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风清扬

小编日记

[复制链接]

读书巫妖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7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8-2 20:22
梦幻而现实的拉萨
高山雪鹰
---解读张祖文《拉萨别来无恙》
1997年我第一次进藏的时候,川藏路不通客车,我是走了一半的北川藏线又拐到青藏线,走了七天七夜才抵达拉萨的。上学的时候,我也曾经沿着南川藏线从拉萨走到波密。十三年过去了,一切是那么的熟悉,也是那么的陌生。今天,这样一个周末,天气阴沉沉的,似乎要下雨的样子,我跟随着洛则和扎西次仁,沿着川藏线,走进张祖文的长篇小说《拉萨别来无恙》。
对于拉萨,我一直是个局外人,虽然我无数次地走进拉萨,也在那里度过了无数个白天和黑夜,但说句实在话,我不知道这是谁的拉萨,这是怎样的拉萨?这是梦幻和现实的拉萨,这是很近又很远的拉萨?这也许就是我多年前写下《这是谁的拉萨》记录我这种矛盾心情和迷茫的原因。《拉萨别来无恙》是一部玄幻小说,在此之前,我不知道玄幻小说为何物,原因有二,一是我很少读小说,二是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所有文学只有紧贴生活、紧贴群众,才能算得上真正的文学。至于玄幻,那都是天马行空,一群80后、甚至90后意淫的时尚之作,终究会淹没在历史中。也许是书中故事离我的现实生活太近,也许是因为这个故事满足了我的某种渴望,读完《拉萨别来无恙》,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毋庸置疑这是一个虚幻的、根本不存在的故事,我沉浸在这样凄美的爱情中,但是此刻我又必须走出故事,去思考一些现实和严肃的问题。
宗教与哲学
谈起西藏,谈起拉萨,就不能不提起宗教。当然这里的宗教特指藏传佛教。但是,我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和唯物论着,所以又不能回避哲学。有人说,宗教是解决死的问题的,而哲学是解决生的问题的。用哲学乃至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这样的故事根本就不可能发生。但是从宗教,特别是佛教徒的角度来看,人生有轮回、缘分,谁也不敢保证,今天的我们就不是200年前,甚至一千年前的我们。因此,洛则可能就是200年前的普琼,依荷就是200年前的央珍,那个满族的、巴音的八姨太纳兰。今天他们的爱情完全是一续前缘。哲学解决不了所有生的问题,同样宗教也不能解决所有死的问题,所以宗教和哲学,是解决意识形态领域问题两个完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阶级,不同民族会用不同的工具来分析问题、理解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这也就造成了社会的多样性,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暂时尊重这种多样性,这也是一种文化的多样性,毕竟哲学与宗教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也许我分析这些问题,有些语无伦次,也不知道自己是站在宗教还是哲学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梦幻与现实
我们和依荷、洛则、高异、旺堆都是从现实走进梦幻的。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梦想和幻觉都是生活中眸中渴望或真实的反应。依荷和高异是因为在购房和创业的意见不一致才一气之下到西藏旅游散心的,从此她走向了自己梦中的世界,寻找她梦中的寺庙、经书。在整部小说中,依荷一直穿梭在梦幻与现实的境界里,但最后,我们都回归了现实。高异终于放弃了依荷、洛则和前妻卓玛离婚了。人生不能没有梦幻,但是也不能逃脱现实,梦幻有时候是一种动力,有时候也是一种错误的引导,它甚至会破坏现实,带来灾难。比如,婚外恋,其最初是一种梦幻,渴望改变现实的梦幻,于是我们在不应该的情况下,做出了尝试,有的人发现梦幻原来也不是那么的美好,马上就回归现实了,而有的人则因为沉浸在梦幻的虚拟中,最终忍受着冰冷现实带来的痛苦的煎熬。我个人觉得,我们应该大胆地放飞梦想,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脚下的土地。拉萨也是一个欲望疯长和诱惑十足的城市,KTV、酒吧,扎西次仁的糜烂生活也是一种写照,在欲望和诱惑的现实面前,谁能坐怀不乱,谁就会笑到最后。这里我又不得不再次回到宗教与哲学这个话题,在宗教中有很多梦幻的描述,比如通过神湖观测未来。现实中的海市蜃楼已经有了科学的解释,我在这里不想再多浪费文字。其实,神湖观测未来也是一种虚无和假设,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另一个人真正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所以我们无法印证别人说法,一传十、十传百,也就有了神话的味道了。佛教徒说,这是神让他提前知道了未来的世界,他们坚信这是真的,这如同有的人很相信命而去算命一样,我们无法生硬地评价对与错、真与假,但是我们一定要现实的活着,让明天永远是一个未知数,一切顺其自然,否则,太执着了,就是痛苦。
四个男人的女人和自由的爱情
依荷是巴音的小妾、是普琼的央珍、是高异的女朋友,也是洛则的情人和妻子。这是四个不同民族、不同身份男人的女人。用佛学中的轮回转世和缘分来解释,现在是依荷的第20次轮回,依荷和这四个男人有缘,而巴音与她缘断了、普琼和她是佛缘、高异与她有缘无分、洛泽与她是续前缘。爱情在这四个男人中也有不同状态的爱情,依次是买来的爱情、绝恋、失落的爱情、前世修来的爱情。我个人认为,民族是因为爱情产生的,也会因为爱情而消失。爱情是一种融合,也是一种分割。民族的形成是因为爱情形成了利益集团又随着利益的加剧导致分裂而形成的,民族也注定会因为爱情的相融,彼此不分,而消失。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都等不到。爱情是一只飞翔的小鸟,应该是自由的,但是我们人为的、世俗的给他化了年龄、民族、国家、人种、贫富等界限,从而导致了一个又一个悲剧。说句实在话,我庆幸洛泽和依荷的爱情没有被世俗谋杀。如果我们少一点世俗,也许世间就多一点幸福。
鹰和藏獒
鹰和藏獒,都是藏族群众喜爱,乃至奉为神灵动物。我也从心里喜欢他们。我喜欢鹰的飘逸,也喜欢藏獒的忠诚。鹰是要带灵魂去天堂的,所以鹰一次次飞向了太阳,所以我们很少看见鹰的尸体。藏獒是藏族群众平安和幸福的守护神,所以藏族群众是不吃狗肉的,也不会做狗的生意的。在这部小说中,鹰和雪獒(藏獒的一种,已经濒临灭绝)是穿越时空的亲临着和见证着,他们一次次拯救依荷和普琼、洛则,也一次次把现实中的依荷带回时空、带回梦幻。鹰已经越来越少了,纯种的藏獒也越来越少了,我有时候觉得他们乃至所有生命的生命都是时空的产物,都会消失的无影无踪。在物欲横流的经济时代,信仰、传统、乃至爱情在金钱面前都会土崩瓦解。藏獒的价格一路攀升,作为商品的藏獒已经不再是勇猛和平安化身,而是罪恶的源头。雪獒拉佳狄马也没有能逃脱被贩卖的命运,但因为他在作者的笔下是一个精灵,所以它才能逃脱厄运,否则,它依旧是一个赚钱的商品。鹰和藏獒都逃脱不了现实,何况人乎?
藏漂和旅游者
一群在北京从事文艺的工作者被成为“北漂”,我知道,在拉萨、在八廓街现在也有一群人,乃至所有的“老西藏”他们为了某种理想、使命、信仰乃至金钱来到西藏、留在西藏、死在西藏,我把它们称为“藏漂”,他们无根也有根,家乡的根虽然维系着,但其实已经断了,但是他们在西藏却扎了根。他们与旅游者不同,旅游者仅仅是因为向往、好奇,往往不是热爱。依荷最初就是一个旅游者,她只是为了散心,为了好奇,然而有了她爱的人,有了她前世的缘分,她再也无法离开西藏了。她成了一个“藏漂”。“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谁都有权利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上走走,但请你一定要带着一颗热爱、尊重而又虔诚的心,否则,你对自然界、对旅游对象来说就是一种破坏。乱扔垃圾,爬到雕像上照相,等等,喜欢旅游的朋友们,让我们做高尚的行者,这样所有的美景都会张开胸怀,欢迎你,而且把她最美的一面展示给你。我知道,本书的作者就是一个“藏漂”,热爱文学、热爱藏民族、热爱藏文化,所以在书中,那朴实的文字叙述、带着酥油和青稞酒味的故事情节,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像到西藏旅游过人的文字,总带着一些商业和世俗的味道。
人性的回归
文学本身就是人学,呼唤真善美应该是所有文学的终极目标。我是人性本善的坚决拥护着。在该书中,张祖文一直在呼唤着真善美。回归真善美就是人性的回归。李老板从为了钱不折手段到经历生死后的醒悟,高异从爱情的自私到为了爱人的幸福默默忍受痛苦、卓玛拆散洛泽和依荷到决定与洛则离婚好好过日子,并祝福洛泽和依荷。尊重生命、尊重他人、无私奉献、人道主义、宽容理解、乐于助人等的回归就是真善美的回归。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拉萨别来无恙》无疑是一部符合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成功的作品。
当然,《拉萨别来无恙》并不是一部完美的书,也有一些不足,如个别生活细节与真实不符等。但这并不能妨碍这是一部好小说。200年前的拉萨魂没有变,现在拉萨的魂也不会变,变化的只是它的繁荣、现代化和不断增加的幸福。无论你走到哪里,请一定要记住,魅力的拉萨在世界屋脊等着你,如果你还没有机会来拉萨,请你先看看《拉萨别来无恙》。
回复 使用道具


读书巫妖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7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疆

发表于 2009-9-2 14:14
逐梦千年绿洲——伊犁河谷
落梅抚笛
这片超越了人类想象的千年绿洲——新疆神秘浪漫的伊犁河谷,大漠荒原地带一块生机勃勃的绿洲,中国的‘塞外江南’,就像一块上天投下的一块宝石,熠熠生辉。当我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第一次认识这里,我就梦想有一天踏上这块令我着迷的土地。
上天无限眷顾这片大漠荒原,于是恩赐这里一片神奇的绿洲,冰雪覆盖的天山山脉挺起脊梁,三面环绕把伊犁河谷这块翡翠拥抱在怀中,美丽的喀什河、特克斯河、巩乃斯河静静的流淌,滋润孕育着这里每一寸土地。就像乳娘温柔慈爱的把乳儿抱在自己怀中,那样恬静安详。
矫健的伊犁马是上天恩赐给伊犁河谷的礼物。“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霖威兮障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这是汉武帝刘彻所写的《西极天马歌》,可见汉朝时非凡的伊犁马就已名扬天下。放眼看去,远处皑皑的雪山下,那拉提草原如此美丽,伊犁马自由的奔驰,四蹄扬起,身姿彪悍,结实紧凑的肌肉,缎子般闪亮的皮毛在阳光下甚是好看,让你忍不住想去触摸那锦缎,长长的颈上鬃毛和尾巴随身体的跑动随风飘飞。马上的牧人抽响鞭儿驱赶雪白的羊群,嘹亮的牧歌声声回荡在天地间。
这里是游牧民族的乐园,曾经是汉朝与匈奴争夺最为激烈的土地。这里小国林立,当年汉朝两位公主和亲的乌孙国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谱写了动人心弦的故事篇章。抬头凝望年轻美丽的细君公主塑像,我在想:这位当时只有16岁的少女带着汉王朝和亲的使命,来到这个陌生的大漠国度,面对古稀之年的乌孙国国王,这个比自己祖父还要大的丈夫如何能展露笑颜,语言障碍和习俗不同都使她倍感孤独无助,柔弱的细君公主该如何度过每一个清晨和黄昏?她的《黄鹄歌》最能表现她的忧伤: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眼前仿佛呈现出细君公主哀婉的表情,泪眼婆娑遥望故里家乡。
细君公主的眼泪没有阻止汉朝和亲的行动,和亲还在继续,为稳定西部边疆不受匈奴侵扰与乌孙国的联兵势在必行。大环境的改变,个体只能调整自己适应环境,于是让自己习惯,让自己适应环境也就相当重要了。你看,那活泼开朗、英姿飒爽的女子就是我们的大汉王朝的解忧公主,这位非凡的女子,先后嫁过三位乌孙国国王,她忍辱负重,凭着她的机智和果敢协同自己的丈夫治理国家,极力为大汉与乌孙国修好立下汗马功劳,在本质上巩固大汉边境稳定。‘解忧,解忧,’真是为大汉王朝解了忧愁,同时也为这个夹在大汉和匈奴之间的乌孙国解忧了,背靠汉朝这个势力强大的岳父,乌孙国再也不怕匈奴的吞并。从百姓们安居乐业的笑脸,牧民们袅袅升起的炊烟,嘹亮快乐的牧歌声中,感慨这位伟大的解忧公主,自然还有她身边那位纵横西域三十六国的侍女——乌孙国右丞相夫人冯缭,一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外交家、女政治家,这位奇女子的忠骨最终长眠于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众所周知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就在这里,当时的艰辛如今只是笔者一带而过;啃着原产地产出的甘甜清脆的苹果,浏览书籍上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的记载,东西双方经济贸易的繁盛往来;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玄奘法师留下西行取经的艰难足迹;著名‘伊犁九城’的建造足见清政府对这个西部要塞的重视,豪气万丈的老将左宗棠带领部下誓死抗击沙俄侵略者的壮举,那丧权辱国的《中俄伊犁条约》给这段历史抹上漆黑的一笔。
伊犁河谷最为浪漫的时节就是每年五六月份的薰衣草收割,让所有的人为之震惊与陶醉魅力景象是大片的薰衣草构成花海,清风徐徐吹过,每一镰刀划过香痕四溢,花香弥漫。洁白的云朵映衬着清澈无比的天空,优雅的白天鹅舒展优美的身姿飞过这片蓝紫色的花海,是公主与王子向往的乐园,浪漫的的爱情故事中少得了这些吗?这里就是自由的国度,是童话般的世界。有那么一天我也能成为收割薰衣草花的女子,头上插着蓝紫色花朵的草帽,手上的镰刀划过,一大捧薰衣草拥进怀中,嗅着它芬芳,该是多么美妙的感觉。
永远无法想象还有这样的城市,一座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八卦城——新疆特克斯八卦城。整个城市按照八卦布局而闻名。八卦城呈放射状圆形,街道布局如神奇迷宫般,路路相通、街街相连。这是中国西部易经发展的所在地,还记得一代宗师全真教‘长春道人’丘处机吗?这里这是一座历史上塞种、月氏、乌孙、回纥、突厥、蒙古、柯尔克孜、哈萨克、维吾尔、汉等22个民族的人民都曾繁衍生息的城市。
历史的烟云早已飘逝,经过汉以后历次的民族大融合,真的梦想有那么一天站在乌孙的土地上,漫步在这座八卦城的街道上,领略八卦五行的神秘,我想我这个路痴在这里应该不会再迷失方向吧?哪条街道都可以到达八卦城的中心。自信的告诉身边的同伴:“现在我带路,跟着我走吧。”沿着时光的经络,聆听八卦城脉搏的跳动,用我的双眼和心灵叩响通往伊犁历史的大门,探究这个令我着迷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读书巫妖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7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0-11 13:04
红路行
佛前海棠
去延安我们说是重走红色之路,这也是第三次了。前两次都是忙着勘探打井,远远地看过宝塔山,走马般看过延河水。这次,我们这些闲赋之人是专门去回顾学习的,所以我们几个自定:不坐飞机、不住宾馆,不吃套餐,不请导游,不让陪同、不许报销。
汽车毕竟不如飞机,几人轮换着开了一天,依维柯刚进陕西境内天就变黑了。既然毛主席他老人家都说过米脂的婆姨很漂亮,我们就住在米脂吧,不是为了赏识女人,因为司机太劳累,安全第一可不能忘。找一家路边旅社开了房间,让这些习惯于前呼后拥的老家伙四人一间,如今离开岗位,都是普通老百姓,过平常人的生活就图个自在。晚饭多数人吃的是拉面,我喜欢吃荞麦面疙瘩,王大胡子喜欢喝羊汤,桌上大盆的烀南瓜和烤芋头,外加几个小咸菜。店家听出我们是从东北来的,特地送上了蒜辨和大葱。每人喝了三两多“烧刀子”,就回屋玩起了贴纸条。有几个去那个光管儿的“淋浴间”冲了冲,躺在带着汗味的床上聊天。一天的劳累,不久就听到了老韩雷鸣般的呼噜声。我和老李听不了那鼾声,就披上衣服出去走一圈,看看那些如今的吕布和貂婵们在折腾什么。米脂小城不大,夜幕下也充满现代气息,灯红酒女,人来人往。从那喧哗和嘈杂中能感觉到繁荣和发展。“你看,米脂女人真的很漂亮”。我故意把手指向《我的丑娘》那幅影视广告,害得老李东张西望了半天,当他明白我是拿他开涮时,狠狠地用手掐了我一把,我趁机笑话他说:一提女人你就来精神,像个60岁的人吗?我们在一个烧烤摊前,尝了尝正宗烤羊肉串,真比“陈小二”那个实惠多了。现代城市大同小异,客观的说,米脂女人走路和笑声真的很美。回到旅社,赶紧钻进了那带着花椒味的薄被。
南泥湾,那是当年老一辈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大生产的地方。我们看了看展览馆,在雕塑前立了很久。我特地看了看王胡子的指挥所,这位名将不光万马军中能取上将首级,搞农垦戍边竟然也是行家。“如今的南泥湾,陕北的好江南”。我回想着郭兰英的歌声,就是找不着有当今江南的影子,看来老区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可走。目前光靠搞红色旅游毕竟不是长期发展的硬件。南泥湾的地下有石油,目前已成规模,虽然国家在统一管理能源开发,但石油勘探给南泥湾带来了发展机遇。我远远看着那山、那水、那坡,总感觉那些当年开荒种地的精神如今似乎差了点。在周总理的纺车前,我肃立了很久,我的这位淮安老乡,不知道他如今在哪里。
来延安,一定要看宝塔山。44米高的砖结构九层塔,因中国革命而出名。游人们敲打着那后来增添的太平钟和平安鼓,不知道是为自己祈福还是为国家昌盛。我也抡足劲头擂起大鼓高喊:此鼓当敲八万年。塔周围有许多树,据说是每个省栽的都有,我好奇的找了江苏和辽宁的,当地人说,从这树上能看出这个省的发展兴旺哪。我们围着宝塔转了九圈,祝福我们的国家长治久安。在塔边我看见一位80多岁老者,和他攀谈,得知他是子长县人,当年和毛主席一块走出延河,征战了大半个中国,这次是从广东特地回延安看看,他深情地说:“我活不了几年了,死前一定要回趟延安,因为我们曾经说过:我们会回来的”。没想到,老人这时候竟然流下了眼泪,他捧着一幅毛主席像,喃喃地说:老人家,您咋就不回来看看呢?延安人民想你啊。在场的许多人都动容落泪。是啊,毛主席后来忙着国家大事,到老也没能看看这生活战斗13年的延安。这时候,我想到电影《周恩来》中周总理回延安的画面,如今伟人们在天有灵能看到延安的发展变化吗?
这次来延安,事先定好一定去看张思德牺牲的那孔窑洞。我们这辈人都能记得《为人民服务》这篇不朽的著作,那是领袖为一位普通战士作的悼词。我们来到安塞楼坪,找到了张思德牺牲地,看着那不大的旧窑,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为革命、为人民奉献年轻生命的战士。据老乡说,当时乡亲们刨出已经牺牲的张思德时,他仍然保持着装窑的姿态。毛主席闻讯十分悲痛,当即要求派人站岗,以防被狼毁坏遗体,当即安排准备召开追悼大会,当即表示要亲自致悼词。一位普通平凡的战士,他的牺牲使之名留中外,成为全党学习的楷模。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能不能、该不该、学不学这种精神,是我们党如何保证宗旨不改、作风不变、传统不丢、地位不降的大问题。我们给张思德牺牲地默哀鞠躬,不能说面对先烈没有惭愧,不能说没有感慨和自责。下山的时候,我看那山,那水、那树,似乎都有灵性,都在审视着每一个来人和离者。
在枣园,我们看着那当年领袖们开会、生活的地方,尽管时间已经过了60多年,但旧貌依然。在毛主席等居住的窑洞前,我看到其他窑洞上的橼头都是雕刻为如意或云图,只有毛大爹的门头出来的橼头雕刻的是龙头,不知道是当年这户大地主故意为之还是领导们搬进时无意巧合。毛主席那窑洞门口有一棵树,据说是当年老人家种的,可是1976年毛主席去世时这树就枯萎了,奇怪的是到了老人家百年诞辰,那枯死的树根下冒出了新芽,那一天,他的重孙也恰好来到人间。我考证过,毛主席的小重孙的确是12月26日出生,不知道是天意还是自然。早就听说过毛主席当年带领机关人员修了一条水渠,可是我们问了许多来参观的都说不知道,好在边上有一位当地干部,他顺手一指说:就是你们面前那个干沟沟。当年挖上一两尺就能成渠,如今早已干涸,全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辉宏。来时我看到延河水也是那么浅缓时,我感觉地下水位的沉降已经到了十分惊人的地步。不知道如今的诗人们看着延河和这幸福渠,还能不能写出那么好的诗句来。在领袖们坐过的木椅上坐一下,看一看他们睡过的大木床,尽管是那么简陋和普通,但是这一草一木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无法估量和计算的。听说国庆60周年游行方队彩排后,许多老革命建议增加了毛泽东思想方队,这正是不忘老一辈,不忘挖井人的感恩之举。想起瑞金的那口红井,看着眼前的幸福渠,没有毛主席他们老一辈人的拼搏奋斗,能有今天的新中国吗?
最后来到刚刚落成的延安革命历史展览馆,规模更大、展品更多、内容更实、直感更强。特别是那些灯光和多媒体效果,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尽管许多内容我们看过听过,但我们仍然留足两个多小时。在广场上,我们仰视毛主席的雕像,耳边似乎又听到他老人家在给我们朗读《甲申三百年祭》,仿佛又听到他老人家说:中国革命的路更长。。。。。

回复 使用道具


读书巫妖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7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北保定安国

发表于 2010-6-19 11:43
夜闯南山
艳燕砚
太阳下山了,白日的炙热在晚风里逐渐失去了威力。小城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这夏夜的一丝清凉。于是,小城又变得喧嚣起来了,街上到处弥漫着夜市中烧烤的刺鼻味道。
一个念头浮上脑海,何不骑车去城外兜兜风?
寻来表妹的电动车,一个人出发了。不一会儿,就来到通往中药工业园区的南山路。路的两旁有不少麦子地,不几天麦子就要熟了。年老的农人已经取出镰刀,在夜里磨了又磨。路边少有乘凉散步的人,如我一般行驶在路上的人却不少,他们应该是晚归的进城务工的乡里人,现在才踏着夜色回家。他们的家就在山脚下,也或许要拐过山脚去,在山的另一边。一边慢慢地骑,一边慢慢地想,思绪就这样在晚风里不着边际地飘荡。
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右转?左转?这是到哪里了?一阵凉风吹来,将我从微醉中唤醒。路旁有好多的枣树,印象中,南山这一带当属南张村的枣树多,难道这已是南张村的地界了吗?我该返身回家?还是继续走下去?再走就到南山脚下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在脑海闪了一下:“进山去”。今夜就让我纵横驰骋于夜色,让夜色沉淀浮华的心灵,尽享山水夜色间的那份安宁。身处闹市,做不到境由心生,那么就让境来生心吧。
过了南山脚下的井神村,往西一拐,沿朱裕河上游顺沟而进,眼前是蜿蜒的水泥山路。山路的尽头,据说还有好多小山村,最近的是李家庄,听说村里现在只有二三十人了。
山路无人,少有车行。我散开长发让风儿穿行,听风儿在耳边歌唱,看南山静谧的夜色被我的冒然闯入而撕裂。在这样的夜色里,我这个小女子也滋生出豪气万丈,决定“孤胆闯南山”,或是“夜探李家庄”!
然而,山势越来越陡,电动车因马力有限,坡大的地方已经爬不动了。只能于一个缓坡处停了下来,天地在刹那间安静下来。夜色如水迷漫,将我淹没在这片静谧之中。拣了路旁的一块石头坐下,任山风吹过耳际,将山路旁的酸枣树叶吹得沙沙作响,将我耳鬓的青丝撩拨得飘逸飞扬。
南山的夜晚,充满着朦胧的美。想当年,郭沫若老前辈在观赏夜色时,曾赋诗云“灵峰有奇石,入夜化为鹰,势欲凌空去,苍茫万里征”。现在,所有的山峦,在夜色中随着角度的转变而移步换形,它们神肖毕现地变幻着各种意象的生命符号,传递着一种山水人文的精神价值。
抬眼望去,清幽幽的夜空中,飘荡着一朵朵或白或灰的云,一弯如钩的新月,掩映在云影中。更令我心动的是,咫尺处,一颗孤星与残月若即若离,残月在左上,孤星在右下,如月亮的守护神,紧随行走中的月亮。他们就像一对因某种原因不能靠得太近的情侣,只是用默默的眼神互诉着衷肠……这一刻,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仰望着静谧的夜空,视线聚焦在那弯月亮和那颗孤星上。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孤星伴月”?
心,没缘由的就充满了凄凉,涌上一丝淡淡的哀愁……
就这样静静坐着。漆黑的夜围拢上来,周围一片安宁。突然,不远处有灯光划破夜空,也划破了这份安宁。终于感到恐惧了,自己终归是小女子,不怕寂寞,不怕黑暗,却怕人。恐惧中,急忙起身骑车开灯。
刚才的灯光,在距离我不远的地方转入一片枣林中。在车灯的余光下,我看到一个女人将摩托车停在枣林旁,拿着铁锹向枣林的深处走去。“或许是夜间出来浇地的吧?”我心想。她怎么也是一个人呢?她的男人干什么去了?我带着满腹思绪,走出了南山。
再次仰望星空时,已是满天星斗。远处的小城灯火辉煌,与漫天星斗相辉映。眼前此景,不知是“天上的街市”,还是“人间的闹市”,我竟有点迷茫了。
别了,南山,请原谅小女子的冒然闯入吧,今夜,你必然也会闯入我梦中。
回复 使用道具


读书巫妖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7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2-21 18:53
江南印象
一朵女子
苏州----小家碧玉般的女孩
有时候你喜欢一座城池,喜欢一个地方,如同喜欢一个人,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
苏州,我说她是小家碧玉样的女孩儿,有腼腆的羞涩,也有温柔的矜持。就象苏州园林里灿烂的樱花和路旁优雅的香樟树。
那样的热烈的樱花呵,似乎要拼尽一生力气,只为在这短短的三月天,把心事一树树的张扬在枝头,生怕错过。傻傻的模样,守候在她的春闺梦里,守候着她想了又想的翩翩少年!
太湖的烟波浩淼,哪一叶小舟,载着你涉水而来呢?
流连在细雨中的樱花树下,听樱花一片片诉尽这季季的相思,然后静静地,翩然而落。没有伤心没有泪流,等不到你来也不会满怀幽怨,下一春天,我仍然愿意在这里等候。
香樟树也是苏州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粗壮的树干,象个俊郞的男子,树干上摇曳着细密青翠的枝叶,又似柔情的女子,彼此相互依恋,年年春归三月里,把最简单的愿望揉成一片动人的风景。南方的女孩,据说初嫁时娘家要用香樟木来作陪嫁的衣箱,木箱散发着淡淡香味,里面整齐的码好妈妈精心缝合的苏绣锦被,柔软轻盈温暖体贴,就象妈妈嘱咐不完的爱。
苏州的民居,黑顶白墙,窄窄瘦瘦的,房前屋后开满耀眼的的油采花,小桥下是流水,流水处有人家,人在其间行走如同行在一幅淡淡的水墨画里。
这里没有大都市的喧嚣,你可以放慢脚步,从从容容的穿过一条条安静的小巷,或找个茶馆坐下来听一听乡音浓厚的苏州评弹,感受一下醉人的伊侬软语。在响晚的黄昏里,做一个黄梁美梦。苏州的美景是需要静下心来品味的,你只有把你的心情与它融为一体,你才能体会其中的妙处。碧玉样的苏州。你感觉到了吗?
乌镇-----魂牵梦萦的地方
汽车停靠在乌镇的时候已是午后时分了,江南三月天,如同孩儿面,阴晴也是转眼间的事儿,所以走走停停,手中的伞是不能丢的。
很早以前,就心生对乌镇的向往,这是我江南梦中最魂牵梦萦的地方。那个梦从年少学堂里读的《社戏》里便飘走了,一边读着书一边想象那古老建筑带来的神秘,想亲自触摸那小桥流水的清凉,想停靠那雕花的小窗前细数前世今生,还想揣着一把茴香豆搭着乌蓬船去看社戏。
有时候,我们把梦想堆砌成一种毕生的夙愿,这种感觉如同陈年老酒,越久越醇香。于是,你告诉自已,你和那个梦想有个约会,今生必不能蚀言。
终于夙愿得偿。
轻轻走进乌镇,就象走进黑白的电影片中,乌镇是一幅纯色的水墨画,没有夸张的缤纷的色彩,它沉静安然的伫立在这儿,百年来听任岁月轻盈而过不改容颜,暗黄的纯色门窗,诉说着古朴的自然,精致的雕花小窗,花床呼吸着那曾经亲近的声音。在岁月的演变中不知掩藏了多少不同寻常的故事。小院里有许多百年的树,须根亦健硕。蓬勃生长,用或宽或窄的枝叶,记录着乌镇的繁盛兴衰。
古老的木门里,仍旧有烟火淡淡而出,令人讶异这老房子仍旧有人不愿搬离,这些老人从吚呀学语便在这里朝起暮宿,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对故园的深情依恋,让他们在一次次的迁移中固执的留了下来,看着儿孙们兴高彩烈地搬进新区的高楼,依旧不离不弃不动心思的守在这里。也把乌镇最古老的手工艺世世代代的延续下来。来,撑一叶油纸伞,穿上兰花的染布衣裙,从小桥上袅娜而过,你是不是也成了一道江南的风景呢?
西湖美景-----又何止三月天
如果说苏州是小家碧玉,那么杭州就是天经地义的大家闺秀,一个西湖就把杭州的美丽描绘得淋漓尽致。
西湖美景三月天哪,春雨如酒柳如烟,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漫步在苏堤上,你不自然地就会想到那个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也许正是有了那婉约动人的白素贞,这西湖才更有了灵气。
西湖有着精致妆容,浓装淡抹总相宜。白堤上的间花间柳,粉绿相映,行走其间如在诗画中。断桥上行人如织,那一叶叶的花伞下不知谁又在等谁?而那楼外楼里的歌舞早已琴冷声休。只是历经千年的历史,那盛唐的繁花仍如牡丹一样,在后人心中年年绽放吐蕊。
雷锋塔影倒立西湖水中,就象一个巨大的惊叹号,那一段情爱未了。不眠不休地传唱至今。据说旧的雷锋塔于解放前就倒掉了,当时鲁迅还曾经就此写过一篇:论雷锋塔的倒掉的文章。新中国成立,雷锋塔的倒掉无疑是代表着封建制度的崩坍,从某种意义上向征着对女权的一种解放。折回到历史的今天,对于这样的历史文物的丢失我们还是心存遗憾。不管怎么样,新旧更替是历史的必然。
西湖的美因为碧波荡漾的西湖水而灵动生辉。西湖在迷朦的烟雨中,瘦成了一条蜿蜒而去的河,二十四桥横卧波上,却再也体会不到“玉人何处教吹萧”的幽怨。然而,喜欢湖中巧夺天工的三潭映月,喜欢乐曲悠扬荡漾而来的画舫。瘦西湖载着江南人千年来的诗情画意,到今天依然清丽脱俗。
等把风景都看透
春风十里江南路,一路走走停停,听着相机里的花开花落,夜风微凉,坐在龙井村的小楼下品一杯新摘的香茗,看夜色慢慢的溶进那一片世外桃园般的村落里,尽管身体已疲累到极致,却不愿,就那么沉睡。夜色不语,远处灯火闪烁,明明灭灭,是不曾入睡的夜和我。想着那样一程程的春光旖旎,温柔缠绵的画面,心生欢喜。想把那样的话和心情,和人说起时是怎么样的赏心乐事。想着用最轻的文字浅唱低吟,在文字里再一次相遇再一次相知再一次相爱又别离。原来在红尘里最初的相逢都是美好的。也想,有那么一个人,成为心中最美丽的一道风景,不须看透,只要在回眸里,温暖过彼此的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读书巫妖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7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2005-10-1522:01
乡土情结
绿杨寒烟
又是一个节日长假.每当节假日放长假的时候,总有一种莫名的惆怅,丝丝缕缕浓浓淡淡的涌上心头......
离开故乡已经有二十几年了,虽寄居于宝山宝水风景独秀的宝地名城,亦不能稍减半分对故乡的思念。说来也怪,故乡于我的记忆,只限于九岁之前。那时,我只是一个玩童,并不懂什么乡音乡情乡韵,应当是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吧!然而,随着父母迁居此地的第一天,看到完全不同于家乡的居住环境,听着满好听的当地口音,看着一张张陌生善意的面孔,早忘了初次座火车的新奇与欢快,“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吵着闹着要回家。从此,这“家乡”一词,便在心中定格,九岁前的记忆深深的烙在心中。
也许我自小就是个多愁善感而又重情意的孩子吧。在远离家乡之后,每当听到有人操一口浓重的乡音讲话时,便感到特别的亲切,总是不由自主的往人家身前蹭,即便时至今日,看到用乡音说话的人,心中依然是没有来由的多出几分好感。想来,这也是我人性中的一大弱点吧!
家乡位于山东省禹城市。传说中,大禹治水时,曾在此地居住过一段时间,所以命名禹城。我所在的村庄位于离市区20公里远的郊区。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家乡的春、夏、秋三个季节。
初春,绿意方现,芦芽初出土,一群孩子们便跑到苇湾岸边,采取嫩嫩的芦芽,放在嘴里,大嚼特嚼,那芦芽的清淡滋润,足以让口角生香。村外的土岗上,有一片茂密的槐树林。每当春天到来,便开满了串串的雪白香甜甜的槐花。那是那个年代农村孩子们盼望的季节,孩子们会爬到树上,将那一串串槐花摘下来,而后再放进嘴里,细嚼慢咽,那槐花好甜哪!那是我们在那个时节最喜欢的“美食”之一。
家乡盛产红枣,几乎家家院里都有一两棵枣树。每当枣花开放的时节,村里村外,处处散发着枣花的甜香。盼着枣花谢了,小枣长到豆粒大小时,便有嘴馋的孩子们开始偷着品尝了。青青的小枣,虽然不甜,却自有一番清香的滋味,时常让孩子们留连,也时常遭到大人的喝斥。
初夏收割小麦的季节,大人们忙于地里的庄稼,孩子们赤脚光腿的在地头的树林里疯跑。知了不知疲倦的鸣叫,吸引了孩子们。他们在马尾巴上拔下长长的硬硬的尾毛,拴在竹杆上,结成一个套圈,寻着叫声,将那鸣蝉一个个的套下来,用草棍穿起来,积得多时,便拿回家,让妈妈烧着吃,以慰经年不见肉腥的肚皮。
中秋,没有吃月饼的记忆。只记得那是打枣的时候,孩子们围在树下,吵着闹着抢着,一把把的挑着大红的枣儿,装进衣兜,把一颗颗甜甜的枣子,塞进口中,那是一个收获的甜蜜的季节,常常吃得一趟趟跑去茅坑,却不知道那是新鲜的枣子吃多了的原故。
也许是冬季太过苍凉了,没有多少关于冬天的记忆。只记得快过春节时,妈妈忙着炸春卷,做年糕,蒸馒头,做枣卷,馋得孩子们围着妈妈直转......
每当从这些记忆中走出来时,心中便会有几分淡淡的忧郁.
二十几年了.除了父母,所有的亲人都远在几千里之外。每当节假日,看到同事与朋友们都能回去与亲人团聚,心中好生羡慕。只怪隔的太远,不能时常来去。不管心中怎样的亲切、怎样的思念,却总是被距离隔开,不能相见。
前年初夏的时候,适逢休假,与母亲一同回家乡。走之前,心中一直慌慌的,不能落定,总疑是在梦中,直到踏上火车,汽笛长鸣时,才相信这是真的。
坐在车上,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一遍遍回忆着儿时景象,那儿时的故乡,可是从前的模样吗?那庭院里的枣树,又粗壮了多少?姥爷家院里的那棵古老的皂角树,是否还是荫满中庭?村头小桥边那棵老梨树是否依然枝繁果密?通向村外的那小路,是否依然如母亲布满额头的皱纹一样布满沟辙?村南那棵茂密的芙蓉树,是否正开满了鲜艳的花朵?一遍遍的想着,那疼爱着我的姑姑、舅舅、姥爷,他们是否还健壮如昔?是否还能认得出我呢?想着最疼爱我的一生孤独的大伯父,临终前想见我却见不到遗憾而走,而我此次回来,却只能去坟前祭奠他老人家时,不禁泪往上涌,哽咽无言。
近乡情更怯,当汽车载着我和母亲驶到村口那条小路时,泪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再回头看母亲也已是泪流满面。这是生养了母亲也哺育了我的一方热土啊!一直就不太明白,只生活了生命中最初九年的故乡,却如此深刻的印在心中是为什么,到此时才明白,那不仅仅是因为她盛载着我无忧无虑快乐纯真的童年,还系着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源于一份浪迹天涯的游子们对故乡的一份赤诚啊!
每当出门看到奔驰而过的列车,心中总会泛起一阵阵的感伤,听着车轮轧轧的声响,心便一起随着飘向远方的故乡......
又到了节日长假,而迫于种种原因,我只能窝居在自己的斗室,在心里想着,电脑里看着,在纸上写着我对家乡的眷恋。总是想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纷争,回归故里效仿古人叶落归根,然而却又暗笑自己是在痴人说梦......
我那挥不去、忘不了、解不开、斩不断的乡土情结!我那魂牵梦萦时常梦回留连忘返的故乡,还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读书巫妖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8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6-1 13:39
从柴窝堡石器看远古历史
色之有道
对于一些没来过新疆的人,这是一个遥远的地方,遥远而模糊,模糊带一些偏见。这些偏见像疯长的野草,如果不到新疆,割不掉除不了。每每提到新疆,没来过的朋友,除了说遥远之外,剩下的不外乎荒凉、落后这种词眼。这或许还算好些,再具体一点,总逃不脱被安个“鸡不生蛋,鸟不拉屎”、“穷山恶水”的罪名。虽说未到过者无罪,但总得遵守一个规则:没有到过就没有发言权。而对于新疆这片广阔的土地,到过了的人,如果没有深刻的生活体验,没有炽烈的感情交融,那就依然没有发言权。这并非强人所难,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可以误解我们,却不可以误解这片土地厚重的历史和祖辈们用智慧谱写的发展。
说到新疆,自然离不开省会乌鲁木齐。如果把新疆比作父亲伟岸的身躯,那么乌鲁木齐必是让这个身躯更加辽阔更加辉煌的母亲。这些年,人们对乌鲁木齐的印象,从本原的“优美的牧场”,到如今高楼大夏的别具一格;从误解的“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到如今和谐小康的丰衣足食;从昔日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到如今车水马龙的繁华若锦。
岁月如梭,这位历经沧桑的母亲不仅没有白发苍苍,风烛残年,反而朱颜绿鬓,风华正茂,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来目睹她的美丽风采,瞻仰她的深远厚实。我们看到了乌鲁木齐今天的流光溢彩,也知道一些乌鲁木齐古代的历史,在多数人的认知里,乌鲁木齐的历史零星而难缀,泛白而断层。提起乌鲁木齐过往,在多数人的眼里,岁月的痕迹比西安浅显,光阴的容量比北京狭小,人文的流沙比中原淡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错觉:乌鲁木齐的历史起源晚于中华历史任何一个地方。这个错觉令人心酸,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多少存有些历史的自卑感。
其实我们不必自卑,有人的地方,就有历史,而乌鲁木齐悠久的人类生存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说到新时期时代,大多数人自然而然想到“上山”、“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等这些遐迩闻名的遗址,而对乌鲁木齐的柴窝新石器堡遗址却知之甚少。
柴窝堡,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名字,诸如此类名字,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能找出成千上万个来。我们说的这个柴窝堡,在距乌鲁木齐市中心20公里左右的地方,生活在乌鲁木齐的人没有不知道柴窝堡的。柴窝堡的名声响,响在这里有美丽迷人的柴窝堡湖,波光粼粼,山水相映;响在这里有优美独特的休闲景区,绿树林荫,四季有味;响在这里有美味可口的柴窝堡辣子鸡,香辣四溢,回味无穷。可就这么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名字,却承载了乌鲁木齐乃至新疆人类生存文化的重要历史。
今天的人们并不知道柴窝堡的古老,缺少了古老的浓烈,认知里就多了一份缺憾。而这份缺憾,是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应该去填补的,是每一位旅游的游客都应该去知晓的,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辜负沉甸甸的足迹,不辜负闪闪的双眸,不辜负我们寻求的美。那么,就让我们揭开柴窝堡古老的面纱,去探寻先祖生活过的点滴吧。柴窝堡如今的发展蒸蒸日上,可能会有人误以为这里的文化不久远。据考古学家发现了的柴窝堡遗址来看,这里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了人类居住。遗址有两个地点,一个位于柴窝堡湖东岸的戈壁湖滩连接地带,另一个位于柴窝堡湖西南向东延续到的湖边。这两个地点的众多石器标本,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远古的年代。看那坚硬如铁的石片,细石叶,刮削器,雕刻器等,远古人是怎样的精雕细琢,才打磨出这一片片,一块块生存的利器;看那形状各一的石核,楔形,圆锥形,船底形等,远古人是怎样的兢兢业业,才制作出这一樽樽,一具具生活的用品;还有那原料多样的器皿,硅质岩,碧玉,燧石,玉髓等,远古人是怎样的勤劳智慧,才发掘出这一种种,一类类上乘的材料。柴窝堡的遗址,让我们对乌鲁木齐的人类生存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新石器时期的乌鲁木齐,会是什么样子?与处在同一时期的各地域的人类有什么区别?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只能靠猜测来还原他们的生活,还原他们的辛劳,还原他们的智慧。
那时候的乌鲁木齐,或许比我们想像的还要落后,用现在话来说,没有最落后只有更落后,没有最贫穷,只有更贫穷。这么一来,不免对古乌人的生存状况担心不已。据史料记载,新石器时期,各地因自然环境的不同,各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发展也各有先进。黄河中下游地区自然环境较好,资源较为丰富,靠着天时地利,很早就有了初期的旱地农业,饲养猪、狗、牛、羊等动物。长江中下游地区虽说差一点,不过却因地制宜的发展了初期水田农业,也饲养了猪、狗、牛、羊等动物。而咱们乌鲁木齐可就吃了自然环境不好的亏了,地处偏远沙漠,水资源也不丰富,森林植被稀少,所以基本上没有农业。那么,他们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呢?他们会不会奔波了一整天而没有任何收获饿着肚子,会不会走了很久而没有任何水源供他们解渴,会不会寒冷来时而没有衣服御寒,没有房子居住?据考古学家介绍,那时候的乌鲁木齐野生动物还算富裕,先祖们主要以狩猎采集为主。如此说来,先祖们也不至于忍饥挨饿,广阔的野生“饲养”场所,让他们过得也还算优哉乐哉。不过话说回来,乌鲁木齐新石器时期的远古人类,还是拖了那个时代人的后腿了,谁叫咱们的天时地利没人家好呢。虽然拖了后腿,但让我们明白,乌鲁木齐悠久的人类生存历史可以早到新石器时期,还我们以历史自豪感。
也许有人会说,你这是在替古乌人担忧,完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倒要好好问一问,这真的没有任何意义吗?几十年,或者成百上千年后,我们也希望后辈子孙会“担忧”我们现在的生活,“担忧”我们孜孜不倦的努力,“担忧”我们为人类进步作出过的贡献。这种担忧,是惊喜,是自豪,是乌鲁木齐的历史,是乌鲁木齐走过的沧桑。
国学大师钱穆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民族,须对以往的历史存有温情与敬意,这些温情与敬意,来自对历史的挖掘与教育,来自对历史的认知与发展。国家民族如此,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不更应该如此吗?是的,我们是在替古人担忧。这种担忧是对这一段历史的缅怀,对历史的尊重,对这片土地深刻的记忆。站在历史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看得更广,行得更远。这种担忧,并不多余,而且是非常有必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读书巫妖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8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6-3 10:09
再涌尼山万片霞
前度刘郎

经常游走于网络之间,消息竟也颇为灵通。得知前段时间,前门的广场上,一夜之间就树起了一尊孔夫子的塑像。塑像虽然无缘亲眼见过,孔夫子我却颇为熟悉。“知之为之知,不知为不知”这样浅显的道理,便是得益于他的教诲。只是,这个两千年五百年前就已经做古的夫子,不但生前坎坷,死后竟也不得安生,时常被高高举起,又被狠狠摔下,既享受过被捧为至圣先师的无上荣耀,也有过被打成小人腐儒的辛酸无奈。这一百年来日子愈发不好过了,很有些暧昧的人,就讥其为孔老二,更有的直斥之为酱缸蛆,好象中国的百般不是,皆系于他一身,大有将其挫骨扬灰的架势。
前门的夫子像很快就在网络上掀起了风暴,反传统的斗士一拔一拔的,再次蜂拥而上,这个“老腐儒”终于抵挡不住众生的口水,只好再次打消了教化众生的欲望,没多久就灰溜溜地躲到国博馆去了。
说心里话,我现在对孔夫子并不感冒。虽然以前也曾附和着反儒的潮流,大骂过那个“酱缸蛆”。只是如今,曾经那样恶毒的咒骂除了使我认识到自己的浅薄外,竟只能增加我内心的愧疚了,但反儒的斗士却不肯顾及小民的感受,依旧乐此不疲,一次比一次激进,一次比一出格。每一次的鞭尸行为,都使我惨不忍睹,而我唯有背过脸去,内心涌动起一种愧对先贤的罪恶感。就是于这样的愧疚感中,我依稀又听到了亘古以来的,“明明德”的深情召唤。

翻开一页泛黄的史书,走进金戈铁马,战车简策的春秋时代。在刀光剑影的杀伐征战中,在颠沛流离的黄尘古道旁,在幽深静谧的林泉鬼谷里,依稀还能望见手持竹简,峨冠博带的先贤。
春秋时期的东周王朝,中央威权已经江河日下,在诸候争雄,战乱频频的时代,先民艰难而顽强的繁衍生息着。就在那个礼乐崩坏,互相杀伐,烽火连天的年代里,中国的先贤们愈加向往远古圣王垂拱平章的天下大治,他们怀抱着天下大同与华夏一统的理想,开始走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探索之路,如此而来,春秋时期的各种学说流派始纷纭而立。
鲁襄公二十一年,鲁国勇士叔梁纥偕小妾颜徵在来到位于曲阜城东南的尼丘山祈祷求子。公元前500年的尼山,是鲁国陬邑昌平境内的一座无中小山,谁也无法预知,叔梁纥的这次祈祷,竟然使这座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山从此成为一个历史的巅峰,两千多年来始终屹立不倒。公元前551年,即鲁襄公二十二年的九月二十八日,一代圣贤孔丘孔夫子诞生于鲁国昌平乡,今为鲁源村。从此,就留下了“尼山毓圣”的神奇传说。圣贤在尼山而孕育,尼山因圣贤而闻名,两相辉映,一座无名小山从此就与五岳同尊,名垂宇宙,光照千秋。
关于夫子的诞生,流传着各式各样的故事,由于年深岁久,我们已经无法一一考证。然而,这些代代相传的神奇故事却可以显见几千年来人们对于夫子的崇敬,通过这些美丽的传说,我们隐隐还可以望见公元前551年的尼山,五峰环峙,水秀山明,缭绕着丹霞紫气。我很是相信,若非是那样的祥和,那样的宁静之地,若非有那样的空灵,那样的幽雅之所,就无以养育出旷古的贤才。

春秋,正是列国竞雄,五霸迭出的时期。尼山见证着历史的风云,并与之同步变幻,经历了一个波淘浪涌的时代。正是因为历史的沧桑,才赋予了尼山深沉厚重的意韵,正是因为印上了历史的苍痕,尼山的风姿才愈加旖丽,尼山的风格也愈发雄健。
孔夫子三岁时,其父叔梁纥逝。孔夫子与其母颜徵在幽居于曲阜阙里。少年的孔夫子即“有志于学”,二十而有所成,“博学而好礼”。到了三十岁的时候,这位“学而不厌”的儒生,即名声在外。
“为学”是夫子的致知之道。他不但师从名家,访苌弘,会老聃,拜师襄,亦能“不耻下问”、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其非但好学,且“敏于学”,善于以辩证批判的态度为学,故曰:“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其“温故知新”,博取众长,兼收并蓄,形成了以“仁”为核,以“德”为纲的儒家思想,力图以仁义济天下,以博爱诲众生,使人人成为谦恭有礼的彬彬君子,从而达到天下大治。儒学说集个人修为心要与治国方略为一家,不可不谓是博大精深,夫子毕平生之力,言传身教,终于成为儒家学说的开山鼻祖。
儒家思想学说体系的成形,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人本思想的启蒙开始。此后的两千多年里,尽管历史的车轮时常被残酷的战争推动,尽管朝代的兴亡并没有走出历史的轮回,以“仁爱”为核心的儒思想却已经深入到那些莘莘学子之心,成为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座右铭,艰难的引领着华夏民族,行走于苍茫的历史时空里。已经无法想象,倘若华夏民族没有以“仁爱”为精华的道德血液注入,而任凭着动物属性的从林法则横行肆虐,我们的民族还能不能走到今天。
后人以极其精练的一句话,概括孔夫子的无量功德,曰: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著《春秋》。正是因为有了博学多闻的夫子,正是因为有了勤勉执著的夫子,中华文明一跃千里,并且惠己及人,教化了历史长河中的芸芸众生。正是因为有了夫子,尼山的风才散发着竹简淡墨的幽香,如缕不绝,穿越了历史的荒漠,掠过了时光的长河,在中华大地上吹拂了两千五百年。直到今天,当我们翻开《四书五经》,在之乎者也的咿呀声里,春风化雨般的教诲依然淳淳,沁心而来。

春秋的局势动荡,在互相倾轧的列国争斗中,很难长久地保留一块清静之地,孕育了圣贤的尼山因此阴霾重重。在今人固有的意识里,主张中正平和的儒学子,皆是文弱弱的,百无一用的书生,是明哲保身的墙头草,儒家的中庸之道因此饱受诟病。
夫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我们不难看出,那个一直追求高尚道德的老儒生,其实不乏血性。鲁昭公年间,正是“陪臣执国政”,“八佾舞于庭“的时期,克己复礼的夫子,拍案而起,怒曰:“是可忍,孰不可忍?”羞与逆臣为伍,屡次放弃出仕的机会。到于定公9年,夫子出任中都宰,而后为小司空,大司寇,鲁国大治。定公12年,夫子为避免陪臣执政的历史重演,采取“堕三都”方策,与鲁国三桓的矛盾全面爆发,最后只能带着他的弟子,被逼上了周游列国的漫漫长路,开始了“明明德于天下”的漫长旅程。满腹诗书的夫子,就成了一朵飘泊无定的云。
当我们今天一边看着扭曲着人性的反传统斗士,为了苟且偷生,谄笑着拍马奉承时,一边不由得就对那个迂腐不堪的老夫子肃然起敬。勿用说是那“舍生取义”的凛凛气节,就是那“不饮盗泉之水”的道德认同与要求,我们可还曾有么?
离开鲁国的孔子开始游走于列国之间,时年55岁。先后投卫,奔宋,赴齐,访郑,入晋,居陈、至蔡,望楚。饱尝奔波之累,屡受流离之苦,几经围困,历尽艰辛,计时13年。
奔波于黄尘古道,诸候列国间的夫子,就是一朵飘移不定的云。夫子的飘泊,让尼山的云霓也黯然失色。有了阳光,云朵就是多姿多彩的美丽虹霓。没有了阳光,云儿便显得阴沉了,忧郁了。直道而行的夫子,在一个刀光剑影的乱世江湖里,无法说服位高权重的诸候王们接受他的仁政思想,所以注定了他颠沛流离的命运。
落魄的命运却无法改变夫子宣仁弘爱的理念,“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种坚忍执著的济世精神,经常让我佩服不已。我一直觉得,夫子游走于列国间的,疲惫的身影至今未曾消弥,依旧在浩渺的时空里深情地跋涉着。我一直觉得,唯有这样的正心诚意,直道而行的至诚君子,才堪称万世师表,才是值得我们景仰的伟大先贤。
鲁哀公十一年,夫子的学生几经努力,终于使夫子结束了江湖的飘泊生涯,回到阔别多年的鲁国,是年68岁。回国后的夫子依然不被重用,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的浩繁工作。

因为夫子的飘泊,尼山便失去了精气神。尼山的云,压抑而沉重。而今,夫子重到尼山,又赋予了尼山散发着幽芳的墨韵。朗朗书声,破空而来。被乌云压抑了十几个春秋的尼山,风起云涌。春风化雨的时代似乎就要很快来临。
开办私塾,援课传道,是夫子的一个伟大创举。这个中国教育的祖师爷,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教育家,孔夫子“有教无类”,其“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诱”的教育风格,效果显著。
学生宰予昼寝,孔夫子怒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又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纵观论语,这是夫子最为严厉的一次教育,如今看来却生动而幽默。宰予后来成了“孔门十哲”。正是如此生动而有效的教育风格,才使三千弟子纷至沓来,七十二贤人横空出世,“子曰诗云”的读书之声响彻尼山。
五峰环峙的尼山,在春风化雨的环境里,愈加瑰丽多姿。两千五百年以后的我,亲身体会了现今浮躁而功利的教育乱象,难免时时又向往起两千五百年前的私塾书院,不知道这是我个人兴趣使然,还是社会的悲哀使然。尼山的雨,滋润而深情,恒久地飘洒在历史的记忆里,至今仍让人感慨唏嘘。

公元前479年,即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孔子病逝。那个望川而叹,“逝者如斯乎,不舍尽夜”的老者,终于走完了他辉煌而落拓的一生。
斯人已去,夫子的仁爱光辉思想,却赋予尼山鲜活的灵魂,犹如一道亮丽夺目的虹,高高地悬于历史的天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淳淳教诲,“苟志于仁,无恶也”的殷殷期盼,“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切切嘱托,召唤了无数的贤人志士,使他们“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修身齐家,流惠万民。
公元前476年,中国进入了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夫子身后的儒学,并没有在百家争鸣的大环境里没落,反而在一代代先贤的努力下发扬光大起来。夫子逝世一百年后,孟子生。孟子毕其一生之力,继承发扬,进一步完善了儒家学说,其人以雄辩的口才,凌锐的气势,将仁政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成为继孔夫子之后的又一代儒学宗师。孟子而后,儒学逐渐成为国学精粹。历朝的统治皆以儒为治国方略,生前抑郁不能得志的孔夫子,在逝世几百年后的,逐渐被抬上了圣人的神坛。这其实很有违于夫子所主张的中庸之道,把主张中正平和的夫子,抬到历史极端的前台,这是别有用心的统治者搞出的一个冷笑话。出于政治需要,历朝的统治者又都力图使儒学成为其统治的工具。原来闪耀着人性与民本光辉的经典,逐渐被删改,被歪曲。无怪乎,现在的人们只知道儒学之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极少有人知道儒学里还有“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的铿锵之语,极少有人知道儒学里还有“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大仁大德。这真是儒学与民族的大悲哀。
至于新文化运动而后,这个已经死了两千年的老夫子,终于在神坛上也坐不住了,不得不在震天响的批儒骂孔声中,承担起民族衰亡的责任,被打到地狱里去忏悔他的罪过去也。摒弃了传统文化,《四书六艺》从此就远离了我们,远离了修身齐家,正心诚意的教诲,众生便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终究是日复一日的迷茫了。
尼山那一道的美丽风景,那曾经明丽夺目的虹霓,似乎就要消逝于历史的时空之中,在尼山回荡了两千五百年的仁爱召唤也几不可闻。可怜的夫子,生前流离于动荡不安的诸候列国之间,死后犹要奔波于天堂与地狱之间,正是冰火两重天,欲中庸而不可得。那个就是在西方会士眼中也是极为聪明,极是伶俐的夫子,又何尝能想到今日?

我对新文化精英最大的不满就在于,他们竟然处心积虑,竭尽所能,强行割断了我们与传统经典的联系,使我在文化思想归属上,成了无本之木。传统固然有传统的糟粕,可是孔夫子早就教导过,“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先贤著述自是为了教诲启迪后人,而后人也自愿读些本该属于我们的经典,这样的两厢情愿,到底干卿底事?他们却硬要横插一杆子,硬生生的把先哲经典,束之高阁,任由它虫蠹尘封,使我们无法得到最初的思想启蒙。
我直到快三十岁的时候,才有幸读到《三百千》,至于《幼学琼林》及《声律启蒙》一类,在读书时竟然闻所未闻。在一个横扫传统的时代里,除了万万岁与假大空的说教,我们还能读些什么呢?及至后来,终于知道了《四书五经》。后来,终于在一个书店的角落里,居然发现了尘封已久的经典。只是翻开书本,那生涩的之乎者也,几经吟哦,难以成诵,我悚然发现,我们离传统文化已经太久太远。
曾经孕育了圣贤的,往来着莘莘学子的尼山,在一个反传统的时代里,终于沉寂了下去。倘若我们不扫荡迷漫在中国的反传统的阴霾,就不能还尼山以灵秀,也就不能聆听到亘古以来“明明德”的深情教诲。
现今的中国,尽管批儒批孔的精英辈出。但真正读懂,或者读过《四书五经》的却极少。不外乎就是一群斯文败类,借鞭尸以扬名。这些老是反中庸,反儒学的,张口闭口就要破旧立新的伪思想精英,手段极尽下流。断章取义,歪解乱读,是很常见的手法。夫子说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之知。反传统的人士很是以为抓到把柄,皆诬蔑夫子愚民。殊不知古代没有标点,夫子话的加上标点就是这样:“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是何等的气度与胸襟?相形之下,反传统的批孔人士又是何等的浅薄与阴毒。
孔孟之儒,以仁为本,仁者爱人,仁爱天下,有最朴素的民本思想。处处显示出爱民忠君的仁爱之心。“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皆是儒者爱民的倾情表述,哪怕是最能言善辩的反儒者,估计在这样铿锵的,掷地有声的言论面前,一样也要为之敬服,当然,这得有一个前提,假使他们还没有昧了天良的话。
孔孟之儒,以仁为本,却也不乏血性。“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在当今的漠漠红尘里,这样的操守不知还有几人能够做到。当然,我也从不指望那些反传统的人士们能做到。他们每每做些鞭尸的活儿,不就是为了讨点利益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舍生取义的小人,从古至今,皆未有也!
前门的夫子像已经撤去,但凡是读过《论语》的,却又要有丝丝的腹诽了。我知道,他们非直到将传统完全铲除,使中国不再有产生贤哲的土壤,是绝不肯善罢干休的。然而,我偏不信,凭他们就能铲除人们心中对圣贤的景仰。难道,他们还有本事再来一回“焚书坑儒”么?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夫子的忧虑,在两千五百年后的中国,得到验证。当徐老太与药八刀享誉中国的时候,当众多的文抄公教授道貌岸然的纵横于学术论坛的时候,当中国的贪官遍地,众生迷醉的时候,中国终于尝到了摒弃传统道德的苦果。没有了道德藩篱的约束,任凭从林法则为祸人间,众生都将成为所欲为的狂徒。人性中的邪念得不到道德力量的抑制,这个世界什么样的事情都可能发生。我倒是希望,迷茫的众生可以快快的回过神来,学会“慎终追远”,回到两千五百年前的先贤那里吸取智慧,用仁与爱的道德理念修养自己,教诲后人。
而尼山终于是沉寂了,淡出了历史的视野。滚滚风尘中,众生都在逐利争名,没有人愿意再去倾听尼山深沉而含情的历史回声。
前年参与一个关于朱子的对联活动,内中有一副成联很是有韵味:“一生循圣规,学自有成,遥追泗水千秋月;四海开书院,教而无类,再涌尼山万片霞。”想必重出圣贤,也正是这位仁兄渴望的吧?今天便将这“再涌尼山万片霞”摘来作为本文的标题,以示心中的切切渴盼。在此向这副成联的作者表示感谢。
华丹
于2011-5-12

回复 使用道具


读书巫妖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8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9-13 12:38
中秋牯牛降游记
紫玉
牯牛降之行本已放弃,却因身边人的一再怂恿,故而成行。
因为是临时决定,报名后也没有仔细的做功课,便在第二日的晚上回合出发了。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了祁门,那时才夜里三点多。联系好的向导安排我们去了他家休整了一下,顺便做了一个早饭,虽然那些菜不合我的胃口,但是我勉强的吃了些稀饭和一个白煮鸡蛋。
我们一行人等到五点多,便将行囊背上身,开始陆续的出发。临行时也不记得谁给了我一颗大蒜,我就稀里糊涂的将它揣在了口袋里,没想到它后来对我的帮助很大。
我们穿过杂草,穿过茶园,来到一处溪水,向导的解放鞋在溪水中礁石上轻点了几下就到了溪水的彼岸,而我紧跟其后却不幸落水,鞋子立刻成了沉船,载满了清澈的溪水。我一阵沮丧,抱怨起脚下那双专业的登山鞋怎么不防滑。其实并不是鞋子的问题我是知道的,突然一双有力的双手将我提上礁石,我抬头望去是一个熟悉的脸庞——老炮,那心里一阵感激。向导见我们陆续都过了岸,就继续前行,我依然紧跟其后,我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只是知道流了很多的汗水,爬了一段又一段,我有些吃力了,在一些人的要求下,我们来到了一处略微平坦平台上集体休整了一次,大家拿出水和食物补充了能量,我只是吃了一点点东西和一点点的水,因为累了觉得吃不下,我们大约坐了十分钟,向导就催我们起身。我有点不情愿的将包上身,那包叫一个沉呀。自打这一处休息后,便开始渐渐的远离向导的身后。
尽管如此我们的领队没有放弃我,还有老炮、妞妞,这一路我们虽然一直落在后面,但是心是暖的。抬头虽然看不见山头,看不清脚下的路,但是我们一直坚持着。大约上到1200多米的时候,我坚持不了了,我想放弃,可是身后茂密的丛林,就算是下去我想也我没有那个力气了,在休息了片刻后,硬着头皮继续上,我一只手拄着手杖,一只手拉着树木,腿努力的使劲蹬着,因为比较陡长满青苔的道路也比较滑,所以我就先上了,而老炮说会一直在我身后,如果我滑下来的话会挡着我的。我心里又是一阵感动。我也不记得翻了几个山头,中途休息了几次,我们终于看见了熟悉的背影,外挂A、B和徒步天下、骑兵在一块干净的大石台上休息,见我们来了,便将包陆续的背上为我们挪出空位,开始往前走去,我很无奈的说了一句:“我们刚来你们就又要走了啊。”其实当我看见伙伴的时候,内心非常的开心,终于赶上了,但是看着他们又要走了,我便又开始失落起来。到底还有多高、多远,目的地到底在什么地方等着我呀。失落归失落,我还是把背包卸载了石台上,索性躺下了,阳光刚好照在我的身上,暖暖的,石台也是暖暖的,尽然也有了些睡意,多想睡一觉啊,可是还是要赶路的。不记得谁说了一句:“看这里的景色多美呀,云从山的那边过来了。”我循声站起来,看去,真的,刚才还没有看见那座大山呢,现在看见了,还有一大片的云从眼前移动着方向。老炮立刻拿出相机咔嚓咔嚓的给我们拍了几张照片,真美呀。原来落下了,也能看见美景。
为了不让前面的人担心,我们告别了大石台,目标便是我们刚刚看见的大山的顶峰。虽然小腿开始发胀疼痛,但是我咬了咬牙齿开始新一轮的挑战,挑战我的体能极限,我只能这样安慰的告诉自己。
这里铺满了落叶松的叶子,走在上面很是松软,路开始平缓起来,我并没有觉得有多么开心,只是能听见我自己的喘息之声,是不是的需要站一会休息。远处传来“喂...”的声音,然后领队或者老炮便会做出“哎..”的回应,我是连叫唤的力气都使不出来了。
好不容易上了山顶,以为终于到了,没曾想领队用对讲机和前面的队员通了话才知道还没有,还有一座山峰,我立刻觉得不行了。老炮说在坚持坚持。坚持坚持,我自己知道我都快要透支了。领队说这林子里蚂蝗多,不能多休息,我只是有气无力的说了一句:“我已经累得顾不上什么蚂蝗了,它要吸就吸吧。”结果他们三人哈哈大笑。是呀,一直小心着,害怕蚂蝗吸我的血,可是此刻就是天塌下来,我也无所谓了,我真的太累了。尤其是我们上到1400多米的时候,我看着身边的陡坡,都想跳下去,直接到山下,当然那个年头只是那么一闪,再累我也不会做那样的傻事,毕竟从小老师就说过:“好死不如赖活着。”
这山有1720米高,可是最后的一两百米,异常的艰难,陡峭且不说,地上的泥土表层都是湿滑的,都不知道该怎样落脚,也不知道怎样攀爬,很害怕一个不小心会滑下山去,而且体力有限,也没有多少的力气可以让我有信心。但是就这么站着,也是不现实的,必须要爬上去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也只有一条路可以看见希望,看见温暖。领队可能看出我的心思,便对我说:“你不是说不要腐败,要自虐的蛮,这次虐够啦?”“我没有想到会这么虐呀,我要休息一下,再爬,要不你们先走,我一会和老炮跟上吧。”我说。“不行,我们出来对你们的安全是要负责的。”领队很坚决。妞妞这个时候也开口了说:“没事,我们跟着你慢慢走。”我没有再说话,只是看是扯着身边的树木,用力的往上爬,虽然腿很痛,虽然呼吸急促,心里只有坚持,坚持,这两个字。
好不容易不再有向上的路,而是相对平坦的小路,不远处传来水的声音,领队说可能是快到营地了,因为这山峰上只有一处水源,而且离营地不远。我心里总于有了希望。此刻领队走在了我的前面,带我们穿过一处一人高的茅草丛,立刻说:“就是这里了——水源。”我们循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所谓的水源只是一只澡盆大小的水洼。溪水从山上哗哗的落下,流入水洼内,再溢出流向下一个更小的水洼里。对我们第一次到访的人来说,这水源太迷你了,不过也是很珍贵的。此刻我们都已经断水好长时间了,领队第一个将空瓶放在溪水下等着,直到装满,我们也开始陆续的翻出那些空的瓶子装起纯天然的矿泉水,想起在景区的山上,一瓶矿泉水的价格一路飙涨,而这里却可以免费的喝,也真是幸福。
喝完水,我们又开始出发,走了一会有便到了营地。看见大伙都在,终于有了解放的感觉。看见骑兵铺的地垫,我立马坐了上去。太舒服了,我要好好歇歇。
蜗牛说要撑帐篷了,只好硬撑着身体和她一起搭起了窝。很想倒在帐篷里睡觉,可是肚子也好饿,准备等着吃了晚饭睡觉,哪里知道人生和老东西叫我过去,说我是九月明星,要为我庆祝生日。本想回绝,可是他们的盛情难却,便吃过去吃了些罐头食品,听他们瞎掰。说也奇怪聊了一会睡意全无,把老炮和骑兵叫来一起吃吃喝喝聊聊,天色竟暗了下去。在我打算会帐篷之际,天空中出现了一轮明月,而且一条叠云将天空一份为二,在另一边竟是满天星辰。第一次看见星月同辉的天空,那样的近,那样的清晰。不知不觉中,领队燃起了篝火,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有个别的队员也挣扎着从帐篷里出来,一起参加活动,就在这时,少见的萤火虫出现了,这一切太美了。
所有的疲惫都被忘记在脑后,有的只有一份幸运的幸福感。人生说:”我这个生日过得太有意义了。“我也这么认为,虽然吃了很多的苦,但是也看见了这些平日里看不见的景色,也算值了。
这一夜,我睡得很沉,直到好多人都起来了,我才不情愿的爬出我的帐篷,刚出来,想刷牙洗脸,就听见打水回来的人生吆喝:”谁要登顶看云海的?“我一听来劲了,我立刻喊道:”我!我去!“这时蜗牛说,现在登顶,马上下山就没有力气了,我一听也对呀,想起昨天,拖累了领队,妞妞和老炮,我都觉得不好意思了。”我还是不去了吧。“我说道。可能是人生没有听见,他又说:”要去的快点。“我在收拾帐篷里的东西,内心非常的挣扎。就在最后一刹那,我决定跟着人生登顶,好不容易上了山,没有登顶真是一种遗憾,想想之前吃的苦。去,哪怕没有力气下山。就这样人生、阿伦、逸凡尘和我四人出发了,开始找登顶的路了。
我们走到水源,发现那边上去太危险都是滑石,结果又折回来问领队,领队指了指那边一条小道,我们就上了,可是阿伦看了看有些陡峭的路说他放弃,把手腕上的表留给我们,我们一再劝说下还是没能挽留住他。好吧,就我们三上去吧。人生在前面开道,我夹在中间,是我强烈要求的,因为我有点胆怯。
走过一段难走的路,其它的路都如履平地一般,原来山顶上的路并不是那么的难爬了。人生说我们身边被翻起的落在地上的松针都是野猪拱的,我很本能的问人生:”野猪会不会袭击我们?”他说:“不会的,一般来说动物都是怕人的,不会主动攻击的。”这我才放心。
到了山顶,有一块大岩石,应该是山峰的最顶端了,人生说要我先上,开始我不明白意思,后来才知道,人生的用意,他说:“你现在就是我们这些人里第一个登顶的人。”我很感动,昨天我告诉他我一直在拖累领队他们,最后费了很大力气才到了营地,没想到今天登顶,他会把这个机会让给我。
我们三上了山顶狂拍照片,自己拍了留念,再拍了景色,第一次看见云海是怎样覆盖山峰的,第一次真实的看见群鸟在头顶盘旋。壮观是不容置疑的。
看了看时间到与领队约好下山的时间了,才依依不舍的离开。此刻云海已经散去。到了营地收拾了东西,等来了接应我们的向导,大家便一起出发了,经过一夜的休整,力气又回来了,虽然还是有点乏力。我紧跟着向导和人生、逸凡尘让老炮跟着我一块在前面打头阵,大家都有说有笑的,这下山的路比想象中的容易走些,只是要穿过一大片一人多高的茅草甸,所以大家都要跟上,万一掉队就糟了,因为山上起雾了,脚下的路更看不清。
还好在进茅草甸的时候听向导的话,加了件长袖,虽然热,那些茅草却没有刮伤我的皮肤。我一路走一路听向导说山里的故事,向导说他在山里看见过狗熊,还给我们形容了一下它的长相,说那东西足足有三百多斤重呢。看见时,狗熊没有看见他,而且好像吃饱的样子,吓得向导拔腿就跑了。
向导还说这山里有金钱豹,以前跑到邻村偷吃过人家家里的小猪崽,并且绘声绘色的讲了一遍过程。听完,顿觉得后怕,还好什么都动物都没有遇上。想想如果遇上,我们这群人就是想跑也来不及呀。
总于下山了,到了向导家,大家在向导的院子里休息了一下,突然有人喊了句:“中蚂蝗了。”大家这才开始挽裤腿,脱鞋,脱袜子查看起来,陆续有人发现有蚂蝗上身了,我本想偷懒,可是想想,还是看看吧。刚把鞋脱了就看见一只小蚂蝗趴在我的脚上,我立刻把它扯下来摔在地上,还好没有吸到我的血呢,还在犯罪未遂的途中。在鞋面上又发现一只想要往里钻的蚂蝗,我有点愤怒了,我彻彻底底的把身上检查了个遍,才躺在躺椅上休息了一番,突然一颗大蒜从口袋里滚落下来,才想起蚂蝗为什么没有咬我,可能就是这枚大蒜吧(人家说蚂蝗怕大蒜的味道)。
接我们到镇上的车来了,双排座的小货车居然就这样挤下了我们14个人,还有14只行囊。山路十八弯,真的一点都不假,急转了十五个弯终于渐渐开向仙寓镇,我们中午腐败的地方。
酒足饭饱后,很多人都买了一双拖鞋穿起来,因为我是带的,所以我没有去买,直接上了车,找了位置坐下了歇着了。
一路大家都很开心,分享着自己本次的心得,途中偶遇一条溪水,很清澈,可以下去游泳,车上的人开始闹腾起来,强烈要求下水,领队看大家热情高涨也就同意了,我们女生是不好意思这样下水的,就在水边玩了起来,而我因为换拖鞋掉队了,等我下车,看见蜗牛和老保准备漂流,我一下子起了兴趣,什么也没有想,就喊道,我也去。等我跑到那边,她们已经穿起救生衣了,我还没有来得及问怎样收费,就稀里糊涂的给了一些钱和他们去了。我们在橡胶船上玩了一会,看了一会风景,也陶醉了一番,我才回过神来发现我的存在有点突兀,这样静的地方适合两个人去,三个人真的多了。可是现在在水上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怎么好,只好装作看风景。
此次一行,又一次感受人生需要坚持,不可以轻言放弃。






回复 使用道具


读书巫妖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8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

发表于 2011-9-19 15:23
快乐驴行——
穿越白马大峡谷纪实
兰色情怀
走出峡谷,来到一处农家,一行朋友纷纷换去一身湿衣,而我忍不住抬头远望。
远处的青山即将成为记忆,清清的溪水,幽幽的峡谷,瞬间涌上心头的是浓浓的情愫,穿越白马大峡谷是我多少次的梦想,此时已经成为现实。一天多的时光添加了无数美好的片刻,也许会伴我在今后的日子去慢慢回味。走进峡谷,幻想着许多未知;走出峡谷,原来自己也是精彩一个,人就是在不断体会与发现中去证明自己。
山还是那座山,峡谷依然是那峡谷,一种征服欲让我淡然一笑,这就是野外探险,这就是徒步自然风景的乐趣。虽然此刻小雨依旧,峡谷隐身山中,模糊而清晰的记忆一如开启的闸,把我带向昨天。
白马峡谷系宜昌下牢溪上游,上端位于晓峰乡下牛坪村,下端位于金狮洞乡白马岭村,全长约20KM,谷底平均宽度约5m-30m,海拔高度约80m-400m.其间山崖陡峻,溪流湍急,潭水幽深,草木茂密,怪石乱布,因属原始无人区,鲜有路迹。看着这样的文字介绍,平添一点神秘和刺激,而当我身负近30公斤的行囊,切实站在谷口时,生就的是勇气和力量。
眼前烟雨朦胧,周围郁郁葱葱,不知名的绿草,不知的树,给这峡谷增加了神秘色彩,当我第一脚跨进这清清溪水时,穿越白马峡谷就开始了。做为野外徒步探险,需要一些必要装备,防雨帐篷一个,潮湿垫一张,还有头灯以及一路的饮水和干粮,还有集体用的皮筏和山绳。把这些东西放在一个旅行背包上,在背上肩膀,就不是一般的重量了,因为我们要一直跋涉在溪水和山路中。
我跟着大家逆溪水而上,时而水在小腿处,时而没腰,但鞋是要穿的,因为溪水里的鹅卵石,大小不一,且非常滑,稍有不慎,就倒在水中了,当然我还幸运,没有体验一次,可真有人滑倒时,大家已经把这当做开心了。一路高歌,在这自然的环境中我们充分地享受着清清的水,绿绿的山,还有一路的花草。偶而抬头仰望,却是怪石林离,山峰相连,最窄处,只看见一线白色的天,不作美的是,有小雨伴我们前行,就多了几分情趣和淋湿的无奈了。
做为野外活动,当然要发挥团体协作精神。有巨石挡道,男同志就先爬上去,再一个个把女人拉上去,然后再一个个接下来。虽然走在溪水中,可有一种叫蛇麻草的植物,碰到就有反映,非常痒,一行九位女同胞都被它触摸过,当然有害的动物是没有的。我笑称这一路水中行是踏浪听歌,因为在这无人的原始山野中,静听溪水的流动和撞击礁石声,那是一种自然流淌的音乐,忽而轻轻低吟,忽而哗哗声响。穿着防雨衣,背着行囊,上山下水,高一脚矮一脚的,一点疲劳都没有。
时值中午,小雨依然下个不停,许多人都浑身湿透,周围也没有坐的地方。两边山崖高崇,直立而上,大家背靠山崖,纷纷拿出准备好的干粮,就着矿泉水,就算是午餐。我索幸坐在溪水中,任溪水流过我的身体,感受一下坐在水中吃饭的滋味。烧鸡一只,大家分享,小酒一瓶,传递品尝,容自然与人为的乐趣,在我们的都市哪里去找。人到了这里,什么都得到了净化,简单快乐就开心,笑声回荡在这野外山谷。
来到这一路最大的一个深潭了,有近40米长,女人们卸下背包准备着。充气筒坏了,十几个男人轮流嘴吹,硬是把一个皮筏吹了起来。游泳能力最好的一哥们首先身背一麻绳,快速游到对岸,把绳栓在一大树上,这边的人拉着绳就着皮筏划向对岸,可以说是“丑象百出”,笑声不断,偶有翻了的,尖叫声,笑声响成一片,当然危险是没有的,因为我们男人都下了潭,踩着水,一路护送,可谓是护花使者多呀。
走进一片原始林中,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有路。有点恐怖,有点紧张,顺着方向,大家小心翼翼地穿过林子。衣服被划破的有之,手掌划出口子的有之,可都淡然一笑,继续前行。跟着就是翻越一山梁,大家完全是踩着斜向的山坡,手手相握,非常艰险,有雨有风,稍不小心,就滑到山脚。我也十分的小心,挑战自我,现在才有所发现,但没有一个人叫冤的,包括9位女性朋友。
面前一条山缝,准确地说就象一把斧头把山劈开,裂了一条小缝,下面还有深深的水涧,只能一个人过。于是大家依次前行,身体紧紧贴在岩石上,双手抓住岩石自然而成的裂缝,半个脚掌踩着凹凸不平的石坑,一点点向前挪,我们都不想掉到水里,因为它到底有多深,谁都不知道。气氛略为紧张,大气都不敢喘,顺着山体表面的岩石,行5米后,再跳到齐腰深的浅水里,走几步,再爬上青苔布满的一巨石上,回头一看,只有感叹。这不是路,即使走的人再多。
我们就这样爬山涉水,克服一道道难关,在天黑前,终于到达了20公里以外的目的地。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成了湿人,可一声声爽朗的笑容,荡漾着成功的喜悦。来不急换衣服,各自找好宿营的位置,因为有雨,山上没有一处是干的,就着湿地,展开帐蓬,支好架子,铺好防潮垫,我们的住所就有了。
热情的山民早在这里等候我们这群都市来的人们。简易的草棚,只能供我们小坐就餐,一张塑料布下就是做饭的灶台,一张长木条拼成的桌子将就晚宴。摆上来的是白菜烧肉,还有几条烧鱼,就着当地的粮食土酒,我们畅饮起来。有笑、有歌、有游戏,原来简单的快乐就是如此,在这里大家平等相处,自由轻松。
夜色早早地降临了,而大家的欢笑在这山夜中散了开去。山民抱来一捆树枝,点起篝火,女人们开始换衣烤衣,男人们继续着酒,继续着海阔天空般的聊侃。我独自出来,站在夜色中,周围漆黑一片,看不清面前的山,只听见有溪水潺潺流动,给这寂静的山谷平添了一份韵味。
大家终于玩得尽兴了,男人们陆续回各自的帐篷了,女人们也烤完了所有的衣物,篝火在飘来的小雨中慢慢完成了它的使命。这时的山中恢复了平静,如果不说话,静得只有雨打帐篷的声音。有一点担心,有一点冷,我不知道明天一早是否涨水,那样我们就出不去了。睡至半夜,我被冻醒了,坐起来,抽着烟,思绪大乱。
随着我一声大喊,天亮了。雨却还在下,大家在雨中收拾好帐篷等物,来到山民的草棚下,简单就着食物算是早餐,问清回去的路线,我倒吸一口凉气。面前笔直的峭壁就是我们回去的第一步,抬头仰望有30米左右,近85度直角,贴在峭壁面上的是一副梯子,由麻绳捆绑的竹梯,看着竹梯面裂开的缝还有风吹雨打的痕迹,让人不得不担心它的安全程度。可我们还是依然地攀登上去,因为只有翻过这峭壁,我们才能踏上回家的路途。依次上了竹梯,我两手紧抓绳子,一梯一梯小心地向上,要知道我们这次野外徒步探险是无任何保险的,纯属自愿,要是摔下去,后果不堪想象,有惊无险中我爬上了山顶。
在转了一个方向后,半空中一绳索吊桥,上面几块木板连接在两个山涯之间,人走在上面就晃,往下看虽可见底,那要是掉下去,可以说生命基本没有保证了。硬着头皮,大吼一声,我英雄般地走了上去,当走到中间时,心底还真虚,一脚踏上彼岸之山上,腿都有点软。而那几个女人可就以非常惊险的动作,在男人们的帮助下,走了过来,大家坐在一起,谈到刚才的体会,只有后怕。这可以说是我们一路最惊心动魄的地方了。
接着的路虽崎岖难走,可也有平缓之处,不时有美景如画,细看满眼翠绿,而善变的溪水一会儿如急躁的汉子,湍急如风驰电掣,冲得人站立不稳,一会儿又象羞涩的少女,在曲曲折折的布满绿苔的青石中迤旎而来,在宽阔平展的岩石上摊开一幅水布;有时又象调皮的孩童,从山顶一级级跌宕而下,嘻嘻哈哈飞珠散玉般跃入碧绿的潭中,瞬间藏得无影无踪。偶有山中瀑布飞流而下,散了开去,宛如一道水帘,闪动着晶莹光泽,我们穿行在这自然风景中,满以为就这样一直走到山外了。
不曾想,一处绝壁岩石死死挡在我们面前,瞬间有的雅兴顿时全消。虽然不高,有6米左右,可要上去就非常难了,可做为野外探险,没有手爬攀登,就少了些许遗憾。当地向导首先爬了上去,放下绳子,我们就一个个手抓绳索,攀登上去,虽然姿势不是那么标准,可那是自己的体验,女人们上拽下推地上去了,而我也以及其难看的肢体动作攀登了上去,一种征服感涌上心头,原本我也是好汉。
终于没有了坎坷,轻松中大家唱起了歌,玩起了接歌游戏,一路笑语中看见了不远的民居,有炊烟轻飘。我知道,我和我的同伴们完成了这次徒步探险旅行。
“大家一起照张相吧,以美丽的白马峡为背景”有人提议,我才从回想中走了出来,与大家一起站好,在相机瞬间的闪动下,我们也成了永恒的风景。
整理好物品,换好干净的服装,我们就要彻底告别白马大峡谷了,车在不远处等着我们,大家忽然一起回头看着雾中的白马山,有人泪在流,有人在低泣,我们明白这次出游对于我们这些都市儿女或多或少都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乐趣。
上了车,没有人回头,我悄悄转过身,看了看走过的白马大峡谷,回味着它美丽的传说,遥远的古时,一匹白马从这不知名的峡谷中飞过……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5-27 16: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