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62|回复: 10

[推荐] [悦读时光] 严歌苓:读书与美丽 ◇◆ 冰心: 笑 ◇◆ 罗兰:保存自己的特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30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千金博一笑 于 2014-7-30 12:35 编辑

本文摘自《意林》

严歌苓:读书与美丽







    作者简介: 严歌苓,享誉世界文坛的华人作家,是海外华人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以中、英双语创作小说,是中国少数多产、高质、涉猎度广泛的作家。其作品无论是对于东西方文化魅力的独特阐释,还是对社会底层人物、边缘人物的关怀以及对历史的重新评价,都折射出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识等。代表作品有《一个女人的史诗》《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赴宴者》《扶桑》《穗子物语》《陆犯焉识》等。


     我有一位朋友叫庄信正,是位著名的翻译家、学者,也是研究詹姆士乔伊斯的专家。他说过这样一段话(大意):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对我来说,我宁愿把这句话改为“上有天堂,下有书房”。

     他说在他年少时就想到:反正谁也不知道天堂是什么样子,无妨就把它想象成一间书房。

     我读到这些话时,为他的纯以及他与我不谋而和的价值观会心地笑了。我心里对这位忘年友人涌出一股深深的感激。因为在这个价值观飞快变更的年代,我生活的很大成份,仍是独自写作与读书。有时不免对周围忙得头头是道、不读书却也十分充实的人们发出自愧落伍的叹息。而庄先生这一席话,使我认识到,我还是有伴的,并没有落伍得那样彻底。

     在易卜生的《彼尔·金特》中,有个叫索尔薇格的少女,彼尔·金特在恋想她时,总是想到她手持一本用手绢包着的《圣经》的形象。在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特蕾莎留给托马斯的印象,是她手里拿着一本《安娜·卡列尼娜》。这两位女性之所以在男主人公彼尔·金特和托马斯心里获得了特殊的位置,是她们的书所赋予她们的一层象征意义。我的理解便是读书使她们产生了一种情调,这情调是独立于她们物质形象之外而存在的美丽。易卜生和昆德拉都没有用笔墨来描写这两位女性的容貌,但从他们赋予她们的特定动作持书来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她们美丽的气韵,那是抽象的、象征化了的,因而是超越了具体形态的美丽,不会被衣着或化妆强化或弱化、不会被衰老所剥夺的美丽。这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女性,只要手里揣本书,就会变成特蕾莎或索尔薇格。书在不爱读书的人手里,只是个道具。重要的是,读书这项精神功课,对人潜移默化的感染,使人从世俗的渴望(金钱、物质、外在的美丽等等)中解脱出来,之后便产生了一种存在。

     我于是感到自己的幸运:能在阳光明媚的下午,躺在乳白色的皮沙发上读书;能在读到绝妙的英文句子时,一蹦而起,在橡木地板上踱步。太好的文章如同太好的餐食,是难以消化的,所以得回味、反刍,才能汲取它的营养。

     女人总有永别自己外貌美丽的时候。不甘永别的,如伊丽莎白·泰勒之类,就变成了滑稽的角色。时光推移,滑稽都没有了,成了“人定胜天”的当代美容技艺的实验残局,一个绝望地要超越自然局限的丑角。这个例证或许给了我们一点启示:漂亮和美丽是两回事。一双眼睛可以不漂亮,但眼神可以美丽。一副不够标志的面容可以有可爱的神态,一副不完美的身材可以有好看的仪态和举止。这都在于一个灵魂的丰富和坦荡。或许美化灵魂有不少途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4-7-30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 笑 》

作者/冰心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有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著有小说集《超人》,诗集《春水》《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



      雨声渐渐地住了,窗帘后隐隐地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地觉得凉意侵入。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云光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地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地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地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地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地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地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地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地乱转。门前的麦陇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不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地合了拢来,缩在一起。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7-30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千金博一笑 于 2014-8-5 06:07 编辑

罗兰:保存自己的特色





[wma]http://28.ierge.cn/8/132/265828.mp3[/wma]





      [作者简介] 罗兰,原名靳佩芬,作家,出版作品除《罗兰小语》外,还包括散文、小说、游记、诗歌、诗论等。2003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终身成就奖”。她的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的底蕴,含蓄、隽永;洋溢着中国式的哲思,睿智、通达;体现着作家对现代社会的深层思考,深刻、清醒。



     台北曾经上演过的一部电影《樱花恋》,里面的女主角是位日本姑娘,因为想要去动手术做双眼皮,使她的美国丈夫大生其气。

     日本姑娘想做双眼皮的目的是要使自己变得像美国人,她以为那样“会使丈夫觉得她更可爱”。但事实上那位美国丈夫所爱的却正是她原来的东方面貌,换句话说,她丈夫就因为她长了单眼皮、矮身材、直头发才爱她。

     这段剧情当然不仅是戏剧中的夸大渲染,因为事实上,我们差不多每人都有过这种感想:往往美国朋友在台湾所挑选的中国太太,并不是我们中国人心目中认为漂亮的。相反的,他们挑的却正是我们认为不漂亮的。他们常常喜欢找一些身材特别娇小玲珑,头发完全是中国原始的样式,没有花花卷卷,鼻子不高,单眼皮,而举动也保有中国固有的文静的小姐。因此,常有人觉得美国人的眼光奇怪。

     其实,他们的眼光是正常的。他们如果爱那种西洋化了的东方人,那就干脆去娶一个他们本国的小姐,不是更标准吗?他们爱东方人,就是因为东方小姐们是东方小姐,具有一切东方小姐的特色和东方的美点,而我们中国人却正和他们站在相反的观点。我们有时欣赏西方人的风仪,对自己本来的面貌反而觉得平庸无奇,所以,极希望把自己弄得西洋化一点。

     当然,按一般“美”的标准来说,最好的是西方人具有东方的美点,或东方人具有西方的美点。所以有许多欧亚混血的孩子,都是很漂亮的。

     可是爱情却不一定是如此,一个人对一个人发生爱情,往往不是爱对方够上什么标准,而只是爱上他的特色。否则大家都向着少数的几个标准美人进攻,其他那些不够“标准”的,岂不找不到对象了吗?

     既然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合乎“美”的世界标准,那么与其勉为其难地用不自然的方法改造自己,就不如好好地保存自己的特色。

     一个人生来的特点可能就是她的美点,我们不必希望自己像某一个有名的美人,我们应该希望自己只最像自己。

     谈起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特色,就不免想到那些电影明星。有一阵子,我们在报纸杂志上,看见许多明星的照片,都有点像李丽华,又有一阵看见许多明星的照片都有点像张仲文。这些人不懂得发挥自己的特色,而只知“东施效颦”,就难怪他们只能做默默无闻的三四流角色了。

     记得以前有位美国太太,在上海某照相馆照了一张照片,拿回来一看,照像师把她下颏上的一块凹下去的印子给修掉了。也许因为这位太太是学艺术的,当时她很不高兴,问照像师为什么给她修掉。照像师当然解释说因为这样比较好看,她说:“不管好看不好看,那是我脸上有的东西,你就不该把它修掉。”

     当然,学艺术的人不免有点怪癖,不过,这也说明了艺术上所说的“真”,究竟是美的条件之一。如果把自己弄得不像自己,失去了应有的真,那就无从谈到“美”了。

     假如你爱你自己,而且也希望别人所爱的是你的本色,那么,你就不必去模仿别人,而要发挥你的本色,使它显出光彩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发表于 2014-7-31 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进来过,加分到3楼时出现滞障,知道可能是你在调整,一刷新,果然3楼不见了。

一笑换了3楼的音符,这是我熟悉的,用过不止一次。

喜欢读这类小品文,亦如早年喜欢做些摘抄,拈指含香,随流年而暗转... {:1_496:}{:015:}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发表于 2014-8-3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有几家文摘类杂志办得很好,很多很有质量的心灵鸡汤都有收录。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8-5 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进来过,加分到3楼时出现滞障,知道可能是你在调整,一刷新,果然3楼不见了。

一笑换了3楼的音符,这 ...
临窗读雨 发表于 2014-7-31 02:26



人在单位
时间很难由自己掌控
本以为能一气呵成摘完文字
不料一个电话便招了出门
等回来
发现原来收藏的音乐地址也失效了
更没想到这还让同桌撞见了
真是幸运啊

你那天还能听到的音乐
这会儿又失效了
我换去{:1_496:}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8-5 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有几家文摘类杂志办得很好,很多很有质量的心灵鸡汤都有收录。
行天 发表于 2014-8-3 23:53



    比如......再比如......行大侠有兴致就帮填个空呗{:1_496:}
回复 使用道具


韶华一笑间

发表于 2015-4-24 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的这一天没办法读,今朝补读
今年的这一天,现在预读{:1_507:}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发表于 2015-4-28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金叶 发表于 2015-4-24 02:57
去年的这一天没办法读,今朝补读
今年的这一天,现在预读

看鬼兄说“这一天”,再去看那一天,莞尔。

这是要我早产的节奏呢... 这么早,成活的可能性会有多大呢... {:1_406:}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1-8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点费劲的书


作者:王蒙





       读书的亮点在于照亮生活,生活的亮点包括积累智慧与学问。生活与读书是互见、互证、互相照耀的关系。书没有生活那么丰富,但是应该更集中了光照与穿透的能力。

  有价值的书籍,特色在于它高于一个时期的平均认知度,能穷千里目,是更上一层楼的结果。它其实志在精神的喜马拉雅高峰,它提高着而不是降低着也不是迎合着大众,其认知水准绝不能比平均认知水准更愚蠢与更低下。文化的大众化利于文化民主,但同时也难免产生文化垃圾。当然还有故作高深的垃圾。

  同时文化瑰宝绝对不是迎合的产物而是天才与勤奋、献身与奋斗、攀登与升华,然后才有万民的有效接受的产物。就像看一部电影或一台演出,赏心悦目,很轻松也很随心所欲,不一定就是最好的电影或演出,而能够引起思索、引起咀嚼、引起推敲与辗转的作品,却会让你获益更多。

  我主张读一点费点劲的书,读一点你还有点不太习惯的书,读一点需要你查查资料、请教请教他人、与师长朋友讨论切磋的书。除了有趣的书,还要读一点严肃的书。除了爆料的书、奇迹的书、发泄的书,还更需要读科学的书、逻辑的书、分析的书与有创新有艺术勇气的书。除了顺流而下的书,还要读攀援而上、需要掂量掂量的书。除了你熟悉的大白话的书、朗诵体讲座体的书,也还要读一点书院气息的书、古汉语的书、外文的书、大部头的书。除了驾轻就熟的书以外,还要读一些过去读得少,因而不是读上十分钟就博得哈哈大笑或击节赞赏,而是一时半会儿找不准感觉的书。

  当然人们有时喜欢休闲的书、一笑了之的书、自我慰藉的书;但毕竟还有书能够使你发现新领域、感受新天地、寻找更好思路和更高质地,使你接受新的洗礼。

  有时候书好,但是我们读得拙笨而又辛苦:“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这是李白形容的某种书呆子。有时候是黄钟喑哑,瓦釜雷鸣,读起书来总有人弃珠玉精华而拾假冒伪劣。还有时候是形成了陈陈相因的学风,使读书变成苦役,例如贾宝玉就对乃父提倡的读书一百个不接受,而贾政对读书问题的指示是:

  “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都是掩耳偷铃,哄人而已……我说了: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贾政连孔子主编的《诗经》都要否定,无非是因了《诗经》中多了一些生活和人性。这是“怎么乏味怎么来”的无灵性、无性情、无丝毫活人气息的读书论,是与人性为敌、与青春为敌的读书论。

  我们今天的国人多么幸福,再不会受到贾政式的训诫了。但是今天又出现了另一种恶劣与堕落。那就是用白痴浏览、八卦阅读、趣味泡沫来铲平砌滑自己大脑中的沟壑,来否定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

  在这里,要说的是:不做懒汉,不做侏儒!用脑阅读,用心阅读!用阅读攀登精神的高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5-11 22: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