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行天

[推荐] 《近思录》与朱子文化对中华文明第三纪的意义

[复制链接]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楼主| 发表于 2017-2-19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行天 于 2017-2-19 14:56 编辑

《太极图说》

  中国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有两个最光辉的时代,一是先秦的孔孟时代,一是宋明时期。宋明理学上承孔子“践仁以知天”、孟子“尽心知性以知天”的天人合德之教,同时融汇佛教哲学和道教哲学的精微阐思,从而促成儒家“道德的形上学”的究极完成。宋明理学成为指导封建社会后 期几百年发展的统治思想。

  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先哲时贤皆公推周敦颐。宋代大思想家朱熹在其所撰的简述理学发展史的《伊洛渊源录》一书中,第一个提出的就是周敦颐。稍后于朱熹的思想家黄震对周敦颐极为推崇,认为他是“孔孟以来,一人而已。若阐性命之根源,多圣贤之未发,尤有功于孔孟。较之圣帝明王之事业,所谓揭中天之日月哉。”(《黄氏日抄》卷三三)元人在修《宋史》为理学 家立传时,推周敦颐为道学之首。清初大思想家黄宗羲之子黄百家继其父编辑《宋元学案》时,对周敦颐亦尊崇备至:“孔孟而后,汉儒只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久绝矣。元公(宋嘉定十三年周敦颐赐谥元公)崛起,二程嗣之, 又复横渠诸大儒辈起,圣学大昌。故安定、徂徕卓乎有儒者之矩范,然仅可谓有开之先。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

周敦颐著述“文约理精,言有尽而理无穷”,(《黄氏日抄》卷三三),迄今存世的只有一部《易通书》与一篇《太极图说》。其中最能完整、系统地反映周敦颐博大精深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当推《太极图说》。朱熹在《周子太极通书后序》中就认为:“盖先生之学,其妙具于《太极》一图。《通 书》之言,皆发此图之蕴。”因此要想了解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历史的发展变迁,就不能不研究宋明理学,要研究宋明理学则必须从周敦颐开始,而《太 极图说》则为周氏理论之精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太极图说》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突出地位。

周敦颐(一作惇颐),字茂叔,原名敦实,避宋英宗旧讳改,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以其道州老家处在一个名叫濂溪的小河之畔,晚年又定居庐山莲花峰下,构濂溪书堂,并以濂溪名其庐山新居边的一条小河,故 后来的理学家称其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于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 年)出生在 道州一个历代书香仕宦之家。幼年家境优越,受到良好的文化教养。15 岁失怙,随母入京投奔舅父龙图阁学士郑向,因郑向以“惇”名子,因以“惇” 名惇颐,世称敦颐。20 岁时因舅父郑向恩荫,踏入仕途。24 岁由吏部调洪州 分宁县(今汪西修水)任主簿。几年后升任南安军司理参军,当是时,洛阳程珦以虔州兴国县知县代理南安州副职,欣赏周敦颐的为人学识,今二子程 颢、程颐师事之。此后几十年辗转于江西、湖南、四川、广东等处,历任县主簿、县令、州判官、州通判、知州军等职。55 岁告归,定居庐山濂溪书堂, 神宗熙宁六年(1073 年)病逝,享年 57 岁。

  周敦颐生活的时代正值北宋中叶。当是时,科举制度的日臻完善和文官制度的推行,使得中小庶族地主及自耕农出身的知识分子有机会进入国家政 权而成为官吏的主体,各地州县学校兴起、书院林立,推动了知识的普及和学术思想的深化,从而为宋代造就出与六朝隋唐士族知识界政治态度、伦理主张、文化观念、思想倾向迥异的新兴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面对宋王朝国内社会矛盾尖锐、危机加深、国势虚弱的内忧以及境外民族矛盾激化、边患频仍的外患,强烈地希望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思想武器——这些思想他们名 之曰“道”或“理”。这就是宋明理学兴起的主要动机。北宋新兴平民知识分子对道或理的追求首先从打击文化领域的释老泛滥、浮文成风入手。针对 思想界释老泛滥,石介继承韩愈的激进的排佛态度,注重从政治伦理上批评佛教。他认为佛教破坏了君臣、父子常道,为汗漫不经之教、妖诞幻惑之说,佛老最大危害在于“坏乱破碎我圣人之道。”欧阳修在抨击“今佛之法可谓 奸且邪矣”的同时,认为要除佛法之患,“莫若修其本以胜之”,通过阐扬孔孟的学问礼义之道以兴王政。宋初对佛老的批判实际上亦是对发明孔周之 道的学问的呼唤。针对当时文坛华艳颓靡的文风,宋初文化界标举起唐中叶韩愈提出的文以明道,文道并重的文学主张。欧阳修提倡“学者非韩(愈)不学”,主张以道胜而不以文胜。石介在抨击西昆体的同时,倡导“尊韩”,指出“三纲,文之象也;五常,文之质也。”胡瑗亦认为”国家累朝取士,不以体用为本,而尚声律浮华之词,是以风俗偷薄。”推崇“明体达用之学”,明体即明仁义礼乐的道之体,实际上就是明道。与排斥佛老一样,贬抑时文 的同时亦提出对孔周之道尊崇的思想要求。崇道必然要求思想上回归传统的儒家经典,即所谓的“经所以载道”,“由经穷理”,而这又自然引出对经 典解释的问题。自东汉以至隋唐,古文经学大盛,重文字名物训诂而轻义理阐释。唐太宗今孔颖达撰述的《五经正义》,集前人之大成,自唐至宋明经 取士皆遵此本,为不二大典,但是其繁琐的章句并没有把儒家经典和当时政治、社会、人生各方面的问题结合起来,不能“一道德而同风俗”,所以以 此为代表的古文经式的经学笺注到宋代走向式微已成必然。客观发展要求宋代学者对儒家经典的笺注不能再落于汉唐古文经的窠臼,而只能是新辟蹊 径,以欧阳修、王安石为代表,一批学者开始致力于对传统经典进行新的阐释的改革探索,他们排《系辞》、毁《周礼》、疑《孟子》、讥《尚书》、 黜《诗序》,废弃汉唐以来专事训诂名物的传统,开启以己意解经的一代新学风。周敦颐的学术思想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孕育、产生和发展的,他 继承了欧、王舍传求经的学术主张,但又超越欧、王,走向学为圣人之路即道学之路,提出了一些对理学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学术理论,从而被誉为宋明 理学的开山祖师。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是一部通过解释儒家经典《周易》和阐发自己道学思想的著作。周敦颐为什么要选择《周易》进行注释来阐发自己学说思想呢?究其原因,恐怕与当时佛老泛滥有关。唐宋时期佛教华严宗和禅宗两派 并立,影响深远。道教自唐尊为国教以后势力亦很大。这就使包括周敦颐在内的一批以道学正统自居的思想家感到儒学地位受到冲击,佛道(尤其是佛)长处在其分析心性直透单微,与之相比,传统的儒学经典的哲学思辨水平显 然稍逊一筹,只有《周易》和《易传》才可能为思想家们提供一个能够排佛道以归儒、反映儒家思想特点的较完整的哲学体系的基础。为了适应解决封 建社会后期的社会政治问题需求,为了重振儒学以同佛老之说抗衡,宋代的理学家纷借《周易》以阐发其宇宙观和人生哲学,借《周易》以构建其思想的哲学基础。周敦颐撰《太极图说》实际上就是顺应了这一时代需求。

  周敦颐撰著的《太极图说》由《太极图》以及对《太极图》的解说(即图说)两部分组成。《太极图》是一个“象”,周敦颐创制此图的目的就在 于“立象尽意”,用一种形象来表示一个道理。对《太极图》的解说共 264个字,是用语言来说明《太极图》这个象所表示的道理。二者互为体用,共同揭示出周敦颐对宇宙和人生的体悟。《太极图》的第一个圆是一个单独的 白圆圈,表示的是未分化的太极即宇宙的原生状态。《图说》与之相应的文字就是“无极而太极。”何为太极?“太极”一词源于《周易》的《系辞传》: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但《周易》中“太极” 的概念是模糊的。汉唐以来儒者多将“太极”指为元气未分的状态,周敦颐 也继承此说。在这一层图、文中,周敦颐所表达的意思是:字宙无所始,无所始就是最先的开始。《太极图》的第二个圆分左右两半,分别为《周易》 离卦(火)三和坎卦(水)三的象,该图实取自魏伯阳《参同契》中的《水火匡廓图》。图说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这一层图文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旨在揭示宇宙的生成变化规律,大极的动与静互为因果,有动必有静,动静同时而有,故说“动静互为其根”。动的就是阳,静的就是阴,动静交错、 阴阳交互,演生出金、木、水、火、土五行,再由五行演出万物。”《太极图》的第三部分图式复杂,源于《参同契》《三五至精图》,体现了水、火、木、金、土五行的相生相克的关系,对此,图说解释为:“阳变阴合而生水 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也。这样,与前两部分一起共同构勒出宇宙生 成发展的大体轮廓:由无极而太极,太极元气分化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变化交合形成五行。《太极图》的第四五部分表示的是由五气顺布到万物化生 的发展过程。图说对此先解释道:“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无极之真就是太极之真,太极孕育阴阳,阴阳交互形成 五行(五气),五行各有特质,它们的化合凝聚就形成万物,万物的表现形式为男女,从而揭示出物种的起源所在。作者进而又解释说:“二气交感, 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指出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没有穷尽的,宇宙永远处在一个无休止的永恒的生成和变化之中。《太极图》 及其图说在揭示周敦颐的宇宙由最初的太极元气直至生生不息的发展观时,二者是同步的。但与《太极图》不同的是,图说并没有因此而中止,而是进 一步从宇宙发展观演生到对人生的反思:“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即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自注云,无欲故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这就是说,人类从宇宙发展而来,是由宇宙间最灵秀的气构成。宇宙是自然的,没有伦理、 道德标准;但由宇宙灵秀之气构成的人类具有知觉能力和思维能力,因而是社会的,应该区分善与恶,应该制定一个伦理道德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圣人 制定的中正仁义,即立人极。而要立人极则必须主静。但是,宇宙是动静互为其根的,一动一静是其天理,人既然是宇宙的一部分,自然应该遵守这个 天理,这是否与主静矛盾呢?周敦颐解释为:人类的主静不是绝对地静止,而是人的一切动都应该遵照中正仁义这个标准,如果这样去做,虽动而犹静。怎样才能静呢?作者自下一注脚:“无欲故静”,要人类去其私欲。那么圣 人制定的中正仁义的标准是从何建立呢?作者回答:“圣人与天地合其行,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是将阴阳五行之性配合到恰当 匀称之处而得出来的。依此标准去做,是为君子,就会成功;悖离此标准去做,则是小人,注定要失败。周敦颐在阐发完自己的宇宙观和人生论之后,引述《系辞》的几段话,点明道字的天、地、人主题。最后以赞颂《周易》, 作为《太极图说》的终结。

  儒家的发展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周敦颐撰著《太极图说》实际上是在继承儒家传统的基础上,融汇佛教哲学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我们从《太极图》的渊源即可窥见一斑。关于《太极图》的学术渊源,长期以来,先哲时贤争 论不休,大体有三种主张。第一种是以宋代大儒朱熹为代表的自创说。朱熹认为周敦颐“不由师傅,默契道体,建《图》属《书》,根极领要。”第二 种是因袭说。宋代思想家朱震就认为:“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穆,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牡。穆修以《在极图》传周敦颐,惇颐传程颢、程颐。” 陈抟乃北宋道士,被后来道家遵为陈抟老祖。在朱震眼里,《太极图》源于 道家似乎昭然若揭。清初大儒毛奇龄也主张因袭说,但与朱震不同的是,他认为《太极图》其学除承陈抟之传外,还复引佛书,杂以《易》文,“纯乎(佛、道)二氏之学。”第三种是以明清之际大思想家黄宗羲之弟黄宗炎为代表的加工改造说,他认为“周子《太极图》,创自河上公,乃方士修炼之 术也。”“河上公本图名《无极图》,魏伯阳得之以著《参同契》,钟离权得之以授吕洞宾,洞宾后与陈图南同隐华山,而以授陈,陈刻之华山石壁。 陈又得《先天图》于麻衣道者,皆以授种放,放以授穆修与僧寿涯。??修以《无极图》授周子,周子又得先天地之偈于寿涯。”“周子得此图,而颠 倒其序,更易其名,附于大《易》,以为儒学之秘传。”我们对这三种主张无意评判对错或深入探究,但从其交锋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家对《太极图》源 于道学的认识除朱熹外几乎是众口一辞的。毛奇龄除认为《太极图》源于道学外,还认为其杂引佛教。毛氏之论很有见地,我们复引下列史料予以补证:达摩东来,禅宗遂盛,神秀、慧能立南顿北渐之别。南宗经唐、五代又析为临济、云门等五宗。宋初云门完最盛,云门宗门下佛印了元与周敦颐相契,《寒山卧雪记谈》载其事。又临济宗的分支黄龙派门下慧南禅师与周敦颐关系密切,黄龙派门下另有大东林的禅师叫常总,周敦颐曾与北宋另一理学家张载同诣东林会见常总,共论心性,《归元直记》一书记其事。另外,周敦颐另有一篇文章《爱莲说》,当代著名学者侯外庐在其主编的《宋明理学史》中就指出该文与佛教的因缘及其所表现的佛家思想。周敦颐出入禅宗,其思 想自然受其影响,《太极图说》杂以佛学理论当为情理之中。

《太极图说》成书后,周敦颐将其手授程颢、程颐。二程又传给门徒侯师圣,师圣再传给荆门高元举和朱震,朱震于绍兴四年(1144 年)曾将其进呈宋高宗。高、朱所传最后皆归祁宽所有。除侯师圣外,二程还将《太极图 说》传于弟子尹焞,后亦为祁宽所得。二程在世时曾对周氏著作进行编定,将《太极图说》附于其另一部著作《通书》之后,这是《太极图说》最早的 版本,二程授高、朱、尹之本实印此本。但二程对《太极图说》似乎不感兴趣。对《太极图说》十分推崇的朱熹不得不承认:“二先生(程颢、程颐) 所与门人讲论问答之言,见于书者详矣。??至于此图(《太极图》),则未尝一言及也。”究其原因,朱熹解释为:“熹窃以为此图立象尽意,剖根 出微,周子盖不得而作也。观其手授之意,盖以为惟程子为能当之。至程子而不言,则疑未有能受之者尔。”周氏著作除二程本外,在九江周敦颐的 老家还有一个存本。与二程本相比,该本中《通书》与《太极图说》相互独立,《通书》卷末没有附《太极图》,该本后亦归祁宽。继二程本之后,周氏著作相继出现春陵本、零陵本、九江本、长沙本。舂陵即道州,为周敦颐的故乡;零陵是周敦颐家乡所在的郡府;九江则是周敦颐卜老之地,三处竞 相成书,为情理中事。朱熹推崇周氏,他对弘扬周敦颐学说思想贡献最巨。早在长沙岳麓书院讲学时,他就因胡宏所传,将周氏著作亲手编定,是为长沙本,该本视他本最为详密。但以上诸本,除周氏家藏本外皆沿程氏之旧,《太极图说》附于《通书》之后,未能独立成卷。乾道五年(1169 年)朱熹依据周敦颐的思想体系和周敦颐生前好友潘兴嗣在为其所作《墓志铭》中所 列周氏著作目次对周敦颐的著述进行第二次编定,他将《太极图说》自《通书》之末移至全书卷首,使其脱离《通书》独立成为一种著作,是为建安本,此本是迄今存世的《太极图说》的最早刻本,北京图书馆有典藏。淳熙六年(1179 年),朱熹对该书进行第三次订正,这次订正最大改动就是将《太极图说》的图与图说一分为二,并名之为《太极图》和《太极图说》。元明以 降,宋明理学被尊为官方哲学,周敦颐著作刊刻较多,流传日广,但皆奉朱熹所定编辑标准为圭臬,将《太极图说》从《通书》中独立出来置于卷首, 且将其分为《太极图》与《太极图说》两部分。在元明清三代所编周氏著述中,以道光二十七年(1847 年)邓显嗣编定的《周子全书》为佳,该书广泛搜求,校订详审,为迄今发现的周敦颐著述版本中的第一善本,这次出版即 以此本为底本,并参酌其它相关版本汇校而成。当然,由于本人水平和资料所限,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雅正。全文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 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自注:无欲故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 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之至矣。
回复 使用道具


可吟七步诗

发表于 2017-2-19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很涨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楼主| 发表于 2017-2-19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文明的传承,基本属于未断代文明。相较于所谓其他三大文明,中华文明虽有外族侵占,却依然将文明延续。说来就必须感谢“儒学”,正式儒学的承继与发展,使中华文明传承下来,同化掉异族文明。

儒学源于春秋时期,发展于西汉盛期,晋唐胡乱中原时期,虽未有大发展,却也延续,直到两宋理学兴盛,儒学作为文明传承获得高速发展,这也是北金蛮元入主中原百余年,中华文明依然存续的原因,到明时,心学再次推动儒学发展,以至于同化掉满清落后文明,至近代,西风侵袭,中华文明一度迷失,前民政府甚至准备毁弃汉文字及文化习俗,就外族侵略而言,虽给中国苦难,却打破前民毁弃文明计划,中华文明传承不至于断代。至于新朝,太祖扫盲运动,对中华文明发展有积极作用,即使后来破除旧式运动给传承造成一定伤害,却终究没有断掉传承。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地步时,文明就需要发展了,而发展的土壤其实已经孕育好,只不过欠缺一份自信,而这份自信就是民族须雪去耻辱,脊梁要挺起来。正如北宋文明之所以可以大发展,在于当时社会形式,虽有北方诸强大蛮族,却使国民空前团结,整个民族自信心高涨,社会发展到很高程度,经济同样繁荣到一定高度,外族强则强已,却无法覆灭大宋。靖康时的徽钦二宗,耻辱归耻辱,却不得不承认他们是整个封建时代最富有时期,与天宝年间唐明皇被安史之乱掀下皇座有极其相似之处,正是高度富强麻痹了所有人的警惕心。而今,列强环恃,富强还远,自信更无,谈不上文明发展,能够延续已经不错。正所谓不破不立,正是因为如此,文明孕育的土壤已然准备好,怎么孕育,就看民族是否能够崛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楼主| 发表于 2017-2-19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玉姐周末快乐{:1_1242:}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楼主| 发表于 2017-2-19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牵牛花 发表于 2017-2-19 15:21
来学习,很涨知识。

欢迎牵牛花,周末快乐{:1_1242:}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发表于 2017-3-5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天读到3楼,今天用了洪荒之力续读3楼,眼睛抗议了...

然,三月,阅读不负好春光... 择时再续...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临窗读雨 发表于 2017-3-5 19:37
那天读到3楼,今天用了洪荒之力续读3楼,眼睛抗议了...

然,三月,阅读不负好春光... 择时再续...

待朵儿眼睛彻底康复,再来续读,可好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发表于 2017-3-9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行天 发表于 2017-3-8 10:35
待朵儿眼睛彻底康复,再来续读,可好

嗯嗯,必须好...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5-14 01:2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