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64|回复: 15

[汇编] 三八美女节趣话美女

[复制链接]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发表于 2017-3-8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

中国古代三月三上巳节,七月七乞巧节,基本定位于女性节日。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三月三是情人相会,男女结缘定亲的日子。相对于少数民族地区,中原受儒学文明教化,男女开放程度受到约束,这个日子成为祓除灾祸,祈降吉福的节。汉以前,以正月定一年福降,即初七为“人日”,以当天气候,定一年收成及福灾。汉以后,将人日推后至上巳节,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汉武帝时推广儒家学说的缘故,为了区别于道法自然的老庄学说,改元旦为正月初一,春节顺延二个月,至上巳节时,正好处于人日。此时正好节令处于清明前后,万物皆春,正是踏青好时令,由于清明寒食节是祭祀祖先的日子,所有后代子孙俱要参与,大姑娘小媳妇们都可以出门,柳絮飞花瓣舞娇颜随风扬。于是民间渐有女儿节风尚。

进入现代社会,西方中世纪灭绝人权的时代垮塌,女权主义运动如火如荼,女子作为半边天,越来越需要社会承认地位。在西方各国女性不懈努力下,经过近百年抗争,联合国于1975年将“3月8日”定为“国际妇女节”,并且举办庆祝活动。而中国却早于1949年已经将3月8号,作为女性法定假日。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特别是男女权益相对平衡的中国,妇女节已经不再是女性谋求平等权利的日子。3月8号,越来越像美女节,社会各界亦同样给予关注,网购也称这天为“美女节”,相对于美女节,中国男人比较缺少人权,没有“男人节”与她遥相辉映。既然是美女节,我就做一辑与美女有关的话题,以庆祝美女们“美女节”快乐!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沉鱼落雁花愁颤
马瑞芳

编者按: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美人,比如溪边浣纱的西子,倾国倾城的李夫人,远出边塞的昭君;同样地,也有许多与美人相关的典故,比如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环肥燕瘦等。这些人物和故事,反映了古人对“美”的倾向与追求,也给历史增添了许多生动的色彩。本刊特邀马瑞芳老师撰写一系列有关中国古代美女的文章,希望能带给广大读者美的享受。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与文学描写中,美女如云。为什么人们对美女话题百说不厌?除了爱美是人之天性外,还因为“美人和江山”这个规律性问题,成为深刻的文化现象、社会现象、政治现象。美女话题,不是世俗甚至庸俗的话题,也不单纯是女性话题,而是重要的文学话题、政治话题,是国粹,是传统文化。

那么,美女有没有标准?中国和外国的标准相同还是不同?

中国和外国对美女的标准有时候好像不同。1986年在哈尔滨国际红学会上,纽约大学历史学家唐德刚教授说:如果拿西方标准衡量《红楼梦》,十二金钗没有一个符合西方对美女的要求。西方讲究三围,要求胸围三十二英寸,腰围二十二英寸,臀围三十六英寸。拿这个标准来对照《红楼梦》里的人物,林黛玉肯定不够,晴雯也不够,薛宝钗可能还是不够,大概只有傻大姐够。当时我就反驳唐先生:傻大姐不可能够,因为傻大姐傻吃闷睡干粗活,她的腰像水桶,哪儿可能有玛丽莲·梦露那样的水蛇腰?这番“论争”把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外红学家都乐坏了。中国最美的小说《红楼梦》美女成群,但是拿西方观点衡量,一个美人儿都没有!岂不成了笑话了?

西方对美女要求是什么?“黄金分割”。要求身体各部位有固定比例:头部、颈部、肩部、胸部、手臂、手、腰、腹、臀、腿、脚,互相之间有非常严格的比例,不符合比例,就不能算美女。

其实,西方黄金分割的要求和中国古代对美人的要求一致。中国古代对美女形体要求达到两个字:“美钧”(即美均)。美要和谐匀称,恰到好处。

西方美女哪一位可以拿出来作为看得见的标准?维纳斯——西方公认的美神。
维纳斯在希腊神话中叫“阿佛洛狄特”。哪儿来的?从大海的泡沫中诞生的。西方认为,神仙都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神谱》一一叙写这些神仙从哪儿来,他们之间的亲缘世系,长什么样儿、什么脾气、分管什么职责,如管智慧的智慧之神,管美丽和爱情的美神和爱神,管战争的战神。《神谱》这样写维纳斯的诞生:地神该亚和天神乌拉诺斯有很多子女。三个儿子威力无穷,他们长着一百只胳膊,五十个脑袋。儿子这么强势,父亲乌拉诺斯很嫉恨。儿子们一降生,父亲就把他们藏到大地深处,不见阳光。最小的儿子克洛诺斯鬼心眼儿多,想抢班夺权。他在母亲的帮助下准备了一把镰刀,埋伏起来。当父亲来时,克洛诺斯飞快地割下了父亲的男根,把这块肉扔进翻腾的大海。这块西方谓之“不朽的肉块”,在海上飘流很长时间。忽然,一簇白色浪花在肉块周围扩展,在浪花中诞生了一位绝美少女,她来到塞浦路斯,成了美丽可爱的美神。在她娇美的脚下,绿草成茵。因为维纳斯在浪花中诞生,希腊语浪花叫“阿佛洛斯”,所以希腊人把维纳斯叫“阿佛洛狄特”,意思是“在浪花中诞生的女神”,在罗马神话中叫维纳斯。

维纳斯是美神,西方画家画她,雕刻家雕刻她。要想知道西方美女标准是什么?看维纳斯的画和塑像就成了。最著名的是大理石雕像《米罗岛的维纳斯》。19世纪20年代在爱琴海发现时,雕像已在海底沉睡两千多年。在发现过程中发生争夺,维纳斯的两只胳膊断掉了。雕像现存卢浮宫。她是座大理石雕像,看上去却好像有温度。看她就知道,西方美人美得如何和谐靓丽。

《米罗岛的维纳斯》少了两只胳膊。全世界很多画家、雕塑家就一个劲琢磨,能不能把它补上?有人想象,维纳斯的两手正往上举着梳妆;有人想象,维纳斯的手正和她的情人战神波塞冬的手拉在一起;还有人把维纳斯雕像和金苹果之争结合起来,说维纳斯一只手拿着那个引起特洛伊战争的金苹果,一只手提着裙裾……

维纳斯身边常有个小男孩,金发碧眼,长着一对小翅膀,手里拿着弓箭。这是维纳斯的儿子,小爱神丘比特。被丘比特的神箭射中,就产生爱情。丘比特是西方美少年的标准。

西方社会对女性美讲究三围,说穿了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丰乳肥臀和杨柳细腰结合。好莱坞性感女星玛丽莲·梦露是三围标准的最著名代表。玛丽莲·梦露1961年参加美国总统肯尼迪四十五周岁生日宴会,高歌一曲,祝亲爱的总统生日快乐。她当时穿件透明长袍,只用些珍珠把敏感部位掩盖了,长袍把她美人鱼般的魔鬼身材完美表现出来。电视直播轰动了美国。玛丽莲·梦露当年穿的长袍在她去世后卖了75万英磅。玛丽莲·梦露是“性感”化身,不少美国影星而且不止美国影星、也不止是影星,跟她学,做手术,隆胸,吸脂,甚至切肋骨。据说玛丽莲·梦露为求“蜂腰”效果切掉两根肋骨。

西方对美女面部也要求黄金分割:额头、颧骨、下巴、眼睛、鼻子、嘴巴,有严格比例。据说韩国已出台美的标准,就是按照这种前额、颧骨、下巴比例设计。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号称世界第一美女。有两位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物,都是古罗马著名统帅,凯撒和安东尼,两个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先后拜倒在克里奥佩特拉的石榴裙下。克里奥佩特拉的美丽决定古埃及历史的走向,也决定古罗马的历史走向。所以,有人就说:如果克里奥佩特拉的鼻子再长一分,世界历史就要重写。那么克里奥佩特拉的鼻子到底什么样儿?罗马帝国废墟发掘出的钱币上雕刻了克里奥佩特拉的侧面雕像:她的鼻子挺拔,嘴的轮廓很美。

除了黄金分割这些要求之外,面容姣好是西方对美女更重要的要求。西方永恒的美女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巨匠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迷倒了全世界。旅游者到法国,大多数都要亲眼看看这幅迷人的画像。有朋友说:我曾在蒙娜丽莎画像前来回走动,不管走到哪个角度,蒙娜丽莎的眼睛还是看着我,她的甜蜜微笑也随着我的角度变化。有人形容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三分柔情、七分迷离;远看觉得她在笑,近看又觉得她没笑;她的笑容是温柔的,舒畅的,还多少带点儿忧伤,微露一点儿像嘲弄什么人的神情。

几个世纪以来,全世界的画家、心理学家、科学家,甚至全世界的医生都对蒙娜丽沙的神秘微笑研究、分析、推测。有的研究成果,一般人听了会笑掉牙,会说:这帮人,吃饱了撑的。

有位美国博士认为:“蒙娜丽莎压根就没笑。她之所以有那么一种怪怪的、近似于微笑的表情,只是因为,她想掩饰自己没长门牙。”
有位法国脑外科专家认为,蒙娜丽莎并不是微笑,而是因为蒙娜丽莎刚刚中风了,她的半个脸肌肉松弛,因为她的脸在侧着,才显得像在微笑。
有位英国名医坚定地相信,蒙娜丽莎怀孕了,她脸上露出满意的表情,她的皮肤鲜嫩,她的两只手交叉放在腹部,整个形象是一个幸福的孕妇。
对蒙娜丽沙微笑的最新研究成果是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用“情感识别软件”分析出来的。这“情感识别软件”是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联合开发。软件通过分析面部表情特征,如,嘴唇的弯曲度、眼部周围的皱纹等,评估人常有的六种情绪占什么比例。这六种情绪是:喜悦,悲伤,恐惧,愤怒,惊讶,厌恶。分析软件能把这六种情绪占的比例准确计算出来。用这个软件分析的结果是: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

这些研究,实在太离奇也太离谱了。照我看来,根本就不必用什么英国博士、美国医生、荷兰情感分析软件。拿中国三千年前《诗经》两句话,完全可以把蒙娜丽莎的微笑分析得透透的。

哪两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什么意思?美人的轻巧的笑意飘逸在她嘴角,美人的黑白分明的美丽眼睛秋波流动。

西方对美女的要求,要身材和面部的黄金分割,要面容姣好。而中国古代对美女的最高要求是什么?不是黄金分割,是他人对美人的感受,浓缩成八个字、四个典故:“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不是具体写美女怎么美,美女的眼睛什么样,鼻子什么样,身材什么样。而是写外界对美女的感受,而且不是人的感受,是大自然其他生物对美女的感受,这是拟人化描写。写的是大自然的鱼、鸟、月亮、鲜花对美女的感受。大自然的鱼、鸟、月亮、鲜花,本来不可能有人的感情,但是古代文人想象美女使它们产生羞愧之感,鱼儿羞愧地沉入水底,大雁羞愧地从天上掉下来,月亮羞愧地挡住了自己的光辉,花朵羞愧地凋谢了。
我们首先要澄清一种广泛误解:很多书、很多辞典都解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四个典故分别来自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沉鱼的典故来自西施:西施在水边浣纱的时候,水中鱼儿惊叹她的美丽,羞愧地沉到水里。

落雁的典故来自王昭君:昭君出塞,天上的大雁看到她的美丽,羞愧地从天上掉下来。

闭月的典故来自貂蝉:貂蝉在月下祈祷,月亮看到她的美丽,偷偷地藏到云彩后边。还有种说法更夸张:月中嫦娥看到月下的貂蝉,觉得自己不如她美,就把月宫的门关起来。

羞花的典故来自杨贵妃: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御花园赏花,花园的花朵因为看到杨贵妃,羞愧地凋谢。

这样的说法很流行,书上网上铺天盖地。对不对?不对。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写女性美的经典词句,也可以看成是中国古代对女性美的标准。要知道词句的来龙去脉,必须追根求源,找到最早的源头。就像长江和黄河,要找它的发源地,得一直往上走,找到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这才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你不能说半路哪条河是它们的发源地。而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说成分别来自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就好比把金沙江说成是长江的源头,把渭河是说成是黄河的源头。
那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四个典故从何而来?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在中国古代,被三流小说家、戏剧家用成套话,最早用这八个字形容美人的,却恰好是几个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师:庄子、曹植、李白。这四个典故和四大美女有没有关系?有一个典故和西施有关系,其他典故和四大美女毫无关系。具体地说:
“沉鱼落雁”典故是庄子创造的。《庄子·齐物论》:“毛嫱、骊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什么意思?毛嫱和骊姬是人们公认的美女,水中的鱼儿看到毛嫱和骊姬,自愧不如,游到深水躲起来;天上的鸟儿看到毛嫱、骊姬,自愧不如,远远地飞走;麋鹿,就是现在所说的“四不像”,看到了这两个美女,赶快跑开。如果把庄子的话简单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毛嫱、骊姬这样公认的美女一露面,大自然的美丽动物都感到羞愧,鱼沉、雁飞、鹿奔。

毛嫱和骊姬何许人?她们是春秋前期的著名美女。骊姬,是晋献公宠爱的美人。毛嫱,古代学者注释为:古美人。清代郭庆藩《庄子集释》说毛嫱是“越王美姬”,没说是哪个越王哪个美姬。按一般习惯,古人提真实的历史人物,总是把时代早的放前边,时代晚的放后边。庄子既然把毛嫱放到骊姬前边,说明毛嫱比骊姬早,是真正的古美女。所以,庄子创造的“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也就是后来的“沉鱼落雁”,比西施至少早三百年,是用来形容春秋前期、公元前8世纪的美女毛嫱和骊姬,不是用来形容春秋后期、公元5前世纪的西施,更不可能是用来形容比西施晚几百年的王昭君。
“闭月”典故是曹植创造的。曹植《洛神赋》写美丽的洛神出现,像光彩四射的明珠,周围一切黯然失色:“仿佛兮如轻云之蔽月。”洛神出来,月亮的光辉都被遮住了。所以“闭月”典故来自三国时曹植的《洛神赋》,不是来自貂蝉,貂蝉是元代末年才虚构出来的形象。那时“闭月”典故早就有了,是曹孟德那个才高八斗的儿子曹子建创造的,比貂蝉早一千多年。

“羞花”是大诗人李白创造的。李白诗《西施》:“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颜。”什么意思?西施是越国的美女,她是苎萝山出来的,她的美丽穿越了古代到今天,她的美丽连荷花都因此而感到羞愧。按照李白的认识,吴国灭亡,西施有责任,所以李白后边还有这样的句子:“勾践征绝艳,扬眉入吴关。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李白也写过杨贵妃的美丽。唐明皇到御花园赏花,一边是国色天香的牡丹花,一边是有倾国倾城之貌的杨贵妃,李白写“名花倾国两相欢”,用牡丹花与杨贵妃相比,人和花是对等的。但是“羞花”,人和花就不对等了,是花因为人的美而羞愧,而使得花羞愧的,是西施。看来李白认为西施比杨贵妃更美一些。

第一个用鲜花形容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就是蠢才了。传说,苏东坡曾给欧阳修念他的朋友文与可的诗句,说:您看,这两句诗写得多漂亮?“美人却扇坐,羞落庭下花。”什么意思?古代的婚礼,新妇得用扇子把脸挡起来,拜堂后移掉扇子,叫作却扇,新妇去了扇子,露出美貌的容颜,堂前鲜花一看,感到惭愧,凋谢了。苏东坡觉得,这写得多好哇。欧阳修很有学问,他说:这有什么好的?“羞花”哪儿是你的朋友创造的?早就有了,他那是拾人牙慧。

后来《五代史》用“花见羞”称呼一位美女,从此,小说,戏剧出现无数的花见羞和百花羞,一直到《水浒传》还有。

最早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连到一起用,是元代南戏《宦门子弟错立身》:“可叹你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也就是到这个戏里,“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变成了“沉鱼落雁”。“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从此连起来,成了古代文人的口头禅了。

《洛神赋》不仅创造了“闭月”典故,曹植对洛神的具体描写,还应看作是对中国古代美女标准做“规范”。曹植写洛神出现时,“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什么意思?洛神好像是扇动着美丽翅膀的小鸟儿,好像是游动在天空中活泼的龙,好像是秋天的雏菊一样辉煌,好像是春天的嫩松一样丰茂。这四句,没有具体描写洛神长什么样儿,都是比喻。接着,曹植写:洛神出来了,“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绿波”。什么意思?远看这位美女,好像是太阳刚刚升起带来的一片彩霞,靠近前去看美人儿,好像是美丽的芙蓉花在碧波之上迎风摇摆。仍然没有具体描写,还是比喻。然后,曹植才具体写洛神到底什么样子:“秾纤得体,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什么意思?“秾纤得体”,就是不胖不瘦;“修短合度”,就是不高不矮;“肩若削成”,就是肩膀灵巧秀美;“腰如约素”,字面意思就是,洛神的腰像一束紧紧捆起来的白色绸缎,引申意思是:洛神杨柳细腰;“延颈秀项”,是洛神的脖子线条优美圆润细腻;“皓质呈露”是洛神的皮肤细嫩白皙,美玉一样。用现代汉语简单地说:洛神不高不矮,不胖不瘦,削肩细腰,肤色如玉。美丽极了,和谐极了。你就是拿西方黄金分割要求,也找不出一点儿毛病。这样的美人一出来,月亮的光彩都就她遮住了。
多年来,很多学者探讨,洛水女神有原型吗?她是影射哪位美人儿?有人说,曹植写的是他的梦中情人,也是他哥哥的妻子甄氏。我觉得这说法不是很可靠。曹操攻克邺城,曹丕趁乱纳甄氏的时候,甄氏二十三岁,曹丕十八岁,曹植十三岁。不管甄氏怎样的国色天香,曹植这么个十三岁的娃娃,能不能和十八岁的哥哥去争夺一个美人?这很值得怀疑。二十多年前,我曾到曹植墓所在地山东东阿实地调查,听到这样的说法:曹丕去世之后,曹植做了东阿王,他住在鱼山上,每天晚上有个美丽的渔姑来陪伴他,《洛神赋》就是写这个渔姑的。也有人说,那渔姑并不是真正的渔姑,而是天上的神仙下来安慰不得志的才子。

曹植的《洛神赋》其实受到战国时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的影响。宋玉写了个非常美丽的美人儿,这个美人既符合中国“美钧”的要求,也符合西方“黄金分割”面目姣好的要求。宋玉怎么写呢?“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什么意思?这个美人儿身材恰到好处,加一分就高了,减一分就矮了,皮肤的颜色和嘴唇的颜色恰到好处,如果抹粉就太白,如果涂口红就太红。她的眉毛像翠鸟的羽毛美丽而有光泽,她的皮肤像白雪,杨柳细腰,嫣然一笑,露出牙齿,像小贝壳一样闪闪发光,笑容可以把几个城市迷倒。

《登徒子好色赋》与《洛神赋》的具体描绘,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典故合在一起,中国古代美女标准就珠联璧合了。中国古代美男具体标准似乎不如美女详细。古代文人也喜欢对美男做拟人化描绘,如:挺立如岩上松,醉倒如玉山倾。古人也喜欢写他人对美男的感受。东晋作家潘岳(潘安)是美男子,他坐车外出,车子常被不同年龄的女人拦住细瞧他,把各种水果送到他的车上,成就了“掷果满车”的典故。

既然大自然的鱼,大自然的鸟儿,大自然的月亮,大自然的花,都被美女吸引住了,那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女,能像潘安那样引发众人感受吗?王实甫的《西厢记》写莺莺小姐赴水陆道场,就把这种感受写得像油画一般。

崔莺莺到寺院参加给父亲做佛事的水陆道场。她走到佛殿跟前,先遇到在寺院借住的张君瑞。佛殿相逢,张君瑞一看到崔莺莺,马上唱了一段:“颠不喇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庞儿真罕见,则着我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向半天。”

美女使青年书生着迷,可以理解,最不可思议的是,崔莺莺让做佛事的高僧傻了眼:“大师年纪老,法座上也凝眺;举名的班首,真呆僗了,觑着法聪头做金磬敲。”德高望重的、老态龙钟的大师,不转眼珠地看着这个美女;著名的高僧,看崔莺莺看呆了,看迷了,明明是他的弟子法聪在他的跟前来回的晃,他竟然把弟子的脑袋当成金磬,“梆梆梆”敲起来了!一场庄严的佛门圣事就给美女搅黄了:“老的小的,村的俏的,没颠没倒,胜似闹元宵。”老和尚,小和尚,聪明的和尚,笨和尚,都忘了自己是干什么的了,只顾看美女,忘了做佛事,好像元宵观灯一样热闹。

本来应该六根清净的佛门子弟,都这样忘情,这样痴迷,我们还需要问:崔莺莺三围多少?面部够不够黄金分割?一概不用!王实甫通过写常人和僧人对美女的感受,把美女的千般袅娜、万种风流,写活了,写绝了,这才真是“沉鱼落雁花愁颤”啊!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精雕细琢塑美女
撰文/马瑞芳

中国古代美女能够“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而美人有多种类型。古人说“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就是指不同风格的美女。“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是按社会身份把美女分类的。更多的是按形态分,比如说“环肥燕瘦”。环,指唐明皇的贵妃杨玉环;燕,指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环肥燕瘦”是说杨玉环丰满,赵飞燕苗条。“环肥”并不是肥胖臃肿,需要减肥,而是丰腴性感,雍容华丽。“燕瘦”,也不是像干柴棒儿,而是身材柔细,体态轻盈。环肥燕瘦,各有各的美丽。两位美女都是杰出的舞蹈家。杨玉环善霓裳羽衣舞,赵飞燕善盘中舞。

先秦时的美人比较接近杨贵妃,美而艳。所谓“艳”,有丰满、长大的意思。《诗经·卫风·硕人》就写了位大美人。“硕人”就是高大的、丰满的美人,不是小巧玲珑的美人,也不是T型台上又高又瘦的骨感模特。

那么,“硕人”是谁?长什么样儿?硕人名“庄姜”,是齐庄公正妻生的女儿,齐国太子的亲妹妹,嫁到卫国,为卫庄公夫人。
卫国的人早就听说庄姜是大美人,也早就知道齐国有钱有势。现在,齐国大美女下嫁卫国,齐国送亲该是个什么派头?齐国大美人到底长什么样儿?听说齐国送亲的车来了,卫国的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万人空巷,把齐国的送亲队伍围了个水泄不通。

齐国的送亲车辆停到卫国都城的近郊。庄姜的车子非常华丽,非常讲究。车顶上挂着各式各样的翠鸟羽毛,车子由四匹雄壮的公马拉着。马身上披着红绸子,马嘴上也挂着红绸子。风一刮,绸子哗啦啦响。卫国人一看,咱们这里人都没绸子穿,他们齐国人往马身上披红绸子!真阔啊!再看站在庄姜车子周围的侍卫,都是齐国来的帅哥,一个个高大挺拔,器宇轩昂。连侍卫都这么英俊,公主该是个什么样儿?

卫国人想看庄姜,庄姜偏偏待在车里,好一阵子不出来。卫国民众耐心地等了好长时间,终于等到庄姜从车里出来了,卫国人一看,啊,好漂亮啊!
庄姜“硕人敖敖”,个儿高高,穿的衣服金绣辉煌。庄姜穿了套描龙绣凤套裙,外边罩个像大斗篷的绣花披风,卫国人感到很奇怪,说:咦,咱们这儿只有将军披披风啊,他们齐国女人披披风!一看到庄姜迈出车子,卫国人一窝蜂挤到车跟前,一边仔细看大美人,一边品头论足。

卫国人看到的庄姜什么样呢?
《诗经》是这样写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美目盼兮,巧笑倩兮。”
余冠英先生把这首诗用现代汉语翻译过来,说:“她的手指像茅草的嫩芽,皮肤像凝冻的脂膏,雪白的颈子像蝤蛴一条,她的牙齿像瓠瓜的籽儿,方正的前额,弯弯的眉毛,轻巧的笑流动在嘴角,那眼儿黑白分明多么美好!”

先秦时期的美人要求健壮、高大。美人不能太瘦,也不能太矮。庄姜个子就很高,长得也丰满。
像先秦时期硕人这样的美人,高大健壮,天生丽质,没有修饰,素面朝天,很健美。那个时代为什么要求女人健美?一方面,人要跟大自然斗争,取得食物,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得有力气。另一方面是中国古代的生殖崇拜,这也是各国都存在的现象。健壮的女人是传宗接代需要的。

到战国后期,对美女的要求有了变化。楚辞中的山鬼、湘夫人,已经很苗条甚至有点儿瘦弱了。《大招》写的美人是“小腰秀颈”,腰细,脖子也细,不再是“硕人”了。而且,美人注意化妆了:“蛾眉曼只”,描眉了;“穉朱颜只”,抹胭脂了;“粉白黛黑”,抹脸的白粉、描眉的青黛都用上了。

随着男权中心的建立,女性的地位越来越低。中国古代没有职业妇女,更没有白领丽人,不管什么女人,都得跟男人的饭票走。男人要求女人修饰,要求女人通过修饰把美的地方突出出来,把不够美的地方掩盖起来。男人要求女人涂脂抹粉,要求女人梳妆打扮,要求女人戴首饰。女人的修饰越来越多,越来越繁琐,女人也越来越走向玩偶化,越来越走向“弱不禁风”化。唐代颜师古《南部烟花录》写隋炀帝谈到他喜欢的美人降仙:“古人谓秀色可餐,如降仙者,可以逆饥矣。”逆饥,就是当饭吃。在隋炀帝眼里,美人儿已经玲珑小巧到像盘精致的菜一样。

中国古代美女的精雕细刻工程,从头到脚,有各种各样的办法。
先看头发。
将近三千年前,周文王的嫔妃在发髻上加上珠翠翘花,叫“凤髻”。她们的发髻很高,叫“凌云髻”。上边插着金钗,金钗上有垂珠,长长的,一步一摇,叫“步摇”。经过战国时期的人,特别是楚国人的发挥,女人头发更加往高空发展。这种高发髻到唐代还在流行。白居易《长恨歌》写杨贵妃“云鬓花颜金步摇”,高高的发髻上有黄金制成的垂珠,随着她的轻盈步伐,这些金饰叮叮当当地响。

秦始皇是暴君,焚书坑儒,杀人如麻,但他到女人身边就成了风流天子,对美女的要求细致乃至繁琐。秦始皇要求他的嫔妃着装时必须裙衬裙。所谓“裙衬裙”,就是里边穿上白绢制的裙子,叫衬裙,外边罩五色花罗裙,一直拖到地上,叫长裙。但裙衬裙,秦始皇还拿不到专利,因为这是周文王发明的,秦始皇不过是发扬光大。秦始皇好神仙,要求嫔妃都要梳“神仙髻”。神仙髻到底什么样?后世文人费了很大的劲,也没研究出来。秦始皇还要求他的嫔妃在额头上贴五色花子,就像现在京剧青衣花旦贴在脸上的那种。后世花木兰替父从军凯旋之后回复女儿身,回到家很高兴地“对镜贴花黄”,贴的就是这种花子。后来帝王和达官贵人都跟秦始皇学,叫自己家的美人贴各种各样的花子,有的干脆叫美人在鬓角边贴一层薄薄的金箔,叫“飞黄鬓”。

曹丕的皇后甄氏,关于她的美有很多传说。有一个传说是:甄氏的发髻一天一个样,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不重样。原因不是她自己或她的丫鬟会梳头,而是她头上有条灵蛇,这条灵蛇每天给她变一个发型,后来人们就把妇人经常变幻的发髻叫“灵蛇髻”。甄后到底创造过多少种发髻?历史上也没有详细记载。隋炀帝要求嫔妃早晚不能梳同样的发式。经过隋炀帝折腾,到了唐代,妇人发式层出不穷,杨贵妃自己的头发就不够用了,要用假发,变幻各种各样的发式,再配上黄裙子。

再看眉毛。

现在把美女叫“美眉”,看来美丽的眉毛对女人相当重要。中国古代对女人眉毛修饰要求特别多也特别复杂。古代类书记载女子眉毛的有百馀条。如“愁眉”“啼眉”“绿眉”“桂叶眉”等。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要求嫔妃画八字眉。汉武帝的深宫有人专门负责发画眉用品螺子黛。有人解释,“螺子黛”就是“林黛玉”的“黛”,而这个“黛”还是“代替”的“代”,就是把美人原来的眉毛拔去,用青黛画成汉武帝要的样子。现在时兴电子纹眉,其实只能纹出一种样子,还不如汉武帝的办法先进,能够经常变幻眉毛样式。汉初著名才女兼美女卓文君眉色姣好,淡淡的,弯弯的,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她的“远山眉”不是画出来的,不是拔出来的,是天生的。因为卓文君眉毛太美,当时的女人模仿她,都画“远山眉”,把自己的浓眉毛修掉,用青黛画成细细、弯弯、长长的远山眉,有的一直画到鬓角。
一代枭雄曹操喜欢美女,他要求身边的侍妾、歌姬必须按照蛾的触角形状画眉,把眉描得又细又长,叫“仙蛾妆”。后来“蛾眉”成了对女人眉毛的要求,也用来代称女人。安史之乱中,唐明皇和杨贵妃逃到马嵬坡,“婉转蛾眉马前死”,这个“蛾眉”就是指杨贵妃。

画眉成为美容的重要手段,女人重视,男人也重视。有个真实的故事:汉朝京都尹张敞每天上朝之前,都要亲自动手给妻子画眉。他的政敌想整他,就告到皇帝那儿,说: 张敞做这么大官,竟然不理国务,每天早上给妻子画眉!皇帝很不高兴,叫了张敞来问:听说你每天早上先给你夫人画完眉,再来朝见我,你这不是玩物丧志吗?张敞回答非常巧妙:“臣闻夫妇之情,有甚于画眉者。”皇帝老儿后宫三千,难道不知什么叫“甚于画眉”?只好不了了之。
有时画什么样的眉毛可以看出女人什么样的心情和个性。历史记载,梁冀妻因丈夫总在外边不回来,她就画了“愁眉”,眉毛微微皱着。后来,这种愁眉就被曹雪芹用到林黛玉身上了。

林黛玉的眉毛和眼睛什么样儿?现存脂评《石头记》和《红楼梦》有九种文本,如:“两弯半蹙鹅眉,一对多情杏眼”(庚辰本), “眉弯似蹙而非蹙,目彩欲动而仍留”(舒序本),“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笑非笑含露目”(己卯本),“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甲辰本)。红学界公认关于林黛玉眉毛的最佳描写为列宁格勒藏本:“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仅林黛玉的眉毛,就能找到两个经典性出处:蹙眉来自《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颦。”西施因病而眉尖若蹙,她的眉毛不是画的。后来梁冀妻演化成画“愁眉”。罥烟眉来自《西京杂记》写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林黛玉两弯眉毛跟古代两位大名鼎鼎的美女挂上了钩。而林黛玉的罥烟眉,只有跟似泣非泣含露目合在一起,跟整个人的气度、神韵、文化修养合在一起时,才具有超凡脱俗的美。

眉毛仅是面目的一部分。李商隐说:“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 于是,美女为“倾国”,还要在“通体”上做文章。
中国古代还没有化妆品厂家时,女人已自力更生,用鲜花制作化妆品。比如:殷纣王时,妲己把花捣碎拧出花汁,凝成膏,往脸上抹,往嘴唇上涂。把金凤仙花捣碎了,用来染手指甲。后来有人写这样两句诗:“夜捣守宫金凤蕊,十尖尽换红鸦嘴。”女人还乐意往身上熏香,其中最有名的是赵飞燕。赵飞燕在肚脐上放麝香吸引皇帝,得到皇帝的宠爱。她把这个秘密传给妹妹赵合德。结果飞燕姐妹得了不孕症。

男人对女人的修饰要求,给女人带来不少伤害。战国时,楚国是出美人的地方,也是特别要求女人修饰的地方。这里曾出过三件事。

第一件: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楚王喜欢腰特别细的女人,那时不时兴开刀,拿掉几条肋骨。宫女为了争取楚王的宠爱,你也不吃饭,我也不吃饭,结果饿死不少宫女。最可怜的是,有的宫女连楚王的面还没见上,就先见阎王了。

第二件:楚王爱高髻,宫中皆一尺。楚王喜欢女人把发髻梳得高高的,宫女就展开发型比赛,你梳三寸高,我就梳五寸高,你梳五寸高,我就梳七寸高,越梳越高,最后,发髻高达一尺,也就是三十三公分以上。人的脸,即使是容长脸,不过二十来公分,发髻倒比人脸长出一半儿。我看一点儿也不美,倒活像阎罗殿勾魂的黑白无常。

第三件:楚王好大袖,宫中皆全帛。楚王喜欢女人穿宽袖子的服装。宫女又展开袖子比赛,越做越宽,干脆,整匹绸子连剪都不剪,直接做成袖子。这能好看吗?

杨柳细腰不是不美,高高发髻不是不美,宽袍大袖不是不美,但是过分就不成了。头发梳得像戴高帽,袖子宽得像风筝,不仅不美,还人不人鬼不鬼;而为了细腰饿死,直接就成鬼了。

楚国出的这三件事,在中国文化史和中国美容史上很有代表性,对女人来说非常残酷。现在看很可笑,当时很可怜。

描眉、画眼、涂胭脂、染指甲、减肥,中国女人搞了一个一个精雕细刻的美女工程,最大的工程是缠足,这也是对女人最大的戕害。外国人认为中国落后,最可笑的两件事,一件是男人的辫子,一件是女人的小脚。女人缠足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有很多争论,上限甚至到战国,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南唐后主李煜为女人缠足的始作俑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是个天才词人,画家,甚至是天才建筑学家,却不幸做了皇帝,且是亡国之君。这个人,不管他在文学史上占有什么地位,在历史上最大的罪过,我认为并不是他丢了江山,而是他发明了女人缠足,成了一千多年来千千万万中国妇女的灾星。

李煜做皇帝的时候,宫廷生活非常奢侈,可以说是奢靡无度。他特别讲究情调,会玩出很多有文化气息的新花样。他的宫廷装饰得金碧辉煌,幕壁用金丝夹红罗织成,宫廷的吊灯、壁灯用白金装饰。举行宴会的时候,用上百匹红绸子白纱罗在宫廷做成月宫天河的形状。再在宫殿的雕梁画栋上密密麻麻插上各种各样时新的鲜花。李后主给这个安乐窝起名叫“锦洞天”,领着他的大周后,后来是小周后,在“锦洞天”里玩得很开心。李煜的宫廷里有很多景致,大到建筑、小到盆景,都是李煜亲自设计,非常精美。宫廷里经常举行舞台演出。李煜亲自设计了一个舞台,长六尺,宽六尺,让能工巧匠雕成莲花形状,莲花的边都用黄金装饰。他让他喜爱的小脚宫嫔窅娘,在莲花舞台上跳舞。李煜看着一双畸形的小脚在莲花形的舞台上旋转,认为太美了,所谓“莲中花更好,云里月常新”。后人写了首诗:“金陵佳丽不虚传,浦浦荷花水上仙。未会民间同乐意,却于宫中看金莲。”“宫中看金莲”,说明缠脚是从宫中,从南唐的宫中传到民间的。

李煜发明了缠足,中国妇女就算遭殃了。宋元间已缠足成风。除了偏僻边远的地方不缠,全国各地都缠。女孩从五岁开始,就把一双天然的脚缠成粽子的样子,四个脚趾全部断掉,压到脚底下,成为“三寸金莲”、长十公分,相当于五、六岁孩子的脚。女人的罪受大了,但是做母亲的总要教育女儿:“必须得缠,要不缠脚,你就嫁不出去了。”

缠足起到了非常坏的作用,简单地说有三点:第一,出不来杰出的女舞蹈家。考察中国舞蹈史,南唐之后,再也没有知名女舞蹈家。杨玉环那样的霓裳羽衣舞和公孙大娘舞剑器一概成为绝响。像窅娘那样的人,根本不能成为舞蹈家,不过是残害自己满足李煜变态心理的玩物。第二,女人能力越来越低下,缠过的脚走路,比穿八寸高跟鞋还难受。女人的脚只有三寸,一步挪不了多远。有人测量过,缠足女人一步最多能跨二十公分,走路速度非常慢,还要像鸭子一样摆动着胳膊,保持平衡。脚的支撑力很低,不能拿重东西,不能赶路,女人还能做什么?只能更加忠实地围着锅台转。第三,女人进一步沦落为男人的玩物。从宋代开始,女人“小而锐”的脚,新月形、粽子形的脚,三寸金莲,成了美女不可或缺的标志。男人认为女人必须有一双小脚才能算美女。如果是天足,不能算美女,哪怕人再漂亮也不行。小脚还成为性的部分,成了男人玩弄女人的重要方式。良家女子的脚绝对不可以露在外边,那是身体绝对的私处。青楼女子的金莲一定要露出来,吸引男人的注意力。潘金莲和西门庆勾搭成奸,首先从西门庆捏潘金莲的三寸金莲开始。男人玩小脚、嗅臭脚成了文人雅事。清代文人李渔居然总结出男人玩小脚有四十八种玩法。我们现在看南唐之后的诗词、小说、戏剧,那些男作家津津乐道地写女人轻移莲步,写莲步蹇蹇,写“爱莲”,写“弓莲”,连篇累牍,真是中国文人的耻辱。

李汝珍的《镜花缘》值得注意。小说写武则天时,命令三个男人驾船出海,到了几个国家,君子国、小人国、两面国、黑齿国,颇有点儿《山海经》遗响,最后到了女儿国。女儿国一切都和唐朝相反,女人装扮成男的,主持国家大政;男的装扮成女的,做女人的事。武则天派出的三个人中,林之洋长得最帅,被女王看上,封他做贵妃。做了贵妃,先得穿耳,耳朵钻上两个洞,戴上一副金耳环,然后缠脚。林之洋被长着黑胡子的所谓宫女抓住,把脚背弯下,用绸子紧紧缠起来。林之洋的脚火烧火燎,放声大哭。黑胡子宫女不管他,给他穿上一双漂亮的软鞋,然后去向国王汇报:贵妃奶奶的脚缠好了。林之洋趁着没人,把脚放开。女王来一看,哪儿缠了,还是那么大的脚,下令:贵妃不听话,叫保姆来打二十大板!林之洋给打得皮开肉绽,只好老老实实缠脚,过了十几天,这位大男人的脚背弯曲,脚趾溃烂,臭不可闻,走路都得黑胡子宫女扶着,但是缠脚成功了。林之洋换上美丽的衣服,穿上绣花小鞋,跟女王坐在一起,女王不断地看他的金莲,不断地嗅他的身体……

看《镜花缘》,看到林之洋做妃子,穿耳,缠足,女王欣赏他的小脚,肚子都得笑破。但是仔细一想,这是含泪的喜剧,是聪明的反讽,是李汝珍“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叫男人和女人换位,叫男人尝尝女人缠脚的滋味,这个情节大快人心。

中国古代的女人,为了求男人宠爱,爱美求美,精雕细刻塑造美。两千年,艰难地走,走出很多似乎很美丽实际却深藏血泪的经验。可以说,中国古代的美女雕琢工程,美女的精雕细刻工程,有时候反而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压迫,另一种形式的迫害,甚至是残害。所以中国古代美女的雕琢工程可以从好的方面看到文化,更可以从坏的方面看到社会弊病。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英雄美女贯华夏
撰文/马瑞芳

英雄和美女,经常关涉政权更迭的话题;英雄和美女,贯穿整个华夏文化的话题;英雄和美女,历朝历代百说不厌的话题;英雄和美女,中外读者兴致盎然的话题。

涂山氏:襄助大禹的狐狸精

如果看看中国最早的王朝夏朝的兴衰,看看夏朝的开国帝王和亡国帝王,就知道:英雄和美女关系摆正了,兴国兴邦;英雄和美女关系摆错了,亡国灭种。
夏朝是大禹建立的。“大禹”是尊称,意思是“伟大的禹”。大禹之所以伟大主要是治水有功。相传尧舜时代,发特大洪水,中原一片汪洋。舜召开四方部落酋长会议,讨论怎样治水。大家说:让鲧去治。鲧是个大公无私的人,可惜不是水利专家。他组织人铲除高地,用土堵洪水。结果堵不住,治水失败,舜把鲧杀了。然后,再派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也不是哪家大学水利系博士生,他自学成才,勘察高山大川,制定了正确的治水方针。他父亲的失败在于堵,他不堵,他疏,疏导。历史上把他的方针叫做“疏川导滞、钟水丰物”。把洪水引进大江大河,用现成的沼泽和洼地聚积洪水,实际上就是变成水库,将来天旱再用。几千年后,搞了许多城市水泥森林者,又回过头来学大禹,在城市中聚积雨水,建海绵道路。禹治水成功,水患变水利,人民安居乐业。人民拥戴禹,尊称他“大禹”。禹变成大禹,也就成了舜的继承人,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

传说大禹治水后,把天下分成九州,用九州进贡的金属铸造鼎,鼎成了权力象征。古九州范围很大,包括我的家乡山东青州。为什么叫“州”呢?州是水中陆地。当时洪水还没有完全消退,露出九块比较大的陆地,所以叫州。禹划分了九个行政区来治理人民。据历史学家考证,夏的主要活动区域在现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陕西东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原地区。

大禹忙着治水,三十岁还没娶妻,到了涂山,娶涂山氏为妻。涂山氏是不是美女?当然是。涂山氏名叫“女娇”,顾名思义,一个娇美的女子。这下子,中国历史上第一对著名的英雄美女就新鲜出炉了。大禹是前古时期了不起的英雄,涂山氏是前古时期了不起的美女。英雄美女,珠联璧合。
关于大禹和涂山氏的关系,应该注意四点:

第一,涂山氏嫁给大禹,在政治上增强了大禹的力量。大禹属夏部落,他娶涂山氏为妻,就和涂山氏部落结成联盟。后来大禹就是在涂山这个地方召开各部落的会,各部落的头领带着玉帛参加会议,历史上叫“涂山之会”。郦道元《水经注》说古时的涂山就是安徽当涂山,山上有王母祠。我怀疑供奉的是涂山氏。

第二,涂山氏可能是狐狸精的老祖宗。有些史书说涂山氏是涂山诸侯的女儿;也有史书,比如《吴越春秋·越王无馀传》,说涂山氏是涂山九尾白狐的女儿。禹三十岁没娶,走到涂山,听到个民谣:“绥绥白狐,九尾庬庬。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意思是:可爱的白狐狸精,有九条蓬松的尾巴;娶九尾白狐的人,家国昌盛,能成帝王;这是上天意愿,赶快执行吧。禹觉得不错,就娶了涂山氏。这样一来,涂山氏就是狐狸精的老祖宗了。《聊斋》中的狐狸精就以涂山氏后裔自豪。《青凤》中写狂生耿生闯到狐狸精的宴会上,向狐叟大讲涂山氏的丰功伟绩,老狐狸精很高兴,认为这是讲它们祖上显赫的事迹。

第三,涂山氏聪明多情。涂山氏对大禹非常忠诚,相传大禹治水的时候,涂山氏到涂山之阳等待大禹归来,等了很长时间,大禹还没来,涂山氏很焦急,就唱了句“候人兮猗”!“候人”就是等人,“兮”和“猗”都是语助词,“候人兮猗”就是“等人啊,等人啊”。可是,左等右等,大禹也不来。涂山氏很郁闷。后来《吕氏春秋》认为,涂山氏唱的这四个字,就是中国四言诗的起源,当然也就是中国诗歌的起源。按照这个观点,涂山氏就成了中国最早有著作权的美女诗人了,一句诗,四个字。

第四,涂山氏深明大义,是大禹家庭的支柱,大禹的贤内助,大禹在外干事业的有力支撑。
涂山氏生个儿子,起名叫“启”。大禹治水,三次经过家门,明明听到自己的儿子在里边呱呱而啼,硬是三过家门不入,成了大英雄千载传诵的佳话。
大禹做了整个部落的首领后,从中原地区向江汉地区扩张,历史上叫“禹伐三苗”。据说三苗有各种酷刑,大禹就以三苗残害老百姓为理由,以有道伐无道。讨伐三苗的结果,把夏朝的疆土从中原地带扩大到长江、汉水。

大禹长年累月在外边治水,在外边征讨,根本没时间和精力管家里的事。大禹如此公而忘私,他的父母谁管?大禹的父母难道喝西北风就能活?当然不能,是涂山氏种粮种菜、纺线织布,让老人吃得饱,穿得暖。大禹这样公而忘私,他传宗接代的儿子启能扶着墙根长大吗?当然不能,是涂山氏辛辛苦苦把儿子拉扯大的。如果没有涂山氏这位独立支撑起家庭重担的贤内助,大禹能三过家门而不入吗?他能带领大军讨伐三苗吗?
如果涂山氏不是深明大义的女人,而是只顾小家不管民众的自私鬼,是专拖丈夫后腿的小女人,她可能会说:“禹!不许你去治水,先给我把厨房大缸灌满水!”那样,大禹还能成古圣先贤吗?

其实,成功的男人背后常常有个默默奉献、不计名利的女人。有些读者朋友可能觉得奇怪,咦,你说大禹和涂山氏,怎么总突出涂山氏?好像历史书不是这样记载啊。是啊,我这样说,是从历史记载的字里行间做出的分析。《史记》等书都没有明确记载涂山氏对大禹起的作用。为什么?这很好理解。《史记》是谁写的?太史公写的。如果《史记》是“太史婆”写的,对涂山氏的记载和颂扬,肯定比我还要多。

妺喜:红颜祸水始作俑

大禹创建了中国最早的王朝 ——夏朝,从大禹开国,到夏朝灭亡,传了十七个帝王,四百多年。传到大禹第十三代孙夏桀手里,灭亡了。夏桀是著名的昏君暴君,残暴荒淫,为所欲为。有个成语叫“助桀为虐”,意思是帮助坏人做坏事。帮助夏桀做坏事的人不少,最重要的是一位美女,叫妺喜。夏桀和妺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对著名的荒唐暴君和红颜祸水。

夏桀的武功可与武松媲美,确切的说,是武松可与夏桀媲美。传说夏桀能够手擒虎兕。虎,老虎;兕,犀牛般的猛兽。武松打虎开头还用根木棍,夏桀不用任何武器,能徒手擒拿虎和兕,看来他力大无比、武功高强。可惜这个本来可以做大英雄的家伙不长进,虽有武功,但不像梁山好汉,整天练功,打熬筋骨,不愿意在婆娘堆里讨生活。夏桀不仅喜欢美人,而且荒淫无度。

夏桀最喜欢的美人儿妺喜哪儿来的?讨伐有施氏抢来的。有施氏在什么地方?山东滕州,现是枣庄的县级市,过去曾属济宁。因此,坏美人妺喜算是比大圣人孔子早一千多年的同乡。

夏桀妺喜这对暴君祸水做过哪些出格的事?简单地说,四件。

第一件,妺喜“好闻裂缯之声”,喜欢听撕绸子的声音。夏桀就拿整匹绸子让宫女撕给妺喜听。这似乎是小事。可是当生产力非常低下、老百姓连粗布衣服都穿不上时,你拿绸子撕着玩儿,太不像话了吧?这还不像贾宝玉听晴雯撕扇,虽然也缺少劳动人民情结,但勉强可算文人雅事。

第二件,造瑶台、倾宫。什么叫“瑶台”?就是用美玉做装饰的台子。
什么叫“倾宫”?就是很高很高,看上去几乎要倾倒的宫殿。夏桀盖了座很高的楼。那时没有钢筋水泥,不可能造世贸大厦那么高。夏桀在倾宫做什么?主要是和妺喜寻欢作乐,大摆宴席,轻歌曼舞。夏桀还用倾宫作观察哨,看看四周哪儿有好看的美女,马上抢了来;哪家有奇珍异宝,马上抢了来。看来,夏桀这坏小子视力相当好。

第三件,造酒池肉林。夏桀在他的宫殿旁边挖了个大池子,盛满美酒,在大池子边上挂满熟肉,收罗了很多美女放到后宫里。又聚敛了一批善于演戏说笑话的演员、侏儒和各种游手好闲之徒,把这些能做新奇古怪游戏的人聚集到身边,不分日夜地取乐。他让人擂鼓,几千名游手好闲的家伙同时趴到酒池边喝酒,夏桀给起个名儿叫“牛饮”。有人喝得大醉,一跤栽到酒池里淹死了,妺喜高兴得哈哈大笑。这就是《列女传·夏桀末喜》写的:“桀既弃礼义,淫于妇人,求美女,积之于后宫,收倡优侏儒狎徒能为奇伟戏者,聚之于旁,造烂漫之乐,日夜与末喜及宫女饮酒……为酒池可以运舟,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醉而溺死者,末喜笑之以为乐。”

夏桀在深山造了个别宫,弄一帮男男女女聚集在一起,搞脱衣舞会,搞群居乱交,通宵饮酒取乐,很久都不出来过问政事。结果惹动天怒,刮起飓风,用黄沙把深谷的别宫埋起来。这就是六朝《博物志·异闻》写的:“夏桀之时,为长夜宫于深谷之中,男女杂处,十旬不出听政。天乃大风摇沙,一夕填此宫谷。”

第四件,妺喜失宠,做了成汤灭夏的内应。夏桀这小子见异思迁,他本来宠爱妺喜,无所不至。后来他讨伐岷山,岷山人献给他两个美女,一个叫岷琬,一个叫岷琰,又年轻又漂亮。夏桀有了新欢,就把妺喜丢到脑后了,妺喜很失落。这个时候,夏朝的属国成汤悄悄崛起。成汤在河南商丘,力量渐渐强大的成汤派伊尹到夏朝宫廷任职。伊尹可不是简单的人,他本是奴隶,但因为有能力,最后成了商朝开国重臣,也是历史上公认的贤臣。诸葛亮都非常佩服他。但这个人在历史上也干过不是很光彩的事儿,他用过美男计。他到夏朝宫廷任职时,仔细观察夏朝上上下下,谁能对我们成汤崛起、成汤灭夏起作用?妺喜!伊尹处心积虑把已失宠的妺喜勾引到手。妺喜成了伊尹的内应,替成汤刺探夏桀的情报。这一点,历史上有明确记载,叫“妺喜间夏”。
夏桀造倾宫,造瑶台,造别宫,聚敛了大量民财,消耗了大量民力,累死了上万民夫。他的忠臣关龙逢一次一次地向他进谏,夏桀建酒池,关龙逢来制止,夏桀不听,关龙逢就站在那儿一个劲地说,历史记载叫“立而不离朝”。夏桀就把他关起来。关了一段放出来,夏桀起瑶台,关龙逢又来制止。夏桀干脆用酷刑,把关龙逢杀死。

夏桀胡作非为,老百姓恨得咬牙切齿,部族首领纷纷背叛。成汤渐渐强大,起用伊尹,伊尹联络妺喜,起兵伐夏。开誓师大会,念《汤誓》:“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你这该死的夏桀什么时候完蛋?我们干脆跟你同归于尽算了!

成汤的队伍攻入夏朝都城,即现在的河南巩县西南。队伍杀进夏桀的倾宫,夏桀逃走,跑了几个地方,最后跑到安徽南巢,死在历山,夏朝灭亡。成汤把大禹铸造的九鼎,也就是权力的象征,迁到河南偃师商城,殷商建立,历史上叫“殷革夏命”。

妺喜哪儿去了?跟夏桀一起逃跑,死了。看来,殷商大贤臣伊尹过河拆桥,引诱妺喜做间谍,到紧要关头,不管他的情人了。
在夏朝灭亡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夏桀,暴君;起次要作用的,是妺喜,红颜祸水。可能因为年代久远,妺喜没引起后世作家太大兴趣。
虞姬:白天鹅的临终哀歌

中国古代最令人同情的英雄和美女是楚霸王与虞姬。 

俗话说:成者王侯败者寇。但对楚汉之争,读者一般不喜欢取胜的、蝇营狗苟的刘邦,倒是喜欢失败的、豪迈坦荡的楚霸王。我相信,这和他们身边有什么样女人有关。刘邦身边是吕雉,漂亮不漂亮先不说,这个女人阴险毒辣,嫉妒凶狠。楚霸王身边是虞姬,首先是美人,还是美女诗人。最可贵的是,虞姬深明大义,侠骨柔肠。

楚霸王和虞姬是怎样相识、相爱的?历史没有记载。但这对英雄美女最后的晚宴,两千年来脍炙人口。梅兰芳先生一出《霸王别姬》,与《贵妃醉酒》一起,奠定了“四大名旦”之首的位置。

霸王别姬的本事是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写的。

公元前202年,项羽与刘邦决战,被困垓下。士兵已很少,粮食也没了。刘邦的军队把楚霸王团团围住,里三层、外三层。阴险的刘邦布置军队唱楚歌,其实是造假情报,忽悠楚霸王。心思单纯者却容易上“弯弯绕”的当,项羽说:汉军已经拿下楚地?汉军营里怎么有这么多楚人唱歌?楚霸王误以为大势已去,很沮丧。夜里,他在帐中跟心爱的美人儿虞姬喝闷酒,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我项羽是能拔山能扛鼎的大英雄,可惜时局不利,我的骏马都跑不动了。骏马跑不动了可怎么办哪?虞姬啊虞姬,你说我拿你怎么办?

英雄战死沙场,死了就死了。可是,美人儿不该死在沙场。项羽还特别不希望自己的美人儿落到刘邦手里。怎么办呢?大英雄很感伤,不知道怎么办。《史记》写楚霸王“歌数阕”,唱了又唱。然后“美人和之”。虞姬给项羽和诗了,虞姬和诗的结果是:“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听了虞姬和的诗,大英雄项羽眼泪哗哗流。周围的人哭得抬不起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虞姬和了什么诗?引得大英雄哭了,引得大家哭成一团,司马迁没写是什么诗。其实,这首诗就是虞姬慷慨赴死的宣言。《楚汉春秋》把虞姬的诗记下来,是首五言诗:“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虞姬的诗写得太好了。“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两句把楚霸王担心的事直接挑明了。不就是打了败仗吗?不就是连楚地都给刘邦那个小人占领了?有什么了不起?“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两句忒深刻感人:我是为大王而活,为大王的英雄事业活着。大王的英雄事业失败,大王的英雄气慨也没了,我还有什么脸面,有什么必要苟活人世?

其实,虞姬的诗话里有话,她委婉地劝楚霸王:不就是吃了败仗吗?有什么了不起!胜败乃兵家常事。男子汉大丈夫,赫赫有名的大英雄,拿得起,放得下,哪儿跌倒哪儿爬起来,继续跟刘邦斗。我就不相信,凭大王这样的大英雄会永远打不过那么个小人。至于我虞姬,大王根本不需要操心,不需要担心,我不会做刘邦的俘虏,不会给大王丢人,我自己也丢不起那个人。大王失败,大王不想东山再起,我也就活到头了。为大王而死,为英雄而死,为爱人而死,我死得其所。

虞姬的诗,给后世留下成语“四面楚歌”。有文学史家认为虞姬的诗可以算中国最早的五言诗。虞姬这美女诗人太了不起了,竟然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创造了中国诗歌的新形式。虞姬的诗,简直可以说是白天鹅临终前的哀鸣。

虞姬唱完这首诗,拔剑自刎。梅兰芳先生传下的《霸王别姬》载歌载舞,优美至极。有此“死别”,人生就算没白活。
虞姬为什么自刎?我认为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虞姬觉得能与盖世英雄西楚霸王相爱相从,是一个女人的莫大荣幸,活得有价值。现在英雄不想活了,我先走一步,奈何桥上等着,下辈子继续相爱,继续相从。第二种可能:虞姬希望楚霸王杀回江东,东山再起。她不愿意影响霸王的情绪,不愿意分散霸王的注意力,不愿意成为霸王突围的拖累,干脆自我了断,让霸王没有后顾之忧。

不管哪种可能,虞姬都是为霸王考虑,为霸王的事业考虑,是从人格尊严出发。人生自古谁无死?连阿Q都说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虞姬视死如归,死得光明磊落,死得干净利落,死得有尊严。可以设想:假如虞姬这时不死,落到刘邦手里,成了流氓皇帝的玩物,最后很可能与戚夫人一样,被吕后囚禁于永巷,断掉四肢,弄瞎眼睛,弄聋耳朵,成为人彘,那才叫生不如死。

虞姬死了,霸王也走上人生最后一段路。他杀入汉军,所向披靡。按照冷兵器时代的战况,楚霸王完全可以逃脱,可他就是不逃。他说“天亡我”,还连说两次“非战之罪”。“非战之罪”是什么意思?本霸王不是本事不行,武艺不行,是际遇不行。难道堂堂楚霸王还打不过刘邦那个市井无赖?是老子没兴趣陪你玩了!“非战之罪”后来成为怀才不遇者喜欢借用的话。蒲松龄笔下考不上举人的叶生也说这话。

项王一个人杀了许多汉军后,突然看到吕马童。吕马童原是他的部下,后来投奔了刘邦。按一般思维,项羽看到吕马童,该上去给他一刀,谁叫你背叛我?可是,项王不这么做。他一看到吕马童,马上亲切地打招呼:“若非吾故人乎?”哎呀呀,跟我对阵的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很难为情,忸忸怩怩对王翳说:“此项王也。”项王接着对吕马童说:听说汉王张榜公布,谁拿到我的脑袋赏千金,封万户侯?我把脑袋做个人情送给老朋友吧!说完这番话,霸王拔剑自刎。楚霸王宣布把脑袋送给背叛自己的人,是古今中外空前绝后的大幽默。楚霸王说得那么蛮不在乎,那么轻巧,甚至有点儿欢快,真是大英雄自潇洒,大丈夫大手笔,人死霸气不死。

读《史记》读到霸王之死,常令人潸然泪下。司马迁写霸王宁死不过江东,是无颜见江东父老。我却认为,楚霸王的潜意识会不会晃动着虞姬举剑自刎的身影?虞姬等我呢,我也去吧。

楚霸王和虞姬的悲剧能感动那么多人,就是因为英雄和美女关系摆正了。英雄是美女的最爱,美女是英雄的知音,不管是英雄还是美女,都堂堂正正,顶天立地。楚霸王是英雄,虞姬也是英雄,是女英雄、女侠。

英雄爱美女,其实无可厚非。男人,即使不是英雄,是一般人,甚至像狗熊,照样爱美女。但英雄如果不是在爱美女的同时干出一番大事业,而是沉缅女色,结果误了事业,丢了江山,甚至丢了性命,就不成其为英雄了。美女应该协助英雄建功立业,美女拖英雄后腿甚至祸害英雄,把英雄变成败家子,美女就成了红颜祸水。在中国历史上,从夏朝开始,英雄和美女有各种各样的组合。这各种形式的组合,一直贯穿在整个华夏民族的历史过程中,演绎出一个一个动人的故事,真是“英雄美女贯华夏”啊!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巾帼英雄到红颜祸水
撰文/马瑞芳

夏桀和妺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对著名暴君和红颜祸水,他们留下个成语“助桀为虐”。读者可能比较习惯另一个成语“助纣为虐”,这一成语的来源是中国历史上第二对著名暴君和红颜祸水——殷纣王和妲己。他们比夏桀晚六百年,坏得更奇特、更出格。然而妲己的 “前辈”妇好却为殷商开疆拓土,是了不起的女英雄。

殷商先人的峥嵘岁月
殷纣王的祖先创造了殷商家业,也留下了勤政爱民、英雄美女相得益彰的故事。这里举三个小故事为例。
第一个小故事,“汤祷桑林”。

殷商建立不久,天不作美,连续大旱,五年没收成。成汤用鼎盛了祭祀的肉品,想向天祷告:是不是有人贪欲无节制?是不是有人大建宫室?是不是坏人得势?如果有这些事,请上天指明。如果没这些事,天为何不下雨?祭祀官告诉成汤:现在用羊祭祀不行了,得用人。成汤说:“那我当牺牲吧!”他斋戒沐浴,剪去头发,枷着手,扮成罪人的样子,跪到桑林祭祀坛上准备当祭品。他向天祷告:假如我有罪,请让我一人承当。假如万民有罪,请让我替万民承当;恳请上天不要因为我不够聪明而伤害人民。他的话刚说完,便降下倾盆大雨。老百姓高兴了,认为成汤既是好帝王,又能和上天沟通。这个故事带有神话色彩,也说明殷商开国君王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第二个小故事,“武丁求相”。武丁是何许人?殷纣王的高曾祖父。殷商历二百多年,因继承权发生内乱,开始衰败。武丁上台后,千方百计振兴商朝。有一天,他梦到个贤人叫“说”。第二天,就按梦里的样子观察臣子,却发现没一个像的;他又派人到全国各地找,最后在傅岩(今山西平陆)从一群修路的奴隶中找到此人。武丁跟他一聊,发现这奴隶很有才能,马上下令解放他,任命为相。这个奴隶没名字,因武丁梦到他叫“说”,又是在傅岩发现的,就取名“傅说”,他后来成为殷商著名的贤相。在傅说的帮助下,武丁把都城迁到殷,事业蒸蒸日上,史称“武丁中兴”。
第三个小故事,“妇好出征”。

妇好是殷商中兴之主武丁的妃子,论辈分是殷纣王的高曾祖母,还是巾帼英雄。北朝花木兰女扮男装成佳话,而妇好比花木兰早一千六百年,以美女真实面目做元帅。妇好懂兵法,能得心应手地使用各种武器。她曾率军向殷商的四面八方征讨,纵横千里,所向无敌,收服昆夷、西羌、荆楚,为商朝疆域的扩大和巩固立下汗马功劳。商朝统治区域比夏朝大得多,这其中就有妇好一份功劳。武丁经常把治国重任托付给妇好。妇好替殷商征敛贡品,检查甲骨、祭祀,帮助武丁处理国家大事,干得有声有色、井井有条。

我曾到殷墟参观过妇好墓。墓中陪葬她用过的八种武器,有千军万马中致对方统帅于死地的飞钩,有重九公斤的大铜钺。妇好墓还陪葬四面铜镜,是她生前化妆用的,四面铜镜大小不一。可以想象,三千多年前戎装元帅对镜梳发髻,戴头盔,命三名侍女站在左、右、后,拿铜镜照出不同侧面,那才叫“不爱红装爱武装”!

在殷墟发掘的五号墓里,有几十件青铜器上的铭文祭奉妇好,称她“司母辛”。有历史学家考证说,这些青铜器是下一代殷商帝王,也就是妇好的儿子给她做的。一个女人祭祀用这么多青铜祭器,夏、商、周三代,绝无仅有。这说明妇好生前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死后享有非常高的威望。妇好的祭鼎叫“司母辛鼎”,武丁铸造。而全世界最大的鼎是“司母戊鼎”。据学者考证,它属于武丁另一位妃子妣戊,由她的儿子祖庚铸造。妣戊到底是何等样人?是像妇好一样驰骋疆场的元帅,还是埋首深宫相夫教子的贤妃?历史学家都得不出结论。我相信谜底藏在甲骨文里。甲骨文有三千多字,现在被认出的不过千馀字。谁能通过解读甲骨文解开妣戊的身世之谜?其实,不管能否解开妣戊身世之谜,“司母戊”和“司母辛”意思完全类似:“司母辛”意即“伟大崇高的母亲辛”;“司母戊”意即“伟大崇高的母亲戊”。

殷商后宫女子从“伟大崇高的母亲”妇好和妣戊,到妲己这样的红颜祸水,真可谓“黄鼠狼生耗子——一代不如一代”。

殷纣王:原本是英雄的暴君

以成汤为“始祖”,以武丁和妇好为曾祖父母,殷纣王有这么好的遗传基因,却成了败家子。

两千年来,人们都把殷纣王当成坏人恶德的代表。直到 20 世纪郭沫若给殷纣王翻了案。他说,大家认为殷纣王坏,是中了周朝人的毒 ,也就是推翻殷商的周朝历史学家的毒。商纣王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有功;他的英雄末路像楚霸王。很多人不赞成郭沫若的翻案,但毛泽东支持。毛泽东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里说,殷纣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为什么殷商亡在他手?因为纣王伐徐州,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加上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商朝就亡了。

殷纣王本来确实是英雄,《史记 》说纣王“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手格猛兽”。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殷纣王口若悬河,思维敏捷,既有文才,又能和猛兽搏斗。《史记 》还说殷纣王一手抓九条牛尾巴,往后一拉,九条牛同时向后退。当时南方所谓的“东夷”经常进攻殷商,纣王登基之后,用青铜铸造大量兵器,带兵攻克东夷,把殷商的疆土开拓到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所以郭沫若和毛泽东说殷纣王有贡献,有一定的道理。但殷纣王晚节不保,中年以后残暴荒淫。殷纣王的残暴,史书有真实记载,简单说三件事。

第一件事,滥杀无辜。殷纣王的厨子做熊掌还没做熟,他急着要吃,然后嫌不熟,就把厨子杀了;殷纣王在高台上看到老人过河怕冷,不敢下水,很好奇,问周围的人:怎么回事?他左右的人说,人老了,骨髓不实,骨头里空一半了,怕冷。殷纣王不信,下令:去,把那个过河的老头儿拉过来,当场砍下腿骨,看看他的骨髓到底是不是不结实?殷纣王强娶了九侯女作妾,后来又杀了九侯女,还把九侯剁成肉酱,把九侯女其他亲人做成肉干分发。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非常气愤,发出怨言,殷纣王就把姬昌囚禁起来,姬昌的儿子伯邑考来探望父亲,殷纣王又杀了伯邑考,做成肉饼送给姬昌吃。

第二件事,穷奢极欲。殷纣王宠爱妲己,不问政事,为了讨好妲己,大兴土木,动用上万奴隶建鹿台,建离宫别院,用美玉装饰宫殿,种上嘉树名花,收集珍禽异兽。他还叫乐师制作淫秽的乐曲,乐曲柔和轻缓,听起来昏昏欲睡,起了个名叫“靡靡之音”,后称“亡国之音”。殷纣王让一帮男女脱光了衣服配着靡靡之音跳舞,他看得兴致勃勃。他跟夏桀一样,造酒池肉林,男男女女一丝不挂地在酒池肉林中追逐嬉戏。他的这些恶行在《史记·殷本纪 》中有记载:纣王“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1999 年在河南省偃师商城,就是殷商的都城,考古学家发现了庞大的人工石砌水池遗迹。水池长 130 米,宽 20 米,深 1.5 米,四壁用自然石块垒砌,池底内凹,与城外护城河相通。考古学家考证,这是商代帝王池苑,水池不是饮水用,可能是殷纣王的酒池。
第三件事,杀戮忠臣。殷纣王用酷刑对待反抗他的老百姓和向他进谏的大臣。他的酷刑五花八门,从往脸上刻字到割鼻子、割膝盖、割生殖器,直到大卸八块,甚至活生生把人剖腹,现场挖出心肝上锅炒,还喜欢把人做成肉饼、肉酱、肉干。他不仅挖普通人的心,还挖亲叔叔的心。殷纣王挖比干的心是著名事件。

孔夫子曾说:“殷有三仁焉。”意思是:殷商有三个贤德仁义的人。这三个人是谁?比干、箕子、微子。比干和箕子是殷纣王的叔叔,微子是殷纣王的哥哥。微子是其母亲做妃子的时候生的,殷纣王是母亲扶正做嫡妻时生的,所以,哥哥是臣子,弟弟是帝王。这三个人是太师、少师、辅弼大臣,全力以赴辅佐殷纣王。他们觉得殷纣王的倒行逆施已经危害了商朝江山,一齐劝他:你现在乱政败德,沉缅酒色,贵族和官僚奸邪无度,平民纷纷起义,商朝已经迈入无涯大水,行将灭顶,你再这样横征暴敛,与民为敌,我们商族的灾难就不远了。商如果灭亡了,我们可以做别人的奴隶,也可以逃出去,保持家族的宗庙祭祀;哪有前朝帝王做后朝帝王奴隶的道理?你只有死路一条。

纣王不听,先杀个鸡给猴看,用炮烙刑罚对付敢于向他进谏的臣子,吓唬这三个不看脸色的长辈。
炮烙是夏桀发明的酷刑,被殷纣王和妲己“创造性完善”:用铜做成空心的、带凹凸不平格子的柱子,上边抹上油脂,里边用雄雄烈火把铜柱子烧红,然后,叫所谓的“罪人”踩着格子、沿着烧红的柱子往上爬,还没等爬到顶,人就烧成了焦炭。
殷纣王忠言逆耳、油盐不进,怎么办?

箕子装疯逃避迫害。箕子本来对殷纣王这个侄子特别上心,有一次,他发现殷纣王用了双象牙筷子,就劝他:不能用这样的筷子。殷纣王很恼火,我用什么样筷子你都管,你喝了黄河的水啦?管这么宽?箕子对殷纣王说:你用象牙筷子,就不想用普通的碗了,得用金碗玉碗;用了金盆玉箸,你就不能吃普通的饭了,得吃山珍海味;吃了山珍海味,你还住普通的房子吗?你得住高楼大厦。那样你就越来越奢靡了,也越来越劳民伤财了。这就叫“见微知著”。殷纣王一听,很不耐烦,你这不是小题大做吗?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箕子一再劝殷纣王,殷纣王不听,还杀鸡给猴看。箕子只好装疯,史书说“箕子佯狂”,逃避迫害。

后来商朝灭亡,周武王来拜访箕子,箕子交出一篇高水平的政论文《洪范九畴》,论述治国九种大法。周武王采纳了他的意见,建立周朝的秩序,结果天下大定。前朝大臣的智慧成了后朝的治国方略,很有讽刺意味。后来,箕子再过殷墟,看到昔日繁华的宫殿都成废墟,油然生亡国之痛,吟了首《麦秀歌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沃野千里,麦浪滚滚,这样的大好河山,都被殷纣王那坏小子断送了,为什么?不听好人言,吃亏在眼前。

微子也很明智,殷纣王残暴,我惹不起躲得起,他回到自己的封地,死活再也不出来做官。商朝灭亡后,微子光着膀子,背着荆条,手里牵着羊,他的家臣抬着棺材,穿着丧服,“肉袒牵羊”,向周武王投降。后来他成了周朝有名气的史官。
最惨的是比干。比干最尽职尽责,一次进谏不听,再次进谏。再次进谏后,殷纣王把他抓进监狱。放出来后,他又第三次进谏,哪壶不开提哪壶。殷纣王喜欢和美女喝酒听歌舞,比干就一个劲地说:别吃啦,别喝啦,别跟美人儿取乐啦,国家快亡啦。殷纣王恼羞成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叔叔您不是个圣人吗?我把您的心挖开看看到底是不是有七窍!殷纣王惨杀了比干,挖出他的心。殷纣王挖比干心,不是道听途说,不是小说家言,是史学家司马迁写到《史记 》里边的:“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历史学家认为殷纣王的昏庸残暴在世界史上都数得着,给他起了个名叫“东方的尼禄王”。尼禄王是什么角色?恺撒大帝的末代子孙,古罗马著名暴君。公元 54 年登基,68 年自杀。罗马历史学家用八个字形容他:好色、蛮横、贪婪、残忍。

尼禄王本该是公元 1世纪的帕瓦罗蒂,唱起歌来声震屋瓦。他跑到希腊演唱,希腊人送给他一千零八顶桂冠。尼禄王因此下令:希腊的税全免!罗马元老院不喜欢国王兼任歌唱家,但尼禄王乐此不疲。他组织起五千人的喝彩团,给自己的演唱叫好。他在御花园造了个露天剧场,叫老百姓来听他唱歌。唱歌时关上出口,谁也不许出去,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有的人只好装死被抬出去。有个临产妇女把孩子生到尼禄王演唱的舞台底下,婴儿呱呱啼哭与帝王引吭高歌混在一起,非常滑稽,而尼禄王很得意。尼禄王放火烧毁了历史悠久的罗马城,烧死几千人,然后说是基督徒干的,把所谓嫌疑人抓来,用猛兽咬死。他大兴土木盖宫殿,大厅高入云霄,里边摆上他的雕像,高一百英尺,高度超过世界第七大奇迹——太阳岛的雕像。尼禄王把宫殿全部涂金,用宝石装饰,餐厅有象牙做的旋转天花板。宫殿旁挖个像海那样大的池塘,引进温泉水,长流不尽。宫殿造成后,尼禄王说:“我终于可以像个人一样活着了。” 尼禄王喜欢大吃大喝,他的宴会经常从中午吃到半夜,有时吃着吃着到人工湖里洗个澡,回来继续吃。他在罗马竞技场开宴会,叫全罗马城的妓女和舞女都来陪着,一次宴会花掉四百万金币,而尼禄认为这是小菜一碟,只有挥金如土的人才是正人君子。他外出旅游时有一千辆华丽的车子,拉车的骡子蹄子上都钉上银掌。

除了骄奢之外,尼禄王淫荡到不可思议,当众扮演成野兽搞淫乱活动,他做了个奇怪规定:谁只要向他承认犯有淫荡罪,其他一切罪过都可以赦免。尼禄王做坏事与美女有联系,首先是和他的母亲有联系。他的母亲美如天仙,毒如蛇蝎,用毒蘑菇毒死了丈夫让尼禄继位。尼禄王先和母亲乱伦,后来又杀死了母亲、弟弟、妻子。尼禄王施暴政,罗马人揭竿而起,兵临城下,他只好自杀。暴君一死,罗马人戴上自由帽,奔走相告。
殷纣王被说成东方的尼禄王。实际上作为暴君,殷纣王比尼禄王早一千年。应该倒过来,把尼禄王称作“西方的殷纣王”。

妲己:“教纣为虐”的魅人狐狸精
殷纣王是自杀的。公元前 1057年,姜子牙兵临城下,殷纣王跑到鹿台上,用宝玉把自己环绕起来,放火自焚。妲己也是自杀的。《周书·克殷篇》说纣王自杀后,周武王去找妲己,发现她和另外一个美人已经吊死了:“(武王)适二女之所,乃既缢。”

有历史学家考察了殷纣王罪状的发生次序,发现个奇怪现象:殷纣王的罪行随着历史发展,越加越多,妲己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较早的历史记载,比如周武王在《尚书》中开列纣王六条罪状:第一,酗酒;第二,不用贵戚旧臣;第三,重用小人;第四,听信妇言;第五,信有命在天;第六,不留心祭祀。拿这六条来跟现在广泛流传的纣王暴行比,轻多啦。历史上“助纣为虐”是哪些人?殷纣王堵塞言路,忠良不敢说话,奸佞贵族盘踞要津,助纣为虐的主角是这帮人,包括替他写靡靡之音的乐师师延。妲己只是商纣王中年后的伴侣,她的主要罪过是争宠,而失宠的妃子各有氏族背景,使殷纣王和诸侯小国之间的冲突加深了。从《尚书》往后,野史作者,越来越热心“两化”:一个是把殷纣王妖魔化,一个是把妲己祸水化。汉代《列女传·殷纣妲己》就说妲己是周武王杀掉的,把头悬到白旗上宣布:导致殷商灭亡的,就是这个女人。“武王遂致天之罚,斩妲己,头悬于小白旗,以为亡纣者是女也。”这已经和《周书》写得不一致。

殷纣王的故事,经过元代《武王伐纣平话》,又发展成明代天启年间的《封神演义 》。在这部小说里,导致殷商灭亡的主要原因已经不是殷纣王而是妲己。按照《封神演义 》的描写,“助纣为虐”这个词根本就不对,该改成“教纣为虐”——是妲己教给殷纣王怎么样使坏,大部分坏主意都是妲己出的,殷纣王倒有点儿像提线木偶。我们举几个例子。

比如,妲己想做皇后,就陷害殷纣王的原配姜皇后,说姜皇后派刺客刺杀殷纣王,唆使殷纣王用酷刑挖掉姜皇后的眼睛,炮烙姜皇后的双手,并追杀太子。姜皇后被害后,殷纣王在摘星楼与妲己歌舞作乐,有七十多个宫人掉眼泪。一查,这些宫人都是姜皇后的宫人。妲己就给殷纣王出了个主意:在摘星楼下挖个大坑,放上四万条毒蛇,把姜皇后的七十多名宫人脱光了衣服,推到大坑里,让她们被毒蛇缠绕,吞吃,钻到肚子里,惨不忍睹。

又比如,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被囚禁后,他的儿子伯邑考来朝见殷纣王,想贡献几件奇珍异宝救出父亲。淫荡的妲己看上了伯邑考,想勾引他,但伯邑考坐怀不乱。妲己恼羞成怒,对殷纣王说伯邑考调戏她,调唆殷纣王把伯邑考剁成肉酱。殷纣王准备拿这个肉酱喂毒蛇,妲己又提了个恶毒至极的建议:姬昌不是圣人吗?圣人不会吃自己儿子的肉,你用他儿子的肉做成肉饼送给他吃,看他吃不吃!结果,姬昌为了麻痹殷纣王,不得不吃用亲生儿子的肉做的肉饼。

再比如,比干之死,完全是妲己的责任,妲己因为比干和她作对,抄了她的狐狸窝,烧死了她的狐狸子孙,恨之入骨,假装犯心痛病,说有人给她出个药方:吃一片玲珑心,心痛病就好了。谁有玲珑心?比干有。殷纣王便挖了叔叔的心,给自己喜爱的美人吃。这就和原来历史记载不一样了。
比如,妲己唆使殷纣王拿无辜百姓敲骨剖腹:殷纣王看到一个老人和一个小伙子过冰冷的河,老人过得很快,不怕冷,小伙子过得慢,怕冷,殷纣王好奇地说:怎么回事?怎么反着呢?妲己说:这个老人是他父母年轻时生的,他的骨髓充盈;这个小伙子是父母年老生的,他的骨髓不充盈。你不相信?好办,把一老一小捉来,用斧子砍断腿骨检查,果然老的充盈小的不充盈,最后一老一小都死了。妲己又说她能判断孕妇肚子里是男是女,孩子的头朝哪儿,叫殷纣王捉了三个孕妇一一剖开,证明妲己预测的都不错,三个孕妇,六条命,都完了。

这样的妲己还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吗?是小说形象。她甚至不再是人,而是魅人的狐狸精。殷纣王拜见女娲神像,看到女娲天姿国色,写了调戏女娲的诗。女娲大为恼火,就派狐狸精来破坏成汤六百年基业。狐狸精摄走美女妲己的灵魂,自己变成妲己。狐狸精化身的美女既淫荡又狡猾,既残忍又妩媚,充满享乐欲和虐待狂,坏出花样,坏出水平,又百般娇媚,万种妖娆。她最后被姜子牙抓住下令斩首时,士兵看到这个天姿国色、千娇百媚的美女,个个目瞪口呆,举不起刀,姜子牙不得不亲自动手,施法杀掉她。妲己是中国古代小说中不可多得的“恶之花”,虽不是第一个害人的狐狸精,却坏得够“全面”、够“生动”、够“别致”、够“精彩”。

通过《封神演义》,殷纣王和妲己这对在历史上本是暴君和红颜祸水的人物,进一步在中国家喻户晓,很多事件已不是历史,而是文学创作。《封神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园林中的长青树。其在历史大框架中纵横想象的长篇叙事方式,有人称之为“拟史诗”;《中国科学技术史》作者李约瑟则称其为“降魔史诗”。《封神演义》虽有一定史诗风格,却主要以奇特想象取胜,光怪陆离、令人眼花缭乱,而红颜祸水狐狸精贡献的“看点”相当多。(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倾国倾城的美女
撰文/马瑞芳

武王伐纣,殷商灭亡,周朝建立,历史上叫西周。西周第十二个帝王周幽王也是个昏君,在他手下,西周灭亡。著名历史学家童书业先生的《春秋史 》总结西周灭亡有四个原因:一,穷兵黩武,导致国力衰落;二,天灾流行;三,政治腐败,重用坏人;四,君王昏庸,宠信内妾。《诗经 》有这样的话:“赫赫宗周,褒姒灭之。”从历史前因后果看,褒姒对西周的灭亡,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褒姒: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宠爱美人褒姒。褒姒是褒氏之女,父亲犯了罪,把女儿献给周幽王赎罪。褒姒天姿国色,把周幽王迷得神魂颠倒,《诗经 》说周幽王是“艳妻煽方处”,又说“妇有长舌”。两句话同一个意思,即巧舌如簧的褒姒控制了周幽王。褒姒特别有心计,她不是单纯求得周幽王的宠爱,还琢磨周幽王不在时,自己的荣华怎么继续下去?那只有一个办法:让自己的儿子继位。周幽王的元妃是申氏,申氏的儿子宜臼早就是太子。周幽王喜欢褒姒,于是无缘无故废了申氏,立褒姒为后,废了宜臼的太子地位,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这就违反了周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所谓嫡长子,是指正妃生的长子。对周幽王来说,嫡长子只能是嫡妃申氏的长子宜臼。伯服是褒姒做次妃时生的,不能算嫡子,更不是长子。周幽王废了申后,还想迫害废太子宜臼,宜臼逃到外祖父申侯那边求助。申侯是影响力很大的诸侯,他便联合北边的缯国和犬戎一起攻周。

褒姒很美丽,可就是不喜欢笑,周幽王想出各种办法逗她笑,她就是不笑。周幽王为了引褒姒笑,就叫他的大臣出主意,悬赏:谁有办法逗我的美人笑,赏千金,这就是“千金一笑”的来历。有个奸臣出馊主意:烽火戏诸侯。

烽火是怎么回事?按照周朝制度,王室有难,诸侯必须率领军队勤王。那时没有电报、电话、电子邮件,有事只能派快马送信,遇到紧急情况怎么办?周朝人想出个聪明办法:建烽火台。周朝的京师在镐京,就是现在西安市的长安县,为了让诸侯在周王室有难时能够及时救援,在镐京附近的骊山上建高台,台上立个长杆,杆顶上有个箩筐,筐里边白天放狼粪,晚上放干柴。敌寇来犯时,白天点起狼粪,烽烟直冲云霄,这就是“狼烟”一词的来历;晚上点起干柴,火光四射,照亮苍穹。每隔几里有一个台子,前边的台子一点火一冒烟,后边台子接着点,一台接一台,把周室有难的信息传到诸侯各国。这是上古时期中国相当先进的警报系统,不到万分紧急的时候,不能使用。

而周幽王为了逗美人一笑,带着褒姒来到骊山,下令点烽火。诸侯们看到狼烟滚滚,以为周室有难,纷纷带兵跑来勤王,旌旗飘动,尘土飞扬,诸侯们跑得满嘴尘土,到骊山下一看,哪儿有什么敌寇?周幽王正和褒姒饮酒取乐呢。褒姒一看诸侯大眼瞪小眼,不禁哈哈大笑。嘿,美人一笑,更漂亮了。周幽王也乐了。过了几天,褒姒又不笑了,他又想逗褒姒笑,于是再点烽火。这样折腾几次,烽火请诸侯成了烽火戏诸侯。

前面讲到,周幽王的废太子宜臼跑到外祖父申侯那儿,申侯联系周朝北边的缯国和犬戎来进攻周幽王。周幽王再点烽火,诸侯们一看,说:大王又跟褒姒逗着玩呢,甭理他。周幽王就在骊山上被杀,褒姒也做了俘虏。

《诗经 》说“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实际上褒姒对西周灭亡所要负的责任,比起妲己对殷商灭亡的责任更重大。是褒姒夺嫡引起申侯发兵,是周幽王为取悦褒姒烽火戏诸侯,拿军国大事当儿戏,才闹得紧要关头没人救援,结果连脑袋都保不住。周幽王头脑冬烘、思维简单,想不到作为帝王,婚姻是政治婚姻,废了申氏,就丢了申侯这些重要诸侯的支持,就坐到火药桶上了。政权有了巨大裂缝,他还傻呵呵地继续跟褒姒寻欢作乐,烽火戏诸侯,使这条裂缝扩大,他不灭亡,那叫没天理。

周幽王一死,西周灭亡。申侯立宜臼为王,就是周平王。西周都城在关中镐京,经过战乱,一片疮痍,西部少数民族势力虎视眈眈,周平王决定把都城迁到洛阳,依靠东部的强大诸侯,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平王东迁”,东周建国,春秋时期从此也开始了。
卫姬、骊姬:争宠夺权
春秋时期最大的特点是诸侯争霸。其时“王纲解纽”,周王室的威信越来越低,说话越来越没人听,说了算的是诸侯里的霸主。先后做过霸主的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夫差等。而这些春秋霸主的国家里,仍然因为宠爱美人搞得家国不宁,带来很多难题,导致一些春秋霸主成了苦主。
先看春秋第一霸齐桓公怎样因为宠美女死了没人埋。
齐桓公在位四十二年(前 685—前 643),靠着齐国地处滨海富饶丰足和贤臣管仲的一系列改革,富国强兵,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当时齐国都城临淄十分繁华,车马辐辏,川流不息。
齐桓公这个人,政治上雄风伟略,生活上好色无度,他的后宫简直可以成立个方言研究会。为什么这样说?齐桓公是霸主,其他诸侯国巴结他,给他送美女。他照单全收,后宫充斥着天南地北、各诸侯国来的美女。他有过三个正夫人,都因为失宠,没儿子。他宠爱的六个宫妃,都叫“姬”,郑国来的叫郑姬,卫国来的叫卫姬。六个姬都有儿子,在齐桓公晚年,这些美人和她们的谋士便想出各种招数争夺继承权。

齐桓公立了郑姬的儿子昭为太子,卫姬想让自己的儿子无亏取而代之,怎么办?卫姬跟特级厨师易牙勾结起来。易牙帮助卫姬出邪招夺宠。
易牙出的邪招,邪到极点,邪到常人难以想象,更难以接受!易牙听说齐桓公山珍海味吃腻了,想吃人肉,就杀了自己的儿子做给齐桓公吃。虎毒不食子,易牙为了取得齐桓公的信任竟然亲手把儿子变成一盘菜,丧尽天良!这样一来,齐桓公认为易牙对他绝对忠诚,就听易牙的话,答应改立易牙支持的卫姬的儿子无亏为太子。齐桓公其他儿子也各自拉一帮势力,阴谋争夺太子之位。齐桓公病死后,他的儿子们在易牙这帮奸臣的鼓动支持下,谁也不治丧,先忙着抢王位。齐桓公的尸体丢在那儿,那么多美妾,那么多儿子,谁都不管不问,结果,赫赫有名的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停灵停了六十七天,尸体完全腐烂,臭气熏天,长出一堆一堆虫蛆,虫蛆从宫殿一直爬到临淄繁华的大街上,吓得齐国人都不敢从那儿走。宋襄公想乘机夺取霸主地位,就带兵伐齐,立了新齐侯,齐国从此走向衰落。

春秋首霸齐桓公能强国,能称霸,却因为跟美女的关系处理不当,结果死了没人埋。
春秋第二霸晋文公,公元前 636 年到公元前 628 年在位,仅仅在位九年就死了。他六十二岁才登位,为什么这么晚?因为吃够了美女的苦头。这个美女,就是“沉鱼落雁”典故的来源骊姬。

晋文公本名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晋献公也是个雄才大略的诸侯,但一见美女就犯糊涂,还“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他的庶母齐姜是齐桓公的女儿,也是非常有名的大美人。晋献公在接受父亲的江山的同时,连庶母齐姜一起接受过来,立做夫人。齐姜生了个儿子叫申生,立为太子。晋献公讨伐戎国,又娶了两个女人做妾,生了两个儿子,叫重耳和夷吾。讨伐骊戎时,他又收纳了骊戎君的两个女儿,骊姬和她的妹妹。骊姬是春秋时期大名鼎鼎的美女。有记载说,骊姬带点儿异国风情,眼睛大,睫毛长,鼻子高。骊姬生了个儿子叫奚齐。齐姜去世,晋献公立骊姬为夫人。
骊姬与褒姒相似,不仅争宠,还要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当时晋献公将近六十岁,如果晋献公一死,骊姬的荣华富贵也就到头了。怎么办?替儿子抢夺继承权。骊姬说服晋献公把其他儿子都派到外地,只把她们姐妹俩的儿子留在身边。晋献公渐渐跟其他儿子疏远,然后,骊姬就想办法除掉其他儿子。
骊姬清除的第一个目标是太子申生。骊姬是天才的演员,她煞有介事地对申生说:我梦到你的母亲齐姜了,齐姜叫你去祭祀她。申生听了很感激,当真去祭祀母亲,祭祀完,恭恭敬敬地把祭祀用的酒和肉送给父亲吃。按周朝的制度,祭祀的酒肉要送给最尊贵的人享用。骊姬偷偷把酒和肉放上毒药。晋献公要吃时,骊姬说:外边送进来的东西怎么可以贸然吃?得经过试验,才可以吃。骊姬端起申生送的酒,倒到地上一点,青砖地面马上吱啦吱啦响,鼓起一块;骊姬切下一块肉喂狗,狗马上死了;骊姬再切块肉,叫在宫廷值班的小吏来吃,小吏马上倒地而死。骊姬把刀一放,对晋献公哭哭啼啼:看见了吧?太子投毒了,您的宝贝儿子想害死你,自己做晋公。

稀里糊涂的晋献公马上派人去责问申生。申生是历史上著名的“愚孝”代表,他周围的人劝他:“你去找父亲,让他知道是骊姬陷害你。”申生却说:“我不能那样做。我父亲老了,他喜欢骊姬,离了骊姬,饭都吃不好,我说骊姬不好,父亲肯定不高兴,这是不孝。我宁可自己蒙冤,也不能让父亲不高兴。”周围的人说:“那就逃走吧,跑到别的国家躲一躲。”申生说:“现在传出去,说我是个毒杀父王的人,我怎么有脸到别的国家?”申生于是就自杀了。
除掉了太子,骊姬的陷害目标又对准了另外两个有可能继承王位的年长儿子。骊姬对晋献公说,申生投毒,重耳和夷吾是同谋。晋献公耳朵根子软,骊姬一吹风,就派兵去抓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就逃走了。重耳周游列国,因祸得福,体察民情,联络诸侯,通过联姻,得到其他诸侯的支持。六十二岁时,重耳返国,成为晋文公。

夏姬:引发君臣混乱

夏商周三大王朝出了夏桀和妺喜,殷纣王和妲己,周幽王和褒似,他们的事迹零零星星记载在史书里,但都比较简略。正统历史学家笔下著名的祸水例子,是《左传》花笔墨最多的夏姬。她从豆蔻年华到半老徐娘,不停地勾引并祸害了一个又一个男人,祸害了一个又一个国家,是名副其实的祸水。
夏姬是春秋中期郑穆公的女儿,郑国位于现在河南省北部。她本来叫郑姬,后来为什么叫“夏姬”?因为她的第二个丈夫姓夏,按照古时习惯,女人出嫁,就把丈夫的姓放到自己的姓前边。为什么不用第一个丈夫的姓?因为夏姬跟第一个丈夫不到一年,丈夫就死了,也没子女。她的第一个丈夫子蛮是陈国国君陈共公的弟弟,陈国是郑国东边的小国,子蛮官居大司马,而夏姬作为“祸水”的第一条罪状就是纵欲害死了第一个丈夫。

夏姬守寡没多久,嫁了第二个丈夫,陈国的大夫夏御叔,她的名字也就改称为夏姬。她和夏御叔生了个儿子夏征舒,也叫夏南。夏姬与御叔如胶似漆,同时,又对经常到她家的三个男人陈灵公、陈国正卿仪行父和孔宁暗送秋波。夏姬居然在与丈夫如胶似漆的同时,和三个男人偷情。夏征舒十五岁时,他爹夏御叔病死了。御叔临死前恳求陈灵公照顾孤儿寡母,陈灵公答应了。怎么照顾?他把夏征舒封为“卿”,讨好夏姬。陈灵公不敢把夏姬公开带进后宫,而是把夏姬当成外室。有了夏姬,陈灵公的后宫粉黛形同虚设。《毛诗序》说他“淫乎夏姬,驱驰而往,朝夕不休息焉”。

仪行父和孔宁趁陈灵公不来的时候,和夏姬鬼混,夏姬来者不拒。最初夏姬的三个情夫还互相遮遮掩掩,后来干脆捅破窗户纸,每人都向另外两个炫耀:我是夏姬最爱的男人。《国语》记载,君臣三人一起跑到夏姬家喝酒取乐。陈灵公脱掉国君服,仪行父和孔宁脱掉公卿服,穿上楚国游手好闲者的时装,一边喝酒,一边讨论,夏姬如何妖媚,如何好玩儿,床笫之间出过哪些新花招鬼花招。夏姬给三个男人每人发一身内衣。三个无耻之徒就在朝堂上同时穿着夏姬送的内衣。其他王公大臣还在场,陈灵公居然掀起衣服,露出内衣,对仪行父和孔宁说,瞧,这是夏姬送给我的,她最喜欢的男人是我。仪行父也掀起衣服,露出里边花花哨哨的内衣说,不对吧?夏姬送这么漂亮的内衣给我,她喜欢的还是我吧?孔宁也掀起衣服说,瞧,到底夏姬送哪个的内衣好?一个国君,两个大臣,公然在朝堂上展示同一个荡妇送的内衣,其他大臣实在看不下去。有位大臣严肃地对陈灵公说,公然宣淫,太不像话了吧?这样怎么管理老百姓?陈灵公当时声称要改,然而私下里,他和仪行父、孔宁商量怎么办,那两个小子说,这还不好办?把提意见的大臣杀了!陈灵公照办。

三个败类拿夏姬开玩笑成习惯,有一次,三个人在夏姬家喝酒,陈灵公对仪行父说:“你看呀,夏征舒这个小子,长得多么像你呀。”仪行父回答说:“他也长得像您哪。”夏征舒听到,气得发昏,恨得牙痒。他已是堂堂正卿,头面人物,这一女三男,整天在他家鬼混,半老徐娘偏偏是生身母亲,夏征舒脸上实在挂不住,就藏到马厩里,等到陈灵公出来,一箭将他射死。

陈灵公一死,仪行父和孔宁跑到楚国求援,说夏征舒弑君,请楚国主持正义。楚庄王派军队讨伐,把夏征舒捉住,实行车裂之刑。
夏姬淫乱,害死了情夫,也害死了亲生的儿子。楚庄王把她当战利品带回楚国,楚国君臣纷纷被夏姬迷倒。
先是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年轻时就爱美女,历史记载他荒淫无度,“左拥郑姬,右抱越女,坐于钟鼓之间”。后来伍举用“一鸣惊人”故事劝他,他立改前非,成了霸主。楚庄王阅美女无数,居然一见年近四十的夏姬,立即迷倒,要把夏姬收入宫中。
楚庄王手下有个面目丑陋却很有谋略的臣子申公巫臣出来制止,说“伐其国而贪其色,不可”。楚庄王听劝,放弃了。

楚军的统帅子反要求娶夏姬,楚庄王同意了。申公巫臣跑到子反家劝诫。他的长篇大论被《左传》完整记载下来,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夏姬是个不祥的女人,她的放荡害得子蛮夭折,害死御叔,害死陈灵公,连累儿子被车裂,害得孔宁、仪行父出逃,害得陈国灭亡,她的不祥达到什么程度?世间美人多的是,何必要这扫帚星?”子反一听,有道理,放弃了。

巫臣阻止楚庄王和大将子反娶夏姬,是为了国家安危?不是,是他自己看上了夏姬,不直说。可是,楚国对夏姬着迷的大臣太多,巫臣来不及一个个阻止。有个不怕死的已经把夏姬娶回家了,这人叫“连尹襄老”,是楚国大将。不久,襄老参加攻打郑国的战斗,死在河南荥阳。留在楚国的夏姬又跟继子乱伦,和襄老的儿子黑要勾搭上了。巫臣知道,夏姬水性杨花,见一个勾搭一个,但夏姬恨透楚国,因为楚王杀了她唯一的儿子,要把夏姬弄到手,最好的办法就是承诺帮她报仇。巫臣用这个条件说服夏姬,夏姬果然嫁给了巫臣。然后,这两人先是一起到了晋国,巫臣在那儿做了官,有了封地。他发现要收拾楚国,晋国地理位置不如吴国。晋国在现在的山西省,楚国在现在的湖北省,吴国在现在的江苏和安徽省。巫臣说服晋国国君,搞吴晋联盟,他带着夏姬到吴国,还带了二十五个教练到吴国,教吴国人射箭、车战、布阵。在这之前,吴国是楚国的属国,在巫臣的帮助下强大起来,然后,巫臣说服吴国国君,背叛楚国,攻打楚国,楚国受到重创,开始衰落。

夏姬在春秋时期活动时间长,活动范围大,造成恶果多,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国君、大将,个个不得好死。她所到的诸侯国,到一处祸害一处。郑国、陈国、晋国、楚国全都受到她的危害,好几十年民不聊生。夏姬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玉面杀手” ,是正统历史学家司马迁对“红颜祸水”拿出的详尽例子。但是后世文人却对她兴趣都不大。小说、戏剧,特别是名作,极少有拿她说事的。为什么?因为严格地说,夏姬不能算美女,她不是美丽的“美”,而是狐媚的“媚”。她是春秋第一媚女,是妖姬,是荡妇。跟她打交道的男人,特别是陈灵公和巫臣,统统不是英雄,而是小人。巫臣似乎也做出了一番不小的“事业”,甚至改变了几个诸侯国的历史走向,但历史学家极少有人给他歌功颂德。中国人普遍喜欢美女,讨厌荡妇;喜欢英雄,讨厌小人。后世文人很少拿夏姬做文章,完全可以理解。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趣话|东方美女的身材变迁史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也蕴藏了中国古人对女性美的诸多独到见解与研究。

概括来讲,古人的美女标准是肤若凝脂、柔弱无骨、小巧玲珑、明眸皓齿。这一点,和西方人的审美观可谓风格迥异,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看不懂西方美女,而西方人选的东方美女也与东方人自己选的美女大相径庭的原因。

古代每个历史时期,对美女的评判标准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粗壮结实

在上古母系氏族社会,生殖和生产的标准就是美的标准。新石器时代女神像的造型特点展现的就是粗壮结实。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柔弱细腻

人们注重女性面部形象,男人提倡“柔弱顺从”的美女观念占了上风,士大夫盛行“精致细腻”的审美意识。

两汉至南北朝时期:内外兼修

这一时期,人们重于装饰,对美貌的欣赏玄学化,审美达到了至今尤不可及的哲学高度,如曹植《洛神赋》。到了南北朝,中国的美女观完成了一轮循环,从崇尚健康自然退化到病态雕饰。

先秦、两汉时期,女性的美尚未取得独立的价值,人们虽然欣赏女性之美,但更强调道德,表现出了以德压美的倾向。也许是受物质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女性的服饰较为古朴,衣服、鞋子和男子无多大的差别,身上没有巾、带等饰物,头上也只是挽一个简单的发髻,没有任何装饰,但这个时期的女子已经知道一白可以遮百丑,开始使用妆粉。古老的粉有米粉和铅粉两种,米粉是以米粒研碎之后加入香料做成的。铅粉是糊状的面脂。汉代以后,铅粉被吸干了水分,制成粉末或固体的形状,一直被后世所沿用。先秦、两汉时期的上衣下裳的服制、粉白黛黑的服装、丰肉微骨的体型,奠定了中国古代女性美的基本格调。

隋唐时期:雍容富态、健康自然

雍容富态、健康自然成了美女的主导性标准。女性体态美是额宽、脸圆、体胖,健康是当时人们欣赏的一种妇女之美。这一时期,女性穿着相当暴露,大有西方现代“性感”倾向。

从魏晋时期开始,女性之美开始获得了独立的价值,得到欣赏和珍视。荀粲曾说“妇女德不足称,当以色为主”。在这种美德独立宣言的鼓舞下,女性开始走向对于美的自觉的追求。这一时期的女子,大多穿着广袖短襦,曳地长裙。腰部束以“抱腰”,并且用衣带来装饰,当时还流行在头上插戴花钗和“步摇”,这样走起路来衣袂飘飘,环佩叮当,进一步强调了女性的温婉妩媚,婀娜多姿。在化妆上,最盛行的是在额间点上一个红色或黄色的“花子”以做装饰,“花子”形状各异,以叶子或花朵形状为主。花木兰从军后回到家中,“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就是这种装饰的体现。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对外开放,对内宽松,妇女的束缚也相对较少,因此女性之美也相应地呈现出了雍荣华贵的景象。唐代女子以丰腴的体态为美,加上高耸的发髻,飘扬的披帛,显得华丽大方,充分体现了女性美上的“盛唐气象”。她们的打扮是中国历代女性中最为大胆和性感的。这在唐代名画《簪花仕女图》中可得到印证。图中所画的女子,云鬓蓬松,上戴硕大的折枝花朵,并簪上步摇钗,衣着轻薄的花纱外衣,另佩轻纱彩绘的披帛,内衣半露,上有大撮晕缬团花,袒胸露臂。这种性感的装束在中国古代可谓空前绝后。

唐代女性着装极其自由,宽袖窄袖,华服胡服,女装男装,皆从其便。因此,当时女子还盛行胡服打扮,翻领窄袖长袍,腰系皮带,上挂各种金属饰件,内穿条纹窄腿长裤。在化妆上,唐代女子流行画浓晕蛾翅眉,高而上扬的眉型,更加增添了女子的风韵。

宋元明清时期:娇小妩媚和三寸金莲

宋朝以后,中国传统社会开始走下坡路。时代精神与审美习俗皆为之一变,女性美从华丽开放走向了清雅、内敛。女性美大致以观音菩萨的本貌作为标准,人们对美女的要求渐渐倾向文弱清秀:削肩、平胸、柳腰、纤足,其中最刺目的就是五代缠足的出现,北宋中叶以后形成"三寸金莲"的崇拜。
五代南唐时,有一宫女轻盈善舞,以帛缠足,足纤小如弯月,着素袜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上跳舞,深受南唐后主李煜的宠爱。由此开始,缠足之风逐渐盛行于宫廷。

宋代缠足之风则遍及民间,“三寸金莲”成了对女性美的基本要求。宋朝女性使用的妆粉已制成粉块,每块直径3厘米左右,有圆形、方形、四边形、六角形及葵瓣形等,在每个粉块的表面,还压印着凹凸的梅花、兰花及荷花图案。

近现代:从自然走向性感

清末,整个社会还是把"林黛玉"作为美女的偶像。"病美人"到民国时期仍是主导性的美女标准,受西方影响,女性不再以缠足为美,性感美有所抬头。
民国期间,中国美女标准逐步与西方国家接轨,代表人物如赛金花、胡蝶等。新中国成立后,有一段时期倾向前苏联之风,喀秋莎是人们心中的偶像,文革中受政治影响,女性的美丽标准是“比男人还男人”,此期间禁忌美丽,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一切才又步入正轨。

今天,随着经济、文化的进步,中国美女的标准不再单一,特别是容貌、独立个性和知识素质成为重要的参数。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反映了中国妇女地位的提高。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美女的标准

    评判美女的标准,主要是由男人制定的。而历代文人骚客们赞咏美女的不朽名篇,积淀成中国传统美女文化的内核。
    后人将中国历代文人名士关于美女的评价概括出十大标准,依次是:

    一、肤

    《诗经·卫风·硕人》描绘美女庄姜“肤若凝脂”。凝脂,凝固的脂肪,光滑、细腻而洁白(《朱熹集·诗经卷》)。数千年来,“凝脂”的特征一直是中国古代美女的主要标准之一。

    美女妩媚多端,毕竟以色为主(《闲情偶寄·声容部》李渔)。诗经云:“素者,绚也!”作为白的极致“雪”字被视为皮肤颜色的标准。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绘邻家女:“眉如翠羽,肌如白雪。”其他诸如“肌肤胜雪”、“肤如凝雪”、“欺霜赛雪”等词语随处可见。

    另外晶莹、透明、温暖的白玉也常用作修饰美女的肌肤。例如五代时的花蕊夫人:“冰肌玉骨清无汗。”(《避暑摩河池上作》孟昶)
    单纯的白色并非皮肤颜色的唯一标准,与白色相协调的是粉红。曹植《洛神赋》中的女神远观“皎若太阳升朝霞”,近看“灼若芙蕖出渌波”。“桃花含露”、“出水芙蓉”、“出水红菱”等类似描写美女的词语皆着眼于粉红色。

    同样描绘杨贵妃的美,白居易的诗“梨花一枝春带雨”着眼的是与白同色的梨花。而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着眼的是与牡丹同色的艳红。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绘邻家女“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则提出了白里透红的和谐美的标准,这也是一种健康的美。
    古代将白色、红色完美结合的描述莫过于“不傅脂粉而颜色如朝霞映雪”(《汉孝惠皇后外传》)。清晨的朝霞映照在白雪上,单是意境之美,足以美得令人心醉、令人窒息。

    代表人物: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

    虢国夫人在姊妹中最为美艳,很受唐玄宗的喜爱。一月给钱十万作为买脂粉的费用。虢国自矜艳丽,每出入禁中,常素面朝天(《新唐书·杨贵妃传》)。唐朝诗人张祜描述道:“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经典链接:《太平广记》引《王子年拾遗记》记载:刘备的妻子甘皇后玉质柔肌,姿态光艳。一次刘备召甘后到白绡帐中。下属远远望去,只见帐中的甘皇后好比月下聚雪。河南进献一个玉人,高三尺。刘备把玉人放在甘美人的身后。甘后和玉人洁白齐润。刘备说:“不意我玉人乃有两也。”下属们直看得眼花缭乱、目瞪口呆。

二、手

    《诗经·卫风·硕人》中写美女庄姜:“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柔荑是茅草的芽茎(《朱熹集·诗经卷》)。它洁白、光滑,鲜嫩得一掐出水又纤细无比,宛若无骨。它的妙处还在于它能发出淡淡的香气。轻轻吮一口,唇齿留香。用它来比喻美女的手指真是生动、传神、恰如其分。

    唐代诗人韩偓《咏手》中,用“腕白肤红玉笋芽”把手比作嫩笋牙,与柔荑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外,《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人公刘兰芝。她“指如削葱根”。把手指比喻成削好的葱白。取其形、色,颇为经典。
    唐赵鸾鸾《纤指》诗:“纤纤软玉削春葱,长在香罗翠袖中。”将手指比作白玉。晶莹、透明又有温暖的感觉。
    柔荑、嫩笋、葱白、白玉的特征均构成中国古代美女手的标准。
    经典链接:南朝陈武帝章皇后冰雪聪明,仪容俏丽。手指甲长五寸,颜色红中透白,每逢遇到丧事,就会有一个手指甲先折断。(《陈书·高祖章皇后传》)

    三、发

    乌黑、亮丽、浓密、修长是中国古代美女头发的标准。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赞美妇女头发乌黑、浓密的古诗。《诗经·鄘风·君子偕老》载:“鬓发如云,不屑髢也。”“鬓”意为头发浓密而黑,“髢”意为假髻。这句古诗赞美了浓密而漆黑的头发有如天上的乌云,拥有这样一头黑发便不屑于使用假的发髻了。后人常以乌云代指女人秀发,如“乌云高绾”。

    又如《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昔有仍氏生女,鬓黑而甚美,光可以鉴,名曰玄妻。”“玄”和“鬓”意思相同,都是称赞头发乌黑的词语。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据《太平御览》记载:“上(汉武帝)观其(卫子夫)发鬓,悦之。”卫子夫的一头秀发一打开,就像黑色的瀑布一样,闪闪发光,马上吸引住了少年天子汉武帝(据说武帝那时候正为没有后代而苦恼,所以比较注重道家的某些观点,比如头发乌黑浓密者气血旺,气血旺者高寿多子)。《陈书·张贵妃传》记载:“张贵妃发长七尺,鬓发如漆,其光可鉴。”又如《昭明文选·七辨》曰:“鬓发玄髻,光可以鉴。”

    除卫子夫、张贵妃拥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外,《新唐书·后妃传》记载唐高祖李渊的妻子、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窦皇后出生时发垂即过颈,从三岁开始发与身等,及长大成人更是拥有一头乌黑亮丽的乌云。

    古代女人的发型变化多端,如直发(张丽华)、短发(梁绿珠)、卷发(赵合德)、束发(赵飞燕)、盘发(甄妃)等。
    经典链接:晋明帝时,大司马桓温纳蜀主李势女儿为小妾。桓温的妻子康长公主妒火中烧,持刀欲杀李氏。但见李在窗前梳头,发垂委地,姿貌绝丽,徐下结发,敛手向公主说:“国破家亡,无心以至。若能见杀,实犹生之年。”神色闲正,辞气清婉。公主掷刀抱着李妹妹说:“我见犹怜,何况老奴(桓温)?”(《妒记》南朝宋·虞通之)。

    四、脸

    《诗经·卫风·硕人》中的美女庄姜:“螓首蛾眉。”螓首,是指一种类似于蝉的小虫。它的前额丰满、光洁。这是古代美女额头的标准。
    古代美女的标准脸型是上部略圆,下部略尖,形似瓜子,丰满洁白,俗称鹅子脸。此外“满月”也是符合中国古代审美标准的脸型。面如满月,指脸盘圆圆的、白白的,像满月一样,相貌白皙、丰满、富态而有神采。(《东方美女百韵全书》)

    脸部的酒窝称笑靥或双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关于笑靥的描写。如《楚辞·大招》中即有“靥辅奇牙,宜笑焉只”的描述;又如汉代班婕妤《捣素赋》:“两靥如点,双眉如张。”诸如“笑靥如花”的词语多不胜数。

    脸部的酒窝又名梨涡,得于诗“旁有梨颊生微涡”。本指宋代美女黎倩的酒窝,后泛称女子面颊上的酒窝。一张标准的瓜子脸配上梨涡浅笑足以增添妩媚。代表人物:楚平王夫人伯嬴明眸秀项,面如鹅蛋。(《香艳丛书》中《老狐谈历代丽人记》篇)

    经典链接:秦桧将抗战派名臣胡铨贬谪至岭南。在广州,胡铨喜欢上了一位名叫黎倩的美女(一说黎倩系侍妓,此处依袁枚说。据朝鲜宋时烈《朱子大全札疑》记载,黎倩系有夫之妇。其夫发现了胡铨与黎倩的私情,逼令胡铨食藁与豆相混的马料,否则杀之,胡铨不得已受辱)。十年后,胡铨携黎倩从贬地北归。途中,胡铨饮于湘潭胡氏园,微醺中题诗壁上:“君恩许归此一醉,旁有梨颊生微涡。”(《情史》冯梦龙)

    五、目

    中国古代美女眼睛的标准既侧重于神韵又有着恰如其分的比喻。“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汉书·孝武李夫人传》)。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白居易)这种眼睛的神韵是中国古代美女眼睛的神态的标准。
    秋天的水清澈明亮,一清见底,“秋水”、“秋波”在古代常用来形容美女的眼睛。清澈明亮是古代美女眼睛形的标准。唐代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元赵雍《人月圆》词:“别时犹记,眸盈秋水,泪湿春罗。”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美人的眼睛如秋水、秋波,灵灵有神、楚楚动人。
    经典链接:张贵妃(丽华)冰雪聪明,有神采,进止闲暇,容色端丽。每瞻视盼睐,光采溢目,照映左右。常在阁上靓妆,临于轩槛,宫中遥望,飘若神仙。(《陈书·张贵妃传》)

    六、鼻

    “面如一朵花,全靠鼻当家”。鼻子是面部最突出的部位。美女鼻子的标准是玲珑剔透,富有立体感。古代有“鼻若琼瑶”的说法。琼瑶,美玉的一种,晶莹、光滑且温暖。此词条主要着眼于鼻子的玲珑剔透美,“鼻若悬胆”则侧重鼻子的立体美。
    代表人物:崔莺莺:恰便是檀口点樱桃,粉鼻儿倚琼瑶。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西厢记》王实甫)

七、唇

    中国古代美女嘴唇的审美标准是其色要红润、有光泽、其形要小巧。人们常以“樱桃”来比喻口唇,即因其形,更由其色。早在先秦的《楚辞·大招》中就有“朱唇皓齿,嫭以姱兮”的话,《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口如含朱丹”都是讲唇的红润美。据孟棨《本事诗·事感》记载:白居易有两个年轻貌美的小妾樊素和小蛮。其中樊素善歌,小蛮善舞,白居易曾作诗赞道:“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樊素的口唇小巧红润,就像熟透的樱桃一般娇艳欲滴。苏轼也有“一颗樱桃樊素口”来加以描绘美人口唇之美。
    美女口唇也常常用“檀口”或“绛唇”来形容。檀是一种浅红色或浅绛色的颜料,在古代常被女子用作口红,所以“檀口”便成了描写女性浅红色嘴唇的一个专用语。比如唐代香奁诗人韩偓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黛眉印在微微绿,檀口消来薄薄红。”
    至于美人的舌头也有专门的术语。诸多名花,丁香凭借其香和形脱颖而出,成为美人香舌的代言花。
    经典链接:欧公(欧阳修)知颍州,有官妓卢媚儿,姿貌端秀,口中常作芙蕖花香。有蜀僧云:“此人前身为尼,诵法华经二十年。”(《香艳丛书》知虫天子)

    八、齿

    晶莹洁白、整齐均匀是中国古代美女牙齿的标准。
    美女庄姜“齿如瓠犀”。瓠犀,葫芦的子,晶莹洁白而小巧整齐(《朱熹集·诗经卷》)。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绘邻家女“齿如含(编)贝”。曹植在《洛神赋》中说:“丹唇外朗,皓齿内鲜。”这个“鲜”字,说的是皓齿的光泽。朱唇轻启,嫣然一笑,雪白整齐的牙齿的确更增美女的妩媚。

    九、颈

    《诗经·卫风·硕人》中写美女庄姜:“领如蝤蛴”。领是颈的意思;蝤蛴是天牛与桑牛的幼虫,乳白色,长而丰满(《诗经疏》孔颖达)。“领如蝤蛴”意思就是颈项如蝤蛴那样洁白,丰满。古代美女颈的标准是洁白、光滑、丰满。韩偓在《席上有赠》一诗中,以“鬓垂香颈云遮藕”之句来描写女子颈部的馨香、嫩白,颇为经典。宋代词人曾布曾有“窗间粉颈断瑶琼”的诗句;又如明朝《寻芳雅集》中《粉颈》词:“霜肌不染色融圆,雅媚多生蟾鬓边,钩挽不妨香粉褪,倦来常得枕相怜。娇滴滴,嫩娟娟,每劳引望怅佳缘。”(《东方美女百韵全书》)

    十、足

    汉代前的作品鲜见对女性足的具体描述,可见古代并无具体的审美标准。《洛神赋》中尽管有“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描述,却只是描写女性足部的动态美。据《南齐书》记载,废帝东昏侯对贵妃潘玉儿的小脚情有独钟。可恋足在当时只是个别现象,并非普遍现象。杜牧诗云:“钿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笋裹春云”。似乎唐代已有缠足的习俗。五代南唐时,有一宫女窅娘轻盈善舞,以帛缠足,足纤小如弯月,着素袜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上跳舞,深受南唐后主李煜的宠爱。由此开始,缠足之风逐渐盛行于宫廷。从宋代始缠足之风遍及民间,“三寸金莲”成了宋元以来对女性美的基本要求。(《东方美女百韵全书》)
    经典链接:香莲三影:花间苔上蹴鞠影;临流浣濯水中影;春宵一刻灯前影。
    香莲三上:掌上;肩上;秋千板上。
    香莲三中:被中;镫中;雪中。
    香莲三下:帘下;屏下;篱下。(《香艳丛书》知虫天子)

    十一、胸

    古代对胸部并无任何审美要求,也无任何标准。描写美女的文学作品如《诗经》、《登徒子好色赋》、《洛神赋》等都对胸部只字未提。尤其《洛神赋》铺排华丽,对女性身体极尽详尽描述之能事,可是唯独对胸部讳莫如深。《汉杂事秘辛》(有学者疑为明朝状元杨慎伪作)描写东汉宫廷选美时对梁商的女儿梁莹全身体检,堪称事无巨细。即使提到了她的乳房,也只有“胸乳菽发”四字。可见,平胸并不影响其美。
    自唐代开始,文学作品中开始大量出现描写胸部的作品。如“素胸未消残雪,透轻罗”(敦煌曲子词《云谣集·风归云》)。又如“素胸莲脸柳眉低,一笑千花羞不坼”(《云谣集·浣溪沙》)。唐代诗人韩偓在《席上有赠》一诗中,以“粉着兰胸雪压梅”来写女子胸部的白、香、软。

    十二、腰

    细腰是中国古代美女的重要特征。春秋时期就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传说。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一文中邻家女“腰如束素”以及《洛神赋》中的神女“肩若削成,腰若约素”都极力渲染美人腰的纤细。汉伶玄所撰《赵飞燕外传》描述飞燕名字来历时说她“长而纤便轻细,举止翩然,人谓之飞燕”。谯川秦醇子所撰的《赵飞燕别传》则记载她“腰骨纤细”。魏晋南北朝时期同样以纤腰为美。《南史·徐勉传》记载南朝梁武帝赐给徐勉很多女乐,其中舞人张净琬,“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上舞。”又有羊侃的小妾孙荆玉,能反身贴地,衔得席上玉簪。
    白居易的小妾小蛮纤腰若柳,故有“杨柳小蛮腰”的经典诗句。值得一提的是美女身材的标准汉朝是骨感美。
    经典链接:据《太平广记》记载:汉武帝宠爱的美女丽娟,玉肤柔肌,吹气胜兰。汉武帝常用衣带绑住丽绢的衣袖,惟恐她随风而去。又如赵飞燕,能作掌上舞,汉成帝惟恐风将她吹走而建“御风亭”。

    十三、香

    明代文人李渔在《闲情偶寄·声容部》上说:“名花美女,气味相同,有国色者,必有天香。天香结自胞胎,非自薰染。佳人身上实实在在有此一种,非饰美之词也。此种香气,亦有姿貌不甚娇艳,而能偶擅其奇者。”女人的体香可以分为天然的和后天的两种,前者是女性自身所生发的天然体味,称为“天香”。历史上最早以香气著称的女子最出名的莫过于汉武帝所宠幸的宫人丽娟,她玉肤柔肌,吹气胜兰,但是否是天香不得而知。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体自生香,则是有史以来最早记载有天香的美女。至于赵飞燕同样吹气如兰,则是后天的熏陶。一般的女性想要拥有诱人的体香,就需要用薰染的方法来增添身体的香气,以弥补先天不足。李渔承认了“国色天香”的可遇而不可求,认为薰染是正当的。“有国色而有天香,与无国色而有天香,皆是千中遇一;其余则薰染之力,不可少也。”除熏染外,唐代元载小妾薛瑶英,则是幼时长期食用其母所做的“香丸”(用花粉发酵处理后做成内服美容丸),长大以后,肌肤柔润、玉体生香而青史留名。

    经典链接:三国吴主孙亮有四个深受宠爱的美人,分别叫朝姝、丽居、洛珍、洁华。四名佳人合在一起散发出来的香气有别于西域所贡的诸种异香。这种香气沾上衣服,时间越久香味越浓,洗涤百遍也不减退,所以名为“百洗香”。孙亮又称这种香为朝姝香、丽居香、洛珍香、洁华香。
或者:

    一、乌发蝉鬓。乌发就是头发乌黑发亮,行走时秀发飘逸,极显妩媚。蝉鬓,指的是面颊两侧贴近耳边的头发薄如蝉翼。
    蝉鬓一词出现在三国时的魏国,魏文帝后宫中有一位名叫莫琼树的宫女,她所梳的发型,即称为“蝉鬓”。
    二、云髻雾鬟。鬟即环形发髻的意思,髻则指束在头顶的发结,所谓“云髻雾鬟”,是指美女所梳的发髻状如云雾,高高束起。
    传说最早的发髻,创自女娲身旁的一名仙女。中国汉代美女赵飞燕,常梳的就是这种发型。汉顺帝时,大将军梁翼的妻子孙寿发明了略为倾斜的“堕马髻”,因优雅美丽,一时大为流行。
    三、青黛娥眉。所谓“蛾眉”,就是眉型像蛾的翅膀一般淡而自然。而古时女子流行把眉毛剃掉,再用青黑色的颜料绘画眉毛。
    四、明眸流眄。流眄,就是俗称的“抛眉眼”。一对美丽含情的大而明亮的眼睛,是足以勾魂,令男人窒息的。
    五、朱唇皓齿。红润的双唇和雪白整齐的牙齿也是美人的标志。
    六、玉指素臂。古人对女性的纤纤玉指非常看重。美女的手指必须纤细柔软。所谓素臂,要求手臂不但要白,还要圆润及富有弹性。
    七、细腰雪肤。楚王好细腰,宫女多饿死。形容细腰较多的词是蜂腰或杨柳腰。虽然说唐代一度流行雍容华贵的丰腴美,但总体而言,从远古至近代,细腰文化始终居于支配地位。从古至今,中国人对女性雪白娇嫩的皮肤都情有独钟。
    八、莲步小袜。中国以足为美的传统,可远溯至《诗经》。所谓“美目扬兮,巧趋跄兮”,是把女人的美眸与纤足相提并论。“金莲”一说从南朝的潘玉奴开始,到五代李后主时期经历了一个质变。
    九、红妆粉饰。红妆指女子盛妆。与之对应的是淡妆。即便是十分姿色的美女,也需要梳妆打扮。
    美女们化妆大多费时较长。像杜十娘,在瓜州与李甲诀别的那个清晨,一个妆就花了四个小时。古代美女喜欢在脸颊上涂胭脂。胭脂据说是纣王的发明。他是以红蓝花汁凝作脂后涂在脸上,称为桃花妆。这种原料出在燕国,故称“燕脂”。
    中国古代女性很早就借助于往脸上扑粉来增加自己的姿色。古代的妆粉,主要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以米粒研碎后加入辅料而成,另一种是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也称“铅粉”。
    十、肢体透香。女性肌肤中带有芬芳的香气,当然是与生俱来的天然的芳香,最令男人陶醉。中国古代美女中,香香型美女虽不少,但最为著名的乃是名列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和清朝乾隆时的香妃。
    上述所列“十大标准”,可以视为中国历代文人骚客,包括绝大多数男性憧憬的美女图腾。

    从中不难看出,美女的容颜当然是第一位的,但神韵也非常重要;美女还必须兼有才艺和德行,有庄重得体的打扮。
    另外,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的标准在于她们的政治意义,而不在于她们的美貌。再说,所谓的美女标准自古以来就是男人定的,女人自己没有说话的地位。古代的女人一直是作为一种男人的玩物、生育的工具,或曰附属于男人的产物存在着的!

    譬如褒姒、妲己、妹喜等人处在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而古代四大美女是在封建社会时“选举”出来的,适应封建制度思想及男权主义。
    封建统治者必然认为上一种政治经济体制是愚昧落后未开化不高级的,而且那几名女子历来被有“觉悟”的、善于“以史为鉴”的封建统治者看作夏、商、周等亡国的罪魁祸首,在“祸国殃民”、“亡国”的罪恶帽子下,“红颜”被视为“祸水”,美貌是不值一提甚至令人深恶痛绝的。

    而西施(西施迷惑夫差,吴最终为越所灭。)、貂蝉(貂蝉了离间董卓和吕布。)、王昭君(王昭君远嫁塞外,使边境获得了暂时的和平。)等人因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特定的历史使命,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复国安邦作用。这一将女性处于从属地位,应男权需要而随意支配主宰她们命运的做法或现象,完全符合封建统治者的社会心理及文化心理,所以这几个人虽然不见得符合“封建伦理道德”,但还是大受褒扬的。貂蝉更是一个虚构出来的人物。史书只是记载王允用美貌歌妓离间董卓和吕布。

    杨贵妃虽然没有什么好的政治名声,但毕竟没有使政权瓦解(其实就像鲁迅说的,任何一个美女也没有颠覆或保卫国家政权的能力)。而且唐王朝处于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从政治制度到文化包括审美观念对后世及周边国家都有深远的影响,所以杨贵妃也能入选四大美女之列。
    而且我个人认为,李、杨是中国历史上极少数帝王与后妃之间能迸发出爱情火花的有情人之一,他们之间可谓真挚的爱情对于其后的文人墨客风流人士来说无疑一道亮丽的可以大作文章的风景。

    杨玉环更是使“六宫粉黛无颜色,三千宠爱于一身”,迷的李隆基神魂颠倒,使唐朝由盛而衰。
    至于具体她们是否美貌,那不好说,之所以凭她们为四大美女更多的还是由于她们在政治上起到的作用。

【1900—1909年】
    美丽标准:会说洋文的大脚女人。世纪之初,洋货、传教士、大众传播媒介把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一本以倡导女权运动的书《女界钟》应运而生,该书不仅措辞激烈,极力攻击缠足,而且主张妇女“剪发、读书、参政”。这是一个新陈代谢期,至少在青年人的心中,崇洋与爱国之间是可以划上等号的。
    美丽人物:赛金花。这个直到21世纪还能为娱乐界“爆料”的奇女子,如果不是有了早年随夫出使西洋的资历,又怎能有日后十里洋场上海滩的艳帜高扬,及至那段被野史笔记写滥了的一个“以身救国”一厢情愿的“石榴裙抵挡八国联军”的神话故事,塞金花之所以成了一个美丽动人的谜,美丽是根本,“西化的美丽”则是催生剂,在那个年代格外有效。
【1910—1919】
    美丽标准:在世纪之初,稍微开了个头的妇女解放运动开始深入人心。妇女解放运动首先从自由恋爱、自由婚姻始,新式婚礼在都市里流行开来。“新文化运动”对这个时期的女性影响很大,这个时期的女子着装多穿窄而修长的高领衫裙,下穿黑色长裙,衣衫比较朴素,簪钗、手镯、耳环、戒指等饰物少用。这种装束,时人送它一个专有名词:“文明新装”。
    美丽人物:杨步伟。这个早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获医学博士的女孩子,毕业后,在北京开私营的森仁医院,同时宣扬自己“终身不嫁”,为风气之先。虽然这个誓言不久就被尊为“汉语言学之父”的语言学家赵元任的求爱攻势打破,但收敛的美丽、不凡的事业、惊人的独立,让这个不媚不俗的素朴女子光彩照人。
                           
     【1920—1929】
    美丽标准:有身段的才女。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时代。“五·四”运动就像一阵清劲的风,一下子给曾经压抑沉闷的社会注入了新鲜空气。新诗人刘半农就是在这个年代之初,开创性地将“她”这个汉字增添进了中国文字,那首为了宣传“她”字而创作的白话新诗“叫我如何不想她”,成了这个时代的音符。虽然刘海粟使用裸体模特引得舆论大哗,但节育、避孕、“天乳运动”依然有一大帮的追随者。女人们往日被紧身褡或小背心强压下去的双乳,敢于骄傲地挺立在开始充当日常服装的旗袍之下。
    美丽人物:林徽因。因为与浪漫诗人徐志摩的一段扑朔迷离的恋情,80年后美丽高雅、多才多艺的林徽因重新被演绎成一代新偶像。其实,20年代以一位大家闺秀的美丽和才华,她就红极一时,因为她有着那个时代所认定的完美:出身世家、见多识广、才华横溢、美丽动人。
                           
     【1930—1939】
    美丽标准:中西合璧名女人。巴黎的新款飘洋过海,几个月的功夫上海就开始流行,其后,全国其它城市也开始流行。各大报刊杂志也开辟了服装专栏,请著名画家配画时装插图,红极一时的月份牌时装美女图更是为文明新装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服装式样变化最快的是旗袍,几乎是一年流行一个款式,搭配方式也是中西合璧,旗袍外配西式大衣或西式服装。衩高及臀、且腰身也变得紧窄的旗袍使中国女性第一次展露出服装中的性感成分。三四十年代,西方审美眼光对上海女性妆饰的影响已涉及女性整体形象的重塑:化妆品的使用以皮肤美白头发润黑为目标,冬季有雪花膏,夏季用雪花粉、爽身粉、香水,护发则有生发油、凡士林等。
    美丽人物:胡蝶。胡蝶的形象,符合中国民间传统的美女标准。除了脸若银盘明眸皓齿肤如凝脂之外,双颊上的一对酒窝是她的招牌。也许是因为胡蝶的缘故,那个年代,有酒窝的女子都有被冠以美女的幸运。较之30年代另一个出名的美人阮玲玉,胡蝶有一种传统的、委婉的气度,骨肉均匀温柔敦厚,是人们几千年来所谓“全福全寿”的长相。胡蝶参加过好几次上海本地举行的“时装发布会”,展示的基本上是西式服装,从连衣裙到晚礼服,非常准确地演绎了30年代上海中西合璧的精髓。
                           
     【1940—1949】
    美丽标准:政治之花。40年代是很难界定美丽标准的,是因为战争。1937年日本入侵中国,使上海也无可避免地陷入战争的艰难之中。在物资贫乏,人心仓皇的时候,又谈什么时尚或时髦?战争使生命轻于鸿毛,连美女也不例外。
    美丽人物:宋美龄。虽然20年代她结婚时的一袭婚纱,引发了上海滩上的“婚纱热”。可是真正让这个女人的美丽大扬于天下者,还是战争和政治。对日抗战结束后,宋美龄到美国周游,为中国大陆的战后重建争取美国支持,她以优雅的英文在国会两院联合会议发表演说,风靡美国。

     【1950—1959】
    美丽标准:奉献青春。新中国的建立,女人成了半边天。一大批女性走出家庭桎梏,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这些女性受到社会的一致赞誉。同时,另有一类女性则更受舆论褒扬:她们不仅有自己的事业、工作,而且不慕虚荣、不爱打扮,愿意把青春和美丽奉献给最可爱的人。不计家庭背景、文化程度、工作环境、个人志趣而愿意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军人、工人或者农民的女大学生形象,也成了时代的美丽形象。
    美丽人物:喀秋莎。这个梨花下唱着情歌思念远方爱人的模糊形象成了50年代人的一个集体情结。喀秋莎已经在歌声中幻化成远方的她,灿烂、健康、忠贞,成为50年代中国的大众情人。
                          
     【1960—1969】
    美丽标准:比男人还男人。60年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激情的时代,世界从二战的阴影中恢复过来,转而生出一派无拘无束的性感。不过那都是在国门之外。在国内,60年代是一派的整齐划一,甚至整齐到没有了两性区别。男女的关系简化为“同志”、“战友”、“阶级关系”,美丽女性已经被“铁姑娘队”、“女子采油队”这些词来替代。虽然冠以“姑娘”之称,但她们已经成了没有性别的人。除了“一副肩膀两只手,一根扁担两条腿”地“誓叫大地换新颜”,她们从来不在乎自己的容貌和个人情感。她们是那个时代的偶像,也不幸成了那个时代的祭品。
    美丽人物:邢燕子。短发,皮肤黝黑,结实而强壮。仅从外型上讲,邢燕子足以体现整个60年代中国人审美标准的男性化趋势,从1958年开始,邢燕子这位天津女青年便告别大城市的舒适生活去到农村参加农民劳动,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突击队事迹名扬全国,而邢燕子本人也因其十足的“铁姑娘”形象成为60年代初青年们的偶像。
                          
     【1970—1979】
    美丽标准:禁忌。美丽、爱情、感情生活,这些词汇几乎已经成为一种禁忌,阶级斗争是此时中国的惟一时尚。爱情也在大众生活中完全绝迹。当被扼杀的男女情爱后来在知青群落中慢慢苏醒,其标志是爱情歌曲与爱情诗的流行。从1969年以后,传唱爱情歌曲、传抄爱情诗歌一直都是知青群落中的时尚。但是,那是秘密的。
    美丽人物:邓丽君。邓丽君的出现可以说是物极必反的结果。虽然样板戏中的女人成了当时审美标准无可替借的正统典范,但邓丽君的“靡靡之音”,让多少青年甘愿冒“品德败坏”之骂名而四下传唱。还没有人知道她的容貌其实和她的曼歌一样的甜,仅仅从她的歌声中,他们感叹什么叫做女人。对于那个年代的中国人而言,她的歌声里所流露出来的小家碧玉式的温润、柔美、柔情蜜意,具有摧毁的力量。
                          
     【1980—1989】
    美丽标准:张扬。乞丐衫、巴拿马裤、蝙蝠衫、吉他、马海毛这些廉价的时尚过去以后,“联合利华”重返中国,“力士”香皂唱起了主打歌。“物质文化”开始显现其力量,时尚第一次有了不菲的标价。一些长久以来被认为“崇高”的东西遭到嘲笑和轻蔑。崔健的《一无所有》太沉重,领导潮流的是王朔和他的顽主们。东方美女不再追求简单的讨人喜欢,与身俱来的个性与魅力才是最厉害的武器。
    美丽人物:刘晓庆。她是那个时代第一个叉着腰讲“我漂亮”的女人。刘晓庆张扬自我的个性魅力对那时候刚刚“脱敏”的中国人来说确实具有另一种启蒙作用。按照现在的话说,她就是那个时代的“另类人物”。虽然她“自我欲望过分膨胀”使她的很多行为显得可笑,但她从不低头的性格又确实令人钦佩。
                          
     【1990—1999】
    美丽标准:多变。90年代是信息爆炸的年代,你得保持新鲜,每一个人为了美丽不惜使出浑身解数。经典美女形象已成为过去,评判美女的标准也不再那么整齐划一,化妆手法越来越高明,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只要不惜代价,每个人都可以是美女。美女的身高逐渐向职业运动员靠拢,纤长得令大众不得不仰视。这是一个人人都有表演欲的时代,美女非得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效果,才能出于同类拔乎其萃。制造美丽渐渐发展成一项朝阳产业,并且正加速向去层深处航行。90年代的美女,正应了一句西谚的注脚——“所谓美女,是时光雕刻成的”。
    美丽人物:张曼玉。刚出道时俨然邻家傻妞,脱去稚气便显得僵硬。然而她后来的沧桑都蜕变成了美丽。猫一样善于变幻的张曼玉,成了观众新宠,她并不出众的容貌,却因可纯真可妖媚的造型变化,征服了所有人。

     【2000—】
    由于时代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女性在社会中担任的角色其实和男性已经没有明显的差别,女性益发显得自强、自立、自主,所以自然而然地在女性的外表和气质上也开始倾向男性化。身材苗条,三围达标;容貌俊秀,婀娜窈窕;风情万种,不赶时髦;典雅贤淑,大方乖巧。这些以往对于女性的赞美标准已经变得不再适用,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床上疯狂,当男性对女性的要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的同时,女性也就更加地开始摆脱来自于对男性的束缚和依赖;男性越来越要求女性参与社会各方面的经营管理领域,而女性也把握了新时代所赋予她们的千年不待的历史机遇,现代女性的美已经趋向中性的发展姿态,有时在大街上我们不能轻易地判断眼前的人究竟是男是女,男性的阳刚美已经渐渐蜕变为阴柔化,所以未来女性的美必然是取代男性而表现为两性兼而有之的中性美!
    美丽人物:全智贤,基督徒,(1981年10月30日),出生地韩国首尔,韩国女演员。全智贤早年为服装杂志模特,2001年凭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一跃成为韩国一线女星。自从拍完这部电影从此也让她奠定了亚洲第一野蛮女友的地位。其刁蛮、泼辣、迷离、慵懒、狂野的作风使她成为现代男人心目中的时尚美女,她娇媚性感的外型和率性自然的气质赢得影迷无数。全智贤表示现实生活中的自己不修边幅,崇尚自然的生活方式,更称:“这就是我的本色演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趣话|西方美女的身材变迁史

诗经有云:云谁之思,西方美人。然而,这西方美人究竟身材怎样?几千年来的变化那可真是不小哟。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番吧。
史前时期

在原始社会,西方人的审美观是什么样子的呢?经过考古学家研究发现,原始社会的工艺品和艺术品当中出现的女性形象都是丰乳肥臀的肥胖女性。专业们一致相信,原始社会的西方人普遍青睐那些体态丰腴肥胖的女人。在那野性的蛮荒年代,人类,就像今天的飞禽走兽等动物一样,保持着与大自然之间的神秘的联系。人们相信自身可以与大自然也就是无处不在的神通过某种方式相互沟通。那时的人们甚至认为女性的肥胖象征着旺盛的生育能力,而生育能力强悍的女性有助于大地母亲的丰产。在电影《阿瓦隆的迷雾》当中反映出原始社会后期的一种风俗,亚瑟王的姐姐,女巫莫佳娜作为处女猎人参加了丰产节的祭祀仪式。在丰产节上,这位丰腴而强壮的少女躺在石头雕刻成的婚床上等待处男猎人的临幸,人们认为她在性交时的优秀表现将有助于大地母亲孕育丰饶的物产。而处女猎人的选择并不是以今天人们眼里的美貌为衡量标准,反而是以丰硕强壮的标准来选择的。这恰恰证明了考古学家的发现:原始社会是以胖为美的,他们的审美观来源于实用主义和生育崇拜。

古埃及

古埃及遗留给这个世界一大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瑰丽的壁画艺术就是其中最可宝贵的部分。古埃及的壁画艺术当中出现了许多女神的形象,当然也有世俗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当中蕴涵着的审美观念和当代人的全球化的审美观念非常相似。女性是否漂亮好看成为审美判断的新标准。古埃及美女唇红齿白,身材颀长秀丽,她们的眼睛形态狐媚狭长而大,睫毛根根卷翘浓密。她们的身姿婀娜,手臂很长,腰部非常纤细,而流线型的服饰设计也让她们的身材更显玲珑。

古埃及男性追求的“女神”一般是什么样?“她的皮肤白晳又闪亮,眼睛可爱至极,唇中的话语十分甜蜜,挺直的颈项,闪亮的乳房,头发像天青石,结实的大腿,纤细的腰……”这首著名的古埃及情诗写出了理想女子的容貌和体态。埃及人认为女性美应该体现为妩媚、柔软、娴静、体态丰满。她们应该有明亮的眼睛,浅白的皮肤,丰泽的黑发,红润的嘴唇,饱满的乳房,丰满的臀部,匀称的身材,玲珑的曲线。在妆扮上,最好穿着高腰、飘逸洁白的细褶长裙,戴着用植物纤维编成无数小辫的假发,还要画上黑色或绿色眼膏,细细弯弯的柳叶眉,红赫石的腮红和嘴唇。

古希腊

在古希腊,男尊女卑的思想盛极一时。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以至于雕塑艺术家们心目中的完美女性,在身材上除了乳房和生殖器官之外,其余的地方和男人没有显著的差别。古希腊著名的雅典娜雕塑就是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这座雕塑虽然表现的是女神雅典娜的形态但是她看上去简直就是一个肌肉强壮的男人!她的五官轮廓鲜明立体,表情凝重严肃,她作为智慧和战争的女神,给人以力量感。此外,古希腊的断臂维纳斯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维纳斯的面部轮廓非常具有阳刚之气,看起来就像一个男人。由此可见古希腊人眼里的美女并不以容貌漂亮和具备女性化特征为审美标准,长得颇似男人的秀美女汉子最受人们欣赏。

中世纪

中世纪人们对女性的审美观可以说是两极分化的。官方和民间的审美观念很不一样。中世纪政教合一的统治阶层认为,女性是诱惑男人的罪恶深渊因此他们对女性天然的美貌非常排斥并加以严厉地打压。因此,中世纪教会官方推崇的艺术作品当中,圣母玛丽亚经常被绘画成面黄肌瘦的、缺乏感染力且五官姿色平平的模样以避免勾起男人的欲望。然而另一方面,中世纪民间艺术非常繁荣,人们把日常生活中的女性描绘得非常漂亮,因为人们认为女性美好的形象能够给人带来快乐。因此在民间绘画当中,女性的形象往往是优雅而丰润动人的。她们肌肤白皙柔美,眼帘低垂神态恭顺温柔,十分符合中世纪人们对理想女性的渴求。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中世纪结束之后,西方历史迎来了艺术文化的辉煌。17、18世纪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再次变迁。中世纪官方主流意识形态推崇的美女不再是人们表现与歌颂的对象,艺术家们用他们手中的画笔描绘出的美丽女性充满了丰腴的阴柔的美感。这一时期的西方绘画与其他艺术中的女性形象线条柔美,肢体姿态柔美舒展,充满了优雅的情致。这一时期的代表艺术家有鲁本斯、布歇等,在他们的笔下,天后赫拉、美神维纳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体型均丰满富态、粗壮肥硕、赘肉连连。“美丽”一词在文艺复兴时期渐渐意味着身型圆润、丰臀肥乳、皮肤白皙,另外草莓金色的头发以及宽阔的额头也被认为是体形之美的特征。

维多利亚时期

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是一位伟大的君主,她和她丈夫阿尔博特亲王的统治开创了一个文化繁荣的新时代,在这个开明的时代,艺术家们形成了繁盛富丽的维多利亚风格,这种艺术风格对整个欧洲都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审美理念着重于显现女子的细腰。年轻美丽的维多利亚女王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女神。在维多利亚女王的经典服饰中,上半身多由一件紧身胸衣将腰部紧紧收束起来,形成一个正漏斗形;下半身用一个倒漏斗形衬垫将裙子撑起来,即使没有裙撑也要用肥大多褶的数层裙子来衬出细腰。蓬大的裙摆和纤细的腰身在维多利亚时期始终是完美女神的性感标配,这一审美观念一直流行到19世纪末期,盛及整个欧洲。当然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维多利亚时期的繁复华丽的服饰风格虽然影响到整个19世纪但整体而言,还是日益向简约和轻巧演变的。

20世纪初

20世纪初的欧美开始流行前凸后翘的性感身材。这一时期人们心目中的完美女神不能过肥也不能过瘦,而且必须拥有美妙的S型身段才够诱人。这一时期的大荧幕上但凡是妙龄的摩登女郎都符合前凸后翘的审美标准,而纤细的腰身则不再是她们所追求的。相对而言,脸蛋儿是否漂亮反倒不是人们最关心的事情。毕竟世界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认真梳妆打扮一番,什么样的女人都可以有一张精致迷人的脸庞。

20世纪20年代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女性获得了选举权,她们的命运从此改变。这一时期的审美理念重新复归了古希腊时期的男性化倾向,平胸、胯骨窄、后背挺直、瘦长而富有骨干的女性成为美的代言。《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面的女主角戴茜就是这样一位男性化身材的美人儿。看到这里,小胸的妹子们一定会心里痒痒的,如果自己生活在那个纸醉金迷的时代,竟然也可以艳压群芳被人们视为最美!

20世纪中期

玛丽莲梦露的年代来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曲线美重新回归到人们的视野。性感女神玛丽莲梦露引领着整个西方社会的审美观念向20世纪初回归。这个天使般动人的尤物成为全世界女人的楷模,微微丰满的曲线美成为这一时期审美观念的主流。
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末
这一时期全球的审美观由时装模特佳丽们主宰和代言着。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年轻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少女般骨瘦如柴的美感成为这一时期审美观念的主流。模特们几近疯狂地虐待自己的身体以求得少女般未发育式的骨干之美,而这股越瘦越美的风潮也影响和波及到了亚洲。甚至有模特为之献出了自己宝贵而年轻的生命。

21世纪至今

当代的人们日益认识到健康的重要,与此同时,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美不再是模样漂亮那么简单。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美,也都有资格尽情展现属于自己的美。当代西方人的审美观念趋向于多元化,各种身材的美女只要着装搭配时尚、善于展现出自己最美丽的面貌,就能获得全世界的欣赏。不论你是S形身材的玲珑美人、是娇小骨感的少女式美人,还是丰乳肥臀的微胖型美人,只要你健康阳光,就能展现出健康美,获得全世界的认可。姑娘们不妨看看维多利亚的秘密,近来这个品牌竟然签约了一位微胖的维秘天使!这就说明如今的人们审美观念日渐丰富和多样化,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平也获得了提升,只要是真正来源于灵魂,散发着自信魅力而又令人愉快的美,就是人们能够接受和欣赏的美!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祝天下所有美女女神节快乐安康{:1_1242:}{:1_1242:}{:1_1242:}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5-12 22: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