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14|回复: 3

[讨论] 文史知识|时间简史之中国篇

[复制链接]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发表于 2018-11-27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无论是古人或是现代人,对这个世界总是充满了好奇。抬头仰望天空,日月星辰的运行有什么规律?又如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行为?这些问题引发了许许多多的探索。在没有现代高科技的情况下,中国先民们是如何发现和认识天文学的?本期特别关注将和读者一起探讨这一问题。


关于“时间”的观念

世界上有那么一类词汇,它们实在是太基本了,以至于为了解释一个这样的词汇,人们必须引入一大堆比这个词汇复杂得多的词汇,而且事实上会越解释越糊涂。“时间”就是一个这样的词汇。似乎谁都知道时间是什么意思,可是又没有人说得清时间究竟是什么东西。哲学家们玄而又玄的、弯弯绕的套话(比如“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之一”),往往使人越听越糊涂。
时间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感觉得到。
感觉是由人来感觉,这就不可能有一个普遍的标准了。小娃娃只恨自己长大得太慢,感觉时间是如此的难以打发;中年妇女虽善加修饰,而揽镜自照,但见红颜暗老,不觉悲从中来,感到人生如白驹过隙。关于人们对时间感觉之不同,有一段相传是爱因斯坦所说的名言,表达得最为透彻:“你坐在一个火炉上,一分钟好像一小时;而你和一个漂亮姑娘坐在一起,一小时就好像一分钟。”这虽是俏皮话,若真是从爱因斯坦口中说出的,那就不同凡响了——他可是对人类理解时间做出了最大贡献的人,他创建的相对论学说家喻户晓。
最先帮助人类感觉到时间的是天体。先是太阳和月亮这两个最重要的天体,东升西落,昼夜循环;接着是恒星在夜晚天球上的运行。是这些周期性的天象,使人类开始明确地感觉到时间的流逝,可以说天体就是人类最早的钟表。

中国古代的测时

在平整的地面画一个圆,在圆心处竖起一根垂直的杆子,一个最原始的钟表就造成了。这垂直的杆子古代中国称为“表”,我们今天用的“钟表”一词,就和这根杆子有渊源。每天太阳东升西落,表的影子就会由西向东移动:记下太阳升起在地平线那一瞬间表影(此时几乎是无限长)与圆周的交点;再记下太阳没入地平线那一瞬间表影与圆周的交点。这两个交点将圆周分割成两段圆弧,对于北半球——几乎所有的古代文明都发生于北半球——而言,北段的圆弧代表白昼的长度,南段的自然就代表黑夜的长度。这两段圆弧的比例每天都会有微小的变化。
这样,先民对“日”已经开始有某种比较明确的概念了。也许你会接着推想:只要在圆周上刻上刻度,岂不就可以测量更小的时间单位,比如说“小时”了?但是且慢,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要想在这样的圆周上读出正确的时刻,需要用到一门称为“投影几何”的学问,可是古代中国人还不懂这玩意儿(古代希腊人最早懂得投影几何)。
然而中国先民自有他们的智慧,那根“表”妙用无穷,让我们接着看下去。
随便哪一天,只要在上述日出日落时刻表影与圆周的两个交点之间连一直线,构成线段,则此线段之垂直平分线,就是当地的子午线——指示正南北方向。
现在,先民们已经可以进入测量的境界了。他们先将每天表影投在子午线上的时刻定义为当地的正午。随后,他们中间的某些人(也许是该部落的祭司或巫觋),每天观测表影,他们惊奇地发现,每天正午投在子午线上的表影竟会发生变化!表影在冬季时变长,夏季则变短。冬季中有一天表影会达到最长,这一天被称为“冬至”;夏季中有一天表影会达到最短,这一天被称为“夏至”。现在,先民们又测得了一个更长的时间单位——两次冬至之间所间隔的时间,就是一年。一年在天文学上称为“回归年”,长度是365天多一点。
现在还剩下另一个重要的时间单位——月。表对这个问题无能为力,但先民们可以直接观察月亮,看它由月牙变成满月,再由圆变缺,直到看不见,周而复始。月亮看不见时称为“朔”,月圆时则称为“望”,变化一周是一个“朔望月”,长度是29天多一点。

纪 时

为了计量一天之内的时间,古人可是费尽心机。
沿着利用日影计时这一最古老的思路,古人发明了日晷,即在某种固定的基座上安置一个圆盘,盘中心竖立一指针,圆盘周围有刻度,在太阳下观察指针在圆盘上的投影,可以让人直接读出时间。“表”如果配上地面适当的刻度划分,就可以成为一个地平式日晷。古代西方人已经掌握了投影几何知识,地平式日晷的刻度问题就不难解决。中国古代几何学不发达,就发展了赤道式日晷——将圆盘安放在赤道面内(办到这一点中国人并无困难)。赤道式日晷尽管安装比较复杂,但在刻度上则相对简单,故中国古代较为流行赤道式日晷。
然而日晷只能在晴天使用,要获得全天候的计时工具,还需另想办法。
今天用惯Windows操作系统的人,想必已经对默认状态下程序启动时鼠标箭头所变化成的形状熟视无睹了,这个形状正是古代最重要的计时仪器“沙漏”的形状——上部的沙经过瓶颈缓慢漏入下部,漏完表示一个时间段;只要将沙漏翻过来摆放,就可以开始计量下一个时间段。微软将等待时的鼠标箭头设计成沙漏形状,正是表示请你等待一段时间的意思。
漏的也可以不是沙,而是水,这就成了“水钟”。中国古代的“漏壶”也是同样原理。漏壶还有刻度装置,所以又称“漏刻”或“刻漏”。古代皇家天学机构中专门设有“刻漏博士”的职位。
除了“漏”,另一个重要的思路是“烧”。通过计量灯点燃时所耗费的油量来计时,更多的是通过香缓慢燃烧来计时。旧时小说中常有“一炷香工夫”之类的说法,正是古时燃香计时的馀韵。
古人也发明了机械的钟表来计时,但这些装置通常都是帝王宫廷中的御用之物,在中国古代则常被作为皇家“礼器”,非老百姓所能问津。到1657年,惠更斯发明了摆钟;1673年又采用摆轮—游丝系统,造出了可以便携的表。此后钟表才得以进入寻常百姓家。
现代社会中的时间是“掌握”在天文学家手中的,由他们向公众发布标准的时间,这称为“授时”或“时间服务”。中国古代有“观象授时”的名言,意思就是观察天象以便向公众发布时间(本质上包括各项工作的时间表)。中国许多古老城市中还保留着“鼓楼”的建筑或地名,这鼓楼就是古代用来发布标准时间信号的。有许多城市在正午放炮,也是一种时间信号。夜间打更敲梆子,也是同样的作用。
现代天文学家手中的精密计时工具,则经历了天文摆钟、石英钟(利用石英晶体振荡的稳定频率)、原子钟三个阶段。1967年,以铯原子的跃迁频率为基础,规定了“原子时”的秒长,成为目前国际通用的时间计量标准——这个标准值和天体运行没有关系。

历 法

年、月、日、时这些单位既然都有办法计量了,接下去就要创造历法。许多古老文明都创建了自己的历法。以月亮圆缺为基准的称为“阴历”(比如伊斯兰历法),以太阳周年视运动——实际上是地球绕日公转的反映——为基准的称为“阳历”(比如现在国际通用的公历),兼顾上述两者的是阴阳合历。中国农历虽然被习称为“阴历”,实际上是阴阳合历。
现行的公历身上故事不少。公元前46年,当时罗马的统治者儒略·凯撒制定了历法,通常称为儒略历,即现行公历的前身。儒略历在西方世界通用了一千五百馀年,这在历法史上也是一个叹为观止的纪录了。到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实行历法改革,颁布了新的历法,通常称为“格里历”,就是今天全世界通用的公历。
由于先前儒略历的回归年长度与实际长度之间有微小的误差,这点误差经历一千五百馀年,已经积累到了约十天之多,因此格里高利十三世指定:公元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天是10月15日。这样就凭空消除了10天的误差。格里历还改变了置闰的规则,以保证误差尽可能少积累起来——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未出现绝对没有误差的历法。
格里历首先在天主教国家中使用,其他不少国家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仍在使用儒略历,这就造成了不少混乱——因为这两种历法相差10天。但格里历毕竟在科学上更合理,使用的国家渐渐多起来,到20世纪初被全世界普遍使用。中国于1912年起采用公历,但使用“中华民国纪年”,1949年起这种怀古的“纪年”在中国大陆也被取消,直接使用公元纪年。
近年有“夏商周断代工程”,许多民间爱好者的热情又受到新的刺激,他们纷纷自己推算某些历史事件的年代,但往往陷于错误之中。据我所见到的一些信件来看,一个常见的错误就是,不知道儒略历和格里历交接时有10天的跳跃,以为可以用现行公历一直向前推算,结果自然劳而无功。

关于“世纪之交”的争论

由历法自然就要涉及“世纪之交”的话题。
二十多年前,关于1990年究竟是80年代末还是90年代初,就有过争论。我当时曾发表文章指出:1990年应该是90年代之始——这是约定俗成的指称方法。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来看也更合理。比如,英语中把“90年代”用“1990s”来表达,这个表达式本身就指明了以1990年为“90年代”之始,否则的话,怎么可能用一个不属于这一“十年代”的年份来表征该“十年代”呢?汉语说“90年代”,同样是用1990年来表征的。“21世纪从哪年开始”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依据上面的逻辑,21世纪当然从2000年1月1日就已经开始。
其实这归根结底只是一个“定义”问题,本无所谓对错,自然应该以“约定俗成”为好。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无论国内还是国际上,绝大多数的报刊、公文、电视台和广播电台,都将1990年作为“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年,同样也将2000年作为“21世纪”的第一年。但有些自以为真理在握的人士,定要将主张21世纪始于公元2000年的人判定为错,就使他们自己落入错误之中了——因为将一个本来不错的说法说成错,那自然就使他们自己变成错了。
我们都知道,到2001年,世纪其实已经“交”过一把了。但是从商业的角度出发,从媒体炒作的角度出发,再“交”一把也没什么不好,又何乐而不为呢?这就像有人过了“阳历生日”,又要过“阴历生日”一样,也没有什么是非对错。
当然,从炒作的技巧来说,第二把总要与第一把有所不同。所以2001年找出了一个“新世纪第一缕阳光”的题目。这倒是一个与时间密切相关的题目,可惜在科学上几乎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有的只是商业上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南北天文台众口纷纭,各自发布不同的迎接“新世纪第一缕阳光”的地点,而且先后有多个不同的地点,令公众无所适从。天文学家对此事表现出如此巨大的热情,表明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的科学家对经济生活是多么向往——我这样说绝没有任何批评的意思。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本文选自《文史知识》2015年第3期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7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宇宙及黑洞理论学说

时间简史 宇宙论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作为宇宙里高等生物的人类不会满足于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绵延,还一代代不懈地探索着存在和生命的意义。但是,人类理念的进化是极其缓慢和艰苦的。从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伽利略的日心说的演化就花了2000年的时间。令人吃惊的是,尽管人们知道世间的一切都在运动,只是到了本世纪20年代因哈勃发现了红移定律后,宇宙演化的观念才进入人类的意识。人们甚至从来没有想到过宇宙还会演化。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表明,宇宙的物质在引力作用下不可能处于稳定的状态。即使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为了得到一个稳定的宇宙模型,他曾将宇宙常数引进理论中。他们都希望在自己的理论中找到稳定的宇宙模型。可见,宇宙演化的观念并不是产生于这些天才的头脑之中。 将哈勃的发现当成现代宇宙论的诞生是公平的。哈勃发现,从星系光谱的红移可以推断,越远的星系以越快的速度离开我们而去,这表明整个宇宙处于膨胀的状态。从时间上倒溯到过去,估计在100亿到200亿年前,曾经发生过一桩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即宇宙从一个极其紧致、极热的状态中大爆炸而产生。伽莫夫在1948年发表的一篇关于热大爆炸模型的文章中作出了一个惊人的预言,早期大爆炸的辐射仍残存在我们周围,不过由于宇宙膨胀引起的红移,其绝对温度只余下几度左右,在这种温度下,辐射是处于微波的波段。但在1965年彭齐亚斯和威尔逊观测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之前,人们并不认真对待此预言。 一般认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用于描述宇宙演化的正确的理论。在经典广义相对论的框架里,霍金和彭罗斯证明了,在很一般的条件下,空间-时间一定存在奇点,最著名的奇点即是黑洞里的奇点以及宇宙大爆炸处的奇点。在奇点处,所有定律以及可预见性都失效。奇点可以看成空间时间的边缘或边界。只有给定了奇点处的边界条件,才能由爱因斯坦方程得到宇宙的演化。由于边界条件只能由宇宙外的造物主所给 定,所以宇宙的命运就操纵在造物主的手中。这就是从牛顿时代起一直困扰人类智慧的第一推动问题。 如果空间-时间没有边界,则就不必劳驾上帝进行第一推动了。这只有在量子引力论中才能做到。霍金认为宇宙的量子态是处于一种基态,空间-时间可看成一有限无界的四维面,正如地球的表面一样,只不过多了两个维数而已。宇宙中的所有结构都可归结于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所允许的最小起伏。从一些简单的模型计算可得出和天文观测相一致的推论,如星系、恒星等等的成团结构,大尺度的各向同性和均匀性,空间-时间的平性,即空间-时间基本上是平坦的,并因此才使得星系乃至生命的发展成为可能,还有时间的方向箭头等等。霍金的量子宇宙论的意义在于它真正使宇宙论成为一门成熟的科学,它是一个自足的理论,即在原则上,单凭科学定律我们便可以将宇宙中的一切都预言出来。 本书作者霍金是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家和宇宙论家。70年代,他和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即随着时间的增加黑洞的面积不减。这很自然使人将黑洞的面积和热力学的熵联系在一起。1973年,他考虑黑洞附近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像黑体一样发出辐射,其辐射的温度和黑洞质量成反比,这样黑洞就会因为辐射而慢慢变小,而温度却越变越高,它以最后一刻的爆炸而告终。黑洞辐射的发现具有极其基本的意义,它将引力、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统一在一起。 1974年以后,他的研究转向量子引力论。虽然人们还没有得到一个成功的理论,但它的一些特征已被发现。例如,空间-时间在普郎克尺度(10^-33厘米)下不是平坦的,而是处于一种泡沫的状态。在量子引力中不存在纯态,因果性受到破坏,因此使不可知性从经典统计物理、量子统计物理提高到了量子引力的第三个层次。 1980年以后,他的兴趣转向量子宇宙论。 本书的副题是从大爆炸到黑洞。霍金认为他一生的贡献是,在经典物理的框架里,证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点的不可避免性,黑洞越变越大;但在量子物理的框架里,他指出,黑洞因辐射而越变越小,大爆炸的奇点不但被量子效应所抹平,而且整个宇宙正是起始于此。 理论物理学的细节在未来的20年中还会有变化,但就观念而言,现在已经相当完备了。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是在他20年之久被卢伽雷病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做出的,这真正是空前的。因为他的贡献对于人类的观念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媒介早已有许多关于他如何与全身瘫痪作搏斗的描述。尽管如此,译者之一于1979年第一回见到他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那是第一次参加剑桥霍金广义相对论小组的讨论班时,门打开后,忽然脑后响起一种非常微弱的电器的声音,回头一看,只见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上,他自己驱动着电开关。译者尽量保持礼貌而不显出过分吃惊,但是他对首次见到他的人对其残废程度的吃惊早已习惯。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举起头来。在失声之前,只能用非常微弱的变形的语言交谈,这种语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几个月后才能通晓。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于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人们不得不对人类中居然有以这般坚强意志追求终极真理的灵魂从内心产生深深的敬意。从他对译者私事的帮助可以体会到,他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每天他必须驱动轮椅从他的家——剑桥西路5号,经过美丽的剑河、古老的国王学院驶到银街的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的办公室。该系为了他的轮椅行走便利特地修了一段斜坡。 在富有学术传统的剑桥大学,他目前担任着也许是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 本书译者之一曾受教于霍金达四年之久,并在他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此书即是受霍金之托而译成中文,以供占人类五分之一的人口了解他的学说。 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大学学习后期,开始患“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运动神经元疾病),半身不遂。他克服身患残疾的种种困难,于1965年进入剑桥大学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任研究员。这个时期,他在研究宇宙起源问题上,创立了宇宙之始是“无限密度的一点”的著名理论。1969年起任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科学杰出成就研究员。1972-1975年先后在剑桥大学天文研究所、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学部进行研究工作,1975-1977年任重力物理学高级讲师,1977-1979年任教授,1979年起任卢卡斯讲座数学教授。其间,1974年当选为皇家学会最年轻的会员。1974-1975年为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费尔柴尔德讲座功勋学者。1978年获世界理论物理研究的最高奖爱因斯坦奖。霍金的成名始于对黑洞的研究成果。在爱因斯坦之后融合了20世纪另一个伟大理论——量子理论,他认为,宇宙是有限的,但无法找到边际,这如同地球表面有限但无法找到边际一样;时间也是有开始的,大约始于150亿到200亿年前。1988年获沃尔夫物理学奖。 1985年霍金丧失语言能力,表达思想唯一的工具是一台电脑声音合成器。他用仅能活动的几个手指操纵一个特制的鼠标器在电脑屏幕上选择字母、单词来造句,然后通过电脑播放声音,通常制造一个句子要5、6分钟,为了合成一个小时的录音演讲要准备10天。1988年写成科普著作《时间简史》,至1995年10月该书发行量已超过2500万册,译成几十种语言,中译本也已出版。 1990年与结婚25年之久的妻子简·怀尔德离婚。1995年9月16日,与他的护士伊莱恩·梅森结婚。史蒂芬·霍金教授是当代享有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当今的爱因斯坦。他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1989年获得英国爵士荣誉称号。他是英国皇家学会学员和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霍金1942年1月8号出生于英国牛津,这一天正好是伽利略的300年忌日。可能因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代,所以小时候对模型特别着迷。他十岁时不但喜欢做模型飞机和轮船,还和学友制作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战争游戏,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这种渴望驱使他攻读博士学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大学毕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1963年,21岁的霍金被诊断出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1965年获得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1974年3月1日,他在《自然》上发表论文,阐述了自己的新发现—黑洞是有辐射的(所指的辐射被称为霍金辐射)。他的新发现,被认为是多年来理论物理学最重要的进展。该论文被称为“物理学史上最深刻的论文之一”。同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75—1976年间,获得伦敦皇家天文学会的埃丁顿勋章、梵蒂冈教皇科学学会十一世勋章、霍普金斯奖、美国丹尼欧海涅曼奖、马克斯韦奖和英国皇家学会的休斯勋章6项大奖中。1978年他获得物理界最有威望的大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1979年,被任命为著名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既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1979年出版了《广义相对论评述:纪念爱因斯坦百年诞辰》。1988年,霍金的惊世之著《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A Brief History of Time:from the Big Bang to Black Holes)发行。从研究黑洞出发,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解答了人类有史以来一直探索的问题:时间有没有开端,空间有没有边界。这是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佳作。该书被译成40余种文字,出版了1000余万册,至今已经销售2500万册。霍金教授的通俗演讲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他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他试图通过自己的书籍和通俗演讲,将自己的思想与整个世界交流。1993年出版了《黑洞与婴儿宇宙及其它论文》。2000年初,霍金在美国白宫做了演讲,这是世界之夜(Millenium Evenings)活动的一部分,克林顿总统亲切会见他并向他表示祝贺。2001年10月又一部力作《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出版发行。该书是《时间简史》的姐妹篇。在该书中,霍金揭示了自《时间简史》发表以来,理论物理学的伟大突破。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 研究领域: 理论物理学:70年代霍金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光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教授是现代科普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写的《时间简史》,这是一篇优秀的天文科普小说。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更让人咋惊,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这样的神奇和美妙。这本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 40种语言。1992年耗资350万英镑的同名电影问世。霍金坚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数学来表达,世人应当可以通过电影——这一视听媒介来了解他那深奥莫测的学说。本书是关于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时间简史续编》 作为宇宙学无可争议的权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间简史续篇》是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学说的读者而编的。该书以坦白真挚的私人访谈形式,叙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历程和研究工作,展现了在巨大的理论架构后面真实的“人”。该书不是一部寻常的口述历史,而是对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头脑之一的极为感人又迷人的画像和描述。对于非专业读者,本书无疑是他们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的机会和滋生宝贵灵感的源泉。《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结集而成。讨论了虚时间、有黑洞引起的婴儿宇宙的诞生以及科学家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由意志、生活价值和死亡作出了独到的见解。 《时空本性》80年前广义相对论就以完整的数学形式表达出来,量子理论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现,然而这两种整个物理学中最精确、最成功的理论能被统一在单独的量子引力中吗?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位物理学家就此问题展开一场辩论。本书是基于霍金和彭罗斯在剑桥大学的6次演讲和最后辩论而成。(摘自网路)
回复 使用道具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7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工作者至万年的,总会不自觉地陷入神学中,达尔文,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特斯拉等等,很多研究找不到道路时,或者找到的道路,与神学描述相似时,会令人很惊悚。其实我理解,人本身就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物质就是科学可以研究看见的,精神自然是无法看见的,没法用科学描述。这个世界,分为哪能看见的和不能看见的,不能用眼见为实作为主要判断标准。精神上的东西,很麻烦,古今中外几千年都在描述,可惜都不能成为显性物质于众人共知,最后难免归结成神性。

中国道家论述宇宙: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佛家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与现在科学理论的宇宙起源,其实说的是一回事。只是令人无解的是,几千年前的古人到底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很显然属于小众范围的理论,最终只能以教义的形式传播。就如现在的科学理论猜想,也不过小众罢了。

前段时间,看网络公布火星一些照片,看到一张有类似古代建筑废墟的照片,在风化涯壁上有两个方块疑似图案,放大看,很像中国篆书:颛顼。莫非颛顼帝行宫?貌似三皇五帝也还处于传说状态。
回复 使用道具


甘首五朝臣

发表于 2018-11-27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七你好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5-13 19: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