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17|回复: 5

[推荐] 从腊日到腊八: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

[复制链接]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发表于 2019-1-13 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腊日到腊八: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
撰文/王水平

农历十二月八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俗称“腊八”。关于腊八节的起源众说纷纭,但考其源流,应是远承先秦时期的腊日祭祀习俗,近受晋唐以来佛教纪念佛祖成道传说的影响,而到宋明时期又结合了腊月辞旧迎新的习俗,最终形成了以喝腊八粥为主要标志性节俗的民间节日。从腊日发展到腊八节,生动地反映了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改造过程。

一岁末大祭: 蜡赛百神与腊享先祖

先秦时期, 由于人们受到“万物有灵”观念的影响,于是产生了很多神灵崇拜,如对祖先的崇拜,对天神地祗、日月星辰以及动植物等自然神的装季节和时间的不同安排各种祭祀活动。其中冬季有两个重要的祭祀:腊祭和蜡祭。

在古代,蜡祭之蜡,音zho, 同“错”,是年终祭祀之名;另有“蠟”,音la,后简化为“蜡”,是指动植物分泌的脂质,也作为蜡烛的简称。而腊祭之蜡则应作“臘”,同“臈”,亦祭祀名,后简化为“腊";另外也有“腊”字,音xi,指干肉。蜡祭和腊条最初是两个既有所区别,又有所关联的祭祀,即蜡祭百神和腊祭祭先祖。

蜡祭是年终大祭,传说始于伊耆氏。据《礼记.郊特牲》记载:

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 祭百种以报啬也。..既蜡而收,民息已。

     东汉大儒郑玄注曰:“蜡祭有八神,先啬一,司啬二,农三,邮表畷四,猫虎五,坊六,水庸七,昆虫八。”(礼记正义》卷二六)先啬、司啬分别是指发明农业和掌管农业的神,如神农氏、后稷;农是指勤勉督理农事田法的官员之神,如“古之田畯,有功于民”;邮表畷是指督农官在中间的办公处所,亦有神灵;猫、虎是指猫神和虎神,因为猫吃损害庄惊的田鼠,虎食情塌庄稼的野猪,所以要迎来它们的神灵加以祭享;坊同防,指堤防,庸指水沟,都与农田水利有关,故祭其神灵,以防洪游灾害;祭昆虫,则是为了避免虫害。伊耆氏,据说是上古天子号,或曰神农,或曰帝尧,也都对原始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可见,蜡祭的对象都是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神祗,故有蜡祭百神之说。

     由于蜡祭是对保佑农业生产诸神的答谢,所以场面非常热闹,形同狂欢。孔子曾以嘉宾的身份参加了鲁国的蜡祭(《礼记·礼运》)子贡在观看过蜡祭后,孔子问他是否快乐。子贡回答:“一国之人皆若狂,我不知道这有什么好快乐的。”孔子说:“人民辛苦了一年,才有这一天的享乐,其中的道理不是你所能明白的。所谓一张一驰,文武之道也。”(《礼记.条记下》)因此可以看出,这实际上是一个庆祝丰收的日子。

     腊祭也是岁末大祭,主要是祭祀祖先和与住它出行有关的神灵,但不知其始于何时,至晚到周代即已有腊祭。招《礼记·月令》记载:

     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劳农以休息之。

        郑玄注日:“此《周礼》所谓蜡祭也。天宗,谓日月星辰也。大割,大杀群牲割之也。腊,谓以田猎所得禽祭也。五祀:  门、户、中面、灶、行也。或言祈年,或言大割,或言腊,互文。”(《礼记正义》卷七一)按照郑玄的解释,祈天宗是指祭祀日月星辰,大割祠是指大杀群性以祭祀公社和门闾、腊祭是指猎取禽兽以祭祀先祖及五祀。这些祭祀活动,总称为蜡。但是唐初大儒孔颖达则认为,这样的解释太过笼统,其实可以仔细区分而言、即祭天宗、公社、门闾等属于蜡祭百神的范畴,而祭先祖、五祀才是腊祭。五祀中,门户、中霤(主家土神)灶都与住宅有关,行则是指出行时的道路神,可见腊祭的对象主要是祖先和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神灵。

     由于腊祭祖先事关社稷兴废、所以古人将其视作国家存亡的象征。公元前665年,晋国向虞国借道攻打就国,虞国大夫宫之奇以唇齿寒的道理劝说虞国国君,虞君不听,宫之奇预言虞国将过不了年终腊祭的日子、果代晋国在灭虢国后的回师途中,又顺道灭掉虞国(参《左传、僖公五年))双这个故事可知,腊祭主要是年终祭祀祖先的一一个重要日子。

     腊祭虽然有孟冬之月,也即十月举行的说法,但它和蜡祭其实都是在岁末举行,只是由于历代使用的历法不同而已。周以十月为岁终之月,而商和夏则分别为十一月和十二月。孔颖达就说:“十二月者、据周言之、若以夏正言之,则十月、以股言之、则十一月、谓建亥之月也。以万物功成报之“(《礼记正义》卷二一《礼运》)所以,无论是蜡祭,还是腊祭、按照后代通行的历法、都是在十二月举行,故又称此月为腊月,标志着辛勤劳作一年的人们爱开始体息,迎接新的年的到来了。

     二腊日为节: 蜡、腊的合流与消亡

     秦汉以后,国家祭祀基本上沿袭了先秦时期腊月祭祀的旧制,而又有所改革。蜡祭和腊祭虽然有时还分别举行、但已出现蜡、腊不分、逐渐混同的现象。

     秦国在秦惠文君十二年(前326)才效仿前代,开始腊祭。秦始皇为了追求长生之术,又于三十一年(前216) 十二月,恢复夏代祭号,“更名腊曰:‘嘉平’”(《史记,秦本纪》).汉汉代又改为腊。所以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化典》中说:谨按《礼传》:"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为腊。”按:曹魏张揖《广雅·释天》的说法则是:“腊,索也。”根据湖北荆州2001, 94页)可见应劭的引证是正确的。不过从《风俗演义》和《广雅》的记载可以看出汉魏时人已经开始将蜡、腊混为一谈了。因此,隋朝杜台卿在《玉烛宝典》卷一二中说:“旧解蜡得兼臈,臈不兼蜡。”到盛唐时重定礼仪,干脆将蜡祭并入腊祭,唐代杜佑《通典·礼典四》在吉礼·大裼”下说:开元中,制仪:季冬腊日,裼百神于南郊之坛。

      在蜡、腊逐渐混同为腊的过程中,腊日最终为节,并融入到岁时节日体系中,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从汉代开始,腊日就成为个宗族团聚、祭祀祖先、休息宴饮的节日。东汉蔡邕在《独断》中说:“腊者,岁终大祭,纵吏民宴饮。”汉代民众已有“腊日休家作”(刘向《列女传·鲁之母师》)的传统。郑玄十二岁时,随母回家,赶上“正腊宴会,同列十数人,皆美服盛饰,语言闲通”,场面热闹(《艺文类聚·岁时部下》引《郑玄别传》)。汉代腊日,朝廷还有赐钱、赐食的惯例,如赐羊,高意古祥如意,赐牛肉、粳米等,则皆为贵重食料。

      到唐宋时腊日,更是规定放假三天,与民休息,欢会娱乐。腊日除了作赐食,赐衣,赐新历,传统的祭祖、祭百神和打猎活动,朝廷还要赐宴、  和红雪、紫雪、香药等药物。帝(唐中宗)于苑中召学士、近臣,赐猎……。唐代武平一《景龙文馆记》卷二载: “”加口脂、腊脂,盛以翠碧镂牙筒。”宋代馈赠之风蔓延到民间,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十记载北宋都城开封,“腊日,寺院送面油与门徒” “闾巷家家互相遗送”。 南宋周密《武林记事》卷三记载南宋都城临安,腊日赐百官  “腊药,系和剂局造进及御药院特旨制造”。

     民间还有制腊酒、腊肉的风俗。唐人韩鄂《四时纂要》卷五记载了制腊酒、腊肉的方法:“造腊酒:腊日取水一石, 置不津器中,浸曲末三斗,便下四斗米饭。至来年正月十五日,又下三斗米饭。又至二月二日,又下三斗米饭。至四月二十八日外开之。其瓮但露着,不用精草,则三伏停之,不败。”唐代诗人韩翃诗有“开瓮腊酒熟”句((猪主薄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那使君》)宋代诗人陆游诗有“莫笑农家腊酒浑”句((游山西村)),反映的都是唐宋时人制腊酒、喝腊酒的风俗。干腊肉的制作方法则是:“取牛、羊、獐、鹿肉,五味淹二宿;又以葱、椒、盐汤中猛火煮之,令熟后,挂着阴处。经暑不败。”这样制作出来的腊肉就成为旅行和居家烹任的美味。

     此外,驱傩也是一项重要的腊节民俗活动。驱傩是从先秦时期流传下来的一种岁末驱疫逐鬼、送阴(寒)迎阳(温)仪式。《礼记,月令》载:"季冬之月..命有司大难(傩),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论语,乡党》提到“乡人"。汉代驱傩在腊日前一天举行,称为腊除或谨疫。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其仪式是:选中黄门子弟年十岁以上,十二岁以下一百二十人为保子,皆赤襟皂制,执大棗。有人扮成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还有人衣毛角扮十二兽,逐恶见于禁中。中黄门领歌,倔子和。方机氏和十二兽不断跳跃舞固,众人齐声呐喊鼓噪,四周前后搜索三遍,然后手持火把,将疫鬼驱赶出端门:门外驺骑将火把传递出宫,司马阙门外五营骑土又接传火把,最后将其扔于雒水之中。“百官官府各以木面普能为佛人师讫,设桃梗、郁儡、苇菱毕,执事陛者罢。”苇战、桃杖以赐公、卿将军、特候、请侯。后代驱傩又在此基础上不断演变,如南北朝时荆楚带民间驱傩,戴胡头,扮金刚、力士逐疫:唐宋时期,又出现了源于驱逐野抓的“打夜抓(胡)”习俗,同时还加人了钟馗打鬼的内容:后来由傩仪又行变发展出体戏,在酬神的同时,奴人戏乐的成分也越来越浓厚。

     腊日日期由于受历法变更以及阴阳五行、五德终始学说的影响,历代并不固定。《魏台访设》“王者各以其行,盛日为祖,衰日为腊。”故水德辰腊,火德戌期,木德未腊,金德丑腊,土得辰腊。《初学记·岁时部下》说:“戌日为腊,魏以辰,晋以丑。”汉火德,火衰于戌,故以戌日为腊。具体而言,汉代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就说:“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三国时期,曹魏自认为土德,本应以辰日为腊,但却采用了丑日为腊,魏文帝解释说:朕承唐、虞之美……但腊日用丑尔,此亦圣人之制也。”《宋书·礼志一》晋金德,以丑日为腊。之后刘宋和北魏都自以为是水德,以辰日为腊;隋又是火德,以戌日为腊。唐为土德,即以辰日为腊;宋又是火德,也以戌日为腊。由于汉隋宋皆以戌日为腊,而宋以后腊节
又逐渐真微,所以民间误以为腊日就在戌日。

正因为历代期日期不固定,所以容易引起混乱,这是造成宋以后腊节衰微的主要原因之一。元明时期,官方已不再举行腊祭,到清乾隆十年(1745),“诏罢腊祭”《清史稿:礼志三》。从此腊日节也随着腊祭百神的废除而消失了。

三腊八胜出:从佛教传说到民俗节日

在腊日节逐渐走向袁落的时候,腊八作为一个新兴节日正慢慢形成,并且吸收了一些腊日节俗,最终取代腊日成为腊月里的一个重要节日。

腊八节,是一个宗教节日,又名成道节。佛教传说佛祖释迦摩尼此日成道,故名。佛教大约是在两汉之际传人中国,佛教传播过程中,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腊八节就是以佛教传说为基础,在唐宋时期用成的。

关于腊八成节,论者多引南朝梁宗悯《荆楚岁时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云:‘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共击细腰鼓, 戴胡头,及做金刚、力士以逐疫。”其实这段话讲的是腊日习俗,因为腊日日期一直没有固定,所以有学者指出这段文字开头应是“十二月为腊月”,“八日”是传抄过程中混入的,“腊月”又被误改成“腊日”,从而导致混乱。


      但从戴胡头、扮金刚、力土以逐疫的情形来看,与汉魏时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的形象明显不同,这说明在传统腊除节俗中已经渗透进外来佛教文化的元素。另据《太平御览.时序部》引《荆楚岁时记》载:“十二月八日,沐浴,转除罪障。”似乎显示出在南朝时,腊八已形成沐浴习俗。

      腊八沐浴习俗来自佛教关于佛租降伏六师外道的传说。据唐初僧人道世在《诸经要集》卷八和《法苑珠林》卷三三引《譬喻经》云:“佛以腊月八日神通,降伏六师。六师不如,投水而死。仍广说法,度诸外道,外道伏化。白佛言:佛以法水洗我心垢,我今请僧洗浴,以除身秽,仍为常缘也。”夹注日:“今腊月八日洗僧,唯出此经文。”《譬喻经》从汉魏以来就有译本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而在南朝佛教大盛的时代背景下,腊八最早出现了沐浴习俗。

      腊八沐浴习俗包括浴僧和浴佛。关于浴僧,《玉烛宝典》卷一 二记载:“十二月八日沐浴,已具内典《温室经》”温室即浴室。唐代敦煌地区即已流行腊八温室浴僧,据敦煌文书P.3671、S.4663、 S.5658等卷说:“十二月八日何谓其日沐浴,转障除万病,名为温室,于今不绝。”S.2832 卷也说:“腊月八日,时属风寒月,景在八辰。如来说《温室》之时,衹试(域)浴众僧之日。故得诸垢已尽,无复烦恼之痕;虚净法身,皆沾功德之水。”(谭蝉雪《敦煌民俗一丝路明珠传风情》, 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125 页)佛教认为在腊八这天沐浴,有祛病除垢之奇效,故日法水、功德水。唐代诗人孟浩然《腊月八日于郯县石城寺礼拜》诗日:“讲席邀谈柄,泉堂施浴衣。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讲得就是腊八佛寺沐浴习俗。

      关于浴佛,来自佛成道日的传说。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在野外修炼六年,受尽各种磨难,终于在腊月八日成道。南北朝后明高僧南岳慧思《立誓愿文》就明确说:释迦牟尼“是腊月月八日得成道”。但在敦煌文书S.2832卷却说:“腊月:嘉平应节,惜(蜡)腊居辰。良词(祠)贵(黄)石之时,野折如来之日。”嘉平是腊日别称之一, 夏、秦都曾以之为名。“野折如来之日”,即指佛祖成道之事。看来佛教最初曾有意将佛成道日附会到腊日。据S.4191卷日:“厥冬类季月,如来沐浴之神辰。”P.3103 卷也日:“方今三冬季序,八叶初辰。....当浴佛佳辰,洗僧良节。”(《敦煌民俗一_
唐代腊日即有浴佛、洗僧习俗,反映了佛教 文化向传统腊节丝路明珠传风情),节的渗透。到宋125页)可见唐时《岁时广记》卷三九(腊日》引(岁时杂记)其实这应是唐代腊日寺院水浴习俗之流风。但在宋代,浴佛已变成腊八习俗。《东京梦华录》第十卷:“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以银铜沙罗或好盆器,坐一金钢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杨枝洒浴,排门教化,诸大寺作浴佛会。”所以,腊八节又名浴佛节。不过,早在唐宋之前,汉魏以来就形成了以四月八日为佛诞日的浴佛节俗,所以腊八沐浴习俗在宋元以后就逐渐式微。

唐宋时期,腊八节还有炒“药食”和制“腊药”之俗。唐末五代时期的敦煌寺院就有制作“药食”的风俗。“药食” 应是用油、酥、面等为原料炒制而成。据敦煌文书S.1519卷《寺院账目》:庚戌年(890)“十二月八日面伍升、油半升,祭拜吴和尚及炙药食用" ;辛亥年(891)“十二月七日直岁法胜所破油面历:油半升、苏(酥)半升,八日炙药食用" ;P3234卷五代(寺院算会):*十二月八日抄(炒)药食,油半斤。”(救煌民俗一一丝路明珠传风情》,128页)到宋代,又有制“腊药”之俗,据(武林日事》卷三记载:南宋都城临安在腊八节,“医家亦多合药剂,伯以虎头丹、八神、屠苏,贮以绛囊,馈遗大家,谓之‘腊药”。此俗应是受到佛教牧女献“和蜜乳糜”传说故事的影响,同时又结合了中土腊日赠药习俗而形成的。

此外,唐宋时期,寺院还有腊八燃灯习俗。在敦煌莫高窟192窟主室东壁门上书写于唐咸通八年(867)《发现功德赞文》云:“又年岁至正月十五日,腊七日,腊八日,悉就窟燃灯,年年供养不绝。”但是由于正月十五燃灯习俗久负盛名,相比之下腊八燃灯黯然失色,从而导致此俗逐渐被人们所读忘。


      腊八节最重要的节俗是腊八粥。此俗也与佛教传说有关,据说佛祖释迦牟尼在腊月八日成道之前的六年苦修中,每日仅食麻-米,导致身体极度虚弱。于是喝了牧女奉献的乳糜粥,恢复了体力,终于悟道成佛。后世佛门子弟为了纪念此事,就效法牧女献糜的传说,在腊八成道节这天,选取精米杂粮和各种干果,造粥供佛,称为“佛粥”或“腊八粥”。各地佛寺还要在此日诵经、施粥,救贫赈济。此俗从宋代开始流行,据(东京梦华录》卷十记载:十二月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井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武林旧事》卷三亦载:“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草、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到明清时期,腊八粥已经成为腊八节的-项重要的民间习俗,各地还结合当地的物产情况,发展出来了具有地方风味的腊八粥。根据明代刘侗、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是日,家效庵寺,豆果杂米为粥,供而朝食,日‘腊八粥’。”清人顾禄《清嘉录》卷一二也记载:“八日为腊八,居民以菜果人米煮粥,谓之‘腊八粥’。 或有馈自僧尼者,名日‘佛粥’。” 这种风俗相沿至今,长盛不衰,已经成为腊八祝节的标配。

      此外,各地腊八节还形成了制“腊八酷”、腌“腊八蒜”、酸菜(又名“腌酷")、酿“腊八酒”、吃“腊八面”、做“腊八豆腐”等习俗。从腊八节开始,各地还陆续拉开了过春节的序幕。人们忙着杀猪宰羊、腌鸡酱鸭、重鱼腊肠、打扫房屋、制作新衣、采办年货,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因此,民谚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民歌也唱道:“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宿,大年初扭一扭。”由此可见,腊八节已经从最初的宗教节日演变成为民间腊月年节习俗开始的象征。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球史视野下汉唐丝绸之路多元文明互动中的殊文异俗外来风研究(项目编号: 172S077的系列成果之 一。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能识八方语

我自行天任遨游
 楼主| 发表于 2019-1-13 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1_1292:}腊八节喝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胸怀六国志

发表于 2019-1-13 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祝家园的朋友们腊八节快乐!
腊八粥喝了身体健康,精神爽朗!{:1_1211:}
深是井,浅是坑。不深不浅是水凼。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发表于 2019-1-13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对腊日和腊八,以及历史过度也有一些了解,但没有此番详细。

对腊八节的餐饮习俗也只知腊八粥、腊八蒜、腊八面和腊八豆腐。

腊八粥,从记事起便几乎年年都喝,那是年的味道,属于家的味道...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今天起,便似听到了猪蹄子的声音,笑...{:035:}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发表于 2019-1-13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最经典的腊八诗,喝最暖心的腊八粥。





腊八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争相咏颂腊八节,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
【唐代】孟浩然


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
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
夕岚增气色,馀照发光辉。

腊八游于寺,穿行于竹柏禅庭之中,愿承功德之水,从此濯净尘机。


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代】顾梦游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时逢寒冬腊八,故人来访,几番交谈,未免颓然自伤。


大腊
【晋代】裴秀


日躔星记,大吕司晨。
玄象改次,庶众更新。
岁事告成,八腊报勤。
告成伊何,年丰物阜。
丰裎孝祀,介兹万祜。
报勤伊何,农功是归。
穆穆我后,务蕾蒸黎。
宣力菑亩,沾体暴肌。
饮飨清祀,四方来绥。
充仞郊甸,鳞集京师。
交错贸迁,纷葩相追。
掺袂成幕,连衽成帷。
有肉如丘,有酒如泉。
有肴如林,有货如山。
率土同欢,和气来臻。
祥风协调,降祉白天。
方隅清谧,嘉祚日廷。
与民优游,享寿万年。

晋时河东闻喜人裴秀,由魏仕晋,不觉又到岁终腊日,提笔挥毫写出《大腊》诗一首,诗中描述了古代腊祭时,祭祀百神,向百神报告“年丰物阜”的好年景,感谢百神保佑万事成功的场景。


腊日
【唐代】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一反往年,此年腊日冰冻全消,欲辞朝还乡,又心系当朝,诗人复杂的心境跃然纸上。


腊节
【北齐】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寒凝大地、数九隆冬,宴酒祭神,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代】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腊日里互赠腊八粥,更感觉到清新的气息。


腊八粥
【清代】道光帝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施散腊八粥和皇家食用腊八粥必然是万头攒动,人涌如潮。


腊八
【清代】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据文献记载,清代雍和宫有四口煮粥的大锅,锅最大的直径为二米,深一米五,可容米数担。熬粥时,第一锅粥是奉佛的,第二锅粥是赐给太后和帝后家眷的,第三锅粥是赐给诸王和少主府的,第四锅粥是赐给喇嘛的。


腊日
【明代】李先芳


腊日烟光薄,郊园朔气空。
岁登通蜡祭,酒熟醵村翁。
积雪连长陌,枯桑起大风。
村村闻赛鼓,又了一年中。

积雪寒风席卷之际,新的一年已然盛装来访。


腊日
【晋代】陶渊明


风雪送馀运,无妨时已和。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把酒言歌,载风载雪,辞旧迎新,转眼又是一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如歌的行板
发表于 2019-1-13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腊八节,同乐同暖同康顺... {:1_1292:}{:1_1292:}{:1_1292:}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5-11 16: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