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859|回复: 31

[笔记] 读书笔记:《曹操是最懂蔡文姬的人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0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溪上青青草 于 2012-8-10 11:19 编辑

      这是一个幸福的早晨。依然是一个人,一面屏,连续播放的曲子。但因为有一篇文,一篇心仪的美文,逐句读去,就像走进了安落窝,内心平静糯软。
    功利性太强,目的性太明确,占有欲明显的这些所谓亲近和爱慕,都是角落里暗藏的凶器,猛烈袭来,闪电般让人沉迷,然后痛彻心扉,追悔不已。唯有这般涓涓细流似的情感,由表及里深入灵魂深处,才能得以善终,才能让人心神羡慕,虽难以企及,但能让人快乐,让人在孤寂中灵魂有所皈依。正如这个早晨。我让灵魂皈依在蔡琰的跌宕人生里,感受她绝世的才情和坚韧的性格,并对曹操再次钦佩不已。
    不懂多少古文,不知道多少古代故事。但唯独喜欢这种若即若离,彼此成为生命一部分的故事。在故事里,似乎藏着自己的影子,或者寄托着自己前世遗留的梦想?只是喜欢,只是能让心灵不再寂寞。


   精华摘抄:
    1、在生命之下,有种东西超越了尊严甚至超越了生命本身,它叫信念。
    2、外在给予生命的伤害已是无奈,自己不能再追加一层了。生命之下即使失去了尊严,应该还有别的。
    3、这么懂爱的女人居然爱到了犯贱,为什么?“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4.灵魂寂寞的才女是最怕“懂得”的,她们不需要荣华富贵,亦不奢望风花雪月,只是想在茫茫人海求一份知心罢了,所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这世界上有这样一种女人,懂得了她的灵魂,也就征服了她的所有,张爱玲如是,文姬亦然。
    5、所谓“蓝颜知己”,就是一个男人能真正地走进你的内心,解读你的失意,明白你的困惑,更懂得你的渴望。如果有这样一个人,那他就可以称作你的蓝颜知己。


原文梗概:
    不知道作者是谁。原文分小标题,共7节。采用倒叙形式 ,追溯历史,引用事例,加以议论和个人感受,把个文章写得入情入理,感人至深。   
      1、乱世危卵:  
      先展示一个场面:蔡文姬不修边幅披头散发,在曹操的正堂之上,在序齿排班的众大臣众目睽睽之下一步三叩首直逼曹操面前,她哭诉着为丈夫董祀求情。她丢弃了尊严和一个才女应有的高雅,她没有退路,颠簸的一生,她忍受够了一个女人难以承受的折磨,到如今,也唯如此才能保得小自己十几岁的丈夫的性命。活着归汉已是不易。   
      2、生命之下
      父亲蔡邕深得董卓赏识,很快连升几级官职。之后王允杀死董卓,因为嫌疑蔡邕是同党便连他一起杀害。蔡文姬被胡人掠走。真正的悲惨命运开始了。她生为官宦之家书香门第,自有一股洁身自好的高尚气质,但是最终忍辱负重活下来,为得是死也要归故里。生命之上,一无所有。生命之下,有种东西超越了尊严甚至超越了生命本身,它叫信念。
      3、因为懂得
     “千古艰难唯一死”,但是活下来更难。在那样蛮荒异俗并且遭受屈辱的境遇里活下来,需要拥有比常人更多的勇气和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智商,而是对生命的感悟和理解,是一份真正骨子里的理解与懂得。
       4、寂寞孤魂
       郭沫若在大型历史剧《蔡文姬》中展示的是左贤王在路途上就爱上了蔡文姬,娶她为妻,生了两个儿子,之后被曹操重金赎回中原。作者对此产生怀疑。他在本节说:“ 可现实总是残酷的,文姬当时的身份是战俘与女奴,一个匈奴的贵族怎么会娶一个女奴为妻?何况文姬回来是曹操用金璧赎回来的。”作者还列举张爱玲胡兰成的情感,来说曹操和蔡文姬。张爱玲明知丈夫风花雪月背叛她,依然爱之深,是因为一个“懂得”。曹操和蔡文姬彼此懂得,彼此毫不露痕迹。尤其是曹操处心积虑的接蔡文姬回中原,并立刻给她指定夫婿。因为他想让她有所依靠,安度余生。一个军事家,一个霸主不能给她名分和安稳,曹操明确这一点。
      5、文姬归汉
   曹操想报答蔡邕。曹操更想让蔡文姬为他著史。蔡文姬果然为她默写出父亲写过的史书前四百回。蔡文姬在众目睽睽之下声泪俱下为丈夫求情。曹操和文武大臣均为之动容。宽宥董祀,更加维系了蔡文姬和丈夫的感情。从此后丈夫对蔡文姬更是恩爱有加。曹操背地里使蔡文姬的家庭更加稳固,她的生活也就更加稳定。
      6、所以慈悲
      蔡文姬爱曹操。曹操怜惜蔡文姬。慈悲使他们的情感显得太高贵。
  
      7、蓝颜知己

       隐居之后多年,曹操拜访蔡文姬家。曹操看挂在墙上的蔡文姬的碑文图轴,问她上面的字义可懂得。他们[size=+0]之间温和低婉的对答,却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默契和有趣
个军事家,大诗人,政治家,一个隐居的才女农妇,那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相交呢?
  
      且看作者最后的叙述
      文姬不知道吗?她当然知道,即使猜不出,父亲也会告诉她的,只是这样一个有趣的谜底,她留给了曹操。看来闲余之笔,却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默契和有趣。避居多年,她终于明白了曹操的心意,此生无缘,而蓝颜知己如此,也就罢了。
      所谓“蓝颜知己”,就是一个男人能真正地走进你的内心,解读你的失意,明白你的困惑,更懂得你的渴望。如果有这样一个人,那他就可以称作你的蓝颜知己。
      每个女人都需要蓝颜知己,尤其有灵魂的女人。在那灵魂的皈依处,无论对方怎样,也许就是因为那样一份懂得的感激,灵魂就会因此而变得快乐与充实、满足与丰富。
       最幸福的女人,是相伴知己终老,而最美好的遗憾,则是咫尺天涯于蓝颜知己。我们可以想象,多年以后,在文姬的书房里,曹公读着她的字,看着她的画,而那个人,就站在自己旁边,彼此知己。而在错的时间里相遇,不过一声叹息罢了。曹公愿意这样选,文姬亦是能懂得。早已天涯相隔,偶然重逢,也只能淡淡地问候:
    “还好吗?”
     “好。”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轻轻流的清,倾尽所有的味道 ,我怎能不醉不歌落在水边笑 ?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溪上青青草 于 2012-8-10 11:05 编辑

第一次在不同地方发同一篇文。实在是写不出好的来。便只好如此混脸熟,因为闲得慌。

昨天早晨在品读他山之石版读到,一早晨就兴奋,做饭干家务的时候心里想的全是蔡文姬和曹操。以至于思想抛锚。

做饭的时候,做“炒蚂蚁上树”,本来是要加一点酱油,结果误倒一点醋进去,倒完了才醒悟。直呼倒霉。昨晚给儿子说了“蚂蚁上树”夸下海口的。心想这下全泡汤了。没料到最后的味道还很好。一盘子儿子全包了。

影响中,炒菜把醋当菜籽油,当酱油这是第三回。唯独这一次是想文章思想抛锚。

此刻这样子为文,颇有掉书袋的感觉。但是没办法,想多写一点自己的感悟,但怕弄巧成拙。只好如此解读一番。许久没读到这样喜欢的文章。这是今夏第一次读好文,读的兴奋和快乐。

昨晚读手机电子书《陈丹青音乐笔记》也是非常投入,那一刻都想研修一下音乐了,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但是陈丹青大师的那种音乐素养岂是我等之辈能企及的?便之好作为一个崇拜者认真读读而已。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轻轻流的清,倾尽所有的味道 ,我怎能不醉不歌落在水边笑 ?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上原文:
[人物小传]:蔡文姬,名琰,东汉末年女诗人。博学有才,辨通音律,曾因战乱没于匈奴达12年。曹操思贤慕才,用金璧赎回。
  
  [君子心语]:所谓红颜知己,就是要你相信,在这个世界,总有一个人,会知道你的好。
    
  1。乱世危卵
  
  蔡文姬,一个受过知识熏陶的女人,在遭受了耻辱后还能活着,她的心中经历过怎样的惊涛骇浪呢?
  
  当文姬走进丞相府,站在曹操等众人面前的时候,“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后汉书?列女传》)。
  
  本来不该是这个样子的。她是汉末大儒、史学家与文坛领袖蔡邕的女儿,是有着家学渊源的千金大小姐,诗书礼仪她不懂吗?礼教名节她不明白吗?但是现在,披着头赤着脚,站在一群男人面前,一步一步磕头,这是为什么?
  
  她没有退路了。
  
  宁做太平犬,勿为乱世人。她不幸遇到了乱世。对别人或许是个机遇,对她,则是一种糟蹋。
  
  那是个可怕的乱世,朝廷腐败,官逼民反,终于酿成黄巾起义。大将军何进被宦官十常侍杀害,西凉领军董卓进军洛阳尽诛十常侍,把持朝政。
  
  蔡邕是当时极负盛名的大学者,“少有文名,博学善辞章,并精通音律”(《后汉书?蔡邕列传》)。承继祖上遗风,无意仕宦,浮云富贵,只是闭门读书,挥笔著述,兴之所至则弹琴赋诗聊以自娱。
  
  就是因为这样的才名,董卓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刻意笼络名满洛阳的蔡邕,非要让蔡邕出来做官。蔡邕称病不肯,他就威胁灭族。没办法,蔡邕又重新走入仕途。蔡邕一日连升三级,三日周历三台,最后获封高阳侯。
  
  出身于这样一个家庭,她还是幸福的。幼年早慧,6岁的时候她就能听出父亲弹断哪根琴弦,加之饱读诗书,才貌双全,求亲者络绎不绝。
  
  蔡文姬后来嫁于世家子河东卫仲道,夫妻感情很好,但一年以后丈夫死了,于是回到娘家。这个时候的蔡文姬还只是一般女人的不幸。贵族女子守寡很正常,如果不发生意外,也许她就是《红楼梦》里第二个李纨。
  
  可惜她的命运因为一个人改变了,他就是司徒王允。
  
  这个人我们应该不陌生,在貂蝉出场时他还是个正面人物。可惜他杀了董卓以后又杀了蔡邕。
  
  董卓给蔡邕连升三级,对于董卓的死,蔡邕叹口气也是情理之中。可惜王允心胸不够宽广,认为蔡邕怀念董卓的私恩,忘了作臣子的大节,诛杀了董卓,蔡邕反而伤痛,这难道不是董卓的同党吗?所以王允把蔡邕给治罪了,并且还怕蔡邕在历史上给他胡扯,把他弄死在狱里。
轻轻流的清,倾尽所有的味道 ,我怎能不醉不歌落在水边笑 ?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蔡邕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死了,家族获罪,大厦倾倒。蔡文姬真正的不幸开始了。
  
  2。生命之下
  
  董卓死后,他的部将又攻占长安。军阀混战,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在“中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纵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回路险且阻”的状况下,蔡文姬跟许多妇女一样被掳到南匈奴。
  
  她千金之躯,被一群蛮子拖上了马,当做战利品。那一颗饱读诗书、敏感多思的心灵,处在风俗迥异的残酷环境里,会想什么呢?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微间,辄言弊降虏!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复惜性命,不堪其詈骂。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胡笳十八拍》)
  
  她遭到毒打加詈骂,而且还有身为女人遭受的可怕的侮辱。但她没死。
  
  让人好奇的便是这里。这位贵族才女经历加此凌辱居然活下来了。
  
  如果蔡文姬死在了路上,也许后世的传文不会再有故事,可是她受尽凌辱折磨,还活着。
  
  显然,她不是封建社会所要求的烈女。在那些烈女的牌位上,一个寡妇被人拉衣袖都能断臂,何况她这个寡妇受尽蛮人的侮辱。
  
  一个女人,可以打可以骂可以杀,但是侮辱则是最可怕的,那是一个女人本性上的最后的生命尊严。被强行践踏时,有的人死了,有的人活了下来,活下来的,有的人又默默地死了,有的人还活得精彩。
  
  生命之上,一无所有,那么,生命之下呢?
  
  这不是息夫人,息夫人在被强娶以后还能维持着一种高贵的沉默,楚王再不好还是国君,何况又是明媒正娶。而敏感多才的蔡文姬是落在一群野蛮士兵手里。如果是无觉无识的女人,或许她能凭借生命的本能活下来;如果是千金之躯的大小姐,可能就自绝于世。但是蔡文姬显然是个异数,名士之女、自觉自醒、诗书满腹却像路上那些所有不识字的农妇一样,活了下来——可以当什么事都没发生吗?
  
  不是的。
  
  在痛苦和凌辱加身时,她哭过,也怨过。“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转悲愁。”(《胡笳十八拍》)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轻轻流的清,倾尽所有的味道 ,我怎能不醉不歌落在水边笑 ?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在绝境的时候都会哭天抢地,可是然后呢?
  
  在生命之下,有种东西超越了尊严甚至超越了生命本身,它叫信念。
  
  3。因为懂得
  
  读过罗马史的人都知道,尼禄迫害基督徒的手段是非常惨烈的,甚至是非常有侮辱性的。很多贤德贞静的妇女都遭受了极大的折磨,有的因为这个放弃了信仰,有的人却更加坚定。
  
  某种程度上,女性在男权社会里都天然地带有一些焦虑,这是一种弱势群体唯恐遇害的防御心理。
  
  可是她很淡定,而且很平静。
  
  其实人真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如果有外在强加的伤害,即使过程结束以后,人自己也会继续从心理和生理上加深这种伤害,女人的凌辱尤其如此,或许我们可以把这个叫“伤害追加定律”。女性在受侮辱以后,往往造成难以弥补的心灵创伤,很多人痛不欲生。早期内心充满愤怒、恐惧、焦虑和紧张,事后感到沮丧、追悔自责,并可因内外压力而厌世轻生。
  
  支撑蔡文姬活下来的,是内心坚定的信念与生命的觉醒。
  
  蔡文姬没有受过现代教育,更不知道什么叫女权主义,也没有听过陈岚女士的高论,只是早慧,饱读诗书。她本能地感受了这样一点——外在给予生命的伤害已是无奈,自己不能再追加一层了。生命之下即使失去了尊严,应该还有别的。
  
  蔡文姬在《胡笳十八拍》国这样写道:“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
  
  她不是贪生怕死,也不是不知廉耻与气节,她只是要回家,要落叶归根,即使死也要埋在家乡,不能轻易这样埋尸异国。这是她无比坚定的信念,也是她活下来的支柱。
  
  “千古艰难唯一死”,但是活下来更难。在那样蛮荒异俗并且遭受屈辱的境遇里活下来,需要拥有比常人更多的勇气和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智商,而是对生命的感悟和理解,是一份真正骨子里的理解与懂得。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轻轻流的清,倾尽所有的味道 ,我怎能不醉不歌落在水边笑 ?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4。寂寞孤魂
  
  郭沫若曾经创作大型历史剧《蔡文姬》,写蔡文姬在路上遇到匈奴左贤王。这位左贤王还挺有眼光,马上就爱上了这位世家才女,对她颇为照顾,然后两个人成亲,还生下了两个儿子,然后被曹操接回中原。故事先悲后喜并以大团圆终结,蔡文姬枯木逢春,重睹芳华。
  
  “妙龄出塞呵泪湿鞍马,十有二载呵毡幕风砂。巍巍宰辅呵吐哺握发,金璧赎我呵重睹芳华。抛儿别女呵声咽胡笳,所幸今日呵遐迩一家。春兰秋菊呵竟放奇葩,薰风永驻呵吹绿天涯。”(郭沫若《蔡文姬》)

郭沫若是诗人,又结合当时抗战风云,文姬归汉自然赋予了一番政治爱国含义,但是历史并不能这么解读,或者说,从女性角度,是不会这样解读的。
  
  真实的情况应该是怎样的呢?史书这样记载:“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后汉书?列女传》)
  
  《后汉书?列女传》只记载文姬“没”于左贤王,可没说两个人结亲,文姬自己的《胡笳十八拍》里亦不肯提起这个人,只是从自己的角度提了提心情,“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一个“逼”字足够让当下的言情老祖和言情JJMM们展开丰富的联想。一个强悍的异族男人占有一个汉族才女并爱上她的浪漫传奇。
  
  可现实总是残酷的,文姬当时的身份是战俘与女奴,一个匈奴的贵族怎么会娶一个女奴为妻?何况文姬回来是曹操用金璧赎回来的。
  
  只有一个答案,她只是匈奴贵族的一个侍妾。
  
  我们可以这样推断,文姬在路上跟许多妇女一样受了很多侮辱与责骂,但是胡人看她气质非凡,于是献给了自己的领导左贤王。还好,左贤王对她不错,于是她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耻”《胡笳十八拍》)。
  
  但是那里毕竟是异乡,与文化发达、物阜民丰的中原和江南地区完全不同,所谓“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披甲兮为骄奢”、“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鼙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胡笳十八拍》)
  
  自然条件恶劣,生活习惯不堪,社会风俗粗鄙(“原野萧条兮烽戎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茸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徙”),再加上语言也不同,不要说能和文姬吟诗作对,就是连个能说利落汉语的人都没有(“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
  
  她站在大漠苍茫之中,看着日出日落,即使有左贤王的宠爱,即使再也没有毒打和侮辱,她却已失去了灵魂所熟悉的皈依之处。
  
  有人说那是因为不适应当地风俗而想念家乡,这只是第一层意思,更深层次的含义是因为她是一个有灵魂的女人,而一个有灵魂的女人是不满意世俗的。
  
  她感到了窒息。
  
  我们常常提起张爱玲与大汉奸加风流浪子胡兰成之恋,在别人眼里那么不堪的一个男人,居然让清净如水的绝世才女如醉如狂。即使他跟别的女人同居,她还给他寄钱养活他。这么懂爱的女人居然爱到了犯贱,为什么?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胡兰成的存在,让她茕茕孑立的灵魂找到了伴侣和归宿,让她不再寂寞和孤单,她愿意为此付出一切。
  
  可是文姬谁懂?谁肯跟她吟诗作对,赏花吟月?谁肯跟她读史做传,琴瑟相好?
  
  同去的汉族同伴吗?他们求生尚且不易。
  
  左贤王吗?估计这位仁兄即使懂汉语,也仅仅限于“hello”“yes”的程度。
  
  寂寞,像条大蛇,紧紧缠住了她,缠住了她的身体,也缠住了她的灵魂。“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为传。”(《胡笳十八拍》)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轻轻流的清,倾尽所有的味道 ,我怎能不醉不歌落在水边笑 ?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5。文姬归汉
  
  文姬怎么回来的呢?史书这样记载:“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后汉书?列女传》)曹操在洛阳为官时与蔡邕“有管鲍之好”,比蔡邕小22岁的曹操敬慕蔡邕的才学和信义。蔡邕则推崇曹操的文韬武略,他们之间过从甚密。现在天下三分初定,正是外定武功,内修文学,力图文治的时候,因此想起来把亡友的女儿赎回。
  
  人都这样,现在发达了,自然会想起从前旧事,曹操也不例外。曹操从前一直往来于蔡邕府中,可能亦是见过蔡文姬的,也许还有过坐而论道的明月之趣,现在想起故人恻然心动,让她回来,算是对老友的一种报答吧。
  
  当然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
  
  曹操是三国杰出的一代霸主,名动天下,雄才大略,做皇帝是够格的,但始终不敢,别人劝他,他还开玩笑“你想把我放在火炉上烤”。但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朝廷大权尽在手中,没有做皇帝的想法才叫见鬼。历代如此篡位的实在太多,但是他始终没有这么做,也许是因为内心的那点忠君之情,也许是顾忌天下民心,更多的还是顾忌后世之名。他想留个好名声——就要挑个会写史的人。
  
  蔡邕生前与友人合撰《后汉记》,在流放时上书灵帝“奏其所著十意”,这个所谓“十意”即是“十志”,是“修补《汉书》十志之下尽王莽而止,光武以来唯记纪传,无续志者”(《后汉书?蔡邕列传》)。这是蔡邕在他的老师胡广的指导下经20余年殚精竭虑而撰成的一部半成品。蔡邕一生多难,没能完成这项巨大的工程,其文稿也大多散佚。文姬作为蔡邕的女儿,由她来写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何况还是自己辛苦把她从匈奴那里赎出来的。
 当然这种想法曹操是不会宣之于口的,只是一味善待文姬,相信文姬写史的时候也不会给自己瞎掰,因此她一回来,曹操就给她配了门亲事,嫁给名门才子风流倜傥的帅哥董祀。这是典型的“姐弟恋”,文姬35岁,董祀才20出头。
  
  这场婚姻开始并不幸福。明摆着,文姬两嫁之身,还生了两个胡儿,大漠风沙早已红颜衰老,董帅哥正青春年华一表人才,无缘无故被丞相指了个老女人为妻,这份郁闷就甭提了。一郁闷就出事了,第二年犯罪当死,文姬又要开始守寡,她受不了了。
  
  在匈奴住了12年,过惯了羶肉酪浆的生活,生别亲儿跋山涉水好不容易回到了梦寐以求的中原。娘家早已衰败成枯场,她无依无靠之际只能再嫁人,丈夫虽然对自己并不很好,可是毕竟识文断字也说得上话,刚刚过了一年安稳日子又要开始守寡,她没有退路了。
  
  她受过极大的凌辱,在生命底线浮沉上下,她知道,在尊严之上还有东西必须去抓住,否则就来不及了。所以她能赤脚蓬头,于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之际,叩头请赎。那个不爱她的丈夫,却是她不得不挽回的依靠。
  
  本来满腹经纶,自然语意哀伤动人,在座宾客都交相诧叹不已,曹操说:“事情确实值得同情,但文状已去,为之奈何?”蔡文姬恳求道:“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一命乎?”说罢又是叩头。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文状,并宽宥其罪。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轻轻流的清,倾尽所有的味道 ,我怎能不醉不歌落在水边笑 ?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6。所以慈悲
  
  如果说曹操跟文姬有私情,也许会被历史学家们扁死,哪个史书上也没这么记载,即使有杜撰,大多还把曹操弄成贪图美色的反面角色。可是在文姬的灵魂深处,确实站立着那么一个男人,他是懂她的。
  
  我们且看史书记载:“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后汉书?列女传》)
  
  一个权倾天下文武双全的男人对一个女人这样说话:“犹能忆识之不?”他显然并没有仅仅把她当做一个女人来对待,对她的才华,他是相信的,也是赏识的。文姬没有让他失望,默写了400篇给他,那一定是《后汉记》的片段。
文姬说“亡父赐书”,蔡邕家学渊源,要遗留给这位女儿的,最有可能是自己一生未完成的、可以续写的东西——史书。何况绝顶聪明如文姬,自然知道曹操接她回来的真正目的,这位大政治家绝没有那闲功夫看她老爹的诗词歌赋,她知道他最想看到什么,于是她写了出来——因为感激,更是一份骨子里的信任,也许只有这个男人才真正欣赏她的绝世才情。
  
  文姬是爱曹操的。
  
  大家试想,一个饱经沧桑的才女,在灵魂寂寞里突然遇到赏识她的男人,这个男人把她从蛮荒之地赎了回来,这个男人帮助她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中原,这个男人赐给了她一次重生的机会,她心里会想什么?
  
  如果只是做到了这些,她也许是感激,但是恕她夫君,让她用自己才华撰文写文,这已经是一份懂得了。灵魂寂寞的才女是最怕“懂得”的,她们不需要荣华富贵,亦不奢望风花雪月,只是想在茫茫人海求一份知心罢了,所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这世界上有这样一种女人,懂得了她的灵魂,也就征服了她的所有,张爱玲如是,文姬亦然。
  
  可是曹操呢?
  
  最有趣的就是曹操的心理,据说他很好色,临死之前还吩咐他的十几个侍妾对着他的牌位唱曲。难道就不想把文姬收为己用?事实上他不仅没有这样做,反而还把文姬嫁给一个风流倜傥的名士帅哥。
  
  有人猜文姬当时已经人老珠黄,好色如曹操,对这样的老女人自然没什么胃口。
  
  不是的。
  
  曹操这个人,历史上评价很多,《三国演义》因为价值正统,他被冤枉当了几千年的白脸奸臣。其实此人品格极高,我们看他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他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短歌行》英雄大气如此,绝对不是《三国演义》里那奸雄嘴脸所能容纳的。如此品味的男人,才真正懂文姬,而正是因为这份懂得,他才没有占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轻轻流的清,倾尽所有的味道 ,我怎能不醉不歌落在水边笑 ?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7。蓝颜知己
  
  曹操是权倾一时的大将军、大丞相,天下三分,没有完成的事太多了。
  
  他知道,身处政治旋涡而历经磨难的文姬已经经不起任何波折;他也知道,她嫁给他只能做一名侍妾,而与董祀结婚,则是正妻;他欣赏她的才情,但是不能给世人以任何口实,毕竟他跟她父亲还是忘年好友。最主要的,他希望她今后的人生能平静安宁,躲避于这个乱世而读书修史,跟着他,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他让她嫁给了同样才华横溢的名士董祀,他相信,那个年轻人,终究有一天会懂得文姬的好,并且也许是故意的,他给了她一次机会。文姬求情,董祀免死。一个绝世枭雄要杀人,哪里是一个女人可以劝动的,曹操其实根本不想杀董祀,他要的就是文姬的求情,是董祀对文姬的感激。他知道,从此以后,董祀会明白文姬的好,会好好珍惜这样一位命苦的绝世才女,哪怕不是爱,有怜惜,就足够了。
  
  如他所愿,董祀终于明白了妻子的好,夫妻两人不久就避世隐居。多少年以后,在曹操戎马生涯的缝隙里,又偶遇了文姬。“琰(即文姬)闻操至,忙出迎接。操至堂,琰起居毕,侍立于侧。操偶见壁间悬一碑文图轴。起身观之,问于蔡琰。琰答曰:‘此乃曹娥之碑也。’操读八字云:‘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操问琰曰:‘汝解此意否?’琰曰:‘虽先人遗笔,妾实不解其意。’”文姬听到曹操到了,出去迎接,曹操无意之间看到了悬挂在墙壁上的碑文图轴,起身看了看,问文姬。文姬说:“这是曹娥碑。”曹操见上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虀臼”,问:“你知道什么意思吗?”文姬回答:“这虽然是先父留下的,但我也不清楚是什么意思”。
  
  文姬不知道吗?她当然知道,即使猜不出,父亲也会告诉她的,只是这样一个有趣的谜底,她留给了曹操。看来闲余之笔,却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默契和有趣。避居多年,她终于明白了曹操的心意,此生无缘,而蓝颜知己如此,也就罢了。
  
  所谓“蓝颜知己”,就是一个男人能真正地走进你的内心,解读你的失意,明白你的困惑,更懂得你的渴望。如果有这样一个人,那他就可以称作你的蓝颜知己。
  
  每个女人都需要蓝颜知己,尤其有灵魂的女人。在那灵魂的皈依处,无论对方怎样,也许就是因为那样一份懂得的感激,灵魂就会因此而变得快乐与充实、满足与丰富。
  
  最幸福的女人,是相伴知己终老,而最美好的遗憾,则是咫尺天涯于蓝颜知己。我们可以想象,多年以后,在文姬的书房里,曹公读着她的字,看着她的画,而那个人,就站在自己旁边,彼此知己。而在错的时间里相遇,不过一声叹息罢了。曹公愿意这样选,文姬亦是能懂得。早已天涯相隔,偶然重逢,也只能淡淡地问候:
  
  “还好吗?”
  
  “好。”

  文章摘自《读史做女人》作者:君子心,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轻轻流的清,倾尽所有的味道 ,我怎能不醉不歌落在水边笑 ?
回复 使用道具


读书巫妖
发表于 2012-8-10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蔡文姬爱曹操。曹操怜惜蔡文姬。"——哈哈 爆料历史{:1_584:}

一楼需要再编辑一下,现在还分不清头脑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5-13 10: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