来的,又并非专业翻译出身,免不了受到非议。

有人就说,汤伟是学工科的,没有文采,没有灵气,翻译的小说死板、干涩。不过,汤伟感觉有些委屈。“批评可以,但要言而有实,比如某篇文章的第三段到第四段原文是怎样的,如实地指出来,但这样的批评很少。”

也有人认为,草根译者是宝贵的资源,他们让文学翻译充满了更多的可能性。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陆建德说:“一个行当有一个行当的盲点,另外一批人的加入,会带来新鲜的空气。”原译林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译林》杂志首任主编李景端毫不掩饰对草根译者的欣赏:“我接触过所谓草根译者,有的人甚至让我感到惊讶。不管怎么说,他们为萧条的文学翻译,带来了另一种希望。”

“翻译家也是从‘草根’走过来的。”李景端对此最有发言权,1979年,《译林》刚刚创刊,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上映,李景端突发奇想,为什么不把小说引进呢?学院派译者没人有兴趣,李景端被迫到上海寻找草根译者,这一找,他发现另一片天地。“我从这些非专业翻译身上看到了潜力。”经过悉心培养,这些草根译者一个个变成了翻译家,如张伯然、许钧、孙志礼……如今全是翻译界响当当的人物。

事实上,在文学翻译本来就不景气的时候,对草根译者“抠”得太紧本身就不明智。李景端说:“不能像九斤老太一样对待新生事物。”陆建德则笑着说:“大翻译家傅雷还出错呢,该放他们一马就放一马。”

李景端指出,从长远来看,有眼光的出版社和相关部门还是应考虑将草根译者纳入翻译队伍中,建立相应的培养机制,加强指导。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3-24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一篇轻松些的:


名人微博里的搞笑段子

冯小刚:


●什么是贵族?想象一下,某贵族人指着故宫说:“这院子不错,买了!”穿燕尾服戴假发腰杆笔挺像跳国标舞的随从凑耳边小声答:“这院子本来就是您的。”贵族一脸狐疑地问:“是吗,我怎么不知道?”轻答:“这事太小了,不值得跟您汇报。”贵族当时就扫兴了,说:“上次我看上了纽约的中央公园,一问也是我的,真没劲!”什么是贵族?早晨一睁眼无数窗帘就被徐徐拉开,从卧室一路走出去,人到门开,你要慢一步拉门,他就直接撞门上了,因为这种事从他生下来就没发生过。关心的全是某种蝴蝶要绝种了,非洲的鳄鱼在雨季到来之前有没有食物。当然了,还有一见钟情心爱的女人。

●某日,我开车拉着葛优去北影,途中遇熟人叫停寒暄。熟人问葛:“干吗去呀葛爷?”葛答:“拍戏啊。”熟人顿时面露惊愕,继而竖拇指大赞:“葛爷真是太平易近人了!演戏您还亲自去啊?”葛正背词默戏无心闲扯,点头堆笑匆匆道别。车开出很远葛才反应过来,对我说:“这是夸我吗?厕所都亲自上,演戏我还不亲自来?”

●葛优喝高了,舒淇去搀他,路人经过,问舒淇:“你爸喝多啦?”

于谦 :

●北京某医院厕所改造,把脚踏冲水改为起身感应式。启用当天,许多化验便常规患者抱怨:“没等取标本就自动冲走了。”只有一个小伙子,很快留够标本。大家问:“你怎么留的?”小伙子答:“我在肯德基卖甜筒。”

●去年,到南京演出。白天同郭老师、王海等人逛街时,迎面走来俩哥们儿,见到郭老师欣喜若狂地说:“郭老师!我能和您照个相吗?”德纲欣然答应。这老哥迅速撩衣服,解皮带。众皆愕然。细看其腰中,一照相机外裹皮套穿在腰带上。郭老师遂带着惊魂未定的表情与其合影留念了。

●一段有趣的对话。观众:“郭老师!给我签个字行吗?”郭:“行呀!在哪签呀?”观众:“就签在衣服上吧。”郭:“那这衣服就没法穿了?”观众:“没事儿!就不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1-3-24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草根文化”日渐风行 能否提升社会底层的话语权?
俺觉得似乎不会~:)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3-25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草根文化”日渐风行 能否提升社会底层的话语权?
俺觉得似乎不会~:)
飘絮飞影 发表于 2011-3-24 20:06

拭目以待吧 :)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1-3-25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拭目以待吧 :)
临窗读雨 发表于 2011-3-25 11:27

{:1_499:}



    常言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草根阶层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的与日俱增,中国的草根,有朝一日,也会像西方的有色人种一样,真正地成为天赋啥子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中的那个“人”的。

要知道,即便到了圣雄甘地、马丁路德金的那个年代,人微言轻的有色人种,在很多酷爱平等的上等人眼里,压根儿就只是个一撇一捺的生产资料而已。想当奥巴马,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不是吗,朋友?

昨天的梦想,就是今天的希望,明天的现实{:1_529:}


发展(或扩充实力)才是硬道理{:lol:}


说到文化,说书的,唱戏的,自娱自乐的,以前不就是种草根文化吗?

可事到如今,谁又能否定荷马莎翁曹雪芹什么的呢{:1_406:}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3-25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1_499:}

常言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草根阶层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的与日俱增,中国的草根,有朝一日,也会像西方的有色人种一样,真正地成为天赋啥子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中的那个“人”的。

要知道,即便到了圣雄甘地、马丁路德金的那个年代,人微言轻的有色人种,在很多酷爱平等的上等人眼里,压根儿就只是个一撇一捺的生产资料而已。想当奥巴马,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不是吗,朋友?
昨天的梦想,就是今天的希望,明天的现实{:1_529:}

发展(或扩充实力)才是硬道理{:lol:}


说到文化,说书的,唱戏的,自娱自乐的,以前不就是种草根文化吗?

可事到如今,谁又能否定荷马莎翁曹雪芹什么的呢{:1_406:}
冬不拉 发表于 2011-3-25 12:05

言之凿凿,以观后效:)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畅意三江水

发表于 2011-3-25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临窗读雨


    {:1_498:} 读雨老师好...“草根文化”日渐风行 能否提升社会底层的话语权?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总体上受当下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意识形态需要的制约...比如82岁资深"草根"申纪兰...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5-10 19: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