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31|回复: 28

另一个郭府

[复制链接]

胸怀六国志

发表于 2015-6-19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参观郭之奇故居时,某人一直提到她以前去揭西参观过郭氏大楼,保存相当完整。说得我心头痒痒的,很想过去看一下,前天刚好有黄姐要过去办事,顺道拉了我和某人一起去。

    黄姐说郭氏大楼在老城区,街道狭小,她怕汽车难以进入,联系了当地一老同学,原意是借几辆摩托车后我们自己去逍遥,谁知道她的同学非常热情,自己忙着事情无法陪同,于是派了夫人及司机带我们一起去。我们又打算到了老城里,让主人先行回去,我们自己游玩自己解决午餐后再去拜会。那嫂子却说她好久没出来玩了,正好借机溜达一下,也让新来的员工(当天兼任司机)也跟着参观一下老城,要不他都不认识这边的路。跟着两个小尾巴,一方面有免费导游,陪同带路兼讲解,嫂子对当地历史文化居然了解蛮多的,一方面是我们不好意思停留太久,走马观花地看着,估计以后有机会还得再去好好体会一下。


棉湖郭氏大楼门.jpg


    在兴道书院几步远就看到这个大门了,省级文物单位郭氏大楼就在前面。该建筑是清初富商郭来所建,此楼建于清雍正十一廿(1733年),竣工于1746年。整座楼占地5460平方米(约合9亩),楼宽52米、深105米,有四条花巷,五落院堂,后面有高4.25地琼楼一座,其建筑格局,模仿宫殿形式,里面原有99间房经后代修补增建,总数为100间,即所谓“驷马拖车”、“百凤朝阳”的格局。

棉湖 郭氏大楼正门.jpg
  

正门前是广场和 高照壁,忘记拍下来了,太阳晒得晕,赶紧闪进大门里。

棉湖 郭大楼主体图.jpg


       在大门一侧挂着整座建筑物主体图,还有祖先图像,跟郭之奇家一样,这揭西郭家也奉汾阳王郭子仪为先祖,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公主的后代。门厅后就是一个非常宽大的天井。

棉湖郭大楼天井.jpg


     我非常喜欢这种大天井,可以晒衣物,可以活动,可以种花,可以聚会,以前农村老屋虽然没有这么大的天井,但家家都有小天井,雨天坐在屋里,看着雨水从屋檐滴落,又溅出来,也蛮好玩的。

棉湖郭氏大楼深院.jpg


      一层又一层地走进去,空旷的大厅,居然感觉习习凉风,并无酷热的感觉,回头往大门一望,脑袋里浮现一句:庭院深深深几许。做为当时潮汕地区的糖业大王,郭家钱力深厚,院子也建得宏伟辉煌。走到最后一层,以为已经走完了,却看到一条狭长的巷子,后面是又高又厚的墙。某人说,从这儿可以去后楼,还有二楼可眺望远方的。但先得从横巷走出去,才能拐到后楼。带我们来的嫂子也惊异地说,居然有这么一个去处,她一直以为这样就看完了。某人说,当年若非老太太们指点,也是不知后面藏有机关的。

郭横巷.jpg


这个忘记拍了,这张是百度来的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让我长留在冬天里,多么凉爽啊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15-6-19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岭南风 于 2015-6-19 22:36 编辑

  从刚才那条宽只能容一人走过的巷子走到大厅一侧的火巷,再往后面走,又有一大门,这就是郭氏大楼的后楼,专为读书设计的幽静书斋。

棉湖 郭大楼后院.jpg

棉湖 郭大楼后院2.jpg


       蓝天白云,清风送香天气,这两层高的楼房显得庄严典雅,我从门这边走到那边门,不见有人出入,只听到音响在播放潮剧的声音。前面那堵高墙,将世俗挡在外面,这儿只有清幽的气息,院子里的绿色植物在清风中摇摆,很喜欢这样的氛围,跟先前看到杂物堆放,衣物乱晾的院子相比,这儿简直是神仙所啦。


棉湖郭大楼木雕.jpg

棉湖郭大楼带湖书屋.jpg


     这后院的木雕也非常精致,可惜似乎不是原来的,新得象后来才修复一样。大楼正中写着带湖书斋,说明这建筑主要功能是作为书斋,是族里子弟读书场。这儿还有一联:“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后有书声”唉,听着都令人神往啊。

    同事说以前来时是可以上二楼的,可是我转了一圈,并没发现哪儿可以上楼。倒是看到角落处有处奇怪所在:井底陋室
棉湖 郭井中屋.jpg


      这个地方同事上次来没发现,嫂子更别说知道啦,反正大家都惊喜着,原来同一个地方,可以来一次收获一次啦。看到几位老人在一楼房里闲聊,估计是管理人员。我们上去说明来意,并询问哪儿可以上二楼,老伯热情地带我们去,原来楼梯藏在一楼里面。他打开大门,让阳光照进来,让我们自己上楼去参观。
棉湖 郭二楼.jpg


这楼有两层,高4.25丈(据说宫殿高度4.4丈,只差1.5尺,故有“去天尺五”之说),飞檐凌空,高脊巍峨。
棉湖 去天尺五.jpg

楼前有长廊,外围栏杆,凭栏远眺,神爽气清

棉湖望远.jpg


      当我们从楼上下来时,老伯又带一个手电筒,去照刚那个井让我们看下面石头做的门框。他说因为皇宫有100间房,百姓不敢与皇家看齐,又想十全十美,所以在井下挖小房间,大小仅可容一床,然后安一门框,当做一间房,与地面的合起来号称100间,百鸟朝凤格局。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让我长留在冬天里,多么凉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15-6-19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岭南风 于 2015-6-19 22:38 编辑

郭后楼正面.jpg


这张不知道怎么照的,从网上找来的。

点评

除了广角,我是说那人可能要爬上墙才能拍到,楼前空间似乎不足拍成这样  发表于 2015-6-20 17:21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让我长留在冬天里,多么凉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读书巫妖
发表于 2015-6-20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一直想 大家把本地及周边的风景人文写透 会比匆匆而过的旅游者给出的信息多

岭南风做到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15-6-20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清扬 发表于 2015-6-20 00:27
其实一直想 大家把本地及周边的风景人文写透 会比匆匆而过的旅游者给出的信息多

岭南风做到了

嘻嘻,我一直在白扯:)
让我长留在冬天里,多么凉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发表于 2015-6-20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得劲儿~

古民居的保护刻不容缓,记录下来难能可贵。感谢分享!

顺祝端午吉祥安康!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15-6-20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光 发表于 2015-6-20 16:12
得劲儿~

古民居的保护刻不容缓,记录下来难能可贵。感谢分享!

谢谢目光,端午安康~{:1_498:}

让我长留在冬天里,多么凉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15-6-20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程有历史老师同去,途中增加好多乐趣。逛城市,看人文,最适合与文史类老师同行:)

看到人家大门口镶着一块牌

棉湖九牧世家.jpg

那家伙马上说,这家人姓林的。为什么九牧就姓林呢?我不解。

她说,林姓在唐朝有一官员,生有九个儿子,个个皆官至州牧,时称九牧林家,后代林姓都喜欢与他们挂上关系,自称九牧世家。

百度一下,

“九牧林”开派始祖--林披,字茂彦,莆田县西天尾(今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人,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明经及第,官至太子詹事,赐紫金鱼袋,上柱国。林披生九子,名苇、藻、箸、荐、晔、蕴、蒙、迈、蔇,兄弟九人皆官居州刺史(州牧),时称“九牧林家”。“九牧林”派系之旺、繁衍之广、人才之多,堪称中华姓氏一大望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让我长留在冬天里,多么凉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15-6-20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门前贴有 宝树堂 的是谢姓人家

老天,我一直以为是卖药材的,北京宝树堂的药好贵,却是谢家图腾?

回家百度一下

淝水之战后,谢安功高震主,有人又从中挑拨,因此谢安受到孝武帝的猜疑。这引起了正直人士的不满,中郎将桓伊就是其中之一。有一天孝武帝宴请群臣,命桓伊吹笛。吹毕,桓伊又要求抚筝与人吹笛合奏,帝允。桓伊便抚筝而歌。他唱的是一首《怨歌》:“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滕功不利。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在坐的谢安听了,泣下沾襟。孝武帝听了桓伊借古讽谏的《怨歌》,脸上亦露出惭愧的神色。退朝后,孝武帝突然亲临谢安家,谢安焚香恭迎。孝武帝见谢安家堂前瑞柏枝叶繁茂,称赞道:“宝树也。”并亲书谢安宅为“宝树堂”。这个故事见于《晋书·桓伊传》和部分宗谱。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让我长留在冬天里,多么凉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甘首五朝臣

发表于 2015-6-20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1_541:}{:1_541:}{:1_541:}我来参观加送花。。。。
坏人,不许偷看!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5-15 21: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