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03|回复: 12

[汇编] 【悦读时光】人间词话七讲:两位词学大师跨世纪的精神合作

[复制链接]

如歌的行板
发表于 2015-11-22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CCTV-1套“2014中国好书颁奖盛典”。叶嘉莹的《人间词话七讲》最终荣获年度中国好书。

近代大学者王国维,在他的词学著作《人间词话》中以哲学和美学的角度对中国诗词境界进行了高度概括。而叶嘉莹先生则以全新的视角对王国维《人间词话》进行了重新解析,从而形成了两代诗词研究大家的隔空对话。


《人间词话七讲》

作者:叶嘉莹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也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它的文辞优美,但因为它的解说方式是中国传统的感悟式的意象批评,所以一般读者不易读懂。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著名词学大师叶嘉莹的讲内容。作者以深入浅出和典雅细腻的文字,为读者讲述了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著名的“境界”说、词与诗的美感特质的区别,及历代著名词家词作。第二部分为人间词话原文。


作者简介



叶嘉莹,号迦陵。蒙古裔满族人,出身叶赫那拉氏。1924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1950年代任台湾大学教授,并在淡江与辅仁两大学任兼职教授。1960年代应邀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后定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曾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再度赴美,在耶鲁大学、印地安那大学讲学,1989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自1970年代末返大陆讲学,先后任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客座教授,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设立“驼庵”奖学金。2008年,荣获中华诗词学会颁发的首届“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2013年荣获由中央电视台、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共同主办的“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叶嘉莹一生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的教研,七十余年来,她的足迹遍布全球各地,她教的学生有幼儿园的小朋友,有大学博士,从青年到老年,有教无类。她擅长以深入浅出的文字,把当代西方文学概念融会、应用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探讨和诠释。她天资敏慧,才思出众,加上典雅细腻的文笔,以及浮世坎坷的忧患经历,使她在谈诗论词之际,以直悟配合精析,见解独到,卓然成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2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嘉莹《人间词话七讲》摘记


《第一讲》

王国维先生追求的是真理。

清华大学有王国维先生的一座衣冠冢,冢前有一个“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陈寅恪先生在碑文里指出:“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王国维先生后来在《哲学丛刊》的序文中还说过一段话:余正告天下曰:“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凡立此名者,均不学之徒,即学焉而未尝知学者也。”

在隋唐之间有一种popular music,就是当时流行的音乐,叫做燕乐。大家都按燕乐的曲调来歌唱,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写自己的歌词。

诗要言志,文要载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小词是被轻视的。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了一段话:宋人诗不如词,以其写之于诗者,不若写之于词者之真也。

我给小孩子讲诗时,还写过这个象形字“ ”字,古人造出这个“之”字表示用脚行走的意思。在“之”字下边加上个象形字的“心”字,就成了“ ”字。这个字是会意的字,是“心之所之”,就是说,你的心往那里去,那就是你的“志”。


《第二讲》

《诗经》里有十五国风,其中一个就叫《郑风》。周天子派使者到各诸侯国采风——所谓采风,就是收集各地的流行歌曲。在采集来的各地流行歌曲之中,郑国和卫国的歌曲常常都是涉及男女爱情的,于是就有了“郑风淫”的说法。

“步摇”是女子戴在头上的首饰,就是一根簪子下面串着饰品,你一走路它就摇晃,所以叫步摇。

“莲”,它的谐音可以是“怜爱”之“怜”,所以古人写到莲常常涉及爱情,这在中国诗歌里是有传统的。


《第三讲》

《花间集》里的18位作者却都是男子,没有一个女子。男子以女子的口吻写爱情,说我要找一个爱我、我也爱的人嫁给他。这种话女子自己敢写吗?
女子成为思妇,这在中国的旧传统中是必然的命运。

在中国诗歌传统里面,“美人”所指的常常不只是女子,而是一切有美好志意和才能的人,主要还是指男子。

所谓“解人”,是真正不易得的。


《第四讲》

所以,一般人所追求的的就是个人一己的目的。由这个目的出发,所以世界上就有了俗滥的艺术。其实,现在我们的媒体所宣传的,也都是吸引人的欲望,而不是提升人的理想。

佛教说的:“物转心则凡,心转物则圣。”“心转物”就是你把看到的外物都用你的心、你自身的灵敏之性来把它转变了,你就成为圣者;“物转心”,是说你的心没有一个真正定力,没有一个见解,你就随着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他说奸盗淫邪你就跟着奸盗淫邪,那就是凡夫俗子的境界了。

“经”字本义是指丝织物的纵线,后因古代典籍是由熟牛皮绳穿竹简而成的,形制颇似纵横交织的纺织物,因此经又被引申为典范性的著作或书籍。

温庭筠的《菩萨蛮》一共写了十几首,但我们可以只看一首;韦庄的《菩萨蛮》写了五首,你却一定要一口气读下来才能够真正懂得韦庄。


《第五讲》

从屈原开始,娥眉代表美女,画眉代表追求才德的美好,这已经成为中国诗歌的一个传统被流传下来了。

孔子的“五十而知天命”,什么事天命:我说那是天理之自然、事理之必然、义理之当然。

孟子说:“良人者,所仰望以终身者也。”

所以这男女的关系和君臣的关系其实是有一个可以相对比和相对称的地方。

“堂”是建筑物中间的厅堂,“庑”是两边的厢房。

我曾建议从幼儿园大班就开一门“古诗唱游”的课程,这门科目绝不要考试,就用唱歌游戏说故事的方式教他们唱古诗。但直到现在也没什么显著成绩,我觉得很遗憾。

好的词,都能够写出来一种不得已的感情。


《第六讲》

节制和约束不只是一种礼法,也是一种艺术,艺术不是只有任纵才是好的。

鸡窗就是书窗。(见百度百科:“晋 兖州 刺史沛国宋处宗尝买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著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辍。处宗因此言巧大进。”后以“鸡窗”指书斋。)

小令可以变成长调,可是小令已变成长调以后就失去了余味,让人一览无余,于是就不像小令那样能够给读者留下比较丰富的想象余地了。


《第七讲》

在豪放的词人里面,一个是苏东坡,一个就是辛弃疾,只有他们两个人在豪放之中不是空口说大话,而是有许多低回婉转,有许多挫折的生活背景隐藏在里面。一般的人没有他们的理想和遭遇,只是在表面上做出一个豪放的样子而已。

词这个东西不能赶时髦,不能追风气。

象喻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比喻,它的喻意是比较固定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2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读了一辈子古典诗词的人,我的这第一篇赏评文章为什么不写五代、两宋的大家而写王国维呢?我是知道我自己的,‘不得于心者,固不能笔之于手。’如果不是我真的有感受、有理解的话,我是不会把它写出来的。我无论讲诗词还是写论文都是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体会才写出来、讲出来的……”
  
——叶嘉莹


  90岁的叶嘉莹仍然生活在不断讲学和写作的勤勉工作之中,即使是住院期间,半夜一两点钟之前她也从未休息过。究其原因,叶嘉莹说是因为自己从来没有以学者自居,对于自己的作品也从来没有以学术著作自许。因为如果有了明确的动机,一旦达到目的,就会失去动力而懈怠。叶嘉莹对诗词的爱好与体悟,完全是出于自己生命中的一种本能。因此无论是写作也好,讲授也好,叶嘉莹所要传达的,正是其所体悟到的作品中的一种生命,一种生生不已的感发的力量。在这种以生命相融汇相感发的活动中,自有一种极大的乐趣。而这种乐趣与是否成为一名学者,是否获得什么学术成就,可以说没有任何关系。叶嘉莹对王国维、对《人间词话》的阅读、研究与讲授正与其人生历程密切相关。


  一

  1935年,北平。刚考上初中年仅11岁的叶嘉莹从母亲那里得到一套开明版《词学小丛书》,里面收录的《人间词话》使叶嘉莹对词的评赏有了初步的领悟,“静安先生写作态度之诚挚,知之深而且言之切”的修养和态度对叶嘉莹一生的教学与研究影响甚著。

  1956年,台北。叶嘉莹写作第一篇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关于诗词评赏的文章——《说静安词〈浣溪沙〉一首》,这是叶嘉莹在台湾的“白色恐怖”中与丈夫先后被囚禁释放后,她深刻体会到人生的悲哀与无常,特别喜欢那种写人生不幸、痛苦的作品,静安先生悲观绝望的词句就临时被叶嘉莹借用为写作的题材。谈及此篇文稿的写作背景,叶嘉莹曾直言“我是读了一辈子古典诗词的人,我的这第一篇赏评文章为什么不写五代、两宋的大家而写王国维呢?我是知道我自己的,‘不得于心者,固不能笔之于手。’如果不是我真的有感受、有理解的话,我是不会把它写出来的。我无论讲诗词还是写论文都是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体会才写出来、讲出来的……《说静安词〈浣溪沙〉一首》这篇文稿是用浅白的文言写的,因为有些我自己的投影,用文言也比用白话多一份安全的距离感”(《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

  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中期,北美。在UBC大学执教的叶嘉莹利用每年暑期客座访问哈佛燕京的机会对《人间词话》展开了专题研究,陆续发表了系列研究成果:《谈诗歌的欣赏与〈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对〈人间词话〉中境界一辞之义界的探讨》《〈人间词话〉境界说与中国传统诗说之关系》等。1970年暑假叶嘉莹来到哈佛时是抱着对王国维“清者”之品格持守的景仰而开始从事研究的:“那时哈佛燕京图书馆给了我一把钥匙,我可以在闭馆以后仍留在里面工作。因此我可以整天沉溺在对静安先生之著作和生平的阅读及研究中。夜晚,整个图书馆中已空无一人,当我从两侧列满书架的黑暗的长长的道路上走过时,有时我竟会有一种静安先生的精魂似乎就徘徊在附近的感觉”(《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后叙)。

  1970年代末,叶嘉莹几次返乡并决定回国教书,1979年她在给友人的赠诗中云:“鱼藻轩前留恨水,斯人斯世总堪叹”。叶嘉莹对王国维那种“清者”的道德观开始持一种反省和批评的态度,认为中国旧传统中士大夫的感情心态常常局限在悲观哀感的困窘之中,找不到跳脱出去的途径和办法,看不到光明和希望,这一转变在《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一书中得以体现。1990年,叶嘉莹出席在美国缅因州举行的北美第一届国际词学研讨会,发表英文学术论文《论王国维词——从我对王氏境界说的一点新理解谈王词之评赏》,为王国维的“哲化之词”在中国词史上确定一个适当的位置。

  2006年,中国书店出版叶嘉莹、安易合著的《王国维词新释辑评》。20世纪60年代叶嘉莹在台湾高校执教时因喜欢王国维的词,就动过注释王国维词的念头,曾经写下一些札记,后来借给一位有心致力于此的淡江大学的陈槐安同学,遗憾的是没有了下文。等到70年代她再开始研究王国维时,却已对王国维那些悲观孤绝的词作失去了注释阐发的兴趣,最后终于指导其在南开大学的秘书安易完成了王国维词的注解。2014年5月,天津。“叶嘉莹教授九十华诞暨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人间词话七讲》正式与读者见面。该书是根据叶嘉莹2009年7月在温哥华华人社区举行的“王国维《人间词话》问世百年的词学反思”系列学术讲座录音整理而成,是叶嘉莹关于《人间词话》的讲稿首次出版。


  二

  为什么叶嘉莹对《人间词话》一直情有独钟?为什么叶嘉莹在《人间词话》问世百年时要进行词学反思?数十年来叶嘉莹对《人间词话》的解读有过怎样的深入和转变?这些问题《人间词话七讲》中自有解答。一直以来叶嘉莹的演讲确实有着自己的独特门径:她从来不写稿子,认为把稿子写出来,到课堂上一念,什么都死了。不同于一般人讲诗词注重知识、背景的交代,叶嘉莹却对文字里面所传达的生命更为重视。她说:“我在讲的时候,我不写出来,虽然这些东西以前也讲过,可是到时候它还是在现场新鲜涌出来的,我当时也在感动之中,所以才能带同学们去感动”。

  叶嘉莹常常讲:“凡是伟大的诗人,像屈原、杜甫、陶渊明,都是用他们的生命写作他们的诗篇,用他们的生活实践他们的诗篇的”。那么如果一位讲诗者透过前人的作品,使这些诗人的生命心魂,得到又一次再生的机会。而且在这个再生的活动中,还带着一种强大的感发作用,使听众与读者都得到一种生生不已的力量,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称其为伟大的讲者呢?因为在其讲解的过程中,她自己的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也已蕴含其中了。《人间词话七讲》的可贵之处,正可用书中叶嘉莹的一段话概括:“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是我讲的时候,我是认真的,我讲的都是我自己的感觉和感受。王国维也是如此的。他也许有他的错误,他也许有他的限制,有时代的限制,知识的限制,但是他是忠实于自己,也忠实于读者”。

  叶嘉莹有一首《鹧鸪天》曾云:“心头一焰凭谁识,的历长明永夜时”。《人间词话》对叶嘉莹诗学思想、治学理念乃至整个人生道路的影响或许尚待学界的探究,但我们大家会一起祝愿这闪烁心头的火焰皎洁的历,永夜长明!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发表于 2015-11-22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章适合我读,一部《人间词话》我读了四年,也仅仅是读了个皮毛,我记得我还向菜心推荐过这本书的{:1_514:}



问好读雨,据说北京下雪了,你是不是穿的很厚啊{:105:}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5-11-25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过叶老的课,慈爱的声音透着大家的随和;灵动的诗句蕴涵中华文化的神韵。那无,刚拜读《从经济特区到文化特区》一文,所以对叶老这位充满活力的诗人教育家更是印象深刻。谢读雨儿分享{:1_498:}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5-11-25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歌佐酒 发表于 2015-11-22 19:31
这一章适合我读,一部《人间词话》我读了四年,也仅仅是读了个皮毛,我记得我还向菜心推荐过这本书的{:1_51 ...

下了有几场了,雪还没化,天很蓝,空气不错,欢迎兄弟来京吸氧观雪{:104:}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发表于 2015-11-26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千金博一笑 发表于 2015-11-25 23:23
下了有几场了,雪还没化,天很蓝,空气不错,欢迎兄弟来京吸氧观雪

{:1_683:} 我很想去,可是我家小棉袄不能去,怕冷啊,哎,去了你请我喝酒不?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发表于 2015-11-28 21: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
人间词话与文心雕龙一般值得做枕上书。
许多人用尽精力研究红楼梦,红学可能确实有很多东西有用,却不一定对文化传承起到什么作用。
而人间词话及文心雕龙却是有助于增进文化传承,却没有多少人来做解读的事情,使瑰宝在高阁。
正如管锥编对于典故的笔记,就是对传承的深度解析,可惜国人对这样的笔记也会晦涩,很多笔记类古文对了解传统文化有极大帮助。
正如金批才子书,看似品头论足,却将史传书籍进行了分类编读,有针对性的阅读目录,赶在四库毁书前,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歌佐酒 发表于 2015-11-22 19:31
这一章适合我读,一部《人间词话》我读了四年,也仅仅是读了个皮毛,我记得我还向菜心推荐过这本书的{:1_51 ...

知道我为什么一直没理会你么,横,竟敢直呼我大名,PP不要不要的啦... {:1_491:}

好吧,今儿是正月十五,过来问候下... 全家节好... {:1_682:}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千金博一笑 发表于 2015-11-25 23:20
听过叶老的课,慈爱的声音透着大家的随和;灵动的诗句蕴涵中华文化的神韵。那无,刚拜读《从经济特区到文化 ...

更期待大猫的分享呢... {:050:}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5-13 12: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