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我是云儿

[推荐] 说文解字

[复制链接]

畅意三江水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文解字:一


<指事>字
  小篆:一,从一横置,本义作「数之始也」解,(见《广韵》)即最初之第一位数名。一字仅一横画,为见而知其为一者,其他虽有一画而成之字,但无一之自然平置,显明易识,故泛指事物之最初仅见而无偶者为一。
  其义为:
  1. 数目之第一位曰一。例如《易经&#8226;系辞》:「掛一以象三」。
  2. 统一曰一。例如《荀子&#8226;议兵》:「权出于一者强。」
  3. 一人曰一,无指定之代称。例如《史记&#8226;汲黯列传》:「一生一死,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4. 至上之道曰一;指示代称。例如《淮南子&#8226;精神》:「『能知一,则无一之不知也;不能知一,则无一之能知也。』注:『一,道也。』」


  5. 皆;全;即全部、全体之代称;或以为副词。例如《史记&#8226;曹相国世家》:「参代何为相,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6. 使之相等齐。例如《吕览&#8226;仲秋纪》:「一度量,平权衡。」
  7. 尽。例如《韩非子&#8226;功名》:「人主者,一力以共载之。」
  8. 同;一样。例如《礼记&#8226;中庸》:「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9. 第一位。例如《孟子&#8226;离娄》:「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
  10. 单独。例如《史记&#8226;项羽本纪》:「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11. 纯。例如《尚书&#8226;大禹谟》:「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12. 一次;初次。例如《左传&#8226;僖公五年》:「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13. 极短之时。例如苏轼《前赤壁赋》:「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
  14. 乃;竟;有事出意料外意;表性态。例如《吕览&#8226;知士》:「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
  15. 或;表性态。例如《左传&#8226;昭公五年》:「一臧一否,其谁能常之。」
  16. 一旦,表性态。例如《左传&#8226;成公二年》:「蔡许之君,一失其位,不得列于诸侯。」
  17. 位句首或句中以助语气。例如:一往情深、一贫如洗;又如《战国策&#8226;燕》:「此一何庆吊之速也。」
  
  一,简简单单,清清净净,在数以万计纷繁的汉字当中,却是含义隽永,耐人寻味。就因为它的简单与纯真,让人倍感亲切,也往往成为我们人生的第一课。
  庄子说:「一者,有之初。」《史记&#8226;董仲舒列传》也说:「一者,万物所从始也。」一代表着缘起与初始,大到天地宇宙万物的生成,小到我们生活中数的积累与叠加,事物的发展与变化,都由一演变而来。
  就人而言,人生不断地成长,阅历也不断地丰富,而常常难以忘怀的便是天真无邪的童年,最珍贵的也便是那颗赤子之心和那份初心。童年无忧,是因为有太多难忘的美好记忆,是因为「人之初,性本善」的心灵还没有被社会恶习所熏染,没有名闻利害,但有马之欢,有此赤子纯心,固然简单而愉快,从而让我们知道:人可贵的是能保持人之初的赤子之心、美善之心。人的初心应该都希望有幸福的人生,都希望父母健康快乐,希望家庭婚姻美满……而如果常常缅怀一下自己的初心,便会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苛刻,多一分理解,少一分气恼,多一分幸福,少一分烦恼。
  一,也含着同一意思。谚语说:「两人同心,其利断金。」「兄弟一条心,门前泥土化黄金。」《增广贤文》又说:「两人一条心,有钱堪买金。」看来,「一」跟「金」有着相似的性质,也许便是纯真和珍贵,心地纯真,同心同德,一切的困难都能迎刃而解。家庭和睦,夫妻一心,则家业可兴;在国家利益面前,将相一心,国家安定,外敌也不敢入侵;在灾难面前,则「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体现的是心底纯真与善良。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厚道一分福」,这告诉我们付出与收获是等同的。如果只想一味的获得,而不用心去付出,那就成了瞎想、妄想,自然与福无缘,生出更多的是烦恼苦闷。所以凡事从一开始做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善因就会结善果,点滴积累,必然会有好的福报。而有些人无怨无悔地付出了,暂时没得到等同的回报,渐渐地可能就失去信心,想走捷径,想种瓜得豆,转而放弃这个信念,最终一事无成,甚至灾难临头才知悔恨,实在很是可惜。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与「一」打交道。我们说话要一言九、一诺千金,做到「凡出言,信为先」,才能与他人建立和谐信任的人际关系;我们不能听信一面之词,做到「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也就能少招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在抉择面前我们要慎于一,不能一头雾水,不让自己「一失足成千古恨」;在挫折面前,我们不能一蹶不振,而可一笑置之,坚强面对一切;在别人遇到困难或需要救济的时候,我们不能一毛不拔,人的一生总会有不顺的时候,人们都需要互相关爱与帮助……
  我们头顶一个蓝天,脚踏一片土地,生活一个地球之上,我们的生命一体同源,用一颗诚敬之心,祝愿大家一帆风顺,一生幸福美满!
回复 使用道具


畅意三江水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文解字:下

<指事>字
  甲文「下」:从一(稍短)在一(稍长)下,长一是指地即平面,短一是指物,故物在地底为下。与甲文上之二取相反形,有明示下与上为相对之意。
  小篆「下」:本义作「底」解(见《说文解字》许慎著),凡下之至尽处必至底,是指自地面向下降深而言,故下作「底」解。
  其义为:
  1. 低处曰下。例如《孟子&#8226;娄离》:「犹水之就下。」
  2. 下属;臣庶曰下。例如《礼记&#8226;中庸》:「为下不倍。」
  3. 回数、次数之称。例如:打两下、拍两下。又如《红楼梦&#8226;四十七回》:「湘莲又掷下鞭子,用拳头向他身上擂了几下。」
  4. 对者自谦之辞。例如《晋书&#8226;谢玄传》:「下官不堪其忧,家兄不改其乐。」


  5. 山麓曰下。例如《诗经&#8226;唐风》:「采苦,采苦,首阳之下。」
  6. 旁侧曰下。例如柳宗元《西山宴游记》:「数州皆在衽席之下。」
  7. 降落。例如:下雨、下楼。
  8. 退出。例如:下班、下船、下课。
  9. 攻克。例如《史记&#8226;乐毅列传》:「下齐七十余城。」
  10. 放入。例如:下面、下调料
  11. 投送。例如《水浒传&#8226;八回》:「……将这两封书下一下。」
  12. 着。例如:下棋。又如《魏志&#8226;文帝纪》:「天资、文藻,下成章。」
  13. 颁布。例如:下诏、下谕。
  14. 退让。例如《论语&#8226;颜渊》:「虑以下人。」
  15. 抑止。例如:低声下气。
  16. 除去。例如《周礼&#8226;夏官》:「岁登,下其损益之数。」
  17. 乞降。例如《左传&#8226;僖公七年》:「国危矣,请下齐以救国。」
  18. 用。例如:下力。又如沈和《南安乐神曲》:「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
  19. 进;进入。例如:下考场、下馆子。
  20. 微贱的。例如:下人、下辈。
  21. 低劣的。例如:下品、下策、下愚。又如《论语&#8226;子张》:「君子恶居下流。」
  22. 在后的。例如:下文、下代、下月、下年。
  23. 在低处的。例如:下吏、下属。
  24. 当此之际。例如:目下、言下、时下。
  25. 向下,表性态。例如:下嫁、下视。又如《易经&#8226;系辞》:「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物在地底为下。下底者厚,其根基亦壮实坚牢。
  谚云:「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幢高楼,没有下面坚实的地基,楼厦也只会成为空中楼阁的幻影;一棵大树,地底下没有发达的根系来吸收养分,枝繁叶茂也会不日凋零;一条小溪,在地底者是其源泉,源远自然流长,没有源头的河水,最终也必然干涸。如此之「下」,皆是成就一切的根本。
  为人处世,要孝悌为先,培养好德行。工作学习,要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正如魏征劝谏太宗说:「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下亦有道。有一回,子贡向孔夫子请教「为人下」之道,孔子说:「为人下者,其犹土乎!汩之深则出泉;树其壤,则百谷滋焉,草木植焉,禽兽育焉,生则出焉,死则入焉。多其功而不意,恢其志而无不容。为人下者,此也。」而现今社会多已背离此道而行,只因竞争激烈,大家多是不甘居于人下,故相互竞争,尔虞我诈,从中获利;内部之中,有些人殚尽心机谋求发展,不惜玩弄阴谋诡计;甚至还有在下为子女的,与父母争权力,争财产。竞争带来社会矛盾重重,人们都以为是其生存之道。然而这样的生存,使社会失去了和谐,人们相互伤害,生起诸多的怨恨,同时自己也被折腾得筋疲力尽、痛苦不堪,烦恼丛生,最终是损人损己。
  思忖孔夫子为下如土的道理,我们真是深感惭愧。足下大地,无私奉献甘泉,生长百谷草木,长养飞禽走兽,功德无量无边,却谦卑不自意,胸怀宽广而无所不容。人若效法,必也能过得自在,活得洒脱。
  孟子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此水之「下」是谦虚的美德。一个人不可能常享富贵,也不可能常居贫贱,拥有权势、地位、财富可能也只是一时运至,有许多人在位的时候门庭若市,下野之后便落得「门可罗雀」。这告诉我们:人们真正能记住你的是美好品行。孔子说:「以富贵而能下人,何人不尊?」得到众人尊敬爱戴,在于恭敬谦虚的与人相处,所以老祖宗也教诲我们应该「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弟子规》中云「骑下马,乘下车」,便是告诉我们当放下贡高傲慢,对人要恭敬谦卑。古时候有下马陵,说人们经过董仲舒的墓前时,都下马而行,这是董仲舒德行的感化。
  读书学习,我们要多下功夫,才能「下学而上达」;做了错事,我们要能放下改过,下不为例;习书作文,我们要下笔遒劲,下笔成章。但亦有不能下者,如「糟糠之妻不下堂」,此不下有着夫妻之爱,恩情绵长;不学下士「闻道,大笑之」,下愚不可移;也不能做个下三赖,做下三烂的事,否则便会沦为下流、下贱之人。
  「下」还有诗的优美意境。「烟花三月下扬州」,故人顺江而下,江水幽幽,帆船悠悠;「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之下,如流行坠落,似飞矢行空,遒劲壮观,展现出「下」之宏伟。
  人生大道,有上下曲折,处上我们何其风光;处下,尤不失君子风范,此乃处世之道。而细细体察当「下」之意境,其义理之无穷,亦让我们领受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畅意三江水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文解字:仇


<形声><会意>字
  小篆仇:从人,九声,本义作「雠」解(见《说文解字》许慎著),乃二人相对之意,即俗称之冤家对头,故从人。又以数始于一而终于九,九有极义。仇则势难两立,亦有极意,故从九声。
  其义为:
  1. 匹曰仇。二人相对相当之称。例如《礼记&#8226;缁衣》:「君子好仇。」
  2. 仇敌曰仇。例如:仇人、仇家、仇敌。又如《诗经&#8226;秦风》:「备我戈矛,与子同仇。」
  3. 怨耦(偶)曰仇。例如《左传&#8226;桓公二年》:「佳耦曰妃,怨耦曰仇。」
  4. 深恨大怨曰仇。例如《史记&#8226;留侯世家》:「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


  5. 姓,春秋时宋大夫仇牧之后,望出南阳。
  6. 怨恨。例如《尚书&#8226;五子之歌》:「万姓仇予。」
  7. 仇校:校正。例如《事类全书》:「喜藏异书,皆手自仇校。」
  
  人与人之间最难得的是包容与宽恕。当两人能兼容相合,亲如一体是「仁」,所以古人说:「仁者爱人也。」此时人与人之间,是一团和气。
  如果两人相对,心里有了分别,你是你,我是我,缺少了宽容与理解,甚至起了憎恨,便成了「仇」。此时人与人之间,是一团怨气。
  古人运用数字的智慧是一流的,数始于一而终于九,奇数是阳,偶数是阴。九是阳刚到极处,所以是老阳;六是阴柔到极处,所以叫老阴。万事万物,物极则反,所以《易经&#8226;乾卦》说:「上九,亢龙有悔。」我们就知道,「仇」就是人刚强气盛到了极处,便处处要跟人作对,事事要与人不和。这个仇,人生容易受到障碍,生命也容易摧折,这样的「仇」还是不要为好!
  然而,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总有是非的知见,好恶的情感,不能心平气和地与人和谐相处。于是,有时候还是免不了结「仇」。
  有的人小肚鸡肠,常常意气用事,别人使了一个不好的脸色,说了一句不中听的话语,他也不能释怀,怨恨在心,这便是「睚眦之怨必仇」之人,实在说这样的人生很孤苦,很难交个知心的朋友。
  人有喜怒哀乐爱恶欲,所以总免不了有烦恼,与人生怨为仇,其实古人早就告诉我们:「仇无大小,只怕伤心。」一个人为仇而伤心忧闷,甚至痛心疾首,原因不在外,而在自己的心胸不够宽广,心量不够恢弘,才不能包容,才要与人对立。
  我们知道,战国时期的名相蔺相如,在赵国危急的关键时刻,运用智慧而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又维护了国家的严,得到了赵王的赏识和重用。他从一个宦官的门客很快做到了国家上卿的位置,权位高过了将军廉颇。廉颇因为自己战功显赫,心有不服、心生傲慢,便与蔺相如为仇,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而蔺相如却避而不见,以自己博大的胸怀和心量来对待他人的仇视,一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让廉颇感动不已,惭愧万分,最后负荆登门请罪。从而,这出「将相和」也成为历史的美谈。
  同是人,类不齐,有的人一遇到不如意的事,便容易生气;有的人见到不平便发怒;有的人看到不如他人的地方便嫉妒……而有的人却能坦坦荡荡,所以恩怨情仇都来源于个人性格习气。斤斤计较、心胸狭窄的人,往往深陷在自己的情绪当中,会「有仇必报」,甚至「恩将仇报」;心地光明,大度能容的人,往往顾全大局,会「私仇不及公」「外举不避仇」,甚至「仇或化为恩」。
  俗话说:「夫妻无隔宿之仇。」夫妻之间,因为同气连枝,上有父母双亲需要孝养,下有子女需要抚养,中又维系着家庭、家族的兴盛,而怎么可以因为一点芝麻小仇,而让大家都发愁?我们与人对立,产生怨仇,归根结底只是我们德行不够,有诸多的坏习气,不能宽容,没有心量,才会处处碰壁,以至愁眉不展,烦恼丛生。
  古人说,如果真诚尽心地去做事,就没有悔恨;如果能宽以待人,就不会有人埋怨;如果能懂得容忍,就不会受到侮辱;如果能以和为贵,则不会与人结仇。我们要想人生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实在是要不断克除自己的坏习气,扩大心量,将自身的恶习仇校一下,将外面的怨仇都化解一下。于是,我们心包太虚,大爱无仇,清净平等,生活便也如沐春风,安然自在。
  「九」一念之间而可以变成「二」,「仇」一念之间可以变成「仁」。数理文字的魅力,让我们对老祖宗的智慧,不能不稽首赞叹!
回复 使用道具


畅意三江水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文解字:惜

<形声><会意>字
  小篆惜:从心、昔声,本义作「痛」解(见《说文解字》许慎著),乃为之哀伤之意,故从心。又以昔为已往之意;人最易哀往伤逝怀旧,故惜从昔声。
  其义有:
  1. 爱。例如:惜爱、珍惜、宠惜、宝惜。又如《吕览&#8226;长利》:「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
  2. 怜。例如:痛惜、顾惜、怜香惜玉。
  3. 哀痛。例如:哀惜、惋惜、痛惜。又如贾谊《惜誓赋》:「惜余年老而日衰兮。」
  4. 贪;贪取。例如屈原《九歌》:「惜诵以致愍兮。」


  5. 吝,宝之不舍。例如《尚书&#8226;仲虺之诰传》:「有过则改,无所吝惜。」
  6. 恐;恐怕。例如黄庭坚《五小诗》:「此翁今惜醉,旧不论升斗。」
  7. 惋惜,值得伤叹。例如:惜哉。又如《论语&#8226;颜渊》:「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8. 惜别;不忍离别之意。例如杜牧《赠别诗》「腊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一生中,值得我们珍惜的宝物很多。至爱的亲情、刻骨铭心的爱情、肝胆相照的友情、追不回的时间、唯一的生命、财富难买的健康、地球的资源……都需我们真心去感受,才能体会那份珍「惜」的可贵。
  夫妻是缘,有缘才能相聚,故应当「惜缘」。「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象征着琴瑟和谐夫妻百年好合,故夫妇合才能筑造幸福的家。因此彼此珍爱一生,不离不弃,才是夫妻结合的真义。虽然生活当中,不免有磕磕碰碰,但谚云:床头吵床尾合。夫能行义,妇能守德,彼此又能扶持、忍让、持家,则必然家和万事兴。一旦放任感情,不忠不贞,夫妻便易失和。所以,五伦中夫妇合实是维系社会安定的基础力量。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日常所需,源于许多人的努力付出,得来实属不易,当要珍惜。常言道「惜衣得衣,惜食得食」,懂得爱惜,物尽其用,不轻易浪费,才不至于有所匮乏。一个有福的人,不但懂得要积福、造福,更知道要「惜福」。当知,人没有浪费资源物品的权利,物资的来源,是属全人类所共享,值得大家珍惜。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人生最宝贵的就是光阴,「惜阴」就是珍爱生命,不轻易浪费生命。「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年轻就是本钱,在黄金的岁月,应该发奋图强,立下人生方向目标。在有限的生命里,发挥一份光和热,温暖社会,利益大众。
  我们的生命,是母亲用生命所换得,那是何其艰难不易。在成长的过程,又不知耗尽了父母多少血汗及青春,才有今日的我们。这样宝贵生命,怎能不珍惜呢?虽然,人生有坎坷风雨,但逆境,无疑就是我们成长的开始。勇敢的面对,坚强自己,就能突破困境,「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珍爱自己的生命,把父母赐给我们的生命,化作无尽的力量与热能,把生命中所获得的爱,传递下去,才是真正的回报父母,千万不要做出不孝的行为,留给父母永远的伤痛。
  保持健康,为人生第一大事。健康的身体,是我们家庭幸福、事业成功的保障。然而,人在拥有健康时,常忽略保养的重要性,故常过度操劳、或糟蹋,埋下日后疾病的祸因。而保持健康最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锻炼身体,端正品德,自然造就身心和谐。因为「精神不运则愚,血脉不运则病。」人既是动物,身就一定要动,气血才能通畅;又云:「养生以少怒为本。」能调和心境,心广体胖,自然身体健康,百病不生。故谚云:「说说笑笑散散心,弗说弗笑要成病。」「心乐为良药,神伤致骨枯。」爱惜我们的身体,拥有了健康,才能更好地孝养父母,关爱他人,为社会人群服务。
  天朗气清,青山绿水,美好环境为我们所期望。保护大自然,做好环保,我们责无旁贷。倘人人能发起一念真诚,爱惜环境资源,从个人做起,养成节约能源的好习惯,能为世界的美好奉献出一份心力,持之以恒,则地球变得更加美丽,便指日可待了!
  世事无常,缘起缘灭,聚散不定。明白其理,自能珍惜所有,感恩所得,真正爱惜当下所拥有的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畅意三江水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文解字:夫

<象形>字
  小篆夫:从大,从一,大象人形,一象簪形,男至二十而束发,加冠以示成人,故其本义作「丈夫」解(见《太平御览》引《说文解字》),乃成年男子之称。
  其义有:
  1. 男子之通称。例如:凡夫、壮夫、武夫。又如《诗经&#8226;小雅》:「射夫既同,助我举柴。」
  2. 夫婿曰夫。例如:夫妇、先夫、前夫。又如《古乐府&#8226;陌上桑诗》:「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3. 役曰夫。例如:车夫、脚夫。又如《汉书&#8226;章帝纪》:「怀诸姙者,赐胎养谷,人三斛,復其夫。」


  4. 地积名,古以百亩为夫。
  5. 夫人。例如《礼记&#8226;曲礼》:「天子有后有夫人。」又如《幼学琼林&#8226;文臣》:「命妇亦有七阶,一品曰夫人,二品亦夫人。」
  6. 夫子,敬称。例如《孟子&#8226;梁惠王》:「愿夫子辅吾志。」又如《论语&#8226;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7. 彼,代第三人称。例如《孟子&#8226;尽心》:「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8. 凡,泛指。例如《左传&#8226;襄公八年》:「夫人愁痛,不知所庇。」
  9. 语中助词或语末助词,表感叹、疑问等。例如《礼记&#8226;檀弓》:「仁夫公子重耳!」又如《史记&#8226;孔子世家》:「吾歌,可夫?」
  
  少年英姿,及至弱冠,威仪略显,不知不觉间已是堂堂「丈夫」。此后,步入成人之列,正式迈向人生另一新境地。
  渐至而立之年,不再依赖父母,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不负亲朋家族之望,不辱祖宗源远之德;又当夫有义、妇有德,在内以修己能,上下和睦,育养子女,在外以拓其事业,以求闻达,兼济天下。
  夫妇有道,有义而合;夫妇有恩,恩情并重。为夫有义,要以身作则,言行举止不偏不斜,思做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表率、模范,是谓「做之君」;为夫有义,上以孝顺父母,中以恩爱妻子,下以抚育子女,敦伦尽分,不怠不宠,是谓「做之亲」;为夫有义,言传身教,解难答疑,正己化人,为妻儿之师表,是谓「做之师」。行此君、亲、师之义,乃不失为丈夫也。
  丈夫之配偶又曰夫人,夫人行妇道,有「妇言、妇德、妇容、妇功」四德,古人云「妻贤夫祸少」,夫人相夫教子,内任和齐家、序上下之主帅,外是助夫君、拓事业之师爷。夫义而妇德,则古诗为之赞叹:「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移。」《易&#8226;家人》曰:「夫夫妇妇,而家道正。」
  丈夫有大小、有真伪。大小所分在胸怀器量之宽阔,是有「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之说;真伪所分在忠信义勇之一如,是有「不辞独力任颠扶,大木堂堂真丈夫」之谓。孟夫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大丈夫志在四方,能屈能伸;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大丈夫千山万水往长远处看;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
  有丈夫,也有匹夫。匹夫行事,随顺习气,鲁莽而少谨言慎行。如「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不足为勇。」然而匹夫虽然地位卑下,却也当有所守。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为民之本分;「三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自我之勉励;「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匹夫无故获千金,必有非常之祸」,是谨身之告诫。
  无论丈夫抑或是匹夫,古圣先贤教诲我们皆要做修养之工夫。贪夫徇财,是因其贪婪;独夫骄固,是因其自狂。农夫尚知去草,嘉谷才能丰茂,故我们读书修学,立身处事,只有去恶存善,行「克己复礼」之工夫,才能增进我们的德能。古德说:「今人皆知砺其剑,而弗知砺其身,夫学,身之砺也。」是其所谓也。又有诗云:「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欲赋生来惊人语,必须苦下死功夫」。
  古人每有所抒怀、感叹,合理中情者,常以「夫」之兴起。如「夫战,勇气也。」「夫立身之忠信也,立官之廉也,立家之俭也。」于此,夫我们知夫之如是,当内省己心,外思己行,方无愧于「丈夫」「夫人」之谓乎?
回复 使用道具


独赏二月雪

发表于 2012-10-24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贴好,我喜欢,跟帖!!!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发表于 2013-2-14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是路过,不发表意见
范呆昏 发表于 2013-2-14 14:49



    大新年的,你们很辛苦,先不删了。祝新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5-10 20:1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