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49|回复: 21

[汇编] 【传统节日】最美端午诗,绝世端阳图 ◇ 最美楚辞,最美植物

[复制链接]

如歌的行板
发表于 2016-6-9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美端午诗 绝世端阳图


五月初五,又是一年端午节。传说这一天是恶月恶日,犯了禁忌,五毒尽出,所以要兰汤沐浴,驱邪避毒。在古代,这也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人们可以互相嬉闹狂欢庆祝,赛龙舟、跳钟馗、贴符、挂艾草、佩香囊、系五色线等等,比之现在实在是热闹且有意思的多。下面,我们就一起读读端午的诗,感受下古人的端午节气氛。


《观競渡》




题:“观競渡,聚众临流称为龙舟胜会。”

聚众临河,观看龙舟竞渡。


《竞渡》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
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
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
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
果然夺得锦标归。

这首诗描绘的是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场景。也有人说诗中表面描绘龙舟竞渡的场面,实则讽刺阿谀奉承的小人。万事都有改变的可能,开始风光的不一定始终风光,做人不能见风使舵,而要脚踏实地。写景抒怀怎么解释都有合理之处。


《系采丝》




题:“系采丝,以五色丝系臂,谓之长命缕。”

汉代以青、赤、黄、白、黑五种色彩的丝线,扎成“长命缕”,系在臂上,可以驱除瘟病、避邪止恶。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这首词描写了过端午的风俗习惯:吃多角粽、饮菖蒲酒、沐香花浴。算是有史料的价值。不过主笔却是写了一个深闺女子的生活:五色新丝缠的粽子,由金盘盛着,由侍婢送进,还要洗一个香花澡,做一个香梦,而想不到的是被黄鹂声唤醒。梦境交织着现实,写出了闺中女子的情思。欧阳修的词向来艳丽,一点没错。


《裹角黍》




题:“以菰叶裹粘米为角黍取阴阳包裹之义,以赞时也。”

角黍即“粽子”。裹角黍即包粽子。图说“以菰叶裹粘米为角黍,取阴阳包裹之义。”菰,读作姑,是一种水生高秆的禾草类植物,其茎为筊白笋。今人包粽子以箸叶、箬叶、芦苇叶为主。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这首词写的是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词风奔放恣肆的苏轼也有这种安然淡雅的作品,可见有能力驾驭不同风格才称得上真正的大家。


《悬艾人》




题:“荆楚风俗以艾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荆楚风俗,将艾草扎成人形,悬挂门户上,以避毒气。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写这首诗的时候年过古稀的陆游正闲居家乡,“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的诗人,今天终于暂时放下了满腹的忧愤,融入了节日的欢快气氛之中。我们见惯了“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等表现亡国难收、雪耻不得、悲愤沉郁、一片赤诚的陆诗,这首闲适细腻的生活诗确实让我们倍感慰藉。可是在欢乐中还暗藏着伤感,在闲适也流露出无奈。放翁还是那个放翁,英雄已老,可毕竟还是英雄。

古代的诗人向来忧国忧民,又多失意,在这么个日子里缅怀屈原更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儿,于是有了下面这些诗歌:


《採药草》




题:“五日午时蓄採众药治病,最效验。”
五日午时阳气最盛,以药草治病最具效验。譬如“午时水”,取饮、擦身,可袪百病。


《江上吟》
(唐)李白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这是很能代表李白特色的一首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的是他向来鄙弃现实,向往美好自由的追求。李白向来推崇屈原,二人风格也是相似的浪漫,就如这首诗,一片神行,一气呵成,却又绵密工巧,独具匠心。虽然名气不如将进酒系列,却也是一气呵成,气势磅礴,算是李白风格大成之作。


《射粉团》




题:“射粉团,唐宫中造粉团角黍饤盘中,以小弓射之,中者得食。”

唐宫中,造粉团、角黍(粽子),饤盘中,以小弓射之,中者得食。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梅公毕生也是仕途不顺,而在诗坛上却享有盛名,可能是屈原留下了“不遇”的传统,有名望的文人少有毕生春风得意的好运。梅尧臣也是一样,所以他会怀着无限的悲愤、苦闷、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写诗借屈原抒发情怀。不过他比屈原幸运得多,至少他还有自己的国家,而屈原当初已经是孑然一身。


《赐枭羹》




题:“汉令郡国贡枭为羹赐官以恶鸟,故食之。”

汉令郡国进贡枭(猫头鹰),作成羹汤,于端午赏赐官员,寓有除绝邪恶之意。枭读消,传说为食母恶鸟,故于端节捕杀。


《六幺令•天中节》
(宋)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苏轼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然而少见评析的这首端午节佳作,与其他的那些“豪放”或“婉约”之作大有不同,仔细读来,意蕴深远,别具一格,令人赞叹。端午是“祛恶”的节日,这个“恶”大有深意,围绕着端午这一隐含意思,明暗虚实前后呼应。全词上片“述今”民间活动诸况,美轮美奂;下片追叙“湘累”人生故事,无限沧桑,一唱三叹。


《养鸲鹆》




题:“取鸲鹆儿毛羽新成者去舌尖,养之皆善语。”

鸲鹆,读作“渠浴”,又名“八哥”。图说,要在它换羽毛后,剪了舌头好学话。但是鸟学舌靠喉咙,剪舌头不符合科学。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这首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竞渡悲冤,有无限的悲哀与无奈,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因此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此身早已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同是文人,这首诗表达的就是对前辈的无限敬仰和赞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6-9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美楚辞 最美植物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楚辞•离骚》


香草美人,英雄愁绪,无不是人与自然的缠绵。

战国时代,楚人屈原以辞赋表现楚地的方言声韵、人情风物。一时间,楚地(今湖南、湖北一代)之歌风行以极,人们“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香草香木是《楚辞》中的主角,秋兰、兰芷、杜衡、蕙、杜若、荷,申椒、菌桂、薛荔、葛、辛夷。山川草木,被辞人用来表情寓志,比兴托物。
《楚辞》简直就是东方植物美学的集大成者。值得想一想的是,屈原、宋玉,以及受《楚辞》影响至深的汉赋大家,他们并不是植物学家,何以对名目繁多的植物有着如此丰富、细腻的了解、感知?大约是常相伴兮,长相知。

相比今人,古人对自然万物中之草木有着深深的敬畏、崇拜。日常生活,草木为伴。人们相信草木具有祀神悦神、驱邪祛毒、治病健身的神奇力量。古代楚地是巫人聚居之地,植物文化与巫文化有着天然关联。祝辞咒语和植物药物正是巫师的两种工具。在一些仪式中,“浴兰汤兮沐芳”,就是说要用兰、蕙、芷…这些地草洁身,熏烧香草木以示虔诚,接着用“椒酒”、“桂朵”、“精米”…迎神、悦神。

今天《楚辞》中的植物有的已经消失,有的换作他名,依然陪伴着我们。它们或陌生,或熟悉,或久违。值此端阳时节,就让屈原笔下的香草花木穿越时空吧。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Magnolia denudata Des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又名:兰
今名:玉兰;木莲
科别:木兰科






木兰科植物,大多花色鲜艳,香气浓郁,特别是木兰属、木莲属、含笑花属。因其“花香如兰似杜”,也称为“木兰”、“杜兰”或“林兰”,但古人并未明言“木兰”有哪些确切品种。

古代文学作品中,兰桂常常一起提到,象征君子志行。“木兰”类的木材肌理细腻,加工性质好,可制作各种器物。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留夷(Paeonia lactiflora Pal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名:芍药
科别:牡丹科






芍药初夏开花,有红、白、紫等颜色,以白色花最为常见。唐宋以后,御花园、寺院、庭院等多栽植为观赏花卉,扬州芍药更是艳冠天下。古时男女惜别时常互赠此花,因此芍药又名“将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6-9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茹(Bupleuru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名:柴胡
科别:伞形花科






古人相信吃此草可以“死而复生”。柴胡的植株成年硬化后,可以供作柴薪,而根名就叫“柴胡”。

柴胡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山坡地上,不耐水浸。所以《战国策》说:“今求柴胡、桔梗于沮泽,则累世不得一焉。”在水草聚生的湿地上想要找到柴胡、桔梗等植物,当然如缘木求鱼般不可能了。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藑茅(Convolvulacea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名:旋花
科别:旋花科






“藑茅”(qióng máo),今名旋花。此种植物共有25种,本种分布最广,是大陆中原地区常见的植物。“生于泽中,今处处有之”。“藑”同“琼”,“藑茅”是指美玉一般的茅草。茅草可以用于占卜或供祭,地位如美玉般尊贵,故称藑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6-9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又名:申椒
今名:花椒
科别:芸香科






申椒,今名花椒。全株均具香味,至今果实仍是重要的食品调味料。《楚辞》取之为香木。花椒种子在古代也常用于泡酒,除具特殊香味外,也有辟邪驱毒的作用。花椒植株每每结实累累,子多而香,极易繁衍,古人多用于比喻子孙满堂。

汉代称皇后为“椒房”,西汉未央宫皇后的居所叫椒室,亦取“蔓延盈升”的吉兆。用椒和泥涂墙,有满室温暖之意。比如长乐宫内,就有椒房殿。后来泛指后妃居住的宫室。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胡(Garli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名:大蒜
科别:百合科






《离骚》中将大蒜与肉桂、蕙等香木、香草并提,大蒜在此也应该属香草范畴。大蒜自古即用于去除鱼肉的腥膻味,并可为食物增加香味,视为香草实至名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6-9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Nelumbo nucifer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又名:芙蓉;芙蕖
今名:荷
科别:莲科






《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荷”指的是挺立在水面上的荷叶,“芙蓉”则为荷花。荷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中国栽培荷花的历史相当悠久。有文字记载的人工栽培荷花,最早应为春秋战国时代。吴王夫差为西施修建“玩花池”,池中栽种的就是荷花。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扶桑(Hibiscus rosa-sinensis Lin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又名:若木
今名:扶桑;朱瑾
科别:槿葵科






扶桑为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古人视扶桑为神木,长在日出之处。日本又称为扶桑国,也是日出之国的意思。

扶桑花朝开暮合,古时又以红花为多,因此又称“朱瑾”。重瓣者艳丽殷虹,形似牡丹,称为“朱槿牡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6-9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Bambusoidea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名:刚竹;桂竹
科别:禾本科






有文字记载之前,人类就已开始利用竹类。殷周时代的先民用竹竿制箭矢、造竹简,并编制竹器。晋代开始用竹子造纸,东晋军事家陶侃用竹子造船,距今都有一千年以上的历史。苏东坡说,“食者竹”,说的是以竹为食的文化。苏轼的另一首诗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浮萍(Lemna mino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又名:萍
今名:浮萍
科别:浮萍科






《九怀•尊嘉》章中,作者王褒哀叹自己就像失根浮萍一样,到处漂游。唐代李颀诗云:“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也是用浮萍来寄寓无法安定的心境。白居易《答微之》,“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形容两人见面之难,就像漂荡在浩瀚大海中的两片浮萍一样,表达出身不由己的无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6-9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桑( Morus alba 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名:桑
科别:桑科






中国人很早就知道善用桑树。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开始种桑养蚕。蚕丝用于制衣,桑葚用以济饥。桑材可制作弓弩、车具,幼枝还可充作薪柴,可以说衣、食、住、行几乎唯桑树是赖。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艾(Artimisia indicaWill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名:野艾;五月艾
科别:菊科






“艾”又名医草、冰台、黄草、艾蒿,自古即为有名的医用本草。《楚辞》中提到的艾多是作为香草的反衬,例如“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用香草“兰”来对比“艾”。可见上述诗文中所指的“艾”并非真正的艾,而是艾属中到处蔓生,形成杂草的野艾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6-9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兰(Kalimeris indicu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名:马兰
科别:菊科






马兰长生在潮湿的土壤或水泽旁、路旁、田野及山坡上,未开花的植株外表类似泽兰,叶揉之无香味。古人甚至认为其味甚臭。加上马兰到处可见,有时还会侵入农地,有诗人视之为恶草。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栗 ( Castanea mollisimaBlu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名:板栗
科别:壳斗科






古代栗类到处可见,有农业活动之前,原始人类均采集栗类坚果供食。此即《庄子》所云,“古者兽多民少,皆巢居以避之。昼食橡栗,暮栖树上。”可见栗类在人类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6-9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苦桃(Prunus davidiana(Carr.)Franc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名:山桃;毛桃
科别:蔷薇科






桃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后来传布到世界各地。经过长期栽植,全世界有三千多个桃的品种,中国境内也有三百多个。古今种桃的目的,主要是收成果实。当春季,桃花如云,烂漫芳菲,“有红、白、粉红、深粉红之殊”,长期以来也发展出许多观花品种,单瓣、重瓣兼而有之。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稻(Oryza sativa 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名:稻
科别:禾本科






中国的稻米栽培起源自华南热带地区,而后逐渐向四周。一九七三年出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大量稻壳。可见在七千年以前,华中、华南地区已有大面积稻米栽培。稻也是古代祭典中的主要祭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6-9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穱(Triticum aestivum 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名:麦
科别:禾本科






穱( zhuō),今名麦。中国的谷类,大多以“禾”为部首,如黍、稷、稻等,而小麦古名为“来”,可推断其为外来植物。远在石器时代,埃及与希伯来人开始种植小麦。中国是由边疆地区大量传入中原,时间可能是在张骞通西域之后。


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苹(Marsilea quadrifolia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名:田字草
科别:苹科






古人“苹”和“浮萍”不分,说“粗大者,谓之苹,小者曰浮萍”,其实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植物。苹即今之田字草,根茎固定在水中泥地上,随后即挺立在水面上,植株不会随水流移动。浮萍则不然,叶面下的根较短,不得不漂浮在水面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5-12 05: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