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临窗读雨

[汇编] 【文化沙龙】朱光潜的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

[复制链接]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句话不离本行,活该踢PP{:035:}

黑天鹅还记得不?我仨爷的那个PP还疼着呢,他说{:077:}

说正经的,萎靡不振的时候,不妨跟我小雨阿姨诉诉苦,保准能像我仨爷吃了菠菜似的大力水手
大雨丝 发表于 2012-4-25 09:30

丫头,人家说啦,在实验室埋头干活比找我聊天来得快活,哼...

然后,他再没事找话和我说的时候我就只当没看见...{:1_491:}

再然后,他居然说,我不理他他就会成本沉淀得破产了...{:lol:}

那我这坏姐姐就让他血本无归,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已经形成了我认为的最有效的思维方式,血溅当场都不怕,还怕踢屁屁。

说正经的,别看我愚木,我这种方式能让我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不断彼此牵引,美得很,哈哈。


说点更正经的,你知道大力水手的主题曲是从哪里来的不?
十火 发表于 2012-4-25 11:45

还在这里嘴硬...{:lol:}

冰天雪地,你就是从喜马拉雅跳入马里亚纳,我自岿然不动。

哈哈,午餐时想起都笑出声...{:048:}
回复 使用道具


独赏二月雪

发表于 2012-4-25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在这里嘴硬...

冰天雪地,你就是从喜马拉雅跳入马里亚纳,我自岿然不动。

哈哈,午餐时想 ...
临窗读雨 发表于 2012-4-25 13:40


{:1_499:} 留个白眼郎给外星人研究研究,也算是地球人的一大贡献喽{:104:}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独赏二月雪

发表于 2012-4-25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丫头,人家说啦,在实验室埋头干活比找我聊天来得快活,哼...

然后,他再没事找话和我说的时候我就只当 ...
临窗读雨 发表于 2012-4-25 13:38


姐姐可是冤枉我!我说的是,在实验室干活很有压力,充满刺激感。

你是我们的庇护所!你可不能不理我,网络上连个申请破产保护的地方都没有,对我不公平。


姐姐要原谅我表达不清哈!给姐姐献上康乃馨!{:015:}
回复 使用道具


独赏二月雪

发表于 2012-4-25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留个白眼郎给外星人研究研究,也算是地球人的一大贡献喽
大雨丝 发表于 2012-4-25 16:54


闻弦歌知雅意,此之谓也!我姐一个信号弹你就冲锋陷阵。

不过咱惹不起躲得起,丢盔弃甲,退避三舍!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独赏二月雪

发表于 2012-4-26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临窗读雨

真实的数据可以加深我们对事物的理解,而公式化之后可以使我们借助数学工具对事物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用尽量少的工具让更多的问题迎刃而解,有什么错啊?
...
十火 发表于 2012-4-23 21:13

{:1_499:} 没错!

但有人又说了,红尘中,要说什么东西最难处理,那就是人际关系最难处理。原因是:
1、我们每个人都要和N个人接触;而这个N对每个人来说,都有所不同。
2、我们每个人都会有N个想法;而这个N对每个人来说,都有所不同。
3、我们每个人的N个想法中有多少会付诸行动;而这个多少对每个人来说,都有所不同。

这3个因人而异的不确定性,就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再怎么知书达理,啥运亨通,也都只能是在瞬息万变的动中求静而已。那干吗要动呢?因为这世界没什么是完美的。除非宇宙间有且只有一阴一阳的两个咚咚。只要有第三个东西出现,相互间不对称的牵引力或排斥力,就决定了这3个东西非动起来不可。
这就像初恋似的。干吗那么美好呢?实乃是因为情人眼里出西施,在两个人的世界里,彼此都是完美的,还没出现第三者。

问题是,没第3个东东,这亚当夏娃吃什么,喝什么,玩什么,乐什么{:1_494:}



欸,也是的哈{:1_569:}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独赏二月雪

发表于 2012-4-26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句话让人想起来了前几年经济学领域流行的一个话题:游客困境
   它所描述的情况呢和囚徒困境看 ...
十火 发表于 2012-4-24 21:46


百度了一下,有篇博文,一下子手到擒来喽{:1_406:}
一碗米养个恩人 一斗米养个仇人
(2012-01-15 10:16:19)转载

标签:
杂谈

   一碗米养个恩人 一斗米养个仇人


  “一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自从那天听朋友说了 以后,这句话一直在我脑子里转,多年想不透的一个问题找到 了根源,有豁然开朗之感。打小接受的传统教育是做人要讲义 气,为朋友两肋插刀,也明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 所以自己倾心相助的朋友离我而去时,我苦闷并百思不得其解:虽然自己不图回报,可事情不应如此,这到底是一种怎样 的道理?我上网看到这样的一篇文章,就转到这里和朋友们一起分享。

  “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理解了这句话让我茅 塞顿开:一个人饥寒交迫的时候,你给他一碗米,就是解决了 他的大问题,他会感恩不尽。但是,你如果继续给他米,他就 会觉得理所当然了。一碗米不够,二碗米不够,三碗四碗还是 觉得你只给了沧海一粟,我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欲望,其实就是你 灵魂中的痒。痛,可以忍住,而痒却是越挠越想挠的。

  有这样一则故事:三国时,吴国有 个叫赵姬的女人,闺女出嫁前,她说“到了婆家,你可千万不 要做好事哟。”闺女不解问母亲:“您不让我做好事,那我可 以做坏事吗?”母亲立刻正色道:“好事都不能做,更何况是 坏事!”

  说的这番话很复杂,既有哲学问题,又有道德问题, 还牵扯到心理学问题。盖古之教女者之意,特不愿其遇事 表暴,斤斤于为善之名,以招人之嫉妒,而非禁之使不为善 也。好事不是不可以做,怕的是他人习惯了这样做,甚而认 为天生就该这样做。最可怕的是,说话管用的人把做好事者当 典型,号召大家来学习,搞得做好事的下也下不来,坏也坏不 了,苦不堪言。这就是我们教育中的盲点。

  生活里常有这样的事,第一次为一个人提供帮助时,他会对你 心存感激,第二次他的感恩心理就会淡化,到了N次以后,他 简直就理直气壮地认为这都是应该为他做的,甚至当没有了这 种帮助时,他会对施助者心存怨恨。这也就是毛主席他老人家 说的,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 。

  

   明白了这些,我心释然。感谢我的朋友,你可能自己都不知道 你这句话解开了一把心锁。

  谢谢你!

  【引用】一个故事 说穿了很多人(转载)


   有一年,很热的夏天,一队人出去漂流。女孩的拖鞋在玩水的时候,把拖鞋掉下去了,沉底了。到岸边的时候,全是晒的很烫的鹅卵石,他们要走很长的一段路。于是,女孩儿就向别人寻求帮忙,可是谁都只有一双拖鞋。女孩心里很不爽,因为她习惯了向别人求助,而只要撒娇就会得到满意地答复。可是这次却没有。她忽然觉得这些人都不好,都见死不救。后来,有一个男孩将自己的拖鞋给了她,然后自己赤脚在那晒得滚烫的鹅卵石上走了很久的路。还自嘲说是铁板烧。女孩表示感谢,男孩说,你要记住,没有谁是必须要帮你的。帮你是出于交情,不帮你是应该。女孩记住了男孩的话,自此以后学会了对施以援手的人铭记在心,并给以更大的回报。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好。一开始,感激不尽。可是久了,便是习惯了。习惯了一个人对你的好,便认为
是理所应当的。有一天不对你好了,你便觉得怨忿。其实,不是别人不好了,而是我们的要求变多了。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

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一个人饥寒交迫的时候,你给他一碗米,就是解决了他的大问题,他会感恩不尽。但是,你如果继续给他米,他就会觉得理所当然了。一碗米不够,二碗米不够,三碗四碗还是不够,再一联想到你堆满了仓的米,他会觉得你给得太少,凭什么你有满仓的米,他却只有几碗米,而且就这几碗米,还要对你千恩万谢?有了想法,麻烦就来了.



抱怨!是人的心理状态失衡的一种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在职场当中是最常见的。抱怨自己为什么工资这么低?抱怨自己付出那么大,为什么回报这么少?抱怨为什么当初条件都差不多、甚至还不如自己,而人家当了老板,我却始终为人家打工?抱怨、抱怨、无休止的抱怨!好象整个世界都对自己不公。



有的时候人就是这样,在他饥寒交迫的时候,你如果给了他一碗米,就是解决了他生死的大问题。在当时他可能就会对你感恩不尽。你如果继续的给他米、给他施舍,他就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了。一碗米不够、两碗米、三碗米、四碗米还是不够,他再一联想到你堆满了仓的米,他会觉得你给的太少了,凭什么你有满仓的米,我却只有几碗米,而这几碗米还要对你感恩戴德、千恩万谢的。有了这样的想法,人的心理就产生了畸形。这种现象在民营企业里是很普遍的。当初打江山时都可以,一但事业有了一定的规模,这种问题就会在一些老员工身上反应出来,有的开始鞠躬自傲、排斥他人,在企业当中制造了一种很不和谐的氛围;有的人由于心理不平衡甚至甩袖离去另起炉灶,从此在本行业中与你为敌。留下的还是不断的抱怨…………..



抱怨!只能使自己更加的不快乐。除此之外,不会对自己的处境有更好的改变,也绝对不会有人会根据你的抱怨来满足你的需求。我认为找准自己的位置,平衡自己的心态,尝试着用一种感恩的心理去面对你周围的一切人和事,往下看一看、往下比一比还有多少人不如你的现在?



感恩、过去所有曾经帮助和支持过你的人;感恩、在最艰难的时刻送给你第一碗米及继续送给你米的人,甚至要感恩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是他们让你认识到了什么才是伤害,经验会使你避免更大的伤害。只有这样才会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那份快乐。



   有这样一句话: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欲望,其实就是你灵魂中的痒。痛,可以忍住,而痒却是越挠越想挠的。




《世说新语》贤媛篇里有这样一则故事:三国时,吴国有个叫赵姬的女人,闺女出嫁前,她说“到了婆家,你可千万不要做好事哟。”闺女不解问母亲:“您不让我做好事,那我可以做坏事吗?”母亲立刻正色道:“好事都不能做,更何况是坏事!”

    赵姬说的这番话很复杂,既有哲学问题,又有道德问题,还牵扯到心理学问题。余嘉锡在其《世说新语笺疏》中为赵姬的话语心生感慨,他说:“盖古之教女者之意,特不愿其遇事表暴,斤斤于为善之名,
以招人之嫉妒,而非禁之使不为善也。”好事不是不可以做,怕的是他人习惯了这样做,甚而认为天生就该这样做。最可怕的是,说话管用的人把做好事者当典型,号召大家来学习,搞得做好事的下也下不来,坏也坏不了,苦不堪言。这就是我们教育中的盲点。


   生活里常有这样的事,第一次为一个人提供帮助时,他会对你心存感激,第二次他的感恩心理就会淡化,到了N次以后,他简直就理直气壮地认为这都是应该为他做的,甚至当没有了这种帮助时,他会对施助者心存怨恨。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


   



一碗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仇人,真正帮得了你的人,只能是你自己,一个人的思想提升,一个人的悟性不是别人想帮就能给予的,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决定一个人将走怎样的路,试着将自己放低一个格度去看世界,你会发现很多东西是不一样的,感恩永存心中,幸福就是这样一点点而来的。

看到的一句话“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两个陌路人,哪来的怨恨。然后到相识,有好感,距离一步步拉近,关系越来越复杂,其结果,往往怨恨多于感恩。

“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一个人饥寒交迫的时候,你给他一碗米,就是解决了他的大问题,他会感恩不尽。但是,你如果继续给他米,他就会觉得理所当然了。一碗米不够,二碗米不够,三碗四碗还是不够,再一联想到你堆满了仓的米,他会觉得你给得太少,凭什么你有满仓的米,他却只有几碗米,而且就这几碗米,还要对你千恩万谢?有了想法,麻烦就来了。
在给与帮助和接受帮助的人的关系中,有很多东西就是十分微妙的。一般说来,接受帮助的人会对给与帮助的人有感激之情,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是,被很多人忽略的是,伴随着感激的,应该还有一种相反的情感,那就是仇恨。  给与他人帮助,给与者会心情愉悦,并附带着道德上和地位上的优越感。没有人会自愿地和愉快地处于被他人帮助的地位,因为被帮助意味着自己的无能、弱小和卑微。人的内心里,有一种天然的追求平等、甚至追求优越的力量,在被帮助的时候,这种力量就被隐藏在内心深处,并变成一种对助人者的敌意。  俗话说:一碗米养恩人,一袋米养仇人。真是至理名言,我们的前辈,真的把人心看得很深很透了。在一碗米的施与中,由于人际基本规则的影响,接受者自然会产生感恩的心理,由一碗米所导致的施与者和接受者的地位的反差不太大,所以伴随产生的仇恨也不会太大,这种仇恨很容易被接受者的道德感和良心压制,所以二者之间显得没有产生仇恨。但是,当施与的“剂量”达到了象征性的一袋米的程度时,恩也重了,恨也重了,重到了不可以被道德良心压制的程度,所以就变成仇人......


  “一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自从那天听朋友说了以后,这句话一直在我脑子里转,多年想不透的一个问题找到了根源,有豁然开朗之感。打小接受的传统教育是做人要讲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也明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所以自己倾心相助的朋友离我而去时,我苦闷并百思不得其解:虽然自己不图回报,可事情不应如此,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道理?  

  “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理解了这句话让我茅塞顿开:一个人饥寒交迫的时候,你给他一碗米,就是解决了他的大问题,他会感恩不尽。但是,你如果继续给他米,他就会觉得理所当然了。一碗米不够,二碗米不够,三碗四碗还是觉得你只给了沧海一粟,不知是在哪本书上,我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欲望,其实就是你灵魂中的痒。痛,可以忍住,而痒却是越挠越想挠的。

  想到《世说新语》贤媛篇里有这样一则故事:三国时,吴国有个叫赵姬的女人,闺女出嫁前,她说“到了婆家,你可千万不要做好事哟。”闺女不解问母亲:“您不让我做好事,那我可以做坏事吗?”母亲立刻正色道:“好事都不能做,更何况是坏事!”  

  赵姬说的这番话很复杂,既有哲学问题,又有道德问题,还牵扯到心理学问题。余嘉锡在其《世说新语笺疏》中为赵姬的话语心生感慨,他说:“盖古之教女者之意,特不愿其遇事表暴,斤斤于为善之名,以招人之嫉妒,而非禁之使不为善也。”好事不是不可以做,怕的是他人习惯了这样做,甚而认为天生就该这样做。最可怕的是,说话管用的人把做好事者当典型,号召大家来学习,搞得做好事的下也下不来,坏也坏不了,苦不堪言。这就是我们教育中的盲点。  

  生活里常有这样的事,第一次为一个人提供帮助时,他会对你心存感激,第二次他的感恩心理就会淡化,到了N次以后,他简直就理直气壮地认为这都是应该为他做的,甚至当没有了这种帮助时,他会对施助者心存怨恨。这也就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的,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  

  明白了这些,我心释然。感谢我的朋友,你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你这句话解开了一把心锁。

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2008-05-05 14:33:30)转载标签:杂谈
美国是个讲究平等自由的国家,对任何人公然的歧视都有可能引来法律的麻烦。

但是在美国的军队里,军官有军官的俱乐部,士兵有士兵的俱乐部,泾渭分明,不同军衔的人,进各自不同的门,从来不会混淆,理所当然。

一个军官,如果让士兵看到你喝得烂醉,东倒西歪,还被几个女子嘻嘻哈哈的推来推去,第二天,他还怎么能在士兵面前厉声训斥而不被觉得滑稽可笑呢?

因为只有距离才能产生威严!

再伟大的人其实都是凡人,都会有平庸琐碎的一面,要让人对你保持敬畏,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只让别人看到应该看到的。

所以老板绝不会和下属真正打成一片,上级也不会和下级整天称兄道弟。规矩一旦坏了,局面就难以收拾。

  古语说,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也是这个道理。一个人饥寒交迫的时候,你给他一碗米,就是解决了他的大问题,他也会感恩不尽。但是,你如果继续给他米,他就会觉得理所当然了。

  一碗米不够,二碗米不够,三碗四碗还是觉得你只给了沧海一粟,人的欲望是无穷的。

  一个下属,如果你偶尔给他一个赞许,这就是对他的莫大鼓励。但是如果你每天和他混在一起,打成一片,成了酒肉朋友,烂兄烂弟,他心里就把你看白了。

  就像女秘书,当初打错一个字,心里面就惴惴不安,生怕老板不高兴。后来上了床,老板不得看她的脸色了,生怕一不小心,触动了她哪根神经,顿时就唾沫四溅,或者眼泪横飞,上下尊卑也就乱了套,老板不再是老板。所以凡是和老板有了关系,秘书也就干不长了,要么转正登堂入室,要么给一笔钱打发了事。

  既已成为心病,不去也不行了。太过亲近,也就有了人情,你欠我的,我欠你的,纠缠不清。

  于是你的就成了我的,我的也成了你的,淡漠了“你”与“我”之间的概念,这样不仅敬畏消失,还可能因为没有对等的付出而产生心中的不满。

  女秘书一旦上了老板的床,她就有所付出了,理所当然就要求老板同等付出,而且要白天和夜晚一样付出,如果再因为打错了字而训斥,岂不是十恶不赦!

  下属一旦成了老板的哥们儿,情况也是一样!

  吃了人家嘴软,拿了人家手短,威严就是不欠任何人的情,从而实现自己的独立人格!

  上级和下级之间,偶尔的亲近可以让人感动,太多的亲近则失去了应有的尊严,不分彼此的哥们弟兄,更是让你的姿态再交往也不可能高起来。

  仰视一旦变成平视,接着就是俯视了。而俯视是极可能导致渺视和鄙视的。

  抱怨!是人的心理状态失衡的一种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在职场当中是最常见的。抱怨自己为什么工资这么低?抱怨自己付出那么大,为什么回报这么少?抱怨为什么当初条件都差不多、甚至还不如自己,而人家当了老板,我却始终为人家打工?抱怨、抱怨、无休止的抱怨!好象整个世界都对自己不公。
  
  有的时候人就是这样,在他饥寒交迫的时候,你如果给了他一碗米,就是解决了他生死的大问题。在当时他可能就会对你感恩不尽。你如果继续的给他米、给他施舍,他就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了。一碗米不够、两碗米、三碗米、四碗米还是不够,他再一联想到你堆满了仓的米,他会觉得你给的太少了,凭什么你有满仓的米,我却只有几碗米,而这几碗米还要对你感恩戴德、千恩万谢的。有了这样的想法,人的心理就产生了畸形。这种现象在民营企业里是很普遍的。当初打江山时都可以,一但事业有了一定的规模,这种问题就会在一些老员工身上反应出来,有的开始鞠躬自傲、排斥他人,在企业当中制造了一种很不和谐的氛围;有的人由于心理不平衡甚至甩袖离去另起炉灶,从此在本行业中与你为敌。留下的还是不断的抱怨…………..
  
  抱怨!只能使自己更加的不快乐。除此之外,不会对自己的处境有更好的改变,也绝对不会有人会根据你的抱怨来满足你的需求。我认为找准自己的位置,平衡自己的心态,尝试着用一种感恩的心理去面对你周围的一切人和事,往下看一看、往下比一比还有多少人不如你的现在?
  
  感恩、过去所有曾经帮助和支持过你的人;感恩、在最艰难的时刻送给你第一碗米及继续送给你米的人,甚至要感恩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是他们让你认识到了什么才是伤害,经验会使你避免更大的伤害。只有这样才会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那份快乐。


 

古语说,“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一个人饥寒交迫的时候,你给他一碗米,就是解决了他的大问题,他会感恩不尽。但是,你如果继续给他米,他就会觉得理所当然了。一碗米不够,二碗米不够,三碗四碗还是不够,再一联想到你堆满了仓的米,他会觉得你给得太少,凭什么你有满仓的米,他却只有几碗米,而且就这几碗米,还要对你千恩万谢?有了想法,麻烦就来了。

 一升米交一个朋友,一担米养一个仇人
一升米交一个朋友,是指借给人急需物品,获得了人的敬意。而,“一担米养一个仇人”,则让所养之人有了依赖心理,让某种时刻不能满足他时,就会反目成仇。

1.原来没有给过一个人恩惠,偶尔给了他一个小小的恩惠,他会感激你一辈子。
向来给过一个人很多恩惠,当他觉得得到你都这么大的恩惠是理所当然时,偶尔给了他一个比以前小点的恩惠,他会觉得你怎么对他越来越差了!慢慢导致反目成仇!
2.小恩惠可以报答,你是他恩人;当恩惠大到人家没办法报答时,好点人家会不好意思,躲着你,当然坏点也有反过来恩将仇报的

一样米养百样人,百朵桃花一树生

任一种事物,接受同样的东西,却会生成各不相同的结果,总是会有差异的

一样米养百样人是说吃的是同样的米,但出来的却是性格不同的人,一般是感慨一起成长的孩子,长大之后却又千差万别;百朵桃花一树生是说上百朵的桃花是由一棵树生长出来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4-26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姐姐可是冤枉我!我说的是,在实验室干活很有压力,充满刺激感。

你是我们的庇护所!你可不能不理我,网络上连个申请破产保护的地方都没有,对我不公平。

姐姐要原谅我表达不清哈!给姐姐献上康乃馨!{:015:}
十火 发表于 2012-4-25 20:33

这话看了很开心,咳咳,小野送我的康乃馨是红色的么?{:lol:}
回复 使用道具


独赏二月雪

发表于 2012-4-26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临窗读雨

那就送九朵,天长地久有时尽,此爱绵绵无绝期{:1_572:}
回复 使用道具


独赏二月雪

发表于 2012-4-26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大雨丝


   按照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这个过程其实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辨别刺激--行为或反映--强化刺激
   辨别刺激:某人饿,给米,某人会知道是谁给的,于是刺激来源得到辨别
   行为或反映: 某饿人接受米
   强化刺激:某人得到米,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从别人那里要米的动机被加强,于是饿人再次要米的可能性增加。

如果某人老是接受固定对象的捐赠,他要米的动机会被大大加强,于是突然没有免费赠送了,就反目成仇了。

这是斯金纳磨出来的刀,锋利不?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5-12 01: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