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东城十里

[图文] 汉潢古道

[复制链接]

东 城 十 里 外
小龙人
 楼主| 发表于 2023-10-6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木清扬 发表于 2023-10-6 21:11
到此一看,没啥可说的,凑一二字粗来先

所以是礼节性回复一下

获得 大衰神卡 一张

卡片说明:东城十里发现挖矿宝藏图,引来群众哄抢围殴,花费2 颗钻石住院治疗。

卡片效果:损失 2 颗 钻石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3-10-6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城十里 发表于 2023-10-6 21:12
所以是礼节性回复一下

礼貌性的说,答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彩凤 黑猫 月亮MM 小蟹 滑板小白 可爱辛巴
发表于 2023-10-7 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是虎头蛇尾,敷衍了事。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片阳光耀九州。
回复 使用道具


彩凤 黑猫 月亮MM 小蟹 滑板小白 可爱辛巴
发表于 2023-10-7 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开篇很诱人,兴趣满满,结局了了。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片阳光耀九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东 城 十 里 外
小龙人
 楼主| 发表于 2023-10-7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光黄古道,或称汉潢古道

文/余长城

1

在没有武汉长江大桥之前,京汉铁路的终点是汉口;在没有汉口火车站之前,武汉最繁忙的运输地在汉口码头。因为长江天堑的存在,相对于武昌,历史上汉口更紧密地与中原王朝联系在一起。而汉江这个名字,更能体现中原王朝的统治与影响,《诗经》中已有《汉广》这样的名篇。

中国古代的南北王朝,有时以淮河为界,有时以长江以分。而在长江与淮河之间,有这么一座山脉,名称大别。是的,南北大别,不仅在气候、风土上南北大别,在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人群心中更能感受南北大别、背井离乡。长江以南的客家人,其根都在中原。

在淮河的上游,有这样两座古城,一为古信阳州城,一为古光州城,如今俱属信阳市。古信阳州城在今信阳市城区,古光州城在今潢川县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北大动脉主要有京广铁路、国道107线和国道106线。京广铁路、107国道穿过信阳市城区,106国道穿过潢川县城。

信阳城南边大别山区有“义阳三关”,始建于春秋时期,自东周至两汉一直都是南北交通线上的重要关隘,京广铁路及107国道通过义阳三关之一的武胜关。而豫南之南新县境内大别山区的八道关隘,始建于南北朝至宋代,分布在五条光黄古道上。这些关隘都是因军事需要而修建的。

光黄古道,指河南光州至湖北黄州的古驿道,又称汉潢古道。汉指汉口,潢指潢川。

2

汉、唐时期,因为都城在长安,所以通过大别山的南北交通主要走义阳三关的三条驿道。信阳城的历史早于光州,建于曹魏时期,而光州城始建于北周。

北周把与南朝陈国的对峙边界由淮河推向长江,并在光州南部大别山区开辟了一条道路,于江淮分水岭之大界岭置穆陵关,这就是第一条光黄古道。

隋朝开通了大运河,水运由杭州达到洛阳;唐朝时以洛阳为东都,武则天更是以洛阳为神都。故此在唐朝时期,穆陵关之名已远超义阳三关,位于义阳三关东边的光黄官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唐朝许多诗人如李白、刘长卿、杜牧过穆陵关都留下了著名的诗篇。

其实,早在北魏时期,穆陵关这条光黄要道就开通了。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称淮河支流潢河发源于穆陵关。也就是说,从北魏时期到唐末,光黄古道有穆陵关。

这条道路的走向是:光州城南门——光山县城——砖桥乡——白雀园乡——土门关——毛家铺(熊河古街)——穆陵关——麻城县城——黄州城。

穆陵关位于江淮分水岭之大界岭上,毁于五代后梁时期。土门关,俗称山水关,在穆陵关北四十里,《河南通志》称“宋绍兴间江州都督赵钦建”。

如今,土门、毛家铺地名仍在,为新县古村落旅游景点。毛铺村为两关之间的落脚点,古有集市,称熊河古街。作者为新县人,曾游历毛铺古村落,该村落在清末民初曾有大官僚彭颂臣所建彭氏庄园。

3

宋朝建都开封,光黄古道的重要性就更甚于唐朝了。虽然,唐、宋光黄古道都是沿着淮河支流白露河和今106国道的走向,但宋朝光黄古道相对于唐朝又向东移了一点点。

宋朝时光黄古道走小界岭(又称东界岭、春风岭)而不再走大界岭(又称西界岭)。其走向是:光州城南门——光山县城——砖桥乡——白雀园乡——阴山关(在沙窝镇汪冲村)——沙窝镇——虎头关(位于沙窝镇白云山东侧)——春风岭(今名小界岭,古称东界岭)——麻城县城——黄州城。

新县沙窝镇,原是光山县的一个保。新县于1932年建县,主要由光山县南部山区的五个里共十七个保(约占新县全域的93%)及湖北省麻城县、黄安县(今红安县)一小部分合成。沙窝镇在白露河边,因河多沙,故称沙窝。白露河发源于小界岭,流经新县沙窝镇、商城县余集镇,再经光山县、潢川县、淮滨县、固始县后注入淮河。

宋代光黄古道之虎头关在白云山东侧,而唐代光黄古道土门关在白云山西北侧。白云山曾大大有名,因山顶有一道观,名白云观,建于唐代,可惜毁于日军炮火。今新县境内的道观只剩下金兰山上的金兰观,建于南宋。

苏轼被贬黄州时,曾走此路,并留下诗篇三首,将小界岭称为春风岭。同为北宋文人的张耒也有《下春风岭》一诗。

4

第三条光黄古道沿潢河走向。潢河比白露河更有名,水势更大,且流经三个县城,分别是新县县城、光山县城和潢川县城,而潢川县城曾是古光州城,潢川县也因潢河得名。

其走向是:光州南大门——光山县城——泼河埠——虎湾(浒湾)埠——长潭驿——黄土关(位于泗店乡)——泗店乡——王家楼驿——麻城县城——黄州城。

这一条光黄古道盛于明清。明嘉靖年间,光山知县沈绍庆在长潭保建长潭公馆。明万历二十八年(1601),光山知县李养正建长潭驿站。至清康熙年间,长潭已形成光山县南部重要集市。

据明代李养正《光山县新建长潭驿记》:“光山县于中州为南徼,过此则麻城矣。从闽越吴楚来者,由光而北;从燕赵秦晋来者,由光而南,此近路也。旧出商城抵麻城。及正德初,始通此路······于是公檄县动帑金一百二十两,以明年春置驿舍长潭店。堂三寝左右,前后各三楼,门户楼绕以周垣,巍然一巨观矣。夫六十名,马二十四匹,支应银八十两。官以牛山巡检摄之已矣,马告匮。知县李养正代为之请增二十名,马增十匹。皇增十六名,具夫马,支应之银协济······”

该光黄古道催生了今新县县城。长潭集市兴起后,在长潭南一公里处的河滩草坪上有几户人家建屋开房,称为“新店”。后来逐渐发展成新的集市,改称“新集”——区别于长潭集。清咸丰年间,曾瑟侬在新集始建石寨,称“新集寨”,新集的规模趋于完整。新集寨南北寨门间为新集正街,即今日新县首府路。至清朝末年,新集豪绅曾宪铸、刘令勋等对新集正街进行改建、扩建,至此,整个街区定型完善。南街区房屋主要由刘氏家庭居住,北街区房屋主要由曾氏家庭居住——民间称为“曾刘两大家”。房屋建筑面积16万多平方米,有房屋600余间。后来,这些房屋成为中国共产党鄂豫皖分局及红四方面军总部驻地,今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1932年,红四方面军长征后,国民党政府始建经扶县(今新县),新集成为县政府驻地。

5

第四条光黄古道通往黄安县(今红安县)。其走向是:光州南大门——光山县城——泼阿埠——晏河乡——吴陈河乡——陡山河乡——白沙关——郭家河乡——七里坪乡——黄安(红安)县城——黄州城。

黄安县虽为明代建置,但白沙关却历史悠久,所以这条路早就存在了。白沙关,位于陡山河乡,出关二十余里交湖北省红安县界。关为魏梁对峙时北魏所建,宋金对峙时宋高宗绍兴年间江州都督赵钦重建。县志载南宋名将孟珙将军曾在此抗击金军,现仍存孟珙石像;新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壁吹打乐”即从那时传下来,古为军乐。1932年7月1日,该关爆发了著名的“白沙关万人暴动”。

在新县民间传说中,南宋抗金、抗元名将孟珙是杨家将孟良的后裔。新县有焦赞岭、孟良山,今京九铁路隧道穿过孟良山山洞。

虽然,该光黄古道也是沿河流走向开拓,但都是一些小河,如晏河、吴陈河、陡山河、郭家河,故该道的人流量不是很大。

七里坪是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著名的“黄麻起义”胜利后,起义部队在七里坪成立红四方面军,后将军部转移至新集,攻下新集的王树声大将当时还是一位团长。七里坪现有“红军街”。

6

第五条光黄古道通往广水,有两关。其走向是:光州南大门——光山县城——豫大河——河棚乡——苏河镇——墨斗关——修善关——广水(或黄安)。

严格地说,这条路并不能算光黄古道,因为广水并不属于黄州,历史上属于安陆郡(安州)、应州或随州。义阳三关也是通往广水。不过,出修善关后也可通往黄安(红安),从这个走向来说,仍可称为光黄古道。

二关均为宋金对峙时江州都督赵钦所建。墨斗关,位于新县苏河镇,从黄茅寨向西为燕子崖,再往西为墨斗岭,关设岭上,出关西南与罗山县交界。修善关,位于卡房乡,左有老君山,右为三角尖,关扼山冲,出关南入红安县界、西入大悟县(1932年建县,今属孝感市)。清朝在修善关设盐卡收税,以禁从湖北或中原来的盐贩经此山路运盐到黄安、黄陂,当地居民称为“卡黄”,后讹为“卡房”。

清朝时,湖北省盐贵而河南省盐便宜,信阳州、光州既有从淮海运来的淮盐,也有从渤海运来的芦盐。特别是到了民国,袁世凯侄孙袁家骥任两淮盐运使驻守信阳时,信阳城内的盐商多达几十家,从信阳城、光州城走贩私盐的盐贩各有一千五百人左右。

该光黄古道与过白沙关的古道一样,没有驿站,因此也算不上官道,但设有巡检站。严格来说,只有过穆陵关、春风岭、长潭驿的三条官道为驿道,分属不同的朝代。

7

光黄古道在和平年代是重要的商旅通途,唐代走穆陵关,宋代走春风岭,明清过长潭驿,道路也越来越好。

李白诗《万愤词投魏郎中》:穆陵关北愁爱子,豫章天南隔老妻。

郎士元诗《送别》:穆陵关上秋云起,安陆城边远行子。

刘长卿诗《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

可见,不管是豫章(南昌)、安陆还是渔阳(北京),南来北往的,都要经过这条光黄古道。正如李养正所言:“从闽越吴楚来者,由光而北;从燕赵秦晋来者,由光而南,此近路也。”

虽然,宋代、明代不断开辟新的光黄大道,但原来的光黄古道依然存在,依然通行;明清两代,仍有不少文人吟咏穆陵关之诗——想必都是过穆陵关有感而作。

明代开辟的光黄古道,比唐、宋的光黄古道距离更近,只有二百四十里许。有趣的是,明清过黄土关的光黄古道,所过之江淮分水岭没有特别的名字,就叫“分水岭”。黄土关所在的位置,隶属于今泗店乡分水岭村。

在明初、清初两次大移民中,光黄古道发挥了重大作用。明末李自成、张献忠“九屠光州”,致使光州在册户丁仅余1816口,清初光州官方移民来自南昌筷子巷和鄱阳湖瓦屑坝,此外也有一些民间移民来自江西或湖北——于此大别,也于此安居。

获得 大穷神卡 一张

卡片说明:小叫花子来化缘,东城十里乐呵呵地送给他1 颗钻石。

卡片效果:损失 1 颗 钻石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九月家园

GMT+8, 2024-5-16 16: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